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Farfetch>文章列表
Farfetch
11月3日消息,据TheInformation报道称,有知情人士消息透露,阿里巴巴正在与奢侈品时尚零售商Farfetch讨论投资事宜。具体而言,阿里拟对Farfetch投资约3亿美元,并与Farfetch成立一家中国合资公司。
一起惠返利网2020-11-04 10:48:43369 次
11月27日,据获悉,要客研究院、京东日前联合发布《2019中国小镇青年奢侈品消费报告》,报告显示,京东11.11奢侈品首小时业绩增222%,全日业绩增长55%、比当年6.18增长112%,京东奢侈品在新兴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30.12%(新兴市场即广大居住于3-6线城市及所有县域城市的小镇青年群体)。小镇青年作为“有钱有闲有追求”的典型群体,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渠道下沉双向推动,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已经逐渐向一线城市看齐,成为奢侈品消费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要客研究院调研发现,小镇青年生活节奏慢、职场压力小、通勤半径小,相比都市青年平均多拥有3小时的闲暇时间,可用于健身、社交、娱乐、休闲、创收,拥有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生活方式。小镇青年奢侈品消费群体多就职于企业、机关及事业单位,收入当地中上水平,饮食、服饰和娱乐支出占比分别为29.3%、19.2%、13.5%,住房支出占比仅为10%,收入有限但是消费能力强,受过较好教育,消费理念开放,敢于花钱且决策流程短。75%小镇青年对奢侈品牌认知度提升,87.5%通过朋友口碑了解奢侈品牌,奢侈品消费动机方面,40%是基于对奢侈品自身设计、品质以及品牌文化的认可,34.55%是由于收入提升、购买力增强,其次才是网商渠道赋予奢侈品消费以性价比。从微观消费场景上,社交场合需要(60%)、日常着装品味提升(38.8%)是小镇青年奢侈品消费高频场景,家庭重要场合(节庆纪念日等)、职场晋升的自我褒奖、陪伴缺位的心理补偿等礼品馈赠或自赠的功能越来越重要(合计达82%)。在奢侈品类选择上,74.55%小镇青年选择时尚精品类(皮具、服饰、鞋履)、化妆品43.64%、腕表34.55%、高品质生活电器30.91%,该四类为小镇青年消费奢侈品的主导品类。在奢侈品牌等级上,49.09%小镇青年青睐轻奢品牌(性价比的“现实”),38.18%选择一线奢侈品牌(品牌知名度的”理想”)。在具体品牌上,LV受45.45%小镇青年喜爱,GUCCI43.64%、CHANEL41.82%、Cartier56.36%、Tiffany36.36%、雅诗兰黛60%、兰蔻45.45%、欧莱雅36.36%、欧米茄40%、浪琴34.55%,以上品牌是各品类中最受小镇青年偏好的奢侈品牌。在奢侈品牌布局较少的低线城市,小镇青年高度依赖网络购物,34.55%小镇青年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奢侈品,30.91%通过代购方式。网络购物环境整体优化,38.18%的消费者认为购物体验好,物流及服务好,76%有网络复购意向,87%小镇青年奢侈品牌预算在8000元以内。在网商渠道的选择上,47.27%选择京东奢侈品,其次为天猫luxuryPavilion,30.91%。从报告数据来看,京东仍然是小镇青年购买奢侈品牌的最佳场所,除了高客单价消费惯性以及高效、多网点的自营物流服务优势外,京东奢侈品的正品保障、尊享配送和选品丰富度,成为吸引小镇青年的重要因素。据悉,近两年京东持续加码奢侈品牌业务,不断拓展奢侈品类。今年“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期间,京东已汇集近200家奢侈品牌,加上全球顶级时尚垂直电商Farfetch带来600多个品牌、超过100万件商品鼎力助阵,消费者可以在京东找到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奢侈品牌。
一起惠返利网2019-11-27 10:03:02554 次
上周三,英国奢侈品电商平台公司FarfetchLtd更新F1文件,拟出售30,056,495股A类股,发行价15-17美元,拟总募资约4.5-5.1亿美元。若承销商最终行使选择权,最终将发售35,682,020股A类股。Farfetch的A类股和B类股分别对应1份和20份投票权,较美国上市科技公司更为集团,Farfetch大股东JD.comInc.(NASDAQ:JD)京东目前正因为类似的情况饱受质疑。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美国被捕后股价两个交易日暴跌16.0%,市值蒸发72亿美元,有公司治理专家表示,持股15.5%的刘强东拥有京东79.5%的投票权,令董事会几乎是一人独大,拥有绝对权力。Farfetch创始人JoséNeves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一样,拥有公司的B类股。若以招股价中间价16美元IPO,公开配售后,Farfetch将拥有242,422,500股A类股和42,858,080股B类股,其中B类股总投票权857,161,600份,占总投票权1,099,584,100份的约80.0%。目前,京东通过子公司KadiGroupHoldingLimited持有FarfetchA类股股份41,005,030,占比19.4%,但投票权只有3.8%;IndexVenturesV(Jersey),L.P.持A类股13.4%并拥有2.7%的投票权;AdventPrivateEquityFundIV持A类股12.9%对应2.6%投票权;Farhold(Luxembourg)S.ar.l.持A类股11.6%对应2.3%投票权;DSTGlobalIV,L.P.和AdvancePublications,Inc.各持A类股7.0%对应1.4%投票权。而JoséNeves持有公司B类股42,858,080,为集团唯一B类股持有人,持股20.3%的葡萄牙人对公司拥有绝对80.2%的投票权,IPO发售后,由于A类股增加,JoséNeves的投票权相应减至78.0%。在股权披露后,Farfetch上年接受京东投资的估值亦水落石出,3.97亿美元19.4%股份对应的公司估值仅20亿美元,仅为号称50亿美元的40%。若此次IPO以16美元招股中间价发行,并获行使“绿鞋”,Farfetch的市值将接近40亿美元。Farfetch在文件中还称,法国富豪FrancoisPinault家族投资工具Artemis拟购买公司5,000万美元A类股。FrancoisPinault是奢侈品集团KeringSA(KER.PA)开云创始人,该公司目前由其儿子Francois-HenriPinault控制,开云拥有Gucci古驰、YSL等知名品牌,而该公司大股东Artemis还拥有知名拍卖行佳士得。8月20日,FarfetchLtd终于向SEC递交F1文件,拟以代码“FTCH”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据文件显示,FarfetchLtd又是另一个“流血上市”的科技公司典范。过去三年,Farfetch的亏损逐渐加剧,2015-2017年经调整后EBTIDA分别为-4,737.5万美元、-5,338.0万美元及-5,807.9万美元。报告期内,三年营业亏损分别为5,747.0万美元、8,866.2万美元、9,446.3万美元。2018年上半年,Farfetch亏损大幅加剧,经调整后EBITDA亏损4,907.5万美元,同比较2017年1,397.2万美元亏损加剧逾2.5倍。据F1文件显示,截至2017年底,Farfetch拥有935,772名活跃用户,按年较2016年的651,674名增长43.6%,较2016年同期56.8%的增幅明显放缓;上年公司收入3.860亿美元,同比增幅59.4%,同样较2016年的70.1%的收入增幅放缓,集团2016年收入2.421亿美元,经调整后平台收入2017年录得2.964亿美元,同比增幅63.8%,2016年收入1.809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69.4%。2018年上半年,英国公司GMV录得6.240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3.872亿美元增长61.2%,经调整后平台收入按年增长59.5%,由1.315亿美元增至2.098亿美元。经调整后收入平台收入指集团整体收入减去物流收入,再减去伦敦精品买手店Browns的收入。2015年,Farfetch收购创立于1970年的Browns,后者在奢侈品行业衰退的情况下无力为继。2015-2017年,Farfetch的订单数分别为80.05万、125.97万和188.10万,客单价分别为586.8美元、583.6美元和620.0美元。2018年上半年订单数130.53万,较2017年85.32万增长53.0%,客单价622.1美元,按年增51.4%,2017年上半年为591.7美元。
一起惠2018-09-11 08:52:19290 次
奢侈品市场正迎来全新的顾客,他们更年轻,更善变,米兰发布的新品,他们希望一周内就能在北京拿到,但同时,又不想放弃线下购物带来的尊贵感受。被称为“千禧一代”(20-34岁)的这些顾客带动了奢侈品市场的复兴,中国电商平台和世界奢侈品大厂也为迎合他们的需求而开始合作。在8月16日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中,京东着意提到了奢侈品电商生意,称其在二季度继续巩固了“作为高端品牌入驻中国的首选可信平台的地位”。财报称,在二季度,有多个国际高端品牌先后在京东推出官方在线旗舰店,包括日本家居生活类品牌MUJI无印良品和瑞士手表品牌宝齐莱(CarlF.Bucherer)。后者是首次开拓电商领域。京东于去年10月上线奢侈品网购频道TOPLIFE,吸引了大约34个品牌入驻,包括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SaintLaurent、AlexanderMcQueen、OscardelaRenta和Mulberry等等。财报发布前一日,意大利奢侈品牌菲拉格慕(SalvatoreFerragamo)也宣布入驻京东开设旗舰店。此前,京东已经花了3.97亿美元投资英国奢侈品电商Farfetch,并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又与LCattertonAsia一起花了1.75亿美元投资中国最大的奢侈品电商寺库。在财报里,京东提及与无印良品的合作时,称会“推动MUJI无印良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打破场景的壁垒”。换言之,京东要在销售奢侈品时,既保证电商所具有的便捷,也要确保顾客继续享受仪式感。尽管在市场总量上,京东与阿里相差很远,但在奢侈品方面,双方现在难分轩轾。京东认为,自己在奢侈品电商方面更有优势。据路透社报道,京东集团国际业务总裁郑孝明(WinstonCheng)在今年4月的世界零售大会上表示,京东的物流体系和对假货“零容忍”的政策比阿里巴巴更好。郑孝明称,买家在TOPLIFE平台订购后,身着西装、戴白手套的员工将在一两个小时内送货到家。而这些员工都经过精挑细选,身高颜值都属上乘,其中有部分是退伍军人。除了便捷的仓储物流和对正品的重视,京东刻意营造的这种网购奢华体验,无疑是吸引国际大牌的筹码。毕竟,奢侈品牌最在乎的还是品牌带给消费者的“仪式感”,这也是他们长期以来花重金打造线下门店、而不愿意放下身段做在线零售的原因之一。一些奢侈品门店会刻意控制入店人数,以保证客人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尽管这往往意味着更多客人不得不在门外等候。但近年来奢侈品行业的持续低迷和业绩下滑,使得这些国际大牌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一方面,“千禧一代”已经成为奢侈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网购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为了抓住这些年轻人,打开奢侈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变成了必然。与之相反,奢侈品牌纷纷关闭了诸多线下门店。英国《金融时报》曾援引一位资产经理Bernstein的话称,截至2017年7月,在中国的奢侈品零售商12个月内关掉了62家线下商店。另一方面,作为奢侈品消费主力军的中国市场已经被数字化电商所覆盖。贝恩咨询公司(Bain&Co)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的32%,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贝恩预测,今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有望增长20-22%,远超欧洲等其他市场。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在中国,80%的国际奢侈品实体店开在GDP前15位的大城市,但购买奢侈品的人中只有25%生活在这些大城市。这种需求和供给的落差使得奢侈品牌不得不考虑走到线上,满足那75%的客户需求。尽管奢侈品牌逐渐“上网”,但它还需要进一步说服消费者为此买单。麦肯锡研究显示,虽然中国消费者对网购习以为常,但对于网购奢侈品却有些望而却步。中国的奢侈品在线销售额只占奢侈品总销售额的7%,而这个数字最近也不会有太大增长。“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说,重要的是不要自己骗自己,”奢侈品研究公司DigitalLuxuryGroup驻中国总经理PabloMauron对《华尔街日报》说,“人们想要触摸到商品。我依旧怀疑从未购买过某一个品牌商品的消费者会在微信上购买一块价值2万美元的手表。”不过,京东要主动去教育消费者,而不能只是等待消费者过来。毕竟面对阿里这一庞然大物,又有在下沉市场迅速站稳脚跟的拼多多环伺,向高端市场延伸,或许是京东如今最大的机会。
一起惠2018-08-17 10:01:22275 次
Gucci在纽约苏豪区的最新门店,与一英里之外的世贸中心店完全不同。过去几十年,Gucci的奢侈品门店一直都是白色墙面,店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手袋。但是现在,顾客迈进伍斯特大街的这家Gucci门店,会发现不同品类的产品摆放在了一起,吸引他们去“探索世界”,而这里的导购都是“演职人员”。也许来店里的人们根本不是来买东西的;这家店里还有一个放映室,里面放的是关于纽约浩室音乐的纪录片,由WuTsang执导。欢迎来到“体验式”零售的世界。由于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占据了他们的时间和金钱,零售商面临的威胁不断扩大,它们于是花大力气营造场景,以吸引顾客。本周,Macy’s收购了位于切尔西的连锁百货商店Story,并任命其创始人RachelShechtman为首任品牌体验官,这家店每个月都会经历一次彻底的大改造。在周四,知名奢侈街头服饰电商Ssense在蒙特利尔开了一家五层楼的门店,里面有咖啡店、书店、艺术装置,还有临时出售的商品。去年秋天,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调查了256位零售商高管,其中80%称他们提供店内活动或产品展示,或者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此类活动。围绕线上购物难以复制的零售购物体验来设计门店——从理论上讲,这个理念其实很简单。门店商品数量不如网店丰富?那干脆把一排排衣服扔到一边,只展示少数精选商品,再加上一些只能在门店买到的必买商品。现在人人都在家中购物,客流量因此减少?那就用店内活动吸引他们出门吧。顾客喜欢轻点鼠标,轻松购物?那就给导购配上移动支付设备。顾客不想跟导购打交道?那就把导购包装成“造型师”(Ssense),或者“沟通师”(Gucci)。Ssense和Gucci则更进一步,让门店购物体验因地制宜。许多精品店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让顾客感到厌倦,而这两家品牌希望吸引这些顾客,包括出手阔绰的游客,即使能在离家更近的地方买到同样的商品,他们可能也会在一家概念店里驻足。Ssense的内部装修带有蒙特利尔全盛时期的野性主义建筑风格,同时展现出现代温情,以吸引年轻顾客光临。Gucci的新门店则带有苏豪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粗糙感——当时大多数奢侈品牌都不愿意在这里开店。Gucci甚至重印了《AndyWarhol’sInterview》的1985年12月刊,上面有对Madonna的专访。那么体验式零售能否成功?从某些迹象来看,回答是肯定的。奢侈品牌推出独家销售商品,收获了巨量销售额,这是店内体验模式的先行做法。《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在周四报道称,投资者大举抢购面向大众的连锁百货公司股份,例如Macy’s和Target,证明这些公司通过门店现代化抵御亚马逊的努力是成功的。这一全新的门店理念似乎很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美国零售联合会(NationalRetailFederation)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49%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消费者去门店购物的次数高于前一年,只有17%减少了去门店购物的次数。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风险。Gucci的苏豪区门店装有互动式LED墙面,造价不菲。艺术装置和不断变化的装饰能让顾客惊叹,但顾客是否会因此买得更多尚不清楚。美国零售联合会的同一项调查还显示,超过40%的顾客认为,店内装饰和拿着平板电脑的员工对他们的购物体验“毫无影响”;大约10%的消费者表示,这些高科技实际上让他们体验更差。相反,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到门店去取网上购买的商品,还喜欢移动支付。对于这些顾客而言,无缝的购物体验比起娱乐性的购物体验更加重要。许多奢侈品零售商习惯于跟高要求的顾客打交道,但是现在,它们采用了一些便利措施,例如店内自提和无缝买单,甚至最高端的门店也有这些功能。Farfetch试图借助顾客数据和一系列应用,让零售商以招待常客的态度招待最佳顾客,不管门店是开在迪拜还是丹麦。Gucci用新店试验3D电影和其他科技,日后可能在其他门店推出这些功能。Ssence的顾客可以在网上选购商品,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在门店试穿他们选购的衣服。采用体验式零售的零售商日益增多,它们面临的压力也将不断加大,需要持续更新店内装饰和科技。科技曾给人带来未来感,例如智能镜子,但现在商厦中各家各店都在使用高科技,人们对此已经感到无聊。如果顾客不喜欢产品,门店设计得再好也没用。要是有几十家连锁店争先恐后要给顾客提供难忘的购物体验,门店成本很可能会上升,导致某些品牌门店减少,产品价格上升。顾客只想买条牛仔裤,却不断遭到“体验”的轰炸,他们可能也会感到厌烦。最终,体验式零售或许并非各大品牌应对网店竞争的最佳方法。但是这些品牌也不能按兵不动,坐等这股热潮退却。很明显,消费者仍然愿意到实体店购物,但是需要品牌给他们到实体店购物的理由。
一起惠2018-05-10 09:05:07312 次
“双11”大战全面打响,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围绕自身的优势与主场各有攻防。阿里日前在上海举办天猫“双11”全球潮流盛典,邀请了LVMH、雅诗兰黛等国际时尚奢侈品集团,以及安踏、鄂尔多斯等国内知名品牌和中国设计师品牌平台栋梁登台。而京东在日前举办了“双11”全球好物节战略发布会后,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在战前密会十几位家电巨头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今年的“双11”既是阿里新零售概念提出满周年的“双11”,也是京东为第四次零售革命铺路的首次“双11”。除了各类零售创新元素外,大促背后的资源争夺也显得格外激烈。掀时尚风暴2017天猫“双11”全球潮流盛典日前在上海举行。这场盛典邀请了包括LVMH集团、雅诗兰黛集团、维多利亚的秘密等在内的多个国际时尚集团和品牌,国产品牌方面也不乏鄂尔多斯、安踏、海澜之家等传统国货品牌参与。相较于去年的潮流盛典,今年天猫不仅在邀请的时尚集团和品牌规模上大幅提升,同时也加大了对国内外设计师品牌的重视。不仅邀请到JasonWu、OpeningCeremony、RobertGeller等与纽约时装周合作的设计师品牌来中国进行首秀,中国设计师品牌平台“栋梁”也携手多家新锐品牌参与其中。时尚服饰类商品一直被视为天猫的优势品类,而在此次“双11”备战期间,天猫也确实展现出了豪华的阵容。但对于另一大电商巨头京东来说,显然也有凭借资源积累与天猫一争长短的心思。10月10日,京东首次推出独立于京东主站的奢侈品平台TOPLIFE。而在今年的“双11”中,京东表示,TOPLIFE将正式开启运营,同时上海奢侈品仓也已正式开通,向用户提供品质包装、专属客服和专业售后等服务。实际上,对于今年“双11”将要掀起的这场时尚风暴,早在今年3月京东就宣布拆分服饰家居事业部,成立大服饰事业部(现为时尚事业部)时就已得以预见。当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就曾表示,服饰品类是天猫、淘宝的最核心品类,京东把服饰家居事业部一分为二,颇有要让对手后院起火的意味。而尽管在“6·18”期间陷入了部分服饰品牌的撤店风波,但从近一年京东在投资Farfetch、推出“京尊达”专属配送、联手时尚媒体ELLE等举措也可以看出,京东欲冲击天猫时尚市场的决心不容小觑。火拼家电市场如果说时尚服饰类商品是天猫的优势品类,那在家电市场的争夺上,显然就是京东的主场作战。日前,刘强东在“双11”前密会十几位家电巨头的消息不胫而走。据悉,为迎接此次“双11”,包括美的、海尔、TCL、海信等多家在国内外均有着较高名气的家电品牌都与京东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将通过推出首发、爆款产品,增设生产线等方式,为京东“双11”的家电市场助阵。家电企业之所以会选择与京东合作,一方面源于双方所保持的多年合作关系,同时也有赖于长期以来京东对品牌商利益关系处理的方式。“品牌商的利润永远都是京东的两倍。”在与品牌商大佬的集体会面中,刘强东不惜如此表示,如果一个商品的净利有10%,京东只要3%就足够,会留给家电品牌的利润永远是京东赚到的两倍。在业内人士看来,稳定的零供关系依然是京东在家电零售市场的重要优势。京东对“双11”家电市场志在必得,但天猫今年也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可以看到,目前苏宁易购已经成为了天猫平台上常态化的一级入口。相较于去年“双11”猫宁公司成立不足3个月时的仓促应战,今年双方将要开展的联合促销,不论在合作方式上还是在用户的接受程度上,条件都更加成熟。据悉,今年天猫和苏宁易购双方将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在备货、客服、物流等资源方面全面打通,进行服务升级。营销战打头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往年“双11”将所有竞争的焦点集中在商品上,今年“双11”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不仅是一场销量之争,还是一场营销之争。在“双11”全球好物节发布会上,京东、腾讯宣布再度加强合作,联合推出赋能品牌商的“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此外,京东在大会前还宣布了与搜狗达成战略合作。加上之前京X计划中的腾讯、今日头条、百度、奇虎360、网易,目前京东已与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几大“流量天王”形成了结盟。另一方面,天猫在营销造势的投入力度上同样不逊于去年。除了此前提到的“双11”全球潮流时尚盛典,由美国“超级碗”金牌制作人大卫·希尔执导的2017天猫“双11”晚会将于11月10日定档上海,继续保持“硅谷+好莱坞”风格模式。同时,今年初,天猫还做了近五年来最大的一次品牌升级,从“上天猫就够了”升级为“理想生活上天猫”。2017阿里“双11”总指挥刘博表示,在品牌升级的基础上,整个天猫平台的品牌和营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推出超级品牌日、天猫小黑盒等营销产品,都是围绕消费者和品牌商,尝试构建起更好的连接关系,做更多的互动。“经营用户关系的新电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唐兴通表示,在人口红利消退、长效稳定的流量增长来源稀缺的情况下,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活关系网络,可以让电商平台获取更多的流量增量。对此,京东集团CMO徐雷也表示,通过数据赋能反哺品牌商,将帮助品牌商应对线下增长乏力、线上营销过度等困局。全渠道参战作为今年“双11”另外一大看点,这既是阿里新零售概念提出满周年后的“双11”,也是京东为第四次零售革命铺路的首次“双11”,其中自然少不了各类零售创新元素。就天猫而言,今年将有来自全球超过14万个品牌投入1500万款商品加入到“双11”盛典中;同时,还有海内外超100万个商家实现线上线下打通,近10万家智慧门店、60万家零售小店等线下零售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不仅如此,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的核心商圈,也会在“双11”期间涌现出一批品牌快闪店。京东集团副总裁韩瑞在介绍今年“双11”战略时也表示,今年的大促活动渠道不仅在线上,还包括京东之家、京东专卖店、京东母婴体验店等线下零售业态,以及沃尔玛在全国的400余家门店、接入京东掌柜宝的数十万家便利店等。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俨然要在“双11”期间展开一场全渠道竞速,但有分析认为,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创新很可能成为助力电商平台在今年“双11”实现销售额创新高的一张王牌。中国社科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曾表示,在电商行业遇到线上流量瓶颈的当下,企业都在思考如何把流量的价值和平台的价值发挥得更大,而深入线下正是电商企业探索的方向之一。
一起惠2017-10-25 09:32:03344 次
京东对于时尚的“野心”,正在逐日彰显。这一点从刚刚落下帷幕的纽约时装周及伦敦时装周中,可窥一斑。本周的伦敦时装周期间,京东连续两天赞助参与伦敦时装周官方日程的品牌MaryKatrantzou与HuishanZhang,这两个品牌都是在英国本土处于发展上升期阶段的热门品牌。此外,在本届伦敦时装周开幕前,京东与英国时装协会达成合作意向:从2018年1月起,京东将与英国时装协会共同推进2018年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项目。在上周举办的纽约时装周内,京东同样异常活跃。9月11日下午,国际知名设计师品牌3.1PhillipLim2018春夏时装发布秀落幕。作为在纽约时尚界耕耘多年的设计师品牌,3.1PhillipLim向来有着不错的业界口碑。而京东则是作为品牌首席合作伙伴与华裔设计师林能平(PhillipLim)共同呈现了这场新品时装发布。“京东与国际时装周的合作始于2015年,如今已经走过将近四五届了。”京东商城时尚事业部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罗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开始参与时装周,再到为国内设计师提供展示平台,包括与3.1PhillipLim、张卉山、MaryKatrantzou等新锐设计师合作等等,通过时尚周的亮相,我们与许多国际时尚品牌有了更好的接触,在帮助我们吸引国际时尚设计师和品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扶持设计师满是破洞的牛仔外套、低至胸口的纯黑背心、右手腕的银色手环、中指上复杂纹理的戒指、脖子挂着指甲盖般大小的十字架项链……张弛工作室创始人、设计师张弛就这样出现在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前。看起来,这是一个个性十足、不受羁绊的设计师,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设计师表示,自己只认京东。“我们在京东、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上均有旗舰店,但想要深入合作下去的,就是京东。”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是否考虑过与其他平台的合作关系,张弛反问,“我为什么要跟其他平台合作?”事实上,张弛只是与京东合作的时尚设计师中的一员。今年伦敦时装周期间,京东作为首席品牌合作伙伴参与合作的品牌MaryKatrantzou与HuishanZhang,其创始人同样是两位知名时尚设计师。其中,MaryKatrantzou的同名创始人暨创意总监曾在2015年赢得英国时装协会举办的第七届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大奖,亦在于北京举办的2016秋冬“梅赛德斯中国时装周”上发布过新系列;HuishanZhang的创始人张卉山则曾在2013年斩获过多切斯特精选酒店集团时尚大奖,亦于2017年入围了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大奖。对于这些设计师而言,为何认定了与京东合作?“目前京东大约拥有100多个设计师店铺,包括设计师独立店、集合店。”京东商城时尚事业部服装部总经理王丽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会在业务上基于设计师品牌提供优惠政策及运营指导。”王丽杰表示,独立设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就像艺术家,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设计环节。但要想推出一款成形的服饰产品还涉及资金、制造、营销、销售等中间环节。“在整个供应链建设上,我们会为设计师提供商业上的指导,将我们强有力的供应链及工厂资源提供给独立设计师,”王丽杰表示,“除此之外,许多独立设计师的盈利能力较弱,所以我们会在设计师入驻时提供一些特殊政策,涉及佣金等多个方面。”这样就容易形成“术业有专攻”的效果。“例如,通常设计师品牌的价位都在两三千,但由于订单量越大,平摊下来成本越低,通过京东帮助对接供应链、前台推广导流等,能够使设计师品牌的衣服保持在一千元左右,”王丽杰表示,“这就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相关产品,销量成长得很好。无论对设计师还是消费者而言,这都是一种互惠的方式。”事实上,京东平台上的设计师品牌商品正在崛起。据京东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京东平台上购买设计师品牌的消费者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67%,远超其余服饰品类154%的增幅。发力奢侈品领域除去独立设计师之外,京东在时尚方面还有另一条路线:高端奢侈品。今年6月,京东与时尚精品购物平台Farfetch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京东方面介绍,京东集团将向Farfetch投资3.97亿美元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同时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将加入Farfetch董事会。资料显示,Farfetch在中国已拥有完善的业务,并且是200家高端奢侈品牌和500多家精品买手店的首选合作伙伴。此番合作之后,Farfetch仍将作为独立品牌面向消费者,但会与京东在营销、物流和技术等层面开展合作。而继战略投资Farfetch之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京东在高端奢品方面还将有大动作。“京东接下来会推出独立的奢侈品子站,”罗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奢侈品的用户正在与日俱增,奢侈品已经成为职场女性体现个人品味与身份的重要标配。保证用户体验状态,是我们将奢侈品频道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子站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前几年,奢侈品牌对于“触网”依旧心怀审慎。对于这些奢侈品牌而言,一方面,疑虑电商平台给消费者留下的“爆款”、“打折”印象对品牌调性的伤害,另一方面,担心线上购买不如线下旗舰店的服务体验,从而影响消费者观感。“所有奢侈品牌在进入中国电商平台时,极为关注两点。”王丽杰表示,“第一,它关注平台上是否拥有假货,第二,关注品牌展示及传播渠道。‘正品行货’是京东的底线,所以品牌考虑进入的门槛会变低,再加上京东拥有微信的一级入口,品牌也会认为京东的渠道很不错。所以,最近我们的奢侈品牌、国际大牌的入驻,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一起惠2017-09-25 09:22:53234 次
美国当地时间8月14日,京东公布了2017年第二财季报表。京东在该季度净收入为932亿元人民币(约合137亿美元),同比增长43.6%;净利润为人民币9.765亿人民币(约合1.441亿美元)。让业内人士关注的是,公布财报的同时,刘强东宣布了开设奢侈品网购平台的计划,尽管没有说明进一步详情,但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京东此举将加大竞争力度,与规模更大的对手阿里巴巴集团争夺中国高端消费者。有备而来的京东京东此次宣布开设奢侈品网购平台,并非毫无预兆。今年年初,京东把时尚业务从原先隶属的服饰与家居业务部中拆分出来,成立单独的时尚事业部,从组织构造上为做强奢侈品打下基础。6·18期间,京东又上线了“京尊达”服务,快递小哥不再是穿着T恤带着头盔、汗流浃背皮肤黝黑的形象,而是开着电动汽车、西装革履还戴着白手套送货。可以说,该服务已经为配送奢侈品而把物流的最后一环——送货上门彻底给“改头换面”了。紧接着,在6月22日,京东又宣布与购物平台Farfetch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汇集了全球700多个顶尖买手店和品牌合作伙伴,拥有许多百货进不到或不会进的秀款以及诸多小众的设计师品牌的产品。京东向Farfetch投资3.97亿美元,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刘强东也成为了Farfetch董事会的一员。而这次合作的目标之一,正是搭建一个全国奢侈品网购首选平台。京东要做奢侈品电商平台,绕不过去的还是与阿里的竞争。京东虽然在交易规模上拼不过阿里,但在奢侈品行业却有独特优势。今年4月京东服饰正式成为AAFA(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官方会员,而竞争对手阿里非但不是会员,而且还因假货问题被AAFA两次列入“恶名市场”名单,这让京东口碑信誉要好于阿里。毕竟奢侈品行业是供应商主导的业态,品牌的信任和青睐对于京东而言是一笔无形资产。章泽天作为京东公益基金会荣誉理事代表京东出席AAFA活动但阿里也开始转型,在“淘宝模式”和奢侈品行业不可协调的矛盾之下选择了“绕行”。今年8月初,阿里推出了一个奢侈品频道LuxuryPavilion,Burberry、HugoBoss、LaMer和玛莎拉蒂在内的17个奢侈品品牌都有产品在该频道上销售。和其他频道不同的是,LuxuryPavilion并不对所有用户开放,而是根据用户的奢侈品购买记录而选择目标消费者开放。奢侈品牌:入驻电商平台,还是自建电商业务?海外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后面对的,是电商大潮下塑造的零售格局。电商化是必须的,但以何种形式打开电商渠道,如何在电商平台和自建电商业务之间分配投入的资源,这一直考验着奢侈品牌的对中国市场的创新性适应能力。电商化有助于奢侈品牌攻下中国市场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尽管倾向于网购是中国消费者的重要特征,但中国的奢侈品销售仅有7%来自线上官方渠道,预计仅有16%的富裕客群会在2017年增加线上奢侈品支出。显然,靠官方自有电商和现有模式下的电商平台,线上奢侈品销售都难有起色。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必须跳出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死胡同。突破点可能是被新零售革新了的电商平台。奢侈品如何电商化?举例而言,在消费者眼中淘宝和天猫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内容生产已经改变了电商业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最为国内最大内容原产地的微博已经成为了淘宝最大的流量主,大量时尚博主、网红创造的内容让粉丝们“边看边买”。没有互动性和传播性的商品展示页已经过时,奢侈大牌要加入的正是内容生产。“在中国,博主填补了网络空白,遥遥领先于奢侈品牌与时尚杂志的动作。”法国巴黎银行证券部奢侈品分析师总结道。在其发布的中国十大时尚博主榜上,排名第三的“包先生”在新浪微博以及聊天与电商平台微信上号称拥有300万粉丝数,根据FT的报道,今年情人节他通过微信一天之内将80只纪梵希限量版粉色Horizon手包售罄,创下17万美元的销售额。时尚博主的粉丝量和转发量惊人除了内容之外,怎样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来促进转化,也是奢侈品打电商牌的另一个打法。比如借助所入驻的电商平台上极具挑选性的频道增加一些单品的曝光,或是从电商平台的旗舰店获得客户“千人千面”的精准信息,从而带动线下的单品销售和精准营销。品牌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线下活动创造更多的内容,带动线上的搜索和销售。尽管电商化已经是奢侈大牌拿下中国市场的当务之急,但电商化本身不是目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额才是。
一起惠2017-08-16 09:48:31262 次
天猫最近在奢侈品领域动作频繁。继8月4日开出仅面向部分用户的奢侈品频道LuxuryPavillion,以及8月7日与万豪国际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运营万豪旗下所有线上中文官方平台后,8月9日,天猫又宣布正式上线奢侈品快闪店TmallSpace(space.tmall.com)。首期与TmallSpace合作的品牌是LVMH旗下的LOEWE。根据天猫提供的信息,快闪店将在8月10日至8月19日间发售LOEWE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七夕款Barcelona手袋,售价15900元,限量99只。这款手袋也只限于天猫快闪店销售,线下门店仅作陈列展示。不过,这次发售将分为两波。8月10日十点起,TmallSpace会首先面对阿里巴巴超级会员推出限量购买专场,当天订单产生后立即发货。第二波则从8月11日起,向阿里88会员(包括淘宝、天猫所有消费者)开放预购,而订单则要等到8月19日开始发货。负责物流的是Loewe的第三方合作伙伴顺丰。按照天猫的说法,TmallSpace将“不定期与奢侈品牌联合首发全球独家新品,可定向触达阿里88会员精准人群,并提供品牌互动、7天无理由退货、48小时发货等售后服务等”。奢侈品牌与电商平台共同推出限时限量产品的做法并不新鲜。对于前者来说,这是一种能与消费者增进互动、试水线上销售同时兼顾品牌形象的低成本营销手段;而对后者而言,不定期的独家合作也有助于平台持续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积累更多用户数据。鉴于奢侈品数字化的发展速度以及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近两年这种合作也愈发频繁。从去年起在Net-a-Porter发售过限量胶囊系列的包括Gucci、Prada、Jacquemus、Ganni等,而Farfetch上的独家发售则包括ManoloBlahnik、ThomBrowne等。不过对比来看,奢侈品目前与天猫合作的意图完全不同。这次Loewe手袋的发售方式,容易让人联想起今年2月Givenchy在时尚博主“包先生”公众号发售80只情人节限量款GivenchyHorizon的情形。这种合作更像是在试验新的销售渠道,主要目的是寻找目标消费者、测试平台精准度、积累更多用户数据,而不像与Net-a-Porter或Farfetch的合作那样,是依靠平台已经建立起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信赖度,真正推出针对该平台调性和特点的独家系列产品。天猫明显也意识到了它的优势尚不在于平台品牌,而在于用户数据。在通稿中,天猫服饰事业部总裁刘秀云尤其强调天猫能够给奢侈品牌提供的服务,是“实现对精准消费者的内容及广告触达,并将快闪期间的消费者沉淀成可识别、可运营的品牌会员。”天猫“5亿用户”中那未知比例的高端用户,是奢侈品难以抗拒该平台的重要理由。目前LVMH旗下五个部门(酒水、时装皮具、香水美妆、钟表珠宝、精品零售)均有品牌进驻天猫,包括彩妆品牌贝玲妃、MakeUpForever、娇兰,腕表品牌真力时、泰格豪雅,连锁美妆零售品牌丝芙兰以及箱包品牌Rimowa等。顺带一提,今年七夕也有奢侈品找包先生发售限量手袋。根据8月9日下午包先生公众号推送的图片,这次是历峰集团旗下手袋品牌Chloé的蓝色FayeDay手袋,限量85只,同样是在8月11日发售。
一起惠2017-08-10 09:29:51310 次
可能已经传言过无数遍了,但这一次,京东和唯品会的“合并”将极有可能进入到实质阶段。有多个信息源指向,京东正在和唯品会秘密谈判收并购事宜。如果此事朝向乐观的态势进发,将是撼动B2C电商市场格局的决定性事件。“以前都是设想,但这一次进入到实质性接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小编,京东和唯品会两家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开始拉锯似的协商,“至于最终是收购、入股还是换股,尚未有定论,都有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联合创始人洪晓波近期朋友圈发布了一则耐人寻味的图片。熟悉洪的人说,三年来,他可能就发了这一次朋友圈。图片文字为:“Todream对抗无法打败的对手承受难以承受的伤痛去勇士都不敢去的地方不管多么绝望,不管多么遥远毫无犹豫,为梦想而战”而此前,唯品会曾一次性清空3万多条微博,宣布品牌升级,从“一家做特卖的网站”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一位接近唯品会的电商经理人则指出,市场上对双方的走势一直有各种揣测和觊觎,但实际上双方合并的概率不大,但深度的合作一定会开展下去。这位经理人是亿邦马蹄社成员,与京东和唯品会都有长达几年的合作。“京东和唯品会从未真正在一个维度上竞争过,也没发生过正面冲突,这使得双方的结合有了‘感情上的前提’。其次,两家在商业模式、业务板块和发展路径上都有共同点,比如都是从自营B2C起家,再逐步开放第三方平台,都分拆了金融业务、重组了物流业务等,这让两家可以谈得来,有共同语言。”一位业内人士向小编分析京东与唯品会合并的可能性。“二者的互补性也很强。唯品会女性用户超过80%,京东则以男性用户为主,但一直在追求女性用户比例上升。唯品会最有优势的品类是服装,京东的数码家电是大头,擅长非标品的唯品会扩张品类至更多标品,而擅长标品的京东则在向更多非标品但渗透。”前述人士说道。就像契科夫的小说定理,如果开篇出现了一把手枪,在后面的某个篇章就一定会发射子弹。在多位爆料人士看来,京东和唯品会的“合体”,就像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因为涉及两家上市电商公司,事情显然不会迅速发酵。“双方策划于密室,外界显然不得而知。而这件事一旦曝光,对电商行业都将是地震级别。特别是对竞品而言,可能是一次残酷的打击。”前述知情人士说道。截至小编发稿时,涉及此次交易的双方均尚未对此事作出明确回应。唯品会公关部人士表示,本次唯品会联合京东发声纯粹是本着维护市场公平健康有序发展这样的一个相同目标,而对于外界关于两家公司合并的猜测,其表示“大家太有想象力”。在小编的进一步求证过程中,多位电商资深人士均表示尚未听到这一消息。而另一位人士则表示,自己更关心双方一旦结成连理,将对电商产生怎样的影响。在B2C市场,由于平台经济的虹吸效应明显,巨头公司的绝对优势已经形成。从历年“618”和“双11”各种平台之间的激烈对决可见一斑,“二选一”的故事不断上演,似乎已经印证了,在平台面前,商家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在部分商家严重,唯品会此前一直扮演着“坐山观虎斗”的角色。以限时特卖起家的唯品会,在商家心目中有良好的口碑。尽管创始人沈亚相对低调,但整体团队务实的风格以及对零售态势的把握,赢得商家,特别是服饰品类商家的赞誉。唯品会也一度被商家称作“电商的第三极。”但天猫和京东两家巨型体量级别的公司正在吞噬更多的电商市场份额。最新易观等多个数据平台统计,这两家公司所占据的B2C市场份额已超过80%。随着在线零售规模增速的逐步放缓,所有的电商平台、零售商、品牌商基本意识到电商人口红利正在走向终结,随之而来的则是存量市场中的“零和博弈”。京东和唯品会的合并,意味着从三家分晋到两强对垒时代的彻底到来。就在日前,京东和唯品会两家公司刚联合发出“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声明,把矛头指向共同的竞争。而这次行动也被业界解读为释放出了两家公司正在探索“联姻”可能性的信号。对手的强势也会加速这一谈判的进程。据北京时间报道,在商家资源的争夺上,或将有21家品牌最终选择与天猫方面签订JBP协议(独家战略合作),京东唯品会不免遭遇“断腕”之痛。“从主动性上来看,京东出于‘联吴抗曹’的需要,主动性更强,但沈亚可能扮演这次大动作的关键角色。”一位资深电商人士告诉小编,唯品会近来不仅感受到两大巨头拼杀对市场的压迫,后有追兵也可能敦促这家一直以来发展稳健的公司积极的拥抱“大势”。据商家称,目前某些社交电商平台发展很快,其月度GMV已经超越了唯品会。这对渴望更多选择的商家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另一方面,两家电商巨头除了在线上厮杀的一团糟,也开始将手伸得更远。譬如阿里巴巴所提倡的新零售,几乎要席卷整个传统商业,将原有泾渭分明的线上和线下搅和到一团。再譬如刘强东倡导的“智能零售”所引发的第四次商业革命,都有意无意地在挑拨市场的神经。此外,两家公司均在过往投资、兼并了大量的实体商业。2015年,小编曾独家揭开了阿里巴巴投资苏宁的序幕。此后,双方的军备竞赛即一发不可收拾。京东也在去年和沃尔玛实现了扎实的资本绑定。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京东股价上涨90.61%,而唯品会股价却下跌了18.70%。市值在60多亿美金的唯品会是京东市值的十分之一。今年4月份,据唯品会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20-F文件显示,老虎基金环球(TigerEntities)在去年减持其所持有的唯品会股份后,已从主要股东名单中消失。而在财务表现上,唯品会在过去的两个季度一直被拷问最多的问题,则是利润、收入和新用户增长的乏力。另一方面,从限时特卖到综合性平台扩展品类的方向上,唯品会也曾被质疑是都速度偏慢。但实际上,唯品会自上市以来,已经实现了长达18个季度的连续盈利。在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中,唯品会活跃用户在一季度实现32%的涨幅,增至2600万;单季总订单量增长23%,增至7210万。这也是唯品会多年坚持“特卖”战略持续奏效的强有力回应。至于新客增长放缓问题,CEO沈亚曾表示,除了淡旺季变化等因素,唯品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新客的质量,努力实现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平衡。“无论如何,唯品会依然是增长强劲的优质电商公司。”一位电商平台CEO指出,接下来电商演义将会空前惨烈。“赤壁之战”或将在今年的双11见分晓。附表【融资情况】公开披露的京东融资历程:2007年,京东获得今日资本首批融资千万美元;2009年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及梁伯韬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2011年,获得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个人融资共计15亿美元;2012年11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老虎基金共计4亿美元融资;2013年2月,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KingdomHoldingsCompany等共计7亿美元融资。唯品会于2013年3月23日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6.5美元,融资7150万美元。在此之前公开披露的融资历程为:2010年6月,唯品会(当时叫唯友佳品网)获得松禾资本天使轮投资;2010年10月,获得红杉和DCM联合风险投资2000万美元(A轮);2011年4月,再次获得红杉资本和DCM的联合投资5000万美元(B轮)。【投资并购情况】京东(不完全统计):2010年3月,收购韩国SK电讯旗下B2C网站千寻网;2011年7月,投资九州通旗下北京好药师大药房连锁;2012年1月,收购日系精品购物B2C商城迷你挑80%股份;2012年10月,收购网银在线;2013年9月,投资餐厅外卖服务“到家美食会”;2014年1月,收购今夜酒店特价;2014年3月,腾讯入股京东,京东收购QQ网购和拍拍网100%权益以及易迅网10%股权;2015年5月,投资途牛;2015年5月,投资金蝶,占股10%;2015年6月,收购的社交阅读应用“拇指阅读”;2015年6月,入股永辉超市,持永辉超市10%股份;2015年6月,投资美国大数据分析公司ZestFinance;2015年7月,投资买卖宝;2015年11月,投资数据服务商聚合数据;2016年6月,收购1号店;2016年8月,投资等蜂来;2016年8月,投资汽车互联网企业易车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12月,投资锣卜科技;2017年3月,投资金蝶医疗;2017年4月,投资网易味央;2017年6月,投资全球时尚精品购物平台Farfetch;唯品会(不完全统计):2014年2月,收购乐蜂网;2015年年初,投资东南亚特卖网站Ensogo;2015年10月,投资法国时尚电商Showroomprivé;2015年11月,投资英国时尚电商Brandalley;2016年10月,全资收购浙江贝付;2017年7月,收购“好信医药”连锁药店;
一起惠2017-07-20 09:22:42321 次
京东唯品会和天猫上演“双十一保卫战”,21家品牌商将与天猫签协议!前有京东唯品会发声明“控诉天猫不正当竞争”,后有天猫与21家品牌商签独家协议。这双十一还没到来,战争的号角却已响起!京东唯品和天猫上演“双十一保卫战”,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7月17日,京东唯品会与天猫的商户抢夺战没有结束。三方争议的原因在于天猫约谈了平台上的数十家商户提出签订独家协议的要求。该事件后,三方都没有就事件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不过,北京时间“零时差”获悉,T0P商户中或将有21家品牌最终选择与天猫方面签订JBP协议(独家战略合作),京东唯品会不免遭遇“断腕”之痛。这21家品牌中就包括茵曼、韩都衣舍等。根据商家给出的解释原因,销售额仍然是考虑二选一的核心因素。京东唯品会和天猫上演“双十一保卫战”,将是一场“血腥之战”对于TOP品牌而言,在天猫平台上,品牌的年销售额已经是数亿的量级,而在京东上,虽有千万的量级,但相比而言,舍弃京东唯品会才是明智之举。也有部分商家拒绝了天猫的独家合作要求,但拒绝后也受到了天猫的间接威胁。商家直言:“今年的双十一会是血腥之战。”据了解,京东正在紧急挽救局面,还放言:“一旦退出将永久不合作”。京东大服饰事业部招商负责人周瑞雪目前成立了KA小组,与天猫已经签订了JBP协议的21家商户进行协商沟通,开出的条件是如果不退出京东,商家将会得到全京东20%的资源支持。截止发稿,目前,京东方面没有给出相应的回应。“双十一保卫战”据了解,作为双十一销售额主要的贡献渠道,服饰类品牌商的主战场仍然在天猫。但随着京东在服饰类目的流量上升和资源倾斜,天猫的优势资源正在被京东分食,双方的摩擦愈演愈烈。从618前夕开始,天猫就与京东多次发生摩擦,其中,京东被曝出在大促期间没有与品牌协商强行调价,给品牌造成损失,而天猫则要求品牌商进行二选一。在这样的闹剧中,裂帛、七格格女装最终以关闭京东旗舰店收尾。距离双十一还有近四个月的时间,目前,品牌商已相继进入到备货阶段。夺得更多的服饰资源成为各平台的“双十一保卫战”。近年来,京东在服饰领域已有起色。今年的6月份,京东斥资3.97亿美元收购英国时尚购物平台Farfetch。根据相关媒体统计预测,今年,天猫双十一的GMV将达到1500亿元。相比2016年的1207亿元,将增加24%。但是也有律师表示“独家合作”涉嫌不正当竞争,不过具体还需要进行查证。如今电商平台的竞争越来越大,京东和天猫互撕已经不是一次了,这次京东唯品会和天猫上演“双十一保卫战”,结果如何?还待后续观察。
一起惠2017-07-20 09:00:38318 次
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近来可谓是赚足了眼球,先是收购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Style.com,紧接着又宣布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合作,获得京东数百万英镑的投资。人事方面,Farfetch今年3月将最大竞争对手Net-a-Porter的创始人NatalieMassenet吸引致麾下,6月初又任命原数字营销部门高级副总裁JohnVeichmanis为公司CMO。这几个举措似乎都将Farfetch推向了风口浪尖,也宣告了它加大市场扩张力度的决心。有外媒报道称,Farfetch接下来要继续提高盈利能力(去年平台交易额为8亿美元),并且开始为上市做准备,预计IPO的估值大概在15亿美元到50亿美元之间。日前,外媒DIGIDAY对JohnVeichmanis进行了一次采访,聊了聊Farfetch在数字化营销方面策略以及Veichmanis对于数字化的理解。据悉,Veichmanis目前带领着一支130人的营销团队,他们由数据科学家、编辑、人工智能专家组成。Veichmanis一直坚持以数据驱动来构建品牌意识,而这也是为什么Farfetch能在变化最多也最迅速的电商市场保持健康增长,同时又能在亚马逊、Net-a-Porter这些强劲电商对手的围攻下脱颖而出的原因。以下为采访内容提炼:问题1:你在2015年加入Farfetch之前并没有任何时尚行业从业经验,这对你在Farfetch所扮演的角色有何影响吗?Veichmanis:不管哪个行业,市场营销的规则都是越来越多的依靠科技和数据,来跟消费者之间建立更丰富的对话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为Farfetch带来的东西——我们有能力去建立有意义的客户主张,然后找到通过技术去触达用户的方法。问题2:奢侈品行业的意义在不断演变。你们是如何针对这一点来做市场营销的?Veichmanis:Farfetch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想构建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但要意识到,如果你想在奢侈品行业构建一个品牌,你需要确保你的故事讲给了正确的人群听,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浪费。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方向是运用平台的已有数据(大量访客和现有消费者的数据)来找到更多消费者,而且是用技术来实现。事实上,我们是在减少触达的消费者数量,但却找到更精准的热爱奢侈品和时尚行业的人,然后再和他们进行交流。我认为新时代的奢侈品行业CMO应该承担这样角色:不仅要通过科技准确定位到目标人群,更要同消费者进行对话、讲述一个不断发展的故事,从而启发他们的想法,最终刺激他们产生购买行为。问题3:那你们具体是怎样运作“数据科技”的?Veichmanis:过去两年,我们在营销技术平台上投入了400万美元,在营销技术、人工智能和数据科技上都有很大的投入。整个营销团队中,四分之一的人是数据科学家。我们通过分析手中的数据,定位到目标顾客群体,对他们的喜好和购买行为进行预测,然后再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讲故事”。问题4:你认为如今的市场营销人员都需要成为数据科学家吗?Veichmanis:首先,我自己也不是数据科学家出身。但不可否认,数据科学家团队可以做的、可以传递的东西非常重要。数据就是营销人员的资本。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数据来创造意义,然后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不过,这并不是说数据科学家把文字和研究报告给到我们就行了,而是说我们需要根据这些聚集起来的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我相信,从现在开始的今后10年里,任何一个有水准的营销团队都需要这样的能力。问题5:Farfetch最新一轮融资将用于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你们将如何推进这个新市场的发展?Veichmanis:这个问题又回到数据上来,这也是我们为啥会对于京东给我们所带来的机会感到兴奋。我们将和京东旗下的黑珑科技营销技术平台合作,这能够让我们利用京东的大数据资源在中国建立自动化营销体系,并进一步在中国市场建立品牌知名度。最终,当我们寻求在这个市场有所作为时,可以以数据和大量的市场测验为基础来制定策略。我们会加强在中国的活跃度,努力尝试更多新鲜东西,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尽快熟悉这个市场。问题6: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觉得来自亚马逊的威胁会对你的决策产生影响吗?Veichmanis:我对亚马逊是非常钦佩的,他们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这一点无可置疑。我认为,这个领域目前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创意产业与技术、数据学科之间的交叉。退回到五年前,许多营销理念都是基于打印和模拟的,没有真正运营技术能力来自定义通信。但现在,做营销需要讲述更有趣的、更有吸引力的故事。人与人是不断发生连接的,并且需要持续的寻求信息。因此,“运用”的频率大大改变了。作为一个品牌营销人员,你可以用更坦率的、更个人化的方式去和目标对象进行交流。比如,像Airbnb这样的品牌就是在使用简介的消息建立情感联系,但是它使用了新技术来决定到底要把这些信息展示给谁看以及在哪儿展示。所以,把理性的数据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是非常有趣的。问题7:这个行业需要不断创造新内容,你对此会有很大压力吗?Veichmanis: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内容太多,噪音也太多了。但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去交流,但老实讲,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我想很多营销人员都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问题8:Farfetch要加快盈利的话,你们的工作会有哪些侧重点?Veichmanis:市场营销是盈利的一个关键驱动力。Farfetch平台上的品牌商和精品店一直在增加新产品,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把用户需求反馈给他们。营销是平台模式的核心能力,所以我们坚持自己做,而不是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做。现在,我们有自己的付费搜索专家、邮件营销团队、数据科学家。品牌商和精品店愿意跟我们合作也是出于这一点。我们把很大一部分营收都投入到了驱动市场需求上。最终,我们能多高效地获取新用户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如果用户不断回来,那他们就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所以,我们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加大复购率来做的,而不会在那些不太可能买奢侈品的用户身上做投入。
一起惠2017-06-30 09:43:34341 次
尽管去年11月已经传出过类似消息,不过根据SkyNews的最新报道,Farfetch可能加快它的上市准备过程——预计IPO时间为18个月以内,上市地点为纽约证交所,而估值则将高达50亿美元,远远超过此前公布的15亿美元。Farfetch选择在纽约上市主要是考虑到英国脱欧带来的风险,以及美国市场对奢侈品电商的旺盛需求。根据彭博社报道,2016年美国时尚业的总销售额超过180亿美元,是英国的两倍多。在一份声明中,Farfetch总裁JoseNeves仍然拒绝对IPO计划做任何详细的解释:“我们在未来可能考虑IPO,但现在我们的重点是业务增长,支持者们也非常支持我们在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技术平台上做投资。”不过他在奢侈品电商上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2月,Net-a-Porter创始人NatalieMassenet刚刚加入Farfetch成为非执行联合主席。4月,这家公司又公布了一项名为“未来商店”的计划,似乎想更加强调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一家时尚公司的实力。按照Farfetch创始人JoséNeves的说法,“未来商店”是一套为合作伙伴服务的模块化操作系统,包括跟踪顾客在线上和线下浏览过的信息、数字化穿衣镜、移动支付等,帮助第三方获取用户数据,更好的购物者互动。据BoF报道,这项计划将于2018年全面铺开。与此同时,它还和Net-a-Porter一样开始推进B2B业务,帮助品牌建设自己的电商网站。“有了这些数据,你就能给客户在线上和线下都提供超级个性化的体验。比如市场营销上,你已经知道5个小时前有一位客户到过你的商店,你就能在Instagram瞄准他们。”JoséNeves在去年接受BoF采访时说。这一切都需要更大资本的投入。Farfetch成立已经有9年了,迄今共融资3.5亿,投资者包括中国的IDG资本、法国的Eurazeo、伦敦的VitruvianPartners以及美国康泰纳仕集团。它的上一轮融资发生在去年,新加坡投资基金TemasekHoldings注资1.1亿美元,也正是这家机构给出了15亿美元的估值。如果从销售业绩和流量表现上看,Farfetch的确算得上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商之一。按照Alexa的数据,Farfetch的流量超过了Net-a-Porter和NeimanMarcus等竞争对手。尽管它去年损失了4000万美元,还是没能盈利,但其总销售额达到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0%,年营收额则达到1.5亿美元左右,主要来自其向第三方合作品牌收取的25%佣金。但从奢侈品对电商愈发开放的态度来看,这个市场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拥挤。Farfetch不仅需要追赶体量大得多的Net-a-Porter——后者在2016年的净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且推出了和Farfetch类似的快速上门送货服务——还要面对自己的客户带来的竞争。6月9日,LVMH刚刚上线了自己的电商网站24Sèvres,而Farfetch上有70多个品牌都来自该集团。
一起惠2017-06-14 09:04:05319 次
2015年9月,LVMH集团对苹果公司音乐业务前高级总监IanRogers作为首席数字官的任命被业界抱以厚望。然而至今的一年半期间LVMH在数字领域还没有公开的实质性进展。不过,路透社和《金融时报》日前都报道了LVMH可能会最早在今年4月左右推出一个涵盖集团旗下品牌的电商平台,该平台也将容纳其它奢侈品牌,与Net-a-Porter、Matchesfashion.com和Farfetch等奢侈品电商竞争。《金融时报》进一步称该电子商务平台将以LVMH旗下其中一个多品牌零售概念——巴黎LeBonMarché百货的名义来运作,今年4月或5月会试运营,7月正式上线。据WWD今年1月的报道,该项目在集团内部名为“ProjectBabylone”,正是由集团首席数字官IanRogers牵头。
一起惠2017-03-10 10:04:37428 次
税改新政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但不少朋友表示还没摸透这个政策,不知道怎样买才是最划算的。下面小编将介绍针对不同的海淘渠道怎么买最划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海淘多付冤枉钱了。不了解新政的朋友可以到下面链接先了解一下具体细则:4月8日起跨境电商全面征税网友表示反正宝宝看了也不懂,也不想看,这样的情况可以看更精炼的解释:这里宝宝又举手有问题了,那我怎么知道怎么分跨境电商和个人海淘,感觉都是差不多:跨境电商:指的是去某猫,某唯品、某球购、某码头、某拉、某芽等国内电商平台购物时,按照跨境电商税方式结算。个人海淘:从某亚马逊、某chemist、某iherb等等这些海外购物平台购物,无论是电商发的直邮还是自己找的转运,大部分走的行邮税(转运公司对某些商品会以跨境电商的名义报关),影响的话那就是税率上升了。说到底新政对我们海淘的影响就是最终费用方面的,购买流程和以前是一样的,下面一起看看选择怎么买才是最划算的:跨境电商渠道税费计算方式行邮税税率按照新的行邮税税目分类,税目一项下的商品,税率是15%。税额50元内免征,换算一下,可以享受免税的商品金额是333元。虽然没有333元的计算机、摄录机、照相机,但买点食品、饮料、玩具、游戏品还是靠谱的。而且大家常买的奶粉、尿布都在这一类。在税目一这里,个人海淘有着巨大优势,商品总价在1000元基本不会被税,跨境电商渠道必税,税率为11.9%,但是有媲美国内物流的速度,有急切需要的朋友可以考虑后者。再看看税目二这边,买包,鞋,衣服,小家电、一般化妆品包裹价值在2000元以下的时候可以走跨境电商渠道,但是必税,税率依然为11.9%,但如果货值在1000元的话,基本不会被税,个人海淘依然是很好的选择。税目三这里的就是要征收消费税的商品了,买贵重的化妆品,名表这样的产品,价值基本都在2000以上,走跨境电商渠道的话税率较高,不是太推荐,还是乖乖的直邮或者转运吧。特别提醒:税改对发个人海淘影响不大,就是税率上升,邮政仍然是最安全,被税几率最低的运送方式(经广大海淘人员统计最高10%),而且一个包裹一个物品仍然没有价格限制,只要合理自用,买个20000的笔记本被抽查到也就是交15%的税,一个包裹多件物品的虽然有1000元限制,但其实只要合理自用,比如一个包裹里3样小家电,体积不大的话,例如:一个电水壶,一个滤水壶,一个雾化器。有个2000-3000元也问题不大,合理自用就是说要看起来像是一个人所需要的东西。如果实在想买很多东西,一个包裹又想多装的话,可以把价格低的都装一起,并控制在1000元左右,发多个包裹,价格高的单独发一个包裹,就绝对没问题了,这样就是多出一个包裹的首重费,也多不了几个钱。大家最关心的母婴产品税率虽然提高到了30%,但是母婴只要你的包裹里不是东西太多,被税几率极低,除非你一个包裹里7,8个奶瓶,明显不是合理自用,才容易被税。下面根据购买渠道说说怎么买买买:直邮系列:以大家热衷的亚马逊商城为例,它们都是预付关税的,非常良心多退少不补,所以,交多少税付款的时候就提前交了,而且还有很大的几率退税。所以小伙伴们依然可以放心买买买。对于直邮国内但是不预付关税的海外商家,大部分走的行邮税,在这些商城购买建议:单个包裹的价值越少,被税几率越低,如果一个包裹内有多件商品,总价值尽量不要超过1000元(单件商品超过1000元的除外),超过1000元可分开下单,降低被税几率。部分海外商家(如mytheresa、Farfetch等)使用DHL、Fedex、UPS等主动报关的商业快递直邮,购买前大家一定要预先算好税率。还有一些国外电商为了抢占国内市场,会有一些直邮包税的政策,比如澳洲RY药房,那就不用多说了,有需要就剁手吧!转运系列:虽然现在很多商城支持直邮,但总有些奇葩但你又很想得到的商品,那么就需要转运出动了,转运通常分两种渠道,一个是按照行邮税报关,邮政清关的,按照15%、30%、60%税率,另一种是以跨境电商的名义报关,就是国内增值税的70%收税,大家选择路线的时候要看清楚,计算好税率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值得一提的是行邮税渠道仍是抽查几率最低的运送方式,在自用合理数量内,单包裹多物品1000元以内,单包裹单物品超过1000元的,均可按照个人自用物品渠道入关。因此,只要不是包裹内同类商品大量重复,被抽检到的几率还是很小的,单个包裹单样商品被抽检的几率更低。国内电商:国内电商根据新政也做出了不少的调整,例如丰趣海淘实行全站订单包税,美妆类、母婴类限购比之前多了,而考拉在结算时是下单价+税的形式,奶粉同样包税。总体来说新政对国内电商还是有点影响的,但国内电商操作简便,到货快,日子还得过,该淘还得淘!个人自带:除了以上的通过物流包裹形式的海淘之外,我们还有人肉自带这个好方式。根据新规定:“在维持居民旅客进境物品5000元人民币免税限额不变基础上,允许其在口岸进境免税店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连同境外免税购物额总计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旅客有最多8000元的免税额!出外游玩大量扫货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数量是合理自用的,就算价格超了那交税就可以拿货了,再说也不一定会查。综上所述,海淘优势仍在,选择合适的渠道,大家可以继续放心买买买。多看一起惠,看到有合适的好价货妥妥的剁剁剁~
一起惠2016-05-20 08:55:411031 次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