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无人零售>文章列表
无人零售
在品牌跨界越来越流行的今天,那些看起来越是没有交集的品牌,跨界效果反而会越好。比如咖啡与汽车。咖啡是快消品,汽车则是高单价消费品,这样的案例乍一听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不然。近日,瑞幸咖啡联手宝沃汽车,做了一次联名跨界,推出“喝luckin赢宝沃”活动。官方公告显示,用户使用同一账户在瑞幸咖啡APP、小程序累计消费3件及以上任意商品,即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奖品包括咖啡优惠券、“网红”鹿角吸管杯,以及最重磅的宝沃BX5汽车免费使用权(三天到一年不等时长)。财经专栏作家朱邦凌计算后发现,“以神州租车为例,如果租一年的宝沃BX5,需要付出的最低费用是74764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并且对于京沪这样的限号城市来说,还一并解决了牌照问题,总体来看,这次活动对人们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在活动效果上,上线当天,瑞幸通过千万级微信大号推送,活动消息迅速在社交圈刷屏;另外,超3000家门店联合杯套持续曝光及价值近亿元的奖品激励设置让宝沃汽车获得大量品牌曝光。10月21日,瑞幸公布的最新活动数据显示,已经有两名用户抽中“宝沃BX5汽车1年使用权”,10名用户抽中“宝沃BX5汽车1个月使用权”,13127名用户抽中“宝沃BX5汽车3天使用权”。目前,对于处在高速成长期的瑞幸来说,这样的跨界或许十分合适。华尔街投行KeyBancCapitalMarkets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APP显示出强劲的用户增长,装机量环比增长约32%。而根据数据公司QuestMobile消息,瑞幸MAU(月活跃用户)在2019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约51%,同比增长约460%。在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活跃用户占总交易用户的平均百分比为70-80%。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跨界多元化发展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选择,但对瑞幸而言,更是瑞幸业绩增长,谋求更大发展突破的举措。此次瑞幸选择和宝沃汽车合作,正是看重这家成熟车企的严谨稳重,而宝沃也可以精确触达到瑞幸年轻的用户群体,对于双方来说,其实是一次互补营销。宝沃汽车于1919年在德国工业城市—不莱梅建立,已有百年历史,曾获得过欧洲红点设计大奖。10月16日,宝沃汽车正式签约知名演员雷佳音担任品牌代言人,当晚,雷佳音联合网络红人手工耿,来到位于北京密云的宝沃汽车工厂开启直播卖车活动。仅2个半小时,累计观看人数459万人次,共预订宝沃汽车1623辆,订单金额达2.2亿元,创2019年度整车厂商直播预订量新纪录。这样的成绩在当下消沉的车市中,无疑是一针行业强心剂。在此之前,瑞幸也曾和各大体育赛事、文创盛会、科技峰会,知名企业以及新兴媒体等进行过跨界营销。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瑞幸近日在北京新开业的致敬NASA主题店,这也是中国首个航天主题咖啡店。除了店内的太空舱、打卡密室等航空主题体验场景外,还引入了全自动咖啡机器人,打造无人零售新模式。总之,瑞幸的每次亮相看起来都不像一家纯咖啡公司,反而科技感十足。其实,汽车跨界并不少见,比如沃尔沃钟爱帆船运动,奥迪钟爱冰雪运动,奔驰则钟爱赛车、网球、高尔夫运动,他们也都做过很多跨界营销的经典案例。但车企结合像瑞幸这样的年轻咖啡品牌,目前业界案例还为数不多。这次跨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年初瑞幸的“百万大咖”活动。当时的活动形式是:消费者只需每周消费7件及以上商品,即可在周末瓜分500元现金,活动总现金额高达5000万元。对比可以发现,两次活动的参与门槛都不高,游戏规则简单,同时鼓励用户高频率购买瑞幸产品。不同的是,此次瑞幸联名宝沃更加明显地突出合作双方的品牌效应。更关键的是,此次跨界也不仅仅只是一次市场营销行为,而是一次销售体系的进化,是针对年轻消费者的一次特有实践。其实,当下品牌跨界越来越火,原因在于能够对于双方的潜在用户进行渗透,还能强强联合,共享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含义。咖啡+美妆、咖啡+酒店、咖啡+书店等等跨界形式表明,咖啡本身就是消费文化的代表,很容易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而瑞幸与宝沃的这次合作,无疑是今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跨界之一。
一起惠返利网2019-10-29 10:13:22509 次
2017年8月,位于杭州浙大门口的维军超市在一股新零售的春风中火了起来:47岁的温州人黄海东接受了阿里零售通的邀请,被改造成了第一家天猫小店。改造后的维军超市,除了门头变成了电子屏“天猫·维军超市”之外,内部也一改过去老旧的面貌,内部货架摆放井然有序,收银台也变成了天猫的Logo,看上去简洁干净。在店内的商品展示上,除了增加了一列天猫专用货架,用以摆放天猫网红零食之外,店头还增加了一些关东煮、包子等鲜食。据阿里零售通负责人介绍,鲜食的毛利率高达40%,是帮助传统小店提高毛利的重要武器。除此之外,零售通后台还将店里每个商品都通过条形码数字化,每卖一件商品的库存,销售,系统都有记录,包括店内的鲜食,都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现在就算是在外面,我也能够及时知道当天销售。”黄海东对此表示非常满意。事实上,这种小店改造,正是互联网电商巨头们的又一次线下尝试——快消B2B。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先驱,快消B2B在过去的三年内,已经走过了春夏秋冬:2016年,百余家B2B平台层出不穷、融资新闻眼花缭乱;2017年,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快消B2B市场,深度改造百万家夫妻小店;2018年,快消B2B死亡名单不断变长,巨头们的快消B2B业务至今仍处亏损状态,被业内人士讽为“一地鸡毛”。2019年,热闹散去,但留下的却是日臻成熟的商业模式。根据国泰君安零售团队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在首批与阿里零售通合作的试点天猫小店中,小店日均销售额和日均单量都增长了200%。作为先驱的快消B2B,究竟能给风口上的产业互联网带来怎样的启示?且看国泰君安零售团队带来的最新深度报告——《供给驱动时代到来,快消B2B价值凸显》。01传统零售的真相隐秘而巨大互联网电商在中国的成功、以及线下商超不断倒闭的消息,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错觉:互联网似乎是万能的。然而在拥有巨大人口和市场的中国,零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已达38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占比仅有18%,实体零售仍然占据社零总额的80%以上。实体零售仍占社会零售总额八成以上传统实体销售渠道生命力依然旺盛。其中,占据线下零售额四成江山的传统夫妻店(如文首所提的维军超市),也成为各大巨头争相抢夺的焦点。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超过600万家夫妻小店,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国内93%的小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数据来源:新经销《2018快消零售小店B2B竞争力报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这些小店面积不大,经营者大多是中年人。相比起现代化的便利店,这些传统小店的痛点其实非常明显:由于三四线小店处在供应链的末端,经过多级经销商层层加价后,其零售价通常比超市贵10个点以上。小店经营主一般年纪较大,管理能力偏弱,缺少提高销售和服务的能力和资金。这种情况下,夫妻店要想改变,不只在于经营者本身,更关键的其实是其背后的快消品供应链改革。快消B2B的商业模式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数据来源:罗兰贝格《聚焦新零售时代下快消产业的互联网化》,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017年4月,刘强东高调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其主要目标店面是三到四线的便利店、农村乡镇的夫妻店以及街边杂货店。随后,阿里巴巴零售通宣布将帮助超过700万家小店,全面拥抱大数据时代。无论是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真的是为了抢占零售终端吗?不然,快消B2B对渠道的重构及终端数据的整合才是其最终目的。02野蛮生长后依然是巨头的游戏2012年,淘宝的成功让不少人看到了电商背后的巨大市场。“如果将消费互联网的模式复制到产业互联网当中,是不是也可以产生同样巨大的规模?”一位当时的快消B2B创业者表达了自己的初衷。快消B2B行业的三个发展阶段数据来源:托比研究《中国快消品B2B行业发展报告(2018)》,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国泰君安的报告显示,早在2004年,中国快消B2B就初现端倪,然而其真正发展还是从2012年开始——从2012年到2015年4年时间中,中国新出现78家快消B2B企业,成为快消B2B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这4年,也是资本对快消B2B重点关注的一年。大额融资、创业企业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大众对快消B2B的认知。成立于16年10月的雅堂小超,曾经是快消B2B行业发展史中的一匹黑马:别家电商115人民币才能拿到的红牛,雅堂小超110人民币就能进货。不要加盟费、进货还优惠,巨大补贴之下,终端小店蜂拥而至,雅堂小超轻松做到了“7个月翻牌50000家夫妻老婆店”。然而到了2018年3月,雅堂的供应商发现“自己拿不到钱了”。据红牛供应商申诉,雅堂小超云南子公司共欠红牛供应商90多万债务。另一头,2016年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加入,也让原本热火朝天的市场开始变得微妙。“巨头进来了,留给快消B2B人自我生长的时间不多了。”一位投资人表达了他对行业的担忧,在阿里京东宣布正式入局之后,他再也没有投过快消B2B平台。2018年,快消B2B行业的融资总额为114亿元,同比下降了75%。很多靠资本输血维生的玩家再无力支撑。18年4月,真格、经纬投资的店商互联,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3月,棒小店被爆料陷入经营困境,停止运营;海航背景的掌合天下也于去年停止运营;之前拿了腾讯、平安海外两轮投资的惠下单,今年年初就被爆融资失败。另一头,头部快消B2B平台也已阵营分明。截至2018年6月初,我国目前的快消品平台共有234家,第一梯队已覆盖城市数超过20个,GMV超过50亿,有京东新通路、阿里零售通、易久批、中商惠民、美菜等8家;第二梯队为21家覆盖超过1个城市的区域B2B平台。而根据新经销的调研,有超过半数的小店经常使用阿里零售通和京东新通路订货,第三名是易久批,使用比例为44%,与后面的竞争者领先优势明显。阿里零售通、京东掌柜宝是小店经常使用的B2B平台(2018)数据来源:新经销《2018快消零售小店B2B竞争力报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03激活600万夫妻小店快消B2B的难点在哪里?根据国泰君安零售团队的统计,虽然越来越多的小店开始使用快消B2B平台订货,但订货金额的占比并不高——全国74%的小店都在B2B平台上定过货(调查样本:全国22个城市4500家小店),但大部分小店使用B2B订货金额仍然维持在10%以下,并且越低线的城市,订货金额占比越小。大部分小店使用B2B订货金额占比在10%以下(2018)数据来源:新经销《2018快消零售小店B2B竞争力报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注:问题是:使用B2B平台订货金额占总订货金额的比例?为什么在大量补贴之下,小店的使用率仍然无法提升?一方面是由于B2B平台品类有限,物流条件不满足,使得店主只会在B2B平台上购买比较标准化的可长时间储存的商品。一些对于非标程度高的生鲜蔬菜,大家更愿意通过线下渠道采购。小店使用B2B订货最多的是标准化产品(2018)数据来源:新经销《2018快消零售小店B2B竞争力报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注:问题是:您在B2B平台上主要定哪些商品?另一方面,由于B2B模式比较新,很多店主目前还是试探的态度去使用,或者只是在活动推广、有补贴优惠时添加了APP使用。在经历了第一批快消B2B平台的倒下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如果快消B2B平台仍然依靠标准化产品采购的补贴烧钱,而不能为店主切实提高营收和客流的话,是无法真正培养出的稳定用户和市场的。这一行业共识,快速推动快消B2B在2018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赋能小店,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快消B2B们相继推出各种互联网玩法。无人货架通过为小店提供零租金的自动售货机,可把小店当做货源补给点,实现一店多点经营,拉长销售的时长,拓宽销售的范围,延伸小店的经营场景,提升小店的销售额。2018年2月,快来掌柜通过takego自贩机进入无人零售市场。3月份,阿里零售通推出无人货架,直接入驻阿里零售通的线下小店。5月份,京东便利店正式推出无人零售机,每位京东便利店的店主都可申请并布局在店铺周边。品牌共享通过改造小店门头,帮助小店重新装修、设计陈列,一方面借助自身品牌优势帮助小店吸引更多客流,另一方面,通过对改造小店抢占终端。2018年4月份,刘强东提出目标“每天要新开1000家京东便利店”,京东免去门店加盟费、培训费等,只要求质保金以督促店主保证合法经营。6月,阿里零售通宣布将帮助超过700万家小店改造成为天猫小店,零售通采用加盟方式邀请距离消费者住所500米以内的店铺成为天猫小店,会帮助小店重新装修,设计陈列,并且配置一个专属货架经营指定的网红爆款商品。除此之外,易久批、中商惠民、大润发e路发、酒仙网都推出了自己的便利店品牌“易久批零”、“嗨家便利”、“飞牛便利店”以及“酒快到”,希望通过传统小店品牌化的方式提高利润。线上店铺周边顾客可以直接通过线上下单,为小店带来更多客流,帮助小店拥有“电商”和“实体商铺”的双重身份,实现小店的营收增长。京东新通路将”线上店铺”系统面向全部掌柜宝用户进行推广,店主通过掌柜宝进货收货后,可以将商品一键搬到线上,并利用线上系统进行会员营销。阿里零售通则是充分发挥阿里旗下不同产品的协同效应,联手饿了么开辟社区小店的线上运营模式,解决最后100米的配送问题。湖南快消B2B企业新高桥在其推出“智慧云小店”时也提到要帮助传统小店实现“24小时网店不打烊”。大数据输出管理系统和大数据支持也是快消B2B收编小店的一大法宝。通过对积累的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描绘出较为准确的客户画像,帮助小店精选选品、销售,实现小店的数据化升级。倚靠阿里强大的研发能力,阿里零售通为小店店主提供了多个实现信息数字化的产品:例如“达芬奇密码”可以根据门店各项特征给予不同标签,有助于大数据分类分析;“如意”是集收银、外卖、经营分析的门店智慧管理软件,可以将销售数据集中获取,进入阿里数据库,“如来”、“智能选品魔方”即可进一步筛选分析后给小店提出营销、品类方面的建议,两者结合,可以告诉一家CBD的小店周边的白领喜欢什么进口方便面品牌,也会告诉一家卖多款矿泉水的小店要及时淘汰哪些品牌忠诚度不高的商品;另外,阿里也为地推销售人员提供了“零小宝”进行客户管理,维护客户关系。便民服务京东新路通还为便利店提供例如代收包裹、生活缴费、号卡服务、京东维修、文印服务等增值业务,帮助店主提高利润,增强客户粘性。04降本增效B2B,互联网最艰难的战场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便利店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1%,门店数量增长18%。如果对比同一时间段的商超数据——销售额同比增长2.5%,门店数同比增长3.6%,坪效同比下降8%。可以看出,便利店和小店模式依然在衔枚疾进。对比日本零售业态,我们也看到了未来中国年轻人效率优先的生活方式,未来,以社区为服务半径的便利店零售、餐饮业态将成为巨大增长点。相对成熟的日本便利店市场而言,中国便利店渗透率依然差距很大。日本便利店的渗透率约为中国的18倍以上(2016)数据来源:联商网,第一财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根据波士顿咨询调研结果来看,国内部分便利店毛利率与国际领先企业(如7-11毛利率约30%)仍有一定差距。国内部分便利店毛利率与国际领先企业仍有差距(2017)数据来源:连锁经营协会&BCG《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基于以上两点,国泰君安零售团队认为,传统杂货店的存量改造以及便利店渗透率的提升都为快消B2B企业带来增长空间,供应链的降本增效也将逐渐提升国内便利店毛利率。未来B2B电商交易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到2020年预计达到391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GAGR)达38%。国内快消B2B交易规模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来源:艾瑞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而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仍然是如何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高小店坪效。“B端小店,尤其是低线城市的小店,是极度价格敏感的。因此快消B2B核心还是在于做大规模,形成成本优势,通过供应链的降本增效,降低B端小店的进货成本,把握小店老板‘得利’和‘省心’的两大诉求。未来,拥有庞大客户资源、持续进行供应链升级、成本优势明显、提供附加服务的快消B2B企业将冲出重围。”
2019-06-28 09:21:111078 次
2018年夏秋之交,无人零售从业者记忆中的那份狂热已经褪去──他们不再是媒体追捧的明星,不再如盘旋于风口之上时有恃无恐,不再7乘24小时地奔赴天南海北的会场……一年时间内,有人打磨企业,学会了沉淀;有人亦步亦趋,试着走出新路;有人习惯了舞台,故事涌动如喷泉;有人则早已退场,回望徒留四壁萧条。百果园也是其中一员,其“大百果联盟”也曾引发行业热议。如今,百果园另起炉灶,继续自己的无人零售业态探索,一起惠密切关注,并在近期与百果园无人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党玮进行了交流,试着为读者解读百果园的无人零售密码。“大百果联盟”浮沉记2017年夏天,党玮来到杭州,考察了几家当时已经颇有名声的无人货架企业。在看完经营方式和销售数据后,他确信这是一个可以跑通的模式,一场跨品牌的联姻开始酝酿。2017年9月,百果园宣布联合无人零售头部玩家发起了“大百果联盟”,以供应链赋能的姿态进军无人货架行业。由于生鲜品类特殊,这个领域的玩家大多有着成熟的生鲜供应链和前置仓布局,新兴的无人货架企业则无此基础。此时,在百果园的计划中,依托其源头供应链优势和全国2600多家门店网络,以及覆盖41个城市的仓储配送中心,联盟内的无人货架公司可以最方便地获取生鲜水果,百果园则获得了一个广阔的全新渠道,称得上一举两得。百果园也曾在当时给出运营“大百果联盟”的细则及意义:将水果供应链体系全面开放到运营层面,增强成员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粘性;通过水果经营为联盟成员带来更高的客单价和毛利率;丰富消费者的可选择品类,满足联盟成员的用户需求,做到一日一配;依托数据为联盟成员提供精细化的运营;在机场、火车站等流量区域,加持百果园开放供应链,带来更好体验。……在公布“大百果联盟”之前,百果园和合作的无人货架企业做了一些试点,发现办公室场景对水果的需求确实存在。由于水果商品的客单价相对较高,在一些百人以上的公司内,甚至有效提升了单点100%的销售额。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合作伙伴规模铺开了。资本在下半年纷纷加码,一副盛世画卷似乎将要展开。有钱了是好事,但资本的深入再度改变玩法,也曾党玮感到困惑。此前,无人货架的损耗一般由入驻企业所承担,因为可以满足员工的办公室消费需求,许多企业愿意为这件事买单。资本加码后,玩法变成了货损由运营货架的企业买单,被入驻的企业不是不想花钱,而是不需要花钱了。几个月里,百果园参与合作的无人货架最终入驻了大约500家办公室。随着运营的深入,百果园发现同样的货架、同样的水果,摆在在不同的位置销量呈现显著的差异,部分座落偏僻的货架始终入不敷出。但货架在办公室的摆放位置,并不由百果园及其合作伙伴决定。随着跑马圈地升级,铺设成本激增;规模不断扩大,供应链和运营成本同样水涨船高,许多仅靠想象空间融资的企业疲态尽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缺失,让这些企业在飘上天后难以着陆。今年上半年,无人货架行业陷入“关店潮”,最终只剩下了一批在运营、供应链、融资方面各有优势的企业。行业持续洗牌,百果园也顺势从无人货架行业中转身。即便如此,党玮依然看好无人零售的模式,只是这一次,他换了一种方式。“精准打击”的生鲜数字化今年1月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居民楼内,陆续出现了一种专卖水果的智能冰柜“百果盒子”。这是百果园最新的无人零售探索,截至发稿前,“百果盒子”共投放了约200台。党玮向一起惠介绍,目前投放的“百果盒子”,使用的是RFID的识别技术。关注过一起惠去年报道的读者知道,相比于时下流行的视觉识别,RFID天生有着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无人便利店放弃了RFID,转身投入了纯视觉的怀抱。与视觉识别的柜机相比,RFID的标签需要成本、贴标也需要人力成本,这两项成本还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而递增。在成本更高的情况下,百果园为何依然选择RFID作为自己的识别技术呢?原来,视觉识别锁定的是一类货品,或者说锁定的是某个SKU。但对于水果来说,只能识别出这里面是哪类水果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这盒水果的最佳食用期、供应链批次和溯源信息,然后才能根据临期信息做出更精准的运营。将先放进来一天的水果打折出售,远比等水果腐烂后丢弃好得多。RFID可以精准地锁定一件商品,方便进行运营上的“精准打击”。同时,生鲜行业本身就有一个PC中心(生产加工中心)进行标准份的生产,在这个把非标转化为标品的过程中需要打包和贴上品牌商标、信息标等标签,人力成本天然存在,贴RFID标自然也不在话下。党玮表示,未来百果园将尝试把商标、信息标等与RFID整合,提高贴标效率。此外,RFID的成本也在下降。去年夏天,在一起惠发布一连串无人零售文章的同时,RFID标的价格约为六毛五一张,现在则已经降到了四毛以内。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同类RFID标签的价格可能降到三毛以内,超高频的还会更便宜。尽管行业毛利率并不高,但生鲜行业的客单价却是相对较高的。“百果盒子”里SKU的均价大概是15元,RFID标所占成本会在3%以下,与其提供的便利相印证,处于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目前,“百果盒子”需要印证的是这个市场的受教育和接受程度。同样的水果,走远一点到门店去买是10元一份,在楼下的“百果盒子”里买可能是10.5元一斤。如果用户愿意买单,这多出的5毛钱成本就是有价值的;如果大部分用户宁可走更远到门店里买10元一份的水果,RFID标在这个点位的成本就失去了价值,但显而易见的是,便利性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要选择因素。如今,百果园的线上渠道销售额占全线销售额的20%左右。党玮对一起惠表示,目前还很难预测未来“百果盒子”将在整个渠道内占多大的比重,但这个上限可能非常高。“无论是做门店还是做货柜,百果园的首要目的是盈利,因此会先通过试点和运营找到盈亏点,充分了解了市场,拿到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才能大规模铺开。在规模化之后,才谈得上占比问题。”在此前的数据中,一群典型的被“百果盒子”和百果园门店双重覆盖的价值客户,大概有60%在门店消费,40%在“百果盒子”消费。“掌握更多的精确数据,才能更好地对规模化后的情景做出先知。”百果盒子的运营之基:供应链和智能化智能商业不仅仅技术之争,也是方法论之争。视觉和RFID等技术是底层,不影响全局,却是数字化的基础。前文提到,RFID的使用,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在准确地标注出产地、品种、重量、“食用日期”等数据背后,则牵扯着一条完整的生鲜供应链。在供应链的种植、采摘、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数字化的记录,最终才能做到数据的环环相扣。这也是在党玮看来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别家的无人零售店相比,百果园的优势恰恰在于供应链。当年因为没有合适的供应链服务商,百果园只好自建供应链,却意外地构筑起了自己的竞争壁垒。据百果园介绍,其已在全球布局了230多个水果基地,并预计2020年海外基地直采比例做到60%。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曾表示,百果园源于对商业本质的一些认识,判断产业创新有三大方向。第一个就是大数据的运用:本质是通过深度地发现和挖掘,发掘满足顾客需求。第二个方向就是机械化+智能化:机械化的本质是替代简单劳动,智能化的本质是替代复杂劳动,这两者合起来,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个方向就是产业互联网:本质和核心就是全产业链高效协同。“百果盒子”的设计初衷,实际上是想通过锁定的一些高流量商品,加一些少量的长尾产品,服务一个比较固定的人群。党玮认为,过去的商超逻辑都是抢占流量最大的地方,覆盖更多的人群,让消费者集中到这个区域来买更多的东西。经营者只需要把商品提供到里面,不需要很精准的数据,就可以做零售。今天,百果园想把用户的消费数据整合到一起,通过一些行为的对照分析,做出精准的推荐,引导其下单。百果园开店是有基本条件的,单位面积户数少于一定数量,百果园不会进驻这个区域,“百果盒子”同理。但由于“百果盒子”的运营相对较轻,可以随时调整,这给了党玮更多的时间去验证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让原本进驻了就亏钱的区域也做到盈亏平衡,这对百果园的经营方法论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党玮眼中,“百果盒子”看重的运营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和货的对应关系,另一个则是上文提到的供应链能力,包括最后的物流能力。由于和门店的选址有所重合,百果园在全国的20多个初加工中心和近8万平方米的配送仓,加上遍布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超过3000家线下门店,都可以成为“百果盒子”的配送基地,减免了物流基建的成本。而在人和货的关系上,党玮更乐于把“百果盒子”布局在社区和居民楼中,而非机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区。他把前者称为固定区域,后者称为流量区域。党玮认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固定区域的消费者更值得教育,教育完成后就不会离开,这种留存将更为长远,也更适合目前所需要的精准运营。而流量区域的消费者更像是过客,目前这套先开通免密支付再购物的流程也在这个场景下带来了太多的门槛,从需求上看,生鲜也是更靠近居民楼而非机场,水依然是更适合摆放在流量区域的商品。生鲜行业的智能商业尝试,在做与不做、怎么做、在哪做这些事上,百果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也许已经领先了。
一起惠2018-09-04 09:29:38261 次
8月23日消息,在日前的第二届中国无人零售大会上,极物GEEWOO推出了双摄五层货架的纯计算机视觉智能售货柜和用于便利店的智能收银机。据悉,智能货柜在每一层货架上部署两个摄像头,能够适用于大体积的柜体,并且缩短摄像头与商品的距离,使得柜体能够设置5个层架。而智能收银机则是可以把多个商品随意放在收银机内,通过图像识别技术,1秒以内能准确的识别所有的商品,用户通过扫描支付即完成支付。另外,智能收银机还具有商品防盗功能,在用户结算完后,商品上的防盗标签被立即消磁,客户拿商品出门才不会报警。了解到,海深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成立,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为零售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极物GEEWOO是海深科技的产品系列,包括图像商品识别搜索引擎,为京东,搜狗,小红书等公司提供图像商品识别技术服务。海深科技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研发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售货柜G-BOX,目前已经能够识别超过1000个不同的SKU,准确率在99%以上。G-BOX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深度合作澳柯玛和美的集团,已经为每日优鲜便利购等运营商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规模化部署运营。
一起惠2018-08-24 09:37:33280 次
从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对于这个业态的争论就从未停息。2017年,各种号称新零售的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大的有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中小业态包括无人零售、无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诸多的形态。后面,我们又看到互联网巨头对线下商超的大量并购,以及新型便利店的崛起。综合一年多线上线下实体与商业构想的不断变化,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来界定?什么样的商业体是新零售的核心驱动?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针对创业者,新零售不同层面的具体机会在哪里?本文专访了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零售资深观察家翁怡诺,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解析新零售下的流量逻辑,不同业态扮演的角色,以及新零售下多样化的新机会。-------------流量是新零售的核心要素1.新零售的两种界定现在新零售的概念非常火,创投圈对新零售的构想有很多,每个人对于新零售都有着不同的解读,认知上也都有差异。我将新零售分为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上,在零售上进行创新的都可以称为新零售;狭义上的新零售,我在最近出版的《新零售的未来》中做了标准的定义,就是在技术驱动效率提升下,双向流量的服务性零售。对于狭义零售的解读可以从三方面来讲。首先,不论新零售怎么发展,它在本质上依然是零售,而零售就需要售卖大量不同种类的商品,需要是一个大杂烩式的平台。20个SKU那不是零售,那是连锁业态,所以新零售一定真的是零售。其次,什么是双向流量,其实就是O2O。但不论是Online还是Offline,都要在原来的逻辑上进行更深的演化,关注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流量。第三,服务性零售,就是指业态融合。比如我们卖货的时候,流量达到了瓶颈,想要继续增流,就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性流量,将体验、娱乐、教育都放在一起,用那些流量来为我们的零售负责。现在新零售延伸出来很多概念,比如阿里巴巴叫新零售,京东叫无界零售,苏宁叫智慧零售,叫法不同,但逻辑和内核都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想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进一步获取流量,提升成本效率。线上连接线下后,它变现的渠道就可以通过供应链延伸。2.新零售的核心是对流量的获取流量成本的提高是新零售产生的根本原因。新零售的产生与技术发展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流量成本不断提升,旧的业态模型破裂,B2C流量成本快速提升,电商流量红利也逐渐枯竭。为了进一步挖掘流量红利,就出现了新零售,来打通融合线上线下。所以在新零售里,流量是核心。其实零售的本质就是两个端口,一端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即场景端;另一端是对接更高效的供应链。从场景端来说,不论是提升效率,还是加深体验,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而零售平台获得了充足的流量后,它就可以对供应链进行调整,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从流量思维出发,真正获取流量,要突破的核心就是对品类的区分。我们要把高频和低频的消费品类区分开,把高频作为核心,着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因为零售的核心就是争夺流量,高频消费品类才是新零售平台的价值所在,低频没法做成新零售。具体来讲,在新零售搭建的平台上,高频品类流量高、再加新零售自带的业态融合,对流量吸引就有叠加效应;而低频消费品类流量太低,是没有办法带来流量增量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低频的产品利用新零售平台推销产品,但它自己不太可能成长为一个平台。现在大家拼命投生鲜,就是因为生鲜产品是高频消费。线下超市对生鲜产品越来越关注,也是因为这类商品可以吸引人群,保证流量。有些人担心对流量的关注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但实际上,体验本身就是流量,这两者不矛盾。其实就是人的纯购买需求满足了,然后才开始考虑体验。零售业是要争夺消费者注意,争夺消费者时间的。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对实用时间进行争夺,第二步才是对娱乐和体验时间进行争夺。比如早上饿的时候人想要吃饭,谁能第一时间把饭送过去,谁就赢了;在大家速度都很快的情况下,才开始考虑谁提供的服务好这种体验上的事。这都是流量竞争已经极致化,要额外抢流才做的。3.利润是流量获取后的结果高流量能不能带来最后的利润,是大家经常会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利润不是消费者提出的,它是企业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作为消费者,他本身不会考虑你企业赚不赚钱。但是企业的利润来自消费者,没有消费者的话,企业是没法赚到钱的。所以利润可以说是消费者带来的副产品。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最大程度创造它的用户。而创造用户不就是获取流量吗?所以可以说,企业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挣钱,企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利润是获取用户后的一个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现在,由于资本的推动,获取利润的时间点后移了。过去利润很高的时候,是开一个店,挣到钱就再开一个店。而现在,微信不赚钱,但它连接了数十亿的流量,它想什么时候变现就能什么时候变现。2014年微商大爆发的时期,通过简单的人与人之间介绍的方式,不少微商品牌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以做到十几亿。之后,以云集为例,通过一层分销,降低产品价格,也获得了极大成功。现在比较火的拼多多,其实也是微信流量的受益者。它们都是通过对接微信庞大的流量,通过低价销售等手段,吸引了并未被传统电商吸纳的流量。拼多多崛起的空间就是那闲置的4亿流量。新零售业态需要大平台驱动1.互联网、流量碎片化对零售业的冲击零售业本身就是一个煎熬的生意,它的成长过程非常痛苦,本质是抢占更多的流量,形成规模效应。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零售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极致了。互联网做的最多的就是延伸跨界、跨地域以及转化更新。对零售业来说,互联网增加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原本消费者购买一个东西,他得跑到门面店里。但是现在,他可以通过手机APP下单,可以通过好友分享下单,也可以到店消费。所以即使零售业背后的供应链没有变化,不同零售平台间的竞争却更极致了。而且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发展,流量碎片化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能发现流量很难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零售平台上,它们是分散在很多平台上的。我之前做过大卖场,大卖场作为主要流量时,只要做好两个省的卖场,就可以取得不错的业绩。这时,需要做的就只是经营好卖场,让竞争者拿不到流量。通过在大卖场做广告,做促销,做终端拦截,就可以精准地取得大量流量。但是今天我们看,618搞得很累,双11搞得疲惫不堪,因为有太多卖货的平台了,大家都要争流量。而且今后巨头也在被新的巨头流量更迭,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蹭的拼多多。越靠近新零售,就越有新的平台崛起,而崛起的平台又将继续分散流量,于是流量就更加碎片化。流量碎片化将会对所有的商业组织造成冲击。对零售业来说,它们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刺激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品牌商来说,它们需要重新设立组织结构,应对更加多元的渠道变革。因为不同的销售渠道所需的销售策略完全不同,在卖场中和在拼多多上售卖产品,方法完全不同。品牌商的难题在于,如何组合各种渠道,设定销售策略。这可能还需要慢慢演化,需要它们不断计划,再根据流量调整,在不同阶段选出这个时间段里流量最佳的渠道,抓住流量红利,这样一些商业组织才可能崛起。2.新零售创新需要大平台驱动现在零售业态有两类,一类是相对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一类是有强大资源和资金支持的新零售业态,比如说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做新零售,前提是需要一定的规模基础。规模对于所有业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没有规模,供应链都很难保证。所以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区域称王,有了区域称王的基础,我们再讲第二步,比如怎么做供应链整合,怎么把线上线下的流量打通。所以只有区域的独角兽,大的平台企业才能带动行业的变革。中型的业态其实很难自身变革,因为智能、云计算很多工具对它直接效益的提升是有限的。比如盒马,未来它的速度加快,遍布全国后,我们就可以依靠盒马的速度引导整个行业发展,但不能指望整个零售支撑变革。在商业中没有群体效应,它是丛林法则。零售业里一个牌子能不能成,或者说要做成新零售,首先要看规模,规模到了之后再说模式,模式只是一个可复制的基础。真正的零售是要像野草那样,不是像玫瑰花,你要在最短的时间把每个地方占满了,每个地方能挣一点点钱就对了,这样玫瑰花就熬死了,这就是零售。此外,一家零售公司能不能成品牌,还要看竞争格局。竞争激烈的地方,就很难做起来。因为你形成不了规模,在博弈过程中成不了那个龙头。要么就是你不差钱,前期可以一直补贴,一直往里投钱。广义新零售下的机会1.新品牌的阶段性流量红利从广义新零售来讲,现在有一批新品牌企业崛起,比如说三只松鼠、周黑鸭、江小白、喜茶等,它们占据了细分品类先期巨大的流量红利。一个时段的流量红利对品牌的崛起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品牌商都是流量阶段性红利的受益者。当下,新品牌的产生也与其品类对应的渠道流量红利有关。比如小米生态链的的品牌成功与小米网的流量红利不无关系。产品的品类特质会决定品牌的流量,从而决定这一品牌的长期发展。当前一些茶饮品牌,如现在很火的日本新式茶饮,通过在营销上的做法和对茶饮产品的创新得到了巨大的网络效益,拥有极大的流量。但是我对它未来的长期发展还存有疑虑。因为对茶饮品牌的思考还需要回归茶这个品类本身。我认为像茶这样的品类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它的变换是有穷尽的,而消费者本身又是喜新厌旧的,它得不断改变它的姿势才可以维持流量。同时,我也不赞同用咖啡品牌推导茶饮品牌的发展,因为两者还是不同的,最基本的,茶的上瘾性就不如咖啡。一个大的品牌,它的根基就是品类的特性。在几十年间可以维持品类特性不变的产品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好产品。一个品牌如果可以穿越多个周期,保持自己的产品特性,大众就会对这个品牌形成独特的记忆,这种独特的产品记忆可以转化为长久的流量。品牌就是一定流量条件下消费者的信任和彰显。比如我拿出茅台说喝茅台,这叫彰显。2.围绕新人群变化成为一种核心能力现在很多新品牌都在提以消费者为中心,其实核心关注点是新的人群。我们得明白,人群和业态的关系是业态因为人群变化而变化,而人群是不会为业态变化而变化的。现在90后、00后的消费者逐渐崛起。这些年轻人其实是更理性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什么都见过,不会像我们当年那么盲目,没见过才会疯狂。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见过,所以某种程度上,90后往后的年轻人对事物就是一瞬间有那么点兴趣。所以现在商家获取注意力越来越难,商业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难持续。这给商家带来的考验就是,变化成了一种核心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刺激,制造话题,才能吸引人。现在一些IP化的品牌以及做产品内容化、社交化的品牌比较火,它们本质上都是增加了体验,吸引了人群,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有的商家都在寻找更好的办法吸引人群,一些品牌很火,说明在这个时间节点,他们做了对的事情,找到了刺激人群、吸引流量的办法。3..微信生态中有可能长出大平台在新消费业态中,我们看到一端是新品牌的不断推陈出新,但另一端,比如一些不是那么新的商品,通过渠道和价格优势,也在支撑一些线上平台快速发展。简单来说,这是个人群切分的问题。电商层面,天猫和京东两家切分了大量的流量,但依然有流量是闲置的,拼多多崛起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利用微信,对接了还未被吸入的那4亿流量。如果未来,它可以继续演化,形成一种自洽的逻辑,那它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大平台的。我认为未来三五年,微信生态里会延伸出很多新的流量玩家,这些玩家都是特别值得关注的。而且不论是细分领域还是垂直方向,只要流量足够,都能做。至于流量维持,能否转化成好的商业模式都是之后才要考虑的事。首先他能在那个时间点内获得充足的流量,就说明至少那个时候他已经做对了。我能看到的一点是,现在所有线下零售连锁都想把数据留存下来,而不是急于利用各种工具去经营它。未来我认为也会是这样,微信生态导出的客流很多是线下获客,它们未来发展和原来的会员制不会有太大区别,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把产生的客流留下。4.便利店等线下中小业态的机会对于线下的中小业态,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便利店是有机会的,这个业态的机会和整体的商业进化是有关的。之前中国便利店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但这两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融资认可。从宏观层面说,便利店的崛起和人口有关。首先是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其次是城市化、中心化的人口居住结构。现在便利店和资本、技术有一定的整合,它们属于广义的新零售,但是也不用看得那么玄乎,还是那句话,便利店的崛起是和人口相关的,资本只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助力一下。技术层面上,便利店现在利用的主要还是IT系统,在这个时间点上,IT系统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其他技术,现在还没有大的应用。技术本身有多先进、多时尚,不会引起零售人太大的注意,大家还是从结果考虑,假如这些技术可以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带来很多商业利益,那这些技术自然就会受到欢迎。现在线下还是有很多机遇的,因为现在线上基本被巨头垄断,出来的东西最后也要依附于它。但是线下还没有被整合,还是区域割据的状态,所以还有机会。我们投资了一个主要在威海和烟台经营的上市公司“家家悦”,它在这两个总人口加起来不过500万的三线城市,零售收入就能达到85亿人民币。中国像这样的城市有多少个呢?在区域性占有率特别高的企业,机会一定是特别大的。而像农村,现代化的零售可能还没有形成,现在谈的电子商务、智慧城市都还没影。在未来,谁能够在非一线级城市,在四五六级城市,把那边的供应链,消费者服务好,实现消费升级,这会是最大的机会。
一起惠2018-07-31 09:42:42283 次
收银台上一个被翻烂的本子,里面记着各种电话,康师傅方便面、旺仔牛奶、农夫山泉、百事可乐等等,随手翻翻,有时同一款产品甚至能看到几个不同的电话号码。这大概是全国数百万家夫妻小店的真实情况,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称呼,叫做蚂蚁雄兵。手机玩的溜,互联网化却只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全国有近700万家小店,1-3线城市数量占比约50%,呈现出强集约化效应。一线城市拥有全国6%的人口,共有53万家小店,占比7%;二线城市拥有全国19%的人口,共有114万家小店,占比16%;三线城市拥有全国21%的人口,共有181万家小店,占比25%。”星瀚投资总监魏坤告诉锌财经。别小看这些小店,他们几乎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约30%夫妻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在三线城市、县级市。有意思的是,夫妻小店这个“硬骨头”,早就被无数创业公司反复啃食过,但无论是供应链赋能,或者无人零售,都没有拿出过漂亮的成绩单。店商互联的突然倒闭和宣告破产,曾获雷军投资,红极一时的B2B快消品供应链电商平台店达,也在去年的低调借着盐改转型。“夫妻店的经营,一般就是两口子,真再雇个人,账算不过来。”果小7CEO万晓莉说,大部分夫妻店的店面都是自己的,但很难实现拓展和扩张。然而,从2015年开始,电商巨头们就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夫妻店”的主意。“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自刘强东去年高调宣布这一消息,已经过去1年多。随后,“天猫小店”的快速跟进,证明了阿里零售的同样重视。去年锌财经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过,那么,这个被阿里和京东,视为线下流量最后入口,权利鏖战的新战场,新零售的最后一块硬骨头,究竟有什么魔力?1、铁公鸡身上如何拔下一根毛?“他们精明的很。”鲜世纪创始人廖川跟锌财经分享了,有天他刚到老朋友王老板的夫妻小店,正好碰到一个年轻人打听隔壁店铺情况。“你打电话给这个中介,这一代房子都是他在负责。”老王一边嗑瓜子,一边拿出一张中介名片,小伙子道了谢就走了。眼看小伙子走远了,廖川问老王,隔壁店铺明明也是他的,为何要多此一举。老王风轻云淡的回答道。“中介是我弟弟嘛,这样他能多业绩。”其实,存活下来的夫妻小店或者社区便利店,比平台更理解周边用户的需求,民间智慧,加上一点点土地红利,他们就可以活得很滋润。而在选品和摆放之中,他们有更大的学问。“鲜食作为全家、7-11的主要盈利产品,一来因为毛利率高;二来这类的商品力,并不依赖于品牌,更多依赖技术和和口感,赋予的渠道品牌力。”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表示,夫妻小店和便利店不同,但增加商品毛利率,或是增加商品销售的预期是相同的。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夫妻小店中,经常有不知名品牌的洗发水、纸巾等的出现,因为毛利率更高。靠着这些“民间智慧”,夫妻小店依然能在电商的冲击下活下来,但巨头不会无聊到去做现在或者未来都不能赚钱的事情。以杭州的社区生鲜店Mr.please为例,店主老张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商品算平均毛利率在20%-30%之间。“6月份开张试营业,9月份大概掌握了的这个小区的消费规律,控制住了货损,就开始盈利了,现在每天能卖6000-8000左右。”开业当天的日营业额近2万,是相隔30米的鲜丰水果店日理想销售额的2.5倍。但传统的互联网模式,似乎这块“硬骨头束手无策”。据前京东O2O业务部高管分享,当年京东曾对到家物流做过很多MVP实验,当时发现送餐有极大的需求但是不赚钱,而后对到家服务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后续物流中也有应用。O2O大战之后,生活服务类的项目大多悟出了一个道理,除了省钱没有什么是刚需。这对客单价可能不超过20块的夫妻小店来说,尤其适用。拿店达app来说,当时在苏州做地推,靠着比传统渠道价格更低的爆款产品红牛作为切入点,地推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拜访商家,说服其安装店达的app,第一天推了530多家店,7天一共推了3000家小店。转载自网络:干线物流示意图但问题是,夫妻店的快消品是十分透明的生意,当优惠和补贴过去,老板还是会拿起电话,找到经销商的号码,然后下一批订单。“就是因为利润低啊,稍不注重效率一两个点就没了。”店达董事长芮赟表示。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传统互联网规模+流量的打法在这里无法试用。传统夫妻小店商品的毛利率大概在10%,而且通常是和县市级的代理商直接拿货。转载自网络:生活服务模式的配送示意图假设服务商越过地区代理商,找到源头供应商,中间的差值就成了服务商的利润率,所以,去掉中间商,直接服务夫妻小店和供应商,仿佛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按照互联网思维,这时候服务商只需要做三件事情:第一,研发连接双方的APP;第二,在各地区建大型仓库;第三,拉上四通一达做好配送。可问题是,连京东和阿里都无法保证盈利的快消品供应链,一个依靠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平台,又应该通过什么盈利?靠全国性的供应链规模?转载自网络:物流系统比看起来的复杂的多店商互联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但在店达的采访中,芮赟并没透露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的迹象。单个地区供应链无法实现盈利,推向全国只会亏的更多。而另外一个无法忽视的点在于,在夫妻小店的场景中,店主拒绝只接受一家供应商服务,他们的担心很简单,未来有一天垄断会带来成本的提升。据万德乾透露,目前阿里零售通为夫妻小店供应的商品比例,平均占比在30%。看起来,仅靠供应链盈利并不太靠谱。2、要的多,不如挖的深“我们占了跨境商品客单价高的优势。”海拍客COO徐虹分享,海拍客平台上的商品都通过京东物流配送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母婴店,一罐奶粉的配送成本,从保税仓到中部地区,大概在15元左右,如果走大货贸易的物流成本会再低一些。但这些成本在,夫妻店的快消品中是不敢想象的,即便和饿了么或者美团这样的众包平台的配送成本比,快消品的利润也实在是太低了。一瓶洗发水售价才20块,更别说2块钱一罐的可乐了。“区域代理商的模式这么多年一直存在,就证明其供应效率依然是最高效的。”万德乾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认为,如果没有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互联网平台光靠类似传统的供应链,实现整体盈利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不同的快消品适合不同的供应链,以可乐这类短供应链为例,虽然在全国的生产厂超过10个,但上海地区的厂就只负责上海地区,出了上海,所有的条件都需要重新谈过。鲜世纪零售B2C系统“根本没有总部一说。”廖川说,很多平台和品牌的签约都是胡扯,开个会合个影,宣传一做,还是要一个个代理商不停的跑。如果说B2C的生意,用户规模化效应大于供应链规模化的效应;那么B2B的生意,就是供应链效应大于用户规模化效应。“饮料即食在便利店的效率远高于B2C电商,在饮料类、即食类品类的供应链效率方面,到店的供应链效率大大优于B2C。”魏坤特别提到这一点。“深度和广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财报的天壤之别,”廖川告诉锌财经,2B的生意不适合烧钱和补贴,鲜世纪整体供应链上是几乎可以打平,甚至能够微弱盈利。商品流和现金流示意图“RetailisDetail。”这也是廖川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源自细节,商品毛利率,拆分到仓库、人员、物流,然后再一级级往下扣。“任何事情超过三步就会变得复杂和容易出错,但是借助信息化和外部设备,员工只需要跟着提示做不会出错。”廖川补充,大到仓库位置,仓库形状,小到商品摆放,如何拿货,如何打包,都是一门学问。“丢框还是分拣,是要看商品的。”不同角色对科技的需求而物流也是件复杂却不好挣钱的事。“如何节约费用,其实路线非常重要。”掌上快销COO王璐,在之前的采访中表示,当用户下单后,系统会根据店主位置,智能排线。就像外卖订单一样,假如一辆车有18个地点,那么系统自动规划好路线。司机在装货时,也是按照先后顺序来装。最后一个装上车的一定是最先送达的,这样能节约卸货时间。效率依然是这件事情的关键,除了之前提到的仓库,在物流和配送体系中门道也不少。这也和传统互联网公司想的不一样。品牌方的地区供应商,在地区的物流体系中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物流末端的进销能力特别差。“因为单品的原因,通常供应商不会为了2、3箱可乐就配送,但是如果2箱百事可乐,2箱可口可乐,再加上几箱农夫山泉或者营养快线,那我就送了。”廖川补充。据说,在最新的仓库中鲜世纪对仓库做了升级对品牌方来说,鲜世纪和掌上快销就好像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不仅帮着卖货,还解决物流和仓配的问题,真正的化零为整。把上千种SKU,分类,规整,设计自己的体系,然后和品牌商已有的物流系统进行磨合,从而取代从前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而非经销商体系。平台需要自下而上的去和品牌方的物流磨合,创造效率,从而产生价值。“他们并不太需要科技。”在有赞CEO白鸦看来,单独为夫妻店做小程序或者SaaS或者做一个小程序,都不是一个可行的生意,原因是他们不需要,或者他们根本用不到。对这样的小店,金融和科技还略显奢侈对于科技,这些夫妻小店们似乎也并不太感冒,而无人就更是奢侈。但金融的需求,却是存在的。比如支付宝之前推行的收款码和多收多贷计划,就是能够通过线下的扫码支付,让这一部分店主也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甚至还能在1688上赊货。而大部分B2B平台最后都切了供应链,比如找钢网。但这些事情,可能还没有那么快发生在如鲜世纪或者掌上快销这样的平台上。商业模式取胜的O2O,遇上了规模化效应的B2B,终于要在新零售的时代中,找到出路。问答鲜世纪创始人|廖川Q:全国性的复制有没有可能性?运营数据有哪些可以分享?A:区域先做深再做广,这还涉及到管理极限的问题,也涉及到是不是已经有了模型再去拷贝。我们正在拷贝已有模式,逐渐进行全国性扩张。整个运营成本控制在5.0%左右,实现了运营盈利。覆盖了20000个便利店,30个品牌商,平台上共有3000-4000个SKU。从上海开始,向苏州、宁波、无锡等地拓展,已经建立了五个信息化的物流营运中心。星瀚投资总监|魏坤Q:有哪些数据和细节,在投资机构的眼里,认为这个赛道正在处在风口上?A:众所周知,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的不断渗透,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走到末期,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各类电商增长趋势都开始放缓,零售、快消等行业的线上线下交易比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线下消费仍有极大的市场空间。零售业资深人士|万德乾Q:日本便利店虽然单店盈利能力非常强,但是整体依然处在亏损或微利状态,这是为什么?A:总部管理成本的问题,因为目前的三大日系便利店,在中国市场依然处在初期拓展阶段。在确保单店盈利(即保障加盟者盈利)的情况下,总部运营成本依然无法得到利润的整体正向指标。●规模化确实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但如果模式本身无法盈利,亏损只会越来越大。●一个瓶子塞满乒乓球,还可以放巧克力豆,然后还能放下很多的沙子,排列和组合很重要,用更少的车,跑更多的店,送更多的货。
一起惠2018-07-19 10:45:35291 次
6月26日,据动点科技日前从接近每日优鲜的核心消息源获悉,每日优鲜旗下无人零售业务便利购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裁员、离职潮,波及范围包括便利购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的市场、运营部门。业务层面也开始着手进行战略调整,端午之后逐步撤出了常州、昆山等城市的点位,范围还会持续扩大。这是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自上个月来以来第二次传出裁员消息。报道称,端午节过后,便利购北京总公司出现大面积裁员,市场部和运营部人员逐渐被劝离,“公司让人事劝退大部分运营人员,然后再开掉商品的人(市场部负责商品推广的员工)。”随之而来的是组织内部结构的调整,从直营改成了合伙人制度。此外,上海便利购市场部们也出现了离职潮,公司提高了业绩要求,达不到便会被开除。便利购上海分部城市经理也被撤走一位。“劝退,提高业绩来逼退。”该人士表示,“在职的员工情况也不太好,很多人都在考虑离职,觉得无人货架已经做不下去了。”杭州的局面也不乐观,约两周前每日优鲜便利购主要的供应仓库杭州仓库负责人因总公司拖欠工资,组织闹事而被警察带走,事后该负责人离职。拖欠工资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杭州仓库,配送和补货的员工中。文章还说,端午后便利购业务做了战略调整,逐步撤出了二三线点位少,销量低的城市:华东地区的常州、昆山的点位正在撤出,下一步开始动华南。知情人士称,面对上述种种变动,每日优鲜便利购7月份融资计划可能搁置。每日优鲜便利购项目负责人李漾对裁员事宜没有正面回答,表示自己“正在开会,有事请联系公关同事”。每日优鲜公关人员则回复称,目前暂时不清楚这个情况,需要核实之后再回复。今年5月媒体曾曝光每日优鲜便利购大规模裁员,主要针对的是市场端和交付端员工,公司的解释是战略转型和组织架构调整,为6月份盈利项目做准备。李漾此前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北京地区的目标是6月底实现盈利。更早以前,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MO、著名营销人许晓辉也于3月离职,他在某社交平台上委婉证实了这一消息。
一起惠2018-06-26 09:47:26259 次
电商时代,有一句经典广告语,“没有人上街,不代表没有人逛街”。双十一、双十二,再加上618,三大爆买季在移动支付、移动电商的赋能下,让消费者可以躺在家里一键下单,似乎也印证了这句广告语。不过,店铺这种传统零售的基础设施,在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几年后,重新被新零售定义,成为了整个新零售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和到家级服务的始发点——按照阿里的观点,这些实体店正是“新零售之城”的基础。2018年“天猫618”之际,截至6月16日14点,全国新零售商圈消费笔数平均增长率为31%。而上海、杭州、北京、深圳、重庆这五个城市商圈的消费笔数增长最为猛烈,平均增长率近50%,客流增长超30%。6月18日15点,天猫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天猫新零售的带动下,预计当天约有7000万人在线下参加了天猫618,这个数字超过了海南省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总数。从传统电商到新零售型“新电商”电商强劲发展,在中国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0%,这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与趋势。不过,电商的本质是方便消费者,在这方面,纯电商——或曰“传统电商”——是有天生短板的,简单想一想,当商品都在某个郊区的大型仓库中时,你的隔日送达乃至当日送达的成本会有多高;如果再出现退货,消费者的“扯皮成本”、物流来回取件的成本和消费者心理的不满带来的成本,都是要由电商企业承担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数据来自于美国:亚马逊配送中心平均距离消费者90英里,而具有实体店的沃尔玛,平均距离消费者只有10英里。中国的数据没有这么夸张,但是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物流就将成为压倒电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天猫618期间,全国100家完成新零售改造的大润发门店已经实现三公里内1小时送达。大力度的优惠和方便的体验让一清早的大润发就门庭若市,天猫618的活动区域更是成为顾客抢购的重点。大润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润发完成新零售升级的100家门店,最近一周线下客流量比上周环比增长近30%,线上订单数增长了20%。6月16至17日,居然之家北京地区实现销售7.12亿元,同比去年端午期间销售增长230.94%。杭州盒马解百店店长徐龙燕也表示,端午期间盒马单日线上线下的客流峰值接近30000人次——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雷峰塔的单日游客数量。所以,在消费者不仅仅需要低价的时代,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传统电商体系很快就会崩塌,所以我们目前才见证了电商们走到线下,和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合作:因为每一个实体店其实都是一个具有“自引流”能力的“用户界面(UI)”,每日进店的消费者就是“日活(DAU)”,而每一个店员就是用户体验(UX)。所以,新零售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新电商,这种电商模式是将传统电商的数据化、精细化经营赋能给传统实体店,在实体店传统的体验之上,用新技术给外部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以及帮助内部消费者(即员工、一线店员)能更好的帮助外部消费者进行体验。这种结合将带来协同效应,新电商的体验=传统电商体验+传统店铺体验+电商*店铺的协同协同。今年全国总共有70多个新零售商圈同步参与天猫618,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6月16至20日,消费者在这些商圈里消费,同样能享受天猫618优惠并且使用购物津贴。16日是天猫618在线下正式开启的第一天,线下与新零售结合后的势能也开始爆发。天猫新零售大盘消费数据显示:截止到17日下午14点,天猫618带动线下消费笔数同比去年大幅增长了45%,消费热度直追国庆黄金周。阿里版新零售与赋能我们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这意味着,飘着云端的线上电商平台很重要,紧接底气的线下实体店更为重要,这将是新电商、新体验的发源地和流量池——而且还是免费的自生流量池。现如今,实体店的地下一层在盒马鲜生和淘票票的帮助下崇焕生机,成为新流量池。四五层的传统餐饮聚集区在口碑扫码点餐的帮助下,为消费者带来便捷与体验——根据口碑的线下商户数据,天猫618首日,就带动商场消费金额同比大增109%,交易笔数同比大幅增长73%。那么现在还剩下两部分,第一就是一层的美妆区,如何让最有体验的化妆品得到技术的全新赋能?第二个就是二、三层的百货服装区,如何帮助消费者找到最适合的商品,如何帮助店员更好提供服务和交叉营销的机会,这都摆在了新零售面前。在美妆区,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已经浮出水面,天猫与雅诗兰黛、植村秀等品牌共同推出的试妆魔镜惊艳亮相杭州西湖银泰,利用3D建模技术打造的“试妆镜”通过对人脸的高精度识别,能够实现美瞳、腮红、眼影和唇彩的实时绘制,达到逼真、自然的虚拟试妆效果。除了虚拟试妆,当天,由天猫和新锐彩妆品牌玛丽黛佳联手打造的无人色彩贩卖机前也排列长队,妹子们拿出手机扫码付款,一声“咔哒”之后,就能从贩卖机取走选好色号的口红,像买可乐和矿泉水一样买口红。去年,天猫彩妆周期间,这台机器不停歇运转长达三天,前来扫一扫体验无人购物的队伍一直排到十米开外。一台机器单天售出的口红相当于玛丽黛佳在线下专柜一周的销量。通过无人售卖,玛丽黛佳了解到妹子们最近的偏好,这为品牌的运营和研发提供了大数据参考。在服装百货区,新零售也是有了用武之地。在马克华菲的首家新零售智慧门店内,每一个商品配置了RFID,消费者试穿后站在店内的智能大屏前,通过物联网识别器,大屏便可自动识别商品ID,不仅同步推送模特试穿效果,还将呈现产品介绍、评价、相关搭配等内容。据了解,自该门店的智慧导购和全渠道新零售项目上马以来,整体业绩提升达10%,该店铺的粉丝增长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店铺,去年国庆当天在全渠道上成交更是同比提升30%——这种智能魔镜也正是全球百货业的发展趋势。最后还有无人零售。淘咖啡实现了“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体验,而且除了零售功能外,“淘咖啡”还兼具餐饮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下单,并完成支付,可以说,淘咖啡是AmazonGo在中国的进化版本。甚至,还有“天猫汽车自动贩卖机”。“芝麻信用750分5分钟审核通过、一成首付、支付宝缴月供”,简单三个步骤就能实现线上买车,线下提车的便利,在去年618的三天时间内共售出3万多台车,相当于一个大型汽车经销集团一年销量。新零售,新动能马云曾说,新零售是“五新”:新能源、新技术、新制造、新金融,最后才是新零售。而当我们从整个产业链条的角度看,才能真正明白:新零售是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产业为基础、以新业态为先导、以新模式为呈现的“综合体”。未来,在新零售的带动下,伴随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其发展必然地将带动机器人制造、支付设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一系列新产业的发展。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三驾马车”当中,新零售从消费升级、消费赋能切入,未来必将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起惠2018-06-19 10:22:17380 次
无人值守货架在经历过低潮期后,重新焕发了生机。6月11日,安静了许久的无人货架企业猩便利宣布完成由蚂蚁金服领投的数亿元战略投资。根据官方资料显示,蚂蚁金服不仅仅给猩便利提供资金支持,还将向猩便利提供包括生物识别和信用消费体系在内的技术支持。而猩便利也将在此领域深耕,未来将推出新一代无人零售智能设备“猩+”。可以说,此次战略投资意味着蚂蚁金服将正式踏入无人货柜领域。蚂蚁金服入局,投资猩便利图什么?提及猩便利,就不得不想起不久前的裁员、撤柜风波。无人货架趋于冷静已是事实,即便猩便利点位众多,蚂蚁金服在此时入局挑战也是不小,那么蚂蚁金服究竟看上了猩便利哪一点呢?笔者认为所图或许有三:第一,今年4月,阿里联合蚂蚁金服收购饿了么。其中,饿了么旗下的无人货架品牌“饿了么NOW”也被阿里纳入囊中。在投资猩便利后,阿里在无人零售这方面的版图将会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饿了么的配送团队,也将为猩便利的无人货架而服务,在提高猩便利补货率的同时,也将增强配送团队的人员使用率。第二,猩便利此次获得融资后,将会抓紧对智能货柜的布局。与无人货架相比,智能货柜的封闭性与智能性意味着场景将会不断下沉,货损率也将下降。在此情况下,无人货柜上线生鲜食品将会更具合理性,避免出现因补货不及时而造成“生鲜不鲜”的情况。阿里在生鲜市场的布局,也将会更具想象力。第三,在无人货架风波后,猩便利便换了一种打法,推出“便利·蜂窝”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以便利店为中心,猩便利的商品和外卖可以辐射到周边办公楼宇中的无人便利架上,丰富了食品种类的同时,也让购物更加便捷。有消息称,阿里看上的不是猩便利的无人货架,而是猩便利旗下的便利店品牌,以及在生鲜领域的布局。联想到盒马鲜生在不久前推出了盒马F2便利店,这一消息倒有几分真实性。阿里或许不看好无人货架,但它却有入局便利店的心思。猩便利推出的便利店品牌,已在上海打下了一片江山,所推出的自有“鲜食”品牌,俨然成为阿里眼中的香饽饽。无人货柜打响技术攻坚战,阿里态度转变众所周知,新零售的理念是阿里巴巴率先提出并将其落地,其内部更是拥有“八路零售大军”为其开道,但之前唯独对无人零售比较冷淡。阿里集团CEO张勇(花名:逍遥子)曾经公开对媒体说过,自己不太看好无人店铺,因为需要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无人究竟比有人好在哪里?无人店的体验是否真的比传统店铺好?在扛着阿里新零售战略大旗的盒马鲜生被传将涉足无人货架之时,其创始人侯毅还公开否认,称从盒马的角度来看,我们从不靠无人商店,也不认为无人商店、无人架模式是有效的零售模式。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阿里,态度还是很坚定的。但随着无人零售概念火爆,京东、每日优鲜等众多企业相继推出自己的无人货架、货柜。与此同时,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支付领域平分秋色,在线支付的壁垒逐渐转变成支付技术与落地场景的较量。随着京东、每日优鲜无人货柜的铺设,微信支付的优势也随之增加。反观阿里,除果小美外,少有智能货柜支持支付宝支付。在此情况下,阿里的态度开始软化。让它迈出第一步的是美的内部孵化的无人货柜“小卖柜”,只是在这时阿里还只是提供技术支持。而在经过行业的洗牌期后,无人货架趋于冷静,智能货柜应运而生。侯毅曾经将盒马鲜生的成功归结于离消费者更近,当无人货柜愈发智能也就意味着消费更加便利,侯毅的逻辑显然也适用在这里。这场由无人货柜打响的技术攻坚战,逐渐符合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定位。接下来的道路,阿里也就顺理成章的走了下去,在这一时期它选择的是智能货柜魔盒CityBox。据悉,魔盒不仅存在于蚂蚁办公区域内,还在不久前的在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出现在属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展区内。有了以上的铺垫,蚂蚁投资猩便利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来说,无论是蚂蚁还是阿里,投资猩便利始终是有利可图。猩便利想要成为这场合作中的赢家之一,还需抓住机会,依赖蚂蚁的资金和技术,转型成功,并再度成为行业中的黑马。
一起惠2018-06-13 09:58:32270 次
近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我国网购发展状况。当前,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快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7%,对消费增长形成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在当前我国消费转型升级中扮演着引领者和加速器的角色。目前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一是业态多元化。除了消费者熟悉的网络零售形式以外,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断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二是供给全球化。网络零售不仅使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快捷高效,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全球优质的商品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重要选择,跨境电商也成为我国扩大进口的一个重要渠道。三是区域协调化。网络零售带动城乡消费、东部与中西部市场消费协调发展。2017年,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网络零售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和6.9个百分点,有效激发了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扩大了消费总需求。四是服务高质化。网络零售的物流配送、售后服务水平正在不断提升。高峰还表示,网络零售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刷单、侵权假冒等行为虽然已经有改观,但是仍然存在。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国内消费进入新时代。我们将加快完善网络零售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网络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愿意网购、放心网购,不断提升消费的新体验。
一起惠2018-06-12 10:04:53221 次
当前的终端零售市场进入创新发展的高度活跃期。对经销商来讲,一定要看清的是,这种终端的新零售创新、各种新零售形式对经销商来讲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经销商必须要及时洞察这些新的市场机会,及时研究、把握这些新的市场机会,抓住机遇、创新经营,发展壮大自己。经销商不能只是定位于传统渠道商的角色,能够把握好机会,开辟新的自己能够掌控的新渠道模式,特别是能够建立直接对接消费者的新渠道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建议经销商要高度关注外卖平台体系,高度关注各种的新零售创新形式,特别是要关注各种的无人零售模式。----经销商要高度关注外卖平台模式外卖平台已经构建起020到家模式的新的零售渠道模式。据有关数据报道:2017年,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43亿,较2016年底增加1.35亿,同比增长64.6%。其中,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22亿,增长率为66.2%。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657亿元,增长率为36%。2017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2018年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2300亿元。加班、周末聚餐、下午茶、宵夜等订餐场景出现,外卖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据悉,仅是“饿了么”就有接近30%的交易额由这些非就餐时段的订单构成。目前的外卖平台还是以餐饮为主,但是一定要看清的是外卖平台已经构建起一条到家模式的新的零售渠道。目前,外卖平台已经涵盖了餐饮、快消品、酒水、药店、生活服务等多种到家功能。预计18年外卖平台全部品类的交易额将达到3600亿。并且以加班、出行、下午茶、宵夜为特色的外卖平台所覆盖的场景,更是经销商所应该更加高度关注的。包括在恶劣天气所发挥出来的市场服务功能。特别重要的是,外卖平台所对接的目标消费者是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体的主力消费群体。这些消费群体正是慢慢在从传统渠道当中流失,而转移到到家需求的领域当中。对一些特别需要面对这些消费群体的品类、时尚品牌来讲,这个渠道更加重要。并且看未来,外卖平台还将以其到家的便利性以及不断发展所带来的覆盖更多的服务功能,还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经销商必须要高度关注这一新渠道。目前看,几大外卖平台构建的到家体系,整体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了,并且还能覆盖更多的场景,还能覆盖更多对到家需求有特别要求的年轻主力消费群体。这个渠道价值已经非常重要。经销商需要高度关注,及时对接,拓展新的市场机会。当前的外卖平台主要集中于美团、饿了吗、百度外卖、京东到家。另外盒马的淘鲜达也在快速发展。每个平台各自有自己的区域优势、平台优势。经销商对接外卖平台需要全面对接,因为每个平台都有其优势,都有庞大的流量资源。经销商对接外卖平台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自建交付体系模式,二是与零售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建议经销商与外卖平台的合作要作为战略性的考量做好规划。要有专门的组织。要做好对接外卖平台,一定要首先配备起较强的团队。要作为一项重要的模式创新来对待。要做好商品的规划。线上到家需求的消费者,需求的场景不同于线下传统渠道。线上的商品组织要更准确的聚焦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线上的商品展示更需要场景化的商品展现。不能简单把目前经营的传统渠道的商品线上化,可能不太合适。要学会线上的营销模式。线上营销完全不同于线下的营销模式。不能把线下的价格营销模式搬到线上。线上营销需要学会场景、IP、社群、传播的新营销模式。需要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线上针对平台的营销模式。线上营销核心在推广,目标是做顾客价值。----要高度关注新零售、特别是无人零售模式。当前的零售进入创新发展活跃期。特别是马云提出新零售一词之后,各种新零售创新形式非常活跃。在这当中以各种无人零售模式尤为突出。从未来零售的发展趋势看,更近、更快、更便利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因此讲从零售的发展趋向看,无人零售将会呈现一定的快速发展态势。目前讲的无人零售主要是无人店、办公室无人货架、无人售货柜(自贩机)三大类。当然,从前期无人零售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在办公室无人货架领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创业公司在资本推动下“野蛮”发展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能掩盖了这些无人零售模式的价值。经销商如何看这三类无人零售模式:关于无人店:他是覆盖最后50米的需求场景。大店覆盖三公里、便利店覆盖500米,无人店覆盖最后的50米需求场景。无人店以其较低的运营成本,满足消费者更便利的消费需求,以及在有人店不能提供服务的时间节点。譬如就在你的小区楼下。它会带来更大的便利性。关于办公室无人货架:产品距离用户更近,肯定会产生更大的销售机会。其实在营销当中,产生影响销售的主要问题,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无人架做到了办公室,放到了办公桌的旁边,从而解决了消费者对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并且目前确实有这样的消费者需求。目前看无人店、无人货架适合于一些特定地区市场。从前期无人店、无人架的运营情况看,主要在于运营成本高、货损大。这些问题对经销商来讲,可以有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案。譬如货损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有人情的环境下可以解决货损问题。关于无人售货柜(自贩机):这个领域需要经销商要重点关注。目前中国的无人售货柜市场是20万台左右,对比日本、美国的市场已经达到了500万台,行业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无人售货柜将快速爆发到1000万台以上。也就是分析预测未来中国的无人售货柜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非常主要的新的售卖渠道。目前自贩机已经覆盖多个品类,包括水饮、低温、用品、零食、生鲜、即食等。未来可能还会在更多的品类领域发挥作用。经销商切入无人售货柜市场,可以形成一个完全自控的渠道市场。对推动经销商转型可以产生重要作用。总之,目前的零售终端已经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会产生更多的新零售形式,将会为经销商带来重要的市场商机。但是切入新的市场领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特别是分析好自己的团队能力、技术能力、商品组织能力、营销能力等。笔者:鲍跃忠微信bc7180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家;专注于快消品行业变革。
一起惠2018-06-11 09:39:41262 次
全家便利店在上海试水了智能贩售机和变形货架;同时,北京的京客隆也在双井店内悄然开设了自助无人超市。据了解,全家便利店在智能便利店以实体门店为中心,辅以智能贩售机和变形货架。中国全家执行长林建宏介绍,在地铁站、机场及市区办公楼等面积较小的门店,变形货架成为门店货架的补充,满足即时消费需求。变形货架可应用于多种店型和商圈,目前已在上海江宁路和七莘路地铁站推出。全家在上海尝试无人便利店时,京客隆的第一家无人自助店也在北京悄然开业。这家24小时京客隆自助店大概有三四十平方米,微信扫码进店、商品采用电子价签、门口有自助扫码结账的机器。仅有一名工作人员辅助,店内有饮料、日化、小食品等品类。
一起惠2018-05-30 09:12:05181 次
线下新零售之路,有人欢喜有人愁。亚马逊刚刚宣布要开更多的无人商店,沃尔玛则决定关闭无人收银结账应用Scan&Go。沃尔玛2014年开始测试Scan&Go,今年1月,决定增加一百家可使用Scan&Go的门店。但在扩大应用范围四个月后,沃尔玛决定关闭这个支付应用。沃尔玛发言人RaganDickens回应关闭应用的原因:参与度很低。沃尔玛推出扫码支付应用,意在跟上智能手机支付潮流,却没能讨到顾客欢心。同样都是无人收银结账,为什么沃尔玛的应用遇冷,而亚马逊的小店却越开越多?商店的规模不同,消费场景也不同。亚马逊的无人商店AmazonGo,是小杂货店规模。根据消息透露,芝加哥店的店内面积为635平方英尺(约59平方米)。顾客进店时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扫描,人工智能会自动记录顾客从货架上拿走的商品并自动扣费。顾客的消费方式更像是在便利店中拿了需要的饮料就走。而沃尔玛的消费场景是大型超市,顾客可能会逛很长时间,选购一段时间的所需的生活品,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会更多。顾客自主使用手机扫码支付,并没有比传统的收银通道方便。试想你在超市买了几十件商品,比起自己用手机一件件扫码支付,你可能更愿意在收银通道等一等,让收银员为你服务。不难看出,亚马逊AmazonGo的支付技术更智能和方便,但AmazonGo还只是亚马逊线下无人零售概念的尝试,目前只计划在2018年内再开6家店。亚马逊未来会把AmazonGo开成随处可见的线下便利店,还是仅仅作为宣传概念店,还是未知数。沃尔玛的无人收银结账要大范围推广使用,“亚马逊式”人工智能记录扣费显然不适用。回到Scan&Go这个应用本身,顾客结账体验并没有很好。在GooglePlay中用户反映应用更新出错、支付过后无法找到收据等问题。无收银结算应用不好用,也是顾客对它如此冷淡的原因。国内的沃尔玛的扫码结账通道,则是运用微信小程序。在扫码完成支付后,还需要在出口处再次被机器“扫”,有在场工作人员引导操作,整个过程并没有非常方便。同样会遭遇Scan&Go一样的尴尬,如果购买较多商品,顾客逐件扫码支付,结账效率低。今年3月,国内沃尔玛部分门店暂停使用支付宝。由于京东和沃尔玛的关系密切,沃尔玛的行为被视为站队“腾讯系”,损害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的权益。沃尔玛若坚持店大“欺”客,不重视顾客的支付体验,消费者自会用脚投票,毕竟阿里现在也手握大润发了。
一起惠2018-05-23 08:53:01272 次
如果说共享单车是中小型创业者的「绞肉机」,那么无人货架则是玩家们的「修罗场」,后期高达90%的货损率成了压垮无人货架「风口」上的最后一根稻草。2017年下半年,风头无两的无人货架搭上新零售之风的最后一班车,和无人便利店一起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几十家无人零售项目闪电融资超30亿元,猩便利,果小美等头部玩家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无人货架上半场布局。一边是疯狂烧钱的快速扩张,另一边是无人点位的激烈竞争,短短几个月时间,无人货架像星火燎原一般席卷各大城市写字楼和商圈,无人零售第一阶段的空间战拉开序幕。前期简单粗暴的成本核算就是点位租金成本+运输成本,和传统开店选址、租金、装修和人力等成本相比,优势明显,换言之谁占的点位越多,谁销售额提升的概率就越大。时过境迁,还没等无人货架的下半场开始,前期扎堆入局的无人货架玩家大部分已经悄悄退出,即便是仅存的几家头部企业,也将目光聚焦在从无人货架转型智能货柜的节点上,至此,纯无人货架商业模式这条路已经行不通,很多创业者甚至连无人货架怎么被「吃垮」的都不知道。无人货架失败逻辑1.低门槛无技术壁垒,商品同质化严重相较于其他新零售项目,无人货架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花几百块钱采购一个货架,摆放好商品即可,接下来考验的就是商务谈判能力和地推能力,拼的就是资本实力和资源渠道。而商品呢?千篇一律的快消品,而且货架空间有限,摆放的食品可选性不高,加上点位比较分散,补货延迟司空见惯,和楼下的便利店相比,唯一的优势可能就剩下消费的最后100米了。2.货损率高,服务滞后,点位低质多量商品货损率能控制在10%以内的已经是钻石级玩家了,大部分无人货架30%的货损率一点也不夸张。按理来说,开放式场所的货损率要比封闭式场所的货损率要高,但是写字楼、办公空间这些地方都是以开放式场所为主,封闭式场所即便可以放使用人群也不多。快速扩张最大的弊端是点位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很低,高质量场所不是想进就能进,为了绩效只好选择一些人员覆盖较少,偏僻的写字楼,这样下来不仅货架丢失率高企,运营成本不减反增。3.无节制烧钱扩张,夸大盈利能力沉没成本包括设备采购硬件成本和智能软件成本,光是前期沉没成本就花去了不少钱,加上商品的铺货成本和物流成本才是一个无人货架的初始成本,这还不包括BD的地推成本和水涨船高的点位租金成本。无人货架不同于商品的规模化生产,边际成本并没有随着点位铺开而降低,而客单价的盈利能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即时性流量无法沉淀,消费者更多的是突发性消费,复购率不稳定也难以预测。4.高估人性,脱离实际需求高估人性既是无人货架也是共享单车的通病。零售场景无人监督你指望消费者自觉付钱,简直是痴人说梦,倒不是说消费者的素质如何如何,举个例子,100个人就算99个人都很自觉的扫码付钱,只要有一个人不付钱直接从无人货架上拿走商品,那么下一次就会有更多人会尝试这么做。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通过技术手段监督规避了这样的风险,况且从便利店到办公室场景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仅仅是一两次的新品尝鲜无法将消费者深度的需求挖掘出来,无人货架的实际需求到底有多少?无从知晓。智能货柜前景几何?不难看出,无人货架企业纷纷转型智能货柜准备放手一搏。相比无人货架来说,智能货柜的技术门槛更高,封闭的柜门有效降低了货损率,另一方面,智能货柜和传统的无人贩卖机各有千秋,传统的无人贩卖机我们需要投币,然后选中商品自动掉落,操作简单,而智能货柜的商品选择更加丰富,扫码付款更加先进。笔者认为,智能货柜代替无人货架是大势所趋,至少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阶段是无人零售办公室场景化的最好选择。也可以说是新零售时代下无人贩卖机的转型升级,然而无人零售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三个:服务,需求和供应链,只有将这三个问题真正思考清楚,才是检验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新零售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改造,而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假设智能货柜真的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如何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基础让消费者获得更好更稳的消费体验?如何对零售终端的进行智能化监督、预测?这些都是无人零售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依赖于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应用。无人零售从根本来说还是零售,既然是零售就一定要考虑供应链,脱离了供应链谈新零售、智能货柜的都是耍流氓,假设智能货柜领域真的跑出了一个独角兽,背后必定是有完整供应链的物流或者传统零售巨头玩家入场的。最后,对用户后续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流量沉淀还是线上线下导流,最关键的是给消费者选择智能货柜购买的一个理由,哪怕一周只有二到三次的复购率,这门生意就有做下去的可能。
一起惠2018-05-23 08:48:57274 次
风口上的无人货架2017年一度被认为是无人零售的“元年”,综合多个研究中心的数据来看,无人零售的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是块千亿级蛋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到2022年,无人零售的用户规模将达到2.4亿人,而在2017年也仅为0.05亿,这5年间要翻48倍。在无人零售规模方面,报告预测2022年将达到9500亿元,是2017年100亿元的95倍。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前统计的数据,国内有超过5000万家企业,每年以超过500万家的速度增长。无人货架在一、二线城市有1亿左右可瞄准的用户,企业终端货架容量10到20万,早期有10~30亿元的市场空间。2017年8月到9月这短短的两个月内,无人货架上演了一场令人咂舌的融资风暴。8月17日哈米科技宣布获得真格基金等领头的三轮数千万元融资;21日,领娃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30日,番茄便利和果小美均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均为数千万元以上。随后而来的9月,融资风暴还在继续。4日,猩便利完成超亿元的天使轮融资,美团点评高管作为投资方之一;5日,友盒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有安芙兰资本、贵阳创投等;隔天,七只考拉获得执一资本领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据《电商报》统计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如此密集的融资规模,一度令其他行业眼红。屡屡刷新的融资金额让无人货架成为新零售下的一匹黑马,成为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后的新风口。风光之后一片狼藉资本的退潮比想象当中来得更快一些,时至2018年,无人货架不但融资风暴停了下来,裁员撤店等负面消息更蜂拥而出。5月4日,果小美传出即将退出市场的“重大通知”称,果小美即将解散,货架由企业自行处理。尽管果小美迅速做出辟谣声明,但仍有不少果小美货架撤销的消息传出,货架也长时间未曾补货。对此,果小美回复称“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在此期间我们无法为您补齐商品,完成模式调整后,我们会为大家提供更丰富的商品。”此外,,有媒体假借学生身份询问果小美是否招人时,对方更回应“公司这段时间正在整顿,所有的招聘工作都停止了,以后也不知道何时有机会再招聘。”公司发展概况令人担忧。不得不提的是,同为无人货架先行者的便利蜂此前便传出了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剩余38个已铺设简易无人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的消息。另一玩家猩便利也被曝出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进行收缩、调整,无人货架行业迎来发展寒潮。5月3日,小e微店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同属无人货架行业的每日优鲜便利购多次在不止一个城市将小e微店的冰箱和货架等设备、商品运走,要求每日优鲜便利购公开向行业及用户道歉。对此,每日优鲜便利购回应称,表示道歉,整个过程中,每日优鲜便利购员工是在获得客户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协助执行,不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双方各执一词,均未能拿出能够令对方信服的证据,事件也从开始时的沸沸扬扬变成一出不了了之的闹剧。虽然果小美至今为止仍称其退出市场的所谓“通知”,是来自于同行的恶意竞争,更广而宣之称“不排除别有用心之人捏造。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但实际上,无人货架行业中业务缩减、恶意竞争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早已铺天盖地而来,行业风波不过是负面宣泄的最后一击。后风口时代路在何方?自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新零售”这一概念以来,零售行业掀起了一股线上反攻线下的风气。由于无人货架具备投入小、人力成本低而且能满足消费者及时性需求等特点,又披着零售外衣但同时具备共享经济内核的,更被业内认为是切入了零售行业的“真空地带”。理想总是美好的,但落到现实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由于具备共享经济的性质,无人货架自出现以来便在考验着消费者的人性,但事实却令人失望。以无人货架项目“用点心吧”为例,该项目曾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货损率超过20%,货损最严重的甚至到达39%。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除了靠用户自觉,无人货架基本无法解决偷盗、漏付款等问题,损耗率远超有人实体店。事实上,无人货架行业的竞争已经由点位数量之争转变成点位质量之争。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显示,无人货架以往盲目追求点位数量,忽视点位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做法将被市场淘汰,企业则需要通过精细管理提升运营质量并逐步实现盈利。尽管行业早已吸收了大量的资本,但企业运营和发展却并没有跟上,纵观无人货架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依然难觅行业巨头的踪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或只能依赖于资本巨鳄。2017年12月,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拆分独立运营,并宣布已获得腾讯领投A轮、鼎晖领投B轮,A+B共计2亿美元融资。与此同时,京东X无人超市官方透露,今年京东X无人超市将会在郑州、长春、成都等重点省会城市开设100家门店,布局写字楼、社区和商业中心等消费场景。此外,阿里巴巴也不甘寂寞,宣布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不难发现,巨头也正通过自营、投资等多种方式切入无人货架,对行业内的企业而言,未来的生存之道或不得不依附于巨头的“树荫”之下。
一起惠2018-05-22 10:30:24230 次
“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当下的无人货架行业,最适合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猩便利、便利蜂、GOGO小超等无人货架项目相继被曝出现问题。到了今年,这一局面没有得到改观,加入“凉凉”大军的又有两个头部玩家——果小美和便利购。“头部玩家纷纷出事”成立于2017年6月的果小美,在短短数月间融资轮次推进到C轮,去年年中一时风头无两。但就在日前,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人匿名爆料称,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融资失败、连夜裁员,且有疑似果小美办公室及设备等资产处理的清算名单流出。在面对沸沸扬扬的裁员传闻,果小美在对外声明中称,看好办公室零售场景,继续推进线下货架,探索从“自营的重模式”升级转型为“与第三方联合运营以及区域合伙人制的轻资产模式”。据悉,下一阶段,果小美将重点发力云端电商业务以及现有货架的终端运营。同样被传出正在经历大裁员的头部玩家还有便利购。据了解,便利购是每日优鲜孵化的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2017年年中成立,年底分拆成独立子公司。2017年12月,每日优鲜曾公布5亿美元D轮融资,其中2亿美元实际上属于便利购业务。对被传裁员,每日优鲜公关回应称“裁员是造谣”。其表示,便利购的绩效考核和人员优化制度本身就比主营业务严格。更早一点,今年2月,猩便利被曝出大范围大裁员,除了北京等重要城市留下一些运维人员外,其他城市就地解散。对此,官方回应称,公司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主要目的是为匹配“精细化运营”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除了上述三家外,今年3月,便利蜂被曝大规模撤站;今年2月,位于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GOGO无人超市也被曝出停运和暂停运营。“今年难觅融资消息”遥想去年此时,无人货架风口突袭,引爆创投圈。数据显示,不到一年时间,就有约50家企业入局,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资本蜂拥过后,不少巨头也将目光放在这个行业中。腾讯投资每日优鲜便利购、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猎豹移动旗下的无人货架项目“豹便利”去年11月初开始运营、顺丰的“丰e足食”也在去年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行业的负面新闻便开始铺天盖地。不少投资人当时直言,无人货架行业在半年后将迎来洗牌。如今看来,洗牌速度远高于投资人的预测。与去年大相庭径的是,今年至今,还没有无人货架项目获得融资的新闻出现,更多的是原来的无人货架企业正在纷纷宣布转型。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无人货架企业而言,点位是关键,尤其是优质点位。但是作为一门考验人性的生意,与其他无人零售细分领域一样,无人货架的损耗率极高。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此前曾撰文表示,自助便利货架的拓展速度大概是单人单月新增10个货架。即便是免费进场也需要一家家谈和签,然后上货,整个周期并不短。行业的一般情况是进入员工在50人左右的公司,通过扫楼的方式跟行政谈,签约以后一两周的时间可以上架商品,整个周期最快需要两周。而如果员工人数再往上,谈判周期会更长,商品配送的频次也要相应增加。“转型智能化成必然趋势”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无人货架正在被智能货架所取代。业内人士指出,智能货架能够解决盗损问题,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包括上述的猩便利、果小美等,都已经在尝试这条道路。在融入智能商业系统后,智能货架相比传统的无人货架,能够利用大数据等对用户习惯、购物喜好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测算,可以更加精准的获知货架的运营情况,什么时候该补货,哪些是畅销品,哪些是滞销品,如何进行货品搭配等等一目了然。避免了缺货的同时,也能让用户更容易拿到自己喜欢的货品。与货损率相比,无人零售货柜更具备吸引力的地方或许在于场景的多元化。与无人货架集中在办公室场景相比,业内人士指出,B端用户、社区的市场价值更大。睿鼎资本高级投资总监苏家辉表示,2018年,无人零售的商业模式成功与否将会得到市场的验证,创业公司是否能够低成本找到用户、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对品牌忠诚度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资本的青睐,都是决定这一模式是否成立的因素。在一级市场商业模式加速迭代的残酷竞争中,头部效应已经屡次被验证,考虑到每一波新趋势开始和结束的间隔都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加速布点并降低运营成本,尽快实现正向的现金流,才能保证不在真正的竞争到来之前倒下。有投资人认为,从无人货架到智能货架,碎片化零售终端虽然变智能了,可以解决一定的货损问题,但却绕不开供应链问题,大一些的无人货架公司已经开始在着手解决供应链问题,可若是涉足社区新零售市场,对商品种类要求更加多样,除了零食,还要涉及水果、蔬菜等生鲜品类,这对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挑战也更大。这也意味着,在供应链环节,智能化也是一个趋势。智能供应链是融合了区域资源共享系统和智能订单处理系统,使供应链端仓储、车辆、订单、配送、客户维护等各环节互通互联,实现了车辆智能调度、订单智能分配、配送路线智能优化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无人货架玩家最终胜出的应该还是其中的供应链强者。毕竟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都比较容易模仿,但供应链管体系却很难被人学走。
一起惠2018-05-05 08:52:37209 次
4月12日,刘强东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提出“无人零售”的概念,还宣布,京东要每天开1000家店面,每300—500米就要有一家京东便利店。与此同时,阿里与苏宁也都在加紧布局线下便利店的脚步。在京东宣布“日开千家”之前,阿里零售通项目就曾宣布将在2018年覆盖100万家小店,“苏宁小店”计划2018年在全国开出1500家门店。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在线上红利渐衰、获客成本越来越贵的当下,利用供应链与物流优势,进军便利店行业,是一笔看上去不错的生意。然而线下零售何其复杂,无论京东还是阿里,对于便利店行业都是门外汉。“千家、万家”从口号落实到店面,并不容易。京东的夫妻店改造一年多前,刘强东曾宣布要在“未来5年全国布局100万家京东便利店”,这一次又放出了“日开千店”的豪言壮语。不同于一年前,便利店的同行们这一次显得很淡定。多位便利店从业者都告诉记者,对于京东便利店的“挂牌”模式表示不看好。但不得不说,刘强东的想法很好。京东便利店聚焦区县、农村市场,致力于通过搭建强有效的供应链,将线下夫妻店、京东与供货方相连接,正如刘强东在数字经济峰会上所说的,京东并不希望去赚谁的钱,而是更希望通过各方合作,向供应链去要效益与利益。而中国有2800多个区县,并不是每个区县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对于京东便利店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县城、农村夫妻店之间推广“掌柜宝APP”的使用。据介绍,加盟京东便利店的商家可以通过“掌柜宝APP”直接进货,省去了中间环节,再小的商家也可以直接找宝洁采购,下单后,京东再通过物流给采购者送货到家。京东为夫妻店减少了层层进货渠道、也因此压低了进货价格,而京东、店铺、供货品牌三方也因此获利,当然,掌柜宝也可以为餐饮等其它零售业态使用。据刘强东描述,通过京东的赋能,商家只是花很少的钱、找到一个有人流的门面,每个月就能有大概超过8000元的收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某加盟京东便利店的店主表示,因为京东完善的线上渠道和物流体系,所以看好这个项目。便利店开业当天营业额达到八万,利润近两万。甘肃庆阳县的一位京东便利店主认为,京东掌柜宝搞定了国内外的货源,所以与其他的店形成了差异性,由此带动了客流,提升了销售额。根据京东客服的说法,只要集齐所需要的牌照,缴纳5000-20000元保证金,就可以获得京东便利店的信誉背书。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3月,京东便利店每周开的新店在1000家到1200家,每天接到5万份申请,而这其中有很多在外的打工者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回到自己的小县城。对于夫妻老婆店主,最重要的是进货商品的价格是否足够低,而消费者在乎的则是产品的质量。罗森中国董事兼副总裁张晟指出:“如果管理不好,挂着你的牌子的店铺还去别的渠道进货,一旦消费者买到伪劣商品的时候,对品牌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损害。”实际上在90年代,像立白、康师傅这样的快消品牌就曾推出过命名为“挂牌”的措施,即选择一部分夫妻老婆店,以较低价格直接供货,同时将品牌名称加在店头前。业内把这种情况称为深度分销。但关键在于,挂牌之后,快消品牌能不能对店铺进行有效管理。“加盟这个行业,请进来容易,留得住难,管得好更难。”张晟说。在张晟看来,夫妻老婆店改造,必须要提供两条“鱼”。第一条“鱼”,就是给店铺足够的利润空间;第二条“鱼”是授人以渔,要看赋能方有没有能力帮助店铺去赚更多的钱。“电商巨头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势为店铺提供便宜的产品,但批发市场或者其它渠道或许更便宜,而且如果出现了消费者投诉和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又要如何去应对?”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对张晟的观点也表示赞同,而对于传统夫妻店改造,中商惠民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其实改造夫妻店最大的困难,是你在跟店铺沟通具体事物的同时,他们会更愿意依照自己固有的经验办事情,在指挥上面非常不好操作,我们要反复通过一些数据化、智能化的东西去增加店铺的销售额,然后再去说服加盟主。”苏宁的“重”操作相比之下,老对手阿里与苏宁在线下便利店的投入就更“重”。去年8月份,阿里零售通就已经宣布覆盖了全国50万家小店,线下店“天猫小店”要开上万家,阿里零售通总裁林小海告诉记者,目前为止,天猫小店已经开了约1000家,“还有1000多家签了约,等待施工改造。还有很多家报了名等待审核。”与此同时,苏宁也在发力布局小店。“我们不赞同京东便利店的‘翻牌’模式,过于追求速度会给商品品质和服务能力带来巨大的风险。”苏宁小店公司总裁鲍俊伟表示,苏宁和京东在小店上最大的区别就是,苏宁小店是纯直营,没有加盟店。小店由苏宁供货,不存在其他进货渠道,更便于管理。在开店数量上,苏宁显然无法和阿里京东相提并论,鲍俊伟称,苏宁做线下小店的优势首先是和房地产商合作,获得不错得店铺位置;其次苏宁在店铺一公里范围之内,可以提供半小时送达服务,一公里以外支持“上午购买下午送达”;另外,苏宁提高了日配类和生鲜类的商品占比。据鲍俊伟介绍,苏宁小店在4月结束前,数量将达到400家,未来将保持每个月新增150-200家的开业速度。对于电商巨头来说,扎堆进军线下,更多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分销渠道,其次就是追求品牌曝光,引流线上。但是不管是京东还是苏宁,都希望能够打破便利店的地域限制,迅速实现规模化效应。据鲍俊伟介绍,首先,电商巨头在全国甚至全球有成熟的物流体系,可以根据相对成熟的物流体系去搭建或者完善供应链渠道,这也是传统便利店玩家无法理解苏宁为什么能做到“一日三配”甚至是全国范围内“一日两配”的原因。“而很多老牌便利店玩家在新的城市没有物流基地、也没有配送能力,就不愿意去投入。”其次,在O2O方面,苏宁认为相比传统的便利店,“不管是与京东到家合作还是与饿了么合作,到最后数据与客户都是第三方平台的,而传统的便利店它只有约1500个SKU,我们的线上线下结合能超过3000万SKU的支撑。”破局者还是搅局者?便利店市场何其复杂,电商巨头进入这个行业,究竟有没有机会?在张晟看来,在一线城市拓展市场已经很困难,但二、三线以及农村市场都有机会,“但这个依然取决于你是否有强大的物流、以及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供应链方面,苏小新认为,“很多零售与快消行业的电商,供应链更多是围绕快递包裹传递所构成的b2c业务,但对于以便利店为主体的供应链环节,多数还属于b2b业务,也就是说,2c的供应链与2b的供应链还有着不小差别。”“而且现在喊出的数据过于夸张”,张晟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台湾,都是每2500人养活一家便利店,也就是说,中国市场最终需要60万家便利店数量,但是现在大家恨不得要开100万家店铺,这就意味着每1200人养活一家店铺。“从理论上来讲,这个数据是不可行的。”电商巨头的加入,短期来看会对传统便利店产生一些影响,传统品牌在募集加盟商的时候,或许会受到一些压力,但关键还是在你想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便利店。“如果你只是卖传统的商品,或者说去买断特色的商品的话,终究只是会陷入到价格战里,所以罗森在做的,是不断强化买手制度和自有品牌。”从诸多便利店从业者的观点来看,目前的便利店发展有两大发展趋势,即“场景化”与“消费者碎片化”。好邻居CEO陶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道,不同场景对便利店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社区型便利店对生鲜的要求就更高,而对于写字楼下的便利店,盒饭等即食商品的比例就要更大。”而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则会越来越多样化,规模效应会逐渐递减。张晟补充到,“同样是江苏,无锡和江阴的消费者喜好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如何去抓住消费者的碎片化需求,会成为关键。”
一起惠2018-04-27 08:52:27311 次
2000年左右,亚马逊、eBay相继进入中国,随后本土的阿里巴巴、京东扛起大旗,于是轰轰烈烈的电商时代开始了。目前零售业已经演变成了腾讯系和阿里系带量的两大阵营,不再区分线上线下。不曾想电商以革命者的姿态杀入零售行业,最终造成了线上、线下的稳定格局,此时几大电商巨头又开始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海信智能商用无人零售项目负责人程君永认为:“所有行业发展都会越来越智慧”,无论是新零售还是无人店,都是只零售的一种形式。电商从未彻底代替线下门店,无人只是智慧零售发展的过程。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专题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2020年增长率预计达281%,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过1.8万亿元。从数据来看,海信在无人零售店还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在无人店的布局上,海信并未取得多少先发优势,早在2016年底,亚马逊就推出了AmazonGo的项目,随后的2017年,国内阿里淘咖啡、苏宁无人店Biu、缤果盒子相继入局。这几家公司采用了更多更前沿的技术,例如机器视觉、图像识别、人脸识别、RFID……在用户角度,只需拿起商品,出门扫脸即可完成整个支付流程。而海信的无人店则相对传统,门口收银台与目前市面上传统商超自助收银台相同,还需用户自己扫描商品,并通过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谈及原因,程君永表示,这些无人零售方式都存在两个痛点:一、门店成本过高无法快速复制;二、人脸识别等稳定性较差,实际使用需要人工干预,违背了无人零售的初衷。而海信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既可以快速复制,而且可以保证“无人”。海信应用稳定的技术快速迭代,可以做到无人盒子Hi-BOX从运输到完成安装,最快只需要一夜时间。
一起惠2018-04-23 08:37:32281 次
4月18日消息,一七闪店与新加坡企业VeriTAG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解决经营管理、无人店设备、设计装修、商品供货等问题。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无人零售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双方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今后两家企业将进行深度全面的合作,将食品云标签与无人便利店结合,实现共创双赢的全新局面。此次战略合作,对于推动无人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消费者门店购物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一七闪店作为西南地区首家落地的无人值守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落地30余家门店,现有用户已突破10万。同时与大足创业园区、渝高集团、龙湖等大型企业达成合作。而VeriTAG成立于2013年,总部设立在新加坡,是一家以云端科技、区块链为导向,主要开发溯源防伪方案的公司。重点服务项目包括区块链防伪、大数据分析及跨境市场买卖平台等,目前侧重于中国的进口食品市场,旨在构建中国首个云端驱动的F2C进口食品生态系统。
一起惠2018-04-18 08:47:58184 次
1月25日消息,日前,水果零售巨头百果园与智能无人货柜解决方案提供商兔子商城达成战略合作。百果园将向兔子商城开放移动生鲜电商的全供应链能力,兔子商城则将向百果园开放其无人售货柜作为百果园线下触达终端消费者的平台。据悉,百果园从一家水果连锁公司做起,逐渐转型为一家平台型、生态型果业零售公司。截至2017年底,百果园年销售额为84亿元,全国门店数高达2800家。目前,其15%的销售额来自线上,线上配送主要依托门店,辐射半径为门店周围1公里,由门店员工以及第三方外卖配送体系完成配送服务。2017年9月15日,百果园与七只考拉、好品、领蛙等无人值守货架公司联合宣布,成立“大百果联盟”。百果园将依托门店一级网络及配送服务体系,为联盟内的无人货架公司提供生鲜水果。而此次,百果园与兔子商城的合作是其面向无人零售领域输出供应链能力的最新动作。在上游商品资源方面,双方将共同研究适合无人销售柜的品类。同时,利用无人售货柜接近社区、高校、写字楼等人群密集区的天然优势,将“前置仓”进一步“前置”。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其将联合打造无人零售标准化运营的供应链网络。此外,未来双方还将通过对销售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对每个无人零售点位的销售量进行预测,以降低损耗率和缺货率,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绘制每个无人零售点位的顾客行为路径,获取顾客消费偏好,以打造“千店千面”的智能无人零售。
一起惠2018-01-26 09:30:16224 次
1-20/62 记录1/4 页首页1234下一页尾页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
唯品会wap端
最高返利2.1%
唯品会
最高返利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