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野心>文章列表
野心
波司登(03998,HK)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6个月,公司实现营收44.36亿元,同比增长28.8%;净利升至3.43亿元,同比增长36.4%。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波司登推出“登峰系列”羽绒服,售价最高的达到11800元,似乎透露出波司登品牌升级的野心。那么,公司的品牌升级战略进行得如何,在品牌提价方面有何考量?在11月29日的波司登2019中期业绩线上说明会上,波司登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朱高峰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说明。朱高峰表示,公司推出登峰系列这一高端产品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品牌的势能,体现波司登的专业性,线下卖得还是挺多的。女装业务收入下滑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品牌羽绒服业务仍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录得收入25.33亿元,占总收入的57.1%,同比上升42.9%;贴牌加工管理业务录得收入13.49亿元,占总收入的30.4%,同比上升21.9%;女装业务录得收入5.06亿元,占总收入的11.4%,同比下降6.1%;多元化服装业务录得收入0.49亿元,占总收入的1.1%,同比上升86.9%。在业绩线上说明会上,朱高峰将波司登今年中期收入的增长归因于两点,“一个是公司品牌羽绒服核心业务板块增速加快,尤其是波司登主品牌,经历两年品牌升级重塑之后,在品牌、渠道、产品及终端等方面有了提升;二是公司OEM(贴牌加工)业务板块通过资源协调,重点培养优质核心客户的举措实现了较好增长”。而对于女装业务和多元化服装业务,朱高峰坦言,“实际上女装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波司登在激烈的竞争下优势并不明显,在女装业务发展上有比较大的压力,另外多元化服装业务的比重只有1%左右,虽然实现了86.9%的增长,但这一业务不是重点发展方向,公司的重点还是聚焦羽绒服主业,聚焦波司登主品牌”。事实上,自从2018年提出聚焦羽绒服主航道战略以来,波司登在主品牌“波司登”上发力颇多:在时尚性方面,公司与JeanPaulGaultier等多位设计师开发联名系列,而在功能性方面,公司更是在今年10月底发布了“登峰系列”,重点推出7款专业羽绒服,其中最低售价5800元/件,而最贵的“珠穆朗玛峰”款售价则达到11800元。主品牌提价瞄准中高端不过,据《华夏时报》报道,登峰系列发布之初,天猫旗舰店上“珠穆朗玛峰”款的销量仅为个位数。相比之下,国际知名品牌CANADAGOOSE的8000元至10000元以上产品款式繁多,销量大多在数十件以上,最高可达到700多笔。那么,高价位的波司登羽绒服“遇冷”了吗?对此,朱高峰表示,“实际上,我们现在推出登峰系列这一高端产品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品牌的势能,体现波司登的专业性,所以我们本身做的量也不是很大,但是从上市后市场的反应情况来看,还是非常受追捧的。因为登峰系列刚推出,相对来说价格有点高,所以很多消费者需要线下体验,前期大家可能看到什么线上销量不大,但线下卖得还是挺多的”。针对波司登品牌的“提价”问题,朱高峰介绍,“我们内部会把它(波司登主品牌)的价格分为1000元以内、1000~1800元、1800元以上,我们把1800元以上理解为中高价位段,去年“双11”的时候,我们中高价位段卖出的羽绒服占20%左右,而今年占40%以上,所以我们的件单价确实有所提高”。在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看来,我国羽绒服消费分层明显,波司登未来聚焦中高档定位与行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但所谓的高端转型不仅仅是在产品价格上提升,更应该关注性价比和时尚元素的需求趋势。
一起惠返利网2019-12-03 09:49:06458 次
近日,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的方案通过反垄断审查,这也意味着该方案即将步入实施阶段。通过对家乐福中国的收购,苏宁成功补全了苏宁大快消的短板,意味着苏宁将实现快消类目的突破,真正实现全品类全场景运营。据了解,9月1日,苏宁超市将迎来5周年庆,并打出“双线生活”新主张,利用线上苏宁超市,线下苏鲜生、苏宁小店、苏鲜生、苏宁红孩子等多场景、全品类,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线上线下双重体验。事实上,细究苏宁快消业务精细化深耕的起点,大概可以从2014年8月说起,当时凭借在物流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新成立了线上苏宁超市,一经面世迅速崛起。如今苏宁超市上线也即将迎来五周年时间节点,经历了这些年的零售变革与新兴业态更迭,如今的苏宁超市乃至苏宁快消都已今时不同往日。首个线上线下双渠道融合的超市平台超市是早期国民最常接触的一种零售业态,“逛超市”也是闲暇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线下零售场景也被搬到了线上,这也是苏宁超市的最初形态,在线上端涵盖了生鲜、美妆、酒类、医药健康、休闲零食、粮油干货、乳饮冲调、个护家清等品类。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货物。苏宁超市的定位本就是消费者身边的生活专家,在线上,不断拓展全品类;在线下,通过开辟新的场景来走近消费者生活,走到消费者身边。目前包括苏鲜生精品超市、苏宁小店等新业态的落地门店已经在全国大规模的复制,覆盖了社区、CBD、地铁、医院等各类生活场景。依托苏宁易购集团的信息、会员、客服、物流支持,苏宁超市为消费者提供了双线融合的服务。有别于传统线下超市和传统线上超市,苏宁超市是行业内首家同时拥有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双渠道的超市,线上多品类的布局能够满足人们无处不在的购物需求,而线下实体店则能实现人们享受聚会休闲乐趣的需求。在今年的818发烧购物节中,苏宁超市更是捷报频传。截至8月18日18点,苏宁超市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412%。其中,生鲜、美妆、酒类、冲饮、医药健康、个护家清等超市品类表现抢眼――生鲜板块,苏宁超市卖出累计832000只大闸蟹;酒类板块,苏宁超市酒类销售同比增长265%。其中,进口酒水达488%的增长率,而白酒取得165%增长率;休闲零食板块,苏宁超市休闲零食共售出18万单。其中,饼干糕点卖出12万箱,零食坚果卖出8万包...这一个又一个惊人数据的背后,正是苏宁超市从硬件、物流、仓配、门店等各方面硬件条件的出类拔萃。双线齐下,苏宁智慧快消战略布局苏宁大快消的野心从2018年初就可见一斑。苏宁易购重组四大事业群模块,成立大快消事业群,整合苏鲜生精品超市、苏宁红孩子、苏宁小店等多种业态,以“集团军”的姿态进军大快消市场,也正式提出了“智慧快消”的新概念,对快消行业进行转型发展并创新更多模式,为快消商户得到更快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今年,苏宁快消集团作为整个智慧零售生态的战略重点正式成立,主要统筹管理线上超市、苏宁小店、苏鲜生以及红孩子的商品运营管理,集中采购、招商和人力资源,加速快消品的供应链融合。至此,苏宁在线上形成了苏宁易购主站、苏宁拼购、苏宁超市、苏宁小店APP等流量入口矩阵;在线下有苏宁小店、苏鲜生、苏宁红孩子及零售云等场景互联业态。同时,苏宁小店前置仓模式以及智慧物流形成了立体化、生态化配套的发展模式,也为苏宁快消的崛起打开了新的局面。作为线上线下高频率、高黏性的核心消费品类,快消正成为巨头们抢滩的蓝海,也成为了苏宁战略与产业的最重要一极。尤其是随着家乐福交割日渐临近,未来家乐福中国完善的大快消供应链优势,与苏宁易购线上资源形成互补;另一方面作为线下消费场景,家乐福能够帮助增加苏宁的线上流量,同时,苏宁快消集团现有包括苏鲜生、苏宁小店、红孩子等业态都可以借家乐福中国网点优势继续延伸。
一起惠返利网2019-09-03 09:51:05543 次
微信的九宫格入口正越变越庞大,微信想要往操作系统发展的野心,也变得越来越清晰。36氪近日发现,微信支付九宫格新增“出行服务”入口,点击后会跳转至“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根据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透露,该入口是腾讯智慧出行面向C端用户推出的一站式聚合出行服务助手,目前仅在深圳进行灰度测试。“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目前主要包括四个板块功能,查路线、实时公交、车主服务和景区导览,同时小程序内部可以绑定私家车,查询违章、洗车、充值油卡等功能都在小程序内,深圳地铁乘车码也可以在小程序找到。此次“出行服务”入口加入九宫格套餐,一方面是腾讯将智慧出行摆在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根据阿拉丁2018年小程序年度报告显示,微信小程序预计2019年日活将达到3.5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流量倒入入口;另一方面“出行服务”未来可以增加点评、叫车等扩展性的功能,为腾讯智慧出行的产业链布局提供更多的机会。点击“查路线”板块,会直接进入腾讯地图。BAT在地图的产品分别为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和腾讯地图,其中,前两者已经占据75%以上的份额,微信想要借助着优势的小程序向腾讯地图进行导流,高精导航地图在车联网与车企的合作中也是重要的方向,其直接相关的还有语音交互、服务生态和车载操作系统等。“实时公交”板块中,可以直接搜索公交车到站时间等,直接可以代替“车来了”等小程序,是“查路线”板块选择公交车出行的一个延伸,小程序里还有深圳地铁乘车码的入口,深圳市地铁乘车码用户数在7月正式突破2000万,微信刷码乘车比起支付宝、云闪付等入口更加受到欢迎,也让腾讯智慧出行触及到了更多的人。“车主服务”有优惠洗车、油卡充值和违章查询,点击“优惠洗车”会跳转至搜索商家页面,页面酷似大众点评,可以清晰的看到定位周围的洗车点和相应的价位,方便私家车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服务站点。“景区导览”中显示有周边景区列表,点击后会跳转至“腾讯智慧景区”小程序,导览图通过腾讯地图呈现,包括景区全景图,还包括特定地点的搜索如卫生间、出入口等,同时智慧景区小程序还提供了游览路线可供选择,以“长隆海洋王国”为例,就提供了精品游览(8小时)和寻梦海洋(2小时)路线。从查路线到实时公交,每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都承载着绝大数人的出行需求,也让智慧出行有了更多增量的渠道。而车主服务和景区导览则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更便捷、更定制化的出行服务,从而实现了腾讯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聚合入口的发布,预示着腾讯在智慧出行上打下的一套组合拳,从公共交通,到私家车,再到网约车,连出行的地点都能全面覆盖。今年5月就有媒体报道,自2019年1月29日以来,腾讯接连申请了“腾讯出行”、“腾讯乘车卡”、“乘车快报”、“腾讯乘车码”、“腾讯打车”等多个商标,据腾讯出行商标信息显示,其服务范围主要涵盖“可下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可下载的手机应用软件”、“已录制的计算机程序”、“网络管理用计算机软件”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等多项服务。
一起惠返利网2019-08-26 10:00:16674 次
一、向第三方开放电商导购近日,有消息称京东与抖音达成战略合作,今年618购物节将实现京东购物车接入抖音。对此,抖音方面回应:“抖音推出购物车功能打通计划,除了以小程序的方式接入京东外,还会以类似的方式接入其他第三方电商平台,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这意味着,抖音将向阿里之外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开放。此前,抖音购物车仅向阿里开放。京东一向被视为腾讯系电商平台,去年8月,腾讯旗下黄河投资增持京东,腾讯持有京东的股份比例达到了21.25%,是京东第一大股东。早在2014年,腾讯就已经与京东战略合作,腾讯的微信和QQ还向京东免费提供为期五年的一级入口。而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与腾讯近几年在内容领域竞争激烈。字节跳动去年接受了云锋基金40亿美元Pre-IPO融资,云锋基金是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的名字命名而成的私募基金。字节跳动融资消息披露后,被视为“站队”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是腾讯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营销人杜子建在某活动中透露,“天猫每年向今日头条大概投40个亿,来买它的流量到天猫里面。”腾讯系的京东与和阿里巴巴有关系的抖音建立合作,引起外界关注。分析认为,在抖音的商业化计划中,电商和广告是主要的变现路径,接入多个第三方电商平台是抖音发力电商变现的信号。二、推出电商小程序日前,多位抖音平台玩家、小程序开发者,以及MCN机构负责人都透露了接到内测邀请的消息。抖音正在测试小程序开放平台,在安卓版app,小程序已出现在抖音的个人页面中。在安卓版本中,抖音电商小程序可以实现从短视频页面直接跳转到商品购买详情页,同时还支持小程序店铺页面展示、店内搜索、以及用户个人账户页面。对比测试中的小米有品的抖音小程序,其样式与今日头条App内嵌的小米有品小程序如出一辙,与其微信小程序店铺也十分类似。抖音推出电商小程序,是继游戏类小程序后,抖音推出的第二个品类的小程序。这也是在上线“精选好物联盟”店铺之后,抖音在电商上的再次尝试。相比跳转淘宝以及抖音自己的“精选好物联盟”店铺,小程序的主要优势是使用体验更好,并且支持分享裂变。抖音电商小程序支持分享给私信好友以及多闪,可以利用抖音上的好友关系链来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抖音电商小程序还可以分享到QQ、微信、朋友圈等。不过分享到微信时只能以小程序码图片的形式,用户在微信环境中使用抖音扫一扫即可查看。此外,抖音红人的电商小程序还有特有的用户带货功能。用户在红人电商小程序里选择任一一款商品,点击“拍抖音”之后,发布的视频里会自动带上这条商品的售卖连接。电商小程序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可分享的特性,有望进一步提升抖音自有电商的转化率和曝光度。通过与品牌、平台和红人分别打造小程序案例,抖音也将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电商小程序的开发中来。三、电商探索之路事实上,抖音的电商变现探索之路开始已久,至今,布局已初露端倪。2018年,字节跳动将原来今日头条“放心购”的团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运营“值点商城”,另一部分人则抽调到抖音,负责打造抖音的自有电商平台“精选好物联盟”。2018年5月,抖音在达人主页内上线自有店铺入口,用户可进入达人的个人店铺购物。2018年12月,抖音公布了10家购物车运营服务商,进一步完善电商生态。这些服务商主要负责连接抖音平台和具备电商能力的明星达人和企业账号,提供抖音购物车功能对接、抖音官方活动对接、抖音创新营销产品内测等服务。2018年底,抖音向全平台符合要求的账号开放购物车自助申请。在平台上发布视频大于10个且达到8000以上粉丝的实名认证账号可自助申请。为丰富购物车玩法,抖音平台还推出官方话题、达人超级话题定制、抖音直播等购物车玩法。今年1月初,当时只为淘宝导流的抖音用“好物联盟”测试了平台中电商达人和商家的活跃程度,鼓励大家通过视频与直播推荐好物,并根据商品的热卖程度对参与者进行排名并颁发奖励。在此后不到半个月,抖音便一改只为淘宝导流的形象,接入今日头条放心购平台。在抖音的商品橱窗功能中,达人可以接入淘宝和放心购两个渠道店铺的商品,不同的是,比起淘宝店铺需要跳转,放心购店铺页面的购买无需跳转,更为流畅。过去一年,抖音一直在筹备各种电商工具,开放购物车、接入POI展示,上线视频推广工具DOU+、直播橱窗、快闪店、抖店等。目前,抖音能提供的电商功能已经触及电商操作、线下门店引流、直播销售等多个方面,完整覆盖了内容创作、交易转化和数据指导,甚至包含企业CRM和营销的再触达等。近日,为了让各品类达人们提升流量和转化以及不影响正常推荐,抖音开始实行“内容优化行动”,支持能够对用户产生价值的原创、真人出镜或真人口播讲解等优质视频内容。这些举措的直接影响是,抖音红人的抖音店铺拥有率正在不断提升。目前很多抖音中腰部红人发布的商品都可以直接在抖音店铺完成交易,不需要再跳转到淘宝。截至2019年1月,抖音国内的日活跃用户数超过2.5亿,国内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拥有如此巨大的流量池和日趋完善的商业辅助工具,抖音即将爆发的商机无疑是令各路卖家期待的。四、打造第三种生态购物车接入京东,向第三方电商平台开放,推出电商小程序……抖音的一系列大动作不仅仅是电商变现,而是在建立自有电商生态体系。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延伸变现工具,电商从业者对抖音小程序充满期许和想象。借助抖音小程序开放平台,品牌可以更顺利的在抖音中积累私域流量,抖音也有机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商生态闭环。业内人士表示,抖音拥有“更开放的导流方向+更短的交易流程”,加上自有小程序开放平台,作为国民级App,已经有了构建独立电商生态的能力,这相当于在淘系和腾讯系两大电商阵营中,又杀来了第三极。电商、微商之后是抖商?抖音对构建自己的独立电商生态似乎已有规划。据一起惠报道,抖音曾经计划在本月内大幅降低外链至淘宝的权重,只是由于其业务发展现状以及一些微妙的原因,暂时搁浅了相关计划。无论是减少外链至淘宝的权重,还是接入京东和其它第三方,抖音都不是倾向哪一阵营,而是为我所用。借荆州取西蜀是为了实现天下三分,然后看看有没有机会更进一步。一位深耕电商多年的品牌商预测,未来的成熟短视频运营者,其变现规模会远远大于电商和微商。
2019-06-24 09:34:57410 次
2009年11月11日,淘宝网实现5200万元的销售额,那是淘宝的第一个双十一,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现任CEO,当年的淘宝网CFO逍遥子张勇的成名之战。半年后的2010年6月18日,京东不甘示弱,在自己的店庆日推出了618购物节。自此之后,“双十一”和“618”成为年尾和年中的两个网购高潮。今年,618十周年,很多曾经一成不变的事情,正在发生改变,这背后是电商生态的颠覆,以及中国人消费意识的觉醒与进化。2019年的618,京东“去刘强东”,拼多多入局,这可能是折射未来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京东完成“去刘强东”京东“去刘强东”,实属无奈的选择。从去年的618算起,最近一年,京东的市值跌掉了240亿美元,去年8月30日刘强东涉嫌性侵被捕后股价下跌的曲线更是刺眼。前有追赶无望的淘宝,后有来势汹汹的拼多多和苏宁。对京东来说,2019年的618势必是背水之战。但这一战,看不见刘强东的身影。5月21日,京东零售集团轮值CEO徐雷在发布会上发表演讲。他回顾了京东创立至今的15年发展和变化,强调了京东“正品行货”与其他电商的差异,分解向品牌商及合作伙伴进行质量分级并倾斜相应资源的机制,最后给出了未来三年,反向定制商品及独家新品等战略。就在去年底,京东发布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告中,京东商城将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划分为前中后台。京东拼购、京东新通路、7Fresh等距离客户较近的业务,被正式推到前台。而积淀了京东核心能力的3C电子、时尚居家等事业群则放到了中台。此前直接向刘强东汇报工作的三大事业群(大快消,电子文娱,时尚生活)负责人,改为向京东集团CMO、京东商城轮值CEO徐雷汇报。显然,在京东目前的架构中,徐雷占据了重要位置。今年的618峰会中,徐雷和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共同参与了启动仪式。此前,不管是演讲还是启动仪式,主角都是刘强东。不出意外,这三个人将是京东新一代领导层。刘强东正在逐渐消失于公众视野,他缺席了京东年会、不再参加各种公开论坛和活动,这既是京东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持有京东股票的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截至下午15时,今年京东618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800亿元,较去年的1275亿元,已经取得了亮眼的增长。从一言堂到三驾马车,彻底变更管理模式,也许会是京东重换新生的一次机会。拉升的拼多多,下沉的御三家4年前,阿里和苏宁达成战略合作,外加2014年腾讯大手笔投资京东。至此,淘宝、京东、苏宁作为电商行业前三的地位几乎不可动摇,颇让人有一种大局已定的感觉。据说那几年里,投资人都不看电商项目。等杭州人黄铮开始抛头露面,他的拼多多已经势不可挡地发展为电商第四级,锋芒一度盖过京东和苏宁。拼多多把“五环外”做成了自己的专有名词。于是今年618,御三家都在积极学习拼多多,抢占下沉市场。2018年,京东的用户增长陷入停滞,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下沉市场开拓不力。5月24日,京东的头炮由“全民拼购日”打响,其下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5倍,卖出2620万件商品。同日,京东发布“厂直优品”计划,瞄准国内超10万家的制造企业提供与消费者的连接机会,拼购业务正是该计划的重要承载平台。而在营销上,京东推出“城城分现金”的活动,瞄准的也是四五线城市。从前端、供应链到营销,京东全套致敬拼多多。阿里这边,雪藏多年的聚划算被推上C位,成为重要战略“新客计划”的主角。在不到两天时间内,聚划算商品成交件数已突破1亿,创下“618”史上最高纪录。其中,近一半订单来自下沉市场。阿里2019财年的财报数据中,新增的1亿用户有77%来自下沉市场。阿里巴巴营销平台总经理家洛在采访中表示,“下沉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增量市场,是中国消费发展的主要方向。”聚划算将通过打造智能中台,重构供给生态,丰富供给品类品牌,基于C2M全链路的数字化,实现产销购高效匹配。这与拼多多重构供应链的方式如出一辙。苏宁在拼购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不过苏宁拼购主打的是生鲜,一季度培育了23家农产品“拼基地”,还要在未来培育500座“拼拼庄园”。今年苏宁“608超级拼购日”当天,开场仅一小时,就打破了2018年“618”的单日最高纪录。与御三家拼命挤占下沉市场相反,拼多多在向上拉升。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44.2%的新增用户,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今年618,拼多多喊出“猫拼狗”的概念,希望制造拼多多和淘宝、京东平起平坐的氛围;戴森吹风机、ReFa瘦脸仪、iPhoneXR等主推产品也瞄准了消费能力更强的一二线消费者。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与腾讯、网易严选、格兰仕进行战略合作,无一不透露出拼多多冲出水面的野心。御三家向下,拼多多向上,今年下半年,当四巨头在五环路上相遇时,也许会掀起新一轮电商大战。那将是一场拼新品、拼物流、拼服务、拼供应链,甚至拼管理和执行力的终极决战。
2019-06-21 09:31:58485 次
日前,部分在天猫超市购物的消费者发现,其配送物流承担方变成了一个此前从未见过的品牌──丹鸟。收到货物后,纸盒上的物流信息则依然显示快递服务由此前该区域的长期配送商晟邦物流承担。问题由此而生:丹鸟是什么?丹鸟和诸如晟邦物流等第三方落地配企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阿里想要通过统一的丹鸟品牌完成什么目标?在刚刚过去的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丹鸟CEO李武昌给出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丹鸟是集结了东骏物流、联报万象、芝麻开门、晟邦物流四家落地配公司而成的全新配送品牌,做的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算法,联合配送网络上下游,对全国落地配服务进行升级。除了在微观的落地配层面植入数字化能力,菜鸟在物流数字化和智能化上提出了更大的野心。在发布丹鸟品牌的同时,菜鸟还宣布了骨干网数字化加速计划,发布了物流IoT开放平台。前者想要用整体框架让供应链各环节全面数字协同,后者则试图在产品层面实现仓储、运输、配送和驿站代收等物流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被许多人忽视的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同时兼任着菜鸟网络董事长一职。在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张勇对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未来的物流一定是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数智世界将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这不禁引人遐思:在未来,会有哪些新的物流要素不断产生?智慧化物流如何实现货物流转效率的最大化?新物流又通过何种方式与供应链管理高度结合在一起?菜鸟试着给出一些答案。丹鸟:只做区域配送和通达系的传统快递不同,丹鸟诞生的基因就是落地配。一起惠了解到,落地配业务由落地分拨、同城和地县转运、入宅服务三大要素组成,与快递的主要区别是,落地配由为电商配送、代收货款等业务发展而来,属于区域型配送,注重精细化和专业化,而非快递式的扩张网络,因此落地配在时效上优于其他快递,并有较强的区域配送能力。在业务上,丹鸟采用了类似京东物流的仓配模式,主要服务天猫超市、电视购物、生鲜等场景,主要目标是打造一张全国的落地配网络。同时,丹鸟的业务领域更宽,布局了B2C、B2B、O2O三类业务模式。其中,B2C是为商家提供从商家仓到客户的一站式服务,配送范围不再局限于城市内,可以通过多级分拨完成覆盖全国配送服务;B2B解决的是区域性商家仓到店的问题,品牌商或者经销商可以把货存在丹鸟的区域仓内,由丹鸟完成区域调拨与货品的深度下沉;O2O一般以商家的门店为中心,对商家线上销售的产品提供短距离的配送,一般时效在0.5到2小时之间。阿里巴巴菜鸟品牌与公众沟通部公共关系专家陈良军向一起惠表示,丹鸟诞生的初衷就是要打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新零售的配送新出口。一起惠在去年披露过有关一个叫做“新配盟”的落地配品牌(点击此处查看文章),陈良军坦承,新配盟就是丹鸟在过渡和内测阶段的名称。在文首的案例中,消费者的单号已经被丹鸟品牌覆盖,而实际承运人还是晟邦物流。那么,丹鸟和旗下集结的落地配品牌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合作关系?陈良军对一起惠解释道,由于丹鸟品牌上线时间短,部分电子面单在展示上还会出现旗下的承运品牌。实际上,由于丹鸟只是一个品牌/联盟,因此整个流通环节还是由东骏物流、联报万象、芝麻开门、晟邦物流等承担。不过,丹鸟将拥有一个极高权限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对配送服务进行智能化调配,让四家落地配企业获得效率提升。“丹鸟在1.0阶段,聚焦于生鲜、鲜花、母婴等领域,主打中件服务,通过服务触点,积累应用场景和用户,聚合配送能力模型。”丹鸟CEO李武昌表示,丹鸟可以为商家提供运输、配送、客服、售后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李武昌认为,丹鸟的成立有着四大优势:一、丹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智能算法,输出匹配商家多样化需求的适度的时效产品;二、丹鸟可以通过用户需求、前置仓及B2B、B2C、O2O一体化运营的模式,让商家灵活智能调度货物;三、丹鸟可以通过生态资源优势、平台化运力、技术加持升级配送提升全链效率;四、丹鸟的末端服务可以让消费者享受科技与服务的温度。据一起惠了解,丹鸟已在全国覆盖200多个城市,拥有70+分拨、3000+网点、50000+配送员,日配送量能力可达500万单。在李武昌看来,丹鸟是一家数据驱动的技术公司,未来将依靠大数据沉淀、模式迭代升级,建立数据化的配送模型,实现智能调配人、车、货、场的资源,将模式沉淀开放赋能给新零售行业。无独有偶,6月5日,饿了么宣布旗下即时物流平台蜂鸟品牌独立,并升级品牌名为“蜂鸟即配”。伴随着数字化的升级改造,蜂鸟即配旨在搭建一条服务新零售的即时配送物流体系。微观的即时配送和区域配送都开始数字化了,更广阔的天地也将迎来更密集的数字化转型。骨干网与万物互联在智能物流骨干网的数字化加速中,菜鸟给自己提了几个小目标,其中包括:1、未来三年,菜鸟裹裹联合快递公司每年为10亿人次提供全新寄件服务;2、菜鸟驿站与快递合作伙伴共建10万个站点提供包裹服务;3、菜鸟IoT技术连接1亿个智能终端设备。据一起惠了解,在菜鸟想要推行的全新寄件服务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中国主要快递公司共建菜鸟驿站。消费者可以获得到站、到柜、上门等多元可选的最后100米按需服务,快递业则可收获得末端配送成本的下降。这里的逻辑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同地方快递标准不同的割裂感就此消失,数字化的交易场景给了所有人一个“公平的寄件机会”,同时顺便帮助解决了收件人的个性化收件需求;对于快递公司来说,把末端全面标准化管理、实现真正的员工管理成为现实,企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陈良军向一起惠透露,在技术创新方面,菜鸟用电子面单实现包裹数字化之后,未来三年将在园区、仓储、运输、转运、配送等全链路投入物流IoT技术,进一步优化快递业的成本效率。未来,消费者或许能从知道货物在哪个城市,到随时知道货物在哪一条路上、离自己多远,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作为平台,菜鸟并不希望自己做完一切。因此,菜鸟网络CTO谷雪梅宣布将和行业共建物流IoT开放平台,并“欢迎所有物流场景及设备接入”。其表示,这一开放举动意在为物流行业迈向物联网时代扫清技术障碍,打造“每家公司用得起的普惠物联网”,助力全行业的数字化再加速。据一起惠了解,菜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AI和IoT技术打造的物流IoT开放平台,可以接入任意设备,实现仓储、运输、配送和驿站代收等物流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仓储为例。尽管物流技术的升级,驱动机器人仓库蓬勃发展,但因为改造成本高昂,人工仓仍然普遍存在,动辄上百万商品的库存,需要靠人工处理,导致管理难、效率低。接入物流IoT开放平台后,仓库变成一个可以被智能调度的数字孪生体,工人的作业任务由算法根据订单以及库存自动规划。菜鸟自研的极简PDA开始成为数字仓与实体仓的连接器。数字仓任务下发到极简PDA,基于声光电技术以震动、灯光闪烁等形式引导实体仓内工人完成拣选、补货等任务。实现实体仓与数字仓的实时同步,达到仓储作业的智能化,提高作业效率。在谷雪梅看来,目前物流物联网标准不一、技术复杂、数字化升级止步不前,菜鸟与合作伙伴共建物流IoT开放平台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据了解,菜鸟目前已经与阿里云IoT事业部、旷视科技和若琪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开放平台的建设。数字化物流:供应链整合物流为什么重要?张勇给出的答案是:天下没有无缘无故产生的包裹。在张勇看来,商业形态的演进影响着物流业态的变化。物流订单的产生,都源于商业和交易订单的发生。如何满足用户‘快、准、省’的需要,同时满足客户和商家对货物效率的需要,是整个产业共同面对的目标。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过去一年整个中国流转的包裹数超过500亿个,比前一年增加大概100亿个,增量接近美国全年包裹流转总量。在菜鸟成立的2013年,整个中国的包裹总量只有100亿个。张勇认为,过去6年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正是物流社会化大协同的结果,整个物流业正在进入全面的数字化时代。实现货物流转效率的最大化,决定了物流需要和供应链管理高度结合在一起,这才是指向未来的趋势。“只有实现整个产业链不同企业间的全面联动,数据打通,才能让端到端的整体流转效率变得更高。”以雀巢品牌和菜鸟的合作为例。此前,雀巢的商品在阿里的很多平台上(比如天猫超市、零售通、村淘、大润发等)都有销售,且每一个销售渠道都有一个单独的库存。天猫旗舰店和天猫超市之间的货,互相之间不能打乱。由此,雀巢需要在各个渠道大量铺货,通过极大的备货量满足各渠道的需求。在与菜鸟合作后,雀巢将其全渠道的货整合到了一个库存里,通过一个库存去应对全阿里系的生意,备货压力明显降低。一个问题是,由于菜鸟将雀巢的多渠道库存整成了融合库存,雀巢由此丢失了多渠道的库存数据。为此,菜鸟直接把多平台的物流数据对雀巢开放,且给出专业的归纳分析,使得雀巢的高管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商品在阿里各渠道上的销售情况及销售趋势,包括线上的猫超与线下的大润发等。陈良军表示,这样的工具对企业管理层掌握生产链路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未来的物流都会不断向供应链演化。“未来的新技术发展,特别是IoT的发展,不仅会带来现有物流要素的数字化,并走向智慧化和智能化,也必将会创造新一代的物流要素。”张勇表示,“数智化的世界才刚刚开始。”无论是丹鸟对人、车、货、场的智能调配,还是全新的数字面单和新型驿站,亦或是全面的IOT化接入,似乎都预示着阿里的物流操作系统已经启动。作为商业操作系统中无法割裂的一环,人们或许还有着诸如隐私问题等不安,但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势已经滔滔而来,不可阻挡了。
2019-06-11 09:41:01529 次
从卖家资源引入,到服务体系升级,速卖通正在土耳其市场搭建“全球卖”的样板。在全球电商市场的角逐中,中美企业的竞争状态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日前,有消息称,阿里旗下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已开始跟国内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进行合作,搭建土耳其出口的物流服务体系。对此,一起惠也向速卖通官方进行核实,速卖通方面透露,速卖通在土耳其正与一家华资的物流商有合作并且已经向一些土耳其商家客户推荐使用这个出口物流服务。物流是跨境出口电商的基础。显然,阿里跨境零售体系已经不局限于国际品牌和中国卖家产品的生态支持,开始给海外卖家搭建服务生态体系。这意味着,除了亚马逊等美国电商外,中国电商也拥有“全球卖”的样板了。“全球卖”样板搭建“全球卖”指的是跨境电商平台除了给自己企业所在国的商户提供出口电商服务以及在自己平台上销售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外,还招募海外卖家群体,为其提供一系列出口电商服务。在“全球卖”的体系中,平台帮助多个国家的卖家群体把商品通过电商零售的方式出口到其他国家去。对于电商卖家而言,不仅需要平台允许他们把产品卖到其他国家去,而且还需要拥有相应的服务设施支撑其销售。速卖通土耳其出口物流服务生态的搭建让当地卖家做出口电商拥有了物流的基础。这也让土耳其成为速卖通在全球市场中的“全球卖”重要样板之一。实际上,为了搭建这个“全球卖”的样板,阿里在土耳其电商市场上进行了长期的投资和布局。一起惠了解到,在去年8月,阿里巴巴确认已经投资了成立于2010年的土耳其时尚电商平台Trendyol,虽然双方并未对外透露投资金额及投资占比,但有消息称,该次交易金额高达7.5亿美元。投资本土电商平台让阿里直接在土耳其当地获取卖家资源以及相关的服务资源。在这个基础上,阿里旗下的速卖通开始对海外的商户开放招商入驻。在速卖通卖家中心的多语言站上,已设有速卖通入驻入口。土耳其的卖家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入口入驻到速卖通。此外,从去年到现在,速卖通已经在土耳其出口电商上进行了一系列业务尝试。比如,去年双11,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B2B事业群总裁戴珊就提到,2018年双11,俄罗斯消费者已经可以通过速卖通买到土耳其的商品了。在2019年1月29日,速卖通平台上以阿里收购的当地电商平台的名字命名的土耳其商店Trendyol正式开业,24小时内便迎来全球58个国家的消费者进行下单,三天时间,该店铺产品卖到了9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手上,最远卖到达新西兰和智利。而速卖通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资料也透露了速卖通曾与土耳其邮政合作的项目。在该项目中,速卖通帮助土耳其邮政改良系统,把当地跨境B2C出口的包裹处理能力从日处理20单提升到1000单。现在,速卖通开始把土耳其出口的物流体系进一步升级。消息称,利用速卖通与物流服务商合作的土耳其出口物流,当地卖家可以把商品卖到速卖通在全球布局的国家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物流体系主要关注的市场有三个分别为欧洲、中东以及俄罗斯。这也是速卖通在全球市场上比较亮眼的地区。其中,速卖通俄罗斯买家数量已经高达2200万。从卖家资源引入,到服务体系升级,速卖通正在土耳其市场搭建“全球卖”的样板。实际上,一起惠了解到,速卖通除了开放土耳其卖家入驻外,也给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卖家开放了招商入驻通道。在此前,速卖通的总经理王明强也曾对外表示,速卖通在俄罗斯也有几百个本地商家入驻。速卖通“全球卖”的模式或在未来扩展到新的市场中。走向国际化平台的道路无疑,这个“全球卖”的样板显露了阿里国际化更进一步的野心。在过去,阿里国际化的业务主要分为海外卖家通过本土平台卖给本土消费者、中国卖家卖向全球市场、全球品牌入驻阿里系平台三个线路。海外卖家卖给本土消费者主要集中于阿里在海外投资的本土平台上,比如阿里在2016年投资控股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以及阿里在2018年上半年收购的巴基斯坦电商平台Daraz。这两家平台一开始就从本土发展起来,因此也积累了很多本土的卖家。中国卖全球则指中国卖家和品牌商在阿里的海外电商平台上销售自己的产品。目前阿里在海外电商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布局,除了上述的速卖通、Lazada、Daraz外,阿里还在2017年6月对外公开了天猫出海计划,该计划的一个重心就在于通过手机淘宝把中国的商品卖给近一亿的海外华人市场。全球品牌入驻阿里系平台主要指类似苹果、三星等国际大牌以及各个区域的品牌产品通过一般贸易或跨境电商模式进入到天猫、淘宝、速卖通、Lazada等平台所布局的市场。而现在,阿里国际化线路又多了一条——把海外商品卖到全球市场。这条线路早就放在阿里的国际化战略目标中了。去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表致股东公开信,信中就强调了全球化仍然是阿里巴巴的长期战略,最终阿里的目标不只是从中国卖往世界,而是从世界卖往世界。显然,阿里已经先从速卖通这一个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尝试。该平台现在已经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5亿,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购物类APP下载量中排名第一。可是,对于大多数跨境电商来说,中国商品和国际品牌产品实际上已经能满足一个电商平台的基本供应链需求了。以亚马逊为例,根据MarketplacePulse的统计报告显示,以亚马逊前1万卖家作为样本统计,截至2019年5月,亚马逊约有40%的卖家为中国卖家。而亚马逊还是一家在去年净销售额已经达到2329亿美元的电商企业。那么,做“全球卖”对阿里的意义是什么呢?一位在跨境电商供应链上拥有多年经验的专家指出,供应链的补充以及多样化是寻找海外卖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其他国家的企业尽管没有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但能生产出一系列有该国特色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海外是有一定的需求群体的。如果回归到土耳其这个供应链市场上看,服装则是该产业带的最大特点。据一家主营新兴市场跨境物流服务的企业创始人描述,土耳其卖家最受跨境电商关注的是纺织品和食品。据土耳其贸易部数据,在2018年,土耳其1681亿美元的出口额中,有16%的出口产品为纺织服装及原材料产业。而阿里收购的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的主营类目也为时尚。当然,现在海外的供应链主要还是给跨境电商平台已有的中国供应链做补充。环金科技是一家位于深圳的跨境电商大卖家,其副总裁赵石林向一起惠表示,海外商户跟中国商户在品类和产品上的差异仍是较大的,两者较难形成竞争。“中国卖家还是根植中国,做好供应链、产品的供给,将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销售出去,惠及全世界。”而作为一个中国卖家,环金科技认为速卖通开始招募海外卖家是一个好事。赵石林指出,海外商户和品牌可以丰富平台的SKU以及用户的体验感,这也是一个平台国际化必经之路。中美电商两极的劲旅在“全球卖”的深入布局让阿里开始与亚马逊等生长于美国的电商平台在全球市场中进入更深层次的竞争势态。对于一些老牌的电商平台来说,国际化可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比如成立于1995年的亚马逊和eBay,凭借先手优势率先在美国之外扩展了欧洲电商市场。而与这两家美国电商平台相比较,阿里巴巴在1999年才成立,且在2003年才开始建立以C端用户为基础的电商零售平台淘宝。在一开始,阿里在线上零售方面采取了先抢占中国增长迅速且庞大的线上消费市场的策略。但这种历史所产生的全球电商格局在时间的流动和商业模式的迭代中发生了变化。一位在跨境电商行业深耕多年的从业者向一起惠指出,因为中国市场跟欧美市场的差异性以及各家公司在发展中的战略决策的不同,现在阿里和亚马逊在电商模式上拥有越来越大的差别。比如,对于亚马逊来说,卖家更像是一个供应商。对于一个亚马逊卖家来说,影响单品销售最主要的运营动作可能是竞价排名和促销资源位投放,但这一系列投放均是非强个性化的广告动作。因此,卖家需要做的是不断改良产品、增加性价比。阿里平台上的营销方式更为多元化。但对于阿里体系的平台卖家来说,需要的是运营一个店铺以及店铺对应的品牌形象。因此,除了不断开发出有创意的产品之外,卖家还需要通过网红内容营销、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去给消费者“种草”。在平台发展过程中,阿里系电商平台会积累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将会给店铺卖家运营做更为立体化的营销指导。在过去,进行“全球卖”布局的仅为以亚马逊为首的美国系电商平台。比如,亚马逊中东目前就支持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卖家把商品卖往中东。但现在,阿里也开始进行“全球卖”布局,在中国供应链市场外,除了美国电商的出口零售思维,也开始存在中国电商的出口零售思维。这两者的运营思路拥有不少差异性。当然,中国电商出口零售的思维目前在海外仍处于萌芽阶段。一家深耕欧洲市场的电商平台中国负责人向一起惠表示,在将海外商品(指非中国的商品)卖到欧洲市场这件事上,阿里在短期内暂时没法跟亚马逊和eBay相比较,毕竟这些美国平台早已经在这个市场布局。“但如果把这块业务做好,阿里、亚马逊会各自先占据一部分细分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全球卖”的模式不仅出现在阿里和亚马逊的较量间。在其他国家也有电商平台在尝试“全球卖”模式。Joom是一家创立于俄罗斯的跨境电商平台,该平台在去年日均订单高达80万,今年2月该平台的用户数已经高达1.2亿。其在今年也开始启动“全球卖”计划,帮助日本和韩国卖家把产品卖到海外。“‘全球卖’是当今跨境电商的一个潮流,当然,目前来看其他国家的卖家的销量仍无法跟中国卖家比。”Joom的中国区招商总监维大利说道。虽是一家俄罗斯跨境电商平台,Joom却拥有不少中国电商的影子。比如,其在今年就开始把重心放在社交营销上。维大利也曾向一起惠坦露,其认为目前移动电商发展最好的App为淘宝,而淘宝本身也拥有“网红种草”、“直播”、“短视频”等多种社交营销玩法。不管如何,种种迹象表明,继美国电商思维后,中国电商思维也通过种种方式影响着全球电商零售市场。这种影响在类似阿里给土耳其卖家搭建服务体系这种方式下,变得更为深刻。显然,现在已经不再是美国平台思维为主导的全球电商世界了。
2019-05-28 09:38:36334 次
在苹果、Alphabet、微软等一众科技巨头相继发布亮眼的财报后,行业关注的目光就集中在同属全球前十科技巨头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身上。作为国内唯二进入全球市值排行前10的科技公司,2017年阿里和腾讯携手跨过3000亿美金市值门槛,2018年再一次都超过4000亿美金市值。而且阿里和腾讯两家巨头的营收增速,是少数还维持30%以上的公司。未来谁先迈进全球市值Top5行列,谁更有想象空间和增长空间,将是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从5月15日两家同步发布的财报看,腾讯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第一季度营收为854.7亿元,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再度放缓至16%,创三年来新低。净利润209.30亿元,同比增长14%。腾讯正经历从消费互联网面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阵痛期,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都在下降。而稍晚发布的阿里巴巴财报则比较喜人。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19年财年收入达3768.44亿元,阿里巴巴第四财季营收为人民币934.98亿元(约合139.3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58.30亿元(约合38.49亿美元),净利润为人民币233.79亿元(约合34.84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阿里巴巴集团第四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200.56亿元(约合29.8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在阿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速度依旧维持40%以上,不得不令人惊讶。腾讯正失去与阿里正迎来的“最好的时光”回顾2005年卫哲问马云,“咱阿里2万人,一年利润却不如腾讯一个季度,可为什么他们像卖白粉的,我们就像卖面粉的呢?”马云说,你不要着急,85后这时候还在玩游戏,再过几年他们就有消费能力,就需要我们的服务了。当然马云“忽悠”了卫哲,因为此后虽然从2009年至2010年,阿里每年营收增长的速度平均为58%,一直超过腾讯的43%,并且两家公司都在2015年突破了千亿营收大关,但是阿里整体营收直到2016年才超越腾讯的营收。在此期间,腾讯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躺在流量上赚钱的好日子。根据腾讯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QQ的月活跃账户数增长至逾7亿。微信和QQ形成的强大社交关系,为腾讯的广告和游戏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流量池和极低的获客成本。也正是借助这一优势,腾讯从代理《地下城与勇士》开始,游戏业务规模逐渐超越了网易游戏,成为国内最大的游戏厂商。此后相继推出的CF、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游戏都火遍大江南北,网络游戏收入一度占总收入近60%。到2018年腾讯游戏营收增至1040亿元的巅峰,但无论增速还是营收占比都在下降。也是在这一年,游戏版号政策的转向,让腾讯寄予厚望的《刺激战场》等几款游戏无法商业化。而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慢一拍,也被外界普遍质疑腾讯缺乏长远规划。外界对腾讯的看空直接体现在股价上,这一年腾讯股价暴跌20%以上,市值跌去万亿元。腾讯营收降速主要源于其核心的游戏业务增速下滑较快,广告业务也快要触及天花板,而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这部分业务,正处于需要前期大规模投入和长期技术研发阶段。从2018年腾讯开始进行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开始,意味着腾讯的“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往后要赚辛苦钱。而对于阿里来说,或许属于其“最好的时光”正在来临。阿里早在10多年前的前瞻布局,正在今天为阿里带来技术红利。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曾著书回忆,决定阿里发展方向的正是2007年的一次集体会议。彼时阿里整体市值在100亿左右,对于未来发展走向何方并没有清醒认知。在宁波靠海的一家酒店中,马云最终带领高管争议出“建设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目标。正是10年前的这张图,决定了阿里走向千亿美金的格局。今天看当时很多业务线已经改变,比如阿里软件已经替换为阿里云,雅虎中国已经变成口碑。但是阿里走向开放、协同、繁荣的生态体系战略没有改变。比如当年为解决电商的线上支付难题,马云冒着政策风险做支付宝。今天支付宝月活达到6.5亿,已经成为全球非社交最大的APP;2009年阿里云写下第一行代码,马云定下每年投入10亿元坚持投10年的目标,才促使阿里云今天成为亚洲最大的云;菜鸟物流提出投资上千亿元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如今正在成百分比的降低国内物流成本。从本次财报看,阿里核心电商业务仍在保持同比51%的增速,其他10年前种下的希望:阿里云已经服务国内80%的科技公司,钉钉已经为700万家企业进行了数字化升级,蚂蚁金服已经服务1500万一个小微企业,这些云服务已经成为国内企业服务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正逐渐成为阿里巴巴营收的主力军。面向产业互联网时代,阿里和腾讯的关键时刻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1.38亿,同比增速首次跌至4%以下。一个行业共识是互联网红利已经消失,存量经济时代ToB业务正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关注的重点。2018年腾讯提出从ToC到ToB,继续巩固消费互联网,重兵投入产业互联网。此时分散在腾讯各个事业群的云计算、金融、零售业务,开始受到重视。可以说这几块业务能否成功,也关系到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成败。腾讯需要展现出在这些业务上的投入产出比足够亮眼,以此证明的自身的转型顺利,可以说腾讯正迎来自己的关键时刻。在2019年Q1从财报看,腾讯增值服务收入489.74亿元,同比增长4%,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217.89亿元,同比增长44%。网络广告业务收入133.7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首次被单独披露。这一业务此前被以“云与支付”称谓对外介绍,更名展现了腾讯更大的野心。从2018年9月,腾讯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FiT),正式更名为“腾讯金融科技”开始,此前一直以微信支付打牌面的腾讯,如今正式以“腾讯金融科技”对标阿里的蚂蚁金服。不过从财报看,“腾讯金融科技”似乎还是有些自身难题需要攻克。腾讯金融和云计算板块成本相比去年增加了39%,成本增速比游戏快了近一倍,比广告快6倍多。另外2019年备付金需要上缴后,也造成微信支付利息损失在百亿元以上,腾讯金融科技急需证明自己在支付以外的盈利能力。从腾讯另一重要的云计算业务发展情况来看,2016年腾讯云收入比上一年增长逾两倍,2017年同比增长一倍多。2018年腾讯首次公布其云计算业务收入为91亿元,虽然腾讯云的收入已经排在国内第二,增速也破百。但是腾讯云不是云计算行业的引领者,而是追随者。腾讯云相较阿里云的体量还有一定距离,腾讯云未来几年内达到阿里云的80%以上,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本次财报中,马化腾也提到:“虽然支付、其他金融科技服务及云业务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已经为腾讯带来可观的收入。因此我们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新发部披露其业绩,展示我们培育长远增长潜力业绩的成功。”而阿里早在产业互联网早已经布局,但并不表示阿里可以高枕无忧。如今阿里正在加强推进阿里云、钉钉、阿里小程序等云服务的规模,当这些营业真正成为阿里营收和净流润的主支柱时,阿里将有机会从电商广告收入为主转为云服务收入为主。届时阿里有机会成为国内科技互联网巨头中,第一个主营收是服务收入的公司,这也是属于阿里巴巴的关键时刻。目前所有阿里的对外服务中,有两个强有力支撑:一个是蚂蚁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力,另一个最阿里云提供的IT基础服务能力。最新数据显示支付宝全球用户数破10亿,且保持55%的支付宝月活增速。过去蚂蚁金服没有像微信那么强大的用户导流能力,所以支付宝的策略是借助自己离交易近,离信用近的优势,提升服务B端的能力。另外蚂蚁金服已经构建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用等全体系金融服务,这是蚂蚁金服相对腾讯金融科技更具有优势的地方。阿里的另一优势服务阿里云,在这次财报中有提及其发展情况。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计算业务2019年财年营收247亿元,2018年阿里云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19.6%,比2017年的14.9%,增加了4.7个百分点。2019财年第四季度营收达77.26亿元,飙升76%。这一增速超过亚马逊AWS在相同规模下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A股上市公司、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类公司在使用阿里云。根据AWS云计算服务占亚马逊整体20%净利润比重看,阿里云未来必将成为阿里巴巴的主要利润贡献来源。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也在这次财报中表示,“我们的云、数据技术以及新零售的巨大拉动作用,使得我们能够持续变革企业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运营方式,这将有利于我们的长期增长。”阿里长期主义VS腾讯现实主义互联网自媒体作者罗超曾将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归纳为长期主义PK现实主义。阿里能够对前沿项目保持投入,坚持长期布局,是一种长期主义的体现。而腾讯的战略是只看三年,更多基于打造爆红产品逻辑,是现实主义的体现。委实,腾讯过去依赖社交和内容的产品创新能力,维持不断爆款有一个难题,就是需要张小龙式的人物不断出现。在短视频领域掀起轩然大波后更加突出。微信复活微视、推出yoo等10多款短视频产品都没有成功打败头条。腾讯的现实主义在微博战争后,再一次体现了其困境。从2017年底内部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提出“(腾讯)和企业级客户合作流程繁琐,动作太慢。”到2018年9月,腾讯总裁办取得“香港共识”,正式开展第三次组织架构变革。腾讯慢慢从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增加长期主义的思路。2018年9月,腾讯将七大事业群调整为六大,新增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两个部门。同时腾讯还成立技术委员会,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当然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在内部推动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组织架构整合与内部权利责任划分,将是一件长期的攻坚任务。腾讯的技术中台什么时候出现,可以说是腾讯转型成功的标志性事件。一位行业人士曾说道:“腾讯中台打造过程中难度排序,组织>人才>技术。”不过从汤道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保护用户隐私,QQ和微信数据不会轻易打通”来看,腾讯内部各个事业群的核心资产,并不会轻易割舍与重组。在腾讯越来越学习阿里的长期主义战略的同时,阿里也在不同程度的学习,腾讯现实主义的精髓:敏捷和边缘创新。尤其在2018年阿里在进入新任CEO张勇时代后,也在积极推进组织架构变革,推动阿里数字经济体快速发展。2019年阿里正式展开面向智能时代的敏捷组织架构变革。除了将天猫升级为“大天猫”,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成立新零售智能事业群外,最重要的变革是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升级背后的目的是将阿里集团,过去几年在实施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机器智能的计算平台、算法能力、数据库、基础技术架构平台、调度平台等核心能力,全面和阿里云相结合,向全社会开放和提供服务。这种智能能力输出方案,在1月11日,张勇将其升级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战略。1999年创立至今二十年的时间内,阿里沉淀下来了一整套商业操作系统。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意图将阿里云、钉钉等基础设施,与品牌、商品、销售等11个商业要素相关联,为商业社会提供一套智能升级系统。未来这套商业操作系统能多成功,将是阿里巴巴市值天花板的重要影响因素。截至北京5月15日收盘,腾讯市值3.56万亿港元(约为4535.96亿美元),阿里市值为4532.17亿美元。在全球市值排行榜上,排在二者前面的是facebook的5158.92亿美元市值。事实上阿里和腾讯都曾达到过5000亿美金市值,不过未来谁能稳定超越Facebook的市值,进入全球市值排行榜前5,成为与苹果、微软、亚马逊同级别的科技公司,才是阿里和腾讯之间最大的看点。
2019-05-23 09:27:39440 次
从“两微”到“两微一抖”,抖音在这几年已经证明了它可以改变社交产业的格局。如今,抖音又低调加入了电商的战场:它如同一颗商业宇宙里的超新星,引诱着微商们纷纷向“抖商”转变。一届在杭州举办的“世界抖商大会”,就吸引了4000多人参与。在抖音急速加剧的商业化进程中,运营者自发组织的“抖商培训”应运而生。有人说它在收割智商税,也有人认为抖音就像当年的淘宝与微信一样,是下一个超级平台。而无论出于何种考量,微商、传统电商、线下实体商家都在不约而同地尝试以各种姿势参与到抖音的生态中。成为“抖商”,是他们试图登上下一个超级平台的入场券。微商的抖音大迁移“0基础抖音创业,轻松月入五万。”“学员4点都还在研究,抖音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凭什么不努力?”“又是一个月收入8万,一晚上暴涨了11W粉丝,你还在守着你那可怜的工资吗?”打开王冠的朋友圈,这样的鸡血内容比比皆是。2019年,他开始频繁在朋友圈发布抖音培训的内容,多的时候一天能发近20条,除了“励志鸡汤”,就是学员交1999元购买抖音培训教程的微信截图。他发朋友圈技巧简单粗暴:早上发、中午发、晚上发。发的时候要连发三条,确保这样“被看到和关注的概率就更大”。这是他做微商三年来积累的小技巧。王冠主要倒卖微信涨粉方法,微商运营技巧,现有的一个微信号积累了5000人,打开朋友圈全是微商,逛朋友圈跟逛淘宝一样,所以他从来不看朋友圈。即使不看朋友圈,王冠也经常收到群发广告消息,最近经常收到的不是微商,是关于抖音的。“一个月之前,我还没怎么看到过‘抖商’这个词,但是最近往我号上群发抖商广告的人突然增多了。”在他朋友圈的人,大部分之前都做过微商,不约而同的,大家都开始对抖音这块蛋糕争先恐后。微商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成为正儿八经的抖商。在王冠看来,相比于微商,抖商的优势更强大。“微信加满才五千人,但很多人抖音视频如果火了,一夜之间就能涨几十万粉丝,像之前我们做推广还要去搜集qq、邮箱、QQ群,然后往QQ群里发广告,群发邮件,别人看到邮件才能去加你,现在想一想这种推广方式真的是太费力了。”尽管已经意识到抖商的流量机会比微商强太多,但王冠也看到抖商门槛在提高,而且是越来越高,“微商只要努力加群加人,每天发广告就可以,但抖商能火活起来的门槛远比微商高得多。”还有无数像王冠这样的微商群体涌入抖音,甚至现在做微商代理已经包含培训如何做抖音号。一位宝妈做微商多年,今年开始在抖音发布如何做宝宝辅食的视频,两个月时间积累了10万粉丝,“只要加入我们做代理,如何做抖音,如何吸粉等所有我会的,都会教给你。”他们在抖音做号,最终引流到微信进行卖货变现,没有人愿意错过这块新流量阵地。培训操盘者不想错过抖音的还有强小明。2019年1月,他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抖大(科技)有限公司——一个光看名字就能猜到主营业务的公司——并抢先占用“抖商大学”作为公众号名称。今年,令人眼花缭乱的抖商大会一茬接着一茬,强小明便是操盘者之一。3月23日,他举办的“世界抖商大会”在杭州召开。这场大会一共筹备43天,最终到场4000多人,这远远超过强小明预期。“我们开始是想看一下,以抖商的主题能有多大号召力,宣传的时候对外喊3000人,心想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能有4000多人。”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参加抖商大会的近一半人来自电商,近30%是来自于微商,10%是做传统服务的,还有10%是各种投资机构、政府机构,招商局等。强小明是做传统电商出身,自己有两家公司,一家做品牌代理,一家做轻食,但他认为自己因为微商出来时不够重视,错过了整个微商时代。抖商的时代,他不想再错过。2018年,他认为传统电商已经走到瓶颈,将公司业务交给他人打理,自己一直在外交流学习,在此期间注意到短视频风口。真正决定做“抖商大学”是10月以后,强小明讲到三个原因:首先,传统电商业务到瓶颈,原来的赛道跑不出来,总归是想要找一些新的出路;第二,在交流和探索过程中,看到很多抖音商业化变现的成功案例,比如有朋友做红酒电商,通过做抖音做到一月卖200万;第三,尽管看到抖音变现强,但很多人还没有能力玩转抖音,比如有人有几百万粉丝,变现却做得不够好,还有做电商的商家想做抖音号,却不知从何开始干。“这中间就存在一个机会。”强小明认为,“从淘宝培训与服务,到品牌代理、自创品牌,传统电商里所有商业化行为,都可以在抖音生态里再做一遍。而淘宝电商培训早期,就是把成功的案例经验分享出来,‘抖商大学’目前要做的就是找出成熟的案例,与大家分享。”办抖音培训的越来越多,有些叫“抖商培训”,有些则称之为“短视频变现”,但大体意思差不多。一些MCN机构也开始做培训,比如打造出@办公室小野、@代古拉K等IP的洋葱集团。这些培训操盘者的核心内容无非都是如何涨粉,如何变现。到抖音割韭菜?抖商正在崛起,但这批人在此之前大多没有做过抖音。“在地铁上经常看到有人在刷抖音,但我一直都没去下载,我认为那东西挺无聊的。”王蒙之前连抖音都没下载过。他自认是一个自律的人,自律的具体表现有很多种,其中之一是在卖抖音教程之前,他认为刷抖音只是在浪费时间。强小明也没有做过抖音号,以后也不打算去做。他更希望找来成熟的案例来分享:“自己去做号,就很难保证能踩准每一个点的变化,也很难保证能一直在技术实操等各个领域一直都是行业领先的。”虽然没有做过抖音,但这并不耽误他们为抖音造势。一场又一场抖商大会,一次又一次朋友圈宣传,让这一批没有做过抖音的人强势介入了抖音生态,同时也吸引着更多做传统电商、做微商、做线下实体商家加入抖音。这些,能得到抖音官方的认可吗?在抖商大会活动当天,抖音便发布声明称:从未授权任何“抖商”相关活动,也从未与“抖商”活动有过合作,建议企业和公众提高警惕勿受骗。“抖音可能担心大家会以擦边球的行为去进行各种收割,对它品牌形象有所损伤。”强小明对抖音官方的态度表示理解。但他同时认为,抖音商业化是必然,而商业化推进肯定需要多方努力,既需要抖音官方去引导商业化往哪些方向去走,也需要很更多民间机构来讲实操。有些MCN机构对此嗤之以鼻。一家想申请官方MCN的机构负责人对投中网商业深度表示:“抖商这个词在业界算是贬义词。声称自己是抖商的,鼓动抖商这个词的,其实还是那些微商。真正做短视频的,我们叫内容创业。”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理解。头部MCN机构贝壳视频CEO刘飞告诉投中网商业深度:“如果把抖音看作一个流量渠道就能理解这种现象。不仅仅像我们这些做内容的需要流量,淘宝京东的商家也需要,又由于在电商平台内获取流量已经非常昂贵,而在抖音可能能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所以大家都有一种趋之若鹜的感觉。”“又由于没有做抖音的技能或者能力,所以中间就出现了所谓抖商培训。”刘飞说,“但是目前看热闹的居多,网上的教程真正能落实的比较少。”的确如此。购买王冠和合伙人发起的抖商培训教程的学员已经发展到1000人,但真正能把抖音做起来的学员10%不到。就连王冠自己,目前也还处于“养号”阶段,没能做起来。有人因此会质疑培训无用。“有些人可能交钱进群学习之后就没怎么去做,慢慢就沉下去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去。”王冠解释称,“即使你知道这个东西很赚钱,但还是坚持不下去。”他会对学员说,“做项目通常要死磕三个月,这期间要很有激情,勇敢向前冲,三个月不赚钱再考虑是不是放弃,但如果三个月都没有坚持下去,你就活该赚不到钱。毕竟,可能用户第100天要买单,但你第99天就放弃了。”抖音跑步进入收割期微商、传统电商从业者大规模涌入抖音背后,是抖音日益彰显的流量与变现能力。2018年10月,抖音商业化平台“星图”正式上线,并宣布四家官方图服务商,用来连接广告主、达人和MCN机构,为他们提供服务。双12前,抖音全面开通购物车功能,任何发布视频大于10个且达到8000以上粉丝的实名认证账号都可以自助开通抖音购物车功能。12月,抖音宣布推行蓝V扶持计划。抖音数据显示,抖音企业蓝V账户分布在互联网、服装、美食等27个行业,去年10月一共产出75万条短视频,累计播放量360亿,收获点赞10亿,整体粉丝1.76亿,总体获取粉丝累计9.17亿。一家官方星图服务商的工作人员告诉投中网商业深度,目前抖音分“头肩腰部”达人,每个达人根据粉丝和分钟数价格都不一样,比如@代古拉k目前的报价是20秒40万元右。并且,这个价格还在持续快速上涨中,“现在头部达人价格增长比较快,基本上每月都有报价修改。”刘飞明显感觉到抖音商业化变现在加快。“之前大家可能还是基于抖音作为新鲜事物,更多是在观望状态,仅有一些大品牌做一些硬广投放;但星图上线以来,客户有明显变化,大中小客户都会开始有针对性地在抖音上做投放,小客户也开始做一些自己的抖音账号。”抖音号的广告报价也在不断提高,最多的时候一次广告服务能达到几百万。刘飞掌管的贝壳视频,旗下有@嘿人李逵、@大连老湿王博文等红人,目前,他们会针对客户做整合营销,由旗下几十位红人同事共同参与,如此,一个话题的播放量就能破10亿,而品牌服务价格也会相应提高更多。抖音商业化加速,彰显出字节跳动迫不及待进入收割期。最近几年,字节跳动的营收已经获得几何式增长。据《财经》报道,2015年字节跳动营收是16亿元,2016年是60亿元,2017年约160亿元,2018年500亿元左右。但今年,营收目标是1200亿元~1400亿元,保底1000亿元,相比于2018年翻倍,任务完成难度不小,而抖音或许会在这项重任中承担最多。专注于TMT领域股权投资基金信义资本团队就曾预测,2019年,字节跳动最强大的赚钱引擎将很有可能由今日头条易主为抖音。淘宝—微商—抖商回顾中国互联网历史,新平台崛起时带来的电商红利期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2003年淘宝成立,无数人涌入淘宝,从一家淘宝小店开启了电商之旅;第二次是2011年微信诞生,之后的几年时间内,微商在朋友圈横冲直撞,真假参半的微商创富神话在朋友圈流行。第三次就是现在。2016年9月,抖音上线,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成为月活5亿的超级APP,2017年9月从第一支品牌视频广告开启商业化路程,2018年更是推出星图平台、企业蓝V计划等商业化措施。目前,MCN机构已经吃了一波抖音崛起的红利。刘飞说,目前贝壳视频收入主要来自广告+电商,广告占大头。他对于未来的商业化目标有更大的野心:“短期内,至少这两三年,短视频广告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目前仅仅是开端,接下来会有更多品牌主将短视频广告包含在预算内,而且预算盘子也会越来越大。”那些从微商、电商过来的后来者们,则更想抓住抖音快速商业化的机会。“我之前都赶晚了。我曾经做过淘宝客,后来做微商,但都不是在最好的时机。现在风口很显然就是抖音,错过了微商,不能再错过抖商了。”王冠说。强小明也曾错过微商时代。他希望能在抖音商业化的路程中切入培训领域,就像最初淘宝崛起时,做淘宝商家培训一样,“希望做一些正能量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抖商有可能会跑偏。”在強小明看来,微商早期社会评价不是很好,原因就在于早期微商的标签没有打好,微信官方和民间机构也没有正确的引导。“在电商时代,淘宝会讲大卖家、大品牌是如何解决团队问题、推广问题、产品问题和服务问题的,而微商早期更多是在炫富买车买房,后来又暴露出来这些都是骗局。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在讲如何在微信里面做一个正规品牌,如何做好产品和梯队管理,微商认可度可能会高一点。”强小明进一步解释。和那些从微商转做抖商的不一样,他更愿意将抖商称为短视频变现:“我们就希望讲一个很真实的案例,告诉大家他是怎么创作内容,怎么带火流量,怎么建设供应链,怎么维护用户关系,怎么做品牌形象建设的。”所有人都在等着,在抖音商业化的浪潮中分一杯羹。正如《失控》作者凯文·凯利所说:“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
2019-05-05 09:21:37383 次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A股上市跨境电商企业,跨境通作出了一个尝试——转型开放平台。区别于第三方平台入驻模式,自建网站以零售商身份给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独立站模式在近一年来备受跨境出口电商圈卖家的关注。但该路径的未来会走向哪里,业内并未有成熟的案例作为参照。一起惠发现,跨境通全资子公司环球易购旗下独立站GearBest已开始尝试平台模式的运作,目前已经有商户入驻到该平台上。拥有店铺评价体系可参与促销活动据一起惠了解,跨境通为目前在A股上市企业中营收规模最大的跨境电商企业。据该公司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跨境通去年营业总收入高达216亿元。其中,独立站是该公司营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据跨境通2018年上半年报告显示,跨境通独立站半年内实现36.8亿元营收,GMV半年内合计56.45亿元。其中,GearBest是跨境通全资子公司环球易购旗下主要的三大独立站中注册用户数最多的独立站(环球易购还拥有Zaful、Rosegal两大主要的独立站平台)。根据跨境通2018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GearBest注册用户数达3585万人,月活跃用户数4236万人,90天复购率43.2%,在线SKU数41.3万,月均客单价53.6美元。据悉,在此前,GearBest主要以销售自营产品为主。而现在,GearBest上开始出现第三方入驻卖家,GearBest商品页面上的“Store”展示是其转型第三方平台的重要标识。目前,GearBest第三方入驻卖家销售商品的页面右上角会显示该卖家的店铺名字、店铺评分。通过点击店铺评分右边的“Favorites”按钮,用户能直接关注该卖家的店铺。现在,GearBest的店铺页面暂时只有商品的罗列,并不像国内的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一样拥有店铺装潢等功能。(图中的商品由一家名为“SYHLStore”的店铺销售红色矩形框标注的为GearBest商品页关于店铺的标识;下面的图为GearBest的自营商品页面并无店铺标识)(GearBest卖家的店铺页面)值得注意的是,一起惠留意到,已经有部分商户使用GearBest的促销活动了。此外,GearBest上面已经拥有BestSeller的促销专区,消费者可以直接选择店铺卖家购买商品。明显,第三方入驻的商户不仅只把商品放在GearBest等待消费者来购买,而是可以通过运营手段来促使平台上的用户消费。针对GearBest是否已正式开放第三方卖家入驻,一起惠向环球易购官方求证。环球易购方面表示,GearBest的平台化还在试运营中,并未完全开放,暂时不适合对外透露更多信息。“存货”所迫?为什么要转型成为第三方平台呢?对此,环球易购并未对外发声。但可以明确的是,转型平台已成了各个独立站卖家缓解存货压力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跨境通存货资产为46.6亿元,而该报告期跨境通的营收为59亿元;同为2018年第三季度,傲基电商存货资产为13.6亿元,而该报告期傲基电商的营收为22.1亿元;在2018年第一季度,以出海品牌为主要模式的安克创新存货资产为5.75亿元,而该报告期内安克创新的营收为9.26亿元。(三家跨境电商企业的存货数据)从上述数据可见,无论对于品牌销售为主的跨境电商企业还是对于铺货型的独立站跨境电商企业来说,存货资产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压力。实际上,在上月末,跨境通即发布公告,称针对于一年以上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和评估,经重新对存货减值测试,发现部分存货存在跌价准备计提不足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海外仓库龄一年以上的部分品牌产品如手机、手环、扫地机器人等,基于谨慎性原则,需对该部分存货按个别法全额计提跌价准备。而因为该原因,跨境通将此前预计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35.90%,修正后为6.01亿元、同比下降19.98%。存货的跌价计算,让一个企业的预估净利润跌了接近4亿元。“特别是铺货型的跨境电商卖家,他们拥有海量SKU,需要备货的产品量非常大。这对卖家来说不仅拥有备货资金压力,也有储存货物的仓库成本压力。”一位跨境电商卖家如此说道。转型平台则成为铺货型卖家缓解库存压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平台后,商品由入驻平台的卖家进行管理并且储存,独立站卖家就不必进行大量备货了。中国系平台的崛起实际上,这并不是环球易购第一次进行“平台模式”尝试。在2017年8月,环球易购推出了一个新的供应商合作模式——“分销直上”。供应商可自主上传所有商品图文,还可自定供货价格,并可以设置销售平台的最低限价。供应商不需要自己去管理运营、销售、物流以及售后等环节,只要在出单后将货品运送到仓即可。而环球易购可将供应商的产品分发到各个销售渠道,包括自营平台Chinabrands、Gearbest、Zaful及第三方平台亚马逊、eBay、速卖通、Wish等出口平台。这是环球易购首次开放接口让供应商入驻到自己的独立站中。此外,环球易购本身设有Chinabrands分销平台。该平台主要连接中国的供应商及海外分销商。现在,针对供应商,环球易购已经设有自己的供应商系统供供应商直接入驻。环球易购跟供应商合作方式包括三种模式:1.铺货。环球易购与供应商签订铺货供货合同,货物所有权属于供应商。供应商的货铺在环球易购仓库由其销售,满足退货条件的,可以退给供应商。铺货卖出的产品,根据销量定期结款,以销定结。2.购销。指环球易购以购销合同的形式,与供应商签订购销供货合同,并按约定的账期结算货款的合作方式。3.代发。指环球易购与供应商签订相关合作协议,明确供货关系,由供应商直接发货至终端客户,根据销量定期结款,以销定结(环球易购官网上关于其与供应商合作模式的介绍)当然,无论如何,整个环球易购的供应商体系上供应商仅是提供产品,最终产品会交由环球易购或环球易购平台上的分销商销售给海外的消费者。供应商负责产品,并不负责运营。这种供销模式广被中国独立站卖家使用。比如中东独立站执御和广州跨境电商企业棒谷科技旗下的独立站Banggood,均拥有供应商入驻模块。供应商入驻独立站平台,上传产品,等到有订单的时候进行及时发货。这一系列独立站仍以供应商为主要入驻对象,并没有店铺概念,且入驻的供应商并不能自主对店铺进行运营。但是,给供应商搭建后台,让供应商自主上传产品,显现出独立站企业转型“平台”的野心。其中,包括环球易购、棒谷等独立站卖家企业均是从第三方平台卖家的角色转型过来的。在过去,第三方平台卖家主要入驻类似亚马逊、eBay、Wish的跨境电商平台,并在上面开店铺直接把产品卖给海外消费者。现在,这些曾经在海外电商平台开店的卖家通过原始积累获得了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借助独立站的过渡,开始慢慢转型成跟这些海外电商平台一样的竞争者。“有相当一部分卖家通过铺货开店的方式在跨境电商平台挣了‘一桶金’,然后为了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搭建了独立站。现在这些铺货卖家拥有数据,知道海外消费者的喜欢,正慢慢懂得如何去运营一家平台了。”一位跨境电商资深从业者向一起惠分析道。
一起惠2019-04-11 09:55:53368 次
前段时间,余承东接受外媒采访时候曾表示,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要突破2亿台,按照目前的势头来看,他们要完全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二,同时他们给三星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如果余承东口中强调的2020年完成3亿台出货量的话,那么华为就是真正的第一了。华为重磅新机支持5G还是折叠屏对于华为来说,今年发布的新机都是规规矩矩,不过平静下面暗藏的却是重磅新品。按照余承东的预告,明年年初华为要发布全球首款5G手机,这个速度领先其他手机厂商,之前他们已经展示了芯片端的方案,麒麟980和5G基带Balong5000搭配。这款5G手机在外形上也足够创新,因为用余承东的话来说,它是折叠屏,而且是真正利用OLED柔性的特点,实现的屏幕的对折,这样的好处在于,体验上可以更加纯粹。目前华为已经为这款折叠屏手机申请了不少名称,比如MateF、MateFlex、MateFlexi和MateFold,其中MateFlex作为最终的名称可能性更高,至此华为折叠屏5G手机也基本确定。华为折叠屏手机跟三星有何不同?汇总目前产业链给出的最新消息看,华为的折叠屏手机有两个方案,其中最可能的方案是用京东方的屏幕,展开方式类似于翻书,当你需要小屏的时候,这就是一款5寸屏的正常智能手机,而当你需要大屏的时候,可以像翻书那样,展开屏幕后得到8英寸屏幕。整体上来说,华为折叠屏手机的方案跟三星之前展示的折叠概念相似,但实际效果要比三星的4.6寸外屏/7.3寸内屏的视觉冲击力可能更大,毕竟屏幕尺寸更大,同时在推出时间也要比三星更早,华为预计在明年2月份就要发布这款新机。三星的小动作前十名手机厂商Q3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调研机构Counpoint之前给出今年第三季度统计显示,华为出货量是5200万部,相比去年同期的3910万,提升了33%,而三星手机Q3的出货量为7230万部(国内第三季度只有可怜的123万部,市场份额1.1%。),同期下滑13%。华为的增速还在继续加快,而三星的颓败也难以制止,所以双方在对阵上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三星。之前韩国产业链给出的消息称,三星手机为了应对华为手机的追赶,向自家的三星显示器施加压力,要求其暂时停止向华为提供可弯曲折叠屏屏幕供应,也就是说三星手机已经开始在产业链对华为进行小动作了,虽然不清楚这个动作幅度日后会不会更大,但从现在来看,意义虽然有,但还不至于致命,毕竟LG和京东方都是折叠屏的供应方。华为手机新的野心之前任正非就曾表示,华为手机不应该只追求销量,更多的还要关注利润,这也是给余承东敲响了警钟,不要因为市场份额而放弃了利润,品牌只有越做越高端,才能越来越赚钱,而一旦低端化想要在恢复就难了。所以我们看到,华为今年发布的P20系列,就是秉承了创新推动售价的思路,比如P20Pro的后置三摄像头为它提供了不少加分项,而这款手机也是让华为站稳了4000元价格段,所以Mate20系列是他们新的突破,希望能够以此站稳5000元价格段。长期以往,让iPhone在国内越来越卖不出去。从目前产业链反馈的情况来看,性价比更足的Mate20系列,已经开始对iPhoneXR产生了影响,后者在国内销量低于苹果预期,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以Mate20为首的国产手机,对它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华为在5G网络上的进度如何?之前华为成功打出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的5G毫米波商用通话(firstcall),这也预示着他们的5G网络商用从技术上来已经没问题。在5G终端上,他们发布麒麟980的同时,还发布了适用于手机设备的5G基带Balong5000,明年第一季度就要推出支持5G网络的手机。总体来说就是,目前华为5G技术、终端、还有基站上都已经基本就绪,明年在国内开始试商用已经完全没问题,当然他们还在努力参与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5G网络搭建上。之前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给出的统计显示,各家在Polar码领域的研究上,其中以华为优势最大,他们已经获得Polar码专利,已经占到了整个专利的49.5%,比爱立信、英特尔和高通三者的专利加起来还要多,这也能看出他们在5G技术上的巨大优势(行业内为数不多可以提供5G网络端到端的全方位技术方案)。
一起惠返利网2018-11-27 09:47:52410 次
从明确否认到正式入局,京东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几个月前,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京东物流的战略核心是以仓配供应链服务为主,而不是做快递,论快递,TOP级的是顺丰。”彼时京东物流推出了无界电子面单,对外解释表示“是为了提高快递企业的效率。”然而短短几个月后,京东一改此前说法,沿着此前的否认的方向狂奔。10月18日,京东物流CEO王振辉在2018年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宣布,京东物流个人快递业务正式上线。除了有多款细分产品之外,还推出了微笑面单、丢一赔九等措施。此外,京东快递还提供保价服务,保费为保价金额的千分之三。王振辉称,这项新业务的揽收范围目前还只限于北上广三地,不过寄送目的地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区域,2019年起,揽收范围将逐步扩大至全国。个人快递市场上,已上市的有顺丰、三通一达、百世、德邦,加上今年7月宣布从物流转型做快递的德邦快递,如今京东一改姿态强势入局,个人快递市场的竞争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一位物流行业人士认为,“京东每个市场都是切成豆腐块”,“顺丰主做B2B,可以切走一部分他的个人快递业务,把三通一达升级的部分也切走一部分”。这显露了出京东蚕食物流业全链条的野心。京东的算盘在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物流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2月13日,国家邮政局规划打造“快递航母”,到2020年形成3家~4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2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刘强东此前接受采访也多次表示“未来只会存在两家快递公司,京东和顺丰”。政策层面对于物流业的支持使得这几年无论通达系还是顺风都在持续加码,对京东来说,无论是出于主营电商业务,还是京东物流独立自身业绩的考量,以京东如今所构建的庞大物流体系,都有必要继续在物流行业继续深耕和发力。而相比过去几年,京东物流也早已从那个完成自营电商交付的工具进化为一个商业化运作的物流服务平台。根据京东方面数据,当前京东在全国运营着521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160万平方米,同时京东拥有近12万的配送员工,这些都相应构成了京东物流对外扩张的资本。互联网分析师唐欣向蓝鲸TMT分析,个人快递业务整体规模不大,恰恰是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并不会对京东造成太大压力。并且目前的快递业务也只是集中于大城市,也是京东较为有把握的进行突破的地域。从目前京东物流所开放的范围来看,仅限于北上广三地,作为试点,三大一线城市的尝试基本可以证明京东物流的运力上是否足以支持内外部的物流服务。如果北上广三地其配送能力能赶得上,其余二三线城市的问题就不会太大。此外,京东自身的电商业务增长速度减缓,很难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在这个背景下,将一部分富余运力放在C端来做一些尝试和探索,是京东物流的一个可行的思路。“进军个人快递,这将帮助京东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现金流。”一位泛海证券分析师向记者如是称。王振辉在全球智能物流大会上也提到,目前京东物流的第三方商家收入业务占比只在20%左右,而京东物流从快递的体量上还无法和其他主流快递公司相比,其快递网点的脚步也从依附于电商的发展,所以外部需求占比的提升,几乎是必然的。对标顺丰?10月18日,京东物流当天正式宣布进军“个人快递”业务后,行业多有议论“京东是冲着顺丰去的”,很多媒体也以此为话题讨论。虽然可能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不过就定位而言,京东物流进军个人快递业务,的确与顺丰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此外,京东在对外表述上提出了一个“顺丰的服务,四通的价格”,这种口号,在外界看来,几乎是瞄着顺丰去的。此前,一位京东物流的高管对外称“京东快递的定价比顺丰便宜了不是一点儿。”以广州寄往北京等异地件为例,京东快递的价格为17-18元,顺丰为18-23元。王振辉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没有正面回答京东快递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们觉得这个市场还是非常大的,京东物流从开放的第一天,其实就在考虑竞争对手是谁,但是从我们角度,事实上考虑更多的还是想把体验先做好,而不是去考虑竞争对手是谁,因为竞争对手是消费者去选择的。”但京东快递的定位,已然为其对标了竞争对手。分析来看,三通一达快递90%以电商件为主,仅有10%的个人件,顺丰大部分是商务件,个人快递发货量有限,即使发货,大部分也是电商退货件。对京东来说,其机会或在于短途,价格上可以抢走顺丰一部分客户,也可以以略高于“通达系”的价格,通过服务品质夺得他们的中高端客户。“如果比拼的是航空件,例如同样是北京发广州的商务件,以走航空货运为例,顺丰拥有40多架全货机,而京东只能通过航空公司或货运代理走客机腹舱资源运输,产品时效是否能够打平甚至打赢顺丰,目前这还很难说。”王振辉坦言。物流行业分析师丁威也向记者表示,京东物流拥有电商流量池,在商务物流上优势巨大,引入个人业务后,可进一步降低边际成本、提高边际收益,但京东物流的自身特点以仓储B2C为主要支撑,在接入C端业务后,难免面临着构建物流体系以实现点到点个人揽收能力的多重考验。京东物流以仓配供应链服务为主,其主要的业务环节为“仓储-运输-配送”,在这个过程中,京东物流的优势在仓配供应链方面,针对以个人快递业务为代表的C端配送服务,即多点对多点的物流,优势不大。论速度,顺丰已经能做到当天或者隔天,京东快递的优势应该是在体验上,也就是基于京东平台和app的细分服务上。“相比之下,顺丰深耕快递市场多年,已经开始向同城即时配送领域进军,在与通达系快递企业竞争过程中形成了市场认知,但顺丰每一票配送的边际成本较高。”上述分析师向记者分析。但值得注意的是,除过顺丰在中高端业务这一个对手之外,通达系内部也在出现差异化,中通、韵达等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的公司正在加速直营化,以及加大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投入。通达系各个企业也开始学顺丰,买飞机、提升时效性、从成本策略渐渐往服务策略靠拢。以中通为例,中通近年来开始与云南的航空公司合作,开发了发往各省会城市的航空专线。通达系的老大中通,正在对顺丰发起挑战。圆通在“通达系”中率先成立航空公司。从这个角度而言,通达系也正在改善过度依赖平价电商件的单一订单来源,存在向高端市场迈进的动机。对于京东而言,前路上的未知对手还有很多。成本困局与变数互联网分析师唐欣认为,既能做到优质,又要做到低价,那只能不求利润,甚至补贴。所以要看京东是否肯为了切入这一市场而不惜成本。丁威也向记者表示,京东物流的模式难点在于如何控制成本,仓储成本或许能产生规模效应,但直营模式下,人力成本只会随着业务的扩张而继续增加。京东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中显示,京东物流等新业务的亏损达到24.2亿元,同比扩大了6倍,而在2017年上半年的亏损额仅为3.8亿元。显然京东很难走大幅补贴的路线。而且市场当前随着物流总额增速放缓,快递行业的利润率整体在压缩。据此前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快递行业的毛利率已经从2007年的约30%的水平,下降到了目前的5%-10%。为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不少快递公司把价格定的越来越低。“京东的这个市场定位策略,如果真的能得到有效实施,那对于个人快递市场肯定会有较大的冲击。”互联网从业人士葛甲认为。对于行业来说,京东此时入局,固然战略上考量有据。使顺丰横据高端市场的压力陡增,通达系中通等上升也遭遇强敌,纵使渠道有所差异,各方路径暂时重叠较少,但个人快递业务将作为一个开端,从此切入、形成用户品牌认同并形成大规模盈利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尝试成功,快递业格局必然有所分化。唐欣认为,在这种条件下,京东物流建立的初衷就是在赌未来。是建立在京东未来电商业务高速发展和传统物流的体验产生瓶颈的预判之上的。而这两个预判,目前并没有很明显的发生。对于京东物流来书,未来存在的变数还有很大。
一起惠返利网2018-10-24 10:20:26317 次
据外媒报道,卖家和品牌商可能不喜欢,但是亚马逊显然在加倍投资发展其自有品牌业务。亚马逊自有品牌业务是指亚马逊销售自己品牌的产品或在亚马逊网站上独家销售的第三方品牌商的产品。自有品牌业务可以让亚马逊在很多方面受益。它们扩大了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同时让亚马逊获得了更高的利润率。供应链管理也变得容易。这也迫使一些较大的品牌商削价在亚马逊上进行销售,以保持竞争力。上周,有报道称亚马逊推出了新的让第三方卖家成为“亚马逊品牌家族”的加速计划。在相互竞争的产品列表下方,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可以推广亚马逊家族的品牌。而最近有报道称,亚马逊已大大增加了在其网站上独家销售的品牌数量。现在,卖家和品牌商越来越依赖于亚马逊,它们有一半的在线销售额几乎都发生在亚马逊网站上。亚马逊自有品牌越来越多,意味着这些卖家和品牌商就可能直接与亚马逊竞争,争夺消费者的钱包。亚马逊努力增加自有品牌的数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已经充分证明了它有多想成为“万货店”。但是,这让那些在亚马逊网站上卖货的卖家和品牌商感到越来越恐惧和担忧,因为他们不得不在很多产品类别上与这个电商巨头直接竞争。“亚马逊在电商行业的垄断地位迫使品牌商采用了亚马逊优先的战略,以保持自身的相关性。但是,现在这些品牌商不得不与亚马逊自有品牌来争夺数字货架。”电商分析公司OneClickRetail的洞察力总监皮特-安德鲁斯(PeterAndrews)说。亚马逊是在2009年开始发展自有品牌业务的,当时它销售的商品包括电池和USB数据线,后来逐渐拓展到尿布和婴儿湿巾。现在,它独家销售的产品又增加到了玩具、鞋子、食品和垫子等等。根据市场研究公司TJIResearch发布的一份报告,该公司目前有逾120种产品。在今年6月的一份研究简报中,太阳信托罗宾逊汉弗公司称,这个数字是2016年初的9倍。该公司预计在2018年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业务将会产生75亿美元营收,到2022年将会产生250亿美元营收。“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业务的目标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及更优的价格和质量。”美国资产管理公司D.A.Davidson的分析师汤姆-福特(TomForte)在6月发布的一份研究简报中说。巨大的恐惧很多卖家和品牌商称,它们担心亚马逊进军自有品牌领域。如果说以前亚马逊平台上卖家和品牌商最担心的是假货和对于亚马逊的依赖,那么它们现在担心的则是亚马逊会成为它们的越来越大的竞争对手。销售定制服装的eRetailing公司的营销主管杰夫-本曾伯格(JeffBenzenberg)称,这让亚马逊网站上的卖家越来越难赚钱了。“这是一种巨大的恐惧。”他说,“我们时时刻刻担心它的自有品牌业务会侵入我们的领域。”数据显示,如果亚马逊决定认真对待某种产品类型,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据OneClickRetail公司称,亚马逊的MamaBear尿布的销量已超过了其他较小的品牌如HonestCompany和BamboNature;而在今年初,它的销量还落后于后两者。OneClickRetail公司的报告称,由于亚马逊加大促销力度,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MamaBear的销售额增长了逾40%,达到了平均每周20万美元的销售额。“竞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激烈过。”上述报告称。更大的野心亚马逊的目标可能会越变越大。D.A.Davids公司的分析师福特称,亚马逊自有品牌的压力可能会迫使竞争对手在亚马逊平台上购买更多的广告,从而让消费者更容易发现它们的产品。亚马逊对其自有品牌的宣传力度相对更大,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更高。电商研究公司MarketplacePulse的创始人尤扎斯-卡兹尤科纳斯(JuozasKaziukenas)称,亚马逊更大的野心可能是成为零售巨头,处理从生产和存储到零售店和送货等一切事情。亚马逊是零售行业的主导力量,例如仓库、订单履行中心和店面。但是,它缺乏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向纵深发展自有品牌业务,亚马逊可能会填补空白,成为一家真正的端到端服务提供商,就像它的AWS云服务所做的那样。“亚马逊最终希望在零售行业打造一个像AWS云服务那样的业务。”他说,“亚马逊未来将成为零售供应链上所有环节的供应商。”
一起惠返利网2018-10-08 09:44:23317 次
在国内,微信支付宝已经基本统治了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数据显示,支付宝支付宝的活跃用户达4.5亿,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超6亿,用户规模几乎已经达到天花板,两者都将未来增长目标放在海外。不过截止到目前,微信支付宝进军海外市场的时间其实也不短了,但从数据来看,目前在海外支付市场,可能要被苹果三星统治了。根据来自JuniperResearch的一份最新预测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使用移动设备制造商提供的非接触式支付服务用户数量将增加至4.5亿人次。其中,苹果ApplePay的用户数最多,ApplePay将独占全球50%市场,按照用户数推断,ApplePay到时会拿下2.25亿的用户数。而目前,ApplePay支持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2017年底ApplePay用户数就已经超过了1.27亿。最近库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ApplePay上个季度的交易额远超10亿笔,是去年同期的三倍。目前,ApplePay支持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超过4,000家发卡机构支持ApplePay,其中包括美国境内几乎全部的银行。按照这个速度发展,ApplePay的后劲还很大。ApplePay在中国台湾地区也相当成功,据台湾北富银特别针对富邦卡友2018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有超过60%的支付交易是通过ApplePay完成。台湾《ETtoday新闻云》指出,ApplePay在台上线一周年,其全家非接支付占比达70%。JuniperResearch的报告认为,虽然智能手环厂商FitbitPay和中国厂商华为支付(HuaweiPay)等新竞争者也在入场,但他们认为,这些厂商的业务可能不会增长太多,移动支付业务的领头羊将是苹果三星。海外支付市场由NFC支付主导而非第三方支付应用主导因此,从数据来看,在国内被微信支付宝主导的第三方支付应用模式在海外面临苹果三星等巨头的强势竞争,这意味着在海外有大量用户使用的是硬件厂商提供的钱包支付服务,即由NFC支付主导而非第三方支付应用的二维码支付主导。其实苹果的ApplePay从用户体验来看,它并没有绝对优势,甚至在体验操作上还不如二维码支付方便快捷。某种程度上,国内用户放弃ApplePay而更青睐微信支付宝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是国内信用卡消费习惯不如西方国家那么成熟,二是国内微信与支付宝在国内强大的地推能力,加之它更符合国民消费习惯与体验,在国内,信任价值更高。而在海外,ApplePay的推广其实也不顺利,自从ApplePay发布之后,它的操作便捷性与各方面的用户体验并未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多大的口碑与正面舆论效应。但苹果为了让ApplePay普及做了很多努力。不断的去拉拢各大银行、零售商去建立合作。到2017年底,ApplePay占领了全球NFC移动支付90%的市场份额,击垮了其他同类平台。说到底,ApplePay在海外市场拿下许多市场份额,某种程度也是依赖强运营、强地推能力与市场拓展、营销能力来完成的。其实第三方应用支付还是NFC支付,在体验层面很难说有碾压性优势,只能说是半斤八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胜出必然要看谁的线下推广能力与商户拓展能力更强。线下拓展能力与市场铺设速度,支付宝微信在全球的市场动作没有苹果那么快。微信支付宝虽然在国内知名度很高,但在海外却并非如此,早前亚洲金融顾问机构Kapronasia的研究显示,在1000名接受调查的中国消费者中,21%的人从未在国外使用过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而61%的人则说自己不知道可以使用这两种支付方式或者商家不提供这两种选择。微信支付宝海外业务拓展关键难题在哪?从支付宝、微信支付来看,目前出海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将其支付平台与当地的银行系统整合起来,这是国内第三方支付成功打入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环节,如果账号不能和当地的银行或交易系统连接起来,那么很难将业务更加深入的推进下去。微信支付宝在国内更多是契合了国内信用卡消费尚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因为国内移动支付潮流兴起的时候,国内还处在现金社会,多数国民还没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移动支付恰恰踩中这个空档,以一种更为便捷的支付方式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实际上,相比较信用卡高度普及的美日欧洲国家,微信支付宝得以跨过信用卡阶段,直接弯道超车。但在国外,恰恰难题就在这里,如果在西方国家普遍是信用卡消费,那么这种消费习惯其实跟NFC的支付模式契合度更高,说到底,支付宝微信要面临与当地的消费生态体系融合、以及破除监管难题和使用习惯上等一系列问题。因为在西方许多国家,对于第三方支付应用从银行账户划账是受到监管限制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有当地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规则,此前支付宝在台湾等地也曾遭到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的警告,其当面付产品有触及监管的嫌疑。近日也有不少媒体报导,越南宣布禁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而日本以及一些西方国家至今没有账户能实现实时直接从银行账户的划账。而NFC支付模式由于它本质上是从银行划账的,是让银行卡直接与商家的支付系统对接,而非经过第三方应用,是契合这些国家的监管政策因素的。当然在海外业务上,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在与当地银行以及零售商、支付机构进行大量合作。比如支付宝先后在美国与多个利益方如银行业巨头、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大通集团、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Verifone、美国首家华人超市iFresh及其它多家零售商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而美国移动支付平台Citcon则在去年宣布与微信支付合作,以将其带入北美。另一种方式是入股当地的支付公司。我们看到,支付宝主要是通过投资或者结盟当地的支付公司来推动业务落地。比如投资印度的支付公司Payt、韩国互联网银行K-Bank,结盟日本乐天、欧洲退税机构环球蓝联等。而微信支付则是将目标放在中国游客身上,包括在美国与Citcon合作,在机场,免税店等地推行微信支付,在日本推出富士急乐园小程序,提供在线购票等服务。当然,针对中国游客,微信支付宝的做法大同小异,即往往是与当地支付公司合作,接入一些当地折扣店和免税店等中国游客光顾的商家,满足中国游客出境游的需求。但与海外银行合作推进往往并不容易,因为本质上,在海外,除了信任这一层面需要破冰之外,本质上微信支付宝与银行也是有一定的竞争关系。而苹果ApplePay与银行合作会更加顺畅。比如即便在中国,当年苹果支付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中国银行以及大量商业银行的合作支持,在美国也拉拢了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等美国大型银行,以及万事达、Visa和美国运通等信用卡公司。而苹果ApplePay也将会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登陆奥地利,同时奥地利银行将会成为苹果ApplePay在奥地利的合作伙伴之一。因为苹果ApplePay本质上是通道工具,而不是支付账户,本质上只是将银行卡绑定在这个工具上——NFC支付等同于用户把银行卡放在手机上用指纹当密码付款而已,不会分流银行的用户,跟银行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而且是帮着银行抢这些第三方支付应用的市场,所以ApplePay更契合许多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因此在与银行合作以及与零售商合作推进上更为顺利,而NFC支付也契合许多西方国家的政策。软硬件生态、品牌认知度、市场拓展,苹果支付优势更强对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而言,苹果ApplePay与三星支付的一大优势在于其硬件品牌优势。三星的优势在于其硬件品牌铺路。三星手机在全球市场份额很高,平均每年全球三星手机的销量至少3亿台。因此三星之所以能在支付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作为全球市场份额最高、普及率最高的手机硬件设备制造商,可以借助自己的手机开拓为商户服务的支付业务板块,场景落地自然。数据显示,目前三星至少在22个国家开展支付业务,欧洲也有6个国家接入SamsungPay。再看苹果。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iPhone则是人尽皆知的主流手机品牌,而且苹果手机的全球市场也为其奠定了用户基础,因此,苹果胜在可以依赖硬件的超高品牌知名度与软硬件生态优势强推ApplePay。曾有苹果用户表示,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WalletApp发送的通知、添加信用卡的请求等等,虽然我曾不想用,但一天发五条通知真的很烦人,所以不得已下绑定了信用卡。据说ApplePayCash推出后,苹果Message软件曾经还提醒某位未绑定ApplePay的iOS用户手机已遭受病毒软件袭击。于是不得已的情况下,许多用户就这样在苹果的骚扰与推动下,半推半就的,成为了ApplePay的用户。你可以不屑苹果的这种手段。但市场竞争往往有时候就是讲丛林法则,需要将自身的优势完全利用起来。苹果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品牌文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接近——文化环境、支付习惯、经济环境、用户习惯与消费方式均比较接近,在西方国家,信用卡消费习惯已经非常成熟,数据显示在日本,20岁以上的成年人人均2.6张信用卡,欧美的情况也差不多。而在信用卡消费成熟的地方,转换二维码支付往往存在诸多习惯与心理上的障碍,因此更容易接受NFC支付方式。苹果作为一个全球化非常成熟知名度非常高的品牌,更容易获取用户信任,NFC支付在许多海外用户看来更加安全,用户也基本上不会担心其安全问题。安全与隐私问题障碍这也是微信支付宝的难题所在,所以支付宝微信在海外拓展的重点市场在东南亚地区华人多的区域,而非欧美日本美国等市场。海外的许多用户与商户对微信支付宝依然存在不信任问题或者担心安全问题,或者说微信支付宝并没有将它的本土化优势与用户体验优势进行很好的文化输出与包装,让更多的海外用户知晓。在一份海外的调查中,有超过37%的人承认“不确保其是否安全”。美国的支付服务提供商Cancan的管理总裁坎迪斯·库曾表示:“西方国家品牌对中国的移动支付方式接受较慢,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内地的移动支付市场有多大。”早前阿里的蚂蚁金服尝试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转账公司速汇金的计划,由于美国华盛顿政府方面在国家安全顾虑上的原因的介入,最终被撤回。另外,隐私问题也是一大障碍。曾有熟悉海外市场的支付界人士表示,有些中国走出去的支付企业会遇到“水土不服”,比如在日本和欧洲遭到用户的排斥,主要是因为会记录用户的行为轨迹,这对注重隐私保护的国家来说犯忌了。这是在中国市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拓展业务的一大需要注意的难点。Facebook谷歌等公司都在曾经在隐私问题上栽跟斗。而在中国,隐私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欧盟,个人隐私保护法案——《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已经正式付诸实施。它们需要针对会收集哪些数据、如何使用这些数据以及与谁共享数据作出清晰且全面的解释,这些支付公司在走出去的时候需要对于尤其注重各地的隐私法案,基于如何收集的消费端的数据需要给出公开透明的授权与解释,去赢得当地监管机构与用户的信任。微信支付宝海外争夺战,眼里的竞争对手不应只有彼此我们当然也需要看到微信支付宝今天的成就。数据显示,目前超过10亿的微信用户中8亿都在使用微信支付功能。而根据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个暑期,支持线下移动支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40个,支持手机退税的机场也增至了80个,创历史新高。但我们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微信支付宝在海外的拓展,互相都将重心放在如何争夺华人市场与游客市场,两者似乎并没有过多思考如何从苹果与三星支付手里抢市场。这从侧面反映出,微信支付宝到了海外也只是将彼此当成竞争对手,但本质上,你如果仅仅是从游客或者华人身上入手来抢市场份额,那说明你的国际化视野还不够开阔,野心还不够大,毕竟去海外旅游的中国游客说到底还是中国用户,如何说服越来越多的非华人消费者成为用户,才是海外运营的重中之重。但其实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说,它们面临的共同的难题在于是如何取得海外市场的信任,如何说服教育当地市场,让其更认可第三方应用支付的便捷性与安全性不下于NFC支付,如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海外互相对攻,互相诋毁,则更难在海外市场彰显其品牌的气量与格局。总的来看,微信支付宝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国际化最有利的一张王牌,但难点在于如何获取非华人消费者群体与银行等机构的信任,让这些用户越过心理障碍的门槛愿意体验这种新的支付方式。在今天来看,只有16%的iPhone用户使用ApplePay,苹果的增量空间很大,但同时也意味着苹果尚未构成垄断,微信支付宝的发展速度也不慢。ApplePay也面临着SamsungPay还有谷歌支付的竞争,微信支付宝还有进一步抢夺非华人市场的机会。这关键是需要各自能放大眼界与格局,这或许也是走的更远的关键。
一起惠2018-08-08 09:55:52343 次
上市在即的美团向外界展示出其在新零售领域的野心。继在北京开店后,无锡成为美团旗下新零售品牌“小象生鲜”落地的第二个城市。作为首家登陆无锡,集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即时配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生鲜超市,针对无锡市场,小象生鲜也进行了升级。相较于北京方庄店,无锡双店在面积上显著扩大。以广益店为例,面积约为4500平米,是北京方庄店的两倍多,商品区和餐饮区占比约2:1,生鲜类商品的占比超过60%。不仅是小象生鲜,美团在近日还依次推出了新零售闪购业务和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诸多信息显示,美团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正在加强。无独有偶,美团在外卖市场的头号竞争对手饿了么也开始在新零售领域频频发力——在进入阿里体系后,饿了么的角色显然已经不仅局限于外卖,其配送团队蜂鸟将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即时配送不再仅服务餐饮外卖,而是计划向各路新零售纵队输出运力。可以看到的是,美团与饿了么的角逐已经从外卖延伸到新零售的新战场中。美团闪购与无人配送组合拳以满足消费者便捷购买、商家提升经营效率、骑手在各个时间段配送的需求,美团近日上线了新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一位美团内部人士对《深网》透露,美团闪购并非新的业务,实际上是此前美团跑腿业务的升级。美团跑腿是美团推出的同城帮买帮送服务,曾在2017年3月上线,用户通过美团或美团外卖App代购下单,指定物品就可在1小时内完成全城送达。海澜之家是美团跑腿的初批尝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美团开始将配送品类覆盖更多的领域,全面发力新零售。《深网》了解到,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将全面负责闪购业务。王莆中表示,从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来看,美团通过配送网络送出去的零售产品达到2.6倍增长,非餐品类的增长率是最快的,尤其是生鲜、水果;商家数量翻了一番。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王莆中表示,目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达到156个,城镇化人口达到8.1亿;零售行业线上化率的增长,电商主力品类增速放缓,食品生鲜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食品生鲜的线上化率在6%,有很大增长空间。美团在过去几年铺开的配送能力成为有望覆盖这些品类的基础。据美团官方数据显示,该平台覆盖全国2800个城市,年度交易用户3.1亿,拥有53万日活跃骑手,平均配送市场为30分钟,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人群。除了将配送更多新零售的品类,美团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无人配送这件事上下了很大功夫。实际上,美团发力无人配送已久,在无人机、无人车领域已已经过多轮实验。据《深网》了解,其无人配送事业部的前身即为此前的项目组“W”。同王兴一样毕业于清华的夏华夏,曾先后担任Google高级工程师,百度主任架构师。2014年6月,夏华夏加入美团任美团首席科学家及配送部总经理,负责基础架构及大数据等相关工作。夏华夏对《深网》表示,“不仅限于外卖,比鲜花、蛋糕这些品类,或者是以后的闪购里面的一些物品,我们都希望用无人配送的方式或者是地面、天空的方式,用机器来配送。”“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是人车混送的方式。”夏华夏说,无人配送车是对骑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持续工作,比如承担更多的夜间配送工作;骑手更为灵活,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骑手与无人配送车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据《深网》了解,自2018年3月至今,美团无人配送已经完成了在朝阳大悦城的B端测试运营、深圳联想大厦的C端试运营,并有选择性地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实现了从B端到C端的完整闭环运营。夏华夏对《深网》表示,松江大学城内由无人车配送的美团外卖订单已经超过1000单/天,这也印证了美团无人配送规模化运营的可行性。相比于饿了么,美团目前披露的无人配送的计划显得更加完备。美团近日正式宣布推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计划,希望将软件(如仿真系统、视觉感知)、网络(如通讯、运营商)、器件(如计算芯片、激光雷达)、整车(包括设计生产)、实业(地产、园区、物业)综合到一起,实现从餐厅到目的地的全程无人配送。不过,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王慧文认为,目前美团无人配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仍有许多难点有待攻克,他们希望在2019年实现规模化运营。饿了么与阿里生态全面打通美团在外卖及新零售领域的头号竞争对手饿了么,也显示出其在加入阿里体系后的首个计划落地,即饿了么为阿里的新零售提供物流基础。6月22日,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两个月之后,饿了么新CEO王磊表示饿了么将不再局限在餐饮外卖上,包括水果、生鲜、药品、鲜花等非餐饮品类亦纳入到饿了么的配送范围里,正式成为阿里生态的一部分。而随后美团闪购的出现标志着二者围绕新零售的激战正式打响。为此,饿了么将于今年夏季投入30亿元。“饿了么与阿里生态之间的协同力量,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未来竞争的核心不是比谁钱多,而是以餐饮为起点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新零售大升级。”王磊作出判断。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705.8亿元人民币,但环比增长仅为4.2%。该数据报告还指出,预计互联网外卖市场在未来三年内仍将维持增长的态势,但同比增速将持续走低,同时外卖业务也已经成为生活服务类别下的第二大消费场景,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服务综合平台。这些数据都意味着,外卖市场之争正在向更广泛的市场的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下,饿了么透露,其在上海7月以来平台的新零售交易额环比6月增长40.1%,订单量环比增长30.3%。其中,百果园在平台夏季果蔬大促第一天日订单量即突破10万单,环比增长3倍,全家便利店交易额环比增幅更接近两倍。2017年,阿里巴巴联手蚂蚁金服曾以10亿美元入股饿了么时,就对外明确表示“口碑专注到店,饿了么专注到家”的业务分工。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后,来自阿里阿里新零售体系的赋能,将为饿了么的配送提供更强的能力和更广的平台,比如支持盒马鲜生、天猫超市以及其他品牌商先下单的三公里、半小时配送服务。与此同时,饿了么内部孵化的无人货架项目“饿了么Now”则在今年3月在其首个入驻的城市上海实现运营盈利。在凭借无人配送行驶改善配送成本和效率这一点上,饿了么也迈出了其“未来物流”战略的重要一步。7月26日,饿了么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无人机试运营期间,用户从下单开始,平均仅需20分钟即可收到外卖。饿了么方面称,其送餐机器人也在取得突破性进展,适应不同楼宇场景的二代机器人将于近期面世,除送餐外,还将承担流动无人货架等角色,预计今年覆盖范围扩大至多个城市超过500座楼宇。据了解,未来还有更多新零售服务将通过蜂鸟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落地,触达3公里半径内的用户,包括智能调度系统、外卖无人机、机器人等产品,都将适配新零售复杂场景进行更新迭代。激战新零售外卖市场,或者说生活本地服务正在进化出一个全新的格局,如果说此前是美团与饿了么的一对一决战,那么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美团需要面对的则是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与阿里的协同作战。为了更快速争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饿了么将在今年7月至9月期间投入30亿元人民币以应对市场越发激烈的竞争,他们希望能够将市场份额提至50%以上。同时彭博社还称饿了么正在寻求新一轮金额为20亿美元的融资,对此王磊给出的回应是,预计阿里未来会继续为饿了么的发展投入数亿资金,所以资金并不是现在的核心问题。他还强调,饿了么目前并没有寻求除阿里巴巴集团以外的新资金注入。一边是准备赴港上市的美团,一边是有阿里傍身、不缺资金的饿了么,最终谁才会成为收割新零售市场的玩家,这在短期内将会是个疑问。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加码布局新零售的美团与饿了么势必将把战火重新燃起。
一起惠2018-08-07 10:52:44242 次
据国外媒体Fortune报道,作为行业先锋和世界上最大的共享单车独角之一,ofo当前却在大大缩减其全球业务,包括减少在美国的服务。这一举动是全球移动出行市场战争的一个最新转折——中国两大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及美国两大打车服务Uber和Lyft都是这场战争的主角。ofo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初创企业,去年夏天进入美国市场,先是在西雅图的街道上推出了1000辆小黄车。自那以来,该公司已在30个大城市部署了4万辆自行车。就在今年6月,ofo还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覆盖100个美国城市。因此,当ofo上周宣布它的美国业务将转而进入“休眠模式”时,很多人都惊讶不已。随着它在多个城市停止服务,估计它的100名美国员工中将有70人失去工作。该公司的三名美国高管已经离职。该公司将其撤退举动归咎于地方法规。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ofo已开始重新评估那些阻碍新型绿色交通解决方案的市场,优先在支持替代性交通方案,以及可让我们持续地为用户服务的可行市场谋求增长。”在中国,ofo和摩拜单车当初能够在一个相对不受监管的环境中迅速扩张,它们采取向各地街道大量投放自行车的策略来争夺市场统治地位。地方政府起初没有实施干预,但没多久,城市街道上的共享单车泛滥成灾,政府不得不出来干预。来自中国的自行车堵塞人行道或堆积成山的图片给人留下了十分糟糕的印象。在拥抱风靡中国的“无桩式”共享单车模式的问题上,美国国会议员一直以来都比较审慎。在美国,大多数已经推出无桩式共享单车的城市都是在试点计划下让它们运营的,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部署的自行车数量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华盛顿特区,ofo只能投放400辆单车,它声称这种限制阻碍了它实现规模经济。事实上,美国的共享单车历史比中国更为悠久。当地的官员也对传统的单车租赁服务更加熟悉,该类服务相比之下更加井然有序,属于有桩式共享单车,即用户需要在指定的停靠点取车和还车。Uber和Lyft的布局在美国,行业领先者是一家名为Motivate的公司,该公司最近被Lyft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归门下,将更名为“Lyft单车”。该公司占据美国约80%的自行车租赁市场份额,且经常通过与企业赞助商合作来获取收入。在纽约,它的自行车是由花旗银行赞助的;在旧金山,它的自行车则是福特赞助的。总部位于纽约的Jump公司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自行车共享模式,未来或许能够与Motivate的模式分庭抗礼。它是第一家从旧金山获得许可证的无桩式共享单车服务商。而在此之前,该市政府多年来一直都是给Motivate提供独家许可证合同。Jump带踏板辅助的电动自行车(在海湾地区的山丘上使用很方便)有一个集成的车轮锁,但是也提供了U-lock锁选项,这样自行车就可以被固定在诸如栏杆之类的固定物体上。这个特性让Jump能够避免触犯芝加哥的监管机构,因为当地的监管机构规定自行车在非使用状态需要固定在栏杆上——这一决定迫使ofo在7月早些时候退出城市。今年4月,Uber以大约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Jump。该举表明,Uber对Jump受到普遍认可的竞争优势很有信心:与Jump提供的无桩式单车相比,Motivate的有桩式单车要昂贵得多,另外还不清楚在归入Lyft以后Motivate能否延续它的那些富有价值的赞助合作。Uber和Lyft也在寻求扩张到电动滑板车市场——过去一年里美国刮起了一股电动滑板车热潮,行业领头羊是加州共享单车公司Lime。Uber最近也参与了Lime的一轮融资,后者是首批将无桩式共享单车模式移植到美国的公司之一,在ofo或者摩拜单车入驻前几个月便推出服务。Lime已经获得了4.67亿美元的融资,号称是美国领先的无桩式共享单车提供商。共享单车独角兽资本毫无疑问在ofo和摩拜单车的迅速扩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家公司的激烈争斗背后是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之间的战争,ofo有阿里巴巴投资,摩拜则背靠腾讯。今年3月,阿里巴巴大举押注ofo,领投了后者的一轮8.66亿美元融资,成为它的主要投资者。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和网约车巨头滴滴也参与了该共享单车公司的前几轮融资。ofo去年的估值为20亿美元,但摩拜似乎更具价值:它在今年4月被美团(同样背靠腾讯)以27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同月,ofo首席执行官戴威拒绝了来自滴滴的类似收购要约。戴威表示他已经认定ofo应该保持独立品牌地位,但目前的形势看起来很糟糕。5月,戴威发起了一项名为“胜利”的项目,试图以此提升员工士气。该项目的目标是让ofo的利润达到1元人民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ofo匆忙撤出了除美国以外的许多海外市场,其中包括以色列、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大部分地区和英国的多个地区。就像Uber发现同时拓展亚洲市场和美国本土市场野心太大一样,中国的共享单车公司也可能无法同时占领东西半球。
一起惠2018-07-30 10:32:28318 次
就在红星美凯龙上市前的5个月,居然之家宣布正式启动上市进程。家居流通行业的发展方向变得太快了,在一二线家居卖场扩张、盈利纷纷受限之际,包括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企业早已开始向外扩张,以寻求更多的突破之机。红星美凯龙搞投资疯狂“买买买”,被称“一身匪气”,居然之家似乎背靠大树好乘凉,但阿里联投130亿元背后的目的是对居然之家的“重新改造”。而改造后的结果,谁也不知道。只不过,不知道居然之家的“五年600店”和“十年千店”,未来还能不能实现?红星美凯龙1000亿身价减半,居然之家的上市捞金之路会顺畅吗?今年1月17日,红星美凯龙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发行价为10.23元每股,成为家居零售行业“A+H股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报收14.73元每股。值得注意的是,在几个涨停板之后,红星美凯龙最高的市值曾逼近1000亿元。就在红星美凯龙上市前的5个月,居然之家宣布正式启动上市进程,也开始走向了一条上市“捞金”的路。不过,亿欧家居发现在半年之后,红星美凯龙的A股股价迎来了大幅下滑。截至发稿前,红星美凯龙A股市值只剩500多亿,这还是当初那个曾经逼近过“1000亿”A股市值的红星美凯龙吗?等待着居然之家的上市之路将充满艰险。换个角度思考,从两家企业目前的多条主营业务线来看,以他们为代表的家居流通企业正在下一盘大棋,目标并不仅仅限于家居大卖场。01路子野、广撒网,野心勃勃的红星美凯龙频繁投资“互联网+家居”近年来,红星美凯龙在泛家居行业布下了不少点位,但也并不止步于“互联网+家居”行业。不难看出,红星美凯龙近两年来在定制家居行业、智能家居以及人工智能行业的落点较为频繁,在泛家居以外的行业里,它还注资了体育、交通出行、文娱影视等行业的创业公司。难怪有业内人士称红星美凯龙已经成为了“买买买”的家居企业代表之一了。红星美凯龙方面曾指出,企业的频繁“跨界投资”的目的是满足更多中产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打造完整的家居生态链。02打造行业孵化器,红星美凯龙用“买买买”开启想象空间另一方面,红星美凯龙还提出了“家居行业孵化器”。从红星美凯龙早前提交的回A招股书来看,红星美凯龙给自身的定位除了原有的“国内领先的家居装饰及家具商场运营商”以外,还多了一项自我定位,那就是——“家居行业孵化器”,并有志于成为拥有家居装饰及家具生态系统中最具价值的主要第三方平台。从红星美凯龙最新的官方定位来看,它的服务内容除了卖场自营和销售、委托经营与管理,还包括“装修供应链”、“卖场的轻资产扩张(星艺佳)”、“家装业务(家倍得装饰)”、“消费金融”、“O2O”和“物流配送”等等。另一方面,在红星美凯龙于招股书提到的“新业务事业群”中,亿欧家居发现它的新业务单元板块内容多样,分别覆盖了电商、家装、物流、金融、地产采购、投融资、物流产业园、基金管理等领域。这些内容已经不局限于全渠道泛家居业务平台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了。这家企业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的连锁品牌家具商场,正想借助收购并购、孵化新业态的方式,幅射上下游产业链并扩大市场份额,为中产消费群体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孵化梦”。但根据部分业内人士的反馈来看,红星美凯龙的不少投资案例走的都是“野路子”模式,以控股的方式帮助创业企业获得发展。只不过,若业内人士的描述确有其事,假设长期以这种模式介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还会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希望与之共度“美好时光”吗?毕竟投资市场是开放的,钱谁都能给,但优秀的创业公司对投资人或投资机构的选择权也会更大。至于浮动较大的市值波动情况,只能说市场信心不足,红星美凯龙得加把劲才行了。03扩大业务布局,居然之家要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如果说“买买买”是业内人士对红星美凯龙的评价,那么居然之家则被看作是“卖卖卖”的代名词。半年间,居然之家就变相“卖身”了好几次。在2018年初,阿里联合一众投资机构及企业给居然之家带来了130亿人民币的投资,居然之家因此释放了36%股权。而在这轮巨额投资的热度尚未消退之际,居然之家又迎来了顾家家居的新一轮融资。2月26日,顾家家居发出公告,将出资1.98亿元成立投资基金,并宣布投资的唯一对象是居然之家,投资完成后,顾家家居将间接持有居然之家0.54%的股权,未来将获得居然之家IPO上市投资收益外,并与居然之家在业务方面保持战略合作。除此之外,惠达卫浴也加入了居然之家的阵营。惠达卫浴于3月8日宣布与居然之家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投资基金“北京居然之家联合投资管理中心”,并以自有资金参与认购投资基金3000万元基金份额。在达到30亿元的该基金规模中,顾家集团又认购出资5亿元,乐华恒业出资2亿元。除了“卖卖卖”,居然之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向“大消费”方向的转型升级。在2018年初,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喊出了一个口号,到2022年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经营格局,实体店数量要超过600家、市场年销售额过千亿人民币,并在2027年之前力争完成由“大家居”向“大消费”的转型升级,实体店数量超过1200家,也就是实现“十年千店”的目标。从居然之家现有的业务格局来看,居然之家正在建设的“大消费平台”涵盖的内容很多。它覆盖了室内设计和装修、家具建材销售、智慧物流、商业会展、金融服务、跨境电商、食品超市、院线餐饮、儿童娱乐、体育健身、数码智能、居家养老、城市综合体开发等领域。不过,其布局的行业类别看上去似乎没有红星美凯龙来得“专注”。在亿欧家居看来,由于家居建材行业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中产消费群体的崛起和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让家居建材这个“土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2017年,一大堆家居公司成功上市,到2018年,获得IPO或正在寻求IPO的企业也有不少,比如已经成功登陆港股的齐家网(齐屹科技)、试图登上创业板的顶固等,居然之家也是正在寻求IPO的企业中的一员。从居然之家的布局来看,无论是健康养老还是儿童娱乐、运动健身,它都将矛头对准了当代中产阶级群体的普遍消费需求,并试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开辟出一条“新商业”的光明大道。04获投130亿元,居然之家是借力新零售造势还是等着被阿里改造的“羔羊”?在这些战略合作及股权投资与收购的事件中,最受关注的是居然之家与阿里的合作,这将为居然之家“新零售”的落地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今年3月底,它与阿里盒马鲜生的“组cp”式合作,也让业内人士看到了居然之家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的新机遇。但这些摆在台面上讲的话可能隐含着另外的一种可能性。可以说,为同一批消费群体提供更多层次、更优质的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了家居企业普遍的思路,家居流通行业如此,定制家居行业也是如此。居然之家从“大家居”转向“大消费”的发展道路大概率是对的,但走不走得通就得看今后的发展了。居然之家缺钱吗?2017年市场销售额超600亿的它其实并不缺钱,投入的成本远低于总营业收入。所以,钱并不是吸引居然之家接受阿里联合投资的唯一理由。有从业者告诉亿欧:居然之家看中的是阿里庞大的线上数据量,这将是有助于居然之家转型大消费的重大推力。但从阿里的角度来看,就不这么简单了。不只一位从业者告诉亿欧,居然之家很可能被改造成新零售卖场,还有人说它有可能延伸成为新的“万达商业广场”。虽然这两种想象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但改造这件事情拥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性。反正,中国缺不缺家居卖场很难说,但不缺少另一个万达广场。05家居卖场快速扩张的“不光鲜”:绑定一二线品牌并签下3年开500店的协议,是霸王条款还是战略合作?撇开上面的这些猜测与议论,对于红星美凯龙与居然之家来说,布局未来泛家居产业链、并在其中搭建起生态体系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回归到家居流通行业的本质,对家居卖场数量扩张的要求也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但在这一点上,家居卖场的扩张还会跟前十年一样顺风顺水吗?如上图所示,截至2017年底,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的家居卖场总数均已超过了200家,两家家居流通行业巨头全年新增的商场数量相近,其中绝大多数新增的家具卖场是委管卖场。但是,在一二线城市,目前家具卖场所处的市场环境并不好。虽然红星们纷纷开启了大店模式,让主材商在卖场开大门店,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家居产品解决方案,但是在线上线下零售模式暂未真正打通的情况下,家居行业急需开拓新的营销方式和获客渠道。也就是说,家居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家居卖场开线下店和开自营店了。我们可以看到,大型商城比如家乐福超市旁边,已经入驻了一些家具品牌,他们的店面不一定是大店模式,可能店面并不大,成本也不低,但这种新的消费场景也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获客途径。亿欧家居在撰写此文时无意间听闻了一个消息:家居卖场的扩张背后其实是有“盟约”做基础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都已经纷纷绑定了不少家居建材行业的一二线品牌,和他们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是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要求他们三年内在红星或居然之家内开500家店。有行业人士告诉亿欧,在现有卖场流量逐步衰减的基础之一,如果红星和居然们不这么做的话,卖场的人流量只会更少。甚至,如果他们不绑定那些一二些品牌的长期合作,红星们、居然之家们每年的关店数量就远远不止2家或3家了,可能会翻个很多倍。因此,对于形势严峻的家居流通行业,亿欧家居认为,包括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在内,应该提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一二线城市卖场占有率低,陷入价格战,竞争相对来说十分激烈。在家居建材企业纷纷寻求获客新通道、不再主要依靠家居卖场和自营店带来流量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难道真的只能依赖一二线品牌的广泛开店带来流量?二是三四线或五六线城市相对一二线城市来说,市场竞争更偏良性。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除了要PK当地品牌,还有一点要比拼的是谁比谁熬得住、谁比谁跑得快,应该怎么比拼?这是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们作为行业观察者并不能提供解决方案。但结合与很多行业人士的交谈,在未来家居消费场景更加多变、用户的家居消费需求更加突出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先看清楚家居建材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企业将占据发展的先机,而这个“方向”将与零售有关,更与如何将“零售下沉”有关。目前,摆在红星们、居然们面前的是一道难题,而答题的钥匙就握在市场的手里。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谁能够及早地发现行业的机遇并且快速改变航向,谁能够看到势头后及时将服务下沉、趁势上岸,谁就能更早一些看到未来,届时,活下来的,才是胜者。
一起惠2018-07-26 10:05:16267 次
腾讯在微信全球扩张的战略上相当直接明了:跟着(中国出境游客的)钱走。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浪费大好优势。微信支付国际业务运营主管GraceYin本月早些时候在香港的RISE大会上总结了腾讯的策略:哪个地方有中国游客,哪个地方就是我们的目标。这是一个明智的策略,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目前,微信支付已经进入了25个国家。但它显然也不够野心勃勃。在那25个国家,该公司仅仅聚焦于商家一方——来接受来自中国游客的支付。“在未来的三年里,除了香港和马来西亚以外,我们没有计划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做支付钱包。”GraceYin称。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太浪费机会了。她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在中国本土市场,微信毫无疑问是一种现象,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根据WeAreSocial和Hootsuite联合发布的年度全球数字报告,在全球范围,微信仅在3个国家是第一大聊天类应用。作为对比,WhatsApp在128个国家处于领先地位,而FacebookMessenger则在72个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就连Viber也比腾讯更加普及。不过,那些应用程序并没有在其所在的所有国家都提供支付服务。尽管WhatsApp和FacebookMessenger拥有更多的用户,但微信生态圈有着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预订酒店机票、共享单车、支付、小程序和新闻——因而称得上全球最强大的超级应用。Facebook四年前以190亿美元的天价将WhatsApp收归门下,但这些年它并没有好好利用这项优质资产,一直以来都没有对它的功能进行扩展。(Facebook至少看到了该应用的潜力,已经决定通过在印度推出WhatsApp支付服务来展开试验。该项目最近也在隐私问题上遭遇一些障碍。)与此同时,该社交网络自有的FacebookMessenger应用几乎没有什么创新。腾讯之所以没什么兴趣将微信支付推向更广泛的市场,是因为对它而言,海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专注研究微信的科技咨询公司ChinaChannel的创始人马修·布伦南(MatthewBrennan)说,该应用的总部员工说,只有20%的用户属于中国境外的注册用户。这个数字大概是2亿。有业内人士觉得该数字有点难以置信,综合来自全球数字报告的调查数据以及与其他行业人士的讨论,他估计的数字在1亿到1.5亿之间。腾讯方面拒绝提供这方面的数据。拥有上亿量级的全球聊天用户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市场,不应被忽视。根据LoupVentures的吉恩·蒙斯特(GeneMunsters)提供的数据,苹果移动支付服务ApplePay只有1.27亿用户,占iPhone用户的16%。而ApplePay甚至称不上真正的钱包服务。苹果最近在美国上线了ApplePayCash功能,说明就连这家库比蒂诺公司也看到了P2P直接转账的潜力。日本的流行通讯应用Line已经加入了这股潮流,蚂蚁金服也很有可能会尝试让支付宝进一步国际化。据说,微信支付拓展国际市场可能会引发隐私和腾讯与中国当局合作方面的担忧。然而,即便前不久出现了剑桥分析公司数据丑闻,用户习惯告诉大家他们并不那么在意隐私问题(即使他们应该去关心)。当人们看到一个功能更好更加齐全的聊天应用时,比如手机钱包,估计很多人都会转投它的怀抱。因此,如果腾讯提供与国内版一样的功能,微信目前的1亿至1.5亿国际用户规模可能会在短期内攀升至2.5亿。有朝一日,“聊天+钱包”将会像“手机+摄像头”那样成为理所当然的组合拳。腾讯在微信支付的国内普及上做得极其出色。如果它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大展拳脚,那就是浪费大好优势。
一起惠2018-07-23 10:55:32343 次
在北京,很多人最近“恨”起了滴滴。人们发现,叫车等待几十分钟的情况越发常见。这座被网约车改变了出行方式的城市,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一项严查非法客运的法规在7月1日落地,其中针对“京户”和“双证”的排查让很多滴滴司机不敢上路。怨声之中,这家6岁的公司又迎来新挑战。在网约车战场里,滴滴曾是最疯狂的烧钱机器,也是最得意的胜利者。但变化常在。挑战者开始垄断的那一刻,危机也就此埋下,与此同时,失意者在反击,领头者被孤立,说到底,这场战争远未结束。1程维面前坐着一个年轻人,对方问他,“我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打车”。看着对方疑惑的眼神,程维继续说:“我每天给你400块,你就绕三环打车,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那是2012年秋天,滴滴刚上线不久。为了让司机有单接,这位前阿里人捡起了马云当年创立淘宝时的刷单做法:雇人打车。与2年前成立的易到用车还游走在“黑车”的灰色边缘不同,程维选择了出租车作为切入口。事后看来,这是个聪明的选择——与垄断者合作的存活几率,远远大于直接挑战。不过,“攻城”难度依然很大。高枕无忧的出租车行业,并不需要一位互联网外来者。程维和团队1个月内跑遍了北京189家出租车公司,得到的答案都是“拒绝”。直到第40多天,昌平一家小出租车公司松了口,程维得到了15分钟的产品推介机会,对方旗下的200辆车就是最初的曙光。等到滴滴上线时,后台属于司机端的橘色小灯亮了16盏,这意味着系统里只有16名司机。有滴滴员工很沮丧:在北京这座超级城市里,16名司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产品也不太给力。虽然在给王兴显摆继而被喷“垃圾”后,程维对产品做过调整,立志要达到70分以上,但司机抢单时总出现bug,结果订单没抢到,还得赔上上网费,他们一度怀疑:滴滴是跟运营商一起赚流量的骗子。而程维也是事后才知道,自己带着团队拼命推广的这款App,外包团队原来就是一位中专老师加上几个学生。程维其实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款叫“摇摇招车”的软件大概比滴滴提前半年上线,创始人王炜建做过广告和牛奶代理,这位互联网外行做出的网约车产品被朱啸虎评价“完全不是互联网思维”,因为用户必须先注册、充值才能使用。不过王炜建的传统路子走得好。他花300万和首都机场建立起联系——这是一个每天出租车吞吐超过2万辆的超级网点,也是一块旁人垂涎却难以得手的肥肉。程维走的是互联网路子,教育用户自然是躲不掉的步骤。那是iPhone5发布的一年,北京出租车司机里,只有15%的时髦人拥有智能手机,但“赚钱”的动力人人都有,于是,在大兴监狱旁给司机做培训时,程维说的最多的就是“帮你们赚更多的钱”。不过,场下司机没一个人抬头看他。这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隔壁住着领导人的北京土著最不信的就是“画饼”。程维用“每周5块”的流量补贴打动了他们。这年11月,他拿到了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在此之前,滴滴账面仅剩1万元。同年,快的打车在杭州也渐有起色。在“安装快的软件就赚20块钱”的驱动之下,大批杭州出租车司机成为尝鲜者。大战号角由此吹响。22014年春天的那场网约车补贴大战,成为很多人的“美好”回忆。疯狂从2月持续到5月,滴滴和快的抢着撒钱。在北京,有人连去1公里外的菜市场都要打出租,因为补贴后的车费只要1块,赶上运气好还能免费。司机端的补贴也狠,每月突然多出来的几千块补贴,让很多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突然好了起来。马化腾是其中的关键人物。2013年春天,新上任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两会”间隙专门找程维吃饭,不过,后者在赴约之前就打定了主意“不在B轮给腾讯领投的机会”。他不愿过早站队——当时老东家阿里已经投了快的,程维如果接受腾讯,就相当于站到了敌方阵营。但很多时候,flag立出来就是用来打脸的。没多久,程维在一家足浴店里跟天使投资人王刚达成一致:接受腾讯领投。微信的流量入口太诱人,他们也担心,腾讯如果转身去投摇摇,滴滴就会陷入危险。阵营选定后,大战的条件就此具备。滴滴和快的分别成为腾讯、阿里在网约车赛道的代言人。不过,程维后来把补贴大战的起源归结为“擦枪走火”——起初他只是从腾讯那拿了1500万费用,作为补贴,鼓励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没想到,原计划三周花完的费用,上线半天就见底了。显然,不管是腾讯还是滴滴,都低估了补贴的力量。疯狂涌进的订单塞满了滴滴原本的40台服务器。在程维求助之下,马化腾调集了腾讯技术人员,一晚上准备好1000台服务器,双方合作赶工7天7夜,重写了滴滴的服务架构。此时,快的已经在阿里支持之下火速入场,后者不愿看到微信支付的崛起。快的喊出了减免金额“永远比同行多一元”的口号,战事也随之变得更加疯狂。鏖战一直持续到5月,最疯狂的时候,两家撒出的补贴费用单日达到2000万美元。王刚后来回忆那段日子:来不及喘气,天天都是高潮。持续高潮的代价就是,滴滴在那个春天烧掉了14亿,快的烧掉了10亿。烧到最后,谁都扛不住了,补贴的效果也触到了天花板,5月,友好信号开始在滴滴和快的之间传递,你降一点补贴,我再跟进一点,直到5月17日,战事正式告一段落。类似的补贴打法,1年后被程维用在了与Uber的战场上。进入中国市场前,Uber释放的信号很强硬。创始人卡拉尼克提起了朱啸虎在2012年带着程维上门寻求投资的旧事,当时Uber提出的条件是40%股份,双方就此谈崩,于是也有了卡拉尼克后来的那句宣言:“要么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要么被Uber打败。”热衷战争史的程维将此举视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卡拉尼克俨然成为船坚炮利的入侵者,“要么就割地40%,要么就打到紫禁城killyou”。不过,在程维看来,中国和中国互联网已经不是1840年,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补贴战硝烟再起。卡兰尼克为中国市场准备了10亿美金的补贴预算,滴滴方面也备足了弹药——2014年入职滴滴的柳青在资本市场有着长袖善舞的能力。第二次补贴战打了一年多,盈利成为最不重要的事情,到2016年夏天时,Uber在中国市场的亏损已经超过20亿美元。投资者坐不住了。于是历史再次重演:双方宣布停战,继而合并。中国成为Uber在全球第一个碰壁的战场,33岁的程维也成为网约车战争里最成功的“清道夫”。关于网约车补贴大战的疯狂奇观,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的这段话或许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如果提前几年说,中国互联网的产品会一天烧掉几个亿,就跟《大腕》里说炸掉喜马拉雅,把印度洋暖风引到西藏一样,听上去不是个笑话吗?”3程维在投资人眼里有“土狼”之称。这个名号缘于滴滴从成立开始一直战火不断,程维没时间、没精力、也没必要把自己修炼优雅。但他足够狠。几场大战之后,他愈战愈勇,等到2016年冬天时,滴滴已经拿下了网约车市场90%的份额,程维在互联网大会上放出的话是:“中国主场比赛已结束,接下来要走出去”。滴滴开始国际化征途,盈利也被重视起来——培育多年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到了收割季节。有滴滴员工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称,滴滴与Uber合并之后,公司不再大张旗鼓去烧钱,对业务部门的考核增加了盈利权重,“有几个月公司的全盘目标是要盈利”。赚钱压力之下,补贴自然渐渐消失了。网约车成为滴滴一家独大的江湖,所有的游戏规则,核心都由程维掌握。有人对此不满。曾获得“滴滴十大出行司机”称号的汪博感受很直观:自己的收入从原来最高3万降到了1万。赶集网车曾经在2014年发布报告,称当年专车司机的平均税后收入是8509元,超过上海白领,但进入和平时期后,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从2016年开始,司机不满收入下降而发起的罢工,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多地上演。打车价格也上涨了,一边缅怀补贴大战一边抱怨的人们这才发现: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了。滴滴成了新一代的超级出租车公司,让人又爱又恨。失意者和觊觎者由此看到了机遇——2017年情人节,美团打车在南京上线,几个月前,王兴和程维还在乌镇相谈甚欢,几个月后,程维借《财经》专访传递的回应是:尔要战,便战。闻风而来的挑战者还有不少,嘀嗒出行、易到出行都卷土重来。他们都显得野心勃勃:易到计划在2018年实现3.75亿订单,日均单量100万;首汽约车则直接提出了在中高端商务市场做到第一的蓝图。网约车战场似乎又热闹了起来。不过,从目前市场份额来看,这些挑战者尚不足以动摇滴滴打下的江山。对于滴滴来说,最危险的麻烦始终是政策。从战争开端,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悬在这家公司头上。早在开疆辟土的荒蛮时代,程维被问到最多的话就是“你们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此后,针对网约车是否合法的命题,一直在影响着滴滴的进程。相比与快的、Uber交手的明战,这场与政策博弈的暗战,滴滴似乎打得更吃力——最近的例子发生在7月,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实施的第一个上午,执法队检查车辆1800辆,查扣黑车54辆,平均半小时查处3辆车,并处1万到1.5万元罚款。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滴滴一下,无人应答。当然,这不会就此成为滴滴的结局。这家独角兽公司的上市传闻已经流传在坊间,像当年摇摇招车那样“政府出个文,随时都倒掉”的机率已经降到很低。与履历鲜亮的学霸创业者不同,因为漏掉三道数学大题,程维当年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他被调剂到北京化工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辗转保险公司、足疗店,换了几份工作后才进入阿里,当了名底薪1500元的销售员。成名之后,他在公众视野中的人设也不算鲜明。相比使用滴滴的频次,人们对于这位创始人的熟悉程度似乎就差远了。但“尔要战便战”的硬气和野心似乎很早就有。在阿里负责4个人的销售小组时,他组织了一次团队聚餐,打算取个响亮的名号。当其他几个人的眼神都投向程维时,他缓缓吐出了四个字:君临天下。
一起惠2018-07-12 09:26:12349 次
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都避免不了业内出现这样的竞争情况:即大平台和小企业之间的竞争。究竟是做大自己的企业,将大品牌、大平台吸引过来合作?还是在走好自己的路、靠自己的双脚把企业做大?这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是两个问题。在家居建材供应链领域,前不久也出现了这样的讨论。对于主材或辅材而言,家居建材供应链的核心在于物流体系的搭建,与此同时,采购与议价能力、销售能力、仓储与配送能力也相当关键。有人则提出了一个设想,京东到底能不能做家居建材供应链物流?先不说主材,单单讲辅材,京东作为有技术优势、服务优势的大平台,它能做得比一般的辅材企业好吗?阿里、京东布局大家居产业,未来是否会杀入家居辅材供应链?今年2月份,阿里巴巴携手多家机构战略投资居然之家130亿元,这是阿里继收购苏宁、拿下大润发并持有高鑫零售超过36%股份之后,又一笔大规模的交易,也暴露了阿里巴巴对家居业的野心。今年5月,京东召开了“京东服务+”媒体沟通会,将基于用户在家居家电行业的日常消费场景存在的需求与痛点,搭建出一个管控能力强的平台和体系,解决平台商家以及用户的服务难题。阿里、京东在今年先后释放出布局大家居产业的信号,不禁让人联想到大平台布局垂直细分领域的合理性。无独有偶,有消息称,苏宁电器要以整合第三方物流体系的方式,基于家电业积淀下来的优势,切入到家居建材领域的仓储、配送环节,具体做法还未公布,这一点也传达出了一个信号:大平台也想切分家居建材行业这块大蛋糕。若大平台、小企业入局家居辅材供应链,谁的胜算更大?考虑到阿里、京东在c端消费者层面积累下来的渠道优势,再加上它们的全国性交付物流体系较为完善,有家居辅材供应链企业的实战人士开始担心,京东、苏宁他们能不能做家居建材供应链物流?未来这块大蛋糕会被大平台分吃掉一大块吗?这也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话题。京东到底能不能做家居建材供应链物流?对于京东本身而言,它最强大的优势在于交付非常快,这一点是源于京东的“京东自营”体系。但京东之所以快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在京东通过自营体系购买的货物本身就放置在“本仓”,因此才具备“交付快”的优势。但对于非标准化属性非常重的家居建材产品来说,京东要想打造供应链体系,可选择性可能不是太大。京东掌握着销售前端,它有完善的自营体系,以家居辅材为例,京东完全有能力自己做五金配件,它也正在布局这一方面,但是有行业人士认为,比起五金产品,京东要想攻占辅料这块市场就比较难。垂直型供应链企业布局家居辅材有什么优势?以辅材市场为例,目前行业入住者除了辅材商,还多了不少辅材供应链平台,这些供应链企业的用户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工长,工长是这些供应链平台销售产品的最主要目标对象;二是知名度较小的辅材厂商。对于小的辅材企业来说,它们将辅材供应链电商当作一种附加的获客渠道,如果是跟小品牌合作的话,辅材供应链电商也会有一定的定价权,因为价格可以谈。但这些辅材电商很难跟大厂商直接合作,往往只能跟经销商达成一定的合作意向。那么,他们有哪些优势呢?首先,辅材电商有更大的自主权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区域化的布局和发展上更具备优势;其次,在一二线传统建材辅材市场面临倒闭危局的背景下,市场以及用户对效率的追求催生出了更多的辅材电商平台,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第三,家居辅材企业讲究的是本地化的落地服务,往往在产品正式上线前已经对当地物流体系和仓储体系作出了一定的整合。这恰恰符合供应链行业的本质——整合行业内共性的东西。这一场PK赛比拼的是什么?回归到家居辅材供应链本身,这个行业最为需要的能力围绕四个部分展开:一是注重效率;二是仓储配送能力非常关键,因为行业的本质是“最后一公里”;三是工程采购能力;四是区域化优势。从上面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大平台与垂直型辅材供应链企业各有优势,大平台的仓储配送以全国性交付为主,在区域化设点和布局方面不一定有垂直的供应链企业来得细致。而在工程采购方面,像京东、淘宝这样的大平台肯定比供应链垂直企业更有品牌影响力。因此,大平台与垂直型辅材企业之间更好的相处方式不是竞争,而是合作。合作的好处除了资源聚合、跑得更快以外,还可以借此吸纳更多的第三方企业整合商,大家一起把这个盘子做大。毕竟,单靠一家企业的力量是很难把事业做大的,尤其是在家居建材供应链领域。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前方有一条大河,岸边的人要想过河,不一定非得自己下水游泳才能过河,还可以渡桥、划船,甚至还能够坐轮渡。在未来这场家居供应链PK赛的战场上,可能会有人退场,也可能不会出现输家。
一起惠2018-07-10 10:29:32318 次
1-20/138 记录1/7 页首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