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港元>文章列表
港元
12月4日消息,据港交所周五的权益披露资料显示,腾讯控股主席马化腾本周一至四接减续持逾2,500万股腾讯控股股份,套现约38.68亿港元。减持后,马化腾在腾讯的持股量由9.36%降至9.1%。根据港交所披露易显示,马化腾在11月30日减持了500万股,12月1日减持了699.2万股,12月2日减持了606.46万股,12月3日减持了700万腾讯股份,总共减持了2500万股腾讯股份。减持价在154港元上下。港交所披露易还显示,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减持了腾讯股份。刘炽平在11月19日、20日总共减持了100万腾讯股份,套现约1.5亿港元。
一起惠2015-12-05 08:46:24508 次
不管你以前知不知道,愿不愿意相信,这些曾经让我们名族骄傲的中国品牌,很多都已被收入国际外资巨头企业的麾下。现在,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些“中国品牌”,命运各不相同,有的被边缘化被雪藏处理,直到消失;而有的却发展的越来越好,成为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的品牌,被收购也成了这些企业很好的出路之一。抛开这些感叹与背后的资本情况,小编君能帮忙做的就是,让大伙平时在各大超市货架、电商网站面前俳佪,不知道该不该买,不知道该买哪个牌子的时候,心里能对这些个品牌有个数。因为,有的人是支持、热爱名族品牌,用了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所以才买中国老品牌,尤其是爸妈那一辈的人;而有的人,也觉得这些老品牌用着确实不错,效果也好,但在现在这什么都是“国外的好”的时代下,用国产品牌又觉得太low了吧,但你们不造吧,其实这些“土老帽”的国产品牌早已摇身一变成为跨国巨头旗下的一员,成了真正“高大上的伪国货”了。美即图:唯美的美即面膜广告,俘获了不少有文艺情怀的型男靓女们美即面膜的广告确实深深地吸引了很多人,有点韩范儿,还挺文艺,唯美的画面走过一枚漂亮的女主角......这家创始人是佘雨原的中国本土企业,如今做的确实很好,走进超市面膜区、屈臣氏店里,他们家的面膜早已霸占整个货架。小编就经常贴他们家的面膜,不过偶更多的是通过网上购买。在2013年8月15日,法国欧莱雅集团宣布斥资65.38亿港元全面收购美即。在收购完成后的2014年4月9日,美即也宣布从港交所退市,这家中国面膜行业,位居市场份额第一的面膜品牌,正式成为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旗下的一员。苏泊尔图:包围了国民厨房的苏泊尔苏泊尔,多么熟悉的一个品牌呀,现在不管是是走进人们的家里,还是走进超市,到处能看到苏泊尔的锅、电饭煲、电水壶、微波炉等等厨房用品,苏泊尔几乎已充斥占据了很多家庭的厨房。但就在2006年8月,法国赛博集团通过收购持有苏泊尔52.74%的股权,获得了苏泊尔集团的控股权。这家由苏显泽与父亲苏增福创立的中国炊具和厨房小家电企业,正式被纳入法国赛博集团旗下。乐百氏家里的乐百氏桶装水、乐百氏矿泉水、乐百氏AD钙奶以及大家经常买的脉动,这些东西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能见到哈,同样,也没有免于被收购的命运。2000年2月,法国达能集团以1.4亿多美元的价格向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收购了乐百氏92%的股权。可惜收购之后,达能越来越弱化乐百氏这一品牌,在2009年11月30日,包括何伯权在内的5位创始人宣布集体离职。大宝图:大宝广告语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这几句经典的广告语几乎所有80后都耳熟能详,可以说是听着这句广告语长大的。这家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护肤品品牌,在2008年的时候,被美国强生公司以23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不过,哎!强生目前对大宝所持的态度是边缘化处理与对待,也并没有对大宝的品牌形象着力去塑造。曾经在中国中低端市场风靡一时的大宝,市场情况已渐现疲态,我们也越来越少看到这个品牌了。这个儿时记忆的品牌,或许在许多年后,你想买也会买不到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大宝一直是又便宜又好用啊,怎么会这样呢,其实我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可能不仅仅他们自己不争气吧!哎,悲哀!丝宝(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2007年10月,妮维雅护肤品的母公司德国日化巨头拜尔斯多尔夫集团,拿3.17亿欧元收购控股了丝宝集团旗下的丝宝日化。丝宝日化有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就在这几年,大家也时不时地能在电视上见到这些洗护品牌的广告。被收购之后,这四大护发品牌发展的也算还凑活,舒蕾的高端品牌本草优萃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美涛,很多喜欢造型定型的型男靓女们,是不是到现在也总买美涛啫喱水等定型产品呀,反正小编我就是其中一个啦,嘿嘿。统一润滑油很多开车爱车的人士都知道统一润滑油。也确实,这家在全球润滑油市场都排名靠前的中国润滑油品牌,确实受到很多司机朋友的青睐。旗下产品线涉及汽车用油、摩托车用油、工业用油、工程机械用油、润滑脂、刹车油、不冻液、汽车护理品等众多石油化工领域的产品。这么牛叉的中国品牌,怎能没被万恶的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盯上呢,哈哈,开个玩笑了!在2006年9月22日,由英国与荷兰联营的壳牌集团宣布,收购统一润滑油75%的股权,将统一润滑油整编进壳牌润滑油的大军。三笑2000年,高露洁与三笑共同出资成立了高露洁三笑合资公司,就在双方合作的3年后,高露洁又宣布以溢价3倍的高价收购了三笑集团在高露洁三笑公司的全部股份,高露洁三笑公司从而成为了外方独资公司。紧接着在2005年12月,高露洁又出资2100万美元彻底买断“三笑”品牌。至此,这家由中国企业家韩国平,在1989年的“牙刷之乡”江苏邗江县杭集镇创办的中国企业,已完全成为美国高露洁公司所拥有的品牌。哈尔滨啤酒2004年,百威啤酒的母公司美国AB公司,用55.8亿港元的价格将哈尔滨啤酒集团从港交所私有化,并持有哈尔滨啤酒90%以上的股权。不过,后来在2008年的11月18日,比利时英博集团又宣布耗资5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AB公司,我们的哈尔滨啤酒算是又被间接卖给了比利时英博集团。哎,被人卖来卖去的!不过资本市场嘛,这种情况算很正常啦。好在,现在的哈尔滨啤酒是越来越好喝,越来越受欢迎了。南孚电池“一节更比一节强,玩具车用完,还......"这则南孚电池的广告是不是映像非常深刻呀。很多人去买电池,虽然贵点但就只认准南孚电池。南孚如今也已远嫁洋企业了。2003年8月,美国吉列公司以1亿美元的价格,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全部股权,而香港中国电池公司持有南孚电池72%的股份。不过,后来在2005年,吉列公司又被全球日化巨头美国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所以南孚电池又辗转成了宝洁旗下的品牌。南孚电池是成立于1988年的一家福建企业,是世界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之一,现在还是中国商务部重点扶持的企业。南孚电池可谓是一直风光无限,风头保持强劲,反正希望你以后能一直好好的吧。中华牙膏1994年1月,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资金入股,用占股60%的方式控股了由联合利华跟上海牙膏厂合资建立的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联合利华用品牌租赁的方式取得了“中华牙膏”的经营权。根据协议,只要中华牙膏每年的销量不低于1994年的数据,不管“中华”商标是谁的,联合利华都有权继续使用,不担心商标被收回。可以说,以联合利华的实力,几乎是拥有一份永久租赁“中华”商标的权利。后来,从2001年开始,联合利华也投入巨资逐步扩大对中华牙膏的品牌建设,在国内的市场市场份额也一直能保持在15%左右,每年为联合利华贡献的收入超过10亿元。除了上述说的这么品牌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伪国货”的品牌,命运各不相同,比如被肯德基母公司美国百胜餐饮集团收购的小肥羊火锅;被英国帝亚吉欧集团收购的四川水井坊白酒......甚至还有被拥有阿迪达斯护肤、香水业务的法国香水巨头科蒂收购三年后,在2014年又宣布全面停售的护肤品品牌丁家宜;被德国美洁时收购后又整停产的活力28......汗,一个个老品牌就这样消失了,真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买,买了后就......资本市场往往就是这么残酷!整个看下来,除了惊喜欣慰之外,有些品牌的命运确实免不了会有些叹息。不过,对于对于有些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曾经让国人骄傲的品牌是不是被纳入洋企业的麾下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反正好用就行呗。反正,大家以后在买这么品牌的产品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吧,除了能心里有个数之外,即使以后出现问题维权了,也事先知道该去找谁。
一起惠2015-12-02 09:11:49644 次
10月10日消息,据了解,有消息称作为内地非处方药龙头企业之一的修正药业拟于今年第四季或明年初,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据悉,修正药业集团已委任瑞银及中银国际作为安排行,协助安排上市。集资额暂定约为10亿至15亿美元(约78亿至117亿港元),而且不排除会有所增加。资料显示,修正药业在2013年的营业额逾4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仅次于拥有王老吉等著名品牌的广药集团。修正药业早前曾表示,2015年的销售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至2030年更要达到1万亿元。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外,集团亦有投资发展近年大热的网购市场,于去年上线修正商城,在网上出售食品、营养保健品、药品及日用品等。据获悉,今年修正药业在以药品为主业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健康产业,销售猴头菇饼干、玛咖黄精植物饮料和玛咖饼干等保健品。同时,修正旗下子公司纷纷加入微商,产品也以保健、养身及减肥类健康产品为主。
一起惠2015-10-10 08:48:38694 次
据消息人士透露,上市公司深圳中高端女装歌力思正在洽谈收购高端女装宝姿,据透露,交易价格大约在30亿左右,歌力思将通过股票增发来完成收购。据时尚头条网查阅,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处于停盘阶段,对外表示正在筹划对外投资重大事项,股票已于2015年8月25日开市起连续停牌,公司表示正在与欧洲某知名高级女装公司洽谈其品牌收购事宜,就目前双方达成的初步意向而言,该项交易可能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宝姿曾经是港股市场上的明星公司,一度被视为高端女装的领头羊。作为最早进入内地的高端品牌宝姿,它的设计和品质随着新竞争者的出现不再有独特价值,最近三年以来,宝姿的业绩一直不好看。因一则转让股份公告而陷入“退出时装业”传闻的宝姿,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宝姿实际控制人陈启泰曾公开向媒体澄清,所谓“退出”是外界对公司私有化的误读,宝姿不会放弃时装和服饰业务。但受制于女装业绩的下滑,多位业内人士皆认为宝姿的女装主业正面临服装业重新洗牌的冲击。宝姿于200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一度被视为高端女装的翘楚,上市后,公司股价涨了12倍。2008年,宝姿股价曾暴涨至31.5港元/股。此后盛极而衰,近年来业绩连续下滑。事实上,之所以宝姿被误会要退出时装业,主要是因为宝姿服装主业的业绩出现了下滑。当时有传闻宝姿筹划A股上市,但由于今年中国股票资本市场的动荡而希望破灭。服饰集团宝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集团销售所得总额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12.1%至18.79亿元,集团毛利率维持在80.8%,利润暴跌75%至7320万元。零售业务的下跌集团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疲弱,同时黄金零售地段租金高企,员工成本不断上升。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内地、香港、美国及加拿大共经营310家零售店,而于2013年12月31日前统计为352家,同比减少42家。由于业绩不看好,早在2015年1月宝姿大股东提出私有化。根据宝姿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要约人已经接获2590万股股份,约占已发行总股本的4.7%。至此,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2.97亿宝姿股份,占总股本的53.7%。宝姿公布,公司全资附属PortsBVI,同意以1.8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对价出售现有的时装和服饰业务PortsHK6%股权予独立第三方从事基金管理的东方富海。若东方富海的尽职调查结果与PortsBVI披露的资讯没有重大差异,PortsBVI及东方富海将签订一份买卖协议。根据该份买卖协议,PortsBVI将以4.2亿元的现金对价出售於PortsHK的额外14%权益予东方富海。因此,20%出售的对价为6亿元。20%出售将带来约4.886亿元的盈利。PortsHK基本上持有所有公司现有的时装和服饰业务。框架协议亦包含就PortsHK的剩余80%股权的可能出售。而接盘者传闻就是深圳女装歌力思。2015年4月22日,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2015年A股上海主板第一家女装上市企业,上市发行每股19.16元共4000万股融资7.28亿元。目前歌力思股价为每股42.76元,总市值在68亿左右。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50%,净利润6,5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6%。近年来国内服装品牌兴起对海外品牌并购的热潮,最近的一起案例是中国男装上市企业卡奴迪路公司收购DirkBikkembergs公司的51%的股份,根据意大利媒体指出,这项交易金额达4068万欧元。而在去年2月,也是来自深圳的高端女装品牌玛丝菲尔收购了市值5亿美元的意大利品牌Krizia。
一起惠2015-09-07 09:18:59636 次
8月31日晚间,女鞋品牌千百度公布了截至2015年6月末的中期业绩。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总收益为14.16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为1.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2015年上半年同店销售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4%。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千百度的业绩表现并不能代表行业的整体状况。8月25日达芙妮国际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额减少13.9%至43.74亿港元;净利润为250万港元,同比大减98.5%(去年同期为1.72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其核心品牌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跌至1%,而去年同期为5.7%。达芙妮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费意欲仍然疲弱,反常的天气加上延迟的春夏季节更进一步影响购物意欲,一些激进的同业提早提供大幅度折扣,导致大众化女鞋市场出现激烈竞争。上半年,其销售点净减少181个。同样深陷低迷期的还有佛山女鞋品牌星期六。公司8月25日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45亿元,同比下降3.81%;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18.91%至2702.4万元。星期六把利润的下滑归结为“公司主要渠道百货商场竞争激烈,销售持续疲软以及上半年自营店和分销店数量的减少”。中国女鞋市场基本呈现几家独大的局面,其中,百丽、达芙妮、千百度和星期六等算是行业龙头。星期六、百丽等品牌喜欢扎推商场竞争,而达芙妮采取的是街边店战略。因为计算周期不同,百丽目前尚未公布中期业绩,不过,在截至5月底的第一财季,其在内地的零售网点数量净减少了167家。与此同时,百丽的核心主营业务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了7.8%。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年来,鞋类行业的竞争较激烈,受电商冲击尤其明显。此外,由于行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基本每个企业对市场的开发都处于较饱和的状态,眼前消费的频次并没有增加,品牌要有大的发展已比较困难。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必然选择,包括百丽在内,几大品牌均在积极发展自身的电商业务,并寻求线上下业务的融合。不久前的股东大会上,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表示,尽管目前电商业务的销售占比不大,比例少于3%~4%,对整体销售的帮助有限,但其已逐步看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向,将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上个月,达芙妮同天猫亦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计划将其在全明星营销方面的优势延伸至电商平台。千百度方面则表示,“本集团进一步发展在线对线下(O2O)策略,以便更好地营销产品及推广品牌。其他在线活动包括拓展天猫(Tmall)及京东商城(JD)等在线销售平台。”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品牌来说,电商是竞争者也是可以帮助品牌传播销售的渠道,对于女鞋品牌商来说,发展线上业务是一件好事,不过,目前,品牌多将电商视为清理库存的一个渠道,在和线下互动等方面并未实现品牌推广的预期效果。
一起惠2015-09-02 09:09:33512 次
日前,有消息人士爆料,国美在线于近期进行战略调整,同时进行的还有人事方面的变动。据了解到,最大的人事变动是原国美在线董事长兼CEO牟贵先不再担任公司CEO,但仍将继续任职董事长。国美高级副总裁李俊涛将接棒牟贵先,成为国美在线最新一任CEO和实际掌控者。牟贵先仍担任国美在线董事长国美在线官方表示,此次人事变动只是由于牟贵先本人近期身体状况欠佳,所以国美集团才派李俊涛负责国美在线CEO的职务,并没有任何其他原因。而且在此之前,牟贵先对外的头衔一直是国美在线董事长,只是负责CEO相关的工作事物。据悉,牟贵先此前一直担任国美在线董事长,在2013年5月当时担任国美在线CEO的韩德鹏离职后,开始兼任国美在线CEO一职。牟贵先在国美集团工作多年,曾担任国美华北大区总经理、门店运营中心总监、国美电器副总裁等职务,对供应链、物流、信息化等各方面有较充足的经验,在协调各方面资源上可能阻力较小。他曾也表示,自己在国美在线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任务就是回集团要资源。在牟贵先掌管国美在线期间,主要开展了将在线电商系统搭建完善、充分借力国美线下物流渠道、拓展非家电品类等重要工作,在促销战略上紧跟京东、通过价格战进行贴身肉搏。在2015年初,牟贵先还提出了国美在线全年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物流布局是第一要务、启动国美家项目、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交+店面模式、实现进一步的渠道下沉、布局互联网金融。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在牟贵先工作期间国美在线的发展情况。2014全年财报显示,国美上市公司录得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84.4%,其中四季度单季同比提升117.3%;全年独立访客量同比增速85.3%,其中四季度单季同比提升149.5%。移动端新增用户数同比提升97.2%,移动端交易额已占线上交易总额19.4%,其中四季度占比达35.1%。但有媒体指出,国美2014年年报中并没有提及国美电商业务板块——国美在线的收入和盈利状况,但据国美总裁王俊洲此前透露,去年国美在线的亏损为3.5亿元。国美电商将再次面临大整合?媒体对于其财报数据背后的分析也证明了,和国内整体电商大环境的迅速变化相比,国美线上业务的布局还是相对比较缓慢。根据易观提供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B2C网上零售交易份额中,国美在线的市场份额仅为1.2%,而天猫为48.4%、京东占20.1%。显然,作为线下的老牌零售巨头,国美对这个份额很难满意。2014年5月,李俊涛就曾以国美集团负责采销业务的高级副总裁的身份出席了国美在线业务的发布会,并提出了“统一线上线下商品采销”的设想,把核心供应链优势拿了出来,保证线上商品低价的实际行动,表示出了对国美在线业务的支持。李俊涛在会上表示,国美在线在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有40%的增长,但这个增长远远未达预期,未来集团会真正的快速支撑国美在线的发展,未来增长一定要以每季度100%、200%、300%的增速。设定这种增长速度的背后是加紧转型的决心。而且今年国美集团似乎开始迎来天时地利,近期国美在资本层面发生了很大变动,黄光裕再次重新回归到大众视线中。今年7月26日,国美电器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控股股东黄光裕全资拥有的艺伟发展有限公司的全部发行股本,即控股股东将非上市门店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交易总对价为112.68亿港元,此次收购完成后,国美电器将实现整体上市。而此交易之后,黄光裕重新获得了对国美的绝对控制权。根据协议,国美电器将向国美管理有限公司发行62亿股新股份以及25亿股认股权证。新股发行且认股权证行使后,黄光裕及一致行动人拥有的国美电器股份比例将从目前的32.4%扩大到55.3%。业内人士指出,国美在结束内部纷争之后,将面临一个新的开始。跨境和O2O成为发展重点未来国美在线将在什么领域寻求市场增量呢?根据消息人士透露,国美在线未来将调整战略布局,其中O2O和跨境将成为两项将要重点布局的业务,而且集团也将进一步提供资源支持。国美在线方面也透露,会在加强在这两个领域的布局,还专门成立了跨境业务小组。“O2O、跨境两块业务的负责人现在都已经到位。”消息人士表示,国美在线布局相关业务的决心很大,从6月7月国美在线在大促中的一些宣传就能感受的。在今年618大促期间,天猫、京东纷纷将跨境电商和海外直采作为营销亮点。而国美在线在618之前上线GOME酒窖,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海外直采红酒,并且表示未来将拓展跨境电商业务。而关于O2O业务,其实在此之前国美在线就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布局,但是苏宁集团破釜沉舟式的转型相比还是显得过于保守和魄力不足。此次整合之后,国美在线关于O2O项目有怎样的规划现在暂未公布。但了解到,今年国美控股拟投巨资打造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平台,PC端和移动端计划于今年六月中旬先后上线。事实上,国美在线的新一任CEO李俊涛暂时还未公开亮相,其新战略也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国美这次大调整的进一步信息。
一起惠2015-07-31 08:57:57574 次
虽然阿里巴巴没能港交所上市,但旗下的阿里健康和阿里影业今年在港股市场的表现赚足投资者的眼球。不过有投资者认为,阿里巴巴入主阿里健康后,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健康主营业务,阿里健康的股价也从最高时期的14.32港元快速跌至了最低的4.1港元,市值出现大幅缩水。欲改变医药生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本月初阿里健康提出了一份收购草案,拟以194.48亿港元的金额收购在线医药业务。若收购顺利完成,那么阿里健康的主营也就清晰地浮现了出来。收购草案显示,阿里健康2015年4月15日与AliJKInvestment(以下简称AliJK)以及个人投资者陈文欣订立协议,阿里健康拟通过发行股份及可换股债券的方式,收购北京传云物流控股有限公司(BeijingChuanyunLogisticsInvestment,以下简称BCLIL),该公司的业务就是在天猫上运营,供在线大药房店铺销售产品的B2C在线交易平台。截至2015年6月30日,该平台为超过300家在线大药房商家及客户群提供了服务。其中AliJK和陈文欣分别持有BCLIL90.44%和9.56%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AliJK是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阿里健康的现股东,而陈文欣则是阿里健康执行副主席陈晓颖之弟。此次收购属于关联交易。而在收购完成后,阿里健康将运营天猫上唯一为在线大药房商家出售需C类许可证产品的B2C在线交易平台。C类许可证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C类),持有人有权按相关法规在网络出售非处方药、医疗器械、隐形眼镜及特定计生用品。对于此次收购,阿里健康称,相信通过收购事项能够为中国医药保健业的消费者及参与者建立一个应用技术解决方案。此外,经扩大后的阿里健康将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医药保健旗舰平台。据易观智库数据,2014年中国药品销售额达1.24万亿元,但是医药保健市场的产品供应链冗长及分散。阿里健康认为,中国医药保健市场的现状为技术和解决方案开发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阿里健康能有助于加快改变医药保健产品及服务在中国的供应方式。展开大健康布局去年阿里巴巴及一致行动人入主阿里健康后,将公司原名从“中信21世纪”改为“阿里健康”,就预示着阿里巴巴将在大健康领域进行布局。事实上,阿里健康也积极地在多个方面进行布局,如:上线阿里健康官网、推出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上线阿里健康移动APP、布局阿里健康云平台和电子监管平台等。而阿里健康此前的主营业务仅包括药品电子监管码等。此外阿里健康还与新浪、快的、一号专车以及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合作。上述的种种举措,都可以看出阿里试图布局药品端、药店端、医院端,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医药生态闭环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阿里健康的众多布局还没有得到明显收益。截至到今年3月31日的阿里健康年报显示,上一年度阿里健康收入3720万港元,亏损1.02亿港元,同比分别增加35.3%和159%。不过,此次拟收购的BCLIL却已有较好的业绩。BCLIL在2013至2015三个财政年度的收入分别为2060万元、5770万元和1.03亿元,净利润分别达1274万元、4227万元及5550万元。个指标均有明显增幅。平安证券也指出,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整合医疗资源、推进大健康战略的资本平台,其产业闭环正在逐步形成。
一起惠2015-07-17 09:00:01837 次
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丽”)CEO盛百椒曾许下这样的豪言壮志。事实上,他也做到了。百丽自营或代理的鞋履品牌,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几乎深入到了中国所有的百货商场。从1992年投资200万港币成立的一间小厂,发展到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币的上市公司,历时20余年,百丽在内地市场辗转腾挪,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和零售公司,“百变,所以美丽”这句广告语也深深植根于女性消费者心中。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近日披露的半年报,掀开了百丽鞋业利润下滑的冰山一角:其净利润同比下滑3.35%,是百丽上市以来少有的倒退。此外,百丽上半年店铺拓展也比前两年有明显回落:上半年增加店铺仅442家,而2010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净增店数目都在1500家—2000家。百丽深陷关店潮2007年5月23日,百丽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其总市值超过500亿港元。“通过旗下众多品牌,开设店中店或专柜,从而一次性租下鞋类专区1/3甚至一半以上的面积,效果不言而喻。”百丽一位中层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一家商场有20余家鞋履店铺,仅百丽旗下品牌就占据了5家—6家,从不同年龄、品类、价格覆盖到更广的消费人群,也分散了单一品牌经营的风险。此外,多品牌的规模优势提升了向百货渠道议价的能力。”2010年起,百丽加速跑马圈地,强势入驻各大商场。在开店最为疯狂的2011年,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设一家新店。然而到了2014年,百丽的“疯狂开店”戛然而止。据百丽去年第二财季(2014年6-8月)数据显示,三个月内,公司在内地的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56家。这不仅是百丽首次出现店铺数量负增长的情况,还让百丽从此前平均不到两天就开一家新店变成了平均不足两天就关一家门店。日前,百丽公布了本财年第一季度(2015年3-5月)的零售业绩。公司在内地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了167家,与此同时,百丽的核心主营业务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了7.8%。而百丽关店的纪录,也被刷新成了近每半天就关闭一家店。“现在的实体店,基本上已经沦为消费者的试鞋店。除了打折促销时生意稍微好一点,平时的销售情况都不乐观。”某商场负责人对记者说,“这并不是个例,整个行业已经远离黄金期,亏损、关店都在意料之中。”从星期六、达芙妮等同行的表现来看,此言不虚。达芙妮日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其核心品牌业务营业额仅增长2.1%,同店销售出现负增长,其中净利下滑35.8%至3.1亿港元。而星期六上半年净利也大幅下滑34.78%。“这样的势头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扭转。”盛百椒表示,公司鞋类销售表现减弱主要因为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同时他预测,今年的鞋类利润或将进一步下滑,同店销售倒退也将较去年加剧。百丽不再大幅扩张一位鞋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同一个商场里,大多数鞋业专柜都属于百丽,而且百丽一般占据着商场最佳的销售位置,面积大,卖得也快。”“百丽靠时尚和效率走在同类企业前面,有些做法别人想学也学不到的。”广东省皮革行业协会秘书长刘维东提出,百丽有一支500多人的开发团队,85%的设计人员有护照,分为8组,散布在世界各地,收集最新流行时尚元素。此外,百丽鞋履的开发周期为两个月,生产周期为15天,最小订单12对,人均每天生产4对半鞋,百丽2/3的产品是补单生产……“补单模式,是百丽特色。”百丽旗下妙丽品牌负责采购的周先生对长江商报记者说,现在很多鞋企都是走期货模式。比如,开发一款产品,计划量产1万件,同类企业一次性生产完毕,卖不完就只能库存。“我们的补货模式不同,同样1万件产品,我们在最初下订单时,只走40%或者50%的量。随后再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有针对性地追加,多退少补。”百丽鞋材供应商艾先生在向记者提到“百丽模式”时也颇为感慨,“百丽推行零库存战略,补单模式背后,要有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从购买原材料、工厂加工到门店销售,大约15天时间,快速高效整合所有资源,不是一般小工厂能够做到的。”然而,据上述百丽中层领导透露,“当前,店铺已经没有较大幅度的扩张计划。最近一两年,新品在数量上的变化也不明显,单个品牌每季差不多都是推出几十个新款。”市场饱和、电商冲击等,都对实体店造成了一定影响。他同时指出,“高层已经看到市场的变化,在做调整,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公布,不方便透露。”
一起惠2015-07-09 09:32:58594 次
作为行业风向标的阿里健康近日发布的截至2015年3月31日年度业绩公告,让此前坚定看好“互联网+医药”的人多少感受到了一丝凉意。数据显示,归属于阿里健康拥有人的年度亏损额为1.01亿港元(约合8000万人民币),较上一财年亏损额增加159%。不过,巨额亏损似乎未能阻挡阿里健康对这一新业态的押注。阿里健康内部人士透露,已经在试图用新的APP,以B2C+O2O的药品零售形式,整合天猫在线医药平台和阿里健康药品O2O的线上线下药品销售模式。新APP肩负重任近期,阿里健康没主动发声,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放弃在医药电商和处方社会化流转方面尝试的传闻。不过,此番巨亏后,阿里健康丝毫没有改变既定扩展路线的意思,其近日披露阿里的公司业务方向就指,公司将继续推广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服务,同时,将致力于建设一个连接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参与者的服务网络,“整合线下与线上交易平台以供更多数目及类别的药品及其他医药保健产品使用”,并持续扩展平台服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而作为践行上述路线,和业绩自救的一大举措,就是阿里健康已表示,即将推出阿里健康医药电商APP,以此承担整合天猫在线医药平台和阿里健康药品O2O的线上线下药品销售渠道的任务,最终通过B2C+O2O的药品零售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购药选择。此外,为了更好地展开大数据业务,阿里健康还试图在阿里健康医药电商APP整合B2C+O2O的基础上,借助人脸比对技术和通讯工具“钉钉”(也有APP端),加速布局远程医疗和转诊服务,以应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药品网售业务何时爆发仍是未知数无论在移动医疗还是医药电商领域,这两年的行业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其他领域。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表明,中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由2010年的1.5亿元增至2014年的68亿元,预计2015年医药电商的交易规模将达到百亿。《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则显示,2014年中国线上医疗市场将增长到187亿元,2015年预计可达290亿元。也正是基于此,在2014年阿里巴巴入股后,阿里健康加大了对该领域的投入。阿里健康业绩公告数据显示,与上一财年对比,年度开支中增幅最大的是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以及产品研发等基础建设导致的人力成本支出。正如外界所观察到的,阿里健康在2015年初大力推行药品O2O计划,迅速吸引了超过300家连锁药房的20000多个实体零售门店参与其中。同步开始搭建的云医院平台,为医疗机构提供免费的云HIS系统,以推动打通医疗机构数据库。这两个项目都在基础建设阶段,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必然是巨大的。但南都记者采访业内多个B2C药品电商,得到的消息均显示业内对未来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应该说,‘赚钱’效应比去年好很多。一是可以赚资本的钱,二是,行业的成熟度比去年更高。但这一行业目前还是面临政策不确定、核心人才紧缺、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以处方药网售年内能不能启动这一问题来说,目前还是未知数。但这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因为所有人都在做处方药放开的准备。这些人包括央企华润,也包括地方医药国资巨头上药集团。这些准备其实大家都在‘修路’。”百洋健康网集团CMO、百洋电商总经理廖光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廖此前是广州一家医药电商的创始人,后被百洋健康网并购。“目前药品网售领域,除了要有竞争力,还要有耐力。以前在第一梯队的,部分已经在慢慢掉队,目前大家还是在熬,等处方药网售放开政策的出炉。”一家总部在广州的大型B2C药店的相关负责人也如是说。
一起惠2015-07-09 09:23:10630 次
15亿元揽入中关村在线后,慧聪网在服装门户网站上再出手。慧聪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聪网”)日前宣布,公司拟出资1.2亿元收购目标公司浙江中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服科技”)80.38%股权。这是慧聪网继今年3月15亿元收购国内知名中文科技门户网站中关村在线后,又一次布局行业资讯类门户网站。慧聪网方面表示,公司收购中服科技将首先支付4000万元现金,其余8057万元将通过以每股代价10港元(汇率约为1港元兑换0.8元人民币)进行股票偿付。同时,收购目标公司中服科技已经向慧聪网方面做出承诺,公司将在完成收购后三年,每年分别实现1000万元、1300万元和1690万元的税后利润目标。此外,慧聪网方面还透露,中服科技公司原董事会的8名董事将在收购完成后全体辞职,慧聪网将拟派5名新董事入驻该公司。据了解,中服科技成立于2001年7月,是一家服装行业垂直门户网站的运营商,旗下运营中国服装网、壹服、时尚饰界、服装加盟网、中国内衣网、童装加盟网等多个服装电子商务网站,其主要为服装品牌提供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企业上网、网络零售、流行资讯等互联网应用服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IT、家电、汽车3个行业起家的慧聪网目前已是国内知名的内贸B2B电商平台,不过,伴随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低端产业中小卖家遍布的慧聪网备受冲击。
一起惠2015-07-06 09:07:15548 次
6月30日消息,近期阿里健康除了正在开发互联网医疗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外,还推进对医药电商的规划。获悉,阿里健康原药品O2O团队和天猫医药馆团队已联手组建一个秘密项目组,计划推出一款专注于医药电商的APP。据悉,该APP是一种全新的B2C+O2O药品零售模式,可实现一站式购药服务。用户除了可以通过手淘、天猫客户端能够体验在线下单外,还新增药品智能导购、物流配送选择、用药安全提示、药品扫码等功能模块,目前其基本覆盖了用户在购药过程中的整套服务流程。另外,阿里健康内部人士透露,这款医药电商APP将于与原阿里健康App区别开,阿里健康将更注重打通医医、医患之间的信息通路,为用户实现更个性化的就医体验。新App则侧重于打通线上线下的药品销售体系。自此,阿里健康欲打通“医+药+患”在线医疗全链条闭环的野心趋近实现。但在处方药政策还未放开前,阿里的野心依然存在着一个缺口。同时,阿里健康在实现闭环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较大的成本。根据阿里健康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阿里健康出现较大亏损,且亏损幅度同比大增200%,外界猜测此次亏损高达上亿港元。高付出是否就有高回报,在国家政策未开放前没人能够断定,但从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的讲话中可以了解到政策的风向。“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我们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宋树立曾称。
一起惠2015-07-01 09:17:19550 次
据来自酷派公司的内部消息证实,奇酷科技已于今日在法律上正式完成对大神手机业务的并购,宣告大神手机业务正式并入奇酷科技。该人士还透露,奇酷科技未来将以奇酷集团名义进行集团化运营,其下设两家公司:奇酷公司和大神公司,均由周鸿祎直接操刀,分别运营奇酷品牌与大神品牌,而周鸿祎将对大神公司进行诸多改变和革新。以上权威消息透露,大神手机业务的全体人员、资产及各种资源等已全部在今天完成交割,并入奇酷科技。去年12月,360与酷派宣布,双方结成战略联盟,360向酷派投资4.0905亿美元现金成立一家合资公司,360持有该合资公司45%的股权,酷派持有该公司55%的股权。5月26日,360旗下公司TechTime以4500万美元(约3.49亿港元)的价格增持了奇酷股份。股权交易后,360持股比例由45%提升到49.5%。今年5月6日,奇酷科技在京召开新手机品牌发布会,正式公布了新手机品牌的名称——奇酷。新手机采取互联网模式运作,手机将以成本价出售。周鸿祎表示,新公司将发起股权众筹项目,让用户有机会参与手机的制造并成为股东。
一起惠2015-06-09 08:57:13756 次
近日,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阿里健康发布《盈利警告》公告称,通过对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财务状况进行盘点,阿里健康将出现较大亏损且亏损幅度同比大增200%。《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阿里健康去年同期亏损3460万港元,这也意味着,阿里健康本期亏损将高达上亿港元。根据公告,阿里健康出现重大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发生在该财务年度第四季度的员工成本以及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公告称:“秉着公司打造一个联系中国医疗保健市场参与者在社区的使命以及为追求集团长期更好的发展,截至201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推出多个项目并拓展入新业务领域,如搭建云医院平台及促进医疗处方的社会化流转,并与多家医疗保健市场参与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外,无形资产核销导致的亏损及坏账拨备亦为重大亏损的原因。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阿里健康无形资产核销导致的亏损及坏账拨备两项支出或与不久前阿里健康的一份和解协议有关。据公开资料,阿里健康今年1月12日发布公告称,针对与甲骨文香港及甲骨文北京有关之争议及法律程序订立和解协议。该协议签订后,阿里健康附属公司中信21世纪科技须分别缴付和解款项1220万美元及3720万人民币。同时将收回保证金约1100万美元,连同应计利息约120万美元。公告显示,预期阿里健康今年3月止和解协议相关费用税前收入约1.14亿港元,就许可权处理确认本财年税前损失约3410万港元。此外,《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阿里健康APP(电子处方社会化流转业务)或因补贴优惠被新任CEO叫停。有关人士表示,患者运用“阿里健康”APP下单购药享受补助将导致阿里健康的运营成本过高,因此被新任CEO叫停也在意料之中。但是补贴的停止也就意味着该模式此前的主要依赖路径已经断裂,同时无论是药店还是消费者都缺乏与其继续维系的动力,因此阿里健康APP也将面临发展困境。
一起惠2015-06-06 10:05:03583 次
5月18日消息,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与京东今日联合宣布达成合作协议,京东将出资13亿港币现金(约1.71亿美元)认购金蝶约10%股份。金蝶与京东计划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云服务的ERP整合解决方案。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徐少春表示,整合双方庞大、优质的企业客户和用户资源,创新发展金蝶与京东电子商务及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加速推进金蝶云服务业务,为双方客户提供卓越的一站式服务体验。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表示,希望进一步探索将京东一流的电子商务和物流IT方案与金蝶领先的ERP解决方案相集成,将整合方案迁移到企业云平台,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企业级解决方案的需求。据了解,此次投资的认购价格为每股4.6港元,为协议签订前15个交易日金蝶每日收盘价格的平均值。预计该交易将于2015年第二季度完成。
一起惠2015-05-18 10:10:40487 次
自香港回归以后,与香港旅游业紧紧相连的零售业在大陆旅客的支持和贡献之下为香港的市场创造了不少的盈利和商机,蓬勃的旅游零售业成为了香港经济不可缺少的动力。可是自去年起,香港的旅游零售业持续下滑,零售业的销售数据比以前显得明显不乐观。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五一黄金周假期的入境旅客增长了11.8%,其中大陆访港的旅客也增加了13.8%。那为什么香港零售业会在旅客增加的同时依然表现疲弱呢?笔者希望能透过本文试图解释什么因素导致香港零售业受挫和零售业的衰弱会对香港构成什么样的危险。香港零售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三月份零售业总销售额为38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9%。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售额跌幅最大,超过18%;百货公司货品下跌7.1%。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五一”黄金周期间内地游赴港的游客一共有约44.16,较去年不跌反升。游客人数增长了,但商家依然叫苦连天。香港太子珠宝钟表主席邓钜明就公开表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的营业额和客流量均较去年同期大跌一成。而崇光百货的老板刘銮鸿虽然力挺旗下商场销售额有双位数增长,但也并不否认今年的销售情况不如理想,前景更加难以判断。还有不少旅店店主抱怨,今年降低了房价,客人反而更少了。香港富豪郑裕彤家族旗下的周大福表示近期分店人流量已比去年同期下降30%。零售业里面其中珠宝,手表,钟表和贵重礼品的销售冲击最大,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跌幅度高达17%。根据香港零售业协会的调查,大部分会员企业估计黄金周销售额有双位数的跌幅。那究竟什么原因把香港的零售业带入冰河时期呢?第一,更多的大陆旅客转移旅游购物地点是香港零售业受挫的一大原因。由于港元跟美元挂钩,强势的美元令港元的汇率优势在慢慢消失,相比货币贬值的日本和欧洲则正在吸引更多的内地游客。由于在今年一月份日本政府放宽对中国人发放签证的条件以及日元大跌的因素,现在赴日游客有四分之一都是中国人,中国旅客已成了日本最大的游客群体。路透报道则提到去年赴韩内地游客超过600万人,较2013年增长了42%。跟日韩和欧洲相比,香港由于店面租金昂贵,销售的部分商品相对于欧美日韩而言没有价格优势,逐渐失去对内地高购买力人群的吸引力。第二,过往推动香港零售的高端消费自从中央政府大力打击贪腐开始已经萎靡下去了。现在的反腐运动已经让奢侈品公司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另外,中国国务院在4月28号表示,计划降低多种进口消费物品关税,并以此作为广泛的刺激消费,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计划的一部分。国务院表示将容许更多免税商品,准许扩大商品范围。这就意味着长远而言香港零售业有可能失去价格优势;再加上深圳市民受到入境限制,由“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因此预期大陆赴港的旅客在2016年会继续下降。第三,陆港矛盾不断,之前香港反水货客行动越来越激烈,引起大陆的反感。接连发生以打击水货客为名的“港独”暴力示威对香港的零售旅游业造成负面的影响。根据旅议会公布的数字,今年二月份内地入境旅游团共7751团,比去年同期的11454团大减32.3%。旅游界议员姚思荣称,三月份大陆访港旅行团更由去年三月约每天470团大减近60%,仅有190多团。9月末开始的违法“占领中环”集会也阻塞了中环这个亚洲金融中心,奢侈品公司在全球主要市场之一的业务受到了波及。这场抗议对奢侈品产生的负面的影响。珠宝,手表等名贵礼物的销售额下降了11.6%。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表示,“占中”影响旅客来港,降低旅客和本地居民的消费意欲。香港钟表业总会前主席高鼎国表示,自去年发生“占中”,今年年初发生反水货客暴力示威行动以来,香港形象受到一定的冲击。香港的社会气氛让部分内地旅客认为自己“不受欢迎”。第四,旅客消费模式的改变,也是香港今年零售业衰退的原因之一。瑞银的统计显示,在今年3月份来自内地的赴港过夜旅客同比下跌18.6%。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2013年在香港过夜的内地旅客的人均消费为8937元(港元),而不过夜的内地旅客人均消费为2721元。过夜旅客消费明显高于不过夜旅客。然而内地过夜旅客的增幅逐渐放缓,且慢于不过夜旅客的增幅。内地赴港的过夜游客的减少给香港的人流造成不少压力。因此旅客结构改变,导致消费力减低。瑞信本周发布报告称,因内地游客消费减少,将今年香港经济增长预期从2.4%下调至1.6%。现在香港零售业面临空前的挑战。香港香港政府统计处《2015年香港统计月刊专题文章》指出,香港的四个传统主要行业包括金融服务,零售旅游业,贸易及物流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这些行业是香港经济动力所在。而在2013年,这四个行业加起来占香港生产总值的57.8%。可是零售业的倒退很有可能会影响香港的就业市场。另外,香港传统优势中的离岸制造业,码头,港口,地产等都危机重重。香港本土制造业衰落已成定局。码头业务中,香港的葵涌码头收益早已落后于深圳盐田港。地产业更是走火入魔。香港地产业不仅扭曲香港的经济结构,削弱香港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工业迁移内地,创新产业举步艰难,房价更是步步高涨,星斗市民根本买不起楼。毫无疑问,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局面,香港的零售业已经逐渐表现疲弱。虽然统计处的数据显示2013年零售旅游业只占香港生产总值的5%,是四大香港传统行业里比分最少的行业。可是零售业的倒退,制造业步步退守,货柜码头旺景不再,地产业走火入魔,香港整体竞争力岌岌可危。受到占中和反水货组织的影响,香港的法治精神,开放和包容的形象荡然无存,香港正滑向二流城市之列。
一起惠2015-05-12 10:04:19568 次
今后翻看中国啤酒第一品牌华润雪花的财务数字会方便多了。通过资产腾挪,雪花品牌母公司华润创业将剔除非啤酒业务,这不仅提高了公司在业务上的透明度,还为啤酒业务进一步的市场拓展预留了更大的资源空间。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雪花啤酒虽为当前国内产销量最大的品牌,可是其业务数字都隐含在母公司多项业务中间,加上兄弟业务的拖累,导致其市场价值被低估,如今产业板块梳理明晰后,短期内在股市有一个提振效果,长期对于雪花啤酒并购和深化市场改革也都有裨益。私有化亏损业务4月21日,停牌近两个星期的华润创业发布公告称,母公司华润集团提出建议以280亿港元收购该公司旗下的非啤酒业务,届时,华润创业将战略转型专注于啤酒业务,该可能出售事项须获得独立股东的批准及若干银行及第三方的同意。资料显示,目前华润集团持有华润创业51.78%的股权,而华润创业旗下涵盖零售、啤酒、饮料、食品等业务领域,且持有华润万家、雪花、怡宝、五丰等多个品牌。对于该举措,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指出,“在面对零售业调整整合的大背景下,我们高度支持华润创业战略转型成为专注于啤酒业务的领导企业。华润集团是为华润创业的公众股东提供一个实时变现非啤酒业务的机会。”且不论长远的战略发展,仅就当下的财务表现而言,此番剥离就将给华润创业带来即时的利好。正如华润创业主席陈朗所说的,“将让啤酒业务价值从原有的复合结构中释放出来,华润创业的公众股东无须继续面对复杂的非啤酒业务需进行的重组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有助市场评估啤酒业务的独立价值。”华润创业2014年的业绩单就揭示了这样的调整“初衷”,该公司2014财年实现营业收入1688.64亿港元,同比上升15.3%,净利润则较2013年的16.42亿港元,大幅下跌148.36%,亏损7.94亿港元。如果分业务板块来看的话,该公司啤酒业务及饮品业务分别实现7.61亿港元和2.37亿港元的净利润,但是占比最大的零售业务,因重整门店及所购Tesco亏损造成的负担,使得该板块最终亏损13.59亿港元,加之食品板块亦亏损1.34亿港元,才导致该公司出现自1992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据知情人士透露,华润集团内部对每个一级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甚严,亏损业务将在考核期内由集团暂接手重新培育或被最终剥离。比如华润集团曾在十年前以相同方式对水泥业务进行过退市重组,待重组转型完成后再重新上市。资料显示,华润创业也曾多次进行资产注入和资产置换。2009年,华润创业以49.37亿元向母公司收购连锁家世界超市及啤酒厂,同时向母公司出售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盐田港国际集装箱的股权及纺织业务。同年12月17日,该公司还以38.8亿元向思捷环球出售所持中国合资公司TacticalSolutionsIncorporated的51%股权,并通过此项交易获利32亿元;而该公司旗下商超体系的深圳市三九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也未逃脱被出售的命运。2014年2月10日,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其持有的三九医药连锁6.3953%的股权。这些举措的背后也是华润创业在长期战略与短期业绩之间进行的平衡。华创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黎汝雄就表示,公司并不后悔购入Tesco,目前中国零售业出现经营环境变化,导致扭亏情况或超出预期,加上须继续投资电商等互联网+经营模式,所以在考虑到股东对集团转型的耐心时间不一,所以决定将这些业务剥离给母公司,华创则专注于潜力较好的啤酒业务。“非啤酒业务表现持续疲软。华润集团将这些业务私有化,将会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及资源来改善这些表现欠佳的业务。”陈朗坦言。零售业务或分拆上市?完成此次“不良资产”的清理后,华润创业将仅保留华润雪花啤酒。据华润创业透露,旗下啤酒品牌“雪花Snow”连续九年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单一啤酒品牌,约占整体市场份额的24%。截至2014年底,华润创业在国内共有98家啤酒厂,年产能超过2000万千升,且自1994年成立以来,通过频繁并购及内涵增长,销售收入及净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26%及23%。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则指出,为了将利润做到最大化,啤酒股会更加专注去做,或许会争取更多的资金注入,并加大并购步伐。前几年的密集并购过后,当前留下的可供并购的优质企业已经不多,华南市场的珠江啤酒被巨头挤压,日子并不好过,迟早会被巨头吞并,各方也在洽谈,“综合考量下,雪花拿下珠江的可能性比较大。”黎汝雄也公开对外表示,未来啤酒业务会关注收购机会,并强调该公司过去在并购方面的成功率并不低。华润创业的大笔剥离,或许只是华润集团业务调整的“冰山一角”。就在华润创业剥离非啤酒业务的前一天,华润集团旗下华润双鹤也宣布以37亿元收购华润赛克。华润双鹤指出,“通过此次收购,可将华润双鹤作为华润医药集团下属的化学处方药业务平台进行整合。”虽然华润集团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两件事情先后发布,只是巧合,但是从华润集团近期的动作不难看出,2014年4月份走马上任的华润集团董事长、招商局原董事长傅育宁正在对华润系旗下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梳理。事实上,傅育宁为业内所称道的正是其当年对招商局的内部调整。在1997和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夕,傅育宁协助彼时的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完成了业务架构的调整,将非主业和主业中的非控制性业务进行出售,从而帮助招商局度过了风险。此时的华润集团也面临着类似的境况:经历快速扩张后,诸多业务板块尚待厘清,傅育宁的到任也被认为是恰逢其时。而其在华润集团2015年的新年献词中就已经提出了“推动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增长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率”的目标。在朱丹蓬看来,剥离掉的业务并非没有价值,而是需要进一步深挖。“在当前跨国企业占据中国商超市场的背景下,国家也会扶持一些本土零售企业,华润万家是大有机会的。”事实上,2013年华润创业旗下零售业务依然为其贡献了约7.34亿港元的净利润,2014年5月完成与英国Tesco组建合资公司后,才开始步入净利润的下坡路。华润创业管理层曾估计,Tesco合资业务至少要到2017年下半年才能转亏为盈。所以,华润集团需要把雪花啤酒业务解放出来,并由集团来承担零售业转型调整期的压力。有评论认为,待到华润零售业务步入正规后,极有可能会单独上市,实现资本扩容。
一起惠2015-04-28 09:15:00506 次
在经历了半个多月的停牌后,阿里健康于4月15日复牌。公告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已和阿里健康达成最终协议,将转让天猫在线医药业务的营运权给予阿里健康,换取对后者的持股比例上升至约53%,将其变成阿里巴巴的子公司。15日早盘复牌时,阿里健康大涨约77%,报12港元,停牌前报6.78港元,而15日收盘时涨幅达80.83%,报12.26港元。这次交易资金折算下来约为194亿港元,这实际就是目前天猫医药业务的整体估值。健康和快乐,在阿里巴巴未来追求的这个“天平”上,一边是阿里健康,一边是阿里影业,两者近期动作频频,都在持续增加砝码。《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阿里方面了解到,这次对天猫药品电商业务的剥离注入,目的是进一步打通旗下医药业务资源,也对未来的阿里健康云医院的模式推广进行铺路。天猫在线医药价值几何根据双方此次签署的协议,阿里健康获得天猫医药馆运营权的代价是转让其新发行的股份和可转换债券。目前,阿里集团拥有阿里健康38%股权,待该交易完成后,这一持股比例将上升到约53%(如可转债完全兑换以后,将上升到约54.6%)。届时,阿里健康将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预期交易将于2015年第三季度完成。阿里健康是在2014年10月由中信21世纪更名而来,在此之前的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斥资1.7亿美元战略投资中信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后者拥有国内唯一的药品监管码体系。该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共同拥有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其中阿里占股38%)。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的重组中,阿里将旗下的天猫医药业务打包注入阿里健康所涉及的资金为194.48亿港元。15日下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阿里巴巴相关人士了解到。这实际上是目前天猫医药业务的估值。天猫在线医药业务为何值这些钱?目前,186家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药房在天猫平台上销售非处方药、医疗器械、隐形眼镜和其他保健产品。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天猫在线医药业务的总商品交易额达到了47.4亿元人民币。今年2月,天猫医药馆联合菜鸟物流和高德,为消费者提供网购药品3小时送货极速达的服务。用户下单后,订单会通过高德地图自动分配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区域,从距离收货地址最近的线下药房发出,目前该服务在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部分区域试点,该服务也对抬升其估值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此次阿里巴巴的注资举动,在行业内被视为符合打通药品流通链条、优化流通渠道的目标,同时为下一步网络处方药政策的开放埋好伏笔。一旦网络处方药政策开禁后,这186家已入驻的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的连锁药店将彻底打通医、药、患链条中的药品流通环节,为阿里健康云医院的未来布局铺路。由于和政策的高度捆绑等原因,医疗在中国成为互联网最后涉足的一块处女地,相比于美国每年在健康领域的花费已占其年GDP的15%,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只占GDP的5%~6%,从目前BAT三巨头对医疗领域的大举收购和布局的态势来看,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各大企业争相进入的领域。云医院打造互联网医疗生态近期,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经历了一系列业务架构调整,比如新成立的阿里汽车事业部,是整合集团旗下的大数据营销、汽车金融、车主平台等资源,协同汽车生态产业链各合作方,通过无线业务场景做汽车电商O2O服务;另外,智能生活事业部也是阿里最近新成立的部门,整合了旗下阿里智能云、天猫电器城和淘宝众筹的资源,扶持智能硬件的孵化。不难发现,这些架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朝着资源整合的方向在布局,而此次将天猫医药馆的运营权剥离给阿里健康,也是类似的思路,将业务交给更专业的部门去做,配合以其他业务单元的资源,迎接“聚变”。阿里巴巴集团COO张勇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阿里巴巴对健康领域的布局是想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改变患者就医的方式和流程,比如拿就诊环节来说,患者在A医院的检查信息保存在A医院的后台IT系统中,当其去B医院就诊时这些信息是不互通的,打通问诊信息将是未来阿里巴巴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医保的打通是阿里在医疗领域正在啃的一块硬骨头。据内部透露,走得比较靠前的广东地区目前已经能实现统筹账户的在线结算,但全国各地的医保政策有上千种,光浙江省就有79个,对接任务很重。在不久前的一个阿里媒体沟通会上,阿里健康相关人士对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记者介绍说,杭州邵逸夫医院正在和支付宝尝试让医生在支付宝上“开店”,实际上是鼓励医生利用碎片时间与用户在支付宝钱包上进行互动。更大的设想被寄希望于今年4月初上线的阿里健康云医院。据此,未来的问诊流程将变成,用户打开阿里健康APP,在线向入驻云医院平台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咨询、预约挂号,医生线下对患者诊断后开出电子处方,患者用APP上的电子处方在线下单,周边药店抢单响应,之后药品就由配套物流公司送上门。在上述过程中,患者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上门采集服务,4月1日阿里健康和第三方检验机构迪安诊断合作,推出为医院诊所和患者提供的网上医学诊断服务,就是一次尝试。与零售药房打通,丰富药品支持,提高用户购药体验;与诊所、医院等医疗机构签约,吸引多点执业医生入驻,继而引入第三方机构重塑医疗流程;探索对接医保报销,社保打通,阿里健康的三步走正在稳步实施中。
一起惠2015-04-17 08:58:09718 次
永辉超市宣布,公司拟与联华超市主要股东百青投资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以3.92港元/股受让联华超市不超过21.17%的股份(即2.37亿股),转让款将以正式股权转让合同签署日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支付。以目前1港元=0.8003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永辉超市此番投资将耗资约7.44亿元人民币。双方经营规模相当公开资料显示,联华超市注册地址为上海市普陀区真光路,成立日期为1997年4月23日,注册资本为11.196亿元,其H股于2003年6月2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联华超市目前已形成从事标准超市、便利店、大卖场为核心业态的经营格局。截至2013年底,联华超市拥有4530家门市,包括156家大型综合超市、2469家超市和1905家便利商店,约84%的店铺数目位于华东地区,其中36%为直营店,其余为加盟店。2013年末,联华超市总资产为203.17亿元,净资产32.31亿元;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0.38亿元,净利润5481.15万元。2014年1~9月,联华超市总资产为187.42亿元,净资产32.82亿元;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41.68亿元,净利润5116.44万元(未经审计)。这样的经营规模与永辉超市处于同一的水平线。2013年度,永辉超市营收为305.43亿元,净利润为7.21亿元。截至2013年末,永辉超市总资产为129.73亿元,净资产为59.1亿元。股权结构方面,百联股份持股34.03%,百联集团持股8.7%,百青投资持股21.17%,王新兴投资持股2.82%。此外,其他H股股东合计持股33.28%。值得一提的是,百青投资为百联股份全资子公司,百联集团为百联股份控股股东。或为布局华东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因百联股份正在对其持有的部分联华超市股权进行剥离,倘若上述交易完成,永辉超市将成为百联系外,联华超市最重要的一股股东势力。据百联股份2014年12月发布的公告,公司拟以所持有的联华超市14%股权及位于中山东二路8弄3号房产作为置出资产,与百联集团所持有的三联集团40%股权进行置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此番入股联华超市,永辉超市公告开篇便声明,此举是“基于战略合作”。事实上,通过入股从而实现战略合作似乎是永辉超市近来善用的手段。此前,公司连续举牌中百集团,此举甚至一度引发其与武汉国资委围绕中百集团股权的争斗。不想,去年10月,事情突然发生戏剧性变化,中百集团与永辉超市宣布拟在资源、网络、信息、物流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有分析人士认为,永辉超市此番入股联华超市,与其购买中百集团股权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通过参股某一地区商业龙头,以强强联合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拓展该地业务时的阻力。目前,在联华超市的业务重心华东地区,永辉超市布局较少,但这一地区又是我国商业化高度发达的区域。
一起惠2015-04-10 09:15:14533 次
【一起惠讯】2月5日消息,日前,香港电视网络有限公司(HKTV)正式启动旗下的电商业务——HKTVMall,并表示将在一年之内发展为该地区最大的在线购物平台。据悉,HKTV设有一个约200人的配送团队,为满400港元的订单提供免费配送服务,不满400港元的订单则需支付40港元的配送费。一起惠了解到,HKTV商城覆盖了333个品牌,网站所售商品一部分来自当地商超,一部分来自日本和韩国进口。目前,该商城的产品包含时尚饰品、美容健康、生活娱乐、电子产品、餐饮、运动户外、家居生活、母婴等品类。所有商品的售价均由卖家设置,普遍和线下商场同价或者低于线下商场(由平台提供现金返还优惠)。HKTV主席王维基在HKTV商城启动仪式上透露,HKTV将在电视台开设一个名为“购物英雄”的网购电视节目,以提升HKTV商城对消费者的影响力。此外,HKTV还会利用返利和满额免邮费等营销手段来吸引顾客。而为了获取更多的种子用户,HKTV还将在春节期间以注册送代金券的形式来快速扩大用户量。据一起惠了解,香港电视台(HKTV)是香港的私营免费电视服务公司,于2013年12月20日公布推出流动电视服务及OTT服务。其于2014年开始筹建电商购物网站,逐步引进当地知名商户,目标用户群是年薪25万以上的中产家庭。
一起惠2015-02-06 09:15:511068 次
12月20日消息,阿里影业今日晚间发布了截止2014年6月30日为止上半年的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上半年阿里影业营收1.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74亿港元同比下降76%。归属股东的应占净亏损为4.4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3亿港元大幅扩大334%。2014年上半年,阿里影业基本每股亏损为5.05港仙,去年同期为基本每股盈利1.72港仙。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0.37港元,去年12月31日为0.21港元。此外,阿里影业调整了上年度财报的部分数据,并宣布将于12月22日上午9时正式复牌。此前,阿里影业于8月15日宣布停牌,自查财务问题,并于上周公布结果。根据公告相关内容显示,阿里影业自8月份更名至今,随着新任董事会成员到位以及管理团队完善,业务已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围绕影业娱乐产品的主业运营活动正在逐步推进之中,预计2015年将会有多部作品投入市场。此外,该公司目前还正在与王家卫及周星驰分别洽谈下一步作品的合作细节。在此次公告之中,阿里影业首次系统披露了其业务定位、协同策略以及公司发展方向。这也是该公司新管理团队到位后,首次向投资者披露公司前景信息。公告显示,阿里巴巴集团的控股,使阿里影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实力进一步提升,有利于阿里影业结合阿里集团在媒体资源、渠道方面的已有优势,投资及拓展现有业务机潜在投资商机。截止本期报告发布,阿里影业拥有近65亿港币的现金储备。阿里影业将会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在文化及影视娱乐香港领域的业务旗舰,目前双方已经就相关领域的资源和业务开展协同。在业务策略方面,阿里影业公告称,该公司将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的互联网专长和资源,进一步在互联网领域拓展媒体业务,以实现对传统文化及影视娱乐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构建产业链式文化运营模式。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已经拥有非常多的资源和积累,阿里影业以此为依托,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阿里影业强调,承接阿里巴巴集团就其将成为文化及影业娱乐业务旗舰的价值定位,该公司已经获得阿里集团在相关业务领域充分的资源支持,以及未来持续性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分享。凭借进一步增强的资本实力、阿里巴巴的品牌优势以及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密切关系,阿里影业表示目前的战略准备更为充分,未来也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持续聚焦优势业务---电影及电视剧制作、发行及版权业务。在未来的发展策略上,阿里影业则表示将拓展电影及电视剧的内容制作范畴,同时充分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的生态系统,把握互联网娱乐以及其他媒体相关领域的机遇,进一步提升阿里影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补充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影制作及分销方面的核心优势,从而使其与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阿里集团CEO陆兆禧前几天在中国视听行业大会上曾表示,阿里集团要以生态化的思维参与产业建设,建立以内容为驱动的产业链,“最近我们投资了阿里影业,这是一个巨大投入”。阿里影业将会成为阿里生态链中的内容驱动方。此外,阿里影业在公告中还提及了国际化战略。公告说,“和阿里集团开展业务协同和资源分享后,本集团已获得拓展并具备全球视野的文化及影视娱乐业务的充分可能。”此前马云曾携阿里影业高管专程前往好莱坞,可以预见,在未来国际化也将是阿里影业的重要一环。根据表述,阿里影业计划与美国各大影视公司共同开发电影项目,包括改编畅销剧本、参与投资合作拍摄等。通过上述紧密合作,分享全球收益,开拓国际市场版图,并学习好莱坞科学管理经验,以提升阿里影业的竞争力。阿里影业表示,“本集团将实践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及影视娱乐产业资源的中国落地,以及中国相关产业的全球化拓展路径”。
一起惠2014-12-20 16:52:40512 次
61-80/102 记录4/6 页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爱奇艺
最高返利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