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亏损>文章列表
亏损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以小博大,将价格战火燃烧到京东商城的自留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游戏,他破釜沉舟,以企业盈利为代价换取极致般的用户体验;电商江湖,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破敌利器?大浪淘沙,谁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英雄?本期《财经面对面》对话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人物简介于刚,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士,康乃尔大学物理硕士,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实时监控竞争对手用系统确保低价2013年,电商江湖硝烟再起,就在大佬们宣称“休养生息”之际,历来低调的1号店异军突起,7月,1号店借五周年店庆之际频频擎起降价大旗,推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优惠促销;8月,1号店又以“D50计划”发力手机市场,贴身比价京东商城,直接将价格战火引到京东的自留地。新浪财经:你挑战的是一个非常擅长或者是善于价格战的京东,你的底气在哪里?为什么会主动地去挑战京东?于刚:其实我们没有挑起任何的价格战,我们只是用一个很好的价格策略去管理我们手机这个价格品类,我们用系统去管理,保证我们手机品类可以很健康很快速地去发展,这个管理后面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全是系统去管理的。新浪财经:7月份是我们5周年店庆,也推出了优惠促销的措施,也有数据说,我们在7月份当中有27%的商品是达到1号店历史最低价格的,这算是属于一个价格战的类别吗?于刚:我们认为我们给顾客提供的是价值,而且是个长期的价值,当然价格非常重要。你可以到网上去查,基本上我们所有的价格指数,我们用系统管理保证在业界都是排在前三位。我们有一个价格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每天监控我们60多家竞争对手的1700多万商品的价格和库存,后面有我们公司的价格策略和价格模型。而且我们每个星期在周商业回顾的时候,中间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回顾价格,就是我们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比较,保证我们的价格时刻有竞争力。价格我们是靠系统去管理。新浪财经:中国有个习惯就是大家都很喜欢模仿。于刚:你像前端的这些都很容易被模仿的,你新推出一个商业模式,你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这都很容易被模仿,不容易模仿的更多的是那些系统。也许正是因为1号店有了这套强大的价格管理系统,于刚才有了大规模扩张商品品类的底气。一直以“网上超市”为定位的1号店,从2011年开始,更多地向“百货商场”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全品类”化的扩张策略也已成为各大电商企业的发展趋势。1号店会否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局面,成了于刚面临的新挑战。于刚:从商务模式上我们经过很多的思考,其实当时我们是以快速消费品切入的,我们知道快速消费品它确实存在着很多的这种大、重,有短的保质期,还有易漏易损等等的一些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半径比较短。新浪财经:毛利也比较低?于刚:毛利其实也不怎么低,我觉得比3C数码电子消费品高多了,但是它有不适合电子商务短半径的特征,所以我们迅速地开始扩张到服装,扩张到电子消费品,母婴保健等等。所以说让我们迅速地,一个是丰富我们品类,让我们整个这种商品的综合性,让它商务模式化变得更健康,我也可以有黏性很强的快速消费品,我也可以有很多可以为公司盈利的包括服装、服饰、珠宝、箱包,还有一些保健品等等这类商品,让我们整个的商务模式更健康。新浪财经:你这个拳头分开打总是没有你往一个方向打有力量,怎么扬长避短呢?于刚:我觉得我们的聚焦始终不变,我们聚焦在顾客体验上面,和我们核心竞争力上面。顾客体验它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商品的丰富度,因为你必须要有顾客想要的东西他才会来,然后才是商品的价格,系统整个界面的友好度和售后的服务等等。我觉得我们不管是从最早三千个商品,从快销品切入电子商务,后来不断引入3C数码、服装、图书,包括最近引进的生鲜,我们都是真正地实现我们最早的梦想,就是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这种优质的现代化生活。将用户体验指标与员工薪酬挂钩得用户体验者得市场,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优质服务更为关键,这或许就是1号店在硝烟弥漫的电商战场中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将用户体验细化到极致,需要完善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一系列前后端的系统,于刚为此找到一套独特的方法。新浪财经:所有的电商企业,其实不光是1号店,大家都会说顾客体验度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那为什么1号店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或者市场更多的认可,他们就没有做到呢?于刚:因为顾客体验这个事很容易把它喊成一个口号,很多企业都这样说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喊就变成口号了,我们不希望成为一个口号。所以说我们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找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给我们每个星期做顾客体验调查,它要调查数千个顾客,然后得到一个顾客体验指标。我们同时把这个由三方公司调查的顾客体验指标,和我们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提升挂钩起来,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他做的事情是会影响到顾客体验的,让每个人都去关注顾客体验,比如说你做采购的,你采购来的商品是不是顾客要的商品;然后你是仓库里面的,每个商品的质量能不能保证,到时候有没有破损,出去的时候有没有灰尘;然后当然配送就不用讲了,还有很多客服售后,能不能真正实时地解决顾客的问题,顾客打电话来不是想听你说一声抱歉,这个没有用的,我们希望解决顾客问题。所以说我们考核客服怎么考核呢?考核他四个小时之内完整地解决顾客(问题的)比例,也就是说顾客问题解决率。新浪财经:但是我当时也听说你们推这个具体的考核也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推(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大家的不理解或者说阻力。于刚:很大的阻力,当时我们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新浪财经:最大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阻力后来是怎么样的?于刚:当时最大的阻力,很多部门就说顾客体验跟我有什么关系,都是配送员的事情,他们跟顾客直接打交道,也就是客服的问题,他们对顾客态度好一点就行了,所以说我们遇到巨大的阻力,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和峻岭召集我们所有的高管二十多个人说今天是最后一次会议,你有选择,你可以离开1号店,但是这是我们的理念,你必须接受,你要留在1号店你就必须接受这种理念。推出来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的。我们刚推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是84.4%,等我们过了一年我再回头看,我们已经做到了92%。新浪财经:其实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非常地不容易。于刚: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解决顾客体验问题并不是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我们是专门有一套分析,叫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怎么做分析呢?把顾客各种各样的反馈从线上的反馈,电话的反馈和线下各种各样社区里的反馈归纳起来,总结起来,把它分类,每次解决最大的几类,把最大的几类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然后再解决那些问题,做一个问题清单,每个星期的问题每个星期解决,这个没有magic(魔法),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把它一天解决的,我们是通过五年多的时间,每一天点点滴滴地做到现在。对1号店有深刻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一直是中国电商里面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11年的时候我们还被德勤评为全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企业,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我们聚焦不是在成长上面,我们全部放在顾客体验上面。你可以看到我们周回顾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全是放在顾客的反馈上面,叫聆听顾客声音,我们所有的六十几个公司的各部门的负责人全部一起来看看顾客对我们有什么反馈,我们怎么样去把顾客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化地及时地去解决。还有一个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求所有的高管必须定期地要做一日客服,一日配送和一日仓储,我自己也全都做过,到仓库里去入库、上架、检货、包装、配送,包括最后的分捡和做配送,我也做过客服,而且我每天都去看所有顾客的一些反馈,这样就让我们所有的高管有第一手的资料,知道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服务顾客。新浪财经:大家也会称1号店为电商的黑马,大家就想,这个逆袭的故事它接下来会怎么延续,我们如何再进一步保持我们黑马的速度一直往上走?于刚:其实我们认为,将来区分一个优秀电商和平庸电商的分水岭还在于它的顾客体验。所以说我们认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顾客体验,这个成长、发展和它的盈利都是目,如果把顾客体验做好了,是不会担心你的发展盈利的。不盈利是战略选择现在规模和速度最重要尽管于刚可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暂时牺牲盈利的空间,但是任何商业的本质和核心都是“盈利”,持续的亏损绝非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在中国电商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今天,选择主动“盈利”还是被动地“不盈利”,成为考验企业家们智慧与决策的难题。新浪财经:但是对于电商来说盈利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词,对于盈利是怎么样的一个考虑?于刚:我们是非常重视这点的,因为电商不管是哪个企业它最后都是要盈利的,我们从最初怎么样去设计我们的商务模式,我和我的搭档刘峻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去讨论怎么样让这个商务模式真正可行的,我们希望我们是成熟的一次创业,而不是一次拍脑袋,脑袋一热就出来创业,商业模式里面很多的数据,很多财务的一些分析我们都做过大量的工作,做了很多的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商务模式它具有盈利的可能和将来具有这种可扩性。比如说,我们认为电商全场免运费它是不可行的,因为它的商务模式是不对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从开始到现在,不管有多么大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压力,我们从来没有过免运费,它并没有减缓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刚才讲了我们开发了大量的系统,做了大量的优化,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就降了37%,我觉得在这些,我们还有很多BIPBusinessImprovement(业务改进)一些项目,让我们的运营成本和我们的商务模式可行,运营成本下降。新浪财经:到今天1号店已经开始盈利了吗?于刚:1号店还没有盈利,但是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因为如果要盈利这个不难,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品类是盈利的,有些品类是不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盈利的,有些服务模式是不盈利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最早的vision(愿景)我们一定要提供,让顾客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觉得在这个道路上我们不会偏移的,我们不会因为短期要盈利的这种压力或者怎么样来改变我们的商务模式,一定要给顾客提供丰富的商品,所有顾客想要的服务和商品我们都提供。新浪财经:我相信在和团队或者和我们股东在聊的时候,应该给大家一个预期说,有没有设置一个时间点?于刚:我们实际上对盈利的要求,我们内部也是有目标的,包括时间目标和我们整个进程也是不断地去审核,新浪财经:哪一年的时候?于刚:但是这个我们对外是不公布的,你可以看到,我们不断地在做什么事情呢?一个是优化我们的供应链,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我们的利润是在大幅提升的,同时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我刚才提及的,光去年一年我们运营成本降了37%,我觉得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电商是个规模游戏决策速度比决策质量重要中国电商行业的集体亏损正是受制于这种“以速度换规模”的行业大环境,电商企业以牺牲盈利为代价大打“价格战”,寄希望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并将所有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然而在一轮轮残酷的大浪淘沙之后,谁会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新浪财经:有没有发现现在互联网创业就是“唯快不破”,如果电商没有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就容不得你慢慢地去做着一些东西吗?就是必须要这么快吗?最根本的对电商来说就是快速?于刚:必须的。因为你知道互联网就是把整个全世界变成平的,大家都联系起来,然后信息的传播它是光速的。所以,这个时候决策速度的重要性超出了决策质量的重要性,有时候太追求一次就把决策做对,这往往失去了战机。我和刘峻岭我们搬了五个办公室,我们永远都是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分享。所以,决策起来非常快,有时候即使我们两个人有些冲突,认为这个事情意见完全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迅速地把决策团队一起带进来一起讨论马上做决策,有时候不做决策比做一个错误决策还糟糕。新浪财经:但是在追求快的时候,快不是最重要的,刹车才是最重要的,1号店怎么做到我快马上就快的起来,慢我也可以随时调整我的步伐?于刚:实际上我们的快并不是我们去追求的快,它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聚焦在顾客体验上,把顾客体验做好了,顾客口碑好了,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让你自然的发展很快。实际上你看好几次因为速度太快了,我们仓储、配送跟不上,我们爆仓了,然后我们订单跟不上了,配送不出去了,我们在今年周年庆7月的时候,前几天我们都还要截单,也就是我们到下午五六点就停止接受订单了,我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在顾客身上,让“快”成为一个副产品。新浪财经:这个行业的洗牌对你来说,认为是一个行业正常的?于刚:我觉得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大浪淘沙让整个行业更健康,真正地让那些能生存下来的,真正的可以做好所有这一切的,包括商品的丰富度、价格、服务等等,最后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新浪财经:但这个行业洗牌你觉得到一个什么程度可能就是一个阶段?于刚:它肯定最后是有几家生存,然后大多数都会被淘汰掉,我觉得这个东西就看谁做得更好,因为顾客是有选择的,尤其电子商务化他的选择更容易。线下你从一个超市到另外一个超市还有具体的一些距离,怎么去。但是线上它随时就可以转,你做得不好,他做得更好随时可以转,价格也是透明的,服务也是透明的,我觉得这一点让电子商务对广大的消费者来讲它是一个福音,让他真正的有选择。新浪财经:那你这么说的话小电商就都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全都要被淘汰掉,如果说你觉得有一些小电商它可以生存下来,你觉得它应该有哪些必须要做到的地方?于刚:小电商将来假如要生存的话,它恐怕得有它的一些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它有一些政府政策上的壁垒或者一些很专业的品类,但是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它就是个规模游戏,你必须要有巨大的规模,因为这些投入不管你是仓储物流,还有技术,IT上的投入,还有人才,现在竞争这么强,人才投入都是巨大的,你规模太小实现不了规模效益。新浪财经:垂直电商还有空间吗?于刚:觉得垂直电商如果是自有品牌的话,它是有空间的,如果它是标准化的品牌,竞争确实蛮难的。因为电子商务它是有这个特征,它是一个规模游戏,它不受时间、空间、货架的限制,如果你一个垂直电商你可以做的品类我也可以做的话,顾客他希望一站式购买,他希望在一个地方我把我所有的都搞定,而且这种规模越大的电商如果也非常重视顾客体验的话,可以跟顾客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为顾客个性化的服务的话,那么对于这种小的和垂直化电商挑战确实很大的。新浪财经: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认为电商是一个规模游戏,所以,你才会有现在这样的一个追求发展速度,然后尽快地圈好地?于刚:可以这样讲,但是我们的关注点还不是在发展上面,还是在顾客体验上面,因为发展是一个副产品,我们顾客口碑做好了,顾客体验做好了,你整个成长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新浪财经:你觉得1号店离电商第一阵营还有多远?于刚:我们并不是去那么看重这个究竟是第几名,我们流量,刚周年庆的时候日流量过了千万,也就是一天有一千多万的用户上1号店来逛、来买,我觉得这个是,在中国B2C电子商务里面是排在前三位的,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究竟它排名是怎么样的,我们更关注的还是顾客怎么看我们,我们怎么为顾客服务好,创造更大价值,我人生中间的一个哲学就是我们一定要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创造了价值我们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新浪财经:电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觉得到今天来说,它未来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大概你觉得会存活几家?于刚:我觉得电子商务再往前的发展还会这样继续地集成化、平台化和规模化,我觉得具体是几家很难预测,我觉得会有那么三五家。新浪财经:包括1号店吗?于刚:肯定会有1号店的。企业要常革自己的命做对事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新浪财经:你们创业的时候起点还是比一般的(创业者)会比较高一些,因为你们从跨国公司的高管出来,当时你们有做过swot分析吗?于刚:我们当时还是做了很多的分析,我们叫做成熟的创业,我们想都将近50了,四十好几了,这次创业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不想拍拍脑袋就出来做一件事情,我们想要做就做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中间好几次我们又回头来把以前的推翻掉,又重新设计商务模式,又出去做市场调查,我们去了很多的超市,也去了很多的卖场,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保证每个数据我们都是正确的,而且有些商务模式中一些假设我们要多次求证,现在看起来我们早期的这种谨慎和这种思考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我和刘峻岭的价值观非常非常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快就走到一起决定一起合作创业,我们非常透明,当然这么多年有众多别的一些机会,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对对方透明,都是全身心地承诺在这个事业上。再就是我们对所有的问题。新浪财经:你们不吵架吗?于刚:我们有很多争论,非常多的争论,但是我们争论有个非常重要的一致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争论的最后只是对这件事的真理在哪,而不是说你对还是我对,你对我对没关系,大家都一致地去找到这个真理,大家都认为一定要做诚信的企业,因为这是企业可以长久地去发展,顾客绝对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要非常强的执行力,还有就是不断地去创新,经常要革自己的命才行,如果不革自己的命,别人会来革我们的命。新浪财经:你们吵得最凶的时候,最大的一次分歧是什么样的一个事情?于刚:我们很多次,早期的时候对商务模式,我们有时候甚至拍桌子的这种,都认为我不认同,他也不认同,但是没关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我们更多讨论这个事情本身是不是个正确的事情。新浪财经:有没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于刚:有,经常有。我有一个字叫1+1>10,因为我们两个人互补非常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所有的问题都摊在桌面上谈,我们不怕冲突,我们有很多解决冲突的方法,我们追求真理,而不追求是你对还是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甚至每两周的时间,我们就会坐下来关在屋子里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回头看看过去的两周我们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做哪些错误的决策,而且我们两个人这种性格的互补,我觉得还是和我们本身思考方法的互补还是非常强的,刘峻岭是一个直觉非常好,感觉非常好,马上看到有很多机会,我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数据,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考,去真正理解了这件事情,我才能够往下再走一步,才愿意推动一步,我觉得我们这种互补的关系让我们避免了很多的错误,让我们也很快地去做出决策。新浪财经:因为你在创业之前,本来就是教授出身,而且你是拿到物理学的硕士,还有决策学的博士,后来又是在跨国公司的高管工作,凡事有正反面的,正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但是如果从反面来看的话,你觉得它带给你哪些弱项的地方?于刚:一个就是以前我学术的背景太追求完美,所有东西都是要求他的,所有的证明都一丝不苟,我觉得实际上,创业过程中很难一次把所有东西都考虑那么周全,考虑到位,实际我在不断地纠正这一点,咱们先把事情先做出来,然后再去完善它。所以,有时候把一件事情先推出来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机变的很重要。这是一点。还有一点,以前在戴尔、亚马逊做高管,见识过全球最顶尖的一些人才和团队,我当然希望我的团队也那么优秀,对整个1号店的发展,那肯定是更急一些,看到很多不满的,执行力不到位的,就会更严厉一些,其实有时候发现,我们得一点点做起,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来讲的话,我们的起点还是很低的,我们一步一步地提高所有团队的素质和执行力。
2013-09-30 11:03:11844 次
大浪淘商,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上半年,细数垂直电商领域的小伙伴们,要么倒闭关张,要么投奔明主,要么不知去向。亿邦动力网盘点了上半年国内七大死亡垂直电商,先期的繁华,结局的黯然,垂直电商何去何从?【上半年垂直电商死亡大名单】热客死亡6000万投资打水漂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力图打造以随身时尚热品为主的大型综合网络购物平台的电商网站—热客网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在坚持了两年,烧了6000多万元之后,热客网也毫无意外地上了电商死亡名单。自热客网成立以来,每天订单量最多100单,每月平均营业额仅在30万—50万元之间,公司投资方已决定在近期内关闭热客网。分析人士认为,像热客网这种“不接地气”的垂直电商,既没有打响品牌知名度,也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或许倒闭是它最好的结局。酷运动倒闭曾融资3000万美元鞋服运动类B2C酷运动已经于今年5月份停止运营,一些遗留商品正在京东商城销售。据酷运动前员工透露,酷运动倒闭,与垂直购销B2C模式、运营、团队、合作品牌商、资金等各方面原因相关。酷运动一直处于亏损、烧钱的状态。酷运动创办于2010年,2010年11月获得AcquityGroup近千万美元风险投资,2011年完成超过2000万美元B轮融资袜管家已倒闭转做自有品牌据悉,袜管家原先的域名waguanjia.com很早就不能访问,域名注册信息也只是到今年10月;且目前袜管家的微博也已经有数月的时间没有继续更新。目前网站已经无法正常访问。袜管家此前的优势是“具有服务性质的B2C”,推出订购模式,按照约定周期和数量进行产品投递;另外,还推出“无线装”的独有模式,类似于电子商务自助餐,消费者只需要一次性购买,全年都可以无限次投递。首个大学生创业电商大树网面临倒闭据知情人士爆料,国内首个针对大学生的在线B2C大树网已经面临倒闭危机。据称,项目已停,总经理离职,公司员工所剩无几,网站处于挂机状态。大树网2011年9月上线,是由智尚团队全力开发的大学生服务平台。其中重要业务有在线商城、跳蚤市场等。成立早期首开针对大学生线上运动品牌特卖模式,曾在半月内在全国招募了4万多名大学生代理,全国各地成立分公司,有线下体验店,曾获得千万级别投资。永辉生鲜电商“半边天”上线不足百日夭折现阶段国内上升势头最快、有“铺店大户”之称的永辉超市日前遭遇重创,刚上线仅有月余的旗下生鲜类电商网站“半边天”已经悄然下线。官方称,该网站此前只为会员做配送服务,并非其新的电商模式。但业内直言,现在的国内超市的模式、门店数量、配送能力暂时还无法支撑网上生鲜业务的展开。永辉超市是中国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流通企业之一,今年3月刚刚建立了全国电子商务总部,4月初上线了永辉生鲜电子商务平台“半边天”。并在江浙沪等地区展开配送,提供货到付款。生鲜电商优菜网融资困难150万寻求转让今年1月初,立足北京的生鲜电商优菜网寻求转让,转让价格预计在150万左右。创始人丁景涛表示,由于融资困难直接导致公司的规模无法拓展,因此最终决定将公司转让。除了做自营生鲜外,优菜网还曾尝试过线下加盟商道路,也就是招揽线下的实体商超将自己的货品放到优菜网上售卖。不过,这一思路执行的并不理想。丁景涛表示,优菜网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与此块业务没做起来有关。优菜网成立于2010年,曾融资200万。拥有两万注册用户,其中4000活跃用户,网站客单价在40元左右,2012全年的销售额大约300万。初刻卖给凡客:垂直电商的句号三月初,凡客诚品宣布,以现金加换股的形式全资收购垂直电商品牌初刻,后者估值为人民币千万元级别。收购完成后初刻将成为凡客的首个子品牌,同时继续交由初刻团队运营和管理。凡客CEO陈年表示,此次收购也是基于对初刻CEO许晓辉以及其团队的认可,未来凡客还将寻求更多品牌的收购。初刻网站上线2年多,年销售额达到千万元级别,在垂直类品牌电商当中颇具影响力和代表性。90后电商创业失败样本:垂直B2C不好做B2C品牌好吃乐hoslent.com在2012年2月3日正式推出,投资金额仅200万元,由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吴幽创办,网站主营坚果炒货、蜜饯、糖果等休闲食品。吴幽满怀激动杀入电商行业的时间点,正值电商最冷的寒冬,从2011年底开始,大批奢侈品类、团购类、食品生鲜类垂直电商倒闭,作为原创品牌代表的凡客也开始反思收缩。由于和创业的伙伴在经营模式上发生了分歧,以及拒绝了引入外来VC的资金,最终吴幽的“好吃乐”也未能逃过覆没。十年家电老人创业感悟:庆幸放弃垂直B2C他曾经和李彦宏在同一个舞台上领奖,如今他只是一家小电商公司的创业者。创业五年,作为一家以卖电视为主的垂直B2C网站CEO,左英杰走得比别人慢,但最终活下来了,他说这五年对自己的改变太大了。左英杰表示,一开始,我们是想做一个电视线上最大的渠道,到2012年垂直B2C生存太艰难了,京东商城和淘宝形成了两个流量黑洞,卖标准化产品不能与他们抗衡了,所以我们三四月份为了有收入,做起了家电淘宝代运营业务。到2013年,发现过去为了生存做的业务变成了主要业务,我们转型做家电淘宝代运营。【垂直电商路在何方?】垂直B2C之困:转型收购还是韬光养晦?随着垂直电商的品类单一粘性不足、渠道成本越来越高以及平台型电商的压榨等,目前平台型电商已成了整个电商行业的代名词,而垂直电商的命运却是风雨飘摇。相对于综合型电商,成本更高的垂直电商根本无力抵挡平台型电商的攻城掠地,成为其快速膨胀背后的牺牲品。垂直电商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网购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用户个性化需求还没有释放出来,平台型电商经营的标准化产品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但长期来看,垂直电商还会有机会。在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方面,平台型电商无法精细化运作,而从消费者的转变趋势来看,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此类垂直B2C可以弥补平台型电商的不足,坚守下去或许能等待黎明的到来。
2013-08-26 09:16:24970 次
8月9日消息,腾讯科技获悉,鞋服运动类B2C酷运动已经于今年5月份停止运营,目前官网已无法打开,一些遗留商品正在京东商城销售。腾讯科技致电酷运动CEO朱启功,对方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停止运营因内部存在很多问题。据一位酷运动前员工透露,酷运动倒闭,与垂直购销B2C模式、运营、团队、合作品牌商、资金等各方面原因相关。酷运动一直处于亏损、烧钱的状态。公开信息显示,酷运动创办于2010年,2010年11月获得AcquityGroup近千万美元风险投资,2011年完成超过2000万美元B轮融资。酷运动倒闭是垂直电商生存困境的缩影。在2010年,垂直电商掀起一轮融资潮,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电商融资超过24起,金额6亿美元;2011年电商融资95起,总额超过46.91亿美元创新高。然而,2011年下半年开始,电子商务投资环境急转直下,多家垂直电商因资金链断裂倒闭。2011年底,乐淘CEO毕胜(微博)抛出“垂直购销B2C骗局论”,之后转型自有品牌,但也陷入困境。目前,仍在独立发展的垂直电商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自身造血、入驻、出售等方式自救。
2013-08-09 15:48:221053 次
民资快递业将迎来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近日有消息称,中国邮政旗下的各地邮政,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同城快递业务,收费标准将大大低于目前快递业通行的资费标准。邮政系统强大的网点资源等优势,若再辅以价格优势,或将挤垮目前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民资快递。经《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证实,此事属实。上海邮政早在2011年4月,就已推出商务速递业务,以“7+2”的资费标准,在试点同城快递业务。而传言中的北京邮政商务速递业务,或将以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冲击市场。北京试点低价快递一位民营快递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恐将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如果参照这个“5+1”的收费模式,所有的民营快递都会亏损。近日有消息称,北京邮政将作为试点在城六区推出“廉价快递”业务,以满足普通包裹与EMS之间的用户需求。目前,拥有300人队伍的北京邮政下属的商务投递局已正式挂牌成立。在定价方面,该廉价快递5元起价,1斤以上的包裹按标准加价。其推出的廉价快递业务主要针对银企账单和国内小包裹,将来会逐步扩展至同城快递业务。在时效上,上述业务能保证上午收寄的快件当日达。超低价入市,辅以独享的邮政配送资源,北京邮政试点“廉价快递”的消息出来后,让很多民营快递的管理层开始坐立不安。国内一位民营快递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消息属实,5元起价的收费模式恐将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在如今高企的人力及物流背景下,如果参照这个“5+1”的收费模式,所有的民营快递都会亏损。更让快递行业里很多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次推出廉价快递业务的主体,是隶属于中国邮政的北京邮政。中国邮政目前的业务共分3类,分别为邮政业务、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其中中国邮政旗下的速递物流公司是专业经营和管理全国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的,拥有EMS特快专递和CNPL中邮物流等品牌。经过近两年的调整,EMS如今的价位已经能与民营速递中的顺丰做到不相上下,比“四通一达”略高。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我国《邮政法》里有明确规定,邮政企业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应当分业经营。其中,速递业务、储蓄业务,包括一些代收费业务,都被明确划分为竞争性业务,应当与享受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及补贴的邮政基本业务区分开。“若一边拿着国家的财务补贴,一边与民营速递进行市场竞争,不仅违反了《邮政法》,也有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原则。”徐勇说。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民营速递企业的管理层,均持有类似的看法。回应:服务升级而已隶属于上海邮政的商务速递业务,资费标准为“7+2”,即首重1KG为7元,每续重1KG及其零数加2元,较民营快递的价格略低。上述消息称,北京只是廉价快递业务全国复制的开始。北京城区完成创新试点后,未来可能将上述模式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广。记者尝试联系中国邮政的有关负责人,但未获回应。有上海邮政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一模式早已在上海开始试点。自2011年4月起,上海邮政就已经推出上海邮政商务速递业务,进行试点运营。记者采访获悉,隶属于上海邮政的商务速递业务,资费标准为“7+2”,即首重1KG为7元,每续重1KG及其零数加2元,较民营快递的价格略低。对于行业里“违反《邮政法》及竞争公平性原则”的指责,上海邮政上述负责人向本报回应称,目前的商务速递业务,是在其邮政基本业务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以前用户若对邮寄小件物品的安全性有一定要求,一般可采取“挂号邮件”的模式,但挂号邮件必须到邮局营业窗口交寄,其模式已经不太符合年轻主流用户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中国邮政给予各地邮政分公司一定权限,对原有的邮政模式予以升级,这也是邮政改革的一小部分。该人士表示,为保证与同属中国邮政的EMS不产生或尽量少产生同业竞争的关系,上海邮政在商务速递的寄件内容和服务范围上略有区分,如寄件的物品重量多为1KG以内的小件物品,如文件、单证、票据和卡类,服务范围只限于上海市全境,只提供少数的国内小包服务等。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有人士建议,即使中国邮政拟涉足速递业,也应将眼光瞄准外资快递,更多的提供国际间速递及高端速递服务,而非降低身段以低价入场。这个被称为“廉价EMS”的邮政商务速递业务,是否会被认定为与普通的快递业务有直接竞争的关系,恐将成为其存在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据最近已起草完毕的《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拟在整个快递行业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而按该基金的征收标准,为国内同城快递0.1元/件、国内异地0.2元/件、港澳台1元/件、国际2元/件;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收200万元以下企业可免征。这个被行业里称为“份子钱”的征收标准,被认为将从普通快递企业中切走企业利润的25%~40%。目前,我国快递企业利润普遍在3%~5%。“一边从民营快递企业中收取‘份子钱’,一边还享有国家对邮政的财务补贴,中国邮政的竞争优势太过明显。”有国内民营快递的负责人愤然的说。“廉价EMS”对市场的冲击也不言而喻。无论是北京邮政传言中的“5+1”,或是上海邮政正在执行的“7+2”收费模式,都是目前成本模式下,民营速递企业难以做到的。徐勇表示,此外,邮政系统相比于民营快递公司,在物流上还有很多后者难以企及的优势,如其拥有遍及全国的网点,有可用来进行速递业务的飞机,其在铁路和公路上享有“绿色通道”,在市区的停车等方面均有政策优惠。资源优势和网点优势,使其很容易在终端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而今若其再将财务上的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会令很多民营快递企业难以生存。多位快递行业人士向本报呼吁,虽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邮政在提供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中西部资源投入不均衡的问题,其更应当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的服务上,而非与民企争蛋糕。另有人士建议,即使中国邮政拟涉足速递业,也应将眼光瞄准外资快递,更多的提供国际间速递及高端速递服务,而非降低身段以低价入场。
2013-05-26 23:37:29990 次
快递今年或被征10亿份子钱:多家企业表示异议昨天,多家快递公司证实接到国家邮政局《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要求快递企业缴纳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标准是国内同城快递业务0.1元/件,国内异地快递业务0.2元/件,港澳台快递业务1元/件,国际快递业务2元/件。综合测算后,预计2013年该基金将征收10亿元左右。昨天,多家快递公司证实接到国家邮政局《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证实了此前媒体所报道的“份子钱”标准。快递公司昨天纷纷表示不合理。“快递企业份子钱”事件追踪快递份子钱如何确定综合考虑快递企业承担能力和邮政普遍服务基金需要根据征求意见稿,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缴纳该基金,缴纳标准为:国内同城快递业务0.1元/件,国内异地快递业务0.2元/件,港澳台快递业务1元/件,国际快递业务2元/件。之所以确定这一征收标准,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称,是综合考虑快递企业承担能力和邮政普遍服务基金需要后,才决定按照平均单价1%-1.5%征收。而通过各类快递业务总收入和业务量的平均值估算,我国快递的平均单价:国内同城快递为7.7元,国内异地快递18.8元,港澳台快递88.2元,国际快递155.7元。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称,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者年营业收入200万以下的快递企业免征该基金。综合测算后,预计2013年该基金将征收10亿元,2015年20亿元。征收原因是什么基于偏远地区送信等成本高,补贴普遍服务之所以征收这笔钱,记者了解到,是因为通信等是人们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偏远地区送信等成本颇高,普遍服务价格远低于成本。据该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称,快递企业主要集中在有盈利的城市和线路上开展业务,广大农村、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邮政业务主要由邮政企业承担,为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快递企业应适当分摊邮政普遍服务成本。据悉,截至2011年底,我国邮政局所、代办点平均服务人口约2.9万人,城镇居民信报箱安装率不足40%。这笔基金将主要用于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建设和必备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邮站运营补助等,并且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快递企业什么意见纷纷表示在普遍服务没有公开透明的账目之前,不宜征收昨天,快递公司对此纷纷表示异议。有的认为征收比例太高,有的认为目前环境下根本就不应征收。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昨天表示:“我认为不合理,我们也不同意缴纳这部分钱。”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快递企业高管表示,在普遍服务没有一本公开透明的账目之前,不宜征收这笔费用。他称现在普遍服务板块在中国邮政公司内并非独立公司,没有独立的公开账目;加上中国邮政公司旗下EMS经常借路这些普遍服务网点,尤其在递送偏远地区的快件方面,其他快递公司则没有这样的便利借用这些资源。该人士称:“在我们无法详细地知道这笔钱将给谁,给多少,为何给这么多,以及普遍服务网点资源没有向社会其他企业开放之前,这笔基金不宜征收。”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称,让快递补贴普遍服务,相当于让出租车补贴公交车;如果邮政公司做不好专营的普遍邮政服务,就放开来让做得好的企业做;应先放开普通服务业务,再谈补贴问题。背景链接普遍服务的亏损和补贴一直是中国邮政公司的痛。4年前,我国曾探索通过邮政专营来部分解决普遍服务的亏损,然而,由于民营快递的激烈反对,这一方案最终泡汤。2009年10月1日《邮政法》实施前不久,一份关于《邮政法》的配套法规将规定邮政企业对150克以下的商务信件实行专营的消息不胫而走,此事遭民营快递强烈反对,最终邮政专营范围不了了之,迄今无明确规定。普遍服务基金是《邮政法》中另一敏感话题,在《邮政法》中有提及但没有明确规定,现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又遭反对。
2013-01-07 23:57:041086 次
2013电商5大看点阿里分拆京东天猫争上市时不待人,国内电商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气势从2012年的混乱之中杀出,直面2013。然,刀光剑影并无暗淡,鼓角争鸣亦未远去,以往遗留的几大悬念极有可能在2013年依次揭开。亿邦动力网在此预测2013年电商界最值得关注的五大变局,以供参考。看点1阿里分拆的棋局腾讯电商、凡客、阿里巴巴在过去一年都进行了事业群的分拆和布局。但阿里自认为分拆得还不够彻底。依照马云的计划,将阿里巴巴拆散成为30个子公司或产业群更为合适。分拆的背后是马云对集团化管理的推翻与重建。马云已过不惑之年,重新思考后的他对于阿里大盘的考量不再是规模化增长和绩效的提升,而是如何让枝繁叶茂的生态体系更合理健康的成长,从而保证物种多样化和独立性的同时,塑造阿里大孵化器新的价值观。以2012年11月底的数据判断,1万亿的大淘宝交易仅是开端,未来有可能是10万亿甚至更多,阿里有信心向实体零售领域发起攻击。这样的局面是马云以前所期盼的,也是前所未有不曾驾驭的。在这个阿里系中,每一次事件的爆发均动一发而系全身,从“清洗卫哲”到“淘宝十月围城”,从“支付宝转移”到“阿里反腐聚划算”,没有一次不牵扯到马云的精力,没有一次不将其摆上风口浪尖。因此,阿里的拆分有望让“去中心化”的概念落地,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得以分化。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将根据马云所提出的“平台、金融、数据”对旗下产业群进行重组,以促进其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时代的创新和活力。看点2打破谁先上市的僵局由于退市后阿里巴巴重新上市的时间表尚未确定,2013年谁能率先冲向二级市场捞金将成为万众瞩目的大事件。以目前的形势分析,阿里巴巴(包含旗下天猫)、京东商城、凡客等电商企业均具备野心和实力冲击纳斯达克。但横亘在这些企业面前的是海外资本市场窗口期何时打开,以及能否获得合理的估值和融资回报。以去年成功上市的唯品会2012年财报和股价的表现来看,控制成本结构,及早盈利,将成为接下来IPO的风向标。因此包括京东、凡客在内的一众电商企业纷纷对外放出2013势必盈利的宣言。但唯品会的一路走高得益于2012年品牌商高压库存的释放与快消渠道型商业模式的碰撞,同京东、凡客等电商模式相近的已上市公司当当和麦考林均不容乐观。这也为后来者上市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唯独不同的是阿里巴巴,这个庞大机构的IPO计划虽然势在必行,但从管理者的情绪上看,并不急于冒进。显然,刚刚拿到银湖资本、俄罗斯投资基金、淡马锡控股、云峰基金以及国开行等重金注入后,阿里巴巴不像其他电商平台那样对资金的渴望如此强烈。最早2013,最晚2015,无非是估值的多与少,以及上市前以何等价位去回购雅虎剩余持股的问题。看点3传统企业O2O破局2013年,万达电商要O2O,苏宁电商要O2O,汽车电商要O2O,家装电商也要O2O……虽然O2O被团购演绎成“废柴”,但却有可能在实体零售领域制造一颗原子弹。在传统品牌全面触“网”之后,2013年的电商开始进入对大型传统零售业改造的攻坚阶段。但现实情况却是,尚未有一家传统零售企业思索出明确路径。万达从挥金寻觅电商总经理,到最终仅召集20人的团队,目测整个国内电商界均无人敢于接招,足以说明这样的改造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电商对家装、汽车等线下经销渠道的改造以及市场的重新布局也障碍重重。涉及到个性化定制、大体积产品物流、安装售后等流程的复杂性,网上卖货的模式或许不再可行。因此,未来O2O的定位将极有可能成为offlinetoonline的数据平台搭建,再到onlinetooffline的引流和资源整合。依照马云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赌局,未来阶段虚实共存的零售模式仍将长期博弈。对于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格局融会贯通?如何在避开电商斗转星移的同时还能使出一招神龙摆尾?是左右互搏还是扼腕断臂?这都是传统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才不会让O2O成为纸上空谈看点4移动电商市场格局从概念到落地,移动电商的脉络正在逐渐清晰。2013年将是移动电商全面角逐以及商业模式全面确立的一年。从国外趋势上看,以ebay为首的老牌电商开始通过移动端完成对亚马逊等老对手的“弯道超车”,其移动收入在过去三年中都呈现翻倍增长的态势。反观国内,纯移动电商App虽然建立的产品,但还没有明晰的盈利模式,长期处在市场营销和打造口碑的阶段;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的电商,诸如淘宝移动、凡客移动、1号店、团购移动、外贸等效果初显。从另一层面上判断,随着移动平台和使用场景的逐渐丰富,移动电商有望在今年爆发出更多的物种。譬如在二维码支付、LBS、SNS等成熟产品和技术之上诞生的移动电商应用极具市场想象空间,传统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有望在移动电商领域可以后发制人。而当物种达到一定丰富程度的时候,整个产业链条也便水到渠成形成真正的闭环。看点5垂直电商生死局从骗局到生死局,垂直电商已在众说纷纭中逐渐远离网络零售的核心竞争。垂直电商到底死不死?依照电商大佬们的判断,垂直电商并非没有竞争力,而是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当当网李国庆认为垂直B2C的困境在于不够垂直、缺乏特色、亏损率居高。资深零售人士黄若则指出,以自有品牌为主的垂直电商大有作为。刘强东也对零售平台型垂直电商的前景表示堪忧,更看好垂直品牌。尽管嘴上如此说,但大佬们驾驶的平台战车对垂直电商的碾压却从未消停。红孩子被收购、维棉关门大吉、玛萨玛索传闻四起、初刻求收购……节节败退的垂直电商想要在2013绝地反击,仍要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上有所追求,并在资本寒冬的情形下有所取舍。此外,面对不可避免的价格战,垂直电商则需尽快找准定位。向唯品会这样依靠低价销售名品库存的路数靠拢,或许能找到一线生机。
2013-01-07 23:55:581029 次
全面收购库巴,4亿元投标央视广告,巨资打造覆盖全国的物流基地,所有这一切,都在为国美电器在电商领域的高调出场做准备。很快,12月3日,国美集团正式宣布将整合旗下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库巴网两大电商平台,实现后台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整合后,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将正式更名为“国美在线”。按照国美方面的说法,“‘国美在线’将借助线下沉淀多年的品牌优势,充分融合线上线下的优势资源,扩大线上品牌影响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全面推进国美电子商务战略的实现。”对于国美的电子商务战略,国美总裁王俊洲表示:“2015年国美要做到电商规模超千亿,成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电商。”然而,截至2012年9月底,国美电商总销售仅为31亿元,虽然同比增长达160%,但由于基数低,千亿计划仍然高远。人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在王俊洲信心满满的背后,千亿目标到底需要怎样的战略支撑?“整合”而非“合并”对于媒体广为报道的国美电器网上商城与库巴网的合并消息,来自国美在线宣传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们是整合而非合并,整合只是资源的优化分配,而合并则意味着合二为一。”的确,12月5日,国美在线网站发布公告《国美整合两大电商平台正式更名“国美在线”》,其中提到:“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将正式更名为‘国美在线’,同时,库巴将依托国美在线强大的后台能力,以独立品牌、独立网站、独立运营的模式专注于综合类电商平台的发展。”显然,区别于舆论一开始所理解的国美网上商城与库巴网合二为一的“国美在线”,库巴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尽管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原有的网上商城购物还是到库巴购物都将实现“国美在线”的统一模式,但在内部运营和管理上,国美仍然是两个电商平台在运作。国美在线CEO韩德鹏表示:“最快2013年1月,我们就能够实现两个网站使用一个会员账号登录,会员在国美在线可以搜索到库巴网上的商品,两个网站上的商品可添加到一个购物车中进行便捷支付。”不过,来自国美内部的人士告诉记者:“两者的整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外的整合宣传方面,在此之前,国美网上商城和库巴网的营销费用总是双份的,在销售额有限的背景下成本居高不下,两者整合有助于降低营销成本以及相应的管理成本,而2012年国美掷4亿元投标央视广告,也是在主打国美在线。”“同时,对于国美网上商城和库巴网,尽管在商品品类上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消费者认知并不清晰,感觉总像一个矛盾的双品牌,两者整合后有助于形成消费者的统一认知,强化国美电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库巴网副总裁彭亮也告诉记者:“国美网上商城与库巴网两者是业务整合,并未合并。整合后的国美在线更注重商品经营和客户经营,库巴网则更专注于平台经营。我们将使两大平台在内部共享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以建立更先进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彭亮同时表示:“在整合后,两个网站的同质同价比的商品将少数存在,库巴将以平台的形式拓展和繁荣线上综合品类。”韩德鹏也表示:“国美还将陆续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使人才、系统等资源高效互动,进一步提升公司对电商平台的经营管理能力,实现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双品牌掣肘国美电商整合策略一出,业界更多地表示认同,业内人士表示:“国美在线将是国美未来电商重心,国美有意将库巴打造成天猫式采购式平台,同时有利于降低成本。零售业起家的国美每年采购庞大商品,未来将采用自主销售的封闭性经营,使得线上线下发挥协同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显然,这与国美2012年以来强调的“多渠道发展策略”高度一致,在多渠道发展策略之下,国美多次强调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在电商的血拼中,国美也多次指出利用强大的线下积淀资源来支持电商业务,而电商整合将使这种资源支持的效果实现最大化。对于国美的线下资源,库巴网副总裁彭亮表示:“以供应链为例,国美每年超千亿的采购规模足够保证大部分商品保持绝对价格优势,即使在正常销售情况下,也能保证大部分家电商品低于市场价格,并且货源充足稳定,这有赖于国美强大的物流支撑能力。”目前,国美在全国200多个重点城市设有大型仓储基地,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大家电商品基本全部实现本地化物流配送,这让正处于物流建设期的纯电商企业难以逾越。事实上,区别于现有电商的物流优势是国美一向以来特别强调的,王俊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国美多年来积累的土地资源,可以最大化降低仓储成本。”不仅如此,国美控股总裁黄秀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国美正在打造一个更强大的物流基地,通过该基地,不但可以让国美的电商从中受益,包括供应商、经销商都可以使用这一物流系统并进而帮助他们降低成本,这将是国美对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强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指出:“国美在电商领域需要快速起跑,现有的双品牌形成的掣肘就必须予以解决,国美要出售库巴,不可避免地要增加新的竞争对手或强化已有的竞争对手,一起不成功的收购也会给国美商誉带来严重损害,国美通过整合策略进行过渡,一方面,库巴平台模式一旦成功,国美电商将会如虎添翼,至少有助于降低其销售成本,并实现物流系统的最大化收益,而一旦不能快速盈利,或将淡出市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挑战千亿电商计划国美三季度财报显示,国美前三季度亏损6.87亿元,截至2012年9月底,国美电商总销售为31亿元,同比增长160%;同期苏宁线上业务(易购)销售收入达95.56亿元(含税),同比增速超100%。与此同时,国内网购需求超过万亿,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等都在抢占电子商务的重要位置,很多都已形成稳定的客户基础,如何最大化吸引网上消费者,成为国美下一步战略中必须要考虑的内容。王俊洲透露希望二者的有机整合,为国美集团的电商战略带来快速发展,能够到2015年时做到电商规模超千亿,成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电商。这个目标对国美来说并不难。彭亮则表示:“整合后的国美电商正形成‘双品牌+双模式’的‘国美电商模式’。具体来说,国美在线将打造更强的供应链,包括家电、3C、百货等,定位于更加面向B2C业务的跨品类综合性电商购物网站。而库巴将专注于平台发展,今后将无限扩展SKU,打造繁荣的B2B2C平台。”不过,对千亿电商计划来说,这仍然仅是一个起点,未来国美将启动哪些连续性的电商战略,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
2012-12-09 15:54:401396 次
当当网第三季度净亏1亿元同比扩大当当网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亏损变化走势北京时间11月15日晚间消息,当当网今天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2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净营收为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7%。净亏损为1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7340万元。第三季度财报要点第三季度,当当网总净营收为12.9亿元人民币(约合2亿美元),同比增长41.7%。媒体商品营收为8.5亿元人民币(约合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9%。日用百货营收为3.97亿元人民币(约合6320万美元),同比增长55.9%。随着在线市场在当当网业务中所占比例的增大,从第三季度开始,当当网将报告在线市场的商品成交金额(GMV)。201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当当网在线市场的GMV分别为1.996亿、2.837亿和3.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9%、200%和159%。从第三季度开始,当当网将报告整个平台的用户数和订单量数据,而不仅仅是自营业务的数据。当当网整个平台包括自营业务和在线市场业务。201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当当网整个平台的活跃用户数分别为610万、590万和700万,新用户数分别为190万、180万和240万,订单量分别为1230万、1230万和1390万。第三季度,当当网整个平台约有700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6.4%。整个平台的总订单量约为1390万,同比增长29.1%。当当网执行董事长俞渝表示:“我们很高兴报告稳定的第三季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41.7%,毛利率达到15.2%。凭借33%的同比增长率,当当网继续加强在图书和媒体市场的领先地位。其他营收,主要为来自第三方商户的营收,同比增长183.4%,环比增长20.5%。这反映了我们在线市场项目强劲的增长势头。我们基于时机和主题计划了推广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向订单交付和技术进行投资,以改进整体购物体验。”当当网CEO李国庆表示:“第三季度,我们在订单交付方面进行投资,在158座城市提供了隔日送达服务,在11座城市提供了夜间送达服务,并在21座城市提供了当日送达服务。这是我们持续改进用户服务的一部分。我们在天津租赁了另两处仓库,并于8月份投入运营。这使我们的仓储能力从2012年第二季度末的35万平方米提升至37万平方米。”第三季度业绩第三季度,当当网总净营收为12.876亿元人民币(约合2.049亿美元),同比增长41.7%。媒体商品营收为8.499亿元人民币(约合1.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9%。日用百货营收为3.974亿元人民币(约合6320万美元),同比增长55.9%。其他营收,包括来自第三方商户的营收为4030万元人民币(约合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83.4%。第三季度,当当网整个平台约有700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6.4%。整个平台的总订单量约为1390万,同比增长29.1%。营收成本为10.914亿元人民币(约合1.737亿美元),占总营收的84.8%,低于去年同期的86.2%。营收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当网正在执行一项战略,将部分商品门类转移至在线市场,以及当当网部分自营业务的规模效应。日用百货营收为3.974亿元人民币(约合632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30.9%,高于去年同期的28.1%。毛利率为15.2%,高于去年同期的13.8%。毛利率的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在线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当当网部分自营业务的规模效应。订单交付费用,包括仓储费用和物流费用,为1.857亿元人民币(约合296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14.4%,高于去年同期的14.2%。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为改进订单交付和用户体验而进行的投资。营销费用为4580万元人民币(约合73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3.6%,低于去年同期的4.4%。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提高了营销活动的有效性。技术和内容费用为4080万元人民币(约合65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3.2%,高于去年同期的2.3%。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员工人数的增长,以及为改进当当网用户购物体验和供应链管理而进行的投资。一般行政费用为3310万元人民币(约合53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2.6%,高于去年同期的2.3%。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员工人数的增长,以及POD服务的收费。股票薪酬费用为280万元人民币(约合40万美元),同比增长21.0%。当当网第三季度运营亏损为1.046亿元人民币(约合16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8190万元人民币。这主要是由于营收成本的增长,以及订单交付、技术和内容费用的增长。不包括股票薪酬费用在内(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亏损为1.018亿元人民币(约合162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960万元人民币。运营利润率为-8.1%,好于去年同期的-9.0%。净亏损为1.001亿元人民币(约合159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340万元人民币。这主要是由于营收成本的增长,以及订单交付和技术费用的增长。净利润率为-7.8%,好于去年同期的-8.1%。不包括股票薪酬费用在内(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9730万元人民币(约合155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110万元人民币。截至2012年9月30日,当当网持有14.302亿元人民币(约合2.276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存期超过3个月的定期存款,以及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高于2011年12月31日时的13.918亿元人民币。当当网第三季度资本支出为1760万元人民币(约合280万美元)。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EBITDA)亏损为9060万元人民币(约合144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240万元人民币。这主要是由于营收成本的增长,以及订单交付和技术费用的增长。第四季度业绩展望当当网预计,第四季度总净营收将约为16.10亿元人民币(约合2.65亿美元)。这一预期是当当网当前的初步看法,有可能会调整。
2012-11-17 02:10:131291 次
441-448/448 记录23/23 页首页上一页1...20212223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