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收购>文章列表
收购
6月17日,受邀参加三星GalaxyC品鉴会。在活动闲余时,笔者曾听到有人聊到三星电子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结果发现了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三星工作人员和外部人士在对三星企业性质的理解上出现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大概能用下面的图表示——作为一家屹立将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知名消费电子企业,三星电子在经历数次行业洗牌后,仍然能占据不小的市场地位,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但若要讨论三星究竟是一家靠什么驱动的企业,尽管众说纷纭,至今却似乎依然无法盖棺定论。•两种观点的碰撞:营销驱动VS技术驱动1、品牌营销之强大,几乎可以渗透到你的毛细孔回顾三星的历史长河可以发现,从功能机时代开始,三星就已经非常重视品牌和产品的推广。三星于1993年起启用手机品牌Anycall,取“随意呼”之意,当时三星策略是将其作为主品牌进行推广,形式大多以电视广告为主,并邀请韩国国内知名偶像为其产品代言。随着Android系统的兴起,三星在2010年前后进行了一次极其重要的品牌策略调整:将企业名称Samsung取代之前作为主品牌的Anycall,并启用GALAXY子品牌。三星在进入安卓时代后,在营销方面的策略也在不断改变,并在预算中大大投入营销的比重。那么,三星在营销方面的投入究竟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曾有媒体报道过,三星在2012年在营销的投入不仅是竞争对手苹果的N倍,甚至还大幅超过了同样擅长营销的可口可乐。而其在2013年全年的营销预算,更是一度达到巅峰,高达140亿美元,超过冰岛全国GDP,甚至比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时花的钱还要多。而在营销手段的创新方面,除了传统广告外,三星也在最近几年开始陆续赞助国内外体育比赛、游戏庆典、颁奖典礼等活动,在大量的韩剧中植入旗下最新旗舰,深入国内社交媒体,触电流媒体视频广告新技术,而最近发布的GalaxyC5/C7更是从产品层面狂打本土化营销牌。三星在营销方面的无孔不入,使其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从一批早期的Android厂商中脱颖而出,尽管这些年不乏失败案例,例如水军自问自答抹黑友商事件、代言人用iPhone推广三星手机事件等。三星在营销方面一掷千金的豪气,的确让其给不少人留下了营销驱动的印象。不过通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三星虽然采取的营销手段非常与时俱进,但是本质上的营销策略和形式却依然偏向传统,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感觉。而诸如OV、魅族等国产厂商们的营销花样却越来越多,三星慢慢在丧失原本拥有的营销这一绝杀武器。事实上,只是一味的投钱,却不管实际效果如何的营销老路已经走不通。2、不断积累技术,成为业界少有的自给自足的企业曾有网友开玩笑称:“现在是个人就能做手机,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组装厂’,真正能够完全依靠自己制造一台手机的公司没有几家。”作为一家消费电子企业,三星电子在整合现有资源和掌控产业链的能力非常出众。现在,拆开绝大部分厂商推出的手机,内部都至少有一个元件是来自三星。显示屏:三星SuperAMOLED显示屏(简称SA屏)于近两年在业界打出了足够的名气。无论是传统的直面屏,还是新出的曲面屏,其从原本完全自用慢慢转为向其他友商进行出售。目前一大批国产厂商都已投入了AMOLED屏的怀抱,甚至明年苹果也将选择该屏幕,而传统的LCD屏正在不断被边缘化。处理器:很早以前三星就已经自产处理器,iPhone前几代都是使用的三星处理器。三星启用Exynos品牌后,其处理器的命名和迭代变得愈加规范,也将部分处理器给魅族使用。近年三星对SoC研发逐渐深入,其率先推出业界首款14nmFinFET制程处理器Exynos7420,后又推出拥有半自主核心的Exynos8890,并独自承担高通今年旗舰处理器骁龙820的全部代工。运行内存:三星是全球最大移动DRAM生产商,安卓机运存的成倍升级的功劳,三星至少要领一份。尽管三星并没有苛求每次首发某一容量的内存(目前只有Note3全球首发过3GBRAM),但是它总会把最好的留在手上。据悉,即将于8月发布的Note7将首次配备10nm的6GBRAM,而此前推出的6GBRAM均采用20nm制程。摄像头:虽然在手机摄像头领域,大法要比三星更有存在感,但近两年也有不少厂商转投三星阵营。即使不用三星的摄像头也没关系,三星也愿意向其他厂商单卖自家的ISOCELL传感器。除了今年旗舰S7配备自家1200万像素ISOCELL摄像头外,诸如360F4、ZUKZ2/Pro、OPPOR9等新机上都能见到其身影。闪存芯片:三星在闪存方面非常有经验,其除了生产智能手机的闪存芯片外,还会生产SSD固态硬盘和TF卡,是全球闪存十大品牌之一。三星在今年2月份宣布开始量产256GB闪存芯片,且连续读写的速度分别高达850MB/s和260MB/s,而即将发布的Note7将很有可能用上这枚芯片。除了在手机各元件自给自足外,三星近年也一直致力于研发各种“黑科技”。尽管有不少人对三星黑科技的实用性表示质疑,但是三星一直没有停下改变的脚步。浏览最近三星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三星未来在技术的几个发展基本方向。折叠屏:自从在曲面屏上尝到甜头后,三星在屏幕的研发上越来越上心,一个屏幕可以玩出各种花样出来。前阵子就曝光了三星的一张折叠屏的专利图,并有消息称其将于明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X。虹膜识别:前几年网上盛传三星将用上虹膜扫描模块,但最后都被纷纷打脸。直到今年,随着三星Note7的即将发布,这一说法的真实几率暴增。而日前,也有媒体曝光了该功能的专利图,指出三星或将采用三个摄像头来生成虹膜信息。智能眼镜:近日有消息显示,三星正在开发一款功能定位或类似于谷歌眼镜的智能可穿戴新品——三星Ahead。该产品被描述为一种可穿戴式的微型计算机,可能会具备独立操作系统和显示屏,不过目前只能确定其是一款戴在头上的设备。•为什么三星无法树立技术驱动的企业形象?三星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现在笔者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在笔者看来,三星目前是一家披着营销外衣的技术型企业。那么,为什么三星无法树立技术驱动的企业形象呢?1、虽有技术,但营销仍占较大比重一般我们对技术驱动企业的理解,是指技术在这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的东西都要为技术服务,例如谷歌成立初期就是这类型(现在不一定了),其靠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迅速在该领域声名鹊起。但三星显然不属于这类,因为三星手机在上世纪90年代时的口碑并不怎么好。消费者认为当时的三星手机徒有其表,只是长得好看,而功能创新不够,质量也一般,常出问题。三星为此进行了一次比较有名的行动,就是把问题手机全部召回后销毁,然后在生产环节加入抗压测试等,从此三星手机在做工、质量方面显著提升。因此,最开始三星并非一家技术型企业,甚至相比技术内在更要重视产品外表,因此其营销方面格外的显眼。后来为了巩固其在手机行业的领导地位,三星电子开始进行几次转型,成为了现在的营销和技术混杂在一起的企业。毕竟现在这个时代,纯粹的技术企业基本无法存活,而像三星这样的模式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2、企业策略多变,难以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前面说到,三星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经过了多次转型。这里的转型既有品牌标识、内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技术上的不断积累。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刷新受众对品牌的心智定位,打造更加高端的品牌形象;但缺点也很明显,这样会使这家公司给人感觉很“杂”,一会儿做技术,一会儿又搞营销,最后反而两个都落了空。在无法给受众明确进行定位的情况下,其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就显得非常尴尬。诸如像苹果这样产品驱动的公司,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不搞营销,其品牌号召力完全靠产品口碑堆出来的。而小米等国产厂商又以性价比为王牌,即使品牌力不够强,至少价格实惠,也受到不少性价比狂魔的追捧。而三星的位置现在就置于这两类厂商之间,再受到过去几十年沉淀的形象的掣肘,使得这家韩国科技巨头现在的企业转型之路艰难重重。不过笔者也看到了三星努力想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来获得消费者持续的期待,这种方法在现在创新疲软的手机界能够唤起一时的春天。但若从长远角度看,三星可能还是需要找准今后的发展定位比较现实。三星GalaxyS7edge(G9350)32G版铂光金移动联通电信4G手机双卡双待骁龙820手机5688.00
一起惠2016-07-04 08:59:411261 次
本周硅谷的一大话题就是Lyft。据《华尔街日报》和彭博社两家权威媒体报道,美国共享乘车创业公司Lyft已经聘请了投资银行QatalystPartners。由于这家投行最知名的业务就是帮助科技公司出售,这不禁让外界猜测:这家以粉红胡子为标志的Uber在美国的最主要竞争对手,真的撑不住要出售了?虽然业务规模和融资估值都有着明显差异,但Lyft依然给Uber在美国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两家公司都创办于旧金山,只是Lyft的创办时间比Uber晚了三年。正是这三年的时间差,让后来者Lyft只能扮演Uber的追逐者角色。不过,当Uber忙于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大举扩张的时候,Lyft却在美国本土不断蚕食Uber的市场。过去一年时间,Lyft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增长了三倍,运营城市达到了190个。在两家公司总部所在的旧金山地区,Uber和Lyft的市场份额几乎旗鼓相当。今年2月,LyftCEO甚至提出了两年内在美国超过Uber份额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Lyft还接受了中国滴滴出行的1亿美元投资,并与后者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抗击Uber的市场压力。与中国市场一样,烧钱打价格战是两家公司激烈竞争的最直接体现。两家公司都在美国投入了数以亿计的美元,用于补贴乘客和吸引司机。今年年初,Uber率先宣布在北美100多个城市下调资费,而Lyft也紧随其后宣布下调美国近四十个城市的价格,继续对Uber保持压力。与中国市场之前的滴滴和快的大战一样,Lyft与Uber的竞争资金也来自于融资。但与全球打车巨头Uber相比,Lyft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Lyft迄今已经融资20亿美元,与Uber(125亿)相比还不到六分之一。Lyft的估值也只有55亿美元,甚至只有Uber(640亿美元)的十二分之一。这也是市场担忧Lyft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去年一年Lyft融资了16.8亿美元用于市场扩张,但Uber单是今年就已经融资57亿美元,甚至比Lyft的估值都高。就在本月沙特政府投资基金向Uber投资35亿美元,更是创下了全球非上市公司的单笔投资记录。在融资军备竞争方面,Lyft显然远远落在了Uber的后面。此前据彭博社报道,Lyft向投资者承诺今年的开支会控制在每月5000万美元以及全年6亿美元。但这一烧钱补贴依然无法与Uber相比,单是去年三个季度Uber就亏损了17亿美元。不过,Uber的战线涉及到全球市场,包括在中国市场与滴滴出行。虽然今年5月Lyft乘车数达到1270万次,环比增长11%,双双创下新高。但没有补贴的乘车数增长比例只有5%。更令人担忧的是,就在Uber获得35亿美元巨额投资的6月份,Lyft的关键指标——乘车次数已经停止了增长。这对Lyft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迹象。Lyft也在融资备忘录中表示,Uber已经明显提升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Lyft与Qatalyst的接触就显得尤其令人猜测。虽然并不确定Lyft是打算出售公司还是寻求新一轮融资,但Qatalyst最擅长的是帮助科技公司提高出售价格。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Qatalyst经手的交易总额达到了337亿美元,在美国排名第四。其中就包括了本月微软斥资260亿美元收购LinkedIn的交易。今年以来美国投融资环境的恶化或许是促使Lyft考虑出售的主要原因。今年第一季度,硅谷VC投资交易额下滑了11%,交易数量下滑了5%。晚期创业公司的平均估值已经较去年第三季度的峰值下滑了43%。在融资降温以及上市放缓的情况下,并购收购退出就成为了VC最为青睐的渠道。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全球科技公司交易总额已经达到2600亿美元,仅次于最高峰的2000年。科技行业的并购步伐也高于其它行业。那么,谁可能收购Lyft?虽然相对于巨头企业来说,Lyft55亿美元的估值并不算高。但有意收购Lyft的公司都肯定会考虑其资金消耗速度以及未来的增长空间。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业绩存在巨额亏损,Lyft的估值或许只会停留在上次融资的55亿美元。Qatalyst已经联系了包括大型车企在内的诸多潜在买家,其中包括了Lyft此前的投资者通用汽车。Lyft媒体关系部没有回复新浪科技驻美记者的置评要求。而Lyft一位普通员工对新浪科技表示,本周这一传闻沸沸扬扬,如果只是融资的话,公司早应该出来表态安抚人心了,现在的情况让公司内部有些士气低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用汽车或者福特汽车最有可能成为Lyft的收购者。自玛丽·巴拉(MaryBarra)出任CEO之后,通用汽车一直在积极探索汽车领域的新机遇。通用汽车目前还有140亿美元的现金头寸,有能力进行大额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通用汽车已经连续进行了数笔大额投资。今年1月,通用汽车斥资5亿美元获得了Lyft10%的股份以及董事会席位。两家公司还计划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并为Lyft司机提供租车折扣。同一个月,通用汽车又以不到4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另外一家打车服务公司Sidecar,主要是看重了后者的团队和技术。不到两个月后,今年5月通用汽车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旧金山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公司Cruise。实际上,并不仅有通用汽车如此大举投资。由于面临着谷歌自动驾驶汽车、Tesla电动汽车、Uber出行等新兴科技公司带来的冲击,传统车企已经开始积极参与新兴的市场空间,避免自己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困境。在主要车企中,福特汽车参与了Lyft的融资。丰田汽车对Uber战略投资1亿美元,与后者达成了类似通用汽车与Lyft的汽车租赁协议。大众向欧洲市场的出行公司Gett投资了3亿美元。奔驰和宝马也进行了类似的投资。此外,苹果与谷歌也是可能的收购方。这两大巨头都有着充足的现金储备,足以进行任何大手笔的收购。苹果刚刚向中国的滴滴出行投资了10亿美元,库克也暗示未来还会进行更多收购推动公司的增长。而谷歌对出行领域的兴趣已经不是秘密。这家互联网巨头已经通过此前收购的导航服务Waze在以色列和旧金山湾区测试自己的拼车服务。收购Lyft将使得谷歌迅速提升自己在共享乘车领域的业务规模,并直接与Uber展开竞争。无论Lyft的收购方是哪家公司,接盘者都要面对一场巨大的烧钱游戏,将这场与Uber的竞争继续下去。
一起惠2016-07-04 08:47:43951 次
北京时间6月26日早间消息,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银行软件公司WirecardAG正在与支付宝的代表展开谈判。支付宝有可能收购Wirecard最多25%的股份。根据德国报纸《BildamSonntag》的报道,Wirecard正在与支付宝展开秘密谈判。去年12月,两家公司达成协议,向前往欧洲的中国旅客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报道称,双方都有意达成这样的交易。支付宝希望获得在德国市场的专业性,而Wirecard希望找到一家大股东,该公司股价正遭遇短期卖空者的压力。中国投资者正在对德国公司进行投资。近期,美的提出以4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库卡。支付宝在中国有超过4亿活跃用户,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约为80%,在中国在线市场的份额约为50%。该公司的电子钱包系统已在零售店和网上得到广泛使用。
一起惠2016-06-27 09:06:13681 次
美国当地时间20日,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子商务网站京东和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宣布达成一系列深度战略合作:京东将拥有沃尔玛全资控股的1号商城主要资产;京东将向沃尔玛发售新股,沃尔玛将获得京东新发行的近1.5亿股A类普通股。交易完成后,沃尔玛将持有京东约5%的股份。说白了就是,沃尔玛把1号店卖给京东,换来5%的股权。虽说沃尔玛手头上还有两个自有品牌电商:山姆会员商店和沃尔玛电商,但此举仍然意味着,沃尔玛进军中国电商的脚步踌躇。沃尔玛中国区的电商业务分为三大板块——高端会员制商店“山姆会员商店”、沃尔玛电商和1号店。前两者由沃尔玛自行开发,对应其麾下会员店、大卖场两种不同业态,而1号店则是收购而来。由于希望加速推进中国区的电商业务,沃尔玛2012年选择了“拿来主义”,入股1号店并增资直到2015年全盘收购。然而,传统零售商转型为电商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贵为行业老大的沃尔玛也低估了其中的整合难度。收购之后,1号店一直亏损,沃尔玛迟迟无法扭转局面。据分析文章显示,沃尔玛本来希望通过联合采购来降低成本,但线上消费者与门店消费者的人群并不相同,两者的品类需求也是大相径庭。线上要的是爆款、是新奇特商品,但联合采购更适合高度统一化商品。第二个难题是成本问题。做电商要做很多大型促销,必须烧钱,否则无法获得大量的在线客源。然而传统零售的利润已经非常薄了,无法接受电商这种不断巨额烧钱的促销方式。为了线上和线下的业务平衡,沃尔玛坚决不让1号店影响到自己线下业务的推进,极大阻碍了1号店尝试进行改变的努力。对于此番交易,舆论多持正面评价。有美国分析师指,“沃尔玛与其自己单枪匹马艰难上阵,还不如与京东合作一起打开中国市场。”资本市场也持正面态度。消息发布当日,沃尔玛股价收涨0.21%至71.1美元。可见,此桩交易对沃尔玛而言是利好,而沃尔玛的这番经历也帮其他零售商们交了学费。这些年电商的崛起对传统零售业冲击不小,让零售业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意识,不少传统零售商都纷纷涉水电子商务。说起来都是卖东西,但两者还真是不一样,照搬过往经验并非就能复制成功,连沃尔玛都栽了跟头。这说明术业有专攻,面对电商运营,零售商应当少些自负、多些敬畏。再进一步看,传统零售业或许要认清现实,改变竞争策略。从沃尔玛的遭遇看,一家零售企业也许根本无法兼顾线上线下业务,因为两者的成本核算、赢利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顾及一方必然伤及另一方。此外,传统零售业可以呈现诸侯割据、各占地盘的格局,但网络是没有地域性的,今后电商地位一定是被几个巨头把持,新进入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因此合作比竞争更划算,就连沃尔玛也改变了观念。合作协议显示:沃尔玛将继续经营1号店自营业务,并入驻1号商城;“山姆会员商店”也将在京东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并使用京东的仓配一体化物流服务。沃尔玛的因时而变,值得其中国同行们思考。
一起惠2016-06-22 08:53:19833 次
6月17日消息,美妆电商“天天网”创始人兼CEO鞠传国日前在新三板企业推介会上分享了在品牌包装、粉丝资源上将明星资源最大价值化的尝试。鞠传国介绍,除自主研发的产品外,天天网还在尝试“星妆品牌”,试图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将其巨量的粉丝群转化为天天网用户。鞠传国提到,天天网会根据明星艺人自身的特点与粉丝群体特色,打造星妆品牌,也会考虑收购欧美日韩经典畅销的美妆品牌,在其中注入星元素。“我们要打造的星妆品牌是明星参股深度合作的商业模式,与明星进行资源深度绑定,利用明星庞大的粉丝,实现用户量最大程度的转化。同时结合品牌生厂商资源,共同打造‘明星+天天网+品牌生产商’,三方合作共赢的新品牌。”鞠传国进一步解释道。除了看中“明星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天天网还在供应链上看到了节省资金、提高效率的可能。除了打造星妆品牌,鞠传国还分享了天天网的B2B生态链共享平台模式。他介绍称,传统B2B业务的模式是品牌商授权经销商、层层压货、资金利用效率很低,而天天网想尝试“品牌商-平台-卖家”的便捷高效模式,面向线上分销商、线下门店及个人客户、网红、微商等去到进行批发。鞠传国称,天天网已经与400多家美妆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线上与天猫商城、楚楚街、折800、卷皮、分期乐、亲亲宝贝等平台进行战略合作。此外,天天网还与西安、西宁、南京、河南等部分二三线城市的线下店铺达成了合作计划。
一起惠2016-06-20 09:21:07867 次
中国乐视公司正在美国硅谷逐渐扩张,而美国雅虎公司则在剥离非核心的资产。两家公司找到了交集。周五,乐视宣布已经购买了雅虎公司大约300亩的土地。据旧金山纪事报网站报道,乐视一共花费了2.5亿美元,收购了雅虎公司在圣克拉拉县将近50英亩的土地,将近300亩。据报道,这片土地位于李维斯体育馆附近。在此次交易中,雅虎获利不菲。2006年,雅虎买下这片土地时只花费了将近1亿美元,此次雅虎获得了将近1.5亿美元的回报。据悉,这一片土地未来可以容纳数千名员工,不过乐视公司的一名女发言人只是证实了买地交易,没有进一步披露土地的未来用途。乐视是中国的手机电视机制造商,也是网络视频服务商。乐视公司围绕影视原创、播放终端设备,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业务链条。该公司甚至进入了电动车等创新领域。和其他中国高科技公司一样,乐视也已经在加州硅谷建立存在感。今年四月份,乐视在被称为“硅谷首都”的加州圣何塞市建立了北美总部。此次新购买的土地,预计也将会扩大乐视在硅谷的研发业务。对于雅虎来说,此次转让土地交易的消息也算是一个利好。众所周知的是,雅虎正在对外变卖所有的互联网业务,目前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据美国媒体报道,两家电信巨头AT&T和Verizon将会对雅虎资产展开最后的争夺。在变卖互联网业务之后,雅虎将变成一个仅仅持有阿里巴巴股权的控股公司,雅虎已经不需要大量的土地或是办公楼。据悉,由于雅虎对外变卖业务,包括桑尼维尔(雅虎总部所在地)等硅谷地区的房地产商,目前非常担心雅虎的房地产大量上市转让,将会冲击当地的房价和土地价格。无论是被AT&T还是Verizon收购,雅虎现有的大量业务和工作人员,将会离开硅谷,和两家电信运营商的其他互联网业务进行整合。虽然逐步在硅谷地区建立分支机构,但是乐视品牌对美国的消费者而言,相当陌生。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耕耘多年,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中兴在低端的预付费手机市场,找到了一席之地。而华为由于过去遭遇了美国国家安全风波,基本没有大规模开发美国手机市场。据外媒近日引述乐视的一名高管称,乐视将会逐步开挖美国的手机市场和视频市场。预计秋季,乐视手机将会在美国开售,另外乐视还会给美国消费者提供网络视频服务。据透露,乐视目前在美国一共雇佣了400多名员工,2016年年底前将会增加到1000名员工。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乐视市场份额比较小,距离一线大厂商仍有显著的差距。华为、联想摩托罗拉、中兴通讯、小米等公司在美国市场要么不敢进入、要么并无实质建树,乐视手机是否能够在美国找到生存机会,仍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一起惠2016-06-20 09:16:39921 次
北京时间6月20日早间消息,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的通知,阿里巴巴旗下金融服务公司蚂蚁金服将收购泰国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AscendMoney20%的股份。作为蚂蚁金服的一部分,支付宝(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今后还有权将Ascend的持股比例增加到30%。这笔交易的财务信息、审批流程以及时间表尚未披露。Ascend的子公司包括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TrueMoney以及获得授权的金融服务提供商AscendNano。蚂蚁金服的支付宝主导了中国的在线支付行业。即便与微信支付的竞争愈发激烈,该服务仍然希望扩大海外触角。该公司还在继续扩大本土业务,上周斥资约3500万美元收购了金融数据提供商朝阳永续约20%的股份。蚂蚁金服的估值接近600亿美元,该公司提供在线支付、财富管理产品和保险等服务。其核心业务支付宝创立于2004年。该公司今年4月刚刚完成了一轮45亿美元的融资。
一起惠2016-06-20 08:53:05844 次
6月17日消息,美妆电商“天天网”创始人兼CEO鞠传国日前在新三板企业推介会上分享了在品牌包装、粉丝资源上将明星资源最大价值化的尝试。鞠传国介绍,除自主研发的产品外,天天网还在尝试“星妆品牌”,试图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将其巨量的粉丝群转化为天天网用户。鞠传国提到,天天网会根据明星艺人自身的特点与粉丝群体特色,打造星妆品牌,也会考虑收购欧美日韩经典畅销的美妆品牌,在其中注入星元素。“我们要打造的星妆品牌是明星参股深度合作的商业模式,与明星进行资源深度绑定,利用明星庞大的粉丝,实现用户量最大程度的转化。同时结合品牌生厂商资源,共同打造‘明星+天天网+品牌生产商’,三方合作共赢的新品牌。”鞠传国进一步解释道。除了看中“明星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天天网还在供应链上看到了节省资金、提高效率的可能。除了打造星妆品牌,鞠传国还分享了天天网的B2B生态链共享平台模式。他介绍称,传统B2B业务的模式是品牌商授权经销商、层层压货、资金利用效率很低,而天天网想尝试“品牌商-平台-卖家”的便捷高效模式,面向线上分销商、线下门店及个人客户、网红、微商等去到进行批发。鞠传国称,天天网已经与400多家美妆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线上与天猫商城、楚楚街、折800、卷皮、分期乐、亲亲宝贝等平台进行战略合作。此外,天天网还与西安、西宁、南京、河南等部分二三线城市的线下店铺达成了合作计划。
一起惠2016-06-17 08:53:56929 次
朗姿股份日前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四川米兰柏羽63.49%股权及深圳米兰柏羽、四川晶肤、西安晶肤、重庆晶肤医美公司各70%股权,此次收购的两大国产医美品牌公司总估值可达5亿元。据了解,朗姿股份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14年朗姿股份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48.14%;2015年净利润7445.64万元,同比下降38.58%。对于业绩下滑,朗姿股份表示主要受服装市场环境低迷的影响,主业务低迷让朗姿股份近年来不得不加速转型的步伐,其中医疗美容成为该公司首要布局的产业之一。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本土高端女装行业一直以来占据着传统百货商店的有利位置,是百货商店的主要利润来源,但随着线下实体店的萧条以及电商冲击,抢夺了高端女装的消费群体。女装产业存在同质化严重、库存高等普遍问题,并且年度打折力度过大、仿品多这些现象让消费者的热情大打折扣,服装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一起惠2016-06-16 09:35:17815 次
北京时间6月2日早间消息,阿里巴巴周三宣布,该公司已经同意以每股74美元的价格从软银手中回购2700万股自家股票,总额20亿美元。软银周二宣布将出售79亿美元阿里巴巴股票,以此偿还部分债务。阿里巴巴股价周三下跌6.5%,报收于76.69美元。软银总裁尼克什-阿罗拉(NikeshArora)表示,该公司不准备利用出售阿里巴巴股票获得的资金来参与雅虎的资产出售。阿罗拉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解释了出售阿里巴巴股票的详细信息,他说:“我们希望利用这笔资本所得来管理我们的杠杆和资产负债表,这并不包括在美国扩张或收购。”他还补充道:“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我们不会以任何方式或方法参与雅虎的资产出售。”
一起惠2016-06-02 09:05:341123 次
昨日晚间消息,当当网宣布,已与当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母公司”)和当当合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并子公司”,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签署最终的合并协议与计划。根据该合并协议与计划,母公司将以每股普通股1.34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6.70美元)的现金收购当当网全部已发行普通股。该交易为当当网估值5.56亿美元。该报价较当当网7月8日(当当接到私有化提议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6.51美元的收盘价溢价2.9%。较过去20个交易日均价溢价10.49%,较过去30个交易日均价溢价7.32%。交易完成后,母公司的实益拥有人为当当网董事长俞渝、CEO李国庆,以及其他几名高管,包括高级副总裁姚丹骞、副总裁陈立均和副总裁阚敏等。目前,当当网董事会已批准该私有化协议,并建议股东投票批准该交易。买家联盟计划利用手中现金、贷款和股权转换投资(EquityRollover)来资助这笔交易。据预计,该交易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2015年7月,当当网董事会已经接到俞渝和李国庆的首份私有化要约。当时,买家联盟计划以每股美国存托股7.812美元的现金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发行普通股。今年3月,i美股也向当当网提交了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计划以每股美国存托股8.8美元(相当于每股普通股1.76美元)的价格收购当当网。5月17日,俞渝和李国庆将每股美国存托股报价下调至6.50美元(相当于每股普通股1.30美元)。
一起惠2016-06-01 08:46:50748 次
昨日晚间发布公告,2016年5月27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购扬州市百信缘医药连锁有限公司65%股权的议案》,同意公司签署收购协议以人民币13,000万元收购扬州百信缘65%的股权。根据协议约定,老百姓大药房拟收购自然人陈金喜、唐小华、孙勇持有的扬州百信缘65%的股权(其中收购陈金喜持有的扬州百信缘16%的股权,收购唐小华持有的扬州百信缘24.5%的股权,收购孙勇持有的扬州百信缘24.5%的股权)。扬州百信缘是扬州市药品零售销售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名列前茅的地方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已持续经营超过12年。现有直营门店43家(包括停业待迁址门店1家),其中医保门店41家,全部分布在扬州市区,门店布局集中度较高;扬州百信缘门店全部为租赁物业,总租赁面积2.1万平方米(含门店、总部及配送中心),店铺租赁关系稳定,可确保门店持续经营。该公司门店具有单店产出较高、陈列布局整洁、现场表现力良好、药店专业氛围浓厚等特点,以及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发展前景。扬州百信缘2015年经审计的营业收入2.23亿元,净利润724.56万元。公司表示,本次收购的完成,将有助于公司填补于扬州市场的空白,并有利于公司以扬州及百信缘为中心,加速对扬州及周边区域中小型连锁的兼并及新店的拓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区域。
一起惠2016-05-31 08:52:49874 次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BonAppetour是一家供旅行者预订与当地人进餐的创业公司。近日,该公司完成了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FarSightCapital的WongToonKing和印尼电信运营商PrasetiaDwidharma的AryaSetiadharma参与了此轮股权投资。过去几年,BonAppetour的运营主要是靠7万美元的个人储蓄及政府拨款。该公司曾获得新加坡政府颁发给优秀创业公司的ACEStartupGrant奖励的3.5万美元。据悉,BonAppetour平台上拥有500多名当地主人,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已为“数千名客人”提供服务。BonAppetour的CEO兼联合创始人RinitaVanjre称,该公司计划利用这笔资金拓展在巴塞罗那、罗马、巴黎(该公司在这些城市已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及日本、开普敦(新市场)等美食之都的影响力。该公司计划今年7月推出适合安卓和iOS系统的移动App。BonAppetour成立于2013年,由Vanjre、InezWihardjo(COO)及GiovanniCasinelli(CTO)联合创立。该公司有三名全职员工负责审核当地主人的资格。该公司还提供培训活动及摄影服务,以保证服务的一致性。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每成功完成一笔交易,就向客人收取15%的佣金。进入与当地人进餐这一市场并不容易。法国创业公司VizEat在这一领域做的最为成功。该公司声称目前在90多个国家拥有1万多名当地主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EatWith声称在150个城市拥有当地主人。不过,Cookening.com被VizEat收购了。前几年,提供私人厨师服务的创业公司Kitchensurfing虽融资了350万美元,但最终还是倒闭了。但Vanjre很有信心,她表示一定会有几家公司能在这一市场上有所发展。她在发送给Tnooz的邮件中说:“如今的旅游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更青睐体验式的活动,他们希望完全融入到目的地城市的文化和传统氛围中去。我们经常听说,有的旅行者遇到了非常友善的当地人,还和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但实际上,这种情况相当罕见。”“我们希望旅行者能够享受独特的进餐体验,能更轻松地与更可靠的当地主人一块进餐,而不用担心人身安全问题。”“我和Inez都是工程专业毕业的,我们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想成立一家创业公司。”“2012年,我们俩被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中参加海外学院项目,这个项目会将富有创业精神的学生送到全球各地顶级的创业中心(包括硅谷和纽约市),并在一家创业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我们去了斯德哥尔摩,我们当时在收拾行李时就想到了要成立BonAppetour。”“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想法,我们在2013年初飞往了欧洲美食之都——意大利,并参加了在米兰举办的创业公司展示大赛StartupWeekend,尽管我们是唯一一支说英语的参赛队伍,但我们依然是获胜者。”“我们就是在那次比赛时遇到Giovanni的。他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曾在Asteroid和Hovion等多家创业公司任职。后来,他决定和我们一起来新加坡,方便在创业初期共同努力推进这一想法的落实。”“有几位新加坡科技领域的企业家都给予了我们指导,其中包括VirginiaCha和我们现在的投资者WongToonKing。”“过去6个月,我们公司的知名度和客人数量逐月增长率达到40%,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上千名付费客人。”BonAppetour前景看好,虽然该公司关注的是一个小众市场,但这或许可以保障服务质量。不过,目前Airbnb也开始要求房东为客人准备晚餐。
一起惠2016-05-30 09:13:14769 次
5月2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俄罗斯亿万富翁VladimirPotanin旗下私募基金WinterCapitalPartners投资伊朗互联网公司,其中包括收购伊朗最大电商Digikala的股份。收购双方并未透露此次交易的详细条款。此前,山雀资本ParusCapital首席执行官AndreyMuravyov和私募基金WinterCapitalPartners的合伙人BorisSinegubko共同投资伊朗电商DigiKala、Divar和Sheypoo数百万美元。谈到投资,Sinegubko称,伊朗电子商务潜力巨大,DigiKala为伊朗版亚马逊,而Divar和Sheypoor为伊朗版分类信息平台Avito。据了解,在伊朗8000万人口中,年轻人占了一半以上,其中20-30万人使用智能手机,他们热衷于上网,是电子商务的庞大受众群体。据了解,2007年穆罕默德兄弟创立了伊朗最大的电商平台Digikala。起初,该平台只专注于电子产品,随后扩大到日常用品,比如家用电器、图书、媒体、个人护理用品、玩具、小玩意、香水甚至是工具。此外,Digikala在德黑兰和其他30多个城市提供免费的次日达送货服务。
一起惠2016-05-28 09:10:42880 次
5月26日下午消息,联想集团发布财报,其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集团全年收入为449亿美元,同比减少3%,若除去汇率因素影响,同比增加3%;净亏损为1.28亿美元,去年财年净盈利则录得8.29亿美元。年内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4.4%上升0.4百分点。每股基本亏损及每股摊薄亏损为1.16美仙,去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及每股摊薄盈利分别为7.77及7.69美仙。联想集团个人计算机收入同比下跌11%至296.46亿美元,移动业务的收入同比上升7%至97.79亿美元,企业级业务的收入同比上升73%至45.53亿美元。其他商品及服务收入为9.34亿美元。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的财年内,联想集团的毛利同比下跌1%至66.24亿美元,主要是收入下跌所致,毛利率则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14.8%。经营费用同比增加20%至66.86亿美元,费用率为14.9%。费用率增长主要是由于本财年第二季度包括了重组成本和一次性的费用,以及与摩托罗拉和SystemX两项收购业务有关的无形资产摊销及作为收购摩托罗拉交易一部份而发行的三年期承兑票据利息于本财年的会计处理衍生的与并购有关的非现金费用共3.30亿美元所致。若除去重组成本和一次性的费用合共9.23亿美元及会计处理衍生的与并购有关的非现金费用,联想集团的持续经营税前利润录得9.76亿美元,去年财年为11.39亿美元,下降主要是由于个人计算机需求放缓和本集团智能手机业务的产品转型所致。联想集团包括重组成本、一次性的费用和会计处理衍生的与并购有关的非现金费用的除税前亏损为2.77亿美元,去年财年则录得税前利润9.71亿美元。净亏损为1.28亿美元,去年财年净盈利则录得8.29亿美元。联想集团于第四季度的收入同比下跌19%,税前利润同比上升86%至1.93亿美元,若除去会计处理衍生的与并购相关的非现金费用7,700万美元,联想集团的税前利润同比上升37%至2.70亿美元。联想集团的净盈利同比上升80%至1.80亿美元。董事会已议决建议派发截至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0.5港仙。在具体业务方面,联想集团的全球个人计算机销量同比下跌6%至5,600万部,市场则同比下跌12%。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个人计算机业务的收入为296.46亿美元,占本集团整体收入约66%,同比下降11%,主要受汇率波动和个人计算机市场需求放缓所致。若除去汇率因素影响,收入同比减少约6%。联想集团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跌13%,售出6,600万部,受中国和北美洲的表现下滑所致。联想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下跌1.1个百分点至4.6%。截至2016年3月31止年度,集团的移动业务的总收入同比上升7%至97.79亿美元,占本集团整体收入约22%。于回顾财年内,若撇除会计处理衍生的与并购有关的非现金费用,本集团移动业务的除税前经营亏损则录得4.69亿美元,税前利润率为负4.8%。
一起惠2016-05-27 09:07:34964 次
5月21日消息,历经坎坷在香港成功上市,仅仅15个月后,万达商业宣布私有化,很多人对此不解。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日前在参加央视《对话》专访中,首次谈及万达商业私有化的问题。他表示,万达商业估值太低,对不起股东和投资人,一定要私有化。王健林指出,万达商业上市仅仅一年半又私有化退市,一定要付出比上市更高的成本。坚持私有化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最核心原因有两点。第一,价值被严重低估。万达商业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公司,注意看财报,去年净利润构成当中35%来自于固定租金业务,就是说来自于租赁业务已经有1/3。再往前年看是30%,那就意味着每年增长5.2%,今年至少超过4成的净利润超过租金行业,不能用简单的房地产公司估值,我们香港股指只有不到5倍,市值还低于净资产,所以这种低估值让我们无法忍受。“我做了很多的行业,有多少次投资,很多朋友跟着我一起投资,每一单赚着很开心,唯一这一单,跟着我的朋友亏钱了。这是很重要一点,不能对不起我的朋友和股东。所以我们一定要私有化。”王健林介绍说。第二,这次私有化创造了一个全球新的模式。王健林指出,几乎所有的私有化都是由大股东发起,而且大股东收购,但是这一次大股东没有拿一分钱,我们不参加这次私有化。所有私有化的钱,我不借钱,我也不负债,首先协议签得很清楚,不为这些投资者担保,你们看好,自己进来,我们不承担任何费用。因为我本身在公司里的股份占六成,集团个人已经超过绝对多数,再私有化,个人在公司里占比太高了,不符合我们今后一贯的战略。
一起惠2016-05-23 08:43:39825 次
在户外运动中,登山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实国内驴友很多都不了解登山鞋的重要性,我见过很多穿着耐X阿X走负重长线的,那就是当一次性的用了,回来不光鞋得扔,脚底板跟上过刑一样惨不忍睹。所以,本篇重点在于帮助大家建立登山鞋的概念。登山鞋的分类欧洲的制鞋公司对登山鞋是有非常标准化的分类的,按用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图:登山鞋的几大分类其实不同厂商之间对这些类别的定位也是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按专业程度排序如下:HighMountaineering>Mountaineering>Backpacking>Trekking>Hiking简单总结如下:一般走山石,森林,溪谷等复杂地形,不负重,Hiking这个级别就可以了。如果负重超过10公斤,就需要Trekking这个级别的鞋子。如果还有上升数百米的攀爬任务,那Backpacking是你的菜。活动到雪线以上Mountaineering就是必须的了。什么?你爬香山?阿迪屌丝也是可以滴亲……除以上三类,还经常能看到以下几类,超出了登山鞋的范畴了,只是顺带介绍下:TrailRunning:越野跑鞋,轻便,透气性极佳,鞋底一般设计都不止一层,但部分都由外底,垫板,中底三部分构成。外底通常设计多重密度纹的来应对脚面不同位置对地面冲击需要不同类型的抓地力。Multisport:多功能运动鞋,适合各种球类及体育运动穿着。Approach:这类比较难找到准确的翻译,简单定义就是能凑合爬简单岩壁的攀登用鞋,具有一定的徒步能力,又有足够的攀爬保护。Forester:森林工作鞋,一般是整张牛皮,良好的耐磨和防水性能。Hunting:狩猎靴,类似Forester。Alpine:Alpine是阿尔卑斯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指滑雪鞋,搭配滑雪板穿着的厚重鞋子。Climbing:攀岩鞋,专门为攀岩运动设计制作的鞋子,一般用轻便、柔软、粘贴性强的橡胶为底,以方便攀岩运动员在岩壁上更好的使用蹬踏等技术动作。二、登山鞋的技术指标选一款好的登山鞋,主要看三个方面:鞋面,内衬,大底。1)鞋面鞋面材料包括纯皮面料,皮革面料纺织面料混合,以及硬塑树脂面料。皮革和纺织面料混合型:优点:重量轻,透气性能好,穿起来比较柔软方便,纺织面料的成本比皮革面料低很多。缺点:纺织面料的防水性能差,使用寿命不如皮革,质地软,对脚面的保护也不如皮革。但个人认为这种鞋面是未来主流,因为各种缺点早晚会被科技水平的上升而弥补,以下是常见的纺织面料:图:登山鞋面常见的纺织面料纯皮面料:优点:防水性能好、耐磨程度高、对脚面的保护程度好于纺织面料缺点:其自身重量较纺织面料重,透气性能也不如纺织面料,穿鞋时比较费时。皮革基本上是登山鞋使用最多的材料,主要是牛皮,具有抗撕裂强度高、柔软、轻便、容易加工、透气性好等特点,常见分类如下:图:登山鞋面常见的皮革面料硬塑树脂:优点:比较坚硬,具有较好的硬性,可有效的保护脚部安全,高山登山靴均是采用这种树脂材料做面。缺点:体积大、自重重、穿脱比较笨重费时费力。例如,Asolo、Scarpa等公司生产的雪山登山靴,Crispi、Garmont等公司生产的滑雪板用靴都是采用此种材料。2)内衬内衬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水,透气,这两样直接关系着你穿着登山鞋时脚部的幸福指数,如果说鞋面是拼工艺水品,内衬就是拼科技材料了。如果你不想过个小水洼就弄湿袜子或在下雨天鞋子被灌满水,建议你选择拥有这两种科技面料的鞋子:GORE-TEX和eVENT,都是世界顶级的防水透气面料:GORE-TEX:大名鼎鼎的GORE-TEX是世界上首创,也是迄今为止品质最高的防水、防风、透气面料。GORE-TEX面料的神奇之处,就在于GORE-TEX薄膜。此薄膜每平方厘米由90亿个小孔组成,这些小孔比水分子小2万倍,比蒸汽分子大700倍,同时成不规则排列。GORE-TEX的鞋用衬里是一种双层的薄膜材质,内层散热,外层尼龙背衬具有湿热传导功能。eVENT:eVENT是一种微毛孔聚四氟乙烯防水薄膜,它拥有比当今所用其它任何薄膜更高的透气性,而这一特性在与TransActive(主动导湿膜)的技术结合时得到了完美的实现,主动导湿膜技术甚至能将身体表面的汗珠吸住排出。其卓越的高透气性是通过一种聚合体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实现的,而不是在eVENT/TransActive上另加一层PU渗透薄。迄今为止,所有的薄膜都须加一层PU层以免受人体脂肪/油脂或洗涤剂对其的损伤。但PU的缺陷是它吸潮后保持了潮湿而不排湿。而正是由于eVENT/TransActive没有这一层PU,其薄膜毛孔始终保持敞开确保水份散发无阻。关于防水面料,还有Porlartec家的neoshell、MountainHardwear家的Dry.Q等品牌,但目前尚未用在登山鞋上,等以后介绍冲锋衣时再详细说。3)大底鞋底要看是否耐用,是否具有防滑性主要是看它的用料选择和纹路设计。那么最好的选择,一般来说就是V底。V底这个词是无数次被广大驴友一遍遍复述的东西,什么是V底,就是采用了Vibram橡胶的鞋底。Vibram橡胶是意大利生产的,人家1947年就开始给飞机生产橡胶轮胎,后来发现做鞋底更省事更好更实惠,于是就跑去拿橡胶生产鞋底,于是,就成了世界第一鞋底供应商。识别你的鞋子是否拥有Vibram底,只要看看鞋底那是否有一款黄色的印有Vibram的LOGO橡胶就知道了。当然不排除你买回来的鞋子在相应的部分印的是个”OK”或者是”SHIT”,又或者一双200元的鞋子也赫然的印着Vibram,那么恭喜你,你杯具了。图:Vibram出品的超酷五指鞋诚然,V底也叫滑底,部分驴友说穿着V底的鞋子在煤渣路上也能让你产生溯溪的感觉,这个我个人来看。Vibram仅仅是一种橡胶,1947年的Vibram应该还具有一定的抓地型,自从转型做鞋底后,我估计他们的设计重心主要放在耐用,轻便上面。不过据说Vibram都是根据鞋子的用途来分配橡胶的抓地性,有部分攀岩鞋也是采用Vibram底,所以在登山鞋上,我觉得抓地牢要看纹路,至于纹路就不好说了,也不好选择。到底是东非大裂谷式的大开防滑纹合适还是艾佛森莫西干式细纹防滑合适,这就是仁者见仁了,有待技术帝考证。登山鞋的概念、功能和技术指标就先介绍到这里。下一部分中我们会重点说说登山鞋各个档次的牌子、代表作,以及选购的几点建议。在上一部分中,笔者介绍了什么是登山鞋,这边重点介绍买什么牌子的了,一双充满科技和优秀工艺水平的鞋子,不光帮你走的更远,背的更多,还能很好的保护你脆弱的脚部,更重要的是,一双满是泥沙灰尘却露着牛逼牌子logo的登山鞋穿在你脚上,本身就是你户外爱好者身份的最好证明。真正一流的登山鞋品牌,基本都集中在阿尔卑斯山周边诸国。没办法,人家推开后门就是山,登山鞋基本长年穿在脚上的,工艺和科技积累已经上百年不止,不是美加日韩等后起之秀可以短时间超越的,其中尤其以意大利的Montebelluna镇最为著名:讲登山鞋,就不能不说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的Montebelluna镇,这里出产全世界50%以上的专业登山靴及75%以上的滑雪靴,后面介绍的许多品牌都源自这里。那为什么这一地区被誉为意大利著名的登山鞋制鞋中心呢?首先我们要了解Venice水城的建造。Venice水城在1866年并入意大利后开始扩大城市规模,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这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Venice,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Montebelluna镇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特雷维苏省,离Venice有四十多公里。这里有一座三百米高,很平缓且完全被绿色覆盖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Montello山。Montello山上的木材也为Venice水城的建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Venice的大量需要,催生出一大批伐木工人,伐木工人每天辛苦劳作,早晨上山晚上下山,中午吃在山上。对于这些工人来说,一双结实耐用,能保护双脚的鞋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鞋子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户外穿越鞋的原型。罗嗦了这么多,终于说到大家最关心的品牌了。可能很多品牌国内驴友都根本没有听说过,为了让大家对各品牌有个直观的了解,我只能将各品牌分个档次排个座次,难免有主观和偏见,欢迎拍砖。第一流:专业的制鞋商,公认一流的品牌,综合市场占有率,口碑及获奖情况,他们排在第二,没人敢排第一SCARPA意大利顶级品牌,不用多说,不管是从历史,品质,甚至价格,都是一流的,留意看专业登山运动员的脚上,八成穿的是它。如果从材料上来划分,SCARPA户外功能鞋分为两个大类:塑料系列:高山滑雪鞋、专业高山鞋全皮面系列:登山鞋、健行鞋、户外休闲鞋、攀岩鞋推荐backpacking系列的KinesisGTX以及,hiking系列的BhutanGTX,都是拿了BACKPACKER大奖的款式:LASPORTIVA始创于1928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意大利品牌,专注于各项户外运动鞋类的设计与制作。高山靴类产品依据使用环境和海拔的需要分为HighMountain和Mountain两个系列。登山鞋根据行走时间及负重程度,分为三个系列:Backpacking、Trekking、Hiking,此外还有攀岩鞋和各类休闲/军用鞋,产品线广,品质无可挑剔。国内最常见的是SandstoneGTX,以及FCECOGTX,同样都是得了大奖:LASPORTIVA的国内推广做的也不错,总代是福建拉雅户外。中文官网:http://www.sportiva.com.cnKOFLACH德国品牌,专业塑料双层高山靴的制造商,它的高山靴款少而精,样子也够骚。但因为不做普通登山鞋,所以这里只是把这个牌子放在这里占坑。第二流:同样是专业的制鞋商,不输第一流的制造工艺和科技含量,欠缺的可能只是霸气。LOWA德国的专业登山鞋制造商,1923年,LOWA创立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Jetzendorf。感觉在国内宣传和推广不错,得到了大量的拥护,不过鞋子技术和样式好象总是跟德国人一样,赶不上潮流。鞋子的产品线比较全,Mountain、Backpacking、Trekking、Hiking等等都做,比较有特色的是外置骨架的AL系列:2005年LOWA正式进入中国销售,中国区总代:南京诺诗兰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中文官网:http://www.lowaboots.com.cnCRISPICRISPI户外登山鞋也同样来自意大利的Montebelluna镇,纯意大利制造,品质可以说精益求精,鞋子质量没得挑,技术上走轻量化路线,比较符合发展方向。国内最常见的要属Hiking系列的MONACOGTX与AWAYGTX这两款了,其他的Trekking和Backpacking款十分少见:AKU同样是来自意大利Montebelluna的品牌,六十年制鞋历史,特点是轻量化,强调透气性和舒适程度,鞋子外观十分时尚。另外他家的Forester系列森林工作靴非常有名,全皮高腰GORE-TEX,造型拉风。比较知名的款式是:Hiking系列的SUITERRAINJGTX,拿过11年BACKPACKER大奖:ASOLO1975年ASOLO公司创立于意大利ASOLO山区,在意大利的牌子里算是新秀了,给人感觉总能推陈出新,专利不断,鞋子的外观也是比较张扬。另外,ASOLO的鞋子在国内是有专柜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其经典的FSN95GTX曾获得01年BACKPACKER大奖,在国内倒爷的炒作下更是深入国内驴友的心:Zamberlan意大利品牌,70年的制鞋历史。就质量上来说,Zamberlan真的可以说是意大利鞋的顶级,大部分登山鞋都是意大利原产,而且是少数几个户外鞋用GTX全袜套的厂商,防水效果无可匹敌。产品线广,从高山靴到生活休闲鞋都做,但感觉上登山鞋不是他们家重点,而且贵的要死。另外,他家的鞋都是用数字编号,很好记。中国代理是KingCamp。760STEEPGT曾是BACKPACKER推荐的大奖作品,唯一缺憾就是没有鞋尖的橡胶护边,当然这样更适合平时穿着GARMONT意大利Montebelluna镇出品,5代人140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品牌。外观和用料上经常被人诟病,但从没有人说GARMONT的鞋穿的不舒服。个人非常喜欢他们家把logo印在鞋护头的侧面的设计,张扬得很得体。另外他家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了,至今11年,应该算是最早的了,户外店最常见的品牌了,官方网站:http://www.garmontcn.com因为在国内比较知名,他家的经典款也比较多,例如性价比超高的FLASHGTX系列,整张Nubuck牛皮的SYNCRO系列重型徒步鞋:以及分别荣获05年和11年OUTSIDE大奖的EclipseGTX与ZenithMidGTX两款超轻徒步鞋:第三流:这类主要是一些定位稍低口碑稍差,或登山鞋不是主业的品牌,品质自然不如上面两档Raichle瑞士著名品牌,创始于1909年,至今已经百年,03年被瑞士的著名户外品牌Mammut(猛犸象)收购,09年开始完全由Mammut销售,也算是强强联合。本身品质是无庸置疑的,但在国内知名度是在不如意大利的鞋子高,倒爷们都不做,也没有正规代理,很难买到款新码全的,所以只能委屈它在第三类了MILLET法国品牌,1921年诞生于法国的阿尔卑斯Chamonix镇,产品线广泛,包括背包,服装,睡袋等各种户外用品。他家刚刚进军国内市场,而且是在国内成立的子公司,但主打服装类,登山鞋感觉推广力度不够,国内用户也不买账。Salomon1947创立于法国,以冬季户外装备为主,冬季体育项目的顶尖高手基本都是用他家的装备。另外,被户外爱好者奉为神级装备的Arc’teryx始祖鸟就是他家收购来的子公司。他家的雪鞋一流水准,但登山鞋也是近几十年才开始做的,水平和技术积累有限,口碑比较一般。国内有正规代理,并且淘宝上是有官方旗舰店的。VasqueVasque是世界知名的RedWing鞋业公司的子公司。RedWing于190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成立,60年代拓展出Vasque这个户外鞋品牌。产品线全面,包括美国品牌少见的高山靴,用料扎实,性价比很高。深圳喜马拉雅代理,淘宝上有店,货品全面,不用担心买到厂货或高仿的。MEINDL德国品牌,他家的鞋分A,AB,BC,C,D五个级别,A基本就是其他家的hiking系列,而D基本就是Mountaineering,其他类推。特点是轻量化,外形时尚,一反德国鞋子给人的印象。另外MEINDL和德国著名户外品牌VAUDE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起开拓国外市场,已经进入北京,武汉等城市商场的专柜。在北京的专柜在建国门赛特,但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广。KAYLAND意大利品牌,产品线比较丰富,但产品的更新速度不够,据说与著名户外服装品牌phenix达成战略合作进入中国,但国内很少能看到,淘宝上卖的也不象真的。KEEN相当年轻的美国品牌,2002年诞生到现在也才10年,迅速被追捧的原因主要是他家潮流化的设计,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但感觉风格偏休闲,不是专业的登山鞋制造商,所以只能放在这里。DANNER美国专业军靴的品牌,有70多年的历史,他家的军靴可是有美军订单的,有一些徒步鞋还是不错的,很有美国特色。Montrail美国品牌,不象KEEN那么花哨,款式较少但每款很下功夫,有几款还拿过大奖。不过他家的越野跑鞋才是主打的产品,所以不过多介绍了。另外,他家被Columbia收购了。Dolomite创始于1897年的意大利品牌,主打登山鞋,另外服装和背包也做,价位比较亲民,在北京王府井有专卖店。Bestard西班牙品牌,在欧洲也算有一号,非常注重细节和科技的品牌,从官网对其制鞋技术的分解的详细程度就可见一斑,三夫可以买到他家的行货。第四流:这一行列不乏”大牌”户外品牌,但这些家的特点就是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说他们入门初级,价格又不低,总之是最不值得买的一档了。TheNorthFace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品牌终于排上了,不少驴友当它是世界顶尖产品呢,但实际上在登山鞋领域,他家只能排在这里,主要就是性价比不高,另外国内假货泛滥。Columbia与上面THENORTHFACE齐名的品牌,在美国还算不错,在国内做成了休闲品牌,登山鞋全都是休闲款,经常穿上走一次长线就废了,同样假货泛滥,性价比低。顺便提一下,他们家旗下品牌除了上面提到的Montrail外,还有大名鼎鼎MountainHardwear,都比本家的品质强。SALEWA德国品牌,在攀冰领域大有建树,此外虽然服装鞋袜睡袋背包等全面发展,但登山鞋的品质还是不错的。国内官网:http://www.salewa.com.cnTIMBERLAND美国品牌,属于中高端户外装备品牌,鞋子主打休闲徒步鞋,只有少量登山鞋,而且在国内假货泛滥。OAKLEY美国著名的太阳镜和雪镜品牌,鞋类一般,有几款沙地靴还不错,但在国内基本都是假货。Merrell美国比较知名的户外品牌,但还是偏休闲,尤其是徒步鞋太休闲,国内假货泛滥,把它的名声给搞臭了,另外《荒野生存》里的贝尔有几季穿的就是他们家的鞋。Lafuma著名法国户外用品品牌,主要经营户外服装,野营用品,这些年来也开始做登山鞋,并购了不少知名登山鞋品牌,包括上面提到的MILLET。跟THENORTHFACE一样,全面发展的大公司,不专则不精。Tecnica美国品牌,以劳保靴起家,现在主打滑雪鞋和冬靴,登山鞋品类都较少。JackWolfskin除THENORTHFACE和Columbia外大家最熟悉的品牌了吧,和那两家一样,也是属于户外领域中的休闲路线,在登山鞋领域是排不上号的。第五流:主要是一些国产品牌,是在太多,列举一些有名以及有购买价值的吧。选择这个档位就不要关注什么防水、透气性能了,结实、穿几次不烂掉就是不错的了。Kailas/凯乐石国内户外品牌里比较大牌的了,特点嘛,和TNF差不多,衣鞋袜帽包帐篷垫子什么都做,鞋子只是其众多产品线中的一个小环节,质量吗,可想而知。TOREAD/探路者国内也算一线户外品牌了吧,评语如上。OZARK/奥索卡其实就是国产品牌,还非要给人外国品牌的感觉,冲锋衣和鞋子都买的死贵。HI-TEC/海泰克英国品牌,低端路线,性价比不错,入门推荐。NIKKO/日高日本的NIKKO并不是做登山鞋的,而是各类工业用品,在香港的子公司才是做户外用品的,品质非常一般。Coleman/科尔曼确实是老外的牌子,但属于低端品牌,主要是做各种露营装备的。鞋子质量非常一般,价格倒是真便宜。HIll/西沿国产品牌,性价比不错.质量一般。kingtex/金帝狮国产品牌,不是专门做鞋的,质量一般。Camel/骆驼被做烂了的牌子,也是把户外休闲鞋当登山鞋卖,价格也不便宜。不入流:MERRTO/迈途号称是美国品牌,但找不到他们的美国官网,这种情况八成是国内山寨厂商挂个外国进口名头坑骗消费者。HINature/罕步号称韩国品牌,实际上找不到HBN韩国官方网站,而只有www.hbnature.com.cn这一个中国域名网站的出现,国内山寨无疑。Pitorpan/潘比得号称来自澳洲的品牌.同样找不到澳洲官网,所以……SHERPA/夏尔巴也是号称美国进口的牌子,国外倒是有个SHERPA的户外品牌,但人家不做鞋子的,logo也完全不一样,确定是国内山寨。Voom/博恩国产牌子,连官网http://www.voomoutdoor.com.cn的域名都弄丢了,鞋子的品质可想而知…THEFirstOutdoor/第一户外这个是最坑爹牌子了,首先,他家标榜是美国牌子,但根本找不到官网。其次,操盘人叫肖红波,在国内抢注知名户外企业的商标成癖,所谓九项专利都和技术无关。想了解细节可以看这贴: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ear/372598,0,0,1.html选购建议最后,关于选购的几点建议:1.淘宝是比较省钱的途径,上面1,2,3档次的鞋子,拜相对小众和价高寡合所赐,一般都不会有假货。如果不差钱又图省事,可以去线下的户外用品店,例如北京三夫,货品还是很齐全的,就是价格吓死你....2.所谓厂货,就是在国内代工,但因为停产,滞销,质量不过关,等按理必须被销毁的产品。这类鞋子其实和正品用料是一样的,工艺上差些或基本一样,这类一般都没盒子,注意和老板商量好退换货,买来检查下工艺是否过关,有问题就退掉。3.号码不合适怎么办?尤其是欧洲的鞋子普遍偏窄(不知道他们的脚是怎么长的),很简单,去上面的户外用品店试好了款式和号码,再在网上购买,气死线下店的JS。4.一双GORE-TEX+牛皮面料,V底的大牌鞋子,按上面1,2,3档次的品牌,除非是厂货,否则基本不可能在1K以下,量力而为……(完)
一起惠2016-05-19 08:55:554501 次
英国最大零售商TescoPLC(乐购)宣布关闭旗下服装品牌乐购在线销售网站,该超市巨头表示,此举是为了更方便消费者在线购物。据研究公司Verdict数据,拥有F&F的乐购目前享有英国超市服装品牌第二大市场份额,仅次于阿斯达公司的自有服装品牌George,二者占超市服装品牌分别30%和43.7%的份额,大幅领先Sainsburys自有服装品牌Tu约21.2%的份额。F&F在线销售网站将于6月正式关闭,而销售将转移至集团官方在线销售网站TescoDirect进行统一销售。乐购表示,了解到用户通过跨网站、跨账号在集团旗下不同平台购物可能感到沮丧后,遂作出上述决定,一旦F&F转移至TescoDirect,乐购旗下所有非食品类在线消费都可以共享一个“购物篮”。不过,此次转变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麻烦时,若F&F的在线客户没有TescoDirect账户则需要重新注册TescoDirect账号,而此前F&F的订单信息亦会随着F&F网站的关闭而销售,消费者若想查询,只能致电TescoPLC乐购查询。资费的调整是上述转变另一大调整。以往30英镑以下click&collect(线上订购线下取货)将收取2英镑的服务费用,这或许将一部分F&F老的在线客户拒之门外。不过,物流费用则有所下调,从此前的3.95英镑下调至3英镑,而隔日快递资费尽管从5.95英镑下调至5英镑,但费用相对仍比较高昂。F&F在线销售并入TescoDirect,对于盈利能力受压的乐购来说,协同效应能减少一定成本,尽管对债台高筑的TescoPLC乐购帮助有限,但聊胜于无。据无时尚中文网数据,截止2016年2月27日的2016财年,乐购营业利润录得9.44亿英镑,微涨1.1%,超越市场预期的9.3亿英镑-9.4亿英镑;除却增值税及燃料费用全年收入可比增幅0.1%至483.53亿英镑,按英镑计算实际则有1.6%的跌幅,2015财年同期为498.53亿英镑。期内,英国市场营业利润录得1.4%的可比增幅和0.6%的实际增幅至5.05亿英镑,国际市场营业利润录得11.4%的可比增幅和9.1%的实际增幅至2.77亿英镑,TescoBank营业利润1.62亿英镑,另外集团特别项目利润1.02亿英镑。不过,对于利润上涨,乐购新首席执行官DaveLewis表示预期利润下滑主要受杂货部门持续降价以适应市场竞争影响,过去几年德国杂货零售商Aldi和Lidl的低价一直对英国零售商造成很大压力,而Asda、马莎百货M&S等此前都纷纷采取了降价措施,大打价格战。除却销售得到改善,乐购在过去一个财年债务亦减少62亿英镑,主要因为集团2015年9月初42.40亿英镑出售集团旗下韩国的Homeplus业务的结果。本周初,无时尚中文网曾报道,传乐购首已经批准任命投行Greenhill为顾问进行业务精简,包括出售亏损的园艺业务DobbiesGardenCentres、咖啡连锁业务Harris&Hoole,而面包烘焙店业务EuphoriumBakery则将会被关闭。此前DaveLewis已经决定关闭健康生活方式业务Nutricentre,至于4900万英镑收购的家庭餐厅连锁业务Giraffe同样可能关闭。该公司在四月份已经将其持有的东南亚电商LazadaGroupSpA的一半股权售予阿里巴巴,预计剩下的一般将于明年全部抛售。Unilever(联合利华)前高管DaveLewis在乐购财务造假丑闻后于2014年10月取代前CEOPhilipClarke,上任后便进行了诸多改革,而最近他亦为自己的努力获得集团奖励的300万英镑,约合430万美元的奖金。对于当前财年预期,DaveLewis表示由于欧洲市场普遍的通缩以及基础投资资金需求,恐难获得利润上涨空间,特别是上半财年。DaveLewis表示今年将增加资本支出25%至12.5英镑,以改善英国的门店,同时发掘泰国市场的潜力。
一起惠2016-05-18 09:10:491190 次
5月17日消息,北京决胜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发布公告称,拟以人民币1800万元收购陈栩、吴欣还所持有的北京乐道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乐道旅行将成为决胜网全资子公司。决胜网已于2016年3月22日正式挂牌新三板。该公司创办于2011年,于2013年6月完成天使轮阿米巴资本投资,2014年3月完成新东方资本、信中利资本、和光资本系的A轮投资。2015年3月完成由信中利资本领投,新东方集团、线性资本跟投的B轮融资,同年12月获得来自天舟文化、达内科技等超2亿元的C轮融资。据了解,乐道旅行作为决胜网上市停牌后拟全资收购的第一家公司,将是继留学和移民产品后决胜网导购平台后端的又一大利润产品板块,也是完善泛教育布局的重要一步。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乐道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从事韩国、日本、塞班经营的批发商。“乐道旅行”前身品牌为“任逍遥”,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神舟国旅集团出境公司加盟品牌之一。2005年起,该公司拓展会奖旅游业务,为500—1000人的企业客户提供商务、会议、奖励旅游服务。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据旅游垂直媒体环球旅讯报道,2014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接近35万人次,市场规模近90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5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并将以每年不低于40%的比例增长。世纪明德王学辉认为:校外素质教育、社会实践、背景提升等都是泛游学概念,如果将这些品类加入游学领域来计算市场规模就会有极大的提升。目前从国际游学来看,按照20%的增长率计算,约有700亿的市场;国内游学未来5-10年能达到千亿的规模。数据显示,乐道旅行2012-2015连续三年毛利增长35%,2015年乐道旅行已为长江商学院、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呼和浩特三中等院校机构提供超过2万人次的游学产品和服务。垂直行业的平台逻辑是很难行得通,因为教育相对而言消费频率并不高,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如何在平台模式下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用户并提高粘性,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决胜网面临的考验。导购平台摸索变现是否能跑通,我们拭目以待。
一起惠2016-05-18 08:52:431151 次
阿里影业发出公告称,旗下售票业务平台淘宝电影获17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此轮融资后,淘宝电影的整体估值达到137亿元。阿里影业CEO张强表示,融资证明淘宝电影的业务战略、市场前景和团队运营能力得到行业认可。公告显示,淘宝电影的A轮融资由鼎晖投资、蚂蚁金服、新浪网领投,和和影业、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南派泛娱、联瑞影业等多家机构参与。淘宝电影于2014年底上线,目前已成国内主要电影线上售票平台之一。数据显示,淘宝电影提供全国超过5000家影院在线选座购票服务。去年年底,阿里影业从阿里集团收购淘宝电影业务。经整合,淘宝电影已成阿里影业宣传发行板块的重要部分。2015年,淘宝电影以发行、票务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包括《碟中谍5》《寻龙诀》《夏洛特烦恼》在内的84部影片合作,合作影片票房总量达到226亿,占去年全国总票房超50%。就在前几天,阿里影业宣布,通过旗下子公司认购大地影院10亿元人民币可转债。此举意味着阿里影业入股广东大地影院。张强表示,未来淘宝电影将在更充沛的资源、资金支持下,持续地为市场、合作伙伴和阿里影业的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一起惠2016-05-16 08:55:16889 次
601-620/1062 记录31/54 页首页上一页1...28293031323334...54下一页尾页
每周热门资讯更多
推荐商家更多
京东商城
最高返利56%
苏宁易购
最高返利5.6%
京东商城wap端
最高返利56%
荣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华为商城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购
最高返利7%
当当网
最高返利4.2%
网易严选
最高返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