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小麦便利店>文章列表
小麦便利店
[我们看到了无人便利店的问题所在,即便是AmazonGo无人零售店其实更多的也只是一个概念,其要规模化发展也有困难。于我而言,无人便利店可以做得很炫酷,但能否做到整体盈利且持续化发展才是关键]扫码进入一家玻璃透明的小店,店内空无一人,客人自己选购商品,然后自主扫码付款离开。从头至尾没有服务人员,这就是最近非常火爆的无人工服务便利店(下称“无人便利店”)。在共享经济尚未退热之时,无人经济开始冲击市场,各类无人工厂、无人送货机等浮出水面,而最贴近人们生活和被大家近期热议的当数无人便利店。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多方实地调研和采访后了解到,无人便利店由于门店面积小、节省人工成本等,其单店成本可能只有普通便利店的十分之一,最令投资者青睐的当数无人便利店几乎可以做到零租金成本,这让部分投资者觉得赚取快钱的机会来了,要知道租金可是压坏实体零售业者的最大成本之一。然而,大部分具有零售经验的传统便利店企业却表示不看好无人便利店,因为这个新型产物的选址、扩张、后台技术和货损管理等都存在诸多问题。无人店与传统店大不同说起无人便利店,大家可能觉得这很好理解,不就是没有店内服务人员吗?但其实并不如此简单。在一个炎热的午后,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上海一家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在现场,可以见到该全透明的玻璃小店面积要比传统便利店小很多,仅15~16平方米。为了确保货品安全,无人便利店的常态是锁门的,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微信身份注册后,电子开锁进入门店,店内商品品种较少,主要是食品、饮料和简单的日用品。顾客自行选购商品后,自行将商品放在电子自助收银机上,每一件货品都贴上了电子价签,自助收银机会通过电子价签自动计算价格并扣款。完成付款后,记者站在门口,有设备会自动对顾客进行安全检测,主要是感应顾客带离门店的货物与收款是否一致,若无问题则店门会自动开启,记者离店后,玻璃门自动锁上。上海的缤果盒子由高鑫零售麾下的大润发和欧尚分别各试水一家店。而类似这样的无人便利店还有不少,比如EasyGo于今年6月份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华广场开出第一家Beta版门店,持续测试中,8月开始在广州多个中高端小区推出2.0版本、盒子形态的旗舰店。此外还有24爱购无人便利店、GOGO、F5未来商店、小麦、扫货星球等,甚至还有一些配合无人店的上下游供应商也纷纷浮出水面,比如生鲜提货冷柜品牌企业健康盾等等。在采访了大润发、EasyGo、扫货星球等业者后,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无人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有很大差异。无人便利店通常都在20平方米以下,扫货星球则索性就是一个自助贩售机的概念,占地面积极小且不需后台仓储,而传统便利店则面积在100~300平方米,需要后台仓储;传统便利店内有服务人员,而无人店则没有;传统便利店的SKU(库存量单位)在3000~5000,主要覆盖食品、盒饭、熟食、饮料、日用品、办公文具、居家用品、化妆品甚至鲜食等,而无人便利店SKU仅500,只覆盖非熟食类食品、饮料和品类极少的日用品;扫货星球这类自助贩售机则以食品饮料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无人店内没有人工,但其实其后台的系统监控和管理人员却是必不可少的。“无人便利店面积不能太大,货品都是要选择一些高周转率的品类,一般不会放置生鲜和熟食。经营无人便利店需要较强的后台技术,因此我们花了数月时间做系统研发,确保用系统来运作和保障安全。”Easy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投资回报解析看起来比传统便利店要娇小简易的无人便利店究竟投资回报如何?王牧牧在今年春节后启动了EasyGo未来便利店项目,如今已经在华南地区开设了三家无人便利店,主要选址在社区。作为无人便利店,其主要的硬件投入是进门和出门的门禁设备、自助收银设备、扫码和感应设备、监控防盗设备等。“与传统店相比,其实无人便利店更像是一个搭建起来的无地基玻璃盒子设备,而无人贩售机则根本就是一个装置。因为无人店是一个搭建的玻璃盒子概念,所以并非传统便利店那样是一个物业,无人便利店是不需要租金和店内人工的。我们的开店是基于与合作伙伴的商谈,比如盒子(无人便利店)进入社区开店则需与社区物业、开发商等达成合作,经过他们允许再进入。在EasyGo的模式里,没有租金和固定铺位,通过和小区物业深度合作,双方一同维护设备,并实行利润分成——物业方将得到销售额的5%~8%。”王牧牧表示,“一家无人便利店的投资额在10万元左右,以我们目前营业来看,单店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即一个月有6万元收入,毛利率在35%左右,再去除分成等,我们估测单店8个月~1年可以回本。且因无人店没有进场费之说,所以供应商更愿意和无人店合作。”他颇为自信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EasyGo在今年预计可达100家,随后将考虑开放加盟,全面扩张。创办了Eatbox无人便利店的EATOWN怡食家超市CEO安利英透露,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约22~24元,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10万元的单店成本,模式则是与社区分成合作,几乎没有租金成本。在采访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缤果盒子的单店投入和日营业额数据与上述两家同业差不多,因此以数学方式计算,则单店投资回报年限大约1年。以自动贩售机为主的扫货星球的成本则更低。在刚刚举行的2017上海国际商业年会上,扫货星球现场展示最新科技的智慧零售无人商店(AI机器视觉),创始人兼CEO邹涛到场阐释对智慧无人零售应用的发展。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扫货星球一个贩售机的买断成本不到8万元,经营者也可以租赁这个贩售机,设备日租金约130元,其也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门店租金,投资回报期很可能短于玻璃盒子的1年。“扫货星球正积极寻求代理商、分销商及业务合作伙伴,扩大市场占有率。我们现在已经发展了100个扫货星球的贩售机装置,预计接下来会翻番。”邹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比较而言,传统便利店的成本的确会比无人店高很多,单店投资回报期更长。柒—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本部长小野泽千寻透露,7-11加盟模式为加盟主初期投资的金额,包括保证金20万,商品投资20万,加盟费10万,培训费1.1万,开业准备费2.1万,装修费大约35万,合计金额大概是80万。“传统便利店每个月有固定支出,一年的租金成本从40多万到100多万不等,由于轮班需要,则雇用4名员工,按平均月薪5000元计算,每月人工成本约2万元。这些租金和店内人工成本是无人便利店不需要的。此外还有装修成本、水电费等,以此计算,传统便利店的日营业额得达到6000元左右才有望收支平衡。可是目前非常多的传统便利店都难以达到该数字,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中国便利店(传统店)单店平均日销3714元。所以传统便利店业者亏损者不在少数,盈利压力很大,传统便利店的单店投资回报期也比无人便利店要长。”资深零售人士沈军分析。于是,看似投资回报期较短的无人便利店开始受到资本追捧。24爱购无人便利店天使轮融资了100万元人民币;F5未来商店获得融资3000万元人民币;缤果盒子和小麦便利店分别获得融资1亿元人民币和1.25亿元人民币。无人店的痛点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除了无人便利店,其实还有一波无人经济产业正陆续出现。据CNBC报道,零售巨头沃尔玛已经在美国申请了“漂浮仓库”的专利,它可以通过无人机将包裹送到客户家门口。这可能是沃尔玛将其电子商务业务推向新阶段的最新举措,也被誉为无人送货机。还有消息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无人水饺工厂等。“我听到过很多业内人士对于无人经济尤其是无人便利店的不同看法。其实,传统零售在线下‘两高一降’(租金和人力成本升高,毛利空间持续下降)的痛点是无人零售受到追捧的一个核心原因。有一部分业者认为,目前无人便利店直接的显性成本和传统便利店相比是一个伪命题,消费者在门店确实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但是前台没人,后台有人。无人便利店需要更多的物业配套,而物流成本和商品管理等后台成本并没有因此减少,同时灯光、温度、设备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腾云天下TalkingData地产行业总经理王可青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替代人工服务,无人便利店对于后台系统以及科技设备的要求颇高,收款机供应商提供自助收款机设备及方案、RFID设备商提供标签及识别方案和监控商提供数据采集和防盗方案等。“为了做到店内无人工,背后的技术体系建设和设备要求都很高,我计算过,如果算上系统监控和后台操作运维人员,每10家左右无人便利店就需要至少4~5个后台监控维护人员,而且他们如果发现异常,也需要出动和巡店。所以无人店其实有很多隐性成本,在前台看不到而已。”多年从事零售业,如今正在研究无人便利店的宋铁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缤果盒子还在测试阶段,无人便利店为避免货物被盗,每一件商品上都要有RFID技术的价签,这也是自助收银必须具备的条件。每一个RFID价签的成本是0.4元左右,由于货品数量较多,因此价签成本是比较高的。且价签也需要人工去贴,又增加了成本。”大润发飞牛网联席CEO袁彬向第一财经记者说道。此外,因为缺乏店内人工管理,所以理货、配送、补货等也是问题。且店内的温控、货物保鲜也只能依靠系统,万一系统发生问题,则会引起食品变质等,货损率可能会很高。如果要摊薄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成本、降低货损率等,就需要规模化运作。然而这就触及一个问题——无人店扩张难。“这和选址有很大关系。传统便利店可以进入商圈、社区、地铁、写字楼等,而解决快速消费的无人便利店则只适合进入写字楼和社区,由于不支付租金,因此无人便利店必须与开发商、物业方洽谈合作,将盒子引入社区、写字楼。有时你即便和地产开发公司达成了合作,但具体落地到小区,还得再谈,其中的沟通成本很高,开办周期很难控制。这就给扩张带来实际难度,不易规模化,也就不易摊薄各项成本。”宋铁城指出,目前所谓无人便利店短期可收回成本的,基本是看的单店,而没有好好地把后台技术研发成本、后台运维成本、拓展开发成本以及长期难以规模化等算在内。不少传统零售商并不看好无人便利店。“我不看好无人便利店,任何业态的成功都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无人店的诉求都是向着经营者的痛点,没有找到消费者的痛点,且由于店小、货物品种不多也使得消费者体验感并不十分好。”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陈科指出,无人便利店考验出了商家的经营和技术能力,也在考验消费者的素质,如果遇到素质较低的顾客破坏了货品,就造成了企业经济损失。而且无人便利店作为一个无地基的装置来拓展,其在具体的开业证照和手续方面的办理也不十分明确,这些都可能是隐患。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竞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接近10万家,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在此背景下,一位曾经在7-11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指出,无人便利店面临的竞争很激烈,无人店在白天时间段应该比不上货品齐全的商超,而到了晚上,则前半夜有传统便利店,无人店可能到后半夜才有些生意,可是光靠后半夜很难有太好的销售业绩。而且无人店目前只是一部分年轻消费者可以接受,年龄稍大些的消费者还不会使用全程自助的无人店,他们宁愿去传统便利店购物。无人便利店在部分业者看来,仅仅是传统实体零售店业态的一种补充。上述管理人员甚至提出,无人便利店若是做成广告位则说不定未来还大有发展,只可惜规模化扩张对其而言有些困难,那么无人店目前的广告营销作用也并不会很大。“我们看到了无人便利店的问题所在,即便是AmazonGo无人零售店其实更多的也只是一个概念,其要规模化发展也有困难。于我而言,无人便利店可以做得很炫酷,但能否做到整体盈利且持续化发展才是关键。”安利英如是说。
一起惠2017-09-04 10:46:34385 次
或为转型,或为尝试,电商平台和传统零售纷纷涉足无人便利店。阿里巴巴、亚马逊、居然之家、天虹等企业是怎么做的?小编整理如下:一、天虹无人便利店天虹无人便利店以会员专属形式运营,连接虹领巾APP,采用RFID射频识别、智能监控、云客服、在线支付等技术手段,通过快速收银、无感核验、实时连接等服务,提升智能化购物体验。用户进入WellGO前,需要先完成会员身份的识别,天虹会员可直接通过“虹领巾APP”扫码进入,新用户则需要通过微信扫码关注天虹官方服务号“天虹”,进行手机号注册验证后,方可进入。店内共摆放了6组货架和1个风幕柜、1台咖啡机,共陈列了300余种商品,涵盖零食、饮料、生活用品等。在结算时,顾客将要购买的全部商品放到收银台感应区,显示屏会出现一个二维码,扫描完成,确认购买者的身份后,显示屏上将显示购物的明细和总金额,点击确认支付后,顾客可通过虹支付(虹领巾APP支付)、微信、支付宝三种结算方式买单。顾客拿着已买单的商品走到门口,系统会自动识别是否有未支付的商品,如有未支付商品则会语音提示,并在门口的显示屏上显示未买单的商品,继续完成买单后,系统感应全部买单成功,将会开启大门。若一次性买单完成,系统识别后将自动开启大门。顾客若在过程中遇到问题,还可以一键呼叫在线客服。二、AmazonGo2016年12月,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张了第一家无人零售便利店——AmazonGo,并面向员工展开测试,这种“即拿即走,免排队”的模式立刻获得了行业关注。据了解,AmazonGo其商品摆设与普通零售店基本一致,主要销售即食早餐、午餐和晚餐,以及其他包装食品。AmazonGo的最大卖点就在于消费者可以不用再排队结账。AmazonGo此前预计在2017年初向大众开放,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成本过高以及技术的缺陷,AmazonGo目前难以实现大规模复制开店,开业时间仍未确定。不过,亚马逊还是让不少大众开始了解无人店。三、缤果盒子早在去年8月,缤果盒子就开设了第一家门店,直到今年6月和欧尚合作入驻上海,才真正引起轰动。2016年8月,缤果盒子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今年6月初,首家缤果盒子在上海成立,是一家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缤果盒子的购物流程并不复杂,顾客进店需要扫描二维码,并且只有微信扫码,选好商品后将其放置在收银台检测区,检测区自动出现收费二维码。顾客直接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完成付账,即可离店。目前,运营中的缤果盒子有10个,面积大约都为15平米左右,主营便利性应急商品,有500多个SKU,在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顾客数万人,实现“零偷盗”,用户复购率接近80%。缤果盒子已于今年7月完成A轮亿元融资,融资额超1亿元。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表示,预计一年内可完成5000个网点铺设。四、淘咖啡淘咖啡是另一个颇受关注的无人店业态。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巴巴推出的无人计划-淘咖啡,正式亮相。即第一个应用场景是无人咖啡馆。据悉,淘咖啡占地200平方米左右,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消费者50人以上。淘咖啡使用了多项尖端技术,实现了一种“自动识别、即走即付”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在第一次进店前,用手机里的手淘应用扫一个二维码,确认协议条款,以获取进店的二维码“通行证”,进店时,将手机放在闸机上的进行验证,之后就可以开始随意在店内选购。购买流程中,首先是与淘宝相连,通过淘宝扫码获得入场码,待通过闸机认证后,消费者可以开始购物。购物结束后,通过最后一道结算门,它由两道门组成,第一道门可以感应用户的离店需求,便会自动开启;几秒钟后,第二道门开启,意味着结算门已经完成扣款。旁边会有机器提醒用户,本次支付宝的扣款金额等。五、EATBOXEATBOX无人便利店是家居卖场品牌居然之家将于今年7月落地的项目,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的西直门和世纪金源,EATBOX的门店在30平米左右,消费者首次进店需要录入人脸信息——目前由一名店员引导完成,未来会在店前设置展示视频,由消费者自助完成。录入完成后,由摄像头扫描入内。EATBOX将会有脸部识别、重量传感、摄像头、RFID等技术配置。EATBOX的商品识别方案基于RFID技术,在结账时,它与缤果盒子有相同之处,每样商品上都有一个RFID标签,商品放在结算柜台上,继而在显示屏上生成二维码,消费者便可扫码完成支付。出店时,摄像头再次扫描人脸才能开门。居然之家旗下怡食家超市总经理安利英表示:“盒子型产品更灵活,租金也更低。据估算,EATBOX的日均销售额做到1500元以上,即可在北京大部分区域实现单店盈利,EATBOX将会首先铺居然之间的店里,但最终目标还是市场化的商业密集区。”六、F5未来商店F5未来商店于2015年4月在广州佛山成立,是一家利用机器自动化结合算法替代人工的24小时智能无人便利店,对外提供鲜食商品,平均50秒出货。据悉,F5未来商店有自营与加盟两种运营方式,店铺实用面积在30-60平方,核心技术是机械臂+智能仓储。F5未来商店的机械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生产的,经过20万次测试后,机械臂的出错率基本可以控制在万分之一左右。目前,F5未来商店在佛山、广州共运营着6家门店,2017年3月,其完成12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创大资本和TCL创投;2017年6月,F5未来商店宣布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由创新工场领投。七、TakeGo在今年6月举办的“人工智能改变零售”峰会上,深兰科技联合支付宝、芝麻信用及NVIDIA英伟达发布了无人智能店TakeGo,将完全实现扫手进店、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的无人店全智能化操作。娃哈哈和深兰科技签订了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店的合同,伊利、来伊份等企业也在合作洽谈中。今年2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与深兰科技合作推出快猫无人值守便利店和“拿了就走,免现场结算”的takeGo信用结算系统。TakeGo系统主要运用卷积神经系统、Deeplearning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生物识别、生物支付等技术,它没有设置APP,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进店前需要进行静脉识别,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自动扣款。但目前不可避免的是在付款后,手机会有提示,需要消费者确认付款。八、Wheelys今年3月,瑞典初创公司Wheelys在上海开设了一家由应用程序控制的无人售货商店,这家原型商店将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运营。上海店是Wheelys公司首次在繁忙大都市进行概念验证。消费者需要在他们的手机上安装一个允许他们访问商店的应用,进入商店后,扫描想要购买货物的条形码,离开商店时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即可。此外,无人店的屋顶还配备了4台无人机,顾客可通过app订购,无人机就会带着商品送至你家(目前这个功能仍在测试中)。九、24爱购智能便利店24爱购是一款手机APP和线下实体店铺相结合的24小时无人售卖的移动便利店,消费者通过在APP下单购买,手机支付成功后,服务器控制无人超市售货机器人进行备货,用户在线下店点击取货界面完成购买。物网科技于2016年2月16日正式启动移动智能超市项目,本次推出的智能无人值守便利店是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它在本质上是通过机械臂+控制运动系统,可以实现一次分拣出更多商品。24爱购于2017年3月完成了1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目前定位于社区场景,所谓社区场景,更确切来说,它更多分布在社区、旅游景区、大学城和医院等地区。十、神奇屋智能便利店2017年3月,在广州乐天创意园loteam众创空间,神奇屋智能便利店作为一个“共享空间”的新项目出现。该项目前期是由“混序部落”创始人李文和严国超参与指导完成。神奇屋智能便利店通过技术手段实现24小时365天无人值守。主要销售饮料,日用品,生活用品,零食,烟酒,水果,成人用品,应急非处方药等商品。同时实现ATM存取款,快递收发,复印打印,证件照拍摄,便民支付,手机充电等功能。据了解,神奇屋在无人技术上采用微型自动化仓库+磁悬微型机器手+生物图像识别组合来取代传统货架;利用物联网掌控产品的流动信息和物流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采集消费者标签和消费数据。十一、小e微店小e微店是北京小易到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推出的无人值守式自助购物模式。用户需要下载小e到家APP即可在小e微店进行购买消费。“小e微店”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LBS定位技术,为用户提供无人值守、自助购物的消费场景;用户可通过手机扫码,移动支付,自助完成购物,主要布局在高端写字楼、科技园区企业内部。它主要解决企业员工日常工作中休闲购物的需求。目前,小e微店已成功入驻宏碁、海尔、智联、51job、小米等百余家公司。十二、甘来智能微超甘来智能微超是广州甘来信息科技公司推出的具备互联网思维的24小时机器人无人超市,具备商品零售、广告投放、后台管理、物流供应等多元功能。智能微超是以大块头的机器为载体,在上面分别围绕消费者的极致体验和经营者的智能抉择提供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智能引流等等多种AI手段。除了能给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体验外,甘来智能微超的核心是可以通过数据智能决策极大的降低经营者的人力成本。目前甘来自主及协同运营的智能微超已经超过数千个点位,范围遍布全国20个城市及海外地区。十三、小麦便利店小麦便利店并不在现有的楼房里,而是类似缤果盒子那样在空地上摆了个“大盒子”。便利店选址主要为社区场景,提供7×24小时的社区居民早餐供应及简易日用品。小麦便利店单店面积约为20平方米,可移动、可拼装,能在4小时建成店面,放置在室内室外均可,且能在一天内实现开业。另外,小麦便利店能通过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技术支持无人值守模式——顾客进店之前需要注册会员,之后可通过人脸识别或扫码的方式进入店内,自助扫描购买和结算支付。据小编了解,“小麦便利店”日前宣布获得1.25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由洪泰基金、晨山资本联合投资。
2017-08-12 09:21:48241 次
小麦公社旗下“小麦便利店”已获得1.25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由洪泰基金、晨山资本联合投资,这是继斑马资本投资便利蜂之后,便利店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据了解,小麦团队自2015年底进入便利店领域,在红杉中国、中通快递、成为资本等老股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该公司称,此次融资主要用于供应链建设、产品迭代升级、自有系统研发升级等。小麦便利店面积约20平方米,该方案在户外及建筑内均可放置,可移动、可拼装、灵活部署,可以实现4小时建店、一日开业;此外,其还通过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技术支持可无人值守模式。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完整的购物流程是:注册会员-人脸识别或扫码进门(身份识别)-微信扫码自购-结算支付离开。小麦便利店主要开在社区场景(解决便民零售店选址难、商业配套缺失的现状),提供7x24小时的社区居民早餐供应、鲜食、生鲜蔬菜及日常必需品。满足日常消费的同时,其还根据不同社区的需求设置了便民急救箱、手机充电站、微波炉和公益灭火器等设施。小麦公社副总裁全斌表示,目前研发制造还在试测迭代中,但目前的版本已经颠覆了传统便利店的成本结构,且通过制造标准化可以快速复制。由于优化了传统便利店的地租和人力两大成本,小麦便利店可以提供更便宜的商品定价。同时,每个便利店都会依据动态购物行为数据分析、用户调研和多年经验的便利店运营团队支持,进行更准确的选品和精准订货,并要求一定的商品汰换率防止“审美疲劳”。未来还能以有限的物理空间+无限的货架延展方式提供更多品类和服务的选择。控制盗损率是此类开放型店铺的一大难题,目前有无人便利店采用曲线救国的RFID方案,但面临标签成本高、易脱落、易撕毁等问题。而小麦采用的是半管理半技术的手段,其思路是:偷窃行为获利低:封闭社区的消费群体比较固定,购物是刚性需求,商品多为小额资金的食品或日常必须品,偷窃是少数的偶发现象;偷窃行为成本高:通过智能身份识别掌握会员信息,未来也会和信用体系合作,购物行为会计入诚信体系;日常有人值守,所以比无人便利店面临的风险低;测试下来,其盘亏是千分之三、达到成本平衡,相比之下,传统便利店盘亏在千分之5左右。出于“有人”的特点,其对标对象更像是传统夫妻店/小卖部,“虽然可以选择无人模式,但小麦便利店日常仍需要一名店主看管6-8小时,除正常运营外也保持了社交属性和更流畅的顾客体验”,全斌说,“小麦是智能便利店而非无人便利店,抛除前面的定语,我们核心还是关注便利店本身的运营和客户体验,供应链布局、系统优化、运营升级等。”小麦便利店的核心团队融合了互联网(O2O、电商)、零售(传统便利店)、物流、房地产人才,CEO刘泽轩创办的小麦公社曾是中国最大的校园快递O2O企业。目前,该公司还没有透露开店速度规划,但表示具备更鲜明的智能硬件属性的新版本店铺将很快投入更广泛的测试中。
一起惠2017-07-19 09:36:4630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