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BonAppetour是一家供旅行者预订与当地人进餐的创业公司。近日,该公司完成了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FarSightCapital的WongToonKing和印尼电信运营商PrasetiaDwidharma的AryaSetiadharma参与了此轮股权投资。过去几年,BonAppetour的运营主要是靠7万美元的个人储蓄及政府拨款。该公司曾获得新加坡政府颁发给优秀创业公司的ACEStartupGrant奖励的3.5万美元。据悉,BonAppetour平台上拥有500多名当地主人,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已为“数千名客人”提供服务。BonAppetour的CEO兼联合创始人RinitaVanjre称,该公司计划利用这笔资金拓展在巴塞罗那、罗马、巴黎(该公司在这些城市已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及日本、开普敦(新市场)等美食之都的影响力。该公司计划今年7月推出适合安卓和iOS系统的移动App。BonAppetour成立于2013年,由Vanjre、InezWihardjo(COO)及GiovanniCasinelli(CTO)联合创立。该公司有三名全职员工负责审核当地主人的资格。该公司还提供培训活动及摄影服务,以保证服务的一致性。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每成功完成一笔交易,就向客人收取15%的佣金。进入与当地人进餐这一市场并不容易。法国创业公司VizEat在这一领域做的最为成功。该公司声称目前在90多个国家拥有1万多名当地主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EatWith声称在150个城市拥有当地主人。不过,Cookening.com被VizEat收购了。前几年,提供私人厨师服务的创业公司Kitchensurfing虽融资了350万美元,但最终还是倒闭了。但Vanjre很有信心,她表示一定会有几家公司能在这一市场上有所发展。她在发送给Tnooz的邮件中说:“如今的旅游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更青睐体验式的活动,他们希望完全融入到目的地城市的文化和传统氛围中去。我们经常听说,有的旅行者遇到了非常友善的当地人,还和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但实际上,这种情况相当罕见。”“我们希望旅行者能够享受独特的进餐体验,能更轻松地与更可靠的当地主人一块进餐,而不用担心人身安全问题。”“我和Inez都是工程专业毕业的,我们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想成立一家创业公司。”“2012年,我们俩被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中参加海外学院项目,这个项目会将富有创业精神的学生送到全球各地顶级的创业中心(包括硅谷和纽约市),并在一家创业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我们去了斯德哥尔摩,我们当时在收拾行李时就想到了要成立BonAppetour。”“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想法,我们在2013年初飞往了欧洲美食之都——意大利,并参加了在米兰举办的创业公司展示大赛StartupWeekend,尽管我们是唯一一支说英语的参赛队伍,但我们依然是获胜者。”“我们就是在那次比赛时遇到Giovanni的。他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曾在Asteroid和Hovion等多家创业公司任职。后来,他决定和我们一起来新加坡,方便在创业初期共同努力推进这一想法的落实。”“有几位新加坡科技领域的企业家都给予了我们指导,其中包括VirginiaCha和我们现在的投资者WongToonKing。”“过去6个月,我们公司的知名度和客人数量逐月增长率达到40%,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上千名付费客人。”BonAppetour前景看好,虽然该公司关注的是一个小众市场,但这或许可以保障服务质量。不过,目前Airbnb也开始要求房东为客人准备晚餐。
5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丰田汽车公司和Uber周二宣布,他们将联手开拓拼车业务,其中包括丰田将向Uber投资。这是汽车制造商与拼车服务之间最近掀起的合作浪潮中,出现的最新一起合作例子。这两家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丰田和Uber将打造一项新的租车业务,汽车购买者可以从丰田金融服务公司那里租赁车辆,并可以通过成为Uber司机获得的收入支付相关费用。面对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和私人公司Uber正在重塑全球汽车行业,传统汽车制造商竞相与拼车服务合作。周二早些时候,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宣布,向小型拼车服务GETT投资3亿美元。今年1月,通用汽车公司向Lyft投资5亿美元,以开发按需无人驾驶汽车网络。在美国,Lyft一直是Uber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最近宣布,将向中国拼车服务滴滴出行投资10亿美元,此举被视为该科技巨头巩固其在关键的中国市场影响力的一个政治行动。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正在寻求合作伙伴,以向汽车生产和销售之外的领域拓展。该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BillFord)周一称,今年“你会听到我们更多这方面的消息”。丰田正在通过其子公司丰田金融服务公司和投资基金MiraiCreationInvestmentLimitedPartnership开展战略投资。最近几个月,Uber和丰田均已投资开展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这两家公司未透露是否将在这些项目上开展合作。
5月24日消息,德国创业孵化器RocketInternet于去年11月发布了移动分类广告AppSparklist,其选择巴基斯坦为第一站,紧接着又于今年1月拓展至菲律宾市场。不过,短短几个月后,Sparklist就奄奄一息了。据东南亚媒体TechinAsia报道,目前,Sparklist的巴基斯坦站点和菲律宾站点均停止了运行,该应用已从谷歌应用商店下架,发给Sparklist相关负责人的邮件也没有了音讯。而截至发稿为止,RocketInternet集团的发言人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据悉,在Sparklist的扩展过程中,RocketInternet与东南亚最大的同行竞争对手OLX直接“交锋”,后者正在快速的进行全球扩张,并先于Sparklist进入了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市场。为此,Sparklist采取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专注于移动端。不过,Sparklist的策略似乎事与愿违,又或者是因为RocketInternet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去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决一死战,Sparklist这朵“花儿”还未真正绽放就匆匆凋谢了。事实上,据了解到,去年9月,RocketInternet曾对外表示,该集团每年都会发布四个新的创业项目,显然,它也考虑到了有时可能需要关闭几个不成功项目来保持整体的平衡。比如,今年年初,其旗下的打车应用EasyTaxi关闭亚洲业务,拼车平台Tripda也在今年2月倒闭。不过,近几个月以来,RocketInternet受收到的质疑也不少。由于目前深陷印度市场的沼泽中,有传闻称其将退出印度市场。与此同时,RocketInternet的股票近期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已跌至23.48美元,大大低于2014年首次发售股票时的41.5美元价格。对此,RocketInternet创始人OliverSamwer却表示,投资者需要从长远来看待一个公司的发展,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
23日,中国(杭州)跨境电商园企业“你好世界”的跨境O2O电商平台宣布与新西兰官方签订合作项目,并受到资本青睐,获得3000万Pre-A轮意向投资。“你好世界”全球免税正品商城于2015年8月正式上线,隶属于你好世界跨境电商集团,2015年10月入驻跨境电商园。据了解,你好世界跨境电商集团成立于2012年,主营商品包括进口奶粉、宝宝辅食、孕产妇用品、保健品等,业务以跨境电商B2B为主,负责从国外品牌商拿货,供货给国内直销平台和部分保税区。目前,该企业借加盟店和终端机实现物流和服务点对点线上线下融合,已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了100多台终端机,并在华润万家一些线下零售企业都“玩”起跨境O2O。当天,来自杭州的绩优投资与“你好世界”正式签署了3000万元Pre-A轮融资的意向协议。“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跨境已经从最基本的奶粉、保健品需求拓展到了旅游、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你好世界集团董事长罗斌表示,将把此次融资用于跨境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提供并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文化、精神需求的跨境服务。目前,你好世界集团已经开放了B2C电商平台“你好世界”以及B2B分销平台“免税博士”,你好世界集团旗下教育品牌瑞尔国际也成功运作超过300多人次的跨境教育交流,在未来,罗斌透露,他们还会逐步展开包含全球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计划、中国大学生跨境集装箱创业扶贫计划,“你好世界”&新西兰皇家食品研究院亚太研发中心在内的多项计划和平台。
5月19日消息,支付宝的智能停车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500个多个停车场,80万个停车位,其中北京42万个停车位、上海近10万个停车位、广州7万个停车位、深圳12万个停车位,杭州3万个停车位。下一步支付宝将加大在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的覆盖力度。据了解,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的智能停车服务,提前在手机上扫描二维码完成停车缴费;部分智能停车场已经实现自动缴费,出口的摄像头可自动识别车牌号,并通过支付宝账户完成扣款。截至目前,该项功能已经拓展到全国超过3500个智能停车场,覆盖停车位超过80万个。据悉,支付宝的智能停车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前,不少城市的路面停车也开始支持使用支付宝缴纳停车费。杭州、深圳和天津现在已经正式开通,接下来石家庄、西安和济南也即将上线。
万集卡属于万集融合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是运营关于预付卡服务的网站,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售卡、卡兑换、卡消费、卡资讯服务等业务的合作和拓展。主营业务具体如下:1、预付卡代售服务:其中包括京东商城、苏宁、亚马逊、当当、易迅、中粮、一号店、物美、百盛、家乐福、沃尔玛等数十家企业预付卡,年销售交易额过亿元,商户行业涉及百货、超市、旅游、餐饮、医疗、健身、娱乐等众多领域。2、预付卡兑换业务:目前有很多公司在过节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各种福利卡,包括电商的和商超的等等万集卡官网:http://www.wjika.com登录用户通过一起惠前往万集卡消费,最高可获得2.8%的返现。
在户外运动中,登山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实国内驴友很多都不了解登山鞋的重要性,我见过很多穿着耐X阿X走负重长线的,那就是当一次性的用了,回来不光鞋得扔,脚底板跟上过刑一样惨不忍睹。所以,本篇重点在于帮助大家建立登山鞋的概念。登山鞋的分类欧洲的制鞋公司对登山鞋是有非常标准化的分类的,按用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图:登山鞋的几大分类其实不同厂商之间对这些类别的定位也是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按专业程度排序如下:HighMountaineering>Mountaineering>Backpacking>Trekking>Hiking简单总结如下:一般走山石,森林,溪谷等复杂地形,不负重,Hiking这个级别就可以了。如果负重超过10公斤,就需要Trekking这个级别的鞋子。如果还有上升数百米的攀爬任务,那Backpacking是你的菜。活动到雪线以上Mountaineering就是必须的了。什么?你爬香山?阿迪屌丝也是可以滴亲……除以上三类,还经常能看到以下几类,超出了登山鞋的范畴了,只是顺带介绍下:TrailRunning:越野跑鞋,轻便,透气性极佳,鞋底一般设计都不止一层,但部分都由外底,垫板,中底三部分构成。外底通常设计多重密度纹的来应对脚面不同位置对地面冲击需要不同类型的抓地力。Multisport:多功能运动鞋,适合各种球类及体育运动穿着。Approach:这类比较难找到准确的翻译,简单定义就是能凑合爬简单岩壁的攀登用鞋,具有一定的徒步能力,又有足够的攀爬保护。Forester:森林工作鞋,一般是整张牛皮,良好的耐磨和防水性能。Hunting:狩猎靴,类似Forester。Alpine:Alpine是阿尔卑斯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指滑雪鞋,搭配滑雪板穿着的厚重鞋子。Climbing:攀岩鞋,专门为攀岩运动设计制作的鞋子,一般用轻便、柔软、粘贴性强的橡胶为底,以方便攀岩运动员在岩壁上更好的使用蹬踏等技术动作。二、登山鞋的技术指标选一款好的登山鞋,主要看三个方面:鞋面,内衬,大底。1)鞋面鞋面材料包括纯皮面料,皮革面料纺织面料混合,以及硬塑树脂面料。皮革和纺织面料混合型:优点:重量轻,透气性能好,穿起来比较柔软方便,纺织面料的成本比皮革面料低很多。缺点:纺织面料的防水性能差,使用寿命不如皮革,质地软,对脚面的保护也不如皮革。但个人认为这种鞋面是未来主流,因为各种缺点早晚会被科技水平的上升而弥补,以下是常见的纺织面料:图:登山鞋面常见的纺织面料纯皮面料:优点:防水性能好、耐磨程度高、对脚面的保护程度好于纺织面料缺点:其自身重量较纺织面料重,透气性能也不如纺织面料,穿鞋时比较费时。皮革基本上是登山鞋使用最多的材料,主要是牛皮,具有抗撕裂强度高、柔软、轻便、容易加工、透气性好等特点,常见分类如下:图:登山鞋面常见的皮革面料硬塑树脂:优点:比较坚硬,具有较好的硬性,可有效的保护脚部安全,高山登山靴均是采用这种树脂材料做面。缺点:体积大、自重重、穿脱比较笨重费时费力。例如,Asolo、Scarpa等公司生产的雪山登山靴,Crispi、Garmont等公司生产的滑雪板用靴都是采用此种材料。2)内衬内衬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水,透气,这两样直接关系着你穿着登山鞋时脚部的幸福指数,如果说鞋面是拼工艺水品,内衬就是拼科技材料了。如果你不想过个小水洼就弄湿袜子或在下雨天鞋子被灌满水,建议你选择拥有这两种科技面料的鞋子:GORE-TEX和eVENT,都是世界顶级的防水透气面料:GORE-TEX:大名鼎鼎的GORE-TEX是世界上首创,也是迄今为止品质最高的防水、防风、透气面料。GORE-TEX面料的神奇之处,就在于GORE-TEX薄膜。此薄膜每平方厘米由90亿个小孔组成,这些小孔比水分子小2万倍,比蒸汽分子大700倍,同时成不规则排列。GORE-TEX的鞋用衬里是一种双层的薄膜材质,内层散热,外层尼龙背衬具有湿热传导功能。eVENT:eVENT是一种微毛孔聚四氟乙烯防水薄膜,它拥有比当今所用其它任何薄膜更高的透气性,而这一特性在与TransActive(主动导湿膜)的技术结合时得到了完美的实现,主动导湿膜技术甚至能将身体表面的汗珠吸住排出。其卓越的高透气性是通过一种聚合体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实现的,而不是在eVENT/TransActive上另加一层PU渗透薄。迄今为止,所有的薄膜都须加一层PU层以免受人体脂肪/油脂或洗涤剂对其的损伤。但PU的缺陷是它吸潮后保持了潮湿而不排湿。而正是由于eVENT/TransActive没有这一层PU,其薄膜毛孔始终保持敞开确保水份散发无阻。关于防水面料,还有Porlartec家的neoshell、MountainHardwear家的Dry.Q等品牌,但目前尚未用在登山鞋上,等以后介绍冲锋衣时再详细说。3)大底鞋底要看是否耐用,是否具有防滑性主要是看它的用料选择和纹路设计。那么最好的选择,一般来说就是V底。V底这个词是无数次被广大驴友一遍遍复述的东西,什么是V底,就是采用了Vibram橡胶的鞋底。Vibram橡胶是意大利生产的,人家1947年就开始给飞机生产橡胶轮胎,后来发现做鞋底更省事更好更实惠,于是就跑去拿橡胶生产鞋底,于是,就成了世界第一鞋底供应商。识别你的鞋子是否拥有Vibram底,只要看看鞋底那是否有一款黄色的印有Vibram的LOGO橡胶就知道了。当然不排除你买回来的鞋子在相应的部分印的是个”OK”或者是”SHIT”,又或者一双200元的鞋子也赫然的印着Vibram,那么恭喜你,你杯具了。图:Vibram出品的超酷五指鞋诚然,V底也叫滑底,部分驴友说穿着V底的鞋子在煤渣路上也能让你产生溯溪的感觉,这个我个人来看。Vibram仅仅是一种橡胶,1947年的Vibram应该还具有一定的抓地型,自从转型做鞋底后,我估计他们的设计重心主要放在耐用,轻便上面。不过据说Vibram都是根据鞋子的用途来分配橡胶的抓地性,有部分攀岩鞋也是采用Vibram底,所以在登山鞋上,我觉得抓地牢要看纹路,至于纹路就不好说了,也不好选择。到底是东非大裂谷式的大开防滑纹合适还是艾佛森莫西干式细纹防滑合适,这就是仁者见仁了,有待技术帝考证。登山鞋的概念、功能和技术指标就先介绍到这里。下一部分中我们会重点说说登山鞋各个档次的牌子、代表作,以及选购的几点建议。在上一部分中,笔者介绍了什么是登山鞋,这边重点介绍买什么牌子的了,一双充满科技和优秀工艺水平的鞋子,不光帮你走的更远,背的更多,还能很好的保护你脆弱的脚部,更重要的是,一双满是泥沙灰尘却露着牛逼牌子logo的登山鞋穿在你脚上,本身就是你户外爱好者身份的最好证明。真正一流的登山鞋品牌,基本都集中在阿尔卑斯山周边诸国。没办法,人家推开后门就是山,登山鞋基本长年穿在脚上的,工艺和科技积累已经上百年不止,不是美加日韩等后起之秀可以短时间超越的,其中尤其以意大利的Montebelluna镇最为著名:讲登山鞋,就不能不说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的Montebelluna镇,这里出产全世界50%以上的专业登山靴及75%以上的滑雪靴,后面介绍的许多品牌都源自这里。那为什么这一地区被誉为意大利著名的登山鞋制鞋中心呢?首先我们要了解Venice水城的建造。Venice水城在1866年并入意大利后开始扩大城市规模,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这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Venice,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Montebelluna镇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特雷维苏省,离Venice有四十多公里。这里有一座三百米高,很平缓且完全被绿色覆盖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Montello山。Montello山上的木材也为Venice水城的建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Venice的大量需要,催生出一大批伐木工人,伐木工人每天辛苦劳作,早晨上山晚上下山,中午吃在山上。对于这些工人来说,一双结实耐用,能保护双脚的鞋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鞋子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户外穿越鞋的原型。罗嗦了这么多,终于说到大家最关心的品牌了。可能很多品牌国内驴友都根本没有听说过,为了让大家对各品牌有个直观的了解,我只能将各品牌分个档次排个座次,难免有主观和偏见,欢迎拍砖。第一流:专业的制鞋商,公认一流的品牌,综合市场占有率,口碑及获奖情况,他们排在第二,没人敢排第一SCARPA意大利顶级品牌,不用多说,不管是从历史,品质,甚至价格,都是一流的,留意看专业登山运动员的脚上,八成穿的是它。如果从材料上来划分,SCARPA户外功能鞋分为两个大类:塑料系列:高山滑雪鞋、专业高山鞋全皮面系列:登山鞋、健行鞋、户外休闲鞋、攀岩鞋推荐backpacking系列的KinesisGTX以及,hiking系列的BhutanGTX,都是拿了BACKPACKER大奖的款式:LASPORTIVA始创于1928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意大利品牌,专注于各项户外运动鞋类的设计与制作。高山靴类产品依据使用环境和海拔的需要分为HighMountain和Mountain两个系列。登山鞋根据行走时间及负重程度,分为三个系列:Backpacking、Trekking、Hiking,此外还有攀岩鞋和各类休闲/军用鞋,产品线广,品质无可挑剔。国内最常见的是SandstoneGTX,以及FCECOGTX,同样都是得了大奖:LASPORTIVA的国内推广做的也不错,总代是福建拉雅户外。中文官网:http://www.sportiva.com.cnKOFLACH德国品牌,专业塑料双层高山靴的制造商,它的高山靴款少而精,样子也够骚。但因为不做普通登山鞋,所以这里只是把这个牌子放在这里占坑。第二流:同样是专业的制鞋商,不输第一流的制造工艺和科技含量,欠缺的可能只是霸气。LOWA德国的专业登山鞋制造商,1923年,LOWA创立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Jetzendorf。感觉在国内宣传和推广不错,得到了大量的拥护,不过鞋子技术和样式好象总是跟德国人一样,赶不上潮流。鞋子的产品线比较全,Mountain、Backpacking、Trekking、Hiking等等都做,比较有特色的是外置骨架的AL系列:2005年LOWA正式进入中国销售,中国区总代:南京诺诗兰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中文官网:http://www.lowaboots.com.cnCRISPICRISPI户外登山鞋也同样来自意大利的Montebelluna镇,纯意大利制造,品质可以说精益求精,鞋子质量没得挑,技术上走轻量化路线,比较符合发展方向。国内最常见的要属Hiking系列的MONACOGTX与AWAYGTX这两款了,其他的Trekking和Backpacking款十分少见:AKU同样是来自意大利Montebelluna的品牌,六十年制鞋历史,特点是轻量化,强调透气性和舒适程度,鞋子外观十分时尚。另外他家的Forester系列森林工作靴非常有名,全皮高腰GORE-TEX,造型拉风。比较知名的款式是:Hiking系列的SUITERRAINJGTX,拿过11年BACKPACKER大奖:ASOLO1975年ASOLO公司创立于意大利ASOLO山区,在意大利的牌子里算是新秀了,给人感觉总能推陈出新,专利不断,鞋子的外观也是比较张扬。另外,ASOLO的鞋子在国内是有专柜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其经典的FSN95GTX曾获得01年BACKPACKER大奖,在国内倒爷的炒作下更是深入国内驴友的心:Zamberlan意大利品牌,70年的制鞋历史。就质量上来说,Zamberlan真的可以说是意大利鞋的顶级,大部分登山鞋都是意大利原产,而且是少数几个户外鞋用GTX全袜套的厂商,防水效果无可匹敌。产品线广,从高山靴到生活休闲鞋都做,但感觉上登山鞋不是他们家重点,而且贵的要死。另外,他家的鞋都是用数字编号,很好记。中国代理是KingCamp。760STEEPGT曾是BACKPACKER推荐的大奖作品,唯一缺憾就是没有鞋尖的橡胶护边,当然这样更适合平时穿着GARMONT意大利Montebelluna镇出品,5代人140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品牌。外观和用料上经常被人诟病,但从没有人说GARMONT的鞋穿的不舒服。个人非常喜欢他们家把logo印在鞋护头的侧面的设计,张扬得很得体。另外他家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了,至今11年,应该算是最早的了,户外店最常见的品牌了,官方网站:http://www.garmontcn.com因为在国内比较知名,他家的经典款也比较多,例如性价比超高的FLASHGTX系列,整张Nubuck牛皮的SYNCRO系列重型徒步鞋:以及分别荣获05年和11年OUTSIDE大奖的EclipseGTX与ZenithMidGTX两款超轻徒步鞋:第三流:这类主要是一些定位稍低口碑稍差,或登山鞋不是主业的品牌,品质自然不如上面两档Raichle瑞士著名品牌,创始于1909年,至今已经百年,03年被瑞士的著名户外品牌Mammut(猛犸象)收购,09年开始完全由Mammut销售,也算是强强联合。本身品质是无庸置疑的,但在国内知名度是在不如意大利的鞋子高,倒爷们都不做,也没有正规代理,很难买到款新码全的,所以只能委屈它在第三类了MILLET法国品牌,1921年诞生于法国的阿尔卑斯Chamonix镇,产品线广泛,包括背包,服装,睡袋等各种户外用品。他家刚刚进军国内市场,而且是在国内成立的子公司,但主打服装类,登山鞋感觉推广力度不够,国内用户也不买账。Salomon1947创立于法国,以冬季户外装备为主,冬季体育项目的顶尖高手基本都是用他家的装备。另外,被户外爱好者奉为神级装备的Arc’teryx始祖鸟就是他家收购来的子公司。他家的雪鞋一流水准,但登山鞋也是近几十年才开始做的,水平和技术积累有限,口碑比较一般。国内有正规代理,并且淘宝上是有官方旗舰店的。VasqueVasque是世界知名的RedWing鞋业公司的子公司。RedWing于190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成立,60年代拓展出Vasque这个户外鞋品牌。产品线全面,包括美国品牌少见的高山靴,用料扎实,性价比很高。深圳喜马拉雅代理,淘宝上有店,货品全面,不用担心买到厂货或高仿的。MEINDL德国品牌,他家的鞋分A,AB,BC,C,D五个级别,A基本就是其他家的hiking系列,而D基本就是Mountaineering,其他类推。特点是轻量化,外形时尚,一反德国鞋子给人的印象。另外MEINDL和德国著名户外品牌VAUDE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起开拓国外市场,已经进入北京,武汉等城市商场的专柜。在北京的专柜在建国门赛特,但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广。KAYLAND意大利品牌,产品线比较丰富,但产品的更新速度不够,据说与著名户外服装品牌phenix达成战略合作进入中国,但国内很少能看到,淘宝上卖的也不象真的。KEEN相当年轻的美国品牌,2002年诞生到现在也才10年,迅速被追捧的原因主要是他家潮流化的设计,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但感觉风格偏休闲,不是专业的登山鞋制造商,所以只能放在这里。DANNER美国专业军靴的品牌,有70多年的历史,他家的军靴可是有美军订单的,有一些徒步鞋还是不错的,很有美国特色。Montrail美国品牌,不象KEEN那么花哨,款式较少但每款很下功夫,有几款还拿过大奖。不过他家的越野跑鞋才是主打的产品,所以不过多介绍了。另外,他家被Columbia收购了。Dolomite创始于1897年的意大利品牌,主打登山鞋,另外服装和背包也做,价位比较亲民,在北京王府井有专卖店。Bestard西班牙品牌,在欧洲也算有一号,非常注重细节和科技的品牌,从官网对其制鞋技术的分解的详细程度就可见一斑,三夫可以买到他家的行货。第四流:这一行列不乏”大牌”户外品牌,但这些家的特点就是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说他们入门初级,价格又不低,总之是最不值得买的一档了。TheNorthFace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品牌终于排上了,不少驴友当它是世界顶尖产品呢,但实际上在登山鞋领域,他家只能排在这里,主要就是性价比不高,另外国内假货泛滥。Columbia与上面THENORTHFACE齐名的品牌,在美国还算不错,在国内做成了休闲品牌,登山鞋全都是休闲款,经常穿上走一次长线就废了,同样假货泛滥,性价比低。顺便提一下,他们家旗下品牌除了上面提到的Montrail外,还有大名鼎鼎MountainHardwear,都比本家的品质强。SALEWA德国品牌,在攀冰领域大有建树,此外虽然服装鞋袜睡袋背包等全面发展,但登山鞋的品质还是不错的。国内官网:http://www.salewa.com.cnTIMBERLAND美国品牌,属于中高端户外装备品牌,鞋子主打休闲徒步鞋,只有少量登山鞋,而且在国内假货泛滥。OAKLEY美国著名的太阳镜和雪镜品牌,鞋类一般,有几款沙地靴还不错,但在国内基本都是假货。Merrell美国比较知名的户外品牌,但还是偏休闲,尤其是徒步鞋太休闲,国内假货泛滥,把它的名声给搞臭了,另外《荒野生存》里的贝尔有几季穿的就是他们家的鞋。Lafuma著名法国户外用品品牌,主要经营户外服装,野营用品,这些年来也开始做登山鞋,并购了不少知名登山鞋品牌,包括上面提到的MILLET。跟THENORTHFACE一样,全面发展的大公司,不专则不精。Tecnica美国品牌,以劳保靴起家,现在主打滑雪鞋和冬靴,登山鞋品类都较少。JackWolfskin除THENORTHFACE和Columbia外大家最熟悉的品牌了吧,和那两家一样,也是属于户外领域中的休闲路线,在登山鞋领域是排不上号的。第五流:主要是一些国产品牌,是在太多,列举一些有名以及有购买价值的吧。选择这个档位就不要关注什么防水、透气性能了,结实、穿几次不烂掉就是不错的了。Kailas/凯乐石国内户外品牌里比较大牌的了,特点嘛,和TNF差不多,衣鞋袜帽包帐篷垫子什么都做,鞋子只是其众多产品线中的一个小环节,质量吗,可想而知。TOREAD/探路者国内也算一线户外品牌了吧,评语如上。OZARK/奥索卡其实就是国产品牌,还非要给人外国品牌的感觉,冲锋衣和鞋子都买的死贵。HI-TEC/海泰克英国品牌,低端路线,性价比不错,入门推荐。NIKKO/日高日本的NIKKO并不是做登山鞋的,而是各类工业用品,在香港的子公司才是做户外用品的,品质非常一般。Coleman/科尔曼确实是老外的牌子,但属于低端品牌,主要是做各种露营装备的。鞋子质量非常一般,价格倒是真便宜。HIll/西沿国产品牌,性价比不错.质量一般。kingtex/金帝狮国产品牌,不是专门做鞋的,质量一般。Camel/骆驼被做烂了的牌子,也是把户外休闲鞋当登山鞋卖,价格也不便宜。不入流:MERRTO/迈途号称是美国品牌,但找不到他们的美国官网,这种情况八成是国内山寨厂商挂个外国进口名头坑骗消费者。HINature/罕步号称韩国品牌,实际上找不到HBN韩国官方网站,而只有www.hbnature.com.cn这一个中国域名网站的出现,国内山寨无疑。Pitorpan/潘比得号称来自澳洲的品牌.同样找不到澳洲官网,所以……SHERPA/夏尔巴也是号称美国进口的牌子,国外倒是有个SHERPA的户外品牌,但人家不做鞋子的,logo也完全不一样,确定是国内山寨。Voom/博恩国产牌子,连官网http://www.voomoutdoor.com.cn的域名都弄丢了,鞋子的品质可想而知…THEFirstOutdoor/第一户外这个是最坑爹牌子了,首先,他家标榜是美国牌子,但根本找不到官网。其次,操盘人叫肖红波,在国内抢注知名户外企业的商标成癖,所谓九项专利都和技术无关。想了解细节可以看这贴: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ear/372598,0,0,1.html选购建议最后,关于选购的几点建议:1.淘宝是比较省钱的途径,上面1,2,3档次的鞋子,拜相对小众和价高寡合所赐,一般都不会有假货。如果不差钱又图省事,可以去线下的户外用品店,例如北京三夫,货品还是很齐全的,就是价格吓死你....2.所谓厂货,就是在国内代工,但因为停产,滞销,质量不过关,等按理必须被销毁的产品。这类鞋子其实和正品用料是一样的,工艺上差些或基本一样,这类一般都没盒子,注意和老板商量好退换货,买来检查下工艺是否过关,有问题就退掉。3.号码不合适怎么办?尤其是欧洲的鞋子普遍偏窄(不知道他们的脚是怎么长的),很简单,去上面的户外用品店试好了款式和号码,再在网上购买,气死线下店的JS。4.一双GORE-TEX+牛皮面料,V底的大牌鞋子,按上面1,2,3档次的品牌,除非是厂货,否则基本不可能在1K以下,量力而为……(完)
5月17日消息,日前,家电品牌美的宣布与萌店达成战略合作,并正式入驻后者开设直营店,欲借助移动社交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据了解,为避免移动端渠道与传统渠道的竞争,美的将根据消费者特性为萌店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甚至是定制产品,以形成渠道产品差异化,“但无论是移动端还是传统渠道,产品都将实行统一定价,避免乱价现象。”美的方面表示。美的集团电商负责人表示,品牌下一步发展方向便是移动电商,目前品牌官网约有80%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端,集团内部对此也颇为重视。该人士表示,细分化逐渐成为消费者群体发展趋势,美的也将继续加深与移动电商的合作,甚至会为移动端平台定制产品,“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形成归属感。”据了解,去年美的董事长方洪波曾公开表示将专注移动端发展,“未来企业内部所有的东西都在移动端”,据他解释,未来美的每天的销售数据,终端和零售的数据全部在手机端。截至去年7月份,美的集团已在手机端投入20多亿元。萌店方面表示,家电商品是平台所主打的品类,消费需求较大,通过合伙人制度以及买卖一体化的销售网络,可帮助美的迅速布局移动市场。此外,萌店的分销系统也有利于品牌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缩短渠道下沉流程,从而在短期内实现精准营销,拉动品牌销量增长。
5月17日消息,北京决胜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发布公告称,拟以人民币1800万元收购陈栩、吴欣还所持有的北京乐道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乐道旅行将成为决胜网全资子公司。决胜网已于2016年3月22日正式挂牌新三板。该公司创办于2011年,于2013年6月完成天使轮阿米巴资本投资,2014年3月完成新东方资本、信中利资本、和光资本系的A轮投资。2015年3月完成由信中利资本领投,新东方集团、线性资本跟投的B轮融资,同年12月获得来自天舟文化、达内科技等超2亿元的C轮融资。据了解,乐道旅行作为决胜网上市停牌后拟全资收购的第一家公司,将是继留学和移民产品后决胜网导购平台后端的又一大利润产品板块,也是完善泛教育布局的重要一步。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乐道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从事韩国、日本、塞班经营的批发商。“乐道旅行”前身品牌为“任逍遥”,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神舟国旅集团出境公司加盟品牌之一。2005年起,该公司拓展会奖旅游业务,为500—1000人的企业客户提供商务、会议、奖励旅游服务。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据旅游垂直媒体环球旅讯报道,2014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接近35万人次,市场规模近90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5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并将以每年不低于40%的比例增长。世纪明德王学辉认为:校外素质教育、社会实践、背景提升等都是泛游学概念,如果将这些品类加入游学领域来计算市场规模就会有极大的提升。目前从国际游学来看,按照20%的增长率计算,约有700亿的市场;国内游学未来5-10年能达到千亿的规模。数据显示,乐道旅行2012-2015连续三年毛利增长35%,2015年乐道旅行已为长江商学院、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呼和浩特三中等院校机构提供超过2万人次的游学产品和服务。垂直行业的平台逻辑是很难行得通,因为教育相对而言消费频率并不高,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如何在平台模式下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用户并提高粘性,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决胜网面临的考验。导购平台摸索变现是否能跑通,我们拭目以待。
今天,以内容教学加社交模式的移动健身应用Keep宣布完成3200万美金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Morningside(晨兴资本)和GGV(纪源资本)领投,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跟投。包括天使轮在内,Keep从去年2月份上线至今已完成四轮融资。Keep最初由健身具切入到运动领域,在上个月刚刚发布的Keep3.0版本中,Keeo正式推出了跑步和电商两大功能,这意味着Keep正式由移动健身工具逐步向运动平台转型,并且从电商入手开始探索商业化。在未推出海外版的情况下,目前已经有67个国家的用户在使用Keep跑步功能。而Keep目前的电商板块还比较简单,Keep官方表示第一代电商版本主要目的是为了试验流程。在品牌运营上,Keep主要依靠日常运营以及品牌合作的方式输出品牌价值。目前,Keep的合作品牌包括adidas、puma等运动品牌,此外,还有大疆、Misfit、Mo智能秤等硬件品牌。最近,Keep还尝试了很多新的跨界玩法,比如跟碧欧泉、优衣库进行合作,Keep希望在用户群中树立“年轻、有活力、Cool”的品牌印象。36Kr了解到,Keep在此轮融资后将继续优化产品功能,进步拓展运动品类,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运动体验,有关具体细节Keep暂未透露。截至目前,Keep已突破3000万用户量,月活用户超过1100万。
Stayzilla是印度一家专注于经济型酒店与民宿的网上预定平台。根据其5月13日一份登记在案的文件显示,该公司已经顺利完成C轮融资,募集资金超过1300万美元。此次的投资方分别为MatrixPartners与NexusVentures,这两家创投机构都曾参与过Stayzilla的前几轮融资。在上一轮融资中,Stayzilla获得了NexusVenturePartners与MatrixPartners提供的2000万美元投资。与上一轮相比,投资机构显然在此轮融资中的表现更为谨慎。与Stayzilla相比,在逐渐冷却的创投环境下,内部融资逐渐成为很多创业公司的首选,包括印度在线订房平台InasraTechnologies、经济酒店预订平台OyoRooms以及若干旅游网站都在过去几个月中完成了内部融资计划。MatrixPartners执行董事AvnishBajaj在一封邮件中指出:“在如此糟糕的融资环境下,内部融资是拿钱最快的一种方式。”Stayzilla的创始人分别为YogendraVasupal、SachitSinghi与RupalYogendra。这家网上订房平台起初的创业理念是“为旅行者提供更多经济型酒店的选择”,而在去年,Stayzilla又将“民宿”纳入主要业务范围中,创始人给出的理由是:“让旅行者能够充分感受当地人的普通生活,另外也让寄宿家庭们以低成本获得一定的收益。”根据网站后台统计,目前Stayzilla可以为用户提供超过3万个居住点,包括酒店、旅馆以及民宿。这些房源能够覆盖大约4500座城市。为了获得充分的房源,Stayzilla允许印度各地的房东们将自己的房源挂到网站上,但前提是需要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如“房屋类型”“房客的限制条件及需要遵守的规定”等等。Bajaj表示,目前Stayzilla正在利用刚刚募集到的资金开发新的在线产品,也在招聘一些技术人才。同时,该公司也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拓展用户渠道,希望能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印度市场争得主动权。在过去一年中,印度乃至全球内旅游与在线酒店预订服务的市场表现十分活跃。著名房屋租赁网站(互联网独角兽公司)Airbnb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NathanBlecharczyk曾在最近一次访问印度时提到,截止2020年,印度旅游市场的价值将有望达到400亿美元。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已经成为Airbnb在全球业务中增长最快的市场。
5月13日上午,滴滴出行宣布其最新一轮融资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多家海内外知名金融及产业机构支持。其中,苹果公司以10亿美元投资本轮,是滴滴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通过此次投资,苹果公司成为滴滴战略投资者。滴滴和苹果公司的联手出人意料。众所周知,与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相比,苹果在投资并购方面略显保守,对于美国领土外的企业更是如此。滴滴目前的估值已超200亿美元,苹果公司10亿美元的出手想必占不到太大股份。那么,苹果公司投资滴滴的目的何在?笔者认为,首先,单纯从财务角度看,这是一笔预期收益不错的投资。滴滴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出行公司,拥有近3亿用户,日均订单1100万单,在出租车、专车市场拥有绝对领先的地位,并且在代驾、巴士等领域也在积极尝试。随着智能出行越来越风行,滴滴的前景十分广阔。对于苹果来说,用10亿美元参股下一个BAT级别的公司并不昂贵。其次,苹果看重滴滴在消费场景里的影响力。双方产品打通后,用户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享受出行服务,这对苹果手机的体验和销售将有促进作用。另外,苹果也可以借助滴滴资源拓展自己的支付业务。并且,滴滴公司还可能批量采购苹果手机配给自己的直营司机使用。第三,借助滴滴资源,苹果公司可以扩大自身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智能汽车一直是各大科技公司关注的重点领域,有了滴滴作为帮手,苹果公司可以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方面做更多人性化探索,也可以在中国的汽车操作系统市场上占有更多份额。第四,双方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有合作基础。滴滴拥有大量出行数据,苹果拥有大量用户数据,分享协作意义重大。另外,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方向,这和滴滴的使命密切相关,这也是苹果公司关注的重点领域。双方合作,有利于共同探索。不过,苹果选择滴滴,而不是优步令人意外。或许意味着,苹果更看重中国市场,当然也可能是因为Uber估值太高,抑或双方理念不太一致。不管怎样,苹果携手滴滴意义重大。对于它们来说,风险或许在于中国政府对出行市场,尤其是专车的合法性的态度。备受关注的专车新规即将出台,苹果公司的这笔投资到底值不值,或许还得看政策脸色。
在2016亚洲消费电子展(CESAsia2016)上,乐视与Twitter共同宣布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Twitter将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乐视提供定制的研究方案、战略性广告商工具和资源,以及广告商创新。此外,乐视将成为首批使用TwitterFirstView(以视频为基础的全新广告产品)进行全球传播的中国品牌之一。据了解,FirstView是Twitter在今年年初推出的一种新型视频广告服务,通过使用FirstView应用,可将乐视的宣传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自动跳转到Twitter信息流的最前端,在24小时内成为用户打开Twitter后最先看到的内容。目前,乐视与Twitter的合作主要体现在移动端,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的合作除了覆盖乐视的智能硬件领域,还将拓展至视频、影业、体育、会员、生态营销等领域。乐视生态已经在Twitter上开通官方账号@LeEcoGlobal,并针对乐视生态海外落地的国家或地区,如印度,设有@LeEcoIndia地区尾缀的具体账号。数据显示,Twitter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媒体服务商之一,月活跃用户人数达3.1亿,其中移动端用户占比80%。
5月9日消息,日前,青岛金王发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金王产业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产业链管理公司”)先以8000万元对安徽弘方化妆品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弘方”)增资,再以5800.6万元价格受让安徽弘方25.22%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产业链管理公司将持有安徽弘方60%的股权。据了解到,安徽弘方是一家化妆品品牌营销渠道运营商,主要通过在安徽省域内的购物中心、CS渠道、KA渠道、百货等渠道销售其代理的佰草集、丸美、美素、欧诗漫、阿道夫、珀薇、艾露德玛、等品牌护肤、彩妆、香水等产品。据悉,安徽弘方成立于2016年2月14日,现有各类渠道一线销售管理人员300多人,各类渠道直营及合作销售网点约2000多家,在各网点配合从事安徽弘方运营品牌的销售人员约8000余名。而从其主要财务指标中了解到,截至2016年3月31日,成立1个多月的安徽弘方资产总额2611.87万元,负债总额12万元。其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应收账款均为0元。虽然目前没有任何营收和利润,但对于本次交易,安徽弘方承诺,2016-2018年安徽弘方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不低于为1.12亿元、2.8亿元、3.6亿元,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不低于为875万元、1950万元、2535万元。对于本次收购,青岛金王方面表示,此次交易有利于公司加强化妆品运营团队建设,提高化妆品品牌经营和营销策划能力,为公司进一步实施化妆品产业发展战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据了解,青岛金王是山东青岛市的一家家用轻工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新材料蜡烛制品和相关工艺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不过,据获悉,近年来,青岛金王开始进行化妆品业务的拓展和布局。事实上,除了本次1.38亿元收购安徽弘方外,早在2013年12月,青岛金王就1.52亿元战略悠可网,布局美妆电商。而从其2015年的财报显示来看,化妆品收入1.74亿元,占业务营业收入的11.8%。2015年开始,青岛金王收入便大幅增长。从其2015年年报了解到,2105年其营业收入增长20.71%,净利润增长84.64%,而据其今年的一季度财报显示,青岛金王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161.74%,净利润1510.9万元,同比增长46.02%。
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据国外科技网站TheInformation报道,为使自身服务更加高效,覆盖更广范围,美国打车应用Uber欲将自己的部分服务器基础设施进行外包。如不出意外,像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等云存储服务巨头将赢得Uber的云存储外包业务。随着海外市场拓展步伐不断跟进,当前Uber足迹已达到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这就对Uber的服务器和软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能够满足不同市场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这意味着Uber在对其服务器地理位置选址上,希望能够尽可能近距离地靠近客户市场。毕竟在打车应用行业,时间通常以毫秒计数。在全球建立起靠近自己客户的服务器系统,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Uber拟出资90亿美元来打造这样的系统也不例外。但是利用像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的云存储系统的基础设施,Uber可能实现这一愿望。报道称,尽管Uber只是希望将自己相对较少的一部分业务转至云端,而且虽然这家刚刚起步,但其今后到底会发展成为块头多大的“巨无霸”,任何一家云服务厂商都不敢小觑。一场围绕Uber云存储外部业务的争夺战,或许将在亚马逊、微软、谷歌、IBM和其他云服务厂商之间悄悄展开。
考拉先生是面向社区商户的CRM云服务平台,旨在帮助社区小商家快速实现互联网+。其产品具备了商户的消费行为数据分析、信息群发等粉丝积累及运营功能。5月7日,是考拉先生成立两周年纪念日。在此,考拉先生公布其完成了B轮融资1.5亿元人民币的消息。据创业邦了解,此轮投资方为DCM(美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汉富、启赋等机构。此前2014年5月,考拉先生成立时获得了启赋千万pre-A投资,A轮完成于2015年6月,由DCM投入千万级美金。同时,考拉先生还对外宣布了其产品的功能升级——新加入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功能。为什么能在资本寒冬拿到1.5亿在资本寒冬的侵袭之下,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融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什么会投资考拉先生?考拉先生的投资方向创业邦表示:“考拉的团队给商户提供了电子化支付的解决方案,新客获取、老客维护的CRM,经销存的管理系统,简单易用的记账工具等。这些都是小商户最需要的功能。”在投资方看来,个体商户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考拉先生所做的,是帮助他们实现实体店的互联网化,借助粉丝经济浪潮,把顾客变成粉丝,运营粉丝,更好地“做生意”。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功能有何便利考拉先生发布的最新带有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的版本,到底有何独到之处?其实这是考拉先生,针对微小型社区商户提供的“考拉商圈”app里的一项新功能。简单来说,就是顾客到店,app会直接告诉商户该顾客的喜好和推荐;顾客在家下单时,也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语音下单,系统会自动匹配顾客属性和店铺信息实现智能下单。因此,顾客关系管理能变得简单起来。微信合作资源成竞争优势据创业邦了解,2014年9月,考拉先生成为微信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唯一合作伙伴。2015年12月,微信支付开始为考拉服务的商户提供满10减5的消费补贴;2016年3月,微信支付开始全面推广“支付+会员”的店商解决方案,考拉将携手微信,通过代理商制度,拓展市场和形成更广泛的的城市覆盖和服务店铺数量。因此,考拉先生负责人向创业邦表示,除团队、产品外,腾讯微信的资源背景也将成为考拉先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于考拉先生的核心目标用户(目标商户),是本地小微型个体商户。所以,目标人群不同也决定了考拉先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不仅仅是线下流量,考拉先生也通过vip会员收入、渠道建设收入、B2B特卖收入以及金融实现经营收入。考拉先生告诉创业邦,2016年计划至少完成30万家社区商户的拓展;平均为每个商户积累200个粉丝(熟客)、间接服务6000万顾客;到年底,实现在线交易流水5亿/月,间接为商户带来10亿/月现金收入;覆盖除北上广深以外,26个二三线城市。
近日,成立于2014年的麦兜旅行网被传跑路,麦兜旅行网创始人兼CEO周翔当日回应称此消息为谣言。不过,有媒体指出,周翔的回应回避了资金链断裂问题。实际上,麦兜事件并非个例,此前不久,淘在路上就传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另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还有其他旅游电商也面临着融资难题。麦兜跑路事件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消息的最初来源为微信公众号“56U旅游比价网”。该公众号在报道时指出,麦兜旅行上海办公室人去楼空,但聚集了不少前来讨债的供应商和游客,并附上了相关视频和照片。在该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的当晚,周翔发布公开信回应称,麦兜并未跑路,公司将启动追责程序。同时,在麦兜旅行网官网首页,《麦兜旅行致全体游客朋友们的公开信》十分醒目,该文于5月7日发表,指出谣言之后仍有智者信任。不过,周翔的公开信并未回应资金链的问题。目前麦兜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微信公众号“56U旅游比价网”关于麦兜旅行网跑路的文章已经删除,并表示此番删除是因为“很多游客希望不要扩大报道,他们还牵涉到很多不成行的退款以及很多游客还是希望成行”。另外,有报道指出,麦兜旅行网资金链断裂,并出现拖欠薪水的事情,同时从2016年1月,麦兜旅行网员工大量离职。不过,对于上述消息,麦兜旅行网并未有新的回应。实际上,早在去年底,资本寒冬的说法就甚嚣尘上。业内人士指出,在创业饱和、资本寒冬之际,融资确实不易,优胜劣汰在所难免。对此,易观分析师朱正煜表示,现在资金对于创业厂商确实是比较尴尬的问题,旅游企业因为成本高、利润薄,线上营销和资源拓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推动,但是现在资本层面收紧,“在线旅游不是埋头做产品就能做好的,需要资金投入。只能说创始人需要积极吸纳有投资资源的合作伙伴,同时对于投资人的选择也应慎重”。
近日有国外网友发现,小米在Twitter上开通了新账号,名为@XiaomiJapan,面向日本网友发布信息。IT之家编辑浏览时发现,该账号第一条消息发布于5月4日,内容为,主要是向大家问好。此后的消息中,包含对小米全新MIUI8的介绍,小米表示:预计最早于5月10日正式推出的MIUI8,可能会支持日语。此外,在和网友的互动中,我们也能发现,小米打算将此前发布的的“MIJIA”IH电饭煲推向日本市场,同时还计划在日本开设实体店。从上述信息中可以看出,小米很有可能将进军日本市场。目前小米手机主要销售范围还在中国,此外,在印度的销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趋向饱和,小米2015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也出现瓶颈,急需向国外拓展市场。而近两年,日本如索尼、松下等传统消费电子厂商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持续疲软,作为新兴互联网品牌的小米在这个时间段切入或许不失为好时机,和日本传统手机产商相比,小米手机拥有较强的性价比,或许能够从其他角度打开日本市场。不过目前小米官方还没有相关说明,会不会在小米Max发布会上有所表示呢?值得期待。
莎莎国际公布全年盈利警告,预计截至3月31日集团全年溢利较上年同期的8.39亿港元下跌超过50%,莎莎国际方面认为,由于零售业环境持续疲弱,导致销售及毛利均明显下跌,削弱成本效益。去年10月,莎莎国际就曾发布盈利预警,根据一二季度的业绩,莎莎国际预计中期盈利将较上年同期减少下滑50%。截至今年3月31日的四季度财报显示,莎莎国际的营收同比下降15.1%至19.26亿港元,与三季度相比衰退加速。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不断加强旅游配套及提供便利入境政策以吸纳内地旅客,以及港元强势和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导致香港作为旅游城市的竞争力已大为减弱。过去两年,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港澳地区,莎莎国际都采取了不同措施挽回业绩困局。如大力拓展线上电商及O2O渠道,入驻苏宁全球购、京东全球购平台,发展内地电商业务;在内地与香港地区试水O2O业务,加强线上平台与实体店铺的合作,以增加营业额。但从如今的市场表现看,这些补救措施并未能够带动莎莎国际走出业绩泥潭。
5月3日消息,日前,母婴O2O平台“附近逛”宣布正式上线,其主营业务是为用户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本地服务体验,“帮助实体店走出困境。”据了解,“附近逛”通过打造移动互联网+母婴店+亲子服务+同城社群为一体的母婴交易平台,把线下的母婴店、亲子服务机构、早教机构、游乐场以及其他与母婴相关的周边服务都搬至线上,用户可在线支付完成交易。“用户线上交易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实体店做不到。”“附近逛”创始人林计标表示,“附近逛”的成立初衷是帮助实体店走出困境。林计标分析,由于受京东和天猫的挤压,标品销量都跑至线上,且现在母婴消费主体集中于85后,这个群体的特性就是消费偏线上化。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母婴行业90%的营业额都集中在线下,用户仍希望通过线下体验来保障商品安全。而附近逛则是希望在不改变用户消费习惯的基础上,提高用户消费体验,并解决线下店市场竞争问题。据了解到,目前平台已经确定了千余家合作商家,用户通过APP在线选定商家下单后,货物由店主自行邮递发送。“我们就是帮助商家拥抱互联网。”林计标认为,这种做法看似增加了商家的运营成本,但其实际运营规则与淘宝相似,只是拓展了商家的销售渠道。同时,林计标透露,母婴社区也是附近逛的发展方向之一。据他介绍,附近逛2.0版本将会增加本地社群的功能以供用户交流,从而增强用户使用黏性,“我们所有的功能都是为电商服务的。”“附近逛”的发展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母婴市场,“后来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对这种消费方式有需求的不光是妈妈群。”林计标表示,对“附近逛”来说,母婴仅仅是一个切入口,后期还将继续扩大服务类目,并逐渐延伸至周边生活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这种购物方式是零售业的未来,至少十年内是这样。”据了解,“附近逛”在去年已拿到数百万种子轮资金,目前天使轮也在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