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佛系>文章列表
佛系
3月27日起,一起惠获悉,云品仓改制的消息迅速在各推手的信息渠道中流转。有云品仓会员高喊“平台已死”,也有老会员表示继续观察,更有其他平台的推手看到了“商机”,纷纷发帖鼓动云品仓会员转战它家。如今,云品仓的大小推手们也陆续找到了自己在社交电商场中的新位置。一起惠对其进行了调研,试着通过这些过来人的经验,给仍在犹豫的入局者们一点参考。此外,关于云品仓改制的原因和运营变化情况,一起惠向唯品会方面寻求答案,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01云品仓改制:江湖风波起一起惠了解到,3月27日起,各大社交电商的微信群中,两张截图开始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得益于社交电商从业者们强大的裂变能力,“云品仓改制”的消息迅速发酵,一石激起千层浪。等到当天下午,云品仓改制的消息已经越传越玄乎,甚至传出了“云品仓团队已解散”的流言。而后证实,所谓的“团队已解散”实质是云品仓的模式中“团队”概念消失,只剩直推这一种收益方式。一起惠获得了云品仓改制前的模式图(图源:云品仓推手,非官方),图中显示,云品仓此前共有VIP会员、高级店主、特约店主三种会员等级,三种等级均可获得所属各层下级的销售佣金。而在云品仓最新的店主权益体系(图源:云品仓推手,非官方)中,虽然三个级别依然存在,但区别度在于直推获得的佣金比例和拉新VIP获得的奖励金额,多级返佣被完全阉割。云品仓的改制事发突然,但并不令人意外。合理的解释之一是,上市公司基于市值管理的评估,通常会对有潜在风险的业务进行调整以规避可能到来的指控。而受到云品仓改制动作影响最深的,则是已经深耕云品仓良久的推手团队。红蚁军团就是其中之一。其声称,某具有高威望的老师仅用了70天时间,就在云品仓平台裂变了4万多人。在云品仓改制前,红蚁军团是云品仓各路推手中做得最大的团队之一。而就在云品仓改制后,红蚁军团旗下的蚂蚁实战军团,就发出了热血激昂的檄文,痛斥云品仓“过河拆桥”,并宣布转投小米有品推手平台。其他平台也纷纷开动各路人马,准备在云品仓“内乱”之时浑水摸鱼,将云品仓的高级店主吸纳为自己的“下级”。一起惠了解到,百度贴吧“云品仓”吧的首页已经被其他平台的推手占领,帖子大多以“云品仓改制了”开头,以“来……吧”结尾。更有推手声称,为了保障云品仓高级会员的权益,接受云品仓高级会员的“卡位”和“平移”。之前在云品仓是什么级别,到了新平台还是什么级别,享受高级别的同等权益,“不让努力白费”。一些云品仓带队“头领”平移后,大部分拥趸随之移向平移过后的新平台。看起来,对一些推手来说,改制后的云品仓已经失去了他们赖以追随的核心魅力,而其他平台的“卡位”、“平移”政策也能让前云品仓会员没有白费此前的努力。但在调研中,一起惠发现所谓的平移、卡位并没有想象中美好,而坚守云品仓的高级会员也大有人在。02后云品仓时代四大流派云品仓改制后,平台间暗流涌动,“抢人大战”已经开始。而具体到微观的云品仓店主,则大略有以下几种选择。1、坚定的“付费改投派”前云品仓店主小A告诉一起惠,云品仓改制后,他第一时间转投了小米有品推手。在他看来,无论是云品仓的直推模式,还是每日一淘的免费开店模式,都已经“失去了社交电商的灵魂”。小A认为,社交电商的魅力就在于一段时间的推广后可以做到“躺赚”,多级分销模式不可或缺。云品仓改制直推返佣后,还不如去做淘宝客。此外,一定要选择有门槛的社交电商平台,只有设置了门槛,才能给下级制造沉没成本,让他们能真心实意地、自发地推广平台和吸纳更下级。简而言之,小A认为,多级分销是社交电商必备的游戏规则,而入会费是推动社交电商平台向下走深的“发动机”。在小A的朋友圈中看到,3月28日还在位云品仓摇旗呐喊的小A,4月2日就发出了“面对变化、别无选择”的呐喊。看来,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2、看清“未来真相”的“免费改投派”前云品仓店主小B也“弃仓跑路”了,但和小A不同,他选择了免费开店的每日一淘。小B向一起惠表示,经过云品仓改制后,她给自己树立的原则是不碰有“法律风险”的平台。在小B看来,利用会员费拉人头再返佣的模式一直有“打擦边球”的嫌疑,如果再去同类平台,不管平台背景强不强最终难逃风险。此外,在小B看来,收费会员模式更适合有人脉和推广大神去做,而免费开店的模式更适合普罗大众。原因是:因为开店免费,只需要为平台吸人头数,那大部分人都会有兴趣去试一试。而其他平台普遍399的入会费,从一开始就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小B和小A对于“收费门槛”的看法完全相左,但一个的优势在容易进入,一个的优势在于不容易放弃。孰优孰劣,恐怕需要二人未来的业绩才能实证了。3、佛系留守派云品仓店主小C,在云品仓改制后岿然不动,驻守大本营。在小C看来,因为改制而逃跑的人都“太过浮躁”,看不到“电商的根本”。小C留守云品仓,理由有二:一是他的团队基数大,只靠直销也能赚到钱;二是云品仓改制后更接近电商本质,长远来看能走得更稳。4、“什么都做”派云品仓店主小D告诉一起惠,云品仓改制后他没有放弃,但同时对接了更多的平台。小D表示,云品仓依然能赚钱,但是比以前更少也更辛苦,所以他会偶尔推一推,在老的消费者心理刷一下存在感。像每日一淘这样的免费开店平台,既然免费,就顺手用小号做一下,在自己大号的群里偶尔推广一下,也能有一点收益。同时,小D也带着他的原团队平移到了小米有品推手平台,将小米有品推手平台作为主战场运营。小D表示,都是为了躺赚,多一条路就多一个躺赚的渠道,区别无非是蚊子肉的大小而已。此外,云品仓改制后,数家社交电商平台都给出了平移政策,承诺可以同级别卡位。一起惠也调研了一些宣传可平移的平台,得出的结果是,“平移”、“卡位”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简单。平台H的推手直截了当地表示,平台H只针对每日一淘改制给出过平移政策,且早已在1月结束。目前市面上宣传平台H可以平移的,均为蹭流量、拉人头的行为。平台M的推手向一起惠表示,初期职级确实可以平移,提供后台截图即可升级。但平移不代表能享受全部的等级权益,如果在考核期内不能完成相应条件,那收益还是按照新人应得的推广业绩计算。前云品仓万人团队长、如今平台J的推手承认,所谓的平移、卡位更多是引流手段。可以给你这个外衣,但做不到之前的规模,外衣也要被扒下来。对于一些号召力强大的团长来说,也许可以号召一部分人跟随自己到新平台下继续做,但想要在短时间内把团队做到过去的规模无疑是痴人说梦。因此,“平移和卡位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平台J的推手向一起惠表示,平台J针对云品仓的卡位活动已经结束,其他平台估计也会陆续关闭。在了解所谓卡位、平移的真实情况后,如果还想带着团队平移,留下的时间窗口恐怕也不多了。03改制:社交电商必经之路?社交电商改制,云品仓并非孤例。以社交电商排头兵云集微店为例。2017年以前,要成为云集微店的店主,须缴纳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成为“店主”后,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加入成为新店主,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60名(直接邀请30名和间接邀请130名)即可成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即可申请成为“合伙人”,“店主”只有发展成为“导师”以后才能拿提成。由于该模式受到一些质疑,云集对模式进行了调整。从2017年1月1日起,要成为“云集微店”店主,需经已注册店主邀请,支付398元的注册大礼包费用。成为店主后,可邀请其他人加入成为新店主。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00人即可成为“主管”。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培养主管30位,即可申请成为“经理”。店主只有发展成为主管以后,才能拿提成。店主邀请的新店主,与店主暂时没有销售利益关系,但算作团队人数,不断累计,为日后升级主管打下基础。和云集的改制相比,花生日记的故事则离当下更近。2018年1月15日前,花生日记平台上只有超级会员以及运营商才能发展他人加入,并从下一级会员消费金额中提取佣金。会员如果希望升级成为超级会员,需要交纳99元升级费用。这一旧模式让花生日记受到行政处罚。因此,从2018年1月16日起,花生日记修改了上述规则,将会员和超级会员进行合并,用户一经注册就成为超级会员,不再收取费用。社交电商平台每日一淘也已于去年改制。从付款399元购买创业礼包升级VIP,更改为邀请30人下载每日一淘就可以升级为会员,无需付费。调整与改制,都是新事物演进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花生日记声明中的话,点出了不少社交电商平台的心声:“社交电商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坎坷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保持积极的心态,与监管部门紧密联系,不断拥抱变化,才能让这个新事物更稳健地向前发展……”云品仓改制已过去一周,各路推手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们对社交电商平台未来的思考。不论是云品仓改制的事件本身,还是众推手们的选择,以及各路平台的拉新政策调整,都能试着帮助一窥社交电商模式的演进方向。一起惠通过云品仓改制事件抛砖引玉,也希望后续能在社群中看到更深度的思考和激辩。
一起惠2019-04-09 09:22:26330 次
地区不同打法不同,国家不同法规不同。以一套式方法论开拓全球市场固然行不通,以禁锢式实践法去拥抱全球化已然是“死胡同”。虽然日本的线下零售已趋于完善,但是整体的国际化道路还是属于“半封闭”状态,固有思维、拒绝接受新事物是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危机意识似乎正是日本电商企业所缺乏的,在成熟的贸易模式下生存虽然稳定,但很难突破自我,更不知“敌人”的强大。加上日本较小的交易体量,分食变得愈发艰难。以B2B平台起步,作为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运营商的日贸通已深耕日本数年。近日,和其CEO吴铁冰进行了对话,吴铁冰讲述了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一些门槛,分析了日本电商企业存在的弊端,并给想要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日本B2C交易额占中国1/10电商渗透率为5%据悉,2018年日本的电商规模达到了2万亿元,同期,中国的电商规模达到了20万亿元,是日本的整整十倍。另外,在2016年日本的电商渗透率仅有5.43%,推测2018年渗透率应该在6%左右。同期,美国电商渗透率达到了7%,而中国目前已经达到15%。据市场预测,目前日本电商经济呈现稳定发展态势,电商渗透率也在稳步上升。据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的移动端覆盖率为27.43%,2016年达到31.93%,呈现逐年攀升之势。据数据推测,目前日本电商移动覆盖率约为65%左右,发展迅速。另外,日本人均网购消费金额很高。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日本人均网购的消费金额为1164美金,相当于中国人均消费的2倍,并且超过了美国人均网购消费1156美金。虽然日本的整体体量小,但是消费潜力巨大,电商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广阔。吴铁冰,正是因为中日之间存在语言壁垒和文化差异,这种天然形成之势使其与欧美市场截然不同,值得专门去做。中国企业过于野蛮日本企业过于保守如果卖家想要在日本长久发展,不能用和在欧美市场一样的打法。吴铁冰强调,日本市场有别于欧美市场,如果卖家只是一味的砸钱,只会得不偿失。吴铁冰,日本政府对中国企业“又爱又恨”。一方面,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促进了日本电商、房产、医疗、旅游等行业的崛起,大大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打法过于野蛮,没有顾及消费者和市场的整体状况,搅乱了日本市场的秩序。另外,中国企业还存在两大问题。第一,中国很多卖家不懂日本消费者的喜好,没有根据市场需求作调整,自然做不起来;第二,人才团队薄弱,既懂日语又懂电商的人少之又少,专业知识严重匮乏。正是以上种种因素,大多数日本电商平台不会接受中国的卖家入驻。吴铁冰称,虽然也听说过日本乐天来中国招商,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官方招商团队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大部分中国卖家要在乐天开店,似乎只有通过他们官方认定的运营商去开分店或者出品模式,接受现有服务商的监管。对此,吴铁冰给出相关建议。他指出,日本的利润空间很大,中国企业除了花时间花钱培养人才,最重要是要有耐心,只要制定了正确的计划,3到5年之后肯定会有比较好的回报。关键是要端正态度,做好规划,保持耐心,培养团队。“当然,不接受中国卖家入驻,除了考虑中国卖家存在的问题,日本本土的电商平台自身也有一个重大弊端,那就是过于保守。”吴铁冰说道,“虽然中国企业的进入让很多日本本土企业感到不安,但是他们还是不愿意去改变”。以消费税为例,如果是中国的企业入驻日本电商平台,直接卖给日本消费者,其实是不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因为是海外的企业。但是乐天和雅虎等本土电商平台没办法接受卖家不缴纳消费税,所以就拒之于千里之外。这代表了日本一批保守的电商企业的想法。吴铁冰补充说道。“蜂巢”式商业结构更有利于贸易商大多数中国企业更愿意找工厂合作,不愿意接受层层分销,但是日本却恰恰相反,日本企业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日本传统的分销模式就是大商社逐级分销或者专业商社铺渠道。吴铁冰表示,一直以来沿用的贸易形态就是,通过日本专门的外贸公司从其他国家采购商品,通过分销渠道如该公司的百货商场或者其他二级分销商,再层层加价,最后到零售业。吴铁冰,日本的分销商一般都会分到三四层,并且属于垄断性的,大企业已经控制了日本80%到90%的零售业态。不像中国地域辽阔,企业的地域性比较明显。所以,对日贸易本身就是一个稳定且生存率较高的贸易形式。而小的企业只能通过电商等渠道扩充货源,但是商品质量无法监控和把关,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要求索赔,甚至会牵连关店。吴铁冰表示,日本是全球最喜欢贸易服务的国家,这种稳定的商业形态就像“蜂巢”,每一层的架构都很稳定,加上日本企业不愿意打破这种关系和生存环境,所以贸易商在日本更容易发展起来。“当然,在日本推品牌也并非不行,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断打广告宣传来引流。造势是否到位,最后的结果就像亚马逊和阿里在日本的差别,并且日本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吴铁冰说道。无论是贸易商还是品牌商,中国企业出海日本还属于早期发展阶段。吴铁冰称,很多卖家不了解日本市场,用欧美式的打法进入日本,不仅是日本政府所担心的,也是我们服务商所害怕的。吴铁冰称,日贸通的使命就是“让中日之间没有难做的生意”。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日贸通会在今年不断扩招亚马逊团队,培养更多懂日语又懂电商的人才,以输出服务为主。同时在人、资源、物等方面给业界提供更多的帮助。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须知当然,无论卖家进入哪个市场,都需要悉知当地的所有规定,尤其是在法律法规较为完善的日本,毕竟小心使得万年船。对此,吴铁冰给想要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提出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包括清关、外汇管制、消费税、知识产权、落地配。清关方面:日本的清关并不难,因为日本现有的法规很齐全,而且日本通关行业细分很清楚,服装就管服装,不会涉及其他品类。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个人自用包裹近几年大量增加,很多人低报价格甚至带一些违禁品,海关那边还是需要花时间查处并规范的。所以一定需要找有资质且负责任的清关公司合作。外汇管制方面:日本的外汇管制还是很严格的,特别是汇到中国和朝鲜等国家,汇到朝鲜基本是禁止的。汇到中国相对不是那么严,因为中日之间的贸易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其法律法规较为齐全加上日本相关从业人员恪守职业操守,一旦发生问题,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吴铁冰强调,进入日本的很多企业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钱收回去。因为直接以包裹的形式寄到日本,没有报关单没有发票是无法退税的,很多人都是做的对冲。有的甚至专门在香港或者美国注册公司,以投资的名义来收款。迄今为止,这个问题银行和政府都没有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消费税方面:消费税是日本最主要的税务之一,但类似于亚马逊这种海外商家模式,在日本政府看来就是典型的“逃税”。在日本亚马逊平台上,卖家可以选择标出或者不标出税价,这完全取决于商家自己的意愿,因为亚马逊也无法监控该商家背后真实的经营状况,一般只有在日本本土有公司的企业才需要向日本政府交纳消费税。另外很多在日本做独立站的企业,也是没有缴纳消费税的,虽然他们使用了日本的仓库甚至是日本的银行账户,但是通过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平账”将款汇回中国就不需要缴纳消费税了。吴铁冰表示,所有存在的漏洞都是由于日本的体量太小,随着亚马逊等平台的不断壮大,日本政府也开始逐渐重视,由于认证流程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善和规范,目前还是属于“失控”的状态,但是日本政府之后肯定会出台越来越多的政策来规范海外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方面:日本政府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也很强,所以在日本很容易就侵权了。吴铁冰表示,想要进入日本的企业最好能够研发自己的产品,不然被告后只能赔钱,这种情况还时有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比美国还要严格。落地配方面:日本整体的物流行业非常发达,较大的物流商有佐川,YAMATO、日本邮政,宅急便等,但是配送的成本很高。一般的配送价格在400日元到600日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24.5元到36.7元)。如果是文件型的メール便,价格会便宜点,一般在200多日元。另外,在日本一次性签收的概率很小。据统计,日本的平均妥投次数在1.5到1.7次左右。吴铁冰,日本的电商发展还没有催生快递柜模式的普及,比较多的是便利店收货,但收取的费用也较高。
一起惠2018-08-31 09:35:54389 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手车电商市场的战争又到了一年厉兵秣马之时。资本与巨头,作为这个市场的搅动风云者,从来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具备价值的投资标的。4月26日,人人车拿到了高盛领投,腾讯和滴滴等投资方跟投的一笔3亿美元的新投资。要知道,这已经不是腾讯、滴滴第一次投资人人车。腾讯曾在2015年8月和2016年9月两次对人人车进行投资,这次投资已经是第三次。滴滴则是在2017年9月曾投资人人车,这次投资也已经是第二次。投资复投资,腾讯、滴滴多次投资人人车,足以发现两者对二手车市场以及人人车本身的看好,而人人车自身也能够给腾讯、滴滴带来诸多补充。腾讯、滴滴多轮投资的考量对腾讯而言,投资二手车市场,更像是看好这个赛道的布局行为。1、腾讯本身就看好二手车市场,投资了多家二手车电商平台。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对这些二手车电商的投资基本都属于财务投资;2、虽说腾讯把二手车电商投了个遍,但三次投资人人车,此举也是非常罕见,除了出于对赛道的看好,这也表达了对人人车的长期信心。毕竟人人车最早开创二手车电商模式,互联网基因强,素来追求效率口碑。长期以来发展状态一直较为健康,和腾讯的投资理念也比较融洽;3、腾讯自身有大量业务,如金融业务等和二手车电商有强相关,虽然目前腾讯在二手车市场属于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但不排除未来业务和平台之间存在联系;4、腾讯的投资可能也存在和阿里竞争的考虑。阿里去年以3.35亿美金投资了大搜车。腾讯虽然看似“佛系”财务投资,但投资二手车电商市场,也有出于建立自身护城河的目的。总的来说,腾讯目前并没有太多紧迫的战略需求,更多是一种防御性质的财务投资。对滴滴而言,投资二手车市场,则是相对紧迫,尤其是在和美团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如何把自身的产业链延长、把护城河做深成了最大的考量,而继半年前投资人人车后,再度投资人人车,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所产生的决策。1、对滴滴而言,人人车的二手车交易能力能够以相对于新车更低的成本向司机供给车辆,不断降低司机的准入门槛,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丰富滴滴的运力,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符合政策标准的二手车进入网约车市场,为用户提供服务。2、滴滴自身专车业务、政府企业用车业务正在快速扩张。在扩张过程之中,滴滴可以直接通过人人车采购二手车,这不仅可以降低专车、政府企业用车的采购成本,也可以便于迅速建立起更庞大的运力队伍。3、当然,运力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层面,滴滴投资人人车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双方在产业链上共同延伸。特别是在4月25日那天,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洪流联盟”,目的是围绕车主和汽车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人人车也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一点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再下文中再详细解读4、常常有人问,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网约车市场忠诚度不足,盈利模式模糊,其实是网约车市场任何一家新企业都要解决的问题。滴滴一直不愿意打价格战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希望通过合理的利润逐渐整合产业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人人车对滴滴来说,是很好的能力联盟,能帮助滴滴在产业链上下游提高整合能力。“滴滴+人人车”是个怎样的联盟很多人看到滴滴投资人人车,一直好奇滴滴和人人车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我更想用双方是互补的“夫妻关系”来形容这种合作。根据人人车CEO李建的说法,人人车还在和滴滴联手制订一些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策略。毕竟滴滴这样的渠道,是一个大流量渠道,也是相对精准的渠道,它的场景非常精确,甚至打车也是个非常高频的行为。精准、高频、大流量,这一系列特征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双方能够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展开无数合作模式——金融、技术研究、线下维修保养等都是目前双方正在探索路径。人人车和滴滴在产业链上下游因此形成了天然的业务结合。1、在技术研究层面上,人人车和滴滴,彼此共享数据。人人车甚至为滴滴提供了定价能力。人人车因为长期在二手车领域深耕,能够帮助滴滴发现滴滴生态中的车辆状态残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滴滴可以根据这种车辆状态,作出更好的定价标准,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保障平台的盈利空间。2、通过滴滴的洪流战略,人人车瞬间具备了非常有保障的线下服务体系的支持。滴滴在过去3年搭建了完善的线下维修保养体系。滴滴“小桔车服”今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汽车维修保养店,人人车也将接小桔车服的维保服务,把售后服务体系进一步做一个落地。3、滴滴司机对车的需求人人车恰恰可以来满足。一些司机对二手车有很强的需求,人人车可以提供比新车更廉价的二手车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些司机队新车有需求,人人车也可以帮助这些司机提供金融、租赁服务,滴滴的运力可以因此得到提升。广告砸市场过时了,生态整合才行经过四年时间发展,人人车已经搭建了以二手车交易为入口,集新车、二手车交易,金融、售后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服务体系。人人车已经从单一的二手车交易服务走向了综合型交易服务的新阶段。这其实也是二手车电商市场应该发展的方向——摆脱广告砸市场这个简单粗暴的做法,走向产业整合和精耕细作。过去几年二手车市场一直流行靠广告砸市场的逻辑。用战争思维烧出市场是很多平台的一贯思路,但这种广告主导的思路本身就存在问题:1、广告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广告的目的还是要聚焦服务,但是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有些企业把几乎所有融资都拿来砸广告,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户体验并没有因此得到太多提升,这种做法对行业走向纵深也同样不利;2、广告模式,本身就是粗犷的流量思路,粗犷流量思路诞生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它虽然曾经有效,但放在今天成本实在太高,意义也不大,滴滴+人人车这种大且精准的流量结合在一起,进行深耕细作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二手车电商不可能一直只卖二手车。二手车电商本身就是个中介生意——不让中间商赚差价,那么自己的利润必然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生态拓展而来,但是过去几年大多数平台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的力度都不够,而今天人人车却做到了这一点,这也决定了人人车未来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如今,我们用“二手车电商”这个角度再去看人人车,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够准确。用李健的话来说,今天的人人车更像是一个“互联网二手车4S店”。在4S店里,你可以买车,你可以租车,你甚至可以购买到保险金融服务,也能够进行售后的维修保养,几乎所有事情都能在这个线上的二手车4S店之中完成——这恐怕才是所有二手车电商发展必然要瞄准的方向。
一起惠2018-05-02 10:48:18297 次
01年后招工难每年过完年,都会有报道,说什么企业招工难。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老子招不到人!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现在的80后、90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02农民工去了哪里?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主要成了“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30岁。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30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03考证和自己玩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1:8是合理的,德国约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04用工荒的真相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10人,却写招聘100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一是中国毁掉了“技校”,德国75%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90%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考公务员”或者“英语六级”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0590后们的好日子90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90后们好日子的开始。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一起惠2018-03-26 09:08:41289 次
印度时装电子商务网站Myntra与哈佛大学合作,将于今年8月份开始起售哈佛系列高档服装。雨果网从印度《经济时报》3月21日的报道中了解到,在过去一些年中,知名服装品牌拉夫•劳伦、耐克、ChampionSportswear和TagHeuer等在设计服装时总是从“哈佛风”中汲取灵感,并一直致力于获取哈佛大学的授权,欲以其名义出售服装。Myntra首席运营官GaneshSubrahmanian称:“我们与哈佛大学签署了排他性的专卖合同,将推出‘哈佛风格’的时装产品,届时会在线上和线下同时销售。跟哈佛大学建立联系,将有助于网购平台与那些渴求与哈佛等知名学府沾边的消费者建立联系。”他补充道:“我们将在印度独家推出哈佛系列的运动衫、polo衫、田径服等。”在第二阶段,Myntra还将引入其他校园系列的服装,这类服装被称为“精致的休闲服”。他们将以颇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向市场。除此之外,Myntra平台上还出售Roadster、Dressberry、KooknKeech、Mast&Harbour等品牌的服装。最近,宝莱坞影星HrithikRoshan创立了HRX牌时装,在Myntra网站里独家出售。Myntra于2007年开始介入B2B业务板块,如今有500家品牌在其旗下销售。预期Myntra将很快实现收支平衡并在未来10—12个月实现盈利。雨果网了解到,著名的哈佛大学推出了以该校名为商标的自有品牌服装,商标为HarvardYard(哈佛校园),哈佛大学授权WearWolfGroupLtd.,旗下的VerusGroup子公司生产。该系列的服装以哈佛大学最古老建筑群所围绕的绿草地“HarvardYard”(哈佛校园)命名,从195美元起的裤子、160美元的T-shirt到495美元的运动外衣组成的一系列服装折射出哈佛大学“品质,传承和杰出”(quality,heritageandexcellence)的精神。印度电商平台Myntra如今与哈佛大学合作,起售“哈佛校园”服装,必定能引起一部分“名校粉丝”的热捧。不过,哈佛系列的服装很贵,像耐克之类的大众品牌,其一件普通T恤仅售20至30美元,而“哈佛校园”的T恤要卖到160多美元,可以说已经算是奢侈服装的价格了。
一起惠2014-03-25 10:38:29645 次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