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库克>文章列表
库克
9月24日凌晨消息,美国西部时间9月23日10时,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西雅图召开,众多知名的中美互联网企业出席,马云、刘强东和贝佐斯等中美电商界代表也参与其中并发表讲话,他们的观点也成为电商界关注的话题。据悉,此次中美互联网论坛,美方的出席人员包括微软公司CEO萨蒂亚·纳德拉、IBM公司董事长兼CEO吉尼·罗曼提、思科公司董事长钱伯斯、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Facebook公司CEO扎克伯格、亚马逊公司CEO贝佐斯、高通公司CEO莫伦科夫、Intel公司CEO卡扎尼奇、AMD公司总裁兼苏姿丰、领英联合创始人霍夫曼、雅虎创始人杨致远、Airbnb联合创始人兼CEO切斯基等。中方出席人员则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中国电科董事长熊群力、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奇虎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滴滴快的董事长兼CEO程维、曙光公司总裁历军、宽带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田溯宁、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等。据了解到,刘强东与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等人在第一个环节分别发表主旨演讲;马云、马化腾和UberCEO卡兰尼克(TravisCordellKalanick)等人将围绕“以技术和慈善公益驱动经济发展”发表观点;程维和张亚勤等人则将就“信息通信技术和传统工业”的主题展开讨论。
一起惠2015-09-24 09:06:141107 次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简大年17日透露,包括苹果支付(ApplePay)在内的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已经落户上海自贸区。在当日下午召开的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开放措施推进大会上,简大年说,“最初设计的服务业开放的6个方面都有项目落地”,而最新电子支付手段的引入无疑是上海自贸区商业模式的创新之一。自去年起,苹果支付入华的风声频传。一度有消息称苹果支付已与中国银联达成协议,但此后一直未见实质性进展披露。据称2015年5月苹果CEO蒂姆·库克访华,推动苹果支付入华,也是其此行目的之一。据上海市工商局的工商登记信息显示,苹果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0日,注册资本1340万美元。营业期限达30年,截止到2045年6月9日。注册资本1340万美元。其经营范围包括支付领域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系统集成;软件(教育软件、出版物除外)的设计、制作,销售自产产品,自有技术成果转让等。而对于苹果支付开启中国业务的时间表,苹果公司方面并未透露。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创新案例中写到,苹果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落户浦东,将引领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ApplePay引入中国大陆。浦东能够引进这样企业,缘于浦东产业配套、政府服务、生活配套等营商环境,还有自贸区便捷的准入方式和配套改革措施。按官方提供的案例,除苹果支付之外,中国第一家合资道路运输公司中外运沙伦氏物流有限公司,第一家独资游艇设计公司芬凯笛倪(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和第一家执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独资认证公司美安康质量监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都因为自贸区服务业的开放而落户浦东。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尚玉英表示,将全力支持自贸区建设,推进服务业更好水平对外开放。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着力推动各项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落地的同时,加快向上海全市复制推广。她还表示,将抓紧继续提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扩大开放措施,推动服务业在更宽更广领域的开放。
一起惠2015-09-19 09:12:33584 次
苹果手表销量不理想,苹果开始调整对策,开始在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和当地的大型零售商合作,委托对方销售苹果手表,而不再是奇货可居的阳春白雪商品。而从8月21日开始,法国的一家零售商也将开始销售苹果手表。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AppleInsider报道,周四,苹果公司将法国的大型文化和电子产品零售商Fnac选为了苹果手表的零售伙伴,从周五开始,该公司的零售网络和网上商店,将销售苹果手表。而在此之前,除了欧洲极少数的奢侈品商店之外,苹果手表在欧洲并未委托外部零售商进行销售。和此前百思买的合作类似,苹果公司不会把全线的苹果手表委托给实体零售商销售,可能主要包括价格相对便宜的运动版和标准版苹果手表。价格超过一万美元的黄金版手表,并不适合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零售商。在北美,苹果公司最近也和百思买签署了合作协议,百思买将会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多个店铺,销售苹果手表的运动版和标准版。据报道,除了北美和欧洲之外,在苹果电子产品的另外一个重要市场大洋洲,苹果也已经和澳大利亚的百货公司Myer签署了协议,该公司将会在旗下的多个百货店,销售苹果手表。苹果手表分为众多的尺寸和版本,此外还推出了大量的表带提供选择。由于产品线过于复杂,预计外部零售商将选择销售一些比较热门的手表型号或是表带。在公布二季度财报时,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透露说,截至二季度末期,苹果公司在全球共有680个销售点销售苹果手表,下半年将会进一步扩大手表的销售网络。另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在英国地区也可能选定了当地的百货公司零售伙伴来销售苹果手表。苹果手表发售之后,外界评价十分糟糕,甚至被指是苹果公司有史以来最差的电子产品新门类。此前,中国台湾负责为苹果手表封装系统芯片的日月光公司,传出苹果手表月度封装订单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规模的消息,这再次证明了苹果手表上市后的销售令人失望。第三方市调机构也发现,苹果手表上市之后,销量快速下跌。苹果扩大销售网络的举动,是否能够刺激苹果手表销量,苹果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在公布三季度财报时宣布苹果手表的销量,仍有待观察。
一起惠2015-08-21 09:09:33660 次
提到同性恋地缘社交网络应用Grindr,如果自己没有用过这款应用,许多广告商或许都不知道,这款同性恋社交应用的广告业务发展迅速,而且其数据业务也具备相当可观的前景和可能性。Grindr目前在全球192个国家共拥有近1000万名用户,其势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男性移动社交网络。Grindr致广告商的文件中,将这些收入超出平均水平的用户形容为“懂科技的有钱人”,相比异性恋和直男,其用户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开支更高,并可能还有未来的旅游计划,对于广告上来说,这就是个理想的目标群体。然而,在Grindr投放广告,广告商还会面临潜在的品牌推广风险,该应用主要被用来寻找一夜情等,但用户在交谈时通常会使用一些挑衅式语言,不过Grindr的审查人员小组会尝试将这些不文明词汇占选出来。今年8月,Grindr出现了一次安全故障,致使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轻易被第三方发现。自那以后,Grindr便关闭了距离显示功能,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看到潜在对象与自己目前的距离。此外,还有一些人利用Grindr应用程序进行毒品交易。BI在对Grindr的CEO乔尔·西姆凯(JoelSimkhai)进行电话访问时提问道,该公司如何确保广告商能够在一个安全的应用程序环境中发布广告。西姆凯表示,“我们拥有一组审查人员,他们会对你所提到脏话等进行审查,并对你所提到的事情(贩毒)进行监视。Grindr禁止这些行为出现,而且我们也遵守iTunes和GooglePlay的指导规定。我们在这方面十分警惕。”他表示,“除了我们有人员在监控,我们也同样能够对广告商品牌出现的位置进行控制,他们是接受的。我认为,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在Grindr上广告。但是,这些广告并非限制级内容,广告中或许会有肌肤裸露等画面出现,不过,我们本就如此。”目前为止,已有不少品牌决定在Grindr投放广告,除了受益于Grindr位置广告服务的小型本地企业外,还包括一些大品牌,比如Uber、Airbnb、奥迪、Groupon、菲亚特、LiveNation及DollarShaveClub等。Grindr提供的广告形式包括,传统的横幅广告、基于文本的广播信息(用来向内部用户推送本地信息,或临近的特殊活动)、以及一个全新的全页面弹出广告(用户滑动屏幕查看档案或关闭应用时,该广告便会出现)等。广告商可以通过广告网络或直接通过Grindr的10人全球销售团队购买这些广告服务。Grindr的吸引力是什么?西姆凯表示,“如果你想要以男性,或者男同性恋作为目标受众,我们无疑就是首选。在同性恋市场,我们的规模无人可比,也没有人具备我们这种实力,能够提供这些广告模式类型。”虽然并未透露具体的数字,但西姆凯表示,截至今年10月的一年里,公司的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18%,占该公司总营收的25%。该公司其余营收则来自Xtra广告移除购买服务。西姆凯表示,在iTunes应用商店,Grindr是最受欢迎的付费社交应用程序。未来的盈利机会不过,对于未来的Grindr来说,广告和订购业务或许将不会成为其单一的营收来源。西姆凯深刻意识到Grindr应用程序接口(API)及数据的价值,他或会向其他公司提供这些数据的授权。西姆凯说道,“我们可以将部分API数据共享,但不是所有,我们不会泄露任何个人信息。我们有意与其他公司就数据、位置及所知而来的机遇进行商谈。”另外,他还透露,Grindr此前已经与一些公司就潜在的收购提案进行了接触,而且“这也是未来我们十分欢迎的一件事。”自从上月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Cook)正式出柜后,在商界中打滚的同性恋人士档案便备受关注。作为从商的同性恋,对于库克出柜这件事,西姆凯表示,“一名同性恋掌管着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就只是这一件事,对所有人来说,就已经是个大新闻了。这说明,男同性恋在商界也能取得成功,他们能够赚很多钱,而且也没有理由可以将男同性恋提出商业界,因为你能够看到他们所带去的巨大价值,这让像我这样的同性恋者,觉得非常骄傲。”
一起惠2014-11-28 09:17:52632 次
10月21日,苹果周一发布了该公司2014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四财季营收为421.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4.72亿美元增长12%;净利润为84.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5.12亿美元增长13%。业绩详讯:在截至2014年9月27日的第四财季,苹果净利润为84.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每股摊薄收益1.42美元,高于去年同期。2013财年第四财季,苹果公司的净利润为75.12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1.18美元。苹果第四财季运营利润为111.6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0.30亿美元。苹果第四财季营收为421.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4.72亿美元增长12%,其中国际销售额所占比例为60%。苹果第四财季毛利率为38%,高于去年同期的37%。苹果第四财季业绩超过了市场预期。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分析师此前预计苹果公司第四财季每股收益为1.31美元,营收为398.5亿美元。产品销量苹果第四财季共售出552.0万台Mac,比上一财季的441.3万台增长25%,比去年同期的457.4万台增长21%;共售出3927.2万部iPhone,比上一财季的3520.3万部增长12%,比去年同期的3379.7万部增长16%;共售出1231.6万部iPad,比上一财季的1327.6万部下滑10%;比去年同期的1407.9万台下滑13%;共售出264.1万部iPod,比上一财季的292.6万部下滑10%,比去年同期的349.8万部下滑24%。按地区划分:苹果第四财季美洲部门营收为162.47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145.77亿美元增长11%,比去年同期的139.41亿美元增长17%;欧洲部门营收为95.35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80.91亿美元增长18%,比去年同期的80.05亿美元增长19%;大中华区营收为57.78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59.35亿美元下滑3%,比去年同期的57.33亿美元增长1%;日本部门营收为35.07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25.64亿美元增长37%,比去年同期的33.41亿美元增长5%;亚太其他地区营收为19.23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21.61亿美元下滑11%,比去年同期的19.80亿美元下滑3%;零售部门营收为51.33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41.04亿美元增长25%,与去年同期的44.72亿美元增长15%。按产品划分:苹果第四财季来自于Mac的营收为66.25亿美元,与上一财季的56.24亿美元增长20%,比去年同期的56.24亿美元增长18%;来自于iPod的营收为4.10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4.42亿美元下滑7%,比去年同期的5.73亿美元下滑28%;来自于iPhone的营收为236.78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197.51亿美元增长20%,比去年同期的195.10亿美元增长21%;来自于iPad的营收为53.16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58.89亿美元下滑10%,比去年同期的61.86亿美元下滑14%;来自于外设的营收为14.86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13.25亿美元增长12%,比去年同期的13.19亿美元增长13%;来自于iTunes、软件及服务的营收为46.08亿美元,比上一财季的44.85亿美元增长3%,比去年同期的42.60亿美元增长8%。业绩展望:苹果预计,公司2015财年第一财季营收将为635亿美元到665亿美元;毛利率为37.5%到38.5%;运营支出为54亿美元到55亿美元;其他收入(支出)为3.25亿美元;税率为26.5%。苹果第四财季营收预期区间的中值为650亿美元,好于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市场分析师当前平均预计,苹果第一财季每股收益为2.40美元,营收为635.2亿美元。资本回报计划:苹果同时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授权批准了每股0.47美元的季度派息计划。此次派息的股权登记日为2014年11月10日,派息日为2014年11月13日。高管点评: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Cook)表示,“我们2014财年将会被载入史册,其中包括iPhone6和iPhone6Plus让iPhone产品的发布再创历史新高。通过推出新款iPhone、iPad、Mac,以及iOS8和OSXYosemite,我们已准备好以最强大的产品线来迎接假日购物季的到来。我们还对AppleWatch和其它新产品和服务在2015年的上市感到无比兴奋。”苹果首席财务官卢卡·迈斯特瑞(LucaMaestri)表示,“强劲的业务表现,推动公司每股收益同比增长了20%;公司第四财季来自于运营活动的现金流为133亿美元,创出同季历史新高。我们仍在执行大规模的资本返还计划,当季向股东返还了超过200亿美元,已累计向股东返还了940亿美元。”股价表现苹果股价周一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常规交易中上涨2.09美元,涨幅为2.14%,报收于99.76美元。至发稿时,苹果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1.14美元,涨幅为1.14%,股价为100.90美元。过去52周,苹果股价最低为70.51美元,最高为103.74美元。
一起惠2014-10-21 09:40:41523 次
【编者按】苹果的NFC终于来了,相比国内运营商和诸多安卓手机厂商,这个傲娇巨头的NFC可谓是姗姗来迟。但拥有庞大用户量的苹果一出马,必然让人们倍加期待。苹果能否让NFC结束噱头的时代,走向真正的酷炫、便捷?从事移动支付、电子凭证的“微护照”创始人兼CEO李岩日前向一起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李岩自述:在全世界的注视中,iPhone6盛大发布了,在这个做智能手机讲究说学逗唱的时代,库克能不能赋予智能手机更大的价值空间和更深层的生活融入,也许是很多业内人事超越工艺和设计更想看清的。ApplePay可以说是他有力而没有悬念的回答。从iPhone天然与AppleID账号和信用卡账号绑定开始,教主就已经定下了移动支付和走向更远的未来的方向。iPhone从这个设备开始使用时,就与你的至少一项ID是绑定或对应关系。而移动通讯ID与用户身份的天然对应性,成为了日后撬动商业社会巨大变革的被忽略的前因。此后苹果步步为营,有节奏地在iPhone5和5S中陆续放出了Passbook和TouchID,最终在iPhone6中加入了NFC和SecureElement,移动支付和用户统一ID惊艳亮相了!ApplePay应用于支付却远超传统支付。苹果的NFC支付不仅给用户现场便捷的体验,同时由于TouchID对其它APP上注册ID的支(Tong)持(Yi),ApplePay将成为线上身份携带到线下的实体经济中的关键环节。用户不只可以用NFC付款,还可以用NFC打开在线预定的酒店房间,用NFC配合BLE(低功耗蓝牙)技术对接到自己的汽车和家用电器上进行操作,这些已经是呼之欲出的功能了。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身份将在线下归集到iPhone中,通过ApplePay的系统与线下的商业、设备、资源连接。在商业价值的开拓上苹果又一次迈出了重要的步伐。AppleID+Passbook+TouchID+NFC+SecureElement=ApplePay这个公式在现实应用中能够成立吗?不完全。苹果在发布ApplePay的同时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资源,Visa、Master等卡组织,麦当劳等连锁商业一共22万家网点的支持这些都为ApplePay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启动环境。但现实商业的改变远没有IT的更新那么迅速。可以肯定的说,由于苹果对NFC的支持,将促进NFC成为2015年再出货的智能手机标配,消费者端的蓄势必将影响到商业的变化。苹果在发布会上也明确明示将在美国之外扩大ApplePay的应用范围,中国这个巨量市场肯定早已经在其要征服的版图之内了。银联支持闪付的NFCPOS机能否对接苹果?银联如何看待闪付与ApplePay的关系?是否会担心苹果所代来的国外卡组织和线上公司成为竞争对手?ApplePay是否会成为颠覆自己的特洛伊木马?这些都要看双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了。ApplePay是否会止步有中国,关键要看线下受理环境的友好程度和成熟度了。
一起惠2014-09-11 08:27:15691 次
9月10日凌晨消息,在今日凌晨举行的苹果发布会上,苹果CEO库克表示,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信用卡消费为120亿美元,每天有高达2亿美元的信用卡转账。但信用卡支付过程非常繁琐的。库克表示所有以前的移动支付方式都失败了,而苹果基于NFC的ApplePay只需在终端读取器上轻轻一“靠”,整个支付过程十分简单。同时库克称ApplePay所有存储的支付信息都是经过加密的。据苹果互联网软件和服务高级副总裁Cue表示,用户的信用卡号码是不被存储的,所以即使手机丢了,也没有必要去注销信用卡,用户可以通过FindmyiPhone来关闭所有的支付功能。同时苹果方面还表示iTunes用户可以直接使用iTunes中已经存储的信用卡信息。Cue表示,苹果没有兴趣建立一个收集用户数据的业务。“苹果不知道你购买了什么,在哪里买的,为这个商品支付了多少钱。”EddyCue在这里特别强调“隐私”,这与谷歌形成明显差别。目前苹果的合作伙伴有Amex,MasterCard和Visa,22000家零售商将支持ApplePay功能,主要零售商包括Macys、Bloomingdales、Wallgreens、DuaneReade、Subway、麦当劳。同时ApplePay也支持线上支付,线上支付只需要“一键完成”,不再需要输入信用卡信息和地址等。
一起惠2014-09-10 11:18:50715 次
4月12日消息,在两年前,耐克将自己的业务范围从运动服饰扩展到了健身技术,并推出了首款FuelBand健身追踪器。而据知情人士日前透露,耐克公司内部已经在认真地讨论是否要退出可穿戴硬件市场。这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科技网站CNET日前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耐克在售的旗舰设备是Nike+FuelBandSE,价格是150美元。旗下另有一款Nike+运动手表,售价140美元。耐克从未公布这些设备的销售数字。健身追踪器市场目前尚处于萌芽期,但其在去年的市场价值预计达到了3.3亿美元。耐克的竞争对手们——Fitbit、Jawbone、Withings和Garmin——都已经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根据NPDGroup的数据,FuelBand在实体店和大型在线零售商处的销售占到可穿戴健身追踪器总销量的10%。放弃硬件业务并不意味着耐克会退出可穿戴市场。分析师表示,因为Nike+这个数字健身平台的高度成熟,耐克可能更适合作为数据收集商和应用制造商,而不是去销售硬件。耐克很有可能会和苹果展开合作,特别是考虑到这两家公司非同一般的关系。苹果总裁蒂姆•库克担任耐克的董事会成员已经长达9年,而耐克的FuelBand配套应用从两年前问世以来就一直是iOS平台所独占的。师JimDuffy在谈及耐克于可穿戴市场的侧重时说道,“而是去开发可供他们进行诊断分析的客户数据库和数据池,来让用户变得更加活跃,而核心产品的需求则会因此而提高。”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耐克内部的讨论始于最近几个月。据称耐克的高层当时一度决定正式停止可穿戴硬件产品的研发,不过相关的讨论已经暂时停止,所以最终情况可能有所变化。在耐克考虑退出可穿戴硬件市场的同时,现有的移动设备制造商也纷纷转向该领域寻找新的机遇。谷歌的AndroidWear已经吸引到了包括摩托罗拉、LG和Fossil在内的多家厂商,相关的硬件产品也将陆续问世。此外,三星在今年年初也带来了旗下第二代可穿戴设备,而苹果据传也会在今年发布名为iWatch的智能手表。在2006年,耐克和苹果联合发布了Nike+iPod跑步追踪器,这是这家运动品牌在策略转变上迈出的第一部,也是双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那可能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合作关系。”CowenandCompany的耐克分析师FayeLandes说道。耐克和苹果目前都拒绝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任何评论。“我是否认为耐克在5年之后还会在这个领域里?由于现有用户群体的存在,他们的Nike+业务绝对不会停止。”Landes说道。在去年8月份,耐克宣布旗下Nike+平台中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800万。而在日前,官方公布的数字已经达到了2800万。FuelBand:不只是推动业务的发展FuelBand于2012年2月正式发布,并获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在去年11月,耐克又推出了这款设备的SE升级版。但软件平台Nike+的命运在2011年秋天时就远没有那么顺风顺水了。“和你们一样,我们给自己定下了超高的标准,但目前的Nike+还达不到这个标准。”时任NikeRunning高级副总监兼总经理的JaymeMartin在一封道歉信当中这样写道。在当时,Nike+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同步到登录再到整体的网站当时都存在许多问题。而通过FuelBand这款设备,耐克得以扭转了整个局面。Nike+得到了全面的修整,而FuelBand则成了一款代表着全新生活方式的产品。更多FuelBand的售出意味着Nike+将迎来更多的用户,耐克核心产品同时也将获得更多的潜在购买者。“对于耐克来说,FuelBand是一次展示创新的机遇,”PiperJaffray分析师SeanNaughton说道,“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来售出更多的鞋子和服饰,并制作和推出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这种策略已经见到了成效。不仅Nike+拥有了超过2800万的用户,耐克也开始拓展其他的产品,比如女性训练应用N+TC和Nike+Move等。耐克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依靠软件引领市场,让FuelBand和智能手表的尝试变得更加依附于这些设备原本要去促成的:一个开始于你手机当中的应用、结束于你脚上的鞋子/身上的衣服的生态系统。现在,智能手机所具备的追踪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专用的健身追踪器也因此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这类健身追踪设备所做的是为品牌解决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你要如何以一种私人的方式来和个人进行交互,”CreditSuisse分析师ChristianBuss分析师说道,“这和建立一个品牌存在感并不相同。”从这方面看,耐克应该会认为自己专有的锻炼测量标准NikeFuel,和围绕着它的健身生活模式品牌要比销售一款售价150美元、对自己237亿美元年销售额基本没有任何帮助的设备更加重要。“FuelBand从来都不是要成为一款增加收益的产品,也不是为了成为可穿戴市场里长期的领导者,”PiperJaffray的Naughton说道,“他们拥有如此大的消费者网络,并已经建立了用户社区。而这些才是真正的力量和价值所在——理解一位消费者,建立一份信任,并根据用户的行为去理解他/她所寻找的。”没有什么比Nike+FuelLab更能说明耐克已经把重点重新放回软件上了。这个实验室会让耐克的合作伙伴——从锻炼应用RunKeeper、性能平台Strava,还有健身应用MyFitnessPal——开发包含NikeFuel系统的产品。耐克还将在今年秋天开放Nike+的API,让感兴趣的开发者能够为这个生态系统添砖加瓦。苹果的合作:再明显不过的选择如果苹果推出一款智能手表或是健身追踪器(或者两者混合),耐克可能会成为首要的合作伙伴。8年前的Nike+iPod运动套件——包含一个需要固定在耐克运动鞋上的小型追踪器和一个iPod臂带——在苹果的网站上依然有一个专门的页面。追踪器本身的价格是19美元,对比8年前下降了10美元。对于苹果来说,耐克拥有着强大的营销冲击力。而对于Nike+平台,苹果同样也是如此。“苹果的业务是硬件,耐克的业务是运动鞋。我并不认为苹果把耐克看成了竞争对手。苹果的硬件产品可能会对耐克的软件起到支持作用,”Duffy说道,“至少苹果能支持自己的应用,耐克将会满足于让苹果销售硬件。”业界一直盛传,因为库克的董事会成员身份,耐克和苹果达成了某种握手协议,让FuelBand成为一款iOS所独享的健身配件。但耐克对此进行了澄清。耐克的数字运动副总StefanOlander在去年接受采访时曾说道,由于公司注重的是品质而非规模,谷歌的碎片化现状让Android版FuelBand迟迟未能推出。“我们并不反对Android,我们也并没有被禁止这样做。我们只是想要确定,当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能够把它做好。”对于那些等待Android兼容性的FuelBand粉丝来说,如果耐克退出设备市场,他们肯定会很失望。但耐克现在可能会把侧重点转向以软件为中心,而在这个领域里,他们的核心应用已经具备了Android和iOS的支持。“耐克想不想变得更加以软件为中心?答案是肯定的,”Duffy说道,“他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建立一个大型的社区。”“他们并不想要成为一家设备公司。他们的主要侧重是继续销售更多的运动鞋、休闲鞋、服装和其他运动装备,”Naughton补充道,“最终,Nike+社区才是他们和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地方。”
一起惠2014-04-13 09:53:59757 次
1月25日,据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苹果iTunes和AppStore业务掌门埃迪·库尤(EddyCue)已经与科技业高管洽谈在iOS设备上提供支付服务的事宜。三名消息人士表示,苹果涉足移动支付市场的另外一个迹象是,苹果网上商城业务掌门詹妮弗·贝莉(JenniferBailey)调任新职,在公司内部开发支付服务。他们称,在贝莉调任新职前,苹果与至少5名支付业高管讨论了涉足支付领域事宜。苹果发言人和贝莉均未就此置评。推出支付服务将使苹果进入竞争激烈的移动支付市场。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厂商包括eBay旗下PayPal、Google,以及Square和Stripe等创业公司。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估计,美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由2012年的128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900亿美元。Stripe本周宣布,刚刚完成规模达8000万美元的一轮融资,估值为17.5亿美元。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Icahn)呼吁eBay把PayPal剥离成一家独立公司。在周四发送给苹果股东的一封信函中,伊坎呼吁苹果投资移动支付业务,“我们认为,革命性的支付解决方案是苹果可以涉足的一项业务”。目前,苹果自行处理iTunes网上商店的支付业务。消费者也可以通过iTunes帐户在一款应用内购买应用等数字化商品,并支付购物款。在苹果专卖店内,消费者可以通过在iTunes注册的信用卡支付购物款。苹果还推出了允许消费者通过iPhone支付购物款的新技术。但是,苹果不允许通过iTunes帐户支付实体商品和服务。用户需要以手工方式填写信用卡信息,这已经成为阻碍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购物的一个重要因素。Forrester分析师德尼·卡林顿(DeneeCarrington)表示,“在支付市场上,苹果绝对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苹果拥有提供支付服务所需要的各种元素,只是没有将它们进行整合。”《华尔街日报》2012年报道称,苹果已经研究了涉足支付市场的途径,并在开发一款“钱包应用”,后来因担心消费者不满而放弃了相关计划。库克2013年4月份在一次会议上表示,移动支付技术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月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已经申请了一项移动支付技术专利,iPhone用户可以利用手机在商店中支付购物款。目前尚不清楚苹果使用这项专利的计划。苹果也可能让iPhone用户根据iTunes帐户中的信息自动填写信用卡信息。另外一种可能是利用指纹识别功能减少欺诈行为。
一起惠2014-01-25 16:23:23851 次
众厂商逐鹿互联网电视客厅大战一触即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是人类获取信息及娱乐的最主要方式,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如今电视正成为被互联网改变的8个传统行业之一。过去三年,北京市电视机开机率从70%下降到30%。面对新媒体技术尤其是视频网站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开始抛弃电视。随着互联网电视的出现,手机、平板电脑、电脑和电视之间的“四屏”互动,客厅里的电视,更大的显示屏,更清晰的影像效果,迎来了新一轮的用户回归。用户的客厅里,可以有微软的Xbox,可以有AppleTV,可以有乐视、优朋普乐等各种盒子,也可以各个电视机厂商推出的五花八门的电视机,客厅大战硝烟弥漫。互联网冲击电视业务以互联网业务代表的眼球经济改变了电视业务的增长曲线。网络视频Netflix和美国有线电视第一大公司Comcast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Netflix用户已经超过了Comcast付费用户。包括Comcast在内整个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都在主动拥抱互联网,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相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在过去50年间,客厅一直是各大公司争相抢占的目标,但没有任何一家取得了成功。与此同时,PC、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都在不断更新迭代,且有全新功能推出。与此同时,电视和机顶盒的界面永远那么丑陋,甚至连遥控器的设计都令人提不起一丝兴趣。具体到中国市场,一组数据可显示互联网视频的增势迅猛。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增至3.25亿。相较之下,有线电视数字用户发展多年,截至2012年6月底刚刚突破1亿。融合网总编吴纯勇认为,广电系由于太注重电视的社会职能和公益职能,有各种限制让基于电视的创新能力不足,多年以来电视创新一直非常缓慢。不同的用户对于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需求,没有任何一个媒体生态系统能够做到十全十美。人们深信在市面上出现一台涵盖丰富电视节目,且用户体验出色的电视设备后,人们抛弃传统机顶盒将只是时间问题。如果Safari和Chrome可以智能到在用户打开浏览器时自动给出用户最常访问的网址,未来的电视设备也没有理由做不到这一点。真正的智能机顶盒设备应该可以在用户打开电视的同时为用户作出观看选择,并开始播放推荐的电视节目。用户回归客厅娱乐近几年,智能电视、云电视、智能3D电视等电视机概念和产品风起云涌,使电视这一传统娱乐终端迎来了新的热潮。另一方面,互联网电视作为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它不再局限于电视机,而是把电脑、机顶盒、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有序整合在一起,受到了年轻一代用户的喜爱。盒子的梦想并非现在才有,早在2005年7月,盛大曾推出盛大盒子,通过盒子整合电视在内的家庭娱乐,将电视升级为网络终端,使用户能通过电视享受互动娱乐和资讯。几个月后,广电总局发文点名盛大盒子属于违规。抛开政策因素,当时盛大盒子曾因为网络带宽太窄,网络状况不佳、电源不匹配等问题频频死机。人们可以容忍PC死机,但却无法坐在电视前的沙发上频频起身重启机器。几年后,网络提速让互联网电视在用户体验上成为可能。今年年初,工信部开始推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总体目标是完成新增FTTH(光纤宽带)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50%,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2000万户。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来看,上海的光纤入户的用户至少提升到10M速率,最高至30M速率,铜缆接入家庭客户进入光网工程,就可免费升级到4M以上速率。运营商提速需要相应的业务作为驱动,互联网电视业务就是其中之一,通过业务捆绑打包给消费者,运营商和服务商都可以受益。视频的正版化和海量则给用户带来一个高品质视频体验的机会。过去三年间,优酷、土豆、奇艺等视频厂商重金投入,通过打击盗版解决了视频正版化问题。以优酷为例,如在电视剧方面,截止到2012年1月,优酷电视剧总数量超过6万集。电影方面,优酷已先后与迪士尼、华纳、20世纪福斯、狮门等多家电影制作公司签约,积累了众多影视公司合作资源及版权。还有政策的日趋明朗。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广办发网字[2011]181号)文件,结束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盲目发展、无政策可寻的灰色时代。该文正式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即网络高清播放机终端产品,纳入互联网电视一体机的管理范围。多家企业争相进入互联网电视这个领域。一种是传统广电企业或机顶盒厂商;比如同洲、华数和百事通;第二种是互联网视频厂商,比如乐视和优朋普乐;第三种是移动设备厂商,比如苹果和小米。11月14日,小米公司发布“小米盒子”,像一条鲶鱼搅动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市场。有雷军的投资经验,小米手机的网络营销效应做前车之鉴,人们很容易相信,小米盒子进军这个领域,并不是简单地为小米手机增加一个发烧级的配件。吴纯勇认为,雷军所擅长的资本运作,网络营销都是广电牌照方的弱项,小米等互联网企业进军这个领域进入可以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变革。就在前不久,创新工场完成对乐视网旗下子公司乐视致新的投资流程,正式成为乐视致新股东。先有乐视,后有小米,互联网公司未来伸向电视屏的气味越来越浓。这个市场的蛋糕有多大?目前看来,OTT业界对商业模式也有共识,一种是免费内容,电商等企业可在做广告等增值业务;另一种是付费内容,内容提供商要加上优质的服务。推出盒子的各家厂商的想法各不相同。苹果和小米是卖硬件,优朋普乐则主要推互联网视频服务,百视通、华数等都是增加新的业务形态,直播+点播相结合的形式。做盒子的一位人士表示这个市场可以很大,就像当年每个家庭都会购买一台VCD或DVD一样,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市场量级。有人预计,今年,互联网电视终端的销量只有400万台,明年互联网电视终端的销量可以达到1000万台。仅就卖硬件而言,不过盒子产业似乎还是一个小众市场。雷军认为推出小米盒子有点“不务正业”。苹果CEO库克将AppleTV视为一个“业余爱好”。今年7月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苹果AppleTV本财年的出货量在400万台,第三季度为130万台。不管是否是小众市场,众厂商的进入已经体现了对这个领域的重视。过去,厂商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操作界面进行优化,当现在开始重视电视领域的时候,会有一大批业内大佬和初创公司就此展开竞争,竞争带来的直接成果是,我们将拥有一台具备统一用户界面,兼具流媒体视频、音乐和游戏功能的全新电视设备。
2012-11-17 02:11:441300 次
21-30/30 记录2/2 页首页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