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Costco>文章列表
Costco
1998年6月18日,“京东多媒体”(京东前身)在中关村一栋由铁条焊成的临时建筑中宣布成立,营业面积3平米,年费用1.2万。这是当时中国最生机勃勃的一块土地,四海、中海、海龙、鼎好、中关村e世界等电子卖场在这片小小区域先后落地,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此上演创富神话。有中关村最早期的摊主对《深网》如此描述,“可能一个背着大蛇皮袋从身边走过的中年男人,就是月收入超过10万元的超级富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京东多媒体”创始人刘强东本会像那些“中年男人”一样,从月入一万到月入十万甚至月入百万;从一个摊位由小做大、由单店做多店再到连锁店;随着十年后电商行业崛起实体零售衰落,这个已经捞到了第一桶金的宿迁小子可能会转型做个成功的淘宝店,或者重开餐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非典爆发改变了这条本来缓慢上升的曲线,消费者们拒绝出门让线下零售行业受到致命打击,刘强东以及他的同行们不得不躲在家里,一筹莫展。但机与危相伴而生,最终有冒着被感染风险偷偷溜回北京的销售经理,在刘强东办公室里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来销售公司存货的办法。此时刘强东并未意识到电商的魔力,一位在中关村时期刘强东的合作伙伴如此对《深网》描述日后的电商行业霸主:“当时刘强东和中关村的一般人没有区别,甚至和那些普通的小贩相比还有一点点的木讷,但做生意很精明,看趋势也很准。”今天看来,京东最初网上销售的方式堪称简陋:在论坛上发布信息,感兴趣的消费者通过论坛联络京东后汇款购买商品。不过“看趋势很准”让刘强东和京东最终在中关村诸多“蚂蚁雄兵”中脱颖而出,一年后,尝到甜头京东全面转型电商。多年后刘强东曾坦率地对媒体表示,京东商城与其说是一个灵感激发出来的产物,还不如说是一个在绝境下被逼出来的产物。另一个被逼诞生的产物则是618大促前身“月黑风高”,在那个品牌厂商对商品拥有极为严格定价权的年代,别说日后电商行业极为娴熟的价格战,就连短时间低价促销都不可想象。京东不得不趁夜色掩护搞一些限时秒杀,以此回馈忠实用户,在此之后“月黑风高”成了传统,每年都会在“红六月”选一天固定时间进行。随着京东、阿里巴巴先后赴美上市,618和双十一成为中国电商行业每年最关键的两个节点。京东零售大促营销负责人陈子豪对《深网》表示,每年双十一结束后开始启动618筹备工作,而在618结束之后则开始启动双十一准备工作。近年来,苏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以及更多品牌方选择在这两个超级狂欢日发力,从618到双十一再从双十一到618成为成为中国电商行业、零售行业的常态。今年618,京东交出的数字是:从2019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累计下单金额达2015亿元。从“月黑风高”到618刘强东租下柜台后的几年里,中国电商行业正处在第一个迅速发展时期:美商网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海外电商网站并获得多家美国VC千万美元级别投资,随后阿里巴巴正式注册成立;1999年8月,邵亦波创办国内首家C2C电子商务平台易趣网;同年5月,有着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头衔的王峻涛创立了8848网站并融资250万美元;几个月后,李国庆和夫人俞渝仿照亚马逊创办后来中国第一家上市电商平台当当网。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jdlaser.com正式开通。在网页背后提供支撑的是一个草台班子,大多数代码由社会学专业出身、自学编程的刘强东自己编写,主要助手是通过论坛销售光磁产品结识的曹鹏以及另一位程序员。在京东网站上线前三年里,负责京东网站开发和管理的人员一直不足5人,所有与系统相关的工作都是这几个人合力完成。和当时已经基本成熟的淘宝、当当、卓越(亚马逊中国)等电商网站相比,此时京东只能拿出一组简单展示商品的网页。网站功能非常简单,用户可以线上下单,不过下单后需要人工打印订单到仓库提货。“月黑风高”成为京东拉拢用户的重要手段,后来京东店庆日还曾经有过多种叫法,“红6月”、“老刘专场”等先后出现。但当时的店庆日远没有今天618这样内容丰富,往往只是选择一些库存商品设定特定数量,在固定时间进行秒杀,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由人工控制。这是一个真正“小而美”的时代,一些价值在百元以上的外设产品秒杀价格仅需一元。小打小闹的时代终将过去,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至,首轮融资几乎消耗殆尽的京东估值从两亿美元瞬间掉到3000万美元,“你把你的生命投入,可碰到的坎坷真的很多,你会感觉生命在被摧残。所以大部分人创业中途放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成功创业者和失败创业者的差别就在于坚持。”等来融资的京东开始在物流、金融、技术等领域率先布局。2008年10月,京东上线家电类商品,开始向综合型电商转型。日后京东的主要竞争者阿里巴巴也正度日艰难,其核心B2B业务(当时主要是小商品外贸)增长停滞,主打C2C的淘宝网仍处于亏损之中。整个外界对阿里巴巴充满质疑,股价表现很差。新推出的业务“淘宝商城”,入驻者主要面向大企业、大品牌,不过此时的中国零售行业却并未适应这种新兴模式,招商甚为艰难。更糟糕的是社会环境、品牌方对电商渠道充满误解,在那个年代电商渠道的功能被理解为清理库存、尾货甚至一部分瑕疵货。2009年,中国电商平台们以造节模式走向舞台中央。该年诞生的阿里巴巴双十一一鸣惊人,单日销售额超过5000万;同年京东红6月销售额达到3.5亿,接近去年全年营业额,其中618当日销售额突破3000万。没有人准备好接受这样庞大的数字,2011年双十一时天猫大量商家打印订单的喷墨打印机因工作负荷太大产生自然;而随着京东618的影响力和订单量呈指数级增长,技术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这终将改变中国,改变世界。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拥有1.3亿网购用户,网上零售市场规模2670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当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17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6%。京东独舞2009年,京东第一次大规模从营销概念推广618,从日后公布的数字看京东与阿里在各自促销日当天销售额相去不远,当然这也与京东单品价格较高有关。不过在2010年时,618已经被双十一拉开一个身位。这一年,原来淘宝商城的市场部活动已经演变为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最重要的活动,该年淘宝商城单日销售额达到9.36亿,每秒超过2万元交易额,总共181家店铺销售额过百万。这一年,京东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建设第三方商业平台,彻底改变了京东之前全部为自营的经营模式。这为京东带来了新的驱动力,2010年数据显示,京东已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过百亿的B2C电商平台,注册用户超过6000万,入驻供应商近万家,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信、家居百货、服装服饰等12大类,数万种品牌商品。此前的“月黑风高”也从1天改成30天的促销模式,食品、日百品类也加入促销,在一些老京东人看来,这一年才是真正的618元年。由于用户暴增,2011年618期间京东出现了大面积宕机,为此刘强东不得不在微博上向网友道歉。此时的京东正处于技术“空窗期”,研发人员就像消防员一样,四处灭火,甚至简单粗暴地重启系统服务都是常规处理手段。这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京东零售技术与数据中台研发高级总监尚鑫如此对《深网》描述当时的混乱,“特别狼狈。”在他的回忆中,“领导坐在办公室里面不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机器,一层一层加。”关于京东技术甚至诞生了“高速换胎”这一专有名词,即技术已经成为京东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给系统架构进行调整,如同给一辆高速奔驰的赛车换轮胎。从2013年开始,京东较为系统地利用项目管理理念,以项目形式推进618技术备战。这一年,618开会、备战都在北辰会议中心的成都会议室中进行,把该会议室作为备战的指挥部。这是京东第一次有了集中备战的概念。2013年618前夜,成都会议室的桌上放了几台台式机,墙边放了两台大电视。但会议室现场的50多人没有足够插座,结果电量超负荷导致跳闸,最后只能从隔壁扯了一根电线接上插线板才勉强撑过了618凌晨高峰期。尽管在此时京东的技术能力稍显不足,但在物流领域的大量投入还是让京东618有了独门武器:尚未成立菜鸟的阿里巴巴每年双十一都被称为“龟速物流”,2010年双十一期间还诞生了国内电商物流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爆仓,甚至有双十一当天的货物到年底时才送到消费者手中;早早就选择自建物流的京东商城在2010年时就拥有华北、华南、中南、西南四大物流中心,在天津、苏州、杭州、南京、深圳、武汉、厦门等40余座重点城市建立了配送站。2007年刘强东刚拿到今日资本的1000万美金时,就把自己想做仓配一体物流的想法提了出来,理由很简单:“客户投诉超过一半是到货慢,或者货摔坏了。”自营电商的高成本,以及刘强东不惜耗费巨资自建仓储和物流的偏执,曾让京东长期遭遇资金链断裂的质疑。但品控和物流体验的提升,最终让京东迅速成长为中国唯一能与阿里抗衡的另一电商巨头。京东商城的崛起,对提升中国电商行业的整体服务品质功不可没。电商狂欢阿里与京东,双十一与618,两大电商平台,两大电商节日,彼此之间的竞争螺旋交替上升。2011年1月19日,马云在京宣布阿里集团将领衔集资千亿人民币投资为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前身)的建设。2012年2月,京东商城上线包裹跟踪(GIS)系统,方便用户实时地了解追踪自己的网购物品配送进度。此时离“月黑风高”已过去接近十年,离“618元年”也整整过去三年,京东的618独舞也终于变成电商的另一个集体狂欢。2012年被称为电商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年:4月,苏宁易购、国美旗下库巴网、当当等电商平台先后推出优惠活动;618京东店庆日,诸多电商平台选择跟进,试图狙击京东;8月,刘强东以微博模式宣布在大家电领域向国美苏宁宣战,国美苏宁随即迎战,表示价格只会比京东更低,这被称为电商史上的815之战。这一年,京东宣布将服装和图书品类加入618促销,拉开全品类大促序幕,促销当日京东销售额突破10亿元。更多的玩家涌入对京东来说是个好消息,2012年加入京东的陈子豪对《深网》表示,友商加入进来,对于整个零售行业是有帮助的:“中国零售行业已经形成了618和双十一双峰鼎立的局面,把事情做大,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竞争者自然是阿里巴巴,在2012年前阿里巴巴体系下的淘宝天猫往往对618采取回避的策略,即便参与也不会选择618当天。但随着京东逐渐在双十一发力,以及双方商品结构从各有侧重变成互相倾轧,阿里巴巴也开始加入京东的618主战场。很长一段时期内,阿里与京东在618的竞争螺旋交替上升。2014年,京东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618在时任市场营销负责人徐雷的力主之下走向品牌化,618大促也从此前“红六月”的30天变成20天,并一直延续至今。当年,天猫高调参加年中大促。2016年,京东将618网购狂欢节定位为“品质狂欢节”,宣布与34个国际大牌、超过400家优质品牌携手。阿里则明确将“粉丝经济”作为天猫新的增长点,同时宣布首届“天猫618粉丝狂欢节”启动。2017年,京东携手各知名企业,构筑无界618联盟,线下品牌开始加入线上大促。天猫则启动“618理想生活狂欢节”。2018年,618的主战场移到线下,京东的盟友包括商超巨头沃尔玛、永辉、步步高,阿里的主要线下盟友则为银泰、大润发。和双十一类似,618也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秀肌肉”的主要战场,每一个新兴的电商平台都试图在618这样的流量盛宴分一杯羹。夺命二选一2012年“双11”之际,阿里发函表示:近年来各电子商务网站积极参与的促销日“双十一”,阿里巴巴集团于2011年就已经注册成为商标,并于2012年审核通过。经阿里巴巴集团授权,天猫就“双十一”商标享有专用权,希望各网站不要在广告、活动中用到“双十一”的字眼,以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这拉开了“二选一”的序幕,2013年6月,媒体报道天猫平台要求商家进行“二选一”抉择,标志着该政策从“双11”延伸到“618”;2015年8月,天猫宣布与迪卡侬、Timberland和Lafuma等20余家国际品牌签署独家合作协议,产品只能在天猫平台独家销售,这意味着“二选一”行为不仅限于“双11”、“618”等短暂性的节日时点,而是成了年度常态。随后京东向工商局实名举报阿里进行商家“二选一”行为,最终促使《网络促销暂行规定》的出台,明文规定禁止“二选一”行为。然而,相关法律的出台却依然未能阻止阿里继续推行“二选一”行为。2017年6月,淘宝商家爆料阿里继续要求商家进行“二选一”,并于同年7月被爆逼迫商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更要引起关注的是,“二选一”已经从以往的明文传达到如今的口头传达,从明令禁止到暗示执行,从提前通知警告到事后直接处罚等。而且对商家的惩罚力度也正在逐渐加大,以前可能仅仅是在会场上进行撤会处理,现在则可能以降低搜索权限、流量劫持、数据接口减少进行威胁,商家几乎别无选择。对于那些为了高昂流量费用苦苦挣扎的中小商家来说,这本就不是一个好的电商时代,而愈演愈烈的“二选一”难题则让他们进一步沦为电商平台竞争的炮灰。一家国内知名服饰品牌商刘云(化名)对《深网》表示:“不发邮件、不发微信,二选一不会给你留下证据,如果拒绝二选一的要求,你付钱购买的权限(如直通车)也不会直接关闭,但很多隐性福利将向其他品牌倾斜。”这个在服装行业已经打拼多年的从业者感慨到:“在大平台上,头部品牌下面的品牌最难以生存,也没有成长空间。”“这很不公平。”这让刘云觉得有一些愤怒,但他对《深网》表示,对一些同行的选择其实也可以理解:“一些同行,包括我们自己,毕竟还有严苛的销售任务摆在眼前,如果没有天猫活动的支持,说不定这些品牌就会濒临崩溃。”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二选一的背后受到伤害最深的是那些中型品牌:“一些垂直品类的小商家,商品不错,如果细心经营,可能一年内的的销量就能从几千万迅速到一两个亿,而以下线下的渠道商则差不多能够做到三五个亿,达到线下十分之一左右的体量。这些企业往往占据行业的百分比不足两位数,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这时候,二选一竞争就来了,谈到这里,刘云也是一脸无奈:“那些参与二选一的店,往往都是正在快速增长的店,被打压,伤害很大。”有资料显示目前入住天猫的商户,其总运营成本已经达到40%以上,其中广告费占比15%-20%,物流费占比5%-8%,平台佣金费占比5%,仓库配货费占比5%,人员工资占比10%,若按照50%的毛利计算,15%到20%的推广费用已经是很正常,传统企业辛辛苦苦一年做到2个亿,其中4000万就交给了入驻的平台,基本上是给平台打工。在刘云看来,解决二选一的办法还是要有固定的规则:“我们商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各个平台有各个平台自己的合理固定规则,你不能天天改变。而且这个规则不应该是有导向性的,服务好我就愿意在你的平台销售,服务不好我们就不销售,品牌方应该是一个被服务的对象而不应该是一个被打压的对象,不能把品牌当做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新势力拼多多2017年双11,有数据显示全国电商流量淘宝、天猫占66.2%,京东占21.4%,其他12.4%,这其中还包括和阿里达成战略合作的苏宁。尽管以唯品会、网易严选、当当为代表的一批电商试图在这不多市场份额里掘金,但在那几年中,电商的竞争被认为大局已定。有传闻称,在那几年中投资人基本不看电商项目。直到拼多多崛起。2015年4月,黄峥担任CEO的拼好货开始试运营,7月拼好货App正式上线,两个月后登上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排行榜第一;2015年底,拼好货完成了千万美金级B轮融资,主要投资方为高榕资本与IDG;同年9月,黄峥创办的游戏公司上海寻梦内部孵化了另外一个类似拼团项目拼多多;2016年9月,拼好货与拼多多团队合并成为新的拼多多,并采用了拼多多的平台模式。2017年,拼多多年交易额突破千亿,达到这个数字,京东用了10年,淘宝用了5年。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成功赴美上市。拼多多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拼多多实现营收131.2亿元,同比增长652.26%;平台GMV达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曾经以为流量已枯竭的电商领先者们忽然意识到还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值得争取。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下沉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拼多多下沉市场增量月活用户同比净增5880万。而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拼多多是年轻群体占比最大的互联网应用之一,95后、00用户占比达43%,规模超过1.6亿。今年618期间,京东重点发力四五线城市,推出“城城分现金”等活动,并以拼购模式抢夺下沉市场;阿里方面则忽然推出多年来不温不火的聚划算,有数据显示聚划算今年618近一半订单来自下沉市场。天猫618主要负责人之一阿里巴巴营销平台总经理家洛在采访中表示,“下沉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增量市场,是中国消费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势力的加入引发新一轮围剿,《财新》将此评论为“阿里点杀拼多多”。在2018年年度财报发布后,黄峥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股东信。在股东信中,黄峥选择将“二选一”行为公开:“当前面临的‘二选一’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独家排他’是必然会被打破,是不可持续的。大体量的新电商是必然会出现的,不是现在的拼多多,就是未来的‘Costco+Disney’。”今年618期间,引发最大争议的是微波炉品牌格兰仕,这也是自拼多多崛起以来,第一家用官方声明的形式来对淘宝天猫公开表达不满的品牌商。6月17日中午,微波炉品牌商格兰仕在其官微发布声明称其产品在天猫遭受搜索异常,呼吁天猫“店大不能欺客”。格兰仕声明中将搜索异常的原因归之于对另一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拜访。“拜访拼多多以来,格兰仕在天猫平台的搜索端陆续出现异常,导致正常销售遭遇严重影响,经过各方沟通,异常至今未解决。”天猫方面对此回应称,“在天猫搜索一下就知道了,不存在屏蔽格兰仕。”6月18日消息,格兰仕第三次发布声明,称希望天猫公开对话,希望天猫与其联系,“呼吁天猫业务高层介入,使天猫重回正确轨道。”针对此次二选一事件,拼多多“百亿补贴”项目负责人宗辉对《深网》表示,二选一是电商行业长期存在的毒瘤,“短时间内集中发动‘二选一’,是部分电商平台牺牲了自己的长期格局、利益和口碑,来完成面前的kpi。”他坚称,“‘二选一’不是挑战,更不是什么‘最大的挑战’。”
2019-06-21 09:25:53485 次
经过两年的孕育,从业者们开始意识到,相比执着于“新零售”和“智慧零售”之间的概念辨析,当前阶段更考验行业智慧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落地跑通,如何真正地用理论找到业绩的增量。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诸多品牌需要正视门店客流正在下滑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必须不断调整和消费者互动的方式,实时感知客户喜好和习惯的变化,才能在拉新的同时保证老客的激活。在这条路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探索者。先将目光拉回2013年,时任美特斯邦威CIO的闵捷曾在内部主导了一个名为“时尚顾问”的项目,力图通过加强导购的专业性和数字化来寻找门店增量。2015年,闵捷创立了消费者运营服务平台驿氪,其很多的产品设计思路也正源自与当年那个内部测试的项目。驿氪创始人兼CEO闵捷离交易更近回头看向六年前的“时尚顾问”项目,当时微信聊天、社群尚未有今天这么方便,用户和导购心智也不成熟,时尚顾问主要从事门店内的活动和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搭配建议等个性化服务,来促进门店的转化成交。在社交工具愈发成熟的今天,闵捷想让导购发挥更大的销售和营销价值的构思终于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在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闵捷持续地看好导购的价值,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导购突破门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商解决了顾客随时可买的问题,而驿氪则想解决导购随时可卖的问题。在2015年7月,驿氪发布了第一版门店管理和运营的工具——营销助手,门店导购可使用该App查看门店经营中的各类数据,各个区域的管理者也可以多角度了解门店运营情况等等。目前,驿氪所覆盖的客户包括影儿、拉夏贝尔、九牧王、奥康、梦洁、王府井等等,并已支持超过2亿消费者在微信卡包中开卡。在驿氪第一代产品面世之初,导购还并未得到和今天一样的重视。彼时,还未有和微信打通的企业微信,以及张小龙口中的“人即是服务”,也未有新零售的概念以及和手淘打通的钉钉。此刻,庞大的导购军团已站在零售改革的风口,应和行业的变化发展,驿氪在近日对其门店运营的管理工具和产品进行了最大规模的迭代。一起惠了解到,驿氪在设计门店运营工具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和交易连接的更紧,导购可以更方便的看到数据,例如小程序商城的实时订单,让导购了解订单的进行情况;第二,把核心的会员任务和待办任务做突出显示,让导购打开APP就知道做什么;第三,让每个导购可以自定义工作台,实现导购工作台的千人千面;第四,增加更多的高级任务,例如待办和回访任务等,让导购知道哪些用户要流失,针对性地去维系。对于这次的产品升级,闵捷概括总结为四个字:离钱更近。作为一个ToB的服务商,驿氪所做的APP不是为了让导购拼命打开,而是让导购一打开App就能直观地看到业绩情况,不用自己去后台查看数据,同时能及时响应小程序实时订单,防止订单和客户流失。“导购能做什么呢?对于品牌来说,导购一是能够提供服务,靠提供服务来带动商品销售,二是能够做数据采集,采集精准的客户标签,更好的执行总部下发的任务。”闵捷向一起惠表示。要将会员标签化毋庸置疑,品牌并不希望导购把顾客的数据和资源留在个人微信里,伴随着品牌数字化进程和各种工具的出现,导购离职会带走顾客这件事儿正在得到改善。据介绍,门店导购可以在营销助手App里的标签库里为顾客选择细分标签,并要及时发现会员的行为变化,保证标签的动态更新。目前,一些品牌开始将会员标签的覆盖度和准确度纳入导购的考核体系中,系统可以根据会员消费数据进行匹配抽查,测试会员的购买行为和标签维度是否匹配。在有了标签以后,系统可以自动对会员进行分组,向目标客户派发优惠券等。为了保证后续营销动作的精准性,打标签的环节就尤为重要,当标签数量足够丰富和精准,其可发挥的数据价值也就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和身高、年龄等基础信息数据不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数据是存在保鲜期的,购买数据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客户数据。顾客在不断发生变化,品牌不能以单一滞后的购买数据去定义客户的行为。如何保证数据的新鲜度,也是考验品牌和导购的难题之一。但伴随着AI算法的不断演化,未来导购打标签的环节是否可以自动化?机器又能否代替导购为品牌提供更为准确的标签体系呢?对此问题,闵捷的答案是否定的。“目前这件事在时尚类目里做不了。时尚类目需要的会员标签是基于发型、身高、体型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等建立的,机器暂时没有这种学习能力。其实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在于衣服本身,而是在于让人看上去好看,这需要导购的判断和主动性。”闵捷认为,导购天然具备卖货潜质,但微商不一定都具备卖货潜质。相较之下,线下更容易建立信任,导购更了解产品,了解怎样和顾客聊天、如何互动引导,并可以判断产品是否适合顾客等等。同时,导购背后还有整个品牌的产品服务体系做背书,且越是高客单的商品越需要服务。对于零售业来说,处于神经末梢上的导购一直是最大的服务载体,能够最直接地触达客户,也是品牌和客户的连接点,到今天导购的角色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工具的出现和连接的在线化,使得导购的工作场景和方式正在改变。“其实总客流是没有变化的,门店客流之所以下滑是因为客户和品牌交流的场景发生了改变,更多的人来自离店场景。门店的客流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很多门店还是要求导购上班不准用手机,这就是没有思考到零售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品牌和消费者的触点发生了改变。”闵捷分析称。一起惠了解到,在客流和场景的改变下,已经开始有先行者在创造新的场景和新的触点,以此谋求新增量。例如,家纺品牌梦洁非门店营业时间的订单已经接近一半,同时有六成的SKU是小程序特有,和门店商品形成互补。得会员者得天下除了对门店运营工具进行改版外,驿氪还在近日推出了付费会员工具。据介绍,驿氪所提供的会员权益工具类似于平台的付费会员,除了折扣外,品牌还可提供其他的合作权益,能够实现更多跨界会员合作,因为商品权益绝不是让品牌单方面折扣让利。如果说拓宽导购的服务边界是在为品牌锁住导购,降低离职率,那么付费会员的本质就是锁定消费和顾客。如果消费者认可品牌,他就会通过付费来锁定长期权益,也可以说,付费会员可以甄别消费者的忠诚度。品牌要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会员权益,持续地引导顾客消费。“品牌在计算获客成本时,要看新客是进行了单次交易还是多次交易。如果一个顾客只买了一单,那获客成本自然很高。在未来,得会员者得天下。”“Costco和云集模式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会员费,这对品牌也有借鉴意义,锁定会员提高增收。同时,Costco和云集都在精选SKU。消费者可以加速购买决策,还可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闵捷向一起惠表示。相比其他工具,闵捷认为驿氪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数据能力,以及希望帮助品牌打造私有数据池的初衷。“导购用什么工具只是表层的表现形式,核心能力仍是在背后的数据支撑,系统PC后台+小程序+H5商城+前端APP工具,打通整个数据流程才是关键。”在驿氪描绘的品牌私有的数据池中,品牌可以汇集全渠道的会员数据,并能够加以运用寻找增量。为了达成这个初衷,目前驿氪搭建了以CRM数据管理总台和门店管理工具营销助手App为核心,以H5商城、小程序商城和广告系统为表现形式,以导购分销和全员分销为拓展路径的服务体系。在这套体系之下,系统可以结合零售场景把数据变成标准化的模型,来为导购和门店服务。“核心不是导购手上有没有一个可使用的App,而是在于App背后的底层数据支持和零售流程管理的支持。”从驿氪创立至今,闵捷曾多次强调过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建立关系、经营关系和持续关系。在这三个阶段中,经营关系更为重要,这一环节关系到品牌可以从现有的存量中找到增量。对于品牌来说,大家手中已经有很多会员,把会员在线化是最关键。而经营关系也是为了能够持续关系,经营关系是种草,持续关系则是收获。闵捷表示,腾讯为零售业提供了七种工具,但在工具背后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一个房子建好,还需要配套的水电和物业的服务。数据就是电和水,数据就是让品牌导购和整个组织都能有针对性的去协同。用什么工具不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客,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才是重点。”一起惠了解到,在未来驿氪会围绕零售的场景和数据继续深挖。“数据最为重要,驿氪要帮助品牌更好的了解数据。品牌知道自己有一千个会员不是核心,而是要知道有多少会员是本月过生日、哪些会员多长时间没回来购买了、最近上新的商品是匹配哪些客人的等等细节。”在年初的内部总结中,闵捷曾表示在2019年要帮助20个品牌的小程序成交过亿。“今年可以达成这一目标,明年在此基础上增长4-5倍是没有问题的。驿氪要帮助品牌离消费者更近,离交易更近,找到增长,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2019-05-27 09:29:00314 次
库存尾货类社交电商又添新军。一起惠获悉,一家名为“桃库存”的会员制尾货社交电商平台于5月22日正式上线。和此前诸多火热的库存尾货类社交电商不同的是,桃库存不做小b的生意,而是一个纯面向C端的会员制电商平台。消费者购买大礼包后获得年度VIP会员资格,VIP有资格以底价购买大牌临期商品,同时获得提取佣金的权限。值得一提的是,桃库存目前不涉足服装品类,SKU以尾货及临期快消品为主,这对其供应链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桃库存正式上线前,一起惠与桃库存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试图对桃库存的供应链体系及未来发展路径做一个深入的了解。据了解,桃库存已经完成天使轮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桃库存的供应链逻辑一起惠了解到,“桃库存”的创始团队包括多个在供应链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兵,团队成员分别在沃尔玛,天猫超市,京东物流等企业工作多年,对于各大商超的品牌库存尾货状况有着深刻的认知。要了解桃库存的供应链逻辑,首先要知道传统仓库管理临期商品的做法。据桃库存相关负责人介绍,几乎所有的零售商都对入库的商品有着严格的保质期要求:一般来说,在厂家送货过来的时候,保质期不能低于1/2,低于则拒收;存放在库内或者是货架上的待售商品,保质期低于1/3的时候,则必须强行下架,然后通知厂家把货物拉回去自己处理。仓库内的临期商品在临期前一段时间就会被拉出来堆放在一边,等到过期后进行报废或销毁。超期之后的存储费用,过期产品的销毁费用,物流服务商都会向厂商或者是经销商收取。由于临期商品拉回厂家后,对于品牌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品牌一般会授权仓库拉走销毁,同时支付仓库销毁产生的费用。在这一过程中,临期商品对于平台或品牌而言,价值被无限压缩,桃库存则是在其中插入了一个价值环节,将应该被销毁、但质量可靠的临期商品以低价变现,所得与品牌方分成。由于品牌方本要对这批临期商品支付物流费或销毁费用,如今可以节省成本,甚至收割剩余价值,基本都愿意与桃库存达成合作。事实上,桃库存此前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帮助平台及品牌管理仓库,与其他初创电商平台相比,其供应链能力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由于是创业平台,桃库存暂时不大量对临期商品进行买断,而是采用和天猫超市相同的代销制,销多少结多少,这也让桃库存在能以极低价格获得商品的同时,没有资金和二次库存的压力。桃库存相关负责人向一起惠透露,此前有一家叫做“鲨鱼商城”的平台,表面逻辑与桃库存类似,也主要是做临期商品与尾货生意,沃天下供应链也曾为其管理过仓库。然而,由于鲨鱼商城里的临期商品都是被买断而来,鲨鱼商城的库存压力巨大,面对不断积压的商品和上升的管理费用,鲨鱼商城最终以倒闭收尾。在供应链侧,桃库存确实抢占了先机。分销不加价桃库存获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能用极低的价格提供大牌产品。新用户注册后,可以直接付邮费0元领取一款商品。与其他平台的付邮购不同的是,桃库存提供的并非成本低廉的无牌产品,而是霸王、茶花、名创优品、好孩子、美肤宝等品牌的正规商品,直接树立大牌特价的形象。与此同时,和大多数社交电商不同的是,桃库存的加价率极低,用于分销过程中的佣金也极少,这也与其只做C端的理念息息相关。桃库存负责人向一起惠透露,不做B端是为了防止影响品牌的正常渠道,以免临期商品流出,损害渠道商利益。事实上,为了防止B端用户在平台囤货,桃库存限制了每个C端用户只能购买唯一SKU一次,最大程度防止B端囤货,但似乎也割断了消费者想重复购买同一商品的念头。在桃库存,用户可以花费198元购买大礼包激活VIP会员,解锁底价购买大牌及提取佣金的权限。此处佣金分为两块:一是购买礼包的佣金,B通过A的分享购买198元的礼包后可得60元,C通过B的分享购买后,A可得40元;第二个是分销商品的佣金,桃库存将这部分的佣金压得极低,单级不超过2元。桃库存相关负责人向一起惠解释道,这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在桃库存平台买到真正底价的商品,而不是将利润都洒在分销渠道。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交分销潮流,桃库存设置了二级分销。其负责人表示,分销裂变可以借用户的力量带来增长,但同时桃库存的核心商品竞争力不靠分销渠道,因此设置了最为安全的两级分销。“如果你买会员礼包的二级有十万人,那你就能有400万元的收入,这样已经很好了,不用再在商品上面大肆加价。”桃库存方面强调,平台创始之初就确定不靠商品差价赚钱,要让每个人都能用最低价买到大牌的商品。当然,前提是每个人都购买了会员。又一家中国的Costco“我们和云集不一样。云集的商品有加价率,我们几乎没有。”桃库存负责人认为,桃库存更像中国的Costco。Costco通过收取会员费及压缩供应链成本的方式跑出了一条新型零售道路,模仿者甚众。桃库存与Costco的最大相似点,也是其他模仿者起步最难的地方,就是供应链成本的压缩。事实上,对于桃库存来说,临期商品的供应链成本几乎从一开始就已经被压缩到最低。桃库存目前在供应链端关心的并不是临期商品,而是会员数上来后的商品库问题。桃库存采购负责人透露,在可预见的未来,桃库存一定会有买断商品的需求,因为仅靠尾货和临期商品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会员需求。临期商品的周期数量,也属于不可控因素。此外,除了通过平台会员基数去低价采购商品,桃库存也计划在未来直接向生产商定制商品,推出和Costco类似的高质量定制款,满足会员低价高质需求的同时保证供应链成本的压缩。此外,桃库存的品类也将更加扩充,不排除未来做全品类。桃库存以唯品会作为例子称,当年唯品会也是做大牌特价服装起家的,后来逐渐扩充成全品类电商。其指出,桃库存的品类或许会扩充,但为会员提供最具性价比产品的定位不会变。桃库存198元的会员费属于年费,这和大多数社交电商平台的永久会员不同,但年费带来的现金流也是保证其模式能通畅跑下去的基础。目前,得益于背靠完善的供应链网络,桃库存已经能做到临期商品全国多仓发货。最终运营成果如何,还需要看市场反应。不过,桃库存的总负责人显得自信满满。他说:“我们的发展速度会非常快。”
2019-05-24 09:16:32393 次
1今年以来,亚马逊股价累计上涨超过50%。亚马逊市值从6000亿美元突破如今的1万亿美元,仅仅用去了165个交易日。2亚马逊是一家并不遵循华尔街游戏规则的公司,相比盈利指标,这家公司不断给外界传达出的抢占未来先机的信号,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获得了高估值。3在牢牢占据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后,亚马逊又开始觊觎线下的零售渠道:收购全食超市、自建线下书店。4云服务(AWS)启动于2006年的新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亚马逊的另一大支柱,并且成为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5有分析师认为,尽管亚马逊输掉了率先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的竞赛,但冲击2万亿美元市值的赢家很大可能会是亚马逊。如今已经很难让人记起,亚马逊起步于图书的在线销售。对于现在的这家电商巨头说,几乎没有业务的边界,在许多领域,亚马逊已经无人能敌。随着市值的不断攀升,其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也顺理成章地登上全球富豪榜榜首。美国时间9月4日早盘,亚马逊股价开盘后上涨突破每股2050.27美元,成功站上1万亿美元市值。今年以来,亚马逊股价累计上涨超过50%,过去5年,亚马逊股价更是翻了6倍。近年来,亚马逊股价呈加速度上升态势,市值从6000亿美元突破如今的1万亿美元,仅仅用去了165个交易日。与一个月前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的苹果相比,亚马逊的故事如此不同:这是一家并不遵循华尔街游戏规则的公司,相比盈利指标,这家公司不断给外界传达出的抢占未来先机的信号,让它即便是多年连续亏损,仍在市场中获得了高估值。1万亿美元市值的亚马逊,人们依然看不到它的边界在哪里,近日在Facebook上组织的关于苹果和亚马逊谁能够率先突破2万亿美元市值的投票中,大多数人投给了后者。亚马逊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亚马逊的崛起与传统零售的没落在电商领域,亚马逊无疑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主导性市场地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报告显示,今年亚马逊平台上美国零售总额为2582.2亿美元,占到美国当年全部电商总额的49.1%,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商平台,位居第二的eBay所占份额仅为6.6%。如此规模下,亚马逊电商业务仍在保持良好增长,根据其2017年财报显示,北美电商业务同比增长33%,国际电商业务同比增长43%。对于亚马逊电商业务近年来的增长贡献最大的无疑是第三方销售,根据亚马逊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年度股东信所称,第三方商家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商品已经超过全平台的一半,最新数据显示,该比例达到了68%,而亚马逊自营的直销业务占比为32%。从最初在线售卖书籍开始,亚马逊逐步扩张成为销售一切的网络电商平台,在亚马逊崛起的同时,是传统零售行业的集体没落,外界最经常将亚马逊与零售巨头沃尔玛做比较,2015年年中,亚马逊市值超越沃尔玛,是这一趋势发展的里程碑事件,随后,亚马逊股价继续突飞猛进,而沃尔玛则依然徘徊不前。市值的差距基本反映了外界对未来零售趋势的判断,那就是电商化,去年亚马逊电商销售总额是沃尔玛、Target、百思买、Nordstrom、HomeDepot、梅西百货、Kohl’s和Costco美国主要零售商的总和的6倍。亚马逊与沃尔玛市值对比在牢牢占据电商领域的霸主地位后,亚马逊又开始觊觎线下的零售渠道,2017年,亚马逊斥资130亿美元收购全美第六大日用品连锁超市全食超市,标志着亚马逊正式全面进入总额7000亿美元的日用品市场。在将传统书店逼上绝路后,亚马逊又以自己的品牌开设了线下体验式书店,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用户体验。作为亚马逊业务三大支柱之一的亚马逊Prime会员,随着亚马逊业务的不断扩大,其对于用户的价值也在不断体现,从最初的享受免运费快速送达,到可以获得大量的娱乐、影音资源等,Prime订阅已经成为亚马逊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今年年度股东信上,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兴奋地宣布,亚马逊Prime会员在正式发布13年后,注册人数目前已经超过1亿人,2017年全年,亚马逊在全球向Prime会员供发送了50亿件商品。云计算成业绩驱动力除了电商业务以外,亚马逊最受人瞩目的是云服务(AWS),这一启动于2006年的新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亚马逊的另一大支柱,事实上,AWS已经是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根据亚马逊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AWS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达到54亿美元,尽管占总收入比例仅为10%,但该业务却是亚马逊所有业务部门中盈利能力最强的,运营利润14亿美元,运营利润率在该季度中达到了25.7%,与之相比,亚马逊在北美地区的电商业务运营利润里仅为3.7%,而在全球地区的运营利润率则为-4.2%。亚马逊云服务作为亚马逊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业务,目前年化收入也超过了200亿美元,2017年,AWS宣布了1400项服务和功能,当年活跃用户增长了250%。在新兴的云服务市场,目前亚马逊AWS牢牢占据着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根据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亚马逊AWS份额达到49%,微软的Azure以不到3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谷歌的云服务市场份额则在5%以下。根据Gartner报告预测,全球公有云业务收入总额到2020年将达到4114亿美元,根据这一预测结果,亚马逊的云服务业务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万亿美元市值不是终点亚马逊历年收入与利润趋势以上是所有研究亚马逊的人最津津乐道的一张图:从1997年成立至今,亚马逊的营业收入不断增长,而利润始终保持平缓甚至经常出现亏损,这是亚马逊呈现给外界的独特的“亚马逊模式”,那就是几乎毫无保留地将收入投入于未来长期的业务拓展上,而这一独特模式被华尔街所认可,这也就是为何亚马逊即便是不断出现业绩亏损,市场也愿意给他上百倍的市盈率的原因。在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以后,亚马逊的增长还远未终结,事实上,这家电商巨头对外展现的,是仍有无限可能性的未来。从20年前上市到如今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亚马逊用20年时间验证了自身模式的成功。尤其在过去两年,亚马逊迎来了发展的“拐点”,以加速度增长,因为其模式越来越受到外界的认可,赶超沃尔玛,亚马逊用了18年,但在接下来2年时间,亚马逊的市值就达到了沃尔玛的两倍。亚马逊目前的市盈率高达160倍,反映了外界对其未来增长的看好。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电商业务以外,亚马逊的未来在于云服务、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无人超市、内容原创和分发以及医疗健康服务,其中,云服务在目前也处于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来说,便是通过以智能语音助手Alexa为核心打造的亚马逊生态,包括智能门锁、家庭内多设备控制等,作为亚马逊人工智能落地的战略性产品Alexa,去年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接受度,目前开发者为Alexa平台开发了超过3万种技能,用户能够使用超过1200个品牌、4000个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使用。目前,全美智能音箱市场中,亚马逊占据约76%的市场份额。在2B业务方面,亚马逊则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云计算方面的优势,目前亚马逊AWS已经是亚马逊内部最赚钱的业务,未来凭借其业务的进一步扩张,有望获得更客观的收入和利润。在传统电商领域,亚马逊计划进一步扩展至线下领域,2017年收购的全食超市便是这一努力的具体动作,此外,亚马逊研发推出的AmazonGo无人超市是其对未来零售购物体验的实验性尝试,而医药市场也是亚马逊正在开拓的另一大电商业务品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的广告业务也在快速发展,在今年第一季度中,亚马逊主要包括广告收入的“其他收入”项目同比增长139%至20.3亿美元。在业绩继续高歌猛进的同时,亚马逊的投入也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今年的几项重点投资包括内容领域的60亿美元投资,与摩根大通、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联合发起的致力于降低医疗开支的项目以及在国际市场电商业务的投入等。根据高盛的统计,今年前6个月,亚马逊投入于其云服务和电商业务的资金总额达130亿美元,比谷歌高20%,是Facebook的3倍多。麦格理银行分析师认为,即便在亚马逊的核心电商零售业务的利润率不增长的情况下,其他业务依然能够在接下来几年获得可观的利润增长,尤其是基于订阅模式的亚马逊云服务AWS和新的广告业务正在不断超出市场的期望。有分析师认为,尽管亚马逊输掉了率先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的竞赛,但冲击2万亿美元市值的赢家很大可能会是亚马逊。摩根士丹利预测从目前至2025年,亚马逊平均年化增长率约为20%。
一起惠2018-09-06 09:03:19362 次
7月31日,获悉,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黄峥发布题为《坚持本分,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的全体员工信,表示“一边倒的正面不是我们追求的,一边倒的负面也从来不是真实的拼多多”。要坚持本分,面对质疑先求责于己,要拥抱公众和竞对的监督,忽略股价的波动,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黄峥在信中表示,要消费者导向,不要竞争导向。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甚至被扣帽子。我们自己不要慌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试图一蹴而就。不能竞争导向,别人指什么我们才做什么,要牢牢的抓住消费者导向,从消费者最最切身的利益点开始抓,开始改,持续的改。黄峥强调,大家聚在一起是缘分,能遇上拼多多是我们的幸运,要勇于承担起责任,持续承受质疑甚至冤枉。整个公司都相信——没有一个伟大的变革和创造会来得那么容易,那么显而易见。所有员工的期权将锁定三年,继续埋头苦干,准备迎接关注,赞扬,诋毁甚至攻击。以下为全员信全文:坚持本分,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刚刚和大家开完员工大会,讲完所有人一起期权锁定三年,继续埋头苦干,准备迎接关注,赞扬,诋毁甚至攻击。没想到,第二天就来了。来得如此强烈。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两句。1,我们要团结,要坚信过去一起开创的模式。虽然今天离Costco+Disney还很远,但过去的实践表明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前景。我们要坚信为最广大的消费者创造价值才有未来。2,要坚持本分,面对质疑先求责于己,要拥抱公众和竞对的监督,忽略股价的波动,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3,要消费者导向,不要竞争导向。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甚至扣帽子。我们自己不要慌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试图一蹴而就。不能竞争导向,别人指什么我们才做什么,要牢牢的抓住消费者导向,从消费者最最切身的利益点开始抓,开始改,持续的改。大家聚在一起是缘分,能遇上拼多多是我们的幸运,要勇于承担起责任,持续承受质疑甚至冤枉。没有一个伟大的变革和创造会来得那么容易,那么显而易见。一边倒的正面不是我们追求的,一边倒的负面也从来不是真实的拼多多。我们要扎到最最实处,埋头苦干,一点一滴地推动拼多多实实在在的进步。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黄峥2018年7月31日
一起惠2018-08-02 09:29:33327 次
用了10年,京东上市;8年,唯品会、小米上市;5年,淘宝上市。而拼多多,则是用了两年3个月。26岁那年,黄峥受段永平邀请,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随后不久,与段永平忘年交的黄峥,就自己的职业选择咨询段永平,段永平建议他去Google,也正是因此,黄峥成了李开复的同事。如此经历,让黄峥对商业、对技术、对模式创新有了更多深刻的理解和洞察。这次让消费者替代自己在两地敲钟,实际上,正是体现了拼多多的用户第一、消费者至上的价值观。从沃尔玛时代开始,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都是对的就成了各行各业的服务信条。但是,更多的企业是将这种精神当做一种口号去宣传。而拼多多,从其此次两地敲钟者来看,是真正将消费者当做了一家人,让家人替自己敲钟,黄峥的决定其实是拼多多两年多来对消费者的重视和需求的强满足使然。强需求,超越品牌的消费体验拼多多走的是品类聚焦路线,家居日用、服装、生鲜等以新鲜度和品质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以品牌知名度作为标准,这种在拼多多上主打的商品,可以理解为功能驱动型商品。即,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不是以品牌为判断和选购标准,而是更看重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是性价比和质价比的混种,这种混种,带给消费者的,是此前单一品牌标准下被购买力限制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也是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的合二为一。以此次上海敲钟者为例,来自北京的杨靓婧一家五口,家庭每一位成员都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经常拼团购物,也是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的爱好者,六岁的女儿喜欢哼唱拼多多的主题曲。再以纳斯达克现场敲钟人张怡为例,她同样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2016年底,因为一次朋友的群发链接,她成为拼多多的用户。那之后,家里的日常所需,张怡基本上都在拼多多购买,“反正家中百货,都被拼多多承包了”。最近,她刚刚买了一条30元左右的毛毯,觉得特别实用,比去商场买划算多了。不仅如此,张怡还推荐身边朋友,甚至为国外朋友“代购”拼多多上的物品。“我身边的外国朋友都喜欢MadeinChina,便宜、实用。”可以说,拼多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能带给消费者购物的愉悦感和精神层次的满足和体验。过去,品牌是人们选购商品的单一标准,但是拼多多的突起,则为更多消费者带来了新标准,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拼多多,在农产品这样的非标商品的选购上,更是将拼多多作为唯一选择标准。而上海敲钟者六岁的女儿喜欢哼唱拼多多的主题曲的同时,还喜欢在多多果园种树,这实际上是从精神层面对消费者的多维度体验赋能。像多多果园,基于拼多多的电商优势,能直接将用户种出的水果以真实水果送给用户,这种体验可以说是很到位的。用黄峥的话说就是,如果以传统企业类比,拼多多应该是“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它不光提供超高的性价比,更将娱乐性融入每个环节。深覆盖,反向定制只是开始拼多多上的产品模式,反向定制比较多,很多商品都是平台定制的,就是定制1万件商品在平台上卖,然后打造一个爆款。这种反向定制实际上是一个对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态重构,通过反向定制,拼多多可以为工厂赋能,让工厂按需生产,既能减少损耗和积压,也能根据拼多多的用户反馈和大数据去反向指导生产和研发,如此,实际上是盘活了线下的制造端资源,同时又能通过拼多多的赋能,让消费者买到的是价格便宜但是品质又超出预期的商品。如此反向定制,既可以看作是拼多多爆款逻辑的胜利,但是又应该跳出爆款思维,去从更大的层面看拼多多的未来。如,自有品牌+严选。前者是沃尔玛在线下零售勃兴的时候打造的产品模式新变种,后来成为各大综合商超的一致路径。而后者则是以网易严选为代表的精选电商模式。拼多多既不是前者,也非后者。但是,从其反向定制的成功来看,拼多多却完全有实力将自有品牌+严选模式进行模式再造,进而基于拼多多的平台属性和消费需求,实现更大尺度的创新。拼多多的用户更多的来自于四五线城市,但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拼多多能试水比如自有品牌、严选模式等,在稳定四五线城市地位的同时,发力一二三线城市也不无可能。从边界上来看,京东和淘宝的用户都是有边界的,而拼多多的用户则是没有边界的。有边界的用户会有使用习惯的限制,而无边界用户随时可能因为需求而被打动,这就是无胜于有的境界,也是拼多多的想象力所在。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GMV达2621亿元,活跃买家平均消费额从674元增至763元。此外,拼多多平台的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全年佣金及广告收入为17亿元,2018年Q1季度佣金及广告收入则达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涨37倍。由此不难看出,拼多多的整体业绩已经超过了如唯品会这样的垂直电商,也仅次于淘宝、京东。而关键的一点是,大家的距离缩小,其他平台用了N年,而拼多多只用了不到3年。以淘宝为例,有人爆料说淘宝的增速在20%左右,而拼多多GMV增速则达到了851%,是淘宝的43倍。而拼多多更是仅用时2年,GMV便突破千亿大关,相较之下,京东用时15年,而淘宝用时5年。拼多多的深覆盖,一方面是对C端用户的覆盖,因为只有足够量级的用户规模,才能形成反向定制,才能做到规模效应,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而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达3.44亿。Q2季度,拼多多的平均月活用户达1.95亿,较Q1增长17%。深覆盖的另一方面,则是对M端的赋能。针对M端(Manufactory),拼多多“少SKU、高订单、短爆发”的模式,被认为最匹配工厂的转型升级。过去3年,拼多多平台上已经诞生了近千家工厂品牌。可以说,这种对C端、M端的赋能和模式创立,让拼多多不仅仅是一家贩卖商品的电商,也是融合了物质和精神消费的平台,无论是反向定制还是自有品牌亦或是未来更大胆的模式创新,说拼多多已经成为电商一极并不为过。黄峥将拼多多看做是“新空间”——如果我们畅想未来,拼多多将成为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新空间”:这个“空间”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有机结合,用户可以用最划算的价钱买到理想的商品,更在过程中收获快乐;这个“空间”里,供给两端的链条被压缩,批量定制化大规模实现,社会资源的无谓损耗持续降低。而黄峥进一步憧憬的模式未来则是——如果以传统企业类比,这个“空间”应该是“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它不光提供超高的性价比,更将娱乐性融入每个环节。尽管黄峥很谦虚的称拼多多距离这个目标仍有相当远的距离。但这也决定了,拼多多将是一家立足长远,持续挑战自我的公司。而在懂懂笔记看来,拼多多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同于电商、娱乐的新空间、新平台,而随着上市,拼多多得以有更多的资金、资源去从源头研发设计和创新模式,譬如针对线下新零售,拼多多不仅会颠覆传统的2元店,而且还很大可能会掣肘阿里京东。由此,拼多多带给用户的将是更新的体验、更强的需求满足和更深入的覆盖。【结束语】让消费者当敲钟人,拼多多算是头一遭。而这样一个说电商不是纯电商、说社交不仅仅是社交的平台,正如一头“小怪兽”,让我们得以看到消费需求本质和真实的一面,也有机会以此管窥商业社会价值的缔造和释放是一个怎样的创新。拼多多的上市,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参与,其实也藉此让拼多多得以在镁光灯下打开自身更大的想象空间,不是“网红店”,不是“旧电商”,而是融合了电商+社交+新零售+新制造+新空间的复合物,这个复合物,正在与更多的可能元素进行化学反应。而目前我们看到的拼多多,其实只是模式革命早期的面孔而已。
一起惠2018-07-28 10:23:03320 次
7月26日,拼多多正式挂牌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DD,成为国内首个两地敲钟上市的公司。拼多多敲钟仪式现场直击记者在上海陆家嘴的敲钟仪式上第一时间获知,拼多多开盘报价26.62美元,较发行价19美元上涨40%,盘前竞价超25美元。截止发稿前,市值近三百亿美元。值得提及的是,拼多多这次完成了16.3亿美元的融资(官方表示,16.3亿美元是没有行使超额认购之前的融资额,行使超额认购权后融资18.7亿美元)。黄峥在敲钟仪式现场发表了感言:拼多多植根于中国和上海,希望未来新电商的模式能覆盖全球,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选择纽约、上海两地同步敲钟仪式的原因。拼多多致力于成为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平台上不光提供超高性价比,同时也富有娱乐性的产品及服务,黄峥再次坦诚目前公司离此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黄峥还透露,未来拼多多将在农业上进行重要布局,进一步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2017年度,拼多多共计催生9亿多笔扶贫订单,销出183万吨农货,覆盖90%国家级贫困县。据了解,2018年,拼多多将投入100亿元资源,加速进入500个产地,扶持1万名新农人,帮助更多农产品产地解决货源与交付难题。不知这是否暗示着未来拼多多平台上生鲜会是其核心业务之一。IPO后,黄峥也将捐出其拥有的2.3%公司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按IPO发行价计算,黄峥此次捐出的资金约为4.47亿美元。此外,黄峥还计划另建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以支持科学和医学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回过头来看,拼多多赴美IPO一事颇有“一波三折”的风味,递交给SEC的招股书更新了两回,从起初募资不超过10亿美元到调升至最终的18.7亿美元。显然这在近期资本市场钱荒的大环境里实属难得了。同时,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元。有趣的是,拼多多的发行价也一直有所变化,从媒体爆料的22.8美元到最后黄峥坚持的19美元,或许黄峥还是保持着冷静,以求稳为主。由此看来,社交电商第一股这个故事,看起来倒是符合向来深谙社交密事的美股市场的口味。光芒万丈:3.44亿人背后的真相在今年6月第一次正式提交招股书开始,外界对拼多多的揣测就没有停止过。止血上市,流血上市等词不断出现在媒体头条。最早成立于2015年4月,3年后IPO,黄峥这一番跃进就是为了“割外国的韭菜”?拼多多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个月间,拼多多GMV达2621亿元,活跃买家数达3.44亿,活跃买家平均消费额从674元增至763元;跃升为继淘宝、京东之后的电商第三股势力。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报告,截止2018年6月,综合电商行业用户规模直逼8亿,行业渗透率突破70%;而在新增的用户中,三四线城市用户占比过半41岁以上用户同比增加35%。据报告分析,“拼团”、“砍价”、“分享立减”等社交裂变的模式的出现和迅速扩张正是吸引大批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主要原因。以拼团、低价为公司主打旋律的拼多多已经吸引了3.44亿人次,这些人背后三线以下城市占据达到57%,女性用户占比70.5%,25-35岁用户占比57.8%。在品途商业评论看来,黄峥创建的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超乎寻常的增长,最大还是得益于该公司真正抓住了中国消费大环境不均衡发展的市场必然需求;也就是三四线甚至以下城市的用户消费需求。创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社会实践,以创业浪潮为巅的今天,实业经济面临迫切转型,新零售时代下,一份深度创业何尝不与国民经济挂钩?深耕三四线城市,依托社交生态进行裂变,核心亮点是拼团和低价,拼多多在电商被淘宝和京东垄断的格局下找到了一条不曾被人走过的路,引领了一波新的潮流。不妨衍生想一想,19大报告中被俨然提出的我国新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拼多多在其中扮演了多大的革命角色?有网络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省份占2/3;在消费构成中,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等消费型需求的开支仅占10%左右。较低的可支配收入,仅占10%的消费型需求,一方面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基本事实,另一方面这也凸显了这类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极高敏感度。钟鼎创投合伙人孙艳华在一次品途商业评论采访中也分享过一个基于底线城市的调研发现: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懒了,他们花在抖音等社交app、游戏上的时间变多,在商品供给剩余的今天,面临着极其多选择的消费者花在电商上的时间愈发呈缩减趋势,如何帮助消费者花最少的时间买到最好的产品是所有电商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回到上面那个问题,品途商业评论亦认为,全民社交已经风靡,这种现象早在近两年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内容平台火爆四五线城市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而大环境使然,拼多多以电商角色抓住了“农村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改变了这数亿群体的购买场景和习惯。曾有一名拼多多投资人对记者透露,决定投资拼多多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拼多多的极致模式,它最大化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执行力。资本催熟:然后呢?除了流血上市被许多人评断之外,拼多多是否只是一场资本游戏也是另一个热议。这种看法并非无理取闹。成立3年,完成了4轮融资,其中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的股份最高,占股比例分别17%、9.3%、6.8%。在不少人眼里,拼多多是一个资本催熟的典型案例。极度依托于微信生态,腾讯给予了拼多多最自由的发展空间。这空间有多大?微信有10亿用户。这意味着拼多多拿到了一张10亿流量券,获客成本大大降低;实际上也就是众人口中的社交电商红利。已然地,社交电商的红利已经兑现在拼多多身上。据招股书,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Q1GMV分别为1412亿和662亿元人民币,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在营收方面,2018Q1到2016年分别为13.85,17.44,5.05亿元人民币;2018Q1实现了37倍的增长。甚至有一个数据是,拼多多2017Q4的营收为2.448亿元,京东同期营收为2.925亿元,相差无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电商红利并非拼多多一家独享。事实上鼓吹新零售的今天,基本上没有一家零售企业不试图在“社交电商红利”上分一杯羹。说白了,大家都在啃微信生态(包括小程序)罢了。资本的投入加快了拼多多的发展,壮大了拼多多的市场份额,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模式。那么然后呢?一位业内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表示,社交电商红利估计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记者颇认可该观点。遥观往日阿里京东电商之路,电商红利何不明显?如今呢?流量又何其贵也。现在的社交电商企业在拼命吞噬微信生态下的红利,利用的是消费者社交空间的压榨,甚至由于社交电商企业的“骚扰式”营销模式,很大程度上它们也在透支消费者的社交欲望。但当红利不再,当消费者和市场变得更成熟,社交电商企业何以为继?这也是拼多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换句话说,资本让拼多多在短短3年内就赶上了京东电商的流量,这也暗指了未来几大平台之间对用户的新一轮争夺将会多么激烈。到那个时候,流量又会多贵呢?为什么是此时此刻?拼多多为何选在此刻上市?其实这才是最深刻的问题。据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Q1季度,拼多多流动资产中仍有86.34亿元现金。也就是说,拼多多并非被迫上市。上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要受到公众监督,一切事物相比上市前都要更透明许多,也更受限制;意味着股价的波动很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生死,而股价波动又深受蝴蝶效应营销,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到公司股价;意味着由于市盈率的出现,诱惑变得实体化了,上市前颇虚的股份在上市后变成了实打实的美金。资本没有威逼,是黄峥亲手把拼多多推上了生死之境。是为钱?为名?还是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亲手改变拼多多的未来?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拼多多上市后必定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转型是必然的选择;而清醒的黄峥很可能早有计划。向来富贵险中求,名利与否就看你敢不敢殊死一战。因此,品途商业评论推测,选在此刻上市很可能是黄峥意识到对以“社交电商”名头起家的拼多多来说当下是IPO的最佳时机。一是这个时间点讲社交电商这个故事最恰当;二是拼多多不可能永远依赖社交电商,若红利消失后再谋求IPO,想必不会造成今天的吸金和估值效果;三是黄峥敢于在最好的时机内做最冒险的事拿到最多的钱给公司补充弹药。曾经唯品会同样差不多3年的时间登陆纽交所,也实现了22个季度的持续盈利,但似乎股价却不太被美股市场看好,市值从最高时200亿美元缩减至今天的66.9亿元美元。这一点可以看出,盈利不是投资人对股价的唯一衡量标准,唯品会背后因用户数量和营收的缩减而导致的无法更大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或许是导致市值流失的原因。接下来黄峥会带领拼多多怎么走,未来拼多多会变成什么样,是继续做一家电商平台,还是如阿里京东一样布局物流、供应链、金融、云计算等领域,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拼多多一起在成长、变化的是中国所有的零售企业,当然包括阿里京东美团点评这些巨头,拼多多的成长很可能不会再如刚成立时那般肆意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品途商业评论分析,拼多多的新模式如果是追求品质化,那很可能需要面临品牌形象定位的转型,短期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但试想,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回流和资本回流,三四线如同国外的中小城镇那般的商业建设趋势下,拼多多必然要面临“大家都不傻了,你该怎么玩儿的问题”。那个时候,拼多多不能再以信息不对称的模式收割市场,唯有沉下心来做渠道、做供应链、做产品、做品牌……这些零售消费市场的细活儿,拼多多必须要去面对。不过招股书中倒是提到,公司计划将40%的募资款用于增强和扩大公司现有业务,40%用于技术研发,剩余资金将用于日常公司运营和潜在投资项目。前路未明:悬在拼多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代蹴就了拼多多的庞大体量,时间却是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拼多多已经成功圈层了属于自己的用户,那么接下来如何挖掘价值才是重要的。品途商业评论总结悬在拼多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不止一把。第一,如上文所提,社交电商红利不会一直持续,拼多多需要思考下一步的可能性。第二,确定要一直依托微信生态吗?当拼多多增长到一定体量,包括腾讯在内,阿里、京东等平台会带给拼多多多大的竞争压力?第三,确定要一直以低价、拼团为核心发展策略吗?不可否认,这种极致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今天的拼多多,但品途商业评论认为单一低价的模式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当消费者和市场环境愈加成熟,消费者的需求将会更加苛刻和细分化,低价和低价带来的产品低质不可能再轻易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第四,确定要一直主打三四线城市消费群体吗?拼多多带起了底线城市的消费需求,拉动了这些城市的消费经济。但随着消费群体的成熟和固定,除了要进一步满足日益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之外,拼多多势必需要考虑“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而如果要进行消费群体升级的话,随着而来的是不是拼多多模式、渠道的升级?这其中转型难度可想而知不会小。第五,平台监管制度和商家管理的矛盾该怎么解决?今年6月上海拼多多总部爆发了一场商家维权活动,商家因认为拼多多平台“非法冻结商家资金”而维权。据了解,这并不是第一次商家集体维权,而对一家商家的冻结金额最高达数百万。曾有商家告诉品途商业评论,拼多多以一家他完全不认识的涉假店铺关联为由,冻结了资金,之后平台拒绝沟通,也同样没有告知他哪里违规。这样的事情在拼多多平台并不少见。拼多多收入主要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2017年,拼多多全年佣金及广告收入为17亿元,2018年Q1季度佣金及广告收入达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涨37倍。显然管理好平台上的商家对拼多多至关重要,当商家对平台失去信心,拼多多也自然会面临生死之困。除此之外,假货难题也同样是悬在拼多多头上的一把刀。或许不止以上等方面,拼多多需要考虑到更多,包括资本市场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升级,竞争环境的压力等等,留给如今还依旧保持单一模式的拼多多的时间并不多了。
一起惠2018-07-27 09:38:37395 次
7月17日,拼多多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终于明确了发行价格和数量。将以每股16美元-19美元价格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最高融资18.7亿美元,有望于7月26日登陆美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和红杉资本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2.5亿美金,其中前者将在IPO后持有17%的股份,继续保持第二大股东的地位。今年排队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扎堆,其中不乏像滴滴、小米、美团、拼多多这样大体量的企业。而拼多多可能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家,支持者认为存在即是合理,反对者则指责拼多多假冒伪劣严重、巨额亏损、流量依赖严重,质疑模式能否持续。商品假冒伪劣问题取决于发展策略和高层意志除了吐槽无处不在的砍价式分享骚扰之外,人们对拼多多意见最多的其实还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有人甚至指责,淘宝的很多厂商把阵地转移到了拼多多,这种推测不是没有可能,商家逐利追着流量跑很正常。我们不能说拼多多在有意保护不良商家,但如此多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拼多多作为平台显然无法推脱关系。在我看来,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并不是拼多多无法解决,而是它现在还没有真正将其放在急迫解决的台面上来。原因有这两个方面:1、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拼多多要做的事情很多,现阶段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解决这个问题;2、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对其某些阶段目标(比如商家数量、GMV等关键指标)相违背,主观上它更希望推迟到以后再来处理。不过,假冒伪劣问题非常容易伤害用户体验,成为随时可能炸响的地雷。在之前春节的系列互联网回乡观察中,我已经接触到不少人反映商品质量不佳而逐渐弃坑的实例。而近一段时间,关于此类问题的批评报道也时不时在朋友圈刷屏,侧面反映了事态不容忽视。当然,目前这个危机还没有大规模地爆发,这是因为:1、拼多多的主流目标群体为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中老年人用户,他们对此问题的敏感性不如主流电商平台的用户;2、用户增长尚有一定的空间,受到流量裂变进坑的用户远大于弃坑的用户。但潜在用户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增长速度放缓时,如果假冒伪劣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加上新用户逐渐成熟变得对产品和服务挑剔起来,那么危机将会立即浮上水面。届时用户大量流失下降,随之而来的是GMV和营收受挫下跌。以拼多多现在的发展速度来估算,我推测最快明年年中就可能面临这种现象。这或许是拼多多急于现在上市的主要原因。从各项数据来看,目前拼多多一切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估值当然也会很漂亮,而这对于黄铮来说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拼多多急于上市,或许也有先实现上市再快速回头来解决平台管理问题的意图。拼多多的商品伪劣和服务问题能否解决,由其发展策略决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取决于高层领导的意志。目前它在拼上市,现阶段急需做大的是规模,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交易。而上市成功的话,或许就能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来,侧重于追求效率和质量。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大力整治现有平台,还很可能会培育新的交易平台。这好比阿里把淘宝做大后,利用淘宝的流量和用户来打造全新的天猫一样。亏损不是问题,有流量有份额实现赢利并不难还有不少人则担心拼多多的亏损。既然现在有年2600亿元这么大的GMV了,那就应该有规模效应能够赚钱,为何还在亏损呢?这的确是个本质的问题,创业不成做公益已经被大家当成了笑话,不想着赚钱的企业肯定不是为投资人负责的好企业。细究起来,拼多多现有的亏损问题并不大,它具有较大的潜在盈利能力。原因如下:首先,拼多多现有亏损并不是业务性亏损,而是处于扩张阶段的策略性亏损。到处当赞助商打广告,拼多多为了快速上位花费了不少的银子。而这一切都是费用,要记入运营成本表现为亏损。特别是在规模尚未达到之前,这笔费用占比更是高得多。其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投入销售和市场开支的费用为13.45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2018年一季度上述数据已经攀升到12.17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这也是今年一季度亏损2.8亿元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拼多多收敛一下激进打法,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费用只花一半,很可能就实现近3亿元的利润了。其次,拼多多的营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拼多多目前整体佣金费率只有1.4%,在电商行业中属于较低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对标纯平台的天猫,除了手机等少数类目外,后者的大多数类目的佣金比率都在5%或更高。而京东和亚马逊的第三方平台佣金比率还要高一些,当然这是因为它们的推广广告位较少,而且第三方平台商品可以和自营商品一起出现在搜索页。作为平台,拼多多的佣金费率应该可以向天猫标准靠拢,在目前的基础翻一倍到2.8%问题不大。这意味着,将在同等GMV的情况下实现营收的翻番,而且费率还控制在天猫之下。有人可能会说,拼多多客单价低难以支撑这么高的佣金比率。其实大家误会了,低价很多情况下并不代表低毛利润率,商家是完全有能力覆盖佣金成本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教坏拼多多,这是必然的趋势,或许很快将会看到拼多多的具体行动。此外,坑位费、广告费也将是拼多多营收的新来源。对于尾部和新商家来说,购买精准的站内广告来打开销路是很必要的,平台则从中获得相应广告收入,拼多多只需学阿里和京东依葫芦画瓢即可。因此,只要有流量、用户和市场份额,电商平台想赚钱并不难。你看阿里,纯平台营收和利润一路涨得飞快;再看京东,第三方平台业务同样撑起了赢利的半边天。作为新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要实现盈利并非难题。电商流量为王,没有微信的话拼多多还能称王吗?电商流量为王,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拼多多的流量。主要风险在于现有流量模式是否可持续,如果失去微信支持,拼多多有没有足够的流量自我生生产能力。目前,社交电商基本上都依托于微信而存活,体量越大则风险越大。因为体量小的,尚有可能通过其他的社交应用获得对等的新流量。而体量大的平台一旦出现断流,则很难寻找新的流量来源。比如:去年锌财经报道之后,云集微店的公众号被彻底封号,就对其整体运营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导致后者元气大伤。微信目前的用户数量突破了10亿,已经成为国民基础应用,也就是说其用户增长天花板已经触及。而拼多多在挖掘移动社交红利人口上,效果非常显著,已经下沉到了县镇一级。根据招股书的披露,拼多多的用户超过了3亿人,可以说,它已经挖掘了一半多的目标用户人群了。剩下的一小半,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乡村一级,在物流基础设施普及之前很难开发他们。或者说,开发的价值不大,因为很多地方达不到人口规模而无法实现渠道下沉。也就是说,拼多多的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也即将到顶,下一步它将瞄准什么样的人群?拼多多目前还是依托微信产生的流量裂变,并带来相应的交易流水。由于腾讯的入股,我们通常把拼多多视为腾讯系,在微信体系享有一定的特权,否则以拼多多的疯狂分享可能早就被微信给封杀了。拼多多无法一直保持着野蛮生长的特权,因为微信不可能长期牺牲用户体验来扶持拼多多。这意味着拼多多必须具备自我流量生产能力,换言之,脱离了微信的倾斜性支持如何生存?拼多多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其策略开始有所转变并已行动。目前我观察到有两个看似微小但很重要的变化迹象:1、原来在帮好友砍价在微信中就可以,但现在必须在APP才能完成。很显然拼多多开始从微信向自己的APP导流,并试图将用户沉淀在APP上。2、目前在拼多多APP上,不少商品的拼团低至2个人,而且可在拼多多直接上发起和加入。这与传统电商平台的零售方式非常相近,实际上将用户购买门槛降至最低,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促进APP上的下单转化率,培养和巩固用户的消费习惯。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称其APP月活超过了一亿,但没有透露有多少交易是在拼多多APP上的闭环中完成的。如果拼多多能实现在自有APP上完成30-50%的交易额,就是非常大的成功。这意味着它有望摆脱对微信等外在流量的依赖,具有较强的自我流量生产能力。由于相关数据尚未公布,拼多多流量实力究竟如何,目前只有它自己清楚。上市即已开始,拼多多和淘宝必有一战拼多多上市讲了很多故事,电商、社交、阿里巴巴、京东、Costco和迪士尼,甚至还一度讲了个电商版Facebook的概念。抛开众多概念不论,在移动电商上拼多多的确有想象力,用户和GMV同步快速增长。但拼多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拼多多的用户多为增量市场,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的新用户,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年纪较大或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多是阿里和京东尚未来得及下沉开发的市场,拼多多提前抢占阿里和京东的潜在增长空间。通常来说,业内认为京东的用户平均购买力略强于天猫,而天猫又高于淘宝。从拼多多现有情况来看,其用户消费特征与淘宝比较接近。之前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卸载淘宝的用户有50.3%流向了拼多多,而拼多多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了淘宝。在经营模式上,拼多多已经基本放弃了自营,全面转向了轻资产、高利润的平台模式。这样一来,拼多多和京东错开了竞争身位。加上逐渐从拼团回归到传统销售方式上来,拼多多将与淘宝争取相同的用户和商家,因此决战在所难免。拼多多全部身家都押在电商业务,而淘宝是阿里最核心的两个业务之一(另一个是支付宝),承担着流量生产和商家培育的重任。对于两者来说,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争。目前来看拼多多的优势在于高成长率,而淘宝则在服务和体验上占优。对于拼多多来说,上市后最要紧的是,尽快解决平台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一起惠2018-07-18 10:01:18330 次
因为自有品牌,经济学家和律师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争论“亚马逊是否在其市场上表现出垄断或反竞争行为”时,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犹如梦中惊醒:“什么?亚马逊的自有品牌?这些年都做了哪些?”没错,我们要讨论的就是AmazonBasics——亚马逊自有品牌。根据OneClickRetail的报告,2017年亚马逊的自有品牌AmazonBasics在宠物用品和床具产品线上,销售了大约200万美元的产品。现在其Wag牌狗粮进入了估值约300亿美元的宠物食品市场。而宠物食品市场,是2017年美国人总计在宠物身上花费的721亿美元中最大的一块。这些数据尚不足以引发关于垄断或反竞争行为的讨论。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负责审查商业和法规的新闻服务机构TheCapitolForum,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亚马逊用它的算法和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会与依赖于亚马逊平台的零售商产生竞争。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又当裁判又踢球。自有品牌,电商巨头市场战略中的心头肉自有品牌是大型分销商如超级市场、连锁店等将自有商品品牌的产品,外包给优秀制造商进行贴牌生产的产物,一般价格略低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Amazon自有品牌和网易严选、京造、淘宝心选一样,是各大零售电商们的心头肉。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使平台获取质量更可信、成本更低的商品,还可以让这些平台充分将手中已积累的零售数据创造更大价值,同时扩大会员客户数量。即使在没有第三方卖家的情况下,这些电商平台也可以通过自有品牌,保持和顾客的联系。此外,在线上和线下数据打通的新零售时代,这些平台还可以在线下建立实体店,售卖自有品牌的产品,吸引顾客。对此,美国Cadent咨询公司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大平台的自有品牌将会从知名品牌“窃取”多达640亿美元。亚马逊的日用品自有品牌,在2017年为亚马逊增加了约20亿美元的销售额。该公司进一步预测,到2027年,这部分收入将会增加到200亿美元。数字营销研究公司GartnerL2也对此专门进行了一项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亚马逊雄心勃勃的自有品牌战略在所有产品中的应用:服装、鞋和珠宝等品类,已占到亚马逊自有品牌的86%。由于亚马逊自有商品的价格比其它品牌的同类商品低,亚马逊在线商城上的第三方卖家感觉在和亚马逊进行价格竞争。这就犹如在沃尔玛旁边开了一个便利店,然后尝试和沃尔玛抢生意一样。在GartnerL2公司的这项研究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第一方卖家和第三方卖家,是否有希望与亚马逊自有品牌竞争?”答案显然是“没有太多希望。”因为亚马逊已经积极地进入园艺、户外、杂货、健康、家居、厨房以及其它日常必需品领域。但AmazonBasics只面向Prime会员。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品牌商需要接受的是,自有品牌在亚马逊的整体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mazonBasics:亚马逊手中的王牌GartnerL2的研究还表明,AmazonBasics是其自有品牌业务线中的最大赢家。尽管亚马逊目前约80个自有品牌中,只有三个以“亚马逊”命名,但它们占据了该公司自有品牌产品的近25%。报告指出,这意味着“AmazonBasics代表着亚马逊自有品牌战略中的一个超大角色。”另一个关键点是:亚马逊已经将它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商品搜索引擎。跟据研究公司Survata的报告,大约49%的消费者会从亚马逊开始搜索第一件商品。而从Google或其它搜索引擎开始的36%的商品搜索,很大比例也会转向亚马逊的商品列表。这些关于消费者从哪里开始搜索商品的发现,印证了GartnerL2公司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的零售商相比,亚马逊更像一个传统的搜索引擎。”亚马逊甚至比Google更了解顾客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补货。这些大数据使亚马逊占据了一个有利点来决定下一个自有品牌的最佳候选产品、以及如何将其自有产品放到它的搜索引擎中。这种方式将会吸引到最佳潜在客户,尤其是Prime会员。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公司仍然需要在亚马逊上寻找新客户和更广泛的分销。而这就好像是和亚马逊合作起来,将业务拱手让给亚马逊。亚马逊手中拿了所有的牌,而且按照它当前的速度,似乎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它向市场的迈进。所幸的是,还有很多实体零售巨头似乎可以与之抗衡,比如传统的实体零售店沃尔玛、Target和Costco。尽管面对舆论这样的质疑:其是否会在自家平台上对自有品牌进行流量倾斜?亚马逊仍计划在2018年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并将它们和智能家居AmazonAlexa语音购物系统,以及Prime会员项目结合起来。网易严选、米家、京造、淘宝心选的品牌图谋在国内电商市场,自有品牌同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作为网易旗下原创生活类自营电商品牌,“网易严选”是在2016年4月正式上线的。当一年后消费者发现,一套在无印良品商售价590元的纯棉格子床上三件套,在网易严选上售价仅为299元时,网易严选则表示“该产品由无印良品的制造商生产”。“好的生活,没那么贵“的理念,让网易严选在2017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网易公司净收入达到541.02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商业务净收入贡献了21.6%。尤其是在2017年Q4网易电商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态势,占比达到31.9%(46.54亿元),在2017年四个季度中占比最高。两年前网易严选的SKU只有30个,而到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个左右。网易严选通过自身巨大的流量入口,面对众多制造商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在丰富其产品线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这套供应链打法也很快渗透到网易严选的新零售布局中:今年4月其宣布要打造100家严选HOME(实体店),这与严选拓展不同业务领域方向(如家居软装领域)的战略极为契合。如果说网易严选的成功在于“选”,那么行业内另一个玩家小米的米家,则胜在“控”。一直以高性价比产品作为优势的小米,在2016年3月上线了“米家”品牌,其中的产品均来自小米生态链伙伴企业。雷军曾提出:“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出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结果是,2017年小米生态链销售额超过200亿,对比2016年销售额增涨了100%。究其原因,是米家产品并非向供应商采购,而是小米从产品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多个角度,共同和生态链企业严控品质的结果。对于更多新玩家来说,严选和米家不是难以挑战的高峰。“京造”是京东在2018年1月中旬悄然上线的生活家居自有品牌。无论其是想“京东造”、“精心造”,还是“经得起造”,都意味着在2015年便开始独立运作五大自有品牌却以失败告终的京东,不甘放弃、卷土重来的“自有品牌”决心。在今年“618”购物节上,刘强东在微信朋友圈为“京造”带货,也开始让京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以目前京东的市场资源和供应链掌控能力,想必未来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消费电子类产品的范畴。作为“迟到”的巨头,6月28日阿里巴巴也在杭州举办了“淘宝心选”品牌发布会。抛开外界的各种分析,看一下制造商的见解:“作为工厂,在新型材料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淘宝心选合作后,我们拥有了更多大数据的支持,知道生产的方向在哪里,这能够帮助厂商及时洞察到消费者端的需求,持续地推出爆款。”似乎,我们又看到了亚马逊AmazonBasics的踪影。结束语笔者对于这两年众多电商巨头们纷纷进入到自有品牌领域,持向好的看法。首先是这些年随着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假货问题凸显,容易让消费者对电商平台感到失望和“没底儿”。而电商巨头们用自有供应链资源和自身品牌来塑造的,有品质保障、且性价比高的商品,无疑会让消费者在产品种类和价格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在美国,人们担心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会垄断市场确实值得关注。据CNBC文章显示,目前来看亚马逊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还远未达到50%。在有可能碰到垄断的红线之前,亚马逊或许还会继续挖掘一下其自有品牌的潜力。而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巨头的存在,则会阻止可能发生的垄断态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自有品牌的存在,对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确实是一个威胁。应对方法或许正如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有品牌领域时,其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AdarshMenon的提示:“只要第三方卖家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有保障,就不会受到太多来自Flipkart自有品牌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这些不得不面对的趋势,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还是要做好“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准备。毕竟无论是在质量、价格、还是在产品研发能力上,他们都要接受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起惠2018-07-16 09:46:14313 次
女生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缺的那件衣服就是逛街欲望的体现。《偶像练习生》风靡之后,我们又看到,原来男生也可以打扮得甚为精致。归根结底,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态度不断演变,我们迎来全民消费时代。都市单身人口增多,消费者口味越来越挑剔,买什么、如何买得专业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功课。正所谓爱过才知情深,醉过才知酒浓,要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需要体验。很难说,是用户行为变迁驱动了商业浪潮,还是商业前瞻带动了用户消费。不管怎样,实体经济和体验经济正在回归,而电商早就不是那个电商了。01亚马逊、阿里、京东、网易等巨头纷纷进军线下店。亚马逊进攻线下领域为其带来了不同于一般公司的发展空间。去年,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获得在美数百家线下零售门店。此外,亚马逊还创立了自主品牌实体书店,建立了无人门店AmazonGo。国内则是阿里和腾讯系争霸,网易电商崛起成第三极。此前,AT的线下版图主要体现在生鲜领域,比如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等。而最近,线下店正在多点开花。走到第五年的天猫国际,在杭州开出了第一家线下门店。不过这更像是一个体验与展示门店。消费者来逛,能够获得专业店员推荐,不过到了购买阶段,用户还是需要通过App来加入购物车以及结账付款。对天猫国际的大盘子来说,这个线下店目前还只是辅助业务。今年满三岁的网易考拉,于五一前夕,在杭州开出了首家线下店“海淘爆品店”。这家线下店位于杭州武林CBD核心区域的杭州大厦,算是这座电商之城的潮流中心。店内在售和展示的商品,依据网易考拉的用户消费数据,从全球数十万款进口商品中精选得出,之后会根据数据更新而定期更换。虽然到店体验更为完整,但卖货也并非网易考拉线下店的核心。对现阶段的电商平台来说,线下店更多是体验和品牌导向,用于快速迭代。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杰拉尔德提出的,由全程体验形成的感受和情感因素对顾客的购买偏好和刺激的影响,远比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功能性感知要大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网易考拉的线下店保持了网易的时尚简约风格,其设计团队曾参与Apple旗舰店、上海中心大厦等诸多项目。另外,围绕主题也能够创造差异化体验。比如宜家的商场定位就是“买家居,更卖生活”,直观、简洁的方式,融商品信息和家居时尚为一体。“海淘爆品店”的一个slogan是“家在杭州,随时随地预见欧洲”,从环境体验、服务体验再到情感体验,网易考拉线上线下的道理是一以贯之的。02线下店的选品推荐,其实有点类似最近比较流行的全民制作人概念。每个用户都有权力pick心仪的商品,越受欢迎的商品越有可能从线上走到线下。于网易考拉而言,线下店就是和用户价值共创的过程。这一点在网易考拉“全球工厂店”上得到充分体现。海内外工厂其实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有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度。线下店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展示空间,让消费者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些品牌,用料材质、设计风格等等。这其实也补足了网易考拉“全球工厂店”对于赋能优质工厂品牌的线下一环。消费者在线下体验和购买的过程,相当于贡献了自己的资源。毕竟,新消费时代下的门店,其消费体验的结果不是平台方获得流水,消费者获得商品,而是两者与第三方品牌一起,共同创造价值。像“全球工厂店”这样深入产业上游,精选商品源头的打法,已经不是传统电商的路子了。线下店的另外一点好处体现在购买决策。我们可以把“海淘爆品店”理解成编辑精选的线下版本,当然,这个所谓编辑是有用户数据产生的。用户到店体验,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思考或者对比,就能选购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商品。在质价比和精选这两个方面,网易考拉、小米有品、京东京造等其实都是师从costco。costco在大而全的沃尔玛生态之外,找到了特制精选、规模供应、会员变现的差异化竞争体系。网易考拉们则是在淘宝之外,找到了泛中产阶层这一群体。costco不久也要在中国开线下店了,这说明国外巨头也看好中国会员收费的前景。主打“精选+极致质价比+用户忠诚度”的网易考拉模式,其定位其实也就是线上costc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网易考拉和未来的costco中国市场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03正如吴晓波在其年终秀所说的那样,曾经处于产业鄙视链底端的百货店、便利店等,如今成为最值得投资的标的物,表现出很多新品牌……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谈恋爱,都需要放松自己的情绪,都希望有一场邂逅,都愿意在线下欢笑一次,流一次眼泪。线下店的存在,就是满足人的体验性,这也是实体经济的本质。所以,吴晓波才会预测,当人的体验、情感和购物之间形成一种新的粘连时,在中国地区将发生全世界最为激进、规模最大的一次零售革命。就像亚马逊一样,中国的科技公司也越来越多跨界。就像武林高手一样,能够综合各家功夫所长,才能纵横江湖。从“买得到”到“买得好”,网易抓住用户新消费的需求,打造精选、有品质、有品味的平台,并且在线下打通体验、互动、售卖、用户情感沟通于一体的线下场景。腾讯则手握微信生态,作为流量富裕者,其对新零售布局更加重视零售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以自身流量和数据赋能新兴电商企业。比如拼多多异军突起,以及腾讯联合京东的一系列投资。阿里的投资布局,既是自身从线上向线下的渠道延伸,也是低成本流量获取的方式,基于其基础设施建设者和广告变现服务的盈利模式,阿里更像是一种创新改造。今年,阿里收购饿了么,阿里CEO张勇(逍遥子)在员工信中是这样定调的:为阿里生态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完成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重要一步。这说明,词汇也是有风口的,电商的服役期可能就要过去了。当我们看到新零售的业态丰富到“新零售”都无法概括的时候,丁磊提出的“新消费”又风起了。
一起惠2018-05-04 09:12:18375 次
1月11日,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商店中国业务总裁文安德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透露,到2020年拟将中国区山姆会员商店翻倍至40家左右,同时会加速与京东的电商业务整合,对于即将“杀入”中国市场的COSTCO则并不畏惧。“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有19家山姆会员商店,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40家门店。山姆采取的是会员制,而且我们也看到根据现在的消费升级和市场情况,会员制模式发展正当时。”文安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一二线城市将是山姆会员商店扩张的主要选址区域,2018年,该业态会在苏州、沈阳、成都、南通等地区选址布点。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沃尔玛大卖场所不同的是,山姆会员商店是服务中高端客户的卖场,采取会员制经营,其所销售的商品一般都以大箱包装或者组合包装,是仓储式商场。而作为竞争对手的美国大型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COSTCO即将进入中国市场,面对这样的强劲对手,文安德表示并不担忧。“我们山姆店会员商店的主要客户群是中高端定位,目标很专注。我们也听说了COSTCO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但我们并不担忧,我们在中国市场这么多年,自然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对中国会员的消费习惯也很了解。我们的竞争策略不会因为对手的改变而改变。”文安德表示。而在沃尔玛与京东结盟后,两者在电商领域的合作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山姆会员商店的电商业务有三个渠道,一是山姆自身网站,二是京东全球购,三是山姆在京东的旗舰店。“我们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都知道必须要有实体业务支撑,所以线上线下的合作非常重要。山姆独立的电商业务发展很成功,从2016年以来山姆电商业务实现三倍以上增长。山姆店自身网站在2017年的增长速度是市场平均速度的2倍。且消费者的复购率也很高,部分门店的复购率可达50%。”文安德透露,目前山姆会员商店有约600种自有品牌商品,独家商品占20%~30%,未来希望自有品牌商品可达700~800种。谈及与京东的合作,文安德表示,京东全球购和山姆在京东的旗舰店都可以在采购和商品上合作打通,比如通过京东的合作,从美国山姆直接采购商品,品类直接覆盖健康和美妆等。“我们在京东的旗舰店,借助京东的供应链和物流去送货,在我们实体店还未进入的地区可以借助京东的力量让当地消费者了解山姆会员商店并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购物。尤其在春节前夕,在异地工作的人可以通过京东平台下单订购山姆会员店的货物,然后通过京东物流配送到自己的家乡。”文安德说。就在近期,沃尔玛宣布从2018年2月1日起将公司法定名称由“沃尔玛百货公司(Wal-MartStores,Inc.)”变更为“沃尔玛公司(WalmartInc.)”。本次变更公司法定名称,表明了沃尔玛越来越重视为顾客提供无缝连接的零售服务,包括在门店、网上、移动设备上购物,或是以门店取货和接受送货上门的方式购物。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沃尔玛向线上发展,也体现在亚马逊向线下发展,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就是典型案例。因此沃尔玛此次公司更名也被业界视作是加码与亚马逊等电商的竞争。业界预计沃尔玛在2018年会在与京东的电商合作方面持续加码。
一起惠2018-01-12 09:22:52361 次
12月18日消息,虽然亚马逊不断侵蚀着美国实体零售商的时长份额,但Costco仍然迎来了自己在数字化道路上的一个大胜利——2018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17年11月26日的三个月),全球电商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同比增长40%。财报一出,Costco公司股价立即飙升。公司CFO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指出,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上个季度警示了公司的会员续约率可能面临下降危险,但事实上,这一季度会员续约率却保持了稳定。(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把会员续约率作为消费者对Costco热情度的晴雨表,也是Costco业绩升降的关键指标。)据悉,在2018财年第一季度中,Costco的总销售额(包括疲乏业务和会员费收入)同比增长13.2%至318亿美元,超过华尔街预期。显然,面对来自线上线下同行竞争的加剧,Costco的“寻宝式购物体验”让它从中脱颖而出——Costco美国本土同店销售已连续14个月实现增长。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大力拓展了在线业务,并推出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服务(click-and-collect)。这些举措也很好地缓和了投资者对于亚马逊不断加大食品、服饰、美妆业务投入的恐惧。上周五,Costco的股价上涨4.7%至195.35美元,创下2016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按照标准普尔500指数,该公司今年的股票上涨了约22%,而去年上涨了19%。“总的来看,Costco保持了销售数据强劲、利润良好的发展态势。”EdwardJones分析师BrianYarbrough点评道,“我们也对其会员续约率稳定下来保持乐观态度。”根据上周四晚间公布的一份声明,截至11月26日,Costco的净收益为每股1.45美元。排除9%每股的税收优惠增益,公司利润为每股1.36美元,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测的每股1.34美元。其在整个北美市场的会员续约率为90%,排除通货紧缩的影响,毛利率持平。分析师对于Costco扩大在线业务的举措表示看好。据悉,Costco曾强烈抵触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服务,但现在,它已面向笔记本电脑和珠宝这两大品类推出了这项服务。事实也证明,超过半数选择这项服务的顾客,到店之后增加了额外的消费。“Costco在数字化方面的投资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一位分析师总结道。
一起惠2017-12-19 09:43:41337 次
近日,德国连锁超市Lidl以旗舰店形式入驻天猫国际,凭借跨境进口电商首次入华。初期,Lidl旗舰店上线216个SKU,覆盖食品、茶饮、保健品、母婴、美妆个护等核心品类。目前,店铺已经在天猫国际德国国家馆中获得突出展示。事实上,德国最大的零售批发超市麦德龙、美国最大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Costco、与Lidl并称德国连锁超市双雄的Aldi等早已纷纷入驻天猫国际。无疑,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国际连锁超市亲近中国消费者的捷径。不过,各家策略大有不同。Lidl能否在天猫国际这条捷径之外,找到更多消费者触点,更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呢?对比几家类似品牌在中国的成长史,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它的更多“未来”。(1)COSTCO:在天猫开“双店”作为精选超市,Lidl在选品时,每一种产品只要一种型号,这与追求每个品类顶端优势的COSTCO非常相似。此前,主攻实体的COSTCO一直认为中国市场并不适合线下布局,于是选择绕道天猫国际,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凭借在天猫国际旗舰店中积累的经验和数据,COSTCO前不久又在天猫开设了旗舰店,用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两种方式一起发力。同时,其官方表示,不久之后还将在上海开出中国大陆首家线下门店。面对成熟而复杂的中国电商环境,Lidl作为门外汉选用了和COSTCO一样的入华方式,未来也同样有机会复制COSTCO“天猫双店”的路径。当然,如果线上业务足够成功,也不排除Lidl走到线下的可能。(2)家乐福:自建电商平台欧洲零售集团家乐福的入华路径和Lidl不同。早在1995年,家乐福就在中国大陆开起了大卖场。走通了线下路径的家乐福也会涉猎很多进口商品,但它选择直接自主研发了自家App。与仅入驻第三方平台不同,家乐福通过自己的App开始了线上线下打通的布局。然而,推出App需要在中国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以及足够的庞大的客户群体,从这一点看,这种方式并不适合Lidl。(3)沃尔玛:自建电商平台、收购成熟电商、牵手京东Lidl和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正是Lidl和Aldi一起将沃尔玛赶出德国这一役,使其名声大振。不过,凭借营业额成为全球最大公司地位的沃尔玛,早以实体店进入了中国,并且已经在中国拥有了包括沃尔玛App、山姆会员App等电商资源。在需要快速借助电商转型的时候,沃尔玛依靠强大的实力直接并购了国内线上超市1号店,让自己彻底变身。2016年10月,沃尔玛又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沃尔玛全球购旗舰店入驻京东,通过跨境电商方式引入更加丰富的商品。经过一年的发展,沃尔玛全球购官方旗舰店成长为京东全球购平台上品类最齐全的店铺。相对于自建电商,收购成熟电商可以让品牌的电商起点更高,投入精力更少。不过Lidl想要走这条路,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足够支撑国内外对接的强大供应链,可能性不会太大。(4)麦德龙:全渠道抢占流量据了解,Lidl走的是批量进货降低成本的路线,一批订货量不低于50000件;还会在全球寻找优质供应商,将符合标准的产品贴上自有品牌……批量、自有品牌,这些关键词难免会让人想起麦德龙。麦德龙和Lidl一样入驻了天猫国际,当时更直接帮天猫国际建立起了德国馆。不过,入驻天猫国际并不是它的入华手段,这已经是麦德龙进入中国近20年之后的事了。与一般的零售超市不同,麦德龙有很大一部分为“批发”业务。至今,在麦德龙的超市中,还可以看到一批批企业预定货物,toB的大批量订单也正是麦德龙直接用实体店杀入中国的底气。也是这一点,造成了其与Lidl入华方式的不同。目前,麦德龙在中国的布局秉承“一体两翼”的概念,即以实体商场为本体,网上商城与天猫旗舰店同步运营。而Lidl刚刚入华,想要发展为全渠道,似乎还需要更多积累,甚至在简单的零售模式上做出更多突破。小编了解到,天猫国际中的大型海外商超百货类零售商已有数十家。美国的Costco、Macy’s、Target、SaksFifthAvenue,英国的Sainsbury’s、HouseofFraser,德国的麦德龙,西班牙的Dia,意大利的IPER、Eurospin,澳大利亚的Woolworths、ChemistWarehouse、Metcash,新西兰的Countdown,韩国的E-MART,日本的AEON、松本清、三越伊势丹,泰国的Kingpower等,都是在这两年陆续入驻的。如今,Lidl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只是,如果想走出第三方平台寻找更多渠道,还需要面对很多新的挑战。某国际品牌代运营商表示,入驻大电商平台几乎是所有国际零售商的首选途径,可以低成本“试运营”,但线下布局就会遇到很多风险,“选址、人力、租金等会让海外零售商失去原有优势。2014年就进入中国的Costco目前也只有天猫这个渠道,近期才称计划布局线下,Lidl也是一样。”另有跨境电商行业人士指出,同类的竞争对手越多,竞争就越激烈,建立起独特优势尤为重要。“韩国乐天就是一个相对反面的案例,很多韩国品牌都有自建的天猫店,如爱茉莉、唯美铺等,它自身没有形成优势。”他指出,Lidl入驻天猫国际相当于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需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看到成效,否则恐怕也难逃退出的命运。“很多海外零售商来到天猫,恐怕都是陪跑。”一位知情人士向小编直言,不了解中国零售市场、不熟悉中国电商平台规则、代运营不成熟,包括电商平台流量饱和等都可能是海外零售商的阻碍。即便如此,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对海外商超的诱惑仍然是巨大的,根据去年年底的数据,天猫国际共引进了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3700个品类的14500个海外品牌。除了母婴、保健品、美妆、数码家电等进口标品品类之外,服饰、家居、饰品等非标品类招商剧增。其中,百货商超类零售商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线下业务兵败中国的韩国易买得就曾表示,与阿里的合作是重新战略布局中国市场的基础。也许,短期之内尚不能明确各家战略的优劣,但随着大平台的国际化和跨境政策的持续开放,可以预见还有更多的Lidl会通过电商渠道加入到中国市场中来。
一起惠2017-10-12 09:17:54339 次
10月10日消息,美国会员制连锁仓储超市Costco日前发布了上一季度以及上一财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在净销售额、净收入、会员费收入都迎来同比增长的同时,其电商销售额更是在上一季度大增27%,在上一财年增长15%。根据财报,在截至9月3日的上一财年里,Costco的关键数据为:净销售额为12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7%;会员费收入28.5亿美元,同比增长7.5%;净收入为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在截至9月3日的第四财季中,Costco的关键数据为:净销售额为4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会员费收入9.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净收入为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经摊薄每股盈利2.08美元,收入升15.7%至423亿美元;分析员预期每股盈利及收入平均值分别为2.02美元及415.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财年中,Costco的在线销售额达到46亿美元,约占总销售的3.6%。据悉,Costco高管团队曾经犹豫过是否要聚焦到电商业务上来,但过去一年,公司仍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字化方面,包括大力改进官网Costco.com的功能。“我们提升了网站的搜索体验,精简了结算流程,优化了用户订单追踪,还将退货流程做了自动化处理。”该公司CFORichardGalant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谈道。据了解,Costco还在第四季度中改进了其在线业务的分类组合,增加了例如服装制造商Marmot和通用电气公司等的分类。前不久,Costco还发布了一项名为“CostcoGrocery”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两日送达服务,目前已有500个不易腐的杂货类SKU可以享受该服务。与此同时,Costco还加强与超市物品快送公司Instacart(类似国内的多点、爱鲜蜂)的合作,目前大约有1700个SKU可以在多个美国城市享受免费的当日送达服务。显然,这些举措推动了Costco在线销售的增长,也让其在数字化转型上看到了希望。Galanti还表示,今后Costco将继续推出一些列强化在线业务的项目。此外,Costco布局海外市场的策略也不得不说受到了数字化转型思路的影响。以电商大国中国为例,虽早就垂涎这块“大蛋糕”,但Costco一直对在中国大陆开设实体店持谨慎态度。2014年,Costco首先在天猫国际开了一家海外旗舰店,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方式打开大陆市场,“试水”3年后,上个月又开出一家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始以一般贸易进口方式进来,为其下一步开实体门店上了一道“前菜”。当然,Costco在中国市场先线上后线下的策略也的确收获了不错的成绩。自2014年10月正式亮相天猫国际后,它几乎一路火到现在。两年多时间里,Costco海外官方旗舰店每年双11都在天猫国际销售额Top10中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店铺SKU从最初的几十种扩展到400多种,覆盖品类涵盖零食、葡萄酒、保健品、母婴、居家百货,最畅销的几个产品(包括自有品牌Kirkland综合坚果和OceanSpray蔓越莓干等)总销量都在数十万量级。在这种情况下,Costco在中国大陆的首家实体店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Costco的野心远远不止于在平台上卖货,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天猫运营数据,做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从而为线下开店做好准备。”
一起惠2017-10-10 09:41:05326 次
2013年11月17日,银泰十五周年店庆马云到场演示扫码支付2014年11月,天猫双11尝试联合品牌线下店联合营销,试水O2O2015年10月,天猫推出全渠道玩法,打通王府井、绫致集团线下店与电商部门2015年12月16日,京东新通路事业部成立,启动便利店项目2016年8月,隶属阿里B2B的零售通平台对外曝光,正式运营2017年1月,戴珊任阿里B2B事业群总裁,七公任总经理2017年4月,京东宣布百万便利店计划,主推345线地区2017年8月28日,第一家天猫小店在杭州市区西溪路418号维军超市投入运营自天猫小店第一间样板店于8月28日发布后,因阿里CEO逍遥子为零售通的站台演讲,一时整个电商零售行业都被这间焕然一新且相貌可爱的天猫店刷屏了。细看刷屏新闻关键词:天猫、B2B、实体、零售通,实际上“天猫”只是一个幌子,新闻背后B2B事业部旗下的最新产品——零售通,以及围绕该小店所动用的整个阿里集团各大部门协助才是这条新闻的最大亮点,因为背后这意味着是战略性产品。自2013年支付宝扫码支付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对于实体与电商结合的问题一直让所有电商平台都感到十分苦恼:当年天猫尝试邀请品牌将其线下店加入线上大促后,平台却将门店的绩效问题丢给了品牌方;当年品牌方门店被作为电商业务终端的自提点后,门店的员工一度莫名其妙成了八杆子打不着的电商部门的“售后专员”;又是当年,天猫邀请商家进入O2O系统,但由于涉及门店数据外泄问题而不了了之;眼下看来试图借助平台的力量让品牌自我改造的耐心似乎走到了尽头,今时今日阿里自己动手从B2B开始。朱思码记于2017年8月29日探访了杭州西溪路上的天猫小店维军超市,并通过店铺黄老板提供的一些线索后结合多方观点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零售通借助小店的形式已经实质触及到了实体零售B2B批发采买领域,且利用线下店的名义在可见的未来极有可能将会有更多机会触及过往线上无从涉足的庞大市场——例如烟草,这或许将成为阿里自营电商全面发力的契机。所以江湖上流传阿里不做物流、不做游戏、不做自营电商的魔咒,是否又要再次应验墨菲定律?作者在现场遭遇淘宝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并被盘问:『是否为友商京东?』场面一度十分尴尬1小店背后的逻辑有关天猫小店和零售通究竟如何的问题,恐怕还是需要亲身前往才能找到一些思路。走进维军超市,焕然一新的样子与相框照片中老破小的形成鲜明对比,当问及门头更换和装修完毕的时间时,老板给出的答案是:6-7天。而另据阿里B2B相关朋友告诉朱思码记,本次天猫小店及零售通的地推工作已经交由外界以“铁军”著称的中国供应商团队负责完成。『不过我还是比较指望他们带我优化货品的』,维军超市店主黄老板接受了采访时指着店里的两个天猫货架,而老板娘则在一旁插话:『这是他们天猫的爆款。』言下之意,首批货架的选品来自阿里平台根据其平台销售数据而进行的定向推送。天猫小店零售通货架仔细观察当中一个货架上的货品,其中在线下商超渠道罕见甚至前所未有的零食品牌“百草味”和“卫龙”引入眼帘——事实上两家均以主打线上渠道电商销售而闻名。随即我们当场连线百草味相关负责人求证,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这是其今年百草味回归线下布局的行为,之前与零售通战略是其中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整套采购体系与过往天猫超市沿用的零售货品结构并无关系,完全独立的批发渠道。即使线下店所售的品类在线上也有销售,但类似百草味这样的零售通商家也会按要求在包装上进行区隔,零售通对供应商采购做法似乎在参照Costco在北美的经验,不过另一方面Costco在北美地区向来又是以狂压供应商价格而饱受诟病的。举例百草味100g装红杏干,维军店零售价为8.5元,百草味旗舰店售价15.8元(满199-100后价格7.9元),而天猫超市价格为18.9元,仅仅从零售价格就能看出,零售通的批发渠道价格占据极为明显的优势。维军超市作为一间传统夫妻店改造后的小店,过往的收银、货品信息、坪效信息基本没有,或停留在老板的记账簿上。没有数据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参照,用直白的说法就是:去医院看病,连哪里痛都不知道就让医生开药。为了降低潜在过高的沟通成本,以维军超市为例,阿里的做法是目前仅安排了2个零售通的货柜,而在前端,由蚂蚁金服“免费提供”的收银系统持续收集店铺的日常销售数据,后续进而一步步对当前店铺内的货品进行跟踪,匹配相似的零售通平台货品,帮助店主优化采购,『完成一定的单量后有返点,领红包作为后续货款的补贴,开始就两个货柜,后续会慢慢扩更多,直到全部占满』。另外零售通的整套B端采购模式实际上实在模仿C端客户常用的网购体系,甚至还有类似满288免配送费的玩法,实际上从产品角度将这些小B直接与C画上了等号。另据维军超市日常备货的物流响应时间看,目前基本保持在次日达以及特定商品2-3日内到货的标准,也基本保持了日常C端消费者网购到货的时间。意思的是对比零售通与京东新通路:从产品模型到后台系统,看几乎是一个模子生的,如果非要找出两者最大的区隔,可能只在于先出生的新通路此时已经的扎根三四五线地区,而天猫小店则是在闹市区的社区边安了家,但也有阿里B2B相关朋友指出后零售通的地推团队也正在向三四五线地区渗透,意图贴身肉搏。京东新通路后台系统零售通除了适用于小店外,也同样适用于中小型商超,甚至其他批发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黄老板一天1~2000元的业绩可能还不如随便一家淘宝兼职人员开设的集市店业绩来的“性感”,但黄老板有着一台免费提供的蚂蚁金服牌收银机,其免费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的门店数据从各个社区店回传到平台,免费的当然也是可能是最贵的。借着小店的名义杀入实体零售批发这个toB业务市场,意义远不止小店的流水那么简单。令人担忧的是此次强势袭来的零售通或将成为传统批发市场、经销商、以及未入驻该平台品牌的一场噩梦。尤其是关于是否真的要彻底打掉中间环节的问题,业界目前现在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批发商始终在承担品牌方的生产与库存压力,而零售通只是批发平台订货平台,如果批发商被打死,结果将是厂家承担更高的库存压力批发商缓解了品牌方的回款压力,但这个问题显然无法跟强势的平台去谈批发商是联系用户和品牌方间的桥梁,若彻底打掉批发商后,品牌方只能依靠借助平台提供的现有数据进行推算,但在新品出现时,过往数据并非知晓流行趋势和洞悉人性的万金油既然过去品牌方的渠道政策可以给批发商,这次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给实力强大的阿里呢?如果给了零售通这样的巨无霸平台,那么对中间商的围剿战将完成自线上到线下的战略合围,后续品牌对于平台的业绩依存度也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摆在商家面前的难题将是选择扎根于一颗参天大树,或者选择一小片低矮的小树林。2烟草之争夫妻店既然是名副其实的蚊子大腿肉,那么这些店最大的销售业绩来源又是什么?从维军超市的一张零售通后台来看,占比最大竟然并非食品零食,而是烟草卷烟的销售。当然,这是绝大部分小店日常经营业绩所依靠的主要业绩,但同时又是线上渠道所无法销售的品类。当然,零售通目前肯定没有在卖烟,因为不合理更不合法。2016年全国烟草行业业务收入为8692亿元,这是一个无法电商化运作仅能依靠线下销售但却异常庞大的市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唯一具备批发商资格的有且仅有烟草公司。毋庸置疑,目前无论是零售通还是京东新通路至今没有涉足烟草批发与销售业务,但这并不代表未来不会。『10年前的2007年,几个部委下达了一个联合通知,就是关于线上烟草销售的,但不知道今天有没有过时』北京一位大型烟草经销商朋友告诉朱思码记,就目前来看非烟类产品是最有希望成为未来最有希望涉足的领域。这位朋友之前也曾尝试过用O2O手段进行非烟产品销售,也就是线上支付,但线下小店取货,『这是最不违法的一种手段』,但关于非烟类产品到底能不能让阿里或者京东这样的巨头来运作,国家工商总局和烟草专卖局都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事实上烟草批发版的“零售通”早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浙大网新与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15年尝试非烟产品电商化的项目——新商盟网上订烟,并希望借此打通全国550万零售户,然而该项目因为涉及烟草搭建类似京东自营物流的庞大体系,以及零售户后台的配套技术支持,至今仍然进展缓慢。由此看来,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一旦从非烟产品切入都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毕竟烟草行业的税收占据全国财政收入的7.2%~7.5%。那么如果未来零售通或新通路介入了烟草销售,会有什么影响?长期以来的地方保护将名存实亡,一些产烟区(例如云南)企业对其他地方上烟草企业的冲击和影响烟草背后庞大且复杂的税收问题将摆在面前烟草行业存在的灰产问题将会影响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生存烟草价格的下调与国家控烟方面的矛盾『但这样至少以后买到假烟的机会会少很多,搞不好兰州人在杭州也能买到‘兰州’』众所周知,全国各地的街边小店不少挂着烟草酒水回收的招牌,但其背后是通过差价走非法渠道通过烟草、白酒公司以外的渠道进货并销售获利的一条庞大的灰色链路,而每个城市都会由各地特定的一个地方性的组织来操盘,诸如北京地区的安徽阜阳帮。一旦电商巨头介入,势必也会夺走这些人的饭碗。3阿里的自营电商,是否已经时机成熟?有关自营电商模式的优劣与其背后体系的轻重的争论,自电子商务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伴随天猫最新版的slogan突出的“理想生活”的概念,今时今日早期的POP商城模式似乎已经难以跟上平台提升品质步伐,而眼下最新产品零售通的批发链路已定,且菜鸟网络物流网络已成,通过独立运营天猫超市所积累的自营电商经验也已经超过5年,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天猫也会在某些特定品类上继续进行甚至拓宽自营化运作都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仅以天猫超市为例:猫超渠道虽然是阿里自营采购,但区别于京东的纯平台运营售卖体系,天猫超市的供应商仍然需要介入到库存与仓储备货的环节中,这是两家自营体系最大的不同点。最近一次天猫超市发生的变动是由原天猫商城相关类目的负责人直接接管了猫超相关类目的运营业务,『也就说过去对接两个小二,现在一个就搞定了』一位天猫超市入驻品牌的负责人告诉朱思码记。猫超从2012年abc的外包物流到今天菜鸟网络的接入,其当前的时效性已经做到了当天下午9点前下单,次日上午到货;当天上午9点前下单,当天下午到货的水准。该水准已经和京东211准时达不相上下。那么为什么天猫接下来会碰自营?B2B的批发采购体系通过零售通的运作已经形成对中间商的包围,而天猫国际则在跨境电商方面于更早的时候已经开始自营跨境商品的采购运营,且基于手握平台入驻品牌的批发+零售的全渠道数据,这对于天猫自营的采购是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换言之阿里做自营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最近8.8促上粉墨登场的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就是选品取自平台热门爆款数据,后续自营强势采购售卖,反而对旗舰店形成了价格优势。逐渐增加与商家合作谈判时的话语权分量。伴随愈演愈烈的猫狗大战,除去零售通会进一步加强品牌对平台的依赖度的加成外,自营电商不受外部阻力影响,当下的POP商城组成平台与商家间松散联盟稳定性不可控且受影响概率较大,若以平台身份变身为“经销商”,则跟品牌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联盟即转变为客户关系,话语权更重,依存度更高。菜鸟物流的成熟,类似亚马逊的自营物流联盟已经形成,且菜鸟物流与零售通搭建三级仓配体系,首批5个区域仓,200个城市仓,2000个前置仓已经规划完毕。这套体庞大的体系可以参照京东物流的分布式仓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密度的前置仓设置显然并非完全只是在为时效性要求并不高的批发渠道做准备,而更像是在为高频的快销品自营化打基础。过往POP商城通过提高入驻品牌所供应品类和数量的方式来提高转化,而今天的情况则是在流量天花板逐渐到顶时需要在现有流量的基础上提升为更高成交的转化率,而B2C平台的自营商品转化率明显偏高。阿里内部的自营电商项目目前也在陆续试水.诸如前阵子爆出对打网易严选的淘宝心选业务,从外部资料看也是一个细分领域的自营电商项目.自营采购体系有利于品控提升,对于售后服务有着长足的影响.在一些特定标品的品类上,京东自营B2C业务已经对阿里造成了空前的威胁,甚至沦陷,若眼下POP商城特定类目份额持续下降且颓势不减的情况下,倒不如直接开启自营模式利用数据优势进行予以反击。如今京东和天猫在商业模式上的愈发接近已是不争的事实,关于阿里自营电商,究竟有还是没有,学京东模式好或者不好的问题,其实并不需要猜测或评价,因为存在即合理。或许争议才能让事情变得明了,因为逆境才是成熟的基石。
一起惠2017-09-07 09:09:16292 次
新零售给电商的创业者设下一个很体面的台阶,让空悬着的电商一步步迈向线下实体。老牌电商玩家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聚美优品、当当网不遗余力的开垦线下市场,都在寻找着新的增长爆发点。但面对迟迟不曾破局的汽车电商领域,创业者们开始结合电商特点和国外先进实体经验,又找到了新的玩法。花生好车便是其中一员。花生好车创立于2015年6月,创始人陈鹏云早先是一位互联网金融创业者,面对线上日益高昂的流量成本和线上极高的金融风险,他一直寻找一个既有资金端,也有资产端的闭环模式。花生好车创始人陈鹏云而汽车行业成为了他最佳的选择。对于花生好车,在创业之初陈鹏云选择了“直营、直租、直采”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瞄准三四五线的新性汽车消费市场,主打90后年轻群体——因为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更新潮,比较容易接受买车到用车的转变,即更愿意接受融资租赁等新兴产品。所谓直营指的是:花生好车前期投入铺设直营门店近200家,大部分采用街边小门店的展厅形式,门店成本在几十万远低于4S店成本。他形容这种街边店和链家门店形式相似,把门店开在小区附近、商场周围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规模不大。而在郊区,花生好车开设大型汽车展厅,用于辅助街边店陈列车型上的空间不足。直租即现在行业比较流行的汽车融资租赁模式,在直租模式下,车辆登记在花生好车公司名下,如果承租人出现逾期等违约现象,租赁公司能更方便地取回车辆并进行再处置;另外,车辆登记在租赁公司名下,承租人就很难将车辆抵押或者转卖,风控也有很大帮助。同时,直租的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大。不过,在直租模式下,租赁公司需要承担车辆使用过程带来的损坏或事故等风险情况。直采:花生好车直接与主机厂对接采购。目前花生好车已经获得部分主机厂品牌授权。目前,花生好车在线上依托于自建平台、微信、app以及与各大电商渠道达成合作,一边通过线上获客,并进行风控管理和完成部分交易环节,一边在线下自建门店完成客户的车辆交付,以及售后服务。意在实现全渠道融合。值得注意的是,花生好车的线下实体门店规模较小,成本仅为几十万元,远低于4S体系造价高昂的实体门店。同时,为了承接电商带来的大量流量,花生好车还选择像京东一样自建仓储物流体系。目前,花生好车在重庆、兰州等地建立了10大中心仓库,辐射周边省市,订单需求当日响应,以便门店最快完成交付,达到高效率运作。据陈鹏云介绍,花生好车发展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实体经营案例。1、借鉴美国汽车批发超市Costco,以客户的会员体系为核心需求,将汽车和超市结合在一起。2、借鉴日本小展厅的营销,以多种的营销形式来向客户渗透,同时把销售与维修能够区分开。售前只做获客跟客户服务的过程,把维修挪到城市的郊外。3、二手车和新车共同经营。未来不出三到五年,新车、二手车的消费比例应该1:1水平。目前在欧洲已经开始实行新车、二手车在同一个卖场里面,同样地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4、自营融资租赁产品,以德国主机厂为例,自营融资租赁产品可以实现二手车的回收。二手车在国外很多来源是来自于租赁,因为租赁,中间客户会来退车、会来置换车辆,所以天然会从融资租赁产品中生产出很多二手车,来进行二次出售,或者进行二次租赁。5、学习链家。直营门店,包括门店VI设计,服务实现完全标准化。除了模式探讨之外,汽车之家、易车等汽车资讯门户在电商方面也尝试多年,面对电商和原有经销商体系的冲突,仍未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花生好车又该如何权衡二者的矛盾呢?陈鹏云告诉我们,原有的电商普遍缺乏实际渠道。包括汽车电商的交付还要依托于4S店,对厂家来说,原有整个电商体系要从厂家拿车,客户还是回到4S店来交车,做的仅是个线上获客的功能,没有必要在中间再加一道电商。而花生好车则是要做4S经销商的补充,就像二级网络经销商一样。有独立的经销网络,和自建门店;同时,目前的4S经销体系更多在一二线为主,花生好车则定位于二三线、三四线,跟厂家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其实,花生好车并非汽车新零售战场上的唯一玩家。易鑫金融、一猫汽车、神州买买车都在用相对互联网的方式开垦市场,二手车行业的优信、瓜子、大搜车也开始向新车零售业渗透。面对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陈鹏云表示,“这个行业一定是持续战,尽管说行业能够引起关注,更长远来看,它更多的依赖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的转变,或者对整个品牌服务的新认知,并不在于某些资本,也不在于某些企业大幅投广告”。
一起惠2017-06-29 09:08:34406 次
近日,成都陌云科技旗下海外个人零售服务平台“洋姑妈”宣布完成千万元A+轮投资,投资方为禾今资本、启赋资本、凯盈资本及电魂创投。据悉,洋姑妈平台正式上线于2016年4月,定位是“全球代购服务商”,即为代购从业者提供货源地直邮代发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网站和手机App,向上整合海外中小品牌厂商和大型综合供应商,向下拓展海外华人代购、国内海淘微商、淘系卖家和B2C电商渠道。通过海外仓整合海外品牌、本地供应链,提供物流、清关、跨境支付等跨境零售基础设施,分散的海外传统中小卖家通过洋姑妈平台转型为规模化、标准化的新零售商。本轮融资洋姑妈将进一步扩展海外合作布局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发力千亿级规模跨境卖家市场。目前,洋姑妈平台有1万多个代购商家,上游供应商超过200家(分自营部分的供应商和入驻平台的商家两种,包括Costco、dm、METRO等),设有德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共5个海外仓,涉及母婴、美妆、轻奢、家居用品、快消品、保健品、小家电等品类,平台月交易量在数千万级别。
一起惠2017-06-18 09:10:39268 次
6月14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为了与新东家沃尔玛(Walmart)融合得更加顺畅,Jet.com(去年8月被沃尔玛以33亿美元收购)正计划逐步剔除自己平台上所售的Costco旗下品牌产品。据了解,自2015年成立以来,Jet就大量销售KirklandSignature品牌的产品,而该品牌隶属于沃尔玛的竞争对手Costco。根据最新的调查,在Jet网站搜索关键词“KirklandSignature”可以找到229个结果,包含了从灌装坚果到袋装烤紫菜在内的丰富的产品。(Jet.com所售的Kirkland产品)不过,不久之后,用户可能就无法在Jet买到Kirkland的产品了。日前,Jet公司新闻发言人MeredithKlein在一封邮件中提到,Jet将剔除该品牌,但部分由第三方卖家提供的Kirkland产品暂时不会受此影响。据悉,此举是由于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Sam’sClub)是今年的重点发力方向,它也和Costco一样,主要靠自有品牌业务拉动整体销售。目前,Sam’sClub的自有品牌Member’sMark共拥有20个商标,并增加了海盐焦糖、全天然猪肉等300种新品。而Jet作为沃尔玛麾下的一员,放弃竞争对手Costco旗下品牌而代之以自家亲戚Sam’sClub旗下品牌,这一举动并不奇怪。事实上,当初沃尔玛收购Jet的时候就有评论指出,这桩交易看来是很讨好的,Jet既有沃尔玛线下劲敌Costco的模式,也有沃尔玛线上死对头亚马逊的影子。一方面Jet需要沃尔玛提供必要的SKU、仓储与物流,另一方面沃尔玛也有机会借助Jet在线上零售扳回一局。Jet曾被喻为“线上版Coscto”,最初依靠基于会员关系的购物模式一炮而红,并因此积累了大量用户。其会员需支付50美元/年的费用,作为回报将获得各种价廉物美的商品资讯,以及比任何电商便宜10-15%的商品价格。尽管后来Jet适度上调部分商品价格,但基于对自身商业模式的信心,预计到2020年将拥有1500万付费会员,会员费收入将达7.5亿美元。不过,随着盈利压力的上升,Jet的策略是否会变化、是否能保持其用户粘性,以及Costco思路是否会与沃尔玛的购物中心进货策略有冲突等,一直都是沃尔玛与Jet的融合过程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打廉价牌登场的Jet,此前一直跟Kirkland合作是合情合理的,现在要断绝与该品牌的关系的确显得有点生硬。不过,可以看出,Jet仍在努力地与沃尔玛各方面进行整合,而隶属于Costco的Kirkland成了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一个障碍,不得不割舍。”一位零售业分析师这样评论道。
一起惠2017-06-14 09:01:00453 次
这两年,代购行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小的、不正规的逐渐被淘汰掉,而规模稍大的正发展成为代购经销商,并形成严密的经销体系。与此同时,一些为代购经销商提供供应链服务的企业也应运而生。由于单个代购所需货量不多,那些供应链服务企业就把众多代购和代购经销商的采购需求进行整合,再直接去跟厂家(或上游渠道商)谈,从而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洋姑妈”便是这么一个为代购商家和个人提供供应链服务的平台。代购行业要怎么标准化?“2015年的时候,有朋友在德国在做小规模代购生意,因为政策收紧、灰色渠道逐渐关闭,这个行业面临着转型,很多从业者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法自己把整个链条做完。我跟国外朋友讨论这事儿,觉得可以利用我们在海外的人脉和在国内的技术实力,去做一些普通小规模代购自己做不了事儿。”洋姑妈总经理杨青林回忆创业的初衷。据悉,洋姑妈(母公司为陌云科技)平台正式上线于2016年4月,定位是“全球代购服务商”,即为代购从业者提供货源地直邮代发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网站和手机App,向上整合海外中小品牌厂商和大型综合供应商,向下拓展海外华人代购、国内海淘微商、淘系卖家和B2C电商渠道。杨青林向小编指出,代购行业要解决的最大痛点是货源的稳定性和物流清关正规化。所以,面向下游代购商家,洋姑妈提供的服务包括海外直采或海外商家入驻的海量SKU货源库、仓储打包、物流清关、互动社区等。国内消费者下单后,代购商家把订单提交给洋姑妈,之后便由洋姑妈协同上游商家负责整个跨境直邮流程。目前,洋姑妈平台有1万多个代购商家,上游供应商超过200家(分自营部分的供应商和入驻平台的商家两种,包括Costco、dm、METRO等),设有德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本月新增的)共5个海外仓,涉及母婴、美妆、轻奢、家居用品、快消品、保健品、小家电等品类,平台月交易量在数千万级别。“很多从业者不会特别宣称自己是干代购的,因为没有标准正统的服务体系支撑,这个行业就没有被普遍定义,不能被普遍接受。大多数代购无法解决三无的问题(无保障无溯源、无任何周边服务),业务仅仅停留在固定人群中,靠亲友口口相传。”杨青林谈道。洋姑妈存在的价值就是做代购的底层服务,帮助这些零散的从业者“找到组织”,解决正规化、流程标准化问题。“给他正规的货源、正规的物流服务、正规的申报渠道。”此外,由于经销性质的代购占比不断提升,系统化的经销代购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销售渠道,为更多中小品牌打入国内市场提供渠道基础。而渠道的竞争格局也会由个人代购的自由竞争演变成代购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使得品牌商将来对代购渠道的管理更加便捷。代购与跨境电商的共生不过,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这两年,代购一方面面临着政策收紧所带来的发展瓶颈,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跨境电商的冲击。这个行业看似在走下坡路。那么,去年才入局的洋姑妈偏偏选择代购这个行业,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呢?“代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杨青林表示,随着国内电商平台海外商品占比升高、做跨境电商的人越来越多,一部分国内消费者原来买不到的、需要找代购买的商品,现在可以比较方便的买到了。但跨境电商的用户与找代购帮买东西的用户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合。他谈到,电商发展到现在,天猫、京东这些公信力很高的大平台也会出现很多负面问题,包括假货,所以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代购是更直接的一种购物方式。而且,跨境电商能做的商品,代购都能做,但代购能做的商品,跨境电商却不一定能做。目前,跨境电商大多数还是做标品,很难做个性化的、长尾的商品,比如服装、鞋帽、饰品、非主流大品牌的化妆品等,而代购却能很好的补足这一块。除此之外,代购相对跨境电商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更快。“跨境电商在海外找到货源,然后集货、运回国内保税区,再做前端的销售,整个链条是很长的,从开始选品到消费者可以下单大概要2个月时间。而代购因为人在海外,消费者有需求就可以做实时采购,再空运回国,反馈用户需求的这个流程大概为2周甚至更快。”杨青林指出,代购和跨境电商合起来也只占整个中国进口市场很小的一部分,在这个很小的份额里面去看两个细分行业谁多谁少没有意义。跨境电商可能抢走了代购一部分的生意,但代购行业要做的不是去把它抢回来,而是去更大的市场里找机会。据杨青林介绍,洋姑妈上线的第一个月(去年4月),平台上排第一的代购商家下单了4万元,到现在最高的一个月下单金额在60-70万元。一年前平台上大部分代购的下单金额在1-2万元,现在1万个代购中,每月下单金额超过5万的有一大半。“不少代购都表示,现在他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销售和开发客户上,利润率和销售额都有明显提升。所以,至少从我们接触的代购来看,生意并没有那么不好做,而是上升的。”代购的前路是一种个人新零售不管是最初的“人肉代购”,还是现在的经销化代购,本质都是帮用户买到他想要的国外商品。而由于多元化消费终端的分布,必然追求成本更低的市场铺货效率。“海外仓的商品市场周转期平均是国内仓周转期的1/3,带来销量增长30倍。”杨青林表示,关键在于如何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短的链条把海外的货销往中国。但是,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大供应链爆品+B2C”模式下,海外商品入境渠道单一、品牌推广成本高,精准用户渠道获取成本高,也无法实现个性化需求匹配产品。“而代购就像微商一样,成为每个人身边的商品获取的新入口。这也是一种新零售、新渠道。它不再是原来的中心化模式,需要消费者去某个购物中心买东西,而是分散到很多很多的小团体里面,再由一个个的小个体去发散。渗透度和效率是远远高于中心化模式的。”杨青林谈道。由于代购逐渐经销化、社交化,它的渗透度又再次扩大。比如,洋姑妈平台虽然目前只有1万多个代购商家,但其终端消费者却遍布全国各地,包括西藏、新疆、内蒙古这些相对偏远的省份。“因为从事代购行业的人、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所触达的人群也分部在全国各地,而且往下还会开枝散叶。”在杨青林看来,这是传统的网络零售模式(一对多)解决不了市场深度的问题。此外,杨青林还以一个“造爆品”的案例来说明代购行业的市场驱动力。“几周前,我们美国仓选了一个品牌名为contigo的儿童水杯套装,这个商品很多电商平台都在卖,但一直不温不火。我们谈好一个货源之后,就通过代购渠道去推,把利润压到最低,准备好充足的货量。一个星期之后,这个商品在美国市场基本处于断货状态。这并不是我们卖出去的,我们只卖了很小一部分(一天3000多套),是它在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后,有大的电商平台和跨境供应链商家花高价钱去国外‘扫’货了。”他指出,洋姑妈这样的“代购组织”是爆款的背后推手、发源地,而那些大平台是爆款的跟随者。“在这种情况下,代购就有利可赚了。原来这个东西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他们拿到货后,等市场价被炒高,等这些跨境商家获取商品的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也就出来了。”
一起惠2017-05-26 09:57:49358 次
5月19日消息,日前,从淘实惠创始人、CEO陈伟处获悉,淘实惠已经完成A+轮近1亿元融资,投资方为前海永宣、大周投资、阿米巴资本、安徽国海等多家机构。据了解,2016年3月,淘实惠对外宣布,A轮完成3亿元融资,领投方为阿米巴资本。农村电商又要再创辉煌?2015年过后,农村电商逐渐从火爆转入冷静。从阿里、苏宁、京东等巨头强势进入直接2C,到淘实惠、大丰收、汇通达等主打2B的创业企业崭露头角。农村电商似乎并没有大佬想象得那么简单。2B还是2C?农村电商的真实面目如何?淘实惠创始人、CEO陈伟介绍称,“不久前,也有人在农村市场做共享单车,这个模式逻辑没有问题。不过,有人就会把单车拿回家锁在家里,这是商业逻辑想不到的地方。”农村市场与一线城市的区别,造就了困难,也让创业者看到机会和壁垒。“农村市场复杂,壁垒高。需要更多的时间、更专注的人。淘宝从03年开始,到13年才养成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习惯。农村市场的消费习惯可能也需要10年,甚至更长。从淘实惠看来,撬动小B或许能迅速拓展农村市场。”陈伟如是说道。亿邦动力网对话淘实惠创始人、CEO陈伟,整理内容如下:把“双十一”和“拼好货”搬到线下,淘实惠想让小店由“坐商”变为“行商”“把互联网行之有效的方法落地到农村,比如双十一和拼好货。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让消费者,去店里面选择更好的商品,形成固定消费场景。”淘实惠创始人、CEO陈伟向亿邦动力网介绍称。据亿邦动力网了解,拼好货、拼多多从某种程度上借鉴了Costco的“打包式”销售。其创始人黄铮也认为,带有社交属性的拼好货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消费现状——较低价格购买优质产品,同时符合社交电商逻辑。淘实惠创始人、CEO陈伟介绍称,互联网手段的介入,是希望线下小店由“坐商”向“行商”转换,帮助小店引更多的客流,提供更符合农村市场的商品,通过淘实惠的服务让小店增加利润。“淘实惠的主要群体是线下店,这些小B和淘实惠合作后,每个月能增加3000-5000元的营收。从利润的角度上讲,我们希望每个月帮小店提高30%~50%的毛利率。”陈伟向亿邦动力网举例称,2016年,淘实惠帮某县卖中化集团的化肥,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卖了近5000吨的化肥。此前,中化集团在这个县里面,一年只能卖几百吨。达成这样效果的原因,就是让小店从从坐商变成行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带给小店老板新玩法。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渠道。”农村电商的“隐形”福利,农产品上行要怎么玩?据亿邦动力网了解,有关农村电商,平台与各地方政府的诉求有差异:平台希望能够扩大市场,攫取更多红利,体现在商品进村、获取更大市场。政府方面则希望在地方发展、就业问题方面得到有效解决,体现在农产品上行。公开资料显示,多家媒体曾曝光有关农村电商在农产品上行的效果不佳。而有关农产品上行,是否应该由某家平台独立解决,淘实惠方面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淘实惠创始人、CEO陈伟介绍称,农产品上行要看到哪里。如果上行到一线城市,淘实惠是做不了的。“我们可以找专业的平台去做,比如易果、本来生活等。但是,从农村到县的这段距离,我们是可以做的。”陈伟认为,有关农产品上行,淘实惠需要把平台在农村的优势展现出来。“举例来说,有一家生鲜电商A平台,做农产品上行,如果他们需要比较好的苹果和香蕉,那淘实惠在体系内就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比较好的产品。”农村物流之殇?淘实惠说,想要盈亏平衡只需要4个月“县村物流是我们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坑。”淘实惠创始人、CEO陈伟曾对外表示。据亿邦动力网了解,农村物流状况一直是各大电商及服务型企业眼中的服务。干线物流较为通常,但从县域到村级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个大问题。包括京东、菜鸟物流、顺丰、中国邮政等多家企业欲涉足其中。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迅速占领农村物流。那么,农村物流到底能不能做?多为业内人士曾向亿邦动力网介绍农村电商现状,综合来看主要困难点有三:第一,农民消费习惯;第二,农民的意识;第三,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其中,农村物流则为重中之重。打通农村物流,下行、上行的双向供应链即可完成。陈伟向亿邦动力网介绍称,农村物流现状比较复杂,总结起来:如果靠目前的订单量,是很难支撑起的。农村增量市场的订单太少,而且分布状况极不均匀。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状况都有,这点就会很难。网购的订单分布到每个村,一天可能就1、2单,这样的市场现状是很难支撑农村物流顺利推进的。“另外一个情况是,今天中国农村不管多偏僻,都有物流存在。举例,你哪怕去新疆、西藏、内蒙古的农村,都会有小卖部,小卖部在卖商品。只要有商品就一定有物流,所以说,农村物流肯定是可以做的。”陈伟介绍称。“既然选择了农村市场,农村物流,淘实惠就是一定要碰的。它不是一个选项,是必须项。”陈伟认为,农村物流要想做起来,必须要掌握好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的结合。举例来说,A、B两个经销商可能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但他们服务的店有重叠部分,淘实惠把他们结合起来,再加上新增的量,农村物流或许就能做起来。亿邦动力网从陈伟处了解到,目前,淘实惠已经实现了部分县域的盈亏平衡。问题就在于快速复制,淘实惠认为复制的参数很多,主要包括订单量、仓储能力、车的线路、网点数。“百公里内有30~40个网点,基本上就有达到盈亏平衡的潜质。因为这条线路一旦能够实现正常运转,农村物流有双向性,叠加到一起,就显得比较容易了。”陈伟介绍道。
一起惠2017-05-20 09:31:50292 次
1-20/45 记录1/3 页首页123下一页尾页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