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COSTA>文章列表
COSTA
消费便利性逐渐赢得咖啡消费者的青睐,星巴克一贯倡导的“第三空间”难以更好迎合消费者需求。同时,瑞幸等新兴咖啡品牌的迅速崛起使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加剧,星巴克中国/亚太区营运利润率近9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近日,星巴克宣布,与全球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进行全方位深度战略合作,以期完成新零售战略布局。星巴克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全球销售增长11%,净收入达到63亿美元。然而,中国市场作为星巴克的运营重点,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中国/亚太区营运利润率从26.6%下降到19%,下降幅度达7.6%,这是近9年来该数据首次下降。同时,相对于全球同店销售增长1%的情况,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近日,星巴克宣布,与全球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似乎表明了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力挽狂澜的决心。二者的全方位深度战略合作主要体现在:(1)星巴克将开放其700万名付费会员的数据与阿里进行对接;(2)全面融入阿里的新零售战略,包含饿了么、盒马、淘宝、支付宝、天猫、口碑等多个业务线;(3)携手打造全球最大新零售智慧门店。从二者的合作领域可以看出,星巴克期望通过此次合作来帮助自身完成新零售的战略及业务布局,以应对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变化及互联网咖啡快速崛起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消费需求的变化和互联网咖啡的快速崛起使星巴克颓势显现中国咖啡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消费便利性获得青睐从速溶咖啡到现磨咖啡,消费者对于咖啡的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如今,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及优化的商业模式,咖啡外送服务及无人化自助咖啡迎合了消费者对购买便利性的需求。在购买现调咖啡时,58.4%的消费者选择外卖渠道,17.5%的消费者选择在大楼的咖啡机处购买,二者之和达到75.9%。互联网咖啡的迅速崛起对星巴克造成销售压力消费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咖啡细分市场的出现,比如互联网咖啡外卖、无人化自助咖啡销售,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业务得以迅速发展。在星巴克与Costa等品牌咖啡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的前提下,这些新兴咖啡品牌的进入加剧了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1)瑞幸咖啡:快速进行线下门店布局,打通线上与线下瑞幸咖啡采用新零售的模式,全方位布局线上与线下,通过资本补贴的方式推进社交裂变式传播,利用明星经纪打造品牌形象,并将“质量好+价格合理+购买方便”作为产品卖点,以应对传统咖啡“价格高+不方便”的消费痛点,提升用户体验。线下方面,瑞幸咖啡运营8个月左右的时间,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门店布局809家,在核心城市实现高密度覆盖。并且瑞幸将门店属性弱化,设置提供“制造和配送”功能的动态“站点”,这些站点的面积、人员和机器配置会根据线上订单量等因素来调节,使得场景成本在动态变化中实现最小化。瑞幸线下门店所有订单交易都位于线上,员工只需专注进行客户引导和服务,运营效率得以提升。线上,用户在APP的交易行为对接后端的供应链、物流、财务管理系统,人、货、场的核心集中于数据上。瑞幸咖啡还建立起用户管理数据库,用100多组标签标记用户行为,从而获取到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这一新零售模式为瑞幸咖啡带来了用户的增长与流量的转化,在半年多的运营时间里,其服务用户已超过350万,销售杯量达到1800余万。由于瑞幸咖啡面向的消费群体是职场人士及年轻消费群体,与星巴克的消费群体定位一致,在当前市场存量有限的情况下,其线上及线下流量的增长势必会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为星巴克带来销售压力。(2)连咖啡:轻社交模式,线上流量大连咖啡通过建立电子形式的咖啡库,采用轻社交的方式,推进用户的共性裂变,促进咖啡品牌渗透到不同的社交圈,以便捷的外卖服务,来刷新咖啡的消费场景,并通过提高产品的迭代速度来创造持续的竞争力。在2017年双十二万能咖啡8小时返场当天,单日销售峰值更接近40万杯(含预付费进入咖啡库的储存饮品),相当于星巴克1000家左右门店的单日销售量。今年4月初,连咖啡开通微信端小程序入口,3小时内完成了10万人拼团下单,首日访问量达300万,顺带为其服务号引流20万消费用户。截至2018年7月,连咖啡在营业门店200家,用户数量超300万,日均订单超过10万。瑞幸和连咖啡巨大的线上流量,让星巴克意识到线上市场的广阔性。并且,咖啡新零售公司可以通过线上获得更多消费者数据,用以指导业务开展、运营优化,而星巴克门店消费行为还未充分实现线上数据化,难以充分挖掘信息。同时,竞争对手的线上线下布局,正逐步培养起消费者在线上场景消费咖啡的习惯,这让突出强调“第三空间”的星巴克感受到了加快建设“第四空间”的必要性。▌与阿里巴巴进行战略合作,获取新零售元素依托饿了么、盒马,接入新零售配送体系今年9月开始,星巴克将在北京、上海开展饿了么试点外卖服务,并计划于年底前延伸到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2000多家门店。为提升用户体验,饿了么将升级外卖设备,并安排专属配送团队。通过从门店取货送外卖的方式,将利于星巴克获取线上流量并提升线下门店坪效。与此同时,星巴克还将与盒马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首家进驻盒马鲜生的品牌外送厨房——“外送星厨”,形成以盒马门店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体系。盒马鲜生有着较高的用户粘性和线上转化率,并且精准定位中高端年轻用户,这与星巴克的消费人群定位有较大的重叠,二者的合作有利于通过盒马渗透星巴克的消费者,并通过线上数据,获取到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使后期的会员服务、推荐体系及营销活动更加精准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盒马鲜生的门店数量只有50家,短期内带给星巴克的增量有限。建立新零售智慧门店,打造星巴克“第四空间”星巴克和阿里巴巴还将联手开创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以作为星巴克的“第四空间”。双方将基于天猫新零售方案横向打通星巴克和阿里生态系统的多个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实现全域消费场景下会员注册、权益兑换和服务场景的互联互通。未来线上门店入口还将与星巴克星享俱乐部会员系统连接,为每位会员个性化专属定制,最终实现“千人千店”的新体验。通过第四空间,阿里可以为星巴克进行线上导流,并提供线上积分、社交营销、支付等赋能,星巴克有望获得更多线上流量支持,将更多消费行为线上化,获得更多消费数据。同时,星巴克的品牌文化还可在线上实现全方位的延伸,相对于正在着力打造新品牌的竞争者,这是星巴克独特的竞争优势。▌星巴克能否将新零售元素融入血液,为自己造血?星巴克近10年在数字及技术方面的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阿里数字、技术的“排异”可能性。品牌优势有利于星巴克的粉丝群进行线上转化,从而推进星巴克新零售战略。近10年,星巴克不断优化数字和技术布局新零售战略的核心是基于技术和大数据重构实体商业。虽然是传统零售业,缺乏一定的互联网基因,但近10年来,星巴克在数字与技术方面不断优化布局。这些经验的积累,使得星巴克具备了接纳、吸收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的基础。品牌优势助力星巴克的粉丝群实现线上转化多年来形成的品牌文化和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使得星巴克与新兴的互联网咖啡相比,无需通过过多的资本补贴来获取用户,其品牌效应还将持续。2018年1月-3月《中国餐饮品牌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显示,星巴克的线上新媒体影响力在饮料品牌中排名首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优良的口碑,强大的线上新媒体影响力可帮助星巴克获取较多的线上流量,提升营销效果。▌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很关键竞争对手的线上、现下业务布局,使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受到了冲击,也让星巴克在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方面的决心更加坚定。虽然星巴克在品牌、供应链、门店数量、营销、价值观塑造、企业文化打造与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领先业界的优势,但是当前,星巴克若要在中国咖啡市场力挽狂澜,需要转换流量思维、打下扎实的新零售运营基础并能够独立应用数据技术而提供服务。可以预见的是,在与阿里进行战略合作后,会有不少星巴克粉丝的消费行为由线下转到线上,使星巴克得以分割部分线上市场。但具体成效还取决于星巴克对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与元素的引进与吸收程度。前期为补贴依赖型的瑞幸咖啡,能否靠咖啡品质、新的商业模式刺激增量市场的咖啡需求,逐步积淀起优质用户,建立起竞争壁垒,成为品牌依赖型的咖啡,还有待时间考验。连咖啡轻社交模式能否增强对流量粘性的控制也尤为重要,并且通过频繁的营销活动来保持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的做法,需要连咖啡对线上推广成本进行持续性的投入。这些新兴品牌能否形成独有的品牌文化,戳到消费者痛点,并且在保持文化底层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可持续性的消费文化,使得消费者能够认可并融入品牌的消费文化,也是能否建立起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起惠2018-08-20 10:02:36365 次
星巴克推出外卖业务,这将直接影响咖啡外卖市场,特别是它的主要挑战者——瑞幸咖啡。目前,后者还没打算盈利,会继续烧钱。此前,咖啡外卖一直是星巴克没有涉足的业务。恰恰就在星巴克没有进入的空白市场,先有连咖啡代购星巴克崛起,后有瑞幸咖啡直接挑战。特别是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星巴克不能再淡定了。星巴克加入咖啡外卖战团,首先被冲击的,就是瑞幸咖啡,这也意味着,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进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瑞幸咖啡挑战成功半年布局600多家店成大陆第二大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已经成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小蓝杯、白唇鹿……自今年年初起,演员汤唯、张震携手代言的新锐咖啡品牌——luckincoffee瑞幸咖啡风起云涌般出现在各大商圈写字楼的电梯、茶水间里。随着咖啡快闪店、北京电影节、甜品节等超级话题不断发酵,luckincoffee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人手一杯的“网蓝咖啡”。这个于去年年末成立的咖啡品牌,短短6个月内就在中国开设了660多家分店。虽然不及星巴克的3000多家门店,但这个新兴品牌已超越了英国的咖世家(CostaCoffee),成为中国门店第二多的咖啡品牌。后者在中国经营10年后,仅有420家门店。自2018年1月起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进行的试运营,截止到5月8日,luckincoffee累计完成订单约300万份,销售咖啡约500万杯,服务用户130多万人。而瑞幸咖啡多外卖发力,挑战星巴克的举动,从最初的噱头,也陆续变成了现实。星巴克要做外卖,就是瑞幸咖啡挑战成功的最好证明。新型消费者和星巴克死忠粉的对立事实上,从消费者来说,消费群体正在分裂成两部分,即新兴消费者和星巴克的死忠粉。高盛(GoldmanSachs)分析师写道,瑞幸咖啡正在“通过补贴和广告来积极投资于客户获取和做大规模,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颠覆者——以更低价格和更大便利提供咖啡体验。它还紧紧聚焦于年轻的办公室职员。”从公司成长周期来说,瑞幸咖啡也到了一个从拼规模到拼运营能力的关口。瑞幸咖啡第一个阶段任务——布局,已经完成。在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时,微信朋友圈里分裂成两派。三分之一支持瑞幸咖啡的认为,外卖便捷,而三分之二支持星巴克的,认为产品、环境,还有习惯等综合因素,都爱着星巴克,口口声声“支持星爸爸”。我问过一个星巴克死忠粉,为何如此偏爱?他说,在他的意识里,咖啡=星巴克,约人小聚,下午茶什么,全都是选择星巴克,“习惯了!”第二阶段陷入持久战没有盈利时间表还要继续烧钱?瑞幸咖啡A轮融资,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此次融资来自于四家知名机构,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后,瑞幸咖啡不缺钱,但是不能再烧钱。如何赢得消费者的认同,需要耐心。最关键的,是瑞幸咖啡自身的发展,决定了需要这种耐心。理由有三点:瑞幸咖啡的规模已经达到660家。这个规模已经达到了公司组织结构和组织力匹配度的极点。这个规模,决定企业成长的力量不是钱,而是管理能力。虽然咖啡行业在品类上有独特性,但是人性的复杂度却是一样的,而且管理半径的衰减也是一样的。瑞幸咖啡在补贴之后,如何保持消费者持续的复购率,是核心问题。否则,无法盈利的话,规模再大,也是一盘散沙。更要命的是,如果单点不盈利,如何做到整体盈利?挑战星巴克,急不得。星巴克不是一个腐朽、老化的品牌,仍然在巅峰状态。因此,要打败星巴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瑞幸咖啡的市场价值是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综合上面的三点,对瑞幸咖啡来说,第一阶段是规模,要快;第二阶段是稳健,要慢。但是,从瑞幸咖啡创始人的言语中,仍然试图延续高举高打的快节奏。据称,瑞幸咖啡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而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没有设定盈利的时间表,也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这样看来,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等促销烧钱模式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盈利的危险:补贴不完全适合餐饮业对消费者来说,烧钱是一个大好事。但对于瑞幸咖啡来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息。660家店的规模,还不考虑盈利,规模越大越危险,原因有以下四点。首先,不赢利,意味着终端运营能力不行。因为最终和星巴克PK的持续战斗力不是来自资本,而是终端的运营能力。其次,打车补贴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合餐饮业。打车软件的竞争,属于轻资产。车和人,都不是打车软件公司的,只是外挂;但是瑞幸咖啡在扩展城市时,不仅要重金开店,还要投入大批人力。这意味着,当门店越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就越大;运营效率可能会越低,管理成本就越高。第三,瑞幸咖啡和星巴克,两者实力太悬殊。星巴克对市场多年的教育,不可能被瑞幸咖啡一夜洗脑。第一张图,单看近一个月的活跃度,瑞幸咖啡还是可以的;第二张图,一对比,瑞幸直接被秒杀了。星巴克在中国被视为高端市场品牌,目前在中国咖啡连锁店市场占据80%的份额,高于2012年的60%,并正以每年500家的速度开设门店。其强有力的品牌运作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青睐它,愿意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它。而瑞幸咖啡目前才660家店。第四点,瑞幸咖啡要通过提升复购率,提升盈利能力,为持久战创造耐力。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星巴克自身没有战略上的失误,仍然具有强大的运营系统,并且每年仍然以新开500家店的速度增长。在整个市场的占有率,也从60%增长到80%。星巴克光环仍然耀眼。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星巴克培养了一批死忠粉。星巴克的竞争维度已经是企业文化竞争,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在道哥“段位竞争”的分析工具中,星巴克处在最顶端。从星巴克的死忠粉批评瑞幸咖啡的评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一种共性,就是把星巴克认为是调性。猜想一下瑞幸咖啡的战略会怎样改变对现在的瑞幸咖啡来说,最好的竞争策略不是在全国拼规模,而是在局部市场打歼灭战。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这方面,瑞幸咖啡应当向巴奴毛肚火锅学习。巴奴挑战海底捞时,分别在无锡和郑州两个市场,采用蜂巢式布局,打出了品牌的势能。同样,瑞幸咖啡也需要在局部市场打出品牌势能,然后把光环带到其它区域。同时,瑞幸咖啡如果不能提升盈利能力,烧钱的方式不会做到持续发展,结局很可能是,牺牲自我,受益他人。就在最近,我听说,瑞幸咖啡一挑战星巴克,结果让“连咖啡”实现了盈利,还把“连咖啡”的市场估值又做大了。那么,瑞幸咖啡第二阶段应该如何打持久战?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对内是提升经营能力而不是继续扩大规模;对外是建立消费者口碑和行业口碑,用价值主张来攻打星巴克,而不是用产品PK。
一起惠2018-08-13 09:45:29266 次
2018年,在线票务市场已经明显出现了猫眼电影、淘票票独大的局面,其余二线票务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被大量积压。2018年春节淘票票出票份额最高达到43.6%,而猫眼电影在与微影时代合并之后也是来势汹汹。而与这两家平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糯米、时光网、万达电影APP、上海电影旗下的天下票仓等二线票务平台似乎都逐渐失去了“声音”。7月5日,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影”)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子公司天下票仓51%股权通过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挂牌底价预计为1.2189亿元。虽然上海电影宣称此举是为了“引入多元化战略资本,加快转型升级”,但仍有媒体迅速将其解读为“二线票务平台沦为弃子”。二线票务平台真的只能沦为弃子吗?笔者认为事实并不这么简单。从票补大战到入口与平台之争,猫眼淘票票重定义在线票务价值目前在线票务份额已经占据了全部票务市场的90%以上出票率,猫眼电影与淘票票依托庞大的用户规模迅速进化,发展起了以电影在线宣发为核心的商业模式。2018年截至7月11日,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猫眼电影主发行电影票房位列第2,淘票票仅有一部《南极之恋》,位居21位;联合发行方面,淘票票发行票房已经超过百亿,位列第二,猫眼电影紧随其后。在2018年以前,用”票补大战”提升占有率是普遍做法,2015年猫眼电影曾经获得了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依靠廉价电影票获取用户成为见效极快的手段。只不过,投入巨大的票补大战并未带来足够的用户粘性,最终成为平台之间徒劳又不得不为之的一项投入。占据支付宝入口的淘票票、猫眼微影合并后占据微信入口的猫眼,也逐步将票务与其他入口联系起来。同时,猫眼专业版、淘票票专业版等面向B端的数据服务也先后面世。卖票行为本身早已被证明是难以盈利的,猫眼电影与淘票票的在线宣发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强大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背后的腾讯、阿里巴巴的强大资源之上的。与猫眼、淘票票相比,其他票务平台难以在线上入口、资源方面追赶上来。但从其他几家票务平台现状来看,以万达为首的传统电影公司并未放弃打造自己的在线票务业务。万达电影APP已经到了6.0版本,万达2015年收购的时光网也稳步经营着票务销售,还开发了衍生品等多元业务。在这个当口,对万达、上影等电影公司而言,自己的在线票务平台的意义或许与猫眼电影、淘票票并不一样。万达在线票务联合影院资源,意在维护院线话语权猫眼电影带有美团的地推基因,所以在宣发上倾向于主控发行,把控上下游产业链;而淘票票背靠阿里巴巴的数据优势,更希望经营成一个平台性质的宣发模式。猫眼淘票票借由线上资源进入影视产业链的发行端,是由其互联网特性决定的。万达影视联合大地时代电影发行、广州金逸影视传媒、横店电影院线共同投资五洲发行是万达影视发行业务的重要板块,万达、大地、金逸、横店等均是国内前十院线公司。五洲发行成功发行的作品有《夏洛特烦恼》《解忧杂货店》《熊出没·变形记》等。而另一家发行公司华影天下,则是华谊兄弟牵头联合微影时代和上海电影组成,微影时代同样有万达的股份,上海电影的院线排名也在国内前列。可见对万达电影等强势的院线公司而言,发行业务的模式不同,依靠的并非在线票务占有率。并且因为猫眼、淘票票建立的前期优势过大,如果大量投入资金争夺在线票务市场份额,如今对万达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项。但万达并未停止对旗下票务APP的支持。笔者经过比对,发现万达电影APP的同场价格低于猫眼电影、淘票票、时光网,而天下票仓上更是没有万达影院购票入口。万达电影APP的另一个特点是有单独影院卖品栏目:在APP中可直接手机下单万达影院的食品、与COSTA合作的咖啡等。由此笔者认为,万达电影APP不同于猫眼、淘票票的一个特点在于,它立足的基础是国内排行第一的万达院线,目前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巩固并发展万达影院的会员规模,连接线下卖品资源。万达做电影APP深层次目的则需要联合电影产业链来看:传统模式中,排片对票房成绩影响极大,而排片的话语权几乎被全部掌握在院线端手中;而如今线上出票比例占据绝对优势、猫眼淘票票又达成了垄断线上票务之势后,在线预售等网络数据将极大地影响后续排片,院线的话语权逐步被票务平台侵占。对志在影视全产业链的万达电影而言,这显然是一大隐患,因此在线票务就成为万达不可或缺的资源,存在就是最大的价值。收购时光网也有这方面的意义。被万达收购之后,时光网逐渐成为了一个影视资讯媒体、在线票务、影视衍生品销售的聚合平台,明显与功能较为单一的万达电影APP达成了互补态势。二线票务平台价值不在自身,在于背后公司的长期布局而对院线不那么强势的上海电影、华谊兄弟们而言,独家的在线票务APP存在感也越来越小。二八效应下用户越来越集中于头部平台,其他平台用户规模很难扩大。从天下票仓的财务数据来看,2017年天下票仓的经审计营业收入为5592.82万元,净利润为2468.33万元,利润率相当高。淘票票与猫眼电影因为争夺市场的大量投入,此前公布的数据多为大量亏损,但天下票仓的盈利显然更多是因为放弃投入票补获取占有率的结果,目前来看,仅仅是依托上影旗下院线SFC资源的一个“低配版万达电影APP”。上海电影方面表示,“公司将为天下票仓引入多元化战略资本,加快其转型升级。天下票仓将发展成为基于提升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的,具备整合线上票务、线下影院和其他‘场景娱乐’入口能力的,对接电影内容与商业品牌的整合营销需求的O2O垂直服务平台。公司亦将借此平台继续加强对电影宣发及营销领域的战略投资和布局,从而带动现有的电影发行放映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良性互动并产生聚合效应。”笔者认为,这番话只能视为一个美妙的愿景:主流的影视资本都已经站队完毕,天下票仓相比淘票票、猫眼而言并没有特殊的价值,顶多作为在线票务新入局者的储备,新的战略投资者很难达到阿里、腾讯、万达的量级。但从上海电影的角度来考虑,出售51%的股权却是一件双赢的事:一方面,公司2017年净利润增长仅为8.82%,2017年Q1同比净利润下滑-10.45%,业绩增长陷入停滞甚至后退,天下票仓的股权出售将为公司带来新增约2.17亿元投资收益、约1.88亿元净利润,将大幅助力2018年度业绩。另一方面,上影的出品发行业务从2017年至今也备受质疑,2017年主出品的《鲛珠传》票房仅有1.13亿元,《心理罪城市之光》2.24亿元,这两部电影投入规模较大,票房均低于预期。对上影来说,2018年是一个必须求变的时期,天下票仓或许将成为一个改革契机。总而言之,二线票务平台的存在价值,并非在于平台本身,而在于背后资本的地位和目标。这也是二线票务平台与猫眼电影、淘票票的最大区别。面对阿里“无上限投入”的宣言决心、猫眼电影联合微信之后收割入口的态势,其他票务平台背后并不存在这样强烈的驱动力,没有投入,自然不会有产出。但对万达、上影这些院线势力而言,旗下的票务平台相当于一个“种子”,现阶段是攥在手里的一个潜在资源。至于能否发芽,就要看这些公司自身的长期战略布局了。
一起惠2018-07-14 09:34:18357 次
当你来到伦敦喝惯了满大街COSTA的味道,不如去寻找Grind咖啡馆,这家咖啡连锁店以它不同于连锁店的独特性,足以在小范围当中声名远扬。它打破了人们印象中快餐咖啡的印象,每家Grind都有着自己专属的设计风格和体验——在楼上添加国际级录音棚的ShoreditchGrind、能享用到果汁和冰沙的CoventGardenGrind、新古典主义外观的RoyalExchangeGrind……这当中最年轻的也最有代表性的是这家ClerkenwellGrind,作为Grind目前位置规模最大的项目,它在伦敦老街(OldStreet)回收来的大仓库的基础上重新规划了空间,室内大面积粉色和海军蓝碰撞带来强烈但舒适的视觉冲击,同时还配合有复古灯光和黑天鹅绒座椅,在复古当中又充满现代感。ClerkenwellGrind的设计依旧由Grind一直合作的墨尔本设计团队Biasol操刀,Biasol方面也表达了对这间连锁咖啡视觉和体验定义的看法:不同的设计,却可以表达同一个愿景。Biasol此前也有非常多咖啡馆的设计,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去搜索看看。作为一家餐厅和酒吧,这样柔软的粉色和硬朗的蓝色还实现了从白天到晚上无缝过渡,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顾客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餐点方面也同样进行了对应:牛油果、鲑鱼和甜菜来打造早午餐,周末还有法式香蕉面包,而在夜晚,ClerkenwellGrind则提供的是音乐和鸡尾酒——咖啡很重要,但当然不只如此。//店铺信息地址:伦敦OldStreet2-4号电话:(+44)02030197177营业时间:星期一/二/三08:00–23:00;星期四/五/六08:00–次日02:00;星期日09:00–19:00线上预约:ClerkenwellGrind官网
一起惠2017-03-01 09:11:19396 次
「冷泡咖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星巴克已经在2014年于美国抢先推出了这种制作耗时耗力但口感更为清爽甘甜的产品,又在2015年7月来到了中国。与此同时,Dunkin’Donuts、Peet’sCoffee甚至可口可乐都已经或是正在规划进入冷泡咖啡。而对于英国的知名连锁咖啡品牌COSTA,在最近才刚刚作出要开卖冷泡咖啡的决定,开卖地点当然自家地盘英国了,不过到正式实现还会再等上一段时间,要到明年了。说起来,COSTA在英国具有绝对的领先态势,它家的门店遍布英国各地,有2121家,远超过英国星巴克店铺数的两倍还要多。但这并不能阻挡COSTA在今年内的业绩一路下滑——自从英国脱欧后,英镑的快速跌落让COSTA的业绩非常受影响,而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原料价格却不断上涨,从5月到现在已经涨了27%。再加上最低用人工资标准往上涨,COSTA对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成绩显然相当头疼。对于这个新决策,COSTA的CEO说是要创新,但用欧洲互联网咨询公司AllegraStrategies的CEOJeffreyYoung的观点来看,COSTA的决策主要还是考虑到了冷泡咖啡的高利润,这能为英国市场带来更多增长。的确,冷泡咖啡制作通常需要将咖啡进行12小时以上的冰水低温浸泡和萃取,会耗费相当多的制作时间,每天能出品的数量非常有限,但这样一杯咖啡售价也并不低。在中国,这样一杯冷泡咖啡按照大杯来算,每杯是36元,而普通的美式咖啡只需要27元,中间足足有9元的差价。这样的价差在其它国家和城市同样存在。看起来,COSTA在要推出冷泡咖啡这件事上非常有自信,不过要知道星巴克今年4月也已经在英国推出了冷泡咖啡业务。与此同时,现在星巴克在研究的事也已经从“推出”变成了「升级改良」,今年6月,星巴克也尝试着在北美地区推出香草奶油冷泡咖啡和加了氮气后口感更爽滑的冷泡咖啡。而且按照JeffreyYoung的说法,COSTA在英国全面推广冷泡咖啡会有点困难,因为虽然伦敦是欧洲最有创新性的咖啡文化中心之一,但「大部分英国人其实都更喜欢喝热的、加奶的咖啡饮品」。
一起惠2016-11-02 09:05:05501 次
位于香港铜锣湾皇室堡购物中心的Zalora店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服装店,有成排的衣服、模特,以及更衣室。但唯独缺少收银台和购物袋。店里有WIFI,客人可以扫描二维码来下载Zalora的苹果或安卓应用到移动设备里,然后线上下单付款。这家店去年4月22日开业,顾客可以在其中查看、试穿感兴趣的服饰,但他们不会直接带回家。相反的是,在店内买了单,回家等着送货。不仅如此,Zalora香港铜锣湾店的合同6月就到期了,到时候他们可能延期,也可能直接关店再重新选址,当然下一家也是只开几个月。这种店就被叫做“popup”店(快闪店),出于各种目的零售商常常会选择这种方法。技术孵化器RocketInternet旗下的Zalora之前已在新加坡试过这一模式,效果不错。Zalora总部设在新加坡,目前是东南亚地区成长最快的时尚电商之一,是德国Samwer兄弟旗下投资孵化机构RocketInternet创建的时尚与美妆在线零售商。2013年底,Zalora香港站正式上线中文版网站,开始向香港站的顾客提供中英文双语服务。在铜锣湾首开实体店后,去年9月它又在九龙尖沙咀美丽华商场开设了第二间。“我们的生意在线上,”Zalora香港的总经理ChengXunChua(CX)说,”这是Zalora培养潜在消费者的一种手段,他们可能暂时不习惯网购,这样可以开发更多用户。”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仅仅开业几个周,八成以上的顾客此前从未在Zalora上购物过。一旦把Zalora和其他传统线下店及电商作拿来比较,这其中的道理就很明确了。Zalora认为,未来线上和线下不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商业模式,二者结合成为完整的购物体验。低价的智能机、高度渗透的移动互联网以及日益增长的网购认知度,都成为亚洲电商成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稍微花点钱开个不太贵的实体店,就具备了其他电商没有的优势,这笔买卖很划算。“这是一笔长期的投资。”Zalora的总经理TitoCosta说,“在技术、教育和用户喜好变化的推动下,电商、特别是移动电商正在亚洲迅速成长,我们期待未来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因为亚洲正有成百上千的消费者步入中产阶级。”Zalora不是唯一一个通过快闪店融合线上线下的电商。PushpendraSharma是香港初创企业SpacesGenie的创始人,它类似于AirBnB,把零售店房东和想要开快闪店的零售商连接起来。“有许多跟Zalora一样的公司,正在开拓新的用户群体,或者利用快闪店来补充线上市场。“Sharma说,“例如,很多时装设计师想要进入像连佛卡(LaneCrawford)这样大的零售店。他们可以建一个网站,但网站太容易了,其他所有人都能建网站。开一家快闪店,这些设计师就看起来更稳定靠谱了。实体店会引起更大的零售商的注意,这是网站做不到的。对于房东来说,吸引力在于他们能把店面更好地变现。在两任租客之间,房子可能会空两三个月,快闪店租期短,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当然,这一模式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当Zalora的一些顾客得知不能带货离店的时候,就会产生怀疑。“从顾客进店开始,我们就着手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CX说,“这样,最大程度降低未满足预期的失望感,我们可以向他们展示不用带着购物袋逛街多方便。“官方配送时间是店内下单后的5到7天,但是CX说通常是2到3天就能送到。未来,Zalora香港还计划推出当天达服务。为什么不开一个永久性的店铺?因为一个店开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不是人们刚好逛到了那儿,它就永远不会被看到。通过变换不同的店址,Zalora香港可以最大化它在潜在消费者中的曝光度,也可以省下大幅扩张的资金。Zalora的野心在于,一旦消费者在店里逛过了,他们会变成线上的忠诚用户,之后他们也会持续需要实体店。当他们要试衣时,就可以登陆Zalora应用或者网站,查看新的快闪店搬到什么地方了。现在说Zalora对于未来消费生态的预测是否会成真还为时尚早。“这是一个试验,”CX说,“我们将会利用这家和其他快闪店的数据来给顾客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试验似乎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起惠2016-01-25 09:37:18713 次
8月18日消息,据获悉,达美乐比萨宣布正式与在线订餐平台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目前,达美乐北京与上海部分门店已上线饿了么,未来几周内将全面上线。据了解,达美乐比萨于1960年成立于美国,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1700多家餐厅,在38个国家和地区是第一名的比萨外送品牌。为了满足顾客对新鲜比萨的外送需求,达美乐自1973年起推出了“30分钟必达”的比萨外送服务,且拥有专利的外送包。达美乐中国首席财务官徐宁女士认为,达美乐是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外卖消费浪潮先锋,“今年达美乐正在逐步增加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近乎每月都有新门店开张。我们的顾客订单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网络。”此次与饿了么合作,平台将为其提供海量的流量入口,顾客可直接在饿了么移动端点单、支付,达美乐将负责提供专业的比萨配送服务。据悉,这是继汉堡王、COSTA、麦当劳、必胜客欢乐餐厅等餐饮品牌之后,又一国际餐饮巨头与中国第三方外卖平台开展业务合作的案例。艾瑞发布《2015年中国外卖O2O行业发展报告》称,2014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元,占整体餐饮消费的比例为5.8%;到2017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9.0%,外卖市场整体规模也将超过3000亿元。巨大的中国外卖市场让国际外送品牌都跃跃欲试。
一起惠2015-08-18 09:10:55848 次
【一起惠讯】4月10日消息,微信日前正式在公众平台增加了“摇一摇周边”插件,经过认证的公众号都可以申请接入该插件,为线下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互动及服务。微信官方介绍称,认证公众号(主要是线下商户)接入该插件之后,可以通过摇一摇与顾客互动,互动形式包括发优惠券、一键关注、广告互动等。微信列举了四大适用该功能的商户:零售&餐饮、博物馆&景区、线下广告&城市服务、会议&展览。据悉,目前申请“摇一摇周边”的公众号有两大条件:一是需要处于认证状态,订阅号和服务号均可;二是已经开通门店管理,并且至少有一家门店通过了门店审核。此外,“摇一摇周边”还有一个最大的前提是,必须与相应的ibeacon硬件结合。商户需要在门店中预先设置好ibeacon设备,才能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实现摇一摇周边功能。一起惠了解到,目前分众传媒、德高巴士、周大福、阿芙精油、九阳、云海肴、costa咖啡、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商户已经接入该功能。微信列举了9家ibeacon设备厂商,包括乐刷ibeacon、TDBeacon、云子、潮link等。
一起惠2015-04-11 08:51:26728 次
【一起惠讯】当携程、去哪儿等OTA大块头纷纷押宝移动端的时候,航班管家等创业型旅游产品在做怎样的努力?一起惠日前与航班管家CEO王江做了深度沟通,了解到航班管家在社交化、用户拓展、商机寻找等三个方面所做的产品调整和试错。社交化航班管家在社交方面所做的尝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微信好友的信息传递,一是基于机场的陌生人社交。据王江介绍,航班管家目前在微信的主要营销方式是好友间卡片传递。比如用户将自己选好的航班号或座位号分享给同行的好友,其好友可以选择同航班、相邻座位。“卡片功能强调的不是人际关系的建立,而是在已有人际关系前提下的信息传递。”但实际上航班管家也尝试过“建立人际关系”的社交方式,例如机场漂流瓶,但这一功能效果并不好,航班管家最终选择了放弃。另外,王江还透露,航班管家正在设想一项基于老人出行的社交功能,用户可以在航班管家发出需求,召集其它用户帮助将要出行但不熟悉机场手续办理流程的父母或长辈,与其父母同在一个机场或航班的其它用户可以应答。新用户覆盖用户覆盖方面,航班管家所做的尝试包括:更多女性用户的吸引,以及低频次用户的留存。王江介绍,航班管家的用户结构一致以来是男性用户更多,女性用户更少。此前,王江在参加《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时曾透露,在航班管家的用户中,80%都是男性,只有20%是女性。王江还未参加节目的嘉宾发布任务,设计三张海报以俘获女性用户的心。“靠谱、贴心且不乏情趣”是王江认为能够俘获女性用户的几个关键词。他认为,女性用户出行会更加注重安全感,心理方面也需要更加细腻的照顾。例如,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不仅要及时告知用户延误情况,还需要考虑延误之后如何安抚用户的心情。而对于使用频次低的用户,航班管家也在尝试通过微信来覆盖和留存。王江表示,航班管家目前在微信方面的产品开发并不多,只是做过一些轻度的效果尝试,例如用户发送自己所在的位置,航班管家显示周围的酒店,发送自己的航班号,显示航班的相关实时状态。此外,在微信频频接入大众点评、嘀嘀打车、1号店等第三方应用的背景下,王江认为出行类的应用也有可能成为微信合作的一个类目。他认为能与微信合作肯定会是一个给应用加分的项目,但前提是产品得足够好。“况且我们的同行有更强大的企业如携程、去哪儿,虽然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他们,但还需要时间去证明自己。”“机场经济”一起惠注意到,航班管家在机场经济的挖掘上曾下了不小功夫。在“机场”频道,航班管家试图整合机场内的商户,以及机场周边的商机,例如机场内商户的导航、机场酒店预订、机场接送机等。王江分析,在机场这个封闭环境内,用户一个重要的需求是打发无聊时间,阅读、交流、购物、餐饮都是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商业形态。航班管家在这一需求上能够扮演的角色就是导引,引导用户发现周围消遣时间的地方。据王江介绍,一方面,航班管家与机场方面合作获取机场平面图,另一方面也与机场内的商户合作,例如Gucci包特惠,以及与COSTA咖啡合作的航班管家用户免费升大杯优惠。不过,这种基于机场周边商机开拓的功能在用户方面的反馈似乎并不乐观。一起惠了解到,在最新升级的版本中,航班管家将机场这个版块的功能隐藏到了一个层级更深的频道中。“我们的产品一直处在这种试错,观察用户需求变化,然后做出调整的过程中。”王江表示。微信分享营造噱头在王江看来,不同类型OTA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用户,壮大了在线旅游市场,而对于未来OTA之间的竞合关系,他表示还无法预测。但他强调,航班管家会走与携程、去哪儿不一样的路,例如在收入模式上,机票、酒店将只是航班管家收入的一部分,其会摸索更多的商业模式。至于具体还会有哪些收入模式,王江并没有介绍。不过一起惠注意到,航班管家此前曾增加了一个“机场大屏幕”服务,向用户提供全国各机场航班进出港实况,但用户需要通过购买或者向朋友推荐航班管家App的方式来获取该功能。不过,王江笑言,这一功能更大意义上是一个噱头,主要目的在于激励用户向微信好友分享航班管家,并没有想要通过该功能实现多少销售。实际上真正为该功能付钱的用户也并不多。
一起惠2014-03-31 09:42:45686 次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