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树根互联>文章列表
树根互联
6月25日消息,产业互联网大潮已来,以制造端的智能化、物联网化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便是大潮里最先进化的一环,于是,传统制造业巨头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涌现。树根互联是三一重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完成了5亿元的B轮融资。其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抓手,快速搭建起产品数字化、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后市场服务数字化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平台服务,并打造了包括铸造产业链、注塑产业链、纺织产业链等在内的14个行业云平台,带动产业链大批上下游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同时,可以面向机器制造商、设备使用者、政府监管部门等社会组织,在设备后市场服务、资产管理、能耗管理、融资租赁等方面提供深度服务。以树根互联为代表的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服务客户?其服务客户背后的思考逻辑是什么?在工业互联网开始从概念到务实落地的变化过程中,树根互联是怎么做的?围绕这些问题,一起惠和树根互联高级副总裁黄路川进行了一次交流。在黄路川看来,工业互联网是个“慢活”,且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研发投入,所以“一开始从平台到客户都要想清楚做这个事的价值,保持开放心态,不能追风口赚热钱,要持续把产品和服务做好”。01产品+解决方案双驱动基于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底层平台,树根互联采用产品+解决方案的双轮驱动,从设备物联到数据计算等平台服务能力再到应用层的各类应用,拥有完整的软硬件产品矩阵,可满足客户的设备管理、全业务线智能化等需求。除了产品外,树根互联还提供各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其为包括铸造行业、缝制机械行业、注塑行业等多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具体为树根互联以PaaS平台为核心,在自研产品的基础上连接各个环节上很好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整体方案。以烘干机行业为例,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能够远程管理机组状态,集中管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机组,配合大屏幕监控、PC监控和手机监控以及完善的报警管理(非法操作报警、设备异常报警、报警分布统计、其他报警),更好地提升烘干机工艺及行业售后服务能力,真正实现无人化值守。树根互联的官网显示,树根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Rootcloud”已经接入超56万台高价值设备,覆盖61个行业,连接超4500亿资产,支持45个国家和地区的设备接入,并成为国内首批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服务评估认证的企业之一。对于使用树根互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效果,黄路川举例称,以纺织产业为例,树根互联为缝纫机龙头企业杰克集团打造杰克缝制5G+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一方面帮助杰克实现主动售后服务模式,缩短80%以上服务响应时间,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基于大数据推动设备研发的快速迭代,缩短10%产品市场推广时间;另一方面基于行业平台,降低产业链上中小服装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帮助更多企业实现精益化管理。据悉,树根互联从服务三一重工,解决内部业务智慧化起家,基于做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后市场服务的经验,一步步拓展到其他行业高价值、关键设备的后市场服务,然后再拓展这些设备应用工厂的生产优化服务,进而形成产业链维度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同时横向拓展多个行业,最终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总结来看,其发展路径为:设备——工厂——产业链——行业平台。黄路川告诉一起惠,树根互联已完全成长为第三方的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三一重工的业务占比为一成,第三方客户服务业务占到九成,其中既有营收几百亿、上千亿的大客户,也有众多千万级规模营收的中小客户。02新的变化:更加务实事实上,工业互联网这个领域在政府和资本的带动下,吸引了不少创业企业和传统企业。而随着行业的发展,获客难、落地难的问题暴露在所有玩家面前,“外热内冷”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特色。但从去年开始,行业悄悄发生了变化。在黄路川看来,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能明显的感觉到的是,很多做工业互联网的企业都退出了,背后的原因是工业互联网暂时难以产生实际价值,难以落地。“而且互联网巨头的云业务对工业互联网也提的少了,定位更下沉到IaaS和PaaS层。”创业企业冷却的另一方面,则是大型企业包括国企、央企,由于内部设备、资产、生产等管理,以及外部供应链和客户服务管理的强烈需求,对工业互联网的热情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与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建设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虽然政策方面对工业互联网明面的宣传和提法有所减少,但是实际推动力度却在加强,各地地方政府都在加快建设各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具体到树根互联,黄路川表示,过去半年最大的变化是“更务实”,主要体现在区域云、平台、应用、生态这四个方面:在区域云业务方面,其发现工业具有很强的集群和区域效应,为此,树根互联新增了工业互联网的区域云业务,并在苏州、西安等地落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上,树根互联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平台升级,包括接入能力、平台化能力、可信标识、AI、混合云部署等。在平台应用方面,树根互联聚焦到4个刚需最强的应用场景:设备后市场服务、产线资产管理,能耗管理,产业链金融服务。在生态方面,树根互联明确了两条发展主线。一条是“垂直行业平台”,面向大型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技术;一条是“开发者平台”,面向中小型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黄路川称,树根互联在产品和业务上的变化,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初心——把各个工业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平台链接起来,为工业企业提供真正需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03业务变化背后的客户服务逻辑从开始服务第三方客户,到如今在工业互联网大环境下,所做的务实变化,在黄路川眼中,树根互联始终在保持初心——帮客户想清楚工业互联网的价值,以客户为中心。这也是其业务始终的逻辑。黄路川告诉一起惠,企业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业务线智能化,提升效率,首先企业一定要想清楚价值,如果来了一家中小企业或龙头企业,自己没想清楚价值,树根互联一定会帮客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价值点,而不是帮企业套上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一定想清楚,这件事对你本质的核心业务到底有什么帮助。比如说节省了能耗、进行了工业设备的开工连续性,或增加了售后服务能力。”黄路川说道。在黄路川看来,这种逻辑下,也造就了树根互联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他表示,在一个成熟的工业环境里面,很多公司都只做一层,比如只做大数据或者只做设备检修,最终麻烦留给了客户,需要再花时间和成本把不同的服务连接起来。黄路川告诉一起惠,树根互联是把整个所有的层级都做了,把麻烦留给自己。这种麻烦是包括0T、IT、CT、DT和工厂现场数据的综合,是要自己一体化去设计的。当然树根互联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自己做,“我们要做生态,但是我们作为平台公司的一体设计是有机结合,不是一团散沙”。“合作伙伴必须在我们统一的架构、统一的设计下去做,也就是说,我们是总架构师和总设计师,平台里面的生态发展要符合我们的定义。在这个逻辑下,我们要去筛选每个层面符合树根的合作伙伴,然后帮助客户一起去打造行业的服务平台。”黄路川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如果自己不想明白价值到底在哪,如果不帮助客户想清楚做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只是想一开始赚钱,赚快钱,很快就会遇到瓶颈。04未来行业发展:重视研发积累和深耕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众多公司孵化出工业互联网平台,除了树根互联、还包括海尔的cosmoplat、富士康的BEACON、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浪潮的M81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中国移动的ONENET、阿里的ET工业大脑等,以及众多科技创业公司,如黑湖智造、云工厂等。那未来众多平台间的竞争到底依靠的是什么?在黄路川看来,平台之间的竞争首先得看各自的理念。有些是服务大的企业,有些实服务中小企业,有些时服务整个产业链。其次靠的是平台形成的生态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还有研发能力。黄路川表示,树根互联一直非常重视研发能力,本次5亿的B轮融资资金也将用在平台研发上。“此轮资金将继续聚焦投入平台研发,持续拓展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布局,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研发与应用。”对于下一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格局是什么的问题,黄路川告诉一起惠,工业互联网是个巨大无比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每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都是一个操作系统。“也就是说,会有几家大平台出现。”黄路川认为,工业互联网通用型平台的建设难度很大,是一件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事情,最后只会剩下少数几家占据各自的市场份额。而在不同的行业,未来,会存在大量垂直领域的平台机会。而垂直产业链的业务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深耕和积累,这是工业领域不可逾越的过程。
2019-06-25 09:44:53404 次
最近一位朋友去海底捞吃饭,体验了一把“免单”的快感。Pad上能扫码付款,还跳出了一个优惠选项:“您的积分可以抵扣消费518元”,他当机立断,积分抵扣——这顿饭不用掏钱。看起来,海底捞的服务又往前迈出了一步。据内参君了解,这些细节上的升级,是海底捞“互联网化3.0计划”的开始。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又升级了就在马云“智能餐厅”亮相的当天,海底捞和用友共同投资的餐饮云公司“红火台”浮出水面,对外发布了最新的SaaS产品。海底捞以此为契机,计划完成自身IT系统的整合和重建,而智慧餐厅,是海底捞对其IT系统云计算化升级后的最新顶层设计。点餐收银系统,是海底捞IT系统重建工作中的第一个着力点。“新的系统在7月1号正式上线,十月底前完成全门店覆盖。”海底捞信息部负责人邵志东表示。通过海底捞的点餐收银系统的技术改造环节,内参君看到一些亮点——这也意味着,此次改造将给海底捞的服务带来几个新提升:1.优化“千人千味”: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帮助店员进行个性化营销比如优化“千人千味”,在口味选择上多出了部分选项,同时对每种火锅选材作出了一段精致说明,以前你可能只知道牛油麻辣火锅,现在你可以知道里面的“汤汤水水”。同时也修复了他们系统以往无法区分整份、半份价格的bug。2.“吃完就走”+自动开票:提升支付和开发票效率这和马云的智慧餐厅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支付宝自动支付,吃完就走,这种智慧餐厅的操作模式在连锁中餐企业中的应用是比较先进的。发票快开环节,也大大提升了开发票的效率和便利性。3.强化会员制:增设优惠选项,主动送上积分抵扣和优惠券信息在此之前,海底捞会员积分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福利”,顾客不会主动关心,遇到不太主动的服务员,这一方面的福利就被忽略了。此次的升级强调会员制,为用户粘性加分。事实上,运用科技提供服务,海底捞一直走得比较靠前,比如在业内很早启用电话识别技术,只要打过电话,下次再打就能准确报出你的姓名、订位信息和需求;曾打造视频会议的高端定制服务,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可以虚拟“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吃火锅;也曾上线百度直达号平台,用户不仅可以订餐、叫外卖,还能玩游戏和参与线下活动……尽管海底捞有些尝试让部分消费者感到“过分热情”,或者“隐私被侵犯”,但用科技满足个性化需求,已经是餐饮服务升级的大趋势。系统运维一年花掉3000万海底捞升级的直接动因是成本事实上,这次海底捞的系统升级,正是因为之前的系统出现了问题。“我们系统故障特别的多,后台服务器比较复杂,运维人员将近70多个人,仅一年的运维成本就非常的高。”这个运维成本,据内部人员估测,一年能达到3000万。多年来,海底捞IT系统的建设,找了很多供应商,搭建了9大系统。体系盘根错乱,不能同属一支,海底捞信息部负责人邵志东头疼的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定位到底是哪一个系统出了问题。这一现象,在餐饮行业,尤其是连锁餐企,“症结”尤为明显:最初布局的IT系统太分散,数据基本割裂,在应用层,建设周期长且各自为政,系统间无法联动,缺乏全局的视角。“因此,从底层重构餐饮企业的信息化,才能解决企业根疾。”项目技术人员揭秘,“以海底捞为例,第一步是把传统软件上云,包括底层服务器,甚至终端,实现多机操作简化为单机操作,需要架设多台服务器优化为架设一台服务器,硬件存储升级为海量数据库云端存储……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类数据的流线生成,解锁数据的分析能力。”据内参君了解,海底捞接下来的计划是搭建起会员营销体系和智能门店运营体系。智能门店运营体系可以帮助海底捞的国内和海外拓店计划。他们的门店系统更新也会变得更快:通过云端,用任务下发的方式,快速实现版本升级,以及灰度更新。“以前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完成全球门店更新,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邵志东说。内参君得知,海底捞的系统升级后续计划将在未来几年陆续“上线”,聚焦点将是供应链金融体系和数据运营。来看看他们未来两年的计划:▲海底捞互联网化3.0计划如图可见,海底捞优化SaaS平台只是其互联网化“三步走”中第一步的开端。技术升级的背后:如何有效提升B端效率?巨头的动向传递了什么?外行看热闹,内行看趋势和方法。海底捞技术上新后,除了在顾客端的有效升级外,通过对服务员、大堂经理、店长端的后台升级,效率提升、成本管控、业务流程也更清晰。对于餐企运营来说,后者无疑是更重要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互联网+餐饮=餐饮新力量”的市场爆发后,目前餐饮行业开始重新思考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的关系,也引发了餐饮信息化市场的新契机。例如,客如云、二维火等SaaS服务商正在帮助诸多餐饮企业将上述关系重构,并用IT技术完成变现。对于餐企来说,也越来越重视这一块的信息化建设。客如云彭雷就大胆地预测,"今年将会是餐饮行业SaaS智能系统爆发性增长的拐点。在未来2~3年,商家会批量地对其传统硬件进行升级,餐饮行业SaaS智能系统的市场渗透率也因此将推至高处。"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虽然已经达到3.2万亿元、门店数也达到了日本的2倍,但是中国的餐饮连锁企业不管在0.7%的门店集中度,还是6.2%的营业额集中度上,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技术标准化方面的粗放,正是制约中国餐饮行业向前迈进的重要掣肘。“海底捞+用友”和宝信、中航信、树根互联等企业的模式类似,通过企业内部的IT经验和技术储备,结合外部资源形成商业化的行业解决方案,或将给餐饮信息化领域带来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不过眼下,餐饮业信息化的部署成本不菲,动辄百万千万,只有具备定制化需求的大型企业才会作出巨额投入。餐饮服务商的客户也都聚焦于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如何降低成本,为中小餐企提供技术方案,也是这个领域需要探索的重点。
一起惠2017-10-28 09:29:3828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