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
2006年7月,全球超市巨头沃尔玛宣布全面撤出德国市场,将当地的85家门店出售给德国麦德龙公司。在德经营八年间,这家常年盘踞世界500强榜单前几名的公司却屡屡遭遇挫败,累计亏损过亿美金。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有料到,让曾经雄心勃勃的沃尔玛败下阵来的对手,竟然是一家基本不做广告、90%都为自销商品的老牌连锁超市。Aldi正式命名是在1961年,四个字母代表了“Albrecht家族折扣商店”的缩写。当时两兄弟已经在德国食品零售行业小有名气,有意思的是,供应商们对他俩是既害怕又佩服。害怕是因为Albrecht兄弟以粗暴、冷酷的谈判风格著称,总有办法将批发价砍到商家的底线。佩服的是他们能始终坚持价廉物美的销售原则,长期以往赢得了越来越多顾客的信赖。到60年代末,去Aldi购物一度在德国中产阶级当中引发了热潮,宝马、奔驰等名车开始陆续出现在超市的停车场上。两兄弟低调和节俭的处事风格和经商理念被许多德国人所津津乐道,《明镜》曾这样评价道:“最有钱的德国人教会了我们怎么去省钱”。到2014年,Aldi在德国的生意已遍地开花,共拥有3,230家连锁和五万名员工,同时也在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公司声称约87%的德国人会定期去Aldi购物。作为一个曾在德国交流学习半年的氪星作者,Aldi确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因有三点:一是它的价格十分良心,商品售价普遍比其他超市低20-30%,而且东西用下来都还不错(也是当地华人留学生的最爱);二是店面不大,但随处可见,选址通常离居民区是最近的;三是虽然它的货架摆放很“简陋”,但我身边几乎所有的德国朋友都会有去那买东西的习惯。细想一下,这些也是让巨头沃尔玛兵败德国的重要原因。如果你在德国学习或者居住过一段时间,应该对Aldi十分熟悉。作为本土最大的食品连锁零售企业,Aldi的前身是1948年Albrecht兄弟接管其母在埃森市郊矿区开办的食品零售店,但这对天生拥有经商头脑的兄弟显然不满足于只当个小店主,他们的野心是尽可能多地在全国开设连锁商铺。两兄弟低调和精打细算的个性也充分体现在了公司的经营理念上:虽然到1954年,Aldi已经很快在德国拥有了50家连锁,但你几乎看不到它的任何广告,早期的Aldi甚至没有货架,品牌唯一的口号就是“精选的低价”,引用KarlAlbrecht屈指可数的几次公开发言中的话——“低价就是Aldi最好的广告。”我们首先来看货品本身:提到沃尔玛,大家可能在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slogan就是“天天低价”,但是到了德国,这件事反而被Aldi做得更好,很多时候Aldi的价格都比沃尔玛来得更便宜。零售的本质是“价廉物美”,Aldi的特色在于通过精选的SKU和毛利高的自有品牌来尽可能降低商品的价格,同时从世界各地挑选优质的供应商,保证商品的品质过关。与沃尔玛大而全的选品策略不同,Aldi门店的SKU很长一段时间都维持在600种左右,原则是基本能满足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同时,每个单独品类通常只能看到1-2个牌子,而且基本以自有品牌为主(品牌性较差的基础商品),目的是打造精选和爆款。毕竟要获得供应商那的最低进价,必须得达到一定的采购量。再来看场地和货架摆放,Aldi每家超市的占地面积都不大,选址通常在居民区和市中心的周边,整个装修秉承着德国人一直以来崇尚的简单实用作风。除了少量生鲜、酒类等有货架和冷柜外,大部分商品都是成箱式地叠放,节省了来回摆放、运输的人工成本和时间。Aldi的货架摆放看似杂乱无章,其实背后蕴藏着不少门道。比如它们喜欢将一些打折的商品放在超市的中间区域,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散人流,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选购,还能够让员工有更多的空间来贴放标签。另外,Aldi还会将冰冻食品放在最后一排货架,原因是这样安排可以让顾客在差不多逛完的时候才看到,拿完就直接去结账了,充分减少冷冻食品离开冰柜的时间。最后来看看人员设置,根据我自己去Aldi购物的体验,除了收银台,顾客难得能在超市里找到工作人员的身影。Aldi鼓励消费者自己去把事情“搞定”,从而节省不必要的员工成本,提高效率。我当时的习惯是自己带好环保袋然后去门口用20欧分租一辆推车(硬币用于解锁),去里面买好需要的东西,之后再自行归还手推车。由于无需管理推车和花时间整理货架,通常一家典型的Aldi超市里人员配置在3-4人左右,一位是叉车操作员,2-3位收营员,最多加个保安。由于Aldi目前仍是一家私有企业,外界对它的财务情况无从了解。这家低调的公司向来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两个创始人的理念是与其花时间在外宣传,不如留下时间把改做的事情做做好,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不来Aldi,那就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在德国将沃尔玛扫出门外后,这家老牌超市连锁近几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尽可能地延伸触角,进军各国的零售市场。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方面也是来自于本土廉价连锁的Lidl超市的竞争压力。继以价格战策略深深打入英国零售市场后,Aldi又将沃尔玛的大本营美国锁定为目标市场,再次试图以低价策略打败当地的竞争对手。事实上,Aldi的入场也为向来习惯驱车去大卖场采购的美国人创造了一种全新、极简的购物体验,由于平价+精选,消费者无需再向从前那样在货架前后来回比价,或者手握各种折扣券,只需根据自己的购物清单跑到就近的Aldi超市,然后一项项地勾划、放进购物车,然后买单结账。早在2013年,Aldi就提出了所谓的5年规划,即到2018年总共开设650家连锁超市,从而覆盖整个美国市场。去年7月份,华尔街日报又爆料说,Aldi计划投入30亿美金加速扩张,在18年开设到2000家店铺。众所周知,沃尔玛和克罗格(TheKrogerCo)两家零售巨头常年霸占着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不过按照Aldi的发展速度,预计在2020年Aldi的连锁超市数将超越克罗格,坐上北美零售市场的第二把交椅。上周,这家欧洲零售巨头又宣布了一个重磅的决定——在美国所有旗下门店开始接受包括Visa、MasterCard、Discover以及美国运通等信用卡支付。要知道Aldi成立至今,一直只支持现金和借记卡,原因是创始人认为信用卡的手续费普遍更高,也是在有效地帮助公司节省整体运营成本。此次愿意在美国市场破例,与其说是为了让顾客有更加简单、便捷的消费体验,不如说是Aldi正在试图扩展更大的用户群体,与沃尔玛全面竞争。当然,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旦可以使用信用卡,顾客就容易越买越多。让沃尔玛兵败德国,又在美国市场咄咄逼人,Aldi一路的快速崛起遵循的是最朴素的商业准则,即以最低的价格给消费者最好的东西,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将它演绎到了极致。这或许也是最能带给我们创业者思考和启发的地方:在充斥着噪音和浮躁心态的环境当中,你能否坚定不移地贯彻自己的初心,长期以往、真正为用户带来价值,改变整个行业,实实在在地为市场提升效率。
近日德国快时尚品牌TomTailor进驻国内电商巨头京东的全球购版块,京东也成为这个品牌中国区首家入驻的第三方电商平台。这次上线产品包括了该集团旗下的3个品牌TOMTAILOR、TOMTAILORDenim以及TOMTAILORContemporaryWomen。而入驻海外购版块说明目前双方还是以跨境电商模式合作。TomTailor于1962年成立于德国汉堡,2012年收购了品牌Bonita。集团在2015年的净销售额达到约9.56亿欧元,同比微增2.5%。看起来至少比呈现颓势的GAP表现得好,跟ZARA还比不了。截至今年9月底,这个品牌在35个国家开设了437家自营品牌店、197家加盟店、2903家百货店,并在约9500家多品牌店销售。与其它快时尚品牌不太相同的是,TomTailor的批发代理渠道很发达,后者对集团对净销售额超过了1/3。2015年底,TomTailor在上海虹桥新天地刚刚开了一家品牌直营店,而这是它第三次进军中国市场了。2003年TomTailor即在百货商店开设专柜,三年后撤柜;而后2012年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开设了旗舰店也以关闭告终。位于上海偏西位置的虹桥新天地并不算主流地段,暂时无法获取最大限度的注意力。2014年,复星集团收购了TomTailor23%的股权,于是带领TomTailor卷土重来。复星曾帮助其投资的希腊珠宝品牌FolliFollie成功打开中国市场。根据WWD,截止目前,除了上海虹桥新天地的旗舰店,TomTailor在中国还有14家代理销售点。TomTailor集团首席执行官DieterHolzer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面临着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级,丰富的产品线、对潮流的迅速反应和性价比是品牌的一贯策略。公司不但对一二线市场充满信心,也对三四线市场寄予厚望。”基于TomTailor一贯的加盟代理模式,在中国也已与百盛百货(Parkson)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未来还将与百盛、银座、银泰等经销商共同发展,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开设线下实体店。而在进入中国前期TomTailor会与京东、天猫、亚马逊等中国电商合作,而后将其自有电商引入中国。对于一直想变得时尚的京东来说,TomTailor是一枚新收获。由京东2015年最新财报,京东发家的3C、家电类别终于成为较小类别,而以服饰为主的一般商品类别及其他成为第一大类。为了表现京东的时尚形象,去年还带设计师去米兰和纽约时装周兜了一圈。服装类是京东从天猫手里艰难抢下的一点市场。后者一直是中国时尚服装类品牌重要电商渠道,各大快时尚甚至奢侈品牌中很多都在天猫上开设旗舰店。TomTailor一直对于代理渠道模式很信任,不过在中国发达的电商冲击下,依靠品牌代理的百货店活得都不太好,纷纷寻求出路和转型。此次和京东的合作,应该意在扭转眼下的不足。
3月2日消息,跨境进口电商将实施新税制的消息传开后,业界对保税进口模式即将迎来的变化似乎已有了“底”。有评论称,若保税通道取消50元起征点,且征收增值税(或增值税加消费税)的70%,而原来的行邮税依然存在,那么快件及邮关(缴纳行邮税的个人物品)的量可能会重新起来。不过,对于行邮税税率是否也会相应变化的问题一直不明朗。不少从业者指出,若跨境电商改征新的综合税,而原有行邮税税率不变,将利好海淘代购行业。“因为以母婴、食品、低价化妆品(小于100元)为主的产品,跨境电商综合税税率高于行邮税,那么必然刺激这些产品更多的走邮关通道,代购的生存空间也会随之变大。”不过,这一判断还未得到印证,日前便有消息称,据某跨境保税区下发的文件透露出,跨境电商税改的同时,原来的行邮税也将同步调整,由现行的10%、20%、30%、50%四档,调整为15%、30%、60%三档,保留50元起征点。据了解到,行邮税是一个大部分人可能都不清楚的税种,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很小。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共计征收行邮税4.41309亿元。事实上,目前,我国海关对于进口商品有两个征税规则:一种是企业购买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并用于商店销售(即一般贸易进口),海关对其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另一种则是由个人带入或邮寄的物品,征收行邮税。行邮税属于增值税、关税、消费税“三税合一”的叠加税,简易征收,关键词在于“个人物品”,课税对象包括入境旅客、运输工具、服务人员携带的应税行李物品、个人邮递物品、馈赠物品,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入境的个人物品,税率分为10%、20%、30%和50%四档(50元以内免征),一般低于同类商品进口的流转税。为了促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发展,截至目前,海关对走保税通道进口的商品,包括保税备货模式和跨境BC模式(即阳光直邮),征收行邮税。同时,传统海淘以及海外代购也按照个人邮寄物品缴纳行邮税。虽然行邮税将大幅上涨的消息目前并未得到确认,但业内人士指出,若行邮税税率上涨的消息属实,那么意味着以前按照“个人物品”走快件或邮政清关通道的包裹将缴纳更多的税款,使得直邮和海淘代购的优势有所降低。“同时,相较跨境电商综合税而言,行邮税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50元以内免征。若行邮税税率上涨,那么为了满足免征条件,可选择的品类会进一步缩小,更多的是往低价商品靠拢。”上述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原10%税率的商品,价格小于500元免税;20%税率的,价格小于250元免税;30%税率的,价格小于166元免税;50%税率的,价格小于100元免税。税率调整后,15%税率的商品价格小于333元免税,30%税率的价格小于166元免征,60%税率的价格小于83元免征。”而一位接近海关的人士评论称,如果从政策严格执行的角度来讲,这一政策一旦落实,必然影响代购行业,而且影响很大。“但从历来政策执行的难度和各地区执行的差异来看,这就不好说了。往往是这种差异性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大于税率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大趋势是,国家在进一步阳光化跨境电商的同时,也将加强对海淘代购的规范。不难想象,邮关和灰关很快会进入严管,非个人自用将很难再走这条通道。”另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表示。
2月14日消息,Endomondo、MyFitnessPal、MapMyFitness、Runtastic、FitStar和RunKeeper等应用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除了都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用来追踪用户的健康和活力等状况这一共同点之外,另一大共同特点就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所有的这些应用都已经被更大的公司、亦或是更大的品牌收购。最近一次就是RunKeeper被收购,这家应用公司刚刚被运动跑鞋品牌Asics收入囊中。在此之前,Endomondo、MyFitnessPal和MapMyFitness等应用则都被Armour收购麾下。FitStar则被Fitbit收购,在此交易之时,Fitbit还没有上市,不过,当时的Fitbit已经发展成为活动追踪应用行业的领导者。从多个角度来讲,应用与服装巨头和设备制造商合二为一,就会产生较大的意义。对服装公司而言,这就意味着收购了一个业已形成大规模的数字客户群体。对应用制造商而言,这也是一种较为完美的撤出。许多应用提供多种服务,然而,真正购买优质订阅服务的用户数量可能不足以维持这些应用的长期发展。就在去年,RunKeeper方面就宣布该公司裁减30%的员工,以此将业务重点放在创收方面。另外,诸如Runtastic之类的一些应用公司甚至还进军设备业务领域,尽管硬件业务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另外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情况。如今仍然保持独立的Strava应用,除了提供优质服务之外,而且还成立了一个应用商店。通过这一应用商店,Strava还销售少量的的服装,而且还向市政建设规划者销售地图数据。不过,这些业务到底能够帮助Strava增加多少收入,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这对真正的用户,即成百上千万使用这些应用来履行他们常规培训职责或实现他们周末练习目标的用户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再说,对那些出于最好打算下载这些应用但又很少使用这些应用的用户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总而言之,一连串的并购安全表明,真正的独立健康应用时代已经宣告终结。健康应用是全新的照片应用:即使这个应用稍显疏远,但仍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那么这款应用仍有机会被更大的公司收购,特别是那些想通过这种应用来支持自身数字产品的公司,哪怕是通过长期保留战略。尽管健康应用领域存在诸多的业务并购,但是,最初的承诺就是一切都不会改变——那些被收购的应用仍将成为用户的锻炼伙伴,即使这些应用升级成为一个大型公司的一员。但事实上,这些应用最终都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会像一个标识那样微妙:MyFitnessPal应用在经过了重大升级之后,已经拥有了一个类似于Armour的标识。但是,这可能会像Munchery之类的服务广告那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广告如今出现在用户的食品日记之当,或者是出现在用户的锻练事项当中。这些措施会帮助应用创造收入。当然,用户的数据也成为创收的一种的基础。用户多年前注册使用的免费健康应用,需要用户输入性别、身高、体重、出生日期、总体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目标等信息之后才能使用。这些信息如今也随着业务并购交易的结束而被其它的大公司掌握。所有的公司都会急于得到这些数据信息,以便通告给其它公司制定相应的商业决策,尽管这些公司声称这些数据完全是匿名提供。当然,这并意味着会导致恐慌蔓延,相反,这可能会是一种更多的远景。这些健康与运动应用的市场仍然非常新颖:具体来讲,甚至就像应用商店那样属于新生事物。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没有看到过能够存储如此多的用户健康信息的口袋电脑。如今,健康和运动应用已经成为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微博)应用商店排名最靠前的应用,而且在苹果智能手表AppleWatch的所有应用中占据的份额几乎达到7%左右。应用一度被认为是“方便的工具”,例如,用户会说,看,我能够查看到我行走的步数。如今,这些应用都将经历相似的整合期,这并不奇怪,特别是在数据业已对企业具有更大价值的形势之下。当然,乐观地来看,健康应用在被其它公司收购之后,仍会继续存在。不过,从一些交易来看,有些应用在被收购之后,就会被立即关闭。这种现象意味着,用户必须找到另一款健康应用,并下载使用。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户又必须输入所有的个人信息。
2月14日消息,Endomondo、MyFitnessPal、MapMyFitness、Runtastic、FitStar和RunKeeper等应用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除了都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用来追踪用户的健康和活力等状况这一共同点之外,另一大共同特点就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所有的这些应用都已经被更大的公司、亦或是更大的品牌收购。最近一次就是RunKeeper被收购,这家应用公司刚刚被运动跑鞋品牌Asics收入囊中。在此之前,Endomondo、MyFitnessPal和MapMyFitness等应用则都被Armour收购麾下。FitStar则被Fitbit收购,在此交易之时,Fitbit还没有上市,不过,当时的Fitbit已经发展成为活动追踪应用行业的领导者。从多个角度来讲,应用与服装巨头和设备制造商合二为一,就会产生较大的意义。对服装公司而言,这就意味着收购了一个业已形成大规模的数字客户群体。对应用制造商而言,这也是一种较为完美的撤出。许多应用提供多种服务,然而,真正购买优质订阅服务的用户数量可能不足以维持这些应用的长期发展。就在去年,RunKeeper方面就宣布该公司裁减30%的员工,以此将业务重点放在创收方面。另外,诸如Runtastic之类的一些应用公司甚至还进军设备业务领域,尽管硬件业务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另外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情况。如今仍然保持独立的Strava应用,除了提供优质服务之外,而且还成立了一个应用商店。通过这一应用商店,Strava还销售少量的的服装,而且还向市政建设规划者销售地图数据。不过,这些业务到底能够帮助Strava增加多少收入,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这对真正的用户,即成百上千万使用这些应用来履行他们常规培训职责或实现他们周末练习目标的用户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再说,对那些出于最好打算下载这些应用但又很少使用这些应用的用户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总而言之,一连串的并购安全表明,真正的独立健康应用时代已经宣告终结。健康应用是全新的照片应用:即使这个应用稍显疏远,但仍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那么这款应用仍有机会被更大的公司收购,特别是那些想通过这种应用来支持自身数字产品的公司,哪怕是通过长期保留战略。尽管健康应用领域存在诸多的业务并购,但是,最初的承诺就是一切都不会改变——那些被收购的应用仍将成为用户的锻炼伙伴,即使这些应用升级成为一个大型公司的一员。但事实上,这些应用最终都会发生改变。这可能会像一个标识那样微妙:MyFitnessPal应用在经过了重大升级之后,已经拥有了一个类似于Armour的标识。但是,这可能会像Munchery之类的服务广告那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广告如今出现在用户的食品日记之当,或者是出现在用户的锻练事项当中。这些措施会帮助应用创造收入。当然,用户的数据也成为创收的一种的基础。用户多年前注册使用的免费健康应用,需要用户输入性别、身高、体重、出生日期、总体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目标等信息之后才能使用。这些信息如今也随着业务并购交易的结束而被其它的大公司掌握。所有的公司都会急于得到这些数据信息,以便通告给其它公司制定相应的商业决策,尽管这些公司声称这些数据完全是匿名提供。当然,这并意味着会导致恐慌蔓延,相反,这可能会是一种更多的远景。这些健康与运动应用的市场仍然非常新颖:具体来讲,甚至就像应用商店那样属于新生事物。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没有看到过能够存储如此多的用户健康信息的口袋电脑。如今,健康和运动应用已经成为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微博)应用商店排名最靠前的应用,而且在苹果智能手表AppleWatch的所有应用中占据的份额几乎达到7%左右。应用一度被认为是“方便的工具”,例如,用户会说,看,我能够查看到我行走的步数。如今,这些应用都将经历相似的整合期,这并不奇怪,特别是在数据业已对企业具有更大价值的形势之下。当然,乐观地来看,健康应用在被其它公司收购之后,仍会继续存在。不过,从一些交易来看,有些应用在被收购之后,就会被立即关闭。这种现象意味着,用户必须找到另一款健康应用,并下载使用。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户又必须输入所有的个人信息。
英国最大的体育用品零售商直接体育(SportsDirect)最近遭遇了大麻烦,在2016年第二周(1月4日-1月10日),他们在股票市场上的市值蒸发了10亿英镑以上,甚至面临退市危险。这家著名的体育公司为什么陷入如此窘境?它给全球体育零售商敲响了怎样的警钟?迈克·阿什利(Mike·Ashley)是直接体育的创始人,也是英超纽卡斯尔联队的球队老板,最近一段时间,他接连遇到了一堆问题,舆论对他非常不利,直接影响到了市场对直接体育的信心。迈克·阿什利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来看看媒体曝出的一些问题一、迈克·阿什利任人唯亲。他把女儿的男朋友安插在公司的管理岗位,还借给他几百万的贷款,尽管他的准女婿对财务管理一窍不通。二、2013年,阿什利借美林银行家杰夫·布鲁1500万英镑,至今未还,现遭遇指控。三、据BBC报道,直接体育总部员工害怕因为请病假而遭到解雇,所以只要他们一生病,就赶紧叫来急救车。四、据《卫报》报道,直接体育公司给员工的薪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阿什利被迫承诺为全体员工支付至少达到最低工资的薪水,这让直接体育付出了1000万英镑的代价。一系列问题导致直接体育的股价连连下挫。2015年8月份,直接体育曾达到了近一阶段的股价巅峰,每股价格一度达到8英镑,然而在2016年1月初,直接体育的股价已不足4英镑,缩水近一半。金融服务公司CantorFitzgerald的分析师称,他们对直接体育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质疑,“直接体育公司战略透明度不足,这家公司面临着在今年二季度从富时100(英国股票交易所)退市的风险。我们现在要谨慎评估直接体育的价值。”另一家投资银行Liberum的分析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直接体育公司在短期和中期内盈利动能不足,只有商业模式变得清晰之后,事情才有可能好转。英国当地时间1月8日,直接体育发布公告,称公司年利润将比预期低4000万英镑,原因是反常的天气以及商业街上越来越少的购物人群。这让直接体育的股价在接下来的一天暴跌15%,而2016年开年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这家公司的股价跌了30%。英国很多时尚品牌零售商,包括Marks&Spencer和NEXT,确实因为圣诞节期间的天气比往年更暖,很多大衣和针织品都卖不动,日子变得不那么好过。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不应该成为直接体育经营状况不嘉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的主要产品是足球鞋和运动服装,这些产品在更温和的气温条件下应该需求量更大才对。一个佐证是,直接体育的竞争对手JDSports在2015年初增加了他们的收入预期。而户外零售商MountainWarehouse的销售报表也显示,他们在2015年12月份的销量增加了28.6%。所以,直接体育把问题归结于天气原因听上去不能让人信服。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纽卡斯尔联队这季财政也很是挣扎分析师托尼·谢雷特说:“直接体育要把销售的重点渠道放在网上,而不是继续死盯着商业街上的门店。2015年圣诞节期间,直接体育的网上销售只占10%,而从其他竞争对手的账面上看,网上销售已达到40%甚至更多。”独立零售业分析师尼克·布博则认为直接体育的销售策略有问题,“JDSports的商店里有很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这样的大品牌,这是非常受消费者亲睐的,而直接体育卖的东西还是相对低端一些。”在投资公司PeelHunt的分析师乔纳森·普利查德看来,媒体对直接体育的一些攻击也导致了股价的下降。其中最敏感的批评来自前文所提到的《卫报》对直接体育员工的同情。这是很多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场景。如果直接体育的股价继续下挫,他们很有可能最终退出股票交易市场。很多股东看不到希望,已经放弃了他们手中的股票,这其中就包括城市对冲基金公司的老板克里斯平·欧迪。直接体育所遭遇的困境给很多大的体育零售商提了个醒,面对公司业绩的下滑,首先要问问自己的管理者,是不是有些自满?是不是缺乏创新?是不是不愿意适应市场的变化?
博库书城有限公司为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全资下属子公司,是全国图书发行业第一家大型跨省连锁企业。“博库书城”脱胎于“新华书店”却又不同于新华书店。“新华书店”这块金字招牌,其蕴涵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是无价的,之所以叫博库书城(Bookuu),是希望这个品牌能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名称。“博库书城”将成为“新华书店”在新世纪的新方向!博库书城官网地址:http://www.bookuu.com/现在通过登录一起惠前往博库书城购物,最高可获得5.5%的购物返利
根据中国商报研究院发布的《零售业O2O趋势分析与前瞻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82%的企业已经开展电商业务,在已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中,自建平台的占比达60%。或是自建网上商城,推出自己的APP;或是与电商平台合作;再不济,接入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企业就可以对外宣称自己“互联网+XXXX”了。对于未曾接触过互联网的传统零售企业来说,上线网站和APP是“跨向互联网”最简单的方式,诸如家乐福、京客隆。家乐福从传统看向互联网的动作相比较其它传统零售商简直微乎其微。据亿欧网了解,截止目前,家乐福触网动作有三个:2015年5月,家乐福中国与微信支付建立合作,在线下门店接入微信支付;2015年6月,家乐福正式上线家乐福网上商城,开启O2O模式;2015年12月,家乐福网上商城APP正式上线;这些布局仍不能免俗于大多数商超的触网方式。至于京客隆的情况更甚:除了在2015年11月上线京客隆APP以外,再无声音。配备“网站、APP、支付”互联网工具“三件套”是目前传统零售全渠道推进最为普及的一个环节,但是这样的方式真的能够承载零售商们互联网+的梦想吗?根据亿欧网了解,超过80%的零售企业线上销售比重非常低。2014年,中国连锁百强开出的网络商店的销售额大多仅维持在千万元的销售规模,31.4%的企业网络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网络销售额3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13.7%。由此可见,尽管线下商超的网络销售渠道普及率可观,但对销售的带动作用依然有限。暂且不论传统商超自建的APP产品被诟病服务不专业、UI设计太丑、功能不人性化等产品的内忧,超市自建app和电商平台之间永远缺了一个“别人家的商品”。用户的购物习惯往往导致她们在超市自建渠道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两者中选择后者。很容易想象的一个场景是:当用户选择在线下商超里选购商品,会先入为主的把可选择范围局限在某一家门店里,即使没有需求的商品也会寻找可替代性商品;但是当用户选择在线上购买商品,肯定是商品sku丰富的、价格便宜的取胜,货比三家的消费心理在超市自建的APP产品上无法得到满足。电商具有先发优势,消费者印象已经形成;传统商超再自建一个APP一般都难以突破。另外,创业者开发APP都无法避免一个尴尬的问题“用户并不需要那么多打开率太低的电商APP”。从外患来说,市场格局内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少。非及时性商品需求有阿里京东为主的大平台,及时性商品需求有以Dmall、京东到家为主的商超O2O服务。大平台模式是以一体化为核心的流量导向型发展方式,商超整合模式是以优化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方式,留给传统商超APP的机会真的不多。传统超市在线下固然有优势,但如何把优势“搬到”APP上,同时又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尽量靠近天猫、京东等成熟电商,是目前主要面临的两个大难题。传统超市做APP不仅要与同行竞争,还要和其它商超O2O平台进行竞争。当然,肯定会有很多传统商超从业者反驳说,自建APP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要和电商争个你死我活,更多的是对自有业务渠道的一种拓展。是的,这是现在很多传统线下商超自建网络销售渠道的定位,它们发挥的更多的是防御性功能,而非出于生活压力。所以自然而然的,有人开始吐槽传统企业用户思维和团队思维落后、领导人思想意识太慢这些被诟病无数次的理由。互联网企业大多对这些转型布局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摆出一副“我知道你就是来玩玩的”的嘴脸。互联网行业人士在面对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时每每总是不予置评或者装作不知道这件事,可就是这种不在意的态度泄露了一些轻视,也许当某一天互联网企业真正把你当做竞争对手的时候,才是给予传统企业最大的尊重。我在采访中经常会问一些传统大型商超的电商事业部负责人一个问题,“你的电商(互联网)发展思路和其它的传统企业有什么不同?”有很多负责人的回答与前面提到的“上线APP、上线网站、和电商合作”这个思路大同小异。亿欧网曾经出过线下上市零售商互联网化的系列文章,在整理多家传统企业互联网布局的动作时,发现其共性是PC时代的网上商城,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上线,当然也有很多传统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快速切入互联网领域,这值得鼓励。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用互联网工具就以为自己是互联网企业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跨向互联网第一步选择了搭建互联网工具,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互联网工具的包装,那就本末倒置了。你要知道,互联网经济大潮下,在所有工具貌似完备的情况下,互联网创业都有可能失败,而离传统企业转型成功就更远着呢。传统零售商更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实际的效率。目前传统超市甚至整个传统零售行业尚未找到一条真正行之有效的转型之路。但这并没有阻挡传统零售行业探寻新方向的步伐,就像自建电商,这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虽然很多企业容易陷入“移动端就是互联网化”的陷阱,但好在,他们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刚刚过去的2015年被公认为跨境电商洗牌年,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在这个领域掘金,而一些相关的创业者或者小玩家生存越来越艰难。韩国市场或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年初的刀光剑影到年尾的短暂和平,跨境电商们似乎已经将韩国的市场管分殆尽。而跨境电商的背后,却是实体销量的逐步衰退。疯长的韩国贸易市场2015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后第一次降税,并于2016年1月1日实现第二次降税,这意味着在经过10年后,韩国79%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经过最长20年过渡期后,韩国92%的产品将对中国实现零关税。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依然是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根据韩国关税厅数据显示,2014年韩国仅化妆品的出口额就达到19.2亿美元(约合121.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4%。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化妆品出口额同比大增89%,达到6亿美元(约合38.07亿人民币),几乎占了韩国化妆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超过了第二名中国香港(4.1亿美元)和第三名美国(1.6亿美元)的总和。更重要的是,那些传说中的“中国大妈”甚至改变了韩国零售业卖场的排名。数字显示,2014年首尔乐天免税店总店的销售额达到1.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超过20%并成为韩国零售业居首位卖场,一举超过了销售额为1.8万多亿韩元的乐天百货商店总店。2015年年初,腾讯科技在首尔明洞免税店化妆品专柜向多位来自中国的游客了解发现,绝大部分中国游客购买商品金额超过人民币万元,甚至相当数量超过10万元。来自韩国产业研究院的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游客在韩国的人均消费为人民币1万2千人民币。跨境电商集中发力韩国这样庞大的市场自然引发了跨境电商的卖命争夺。今年年初起,围绕韩国市场的跨境电商争夺战正式开打。2月,为寻求“极速免税店”业务的供应商,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以及部分高管团队拜访了韩国60多家品牌商并举行高端晚宴;3月25日,唯品会宣布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签署合作备忘录;仅一天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微博)在首尔宣布京东“韩国馆”正式启动;同样在3月,阿里巴巴确认与200多家韩国公司洽谈电子商务业务合作,随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微博)在韩国揭幕天猫韩国馆更是显示出这家国内电商超级巨头对韩国市场的重视。在跨境电商纷纷发力的另一面则是中国的跨境电商在韩国受到的异乎寻常的追捧。数据显示目前韩国女性居民仅有2000多万,而在中国,仅仅聚美优品的女性用户数就超过2000万人。更何况韩国化妆品牌尤其是新兴品牌数目众多,中国毫无疑问是提升销量的最佳选择。但由于在中国开设装柜需要经过多层审批,新品更是需要1-2年手续后才能进入中国。不少韩国化妆品牌看着中国巨大蛋糕却无法分食,还要头疼假冒产品造成的品牌伤害。此时兴起的中国跨境电商让韩国的品牌们有了绝佳的选择,绝大多数的韩国品牌都愿意为了中国市场扩大产能,甚至一些品牌愿意给中国电商们生产特供商品。最新的消息是去年年底跨境母婴电商蜜芽与好奇Huggie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为首家在海外与国际高端纸尿裤品牌签约的跨境电商。据介绍,韩国大田好奇工厂是全球最高标准的纸尿裤工厂,拥有7条全自动产化线,每分钟生产1200片纸尿裤。和其他的韩国相关品牌类似,韩国大田好奇工厂相关负责人对腾讯科技表示,未来或许会引进更多生产线来供应中国市场,其中一些质量特别好的产品更是仅供中国市场销售。蜜芽创始人刘楠则对腾讯科技表示:“在跨境电商的几个重点发力国家中,韩日澳对中国跨境电商更加友好,而欧洲相对保守。蜜芽关注韩国的品类包括化妆品、食品以及母婴用品,在今年6、7月的时候就已经和韩国很多食品公司建立了直接联系。”相对彩妆系列,韩国母婴品牌在中国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刘楠表示:“很多韩国知名化妆品品牌都在开拓自己的母婴线,这些业务未来蜜芽将会大力发展。”实体销售正在受到冲击在跨境电商的一片红火背后,韩国的实体市场却开始走向萎靡状态。以韩国最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化妆品为例,在搜索引擎上以“明洞+化妆品”为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超过130万,一些时尚类网站则直接将明洞称为“化妆品圣地”。今年年初时,韩国市场还广受关注,首尔的明洞免税店满是中国面孔,但随后故事开始变得不同。去年6月12日,韩国一名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确诊患者死亡,这标志着MERS患者死亡人数达到11人,确诊患者为126人。随后MERS开始引发恐慌,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在济州市连洞宝健街道,午饭时间本应人头攒动,可现实情况却空空荡荡。这里原本是赴济州岛旅游的中国游客必到的景点,但在长达450米的街道上,中国游客不到10人。当地商人抱怨称,“从这个月初开始,中国游客的数量急剧减少。”根据济州岛官方统计,到去年6月9日为止,取消日程的韩国游客有35000余人,外国游客达32000余人,共计67000余人。而韩国的近邻日本则成为了中国游客们的新宠。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15年1~9月访日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额为上年同期的2.6倍,高达1.1万亿日元,人均消费则超过1.2万元人民币。2015年,形容中国游客在日购物出手豪爽的“爆买”,在日本已经从一个新奇话题变成了全民话题。12月1日,“爆买”一词脱颖而出,获得2015年度日本“新语——流行语大奖”。去年年底,腾讯科技发现,MERS过去后的韩国明洞、乐天免税店依然是中国面孔占据大多数,但和年初的一掷万金相比,中国消费者显得更加理性。据腾讯科技观察,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购买金额并未超过万元人民币,甚至一些游客购买金额不足千元。一位游客的观点或许能够说明问题:“大多数品牌在跨境电商平台上都有销售,价格和免税店的价格几乎不相上下。只有一些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暂时没有授权的品牌,才会在韩国本土购买。”“相对来说韩国的品牌价格普遍较低,这也就意味着在现在的跨境电商征税体系下,韩国的商品有更大优势。”在刘楠看来,跨境电商在韩国拥有比日本更好的优势。
昨日(1月4日)刚刚复牌,重庆百货就迅速跌停。不过,昨日上午举行的重庆百货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却非常平静。在董事长何谦的主持下,九项议程半个小时就全部结束。股东发言环节,仅一名股东发言并表达了对重组预案的支持,没有股东提问或表达质疑。一周前,上证所对重庆百货发出问询函,在提出的14个问题中,要求重庆百货就标的资产重庆商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社电商,商社集团全资子公司,商社集团是重庆百货大股东)2015年1~7月与2014年营收及利润产生巨大差异的现象,披露商社电商经营模式的变化对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具体影响等问题。记者注意到,重庆百货在随后的答复中详细披露了商社电商的“底细”,商社电商旗下网站“世纪购”已从自主经营商品的“网上商店”转变为平台型电商“网上商厦”。值得一提的是,确定电商平台定位一年后,世纪购唯一入驻商家只有重庆百货。记者发现,世纪购官网上的“商家入驻”链接目前还不能打开。其工作人员表示,商家如有入驻意愿可以登记,链接不能打开是因为官网正处于更新中。重庆百货相关人士表示,世纪购自成立起,就定位于为上市公司服务。确立定位为平台型电商在电商冲击下,传统百货龙头重庆百货开始探索做电商,电商也被视为重庆百货转型的重要路径。2014年初,重庆百货大股东商社集团旗下电商平台“世纪购”在当地媒体打出广告,以百万年薪招揽电商人才。世纪购官网介绍,世纪购是进口化妆品、进口母婴特卖商城,是重庆百货旗下品牌。不过从目前股权关系上讲,拥有世纪购的商社电商是商社集团全资子公司。重庆百货称,2015年5月之前,重庆百货属外商投资企业,自行开展电商业务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存较大难度,商社集团通过设立商社电商、创办世纪购平台,帮助重庆百货作为入驻商家在平台上合法合规地开展电商业务。2015年12月17日,重庆百货抛出重组预案拟购买大股东的5个优质资产中,就包括商社电商。彼时,重庆百货披露了商社电商营收、盈利状况、经营模式变化等情况。不过,上证所一周前发出问询函,要求重庆百货详细披露商社电商的入驻商家类别、入驻商家数量、访问量、平台交易额等。2016年1月1日晚,重庆百货发出了答复上证所的公告。公告称,截至报告期末,世纪购平台注册用户数量超过20万人,在线产品SKU数量超过2.5万个,最高月访问量超过90万次。对于上证所提出的商社电商2015年1~7月营收167万元,仅占2014年1085万元的15.4%的疑问。重庆百货称,世纪购2014年4月上线试运营,2014年9月正式上线运营。试运营期间,世纪购用“B2C—网上商店”模式自主经销线下零售商、品牌商的商品,通过赚取差价盈利。正式运营后,商社电商逐步调整经营模式,2014年11月改为“B2C—网上商厦”模式,正式确立自身的平台型电商定位。记者注意到,商社电商2014年1085万元营收中,有1031万元来自销售,平台使用费收入为54万元。而2015年1~7月,商社电商全部营收的167万元均来自平台使用费。已有商家表达入驻意愿记者发现,自正式确立定位以来,“世纪购”只有重庆百货一家入驻商家。记者昨日登录世纪购官网看到,世纪购正在做促销活动,官网上显示不少商品销售火爆,以188元的生鲜食品智利车厘子为例,官网显示已订购3985件。在世纪购官网上,记者发现了“商家入驻”的选项,不过点击该选项链接,却未能跳出服务页面。随后,记者拨打了网站上面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称,现在网站已提供商家入驻服务,如果有合作意向的话,需提供公司名称和产品信息。网站上“商家入驻”选项不能登录,是因为网站系统还在更新中。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已有商家表达入驻意愿,不过目前已经入驻的商家,应该只有重庆百货一家。记者梳理重庆百货战略发现,商社电商与其战略关系十分紧密,甚至承载了上市公司转型的任务。重庆百货公告称,此次收购有助于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协同,通过互联网带动线下业务发展。重庆百货收购商社电商后,把世纪购依然定位为电商平台,还是主要定位为自己的销售平台?重庆百货相关人士表示,商社电商自从成立起,就是定位为上市公司服务。重庆百货半年报显示,电子商务板块营收3549万元。上述重庆百货人士透露,3000多万元收入主要通过商社电商实现。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重庆百货做电商的想法不错,但过程任重道远。一方面,重庆百货具有品牌认知度高、消费者信任、区域内有一批忠实客户等优势;另一方面,重庆百货此前没做过电商,不一定具备电商思维,最重要的是做平台电商的话需要流量,而保证流量需要烧钱,“作为上市公司,重庆百货很难大量烧钱。”
近日,美国媒体发现苹果疑操纵了AppStore榜单,让自家应用随意进出。美国科技媒体VentureBeat曾指出,如果把应用刷到AppStore前25名的位置,在美国第三方开发者需要付出20万美元的刷榜费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费用在3万到6万美元之间;韩国的费用较低,只有700美元;泰国和加拿大的刷榜费用在一万美元左右。目前,全世界的iOS软件开发者,每年从苹果软件商店获得的收入超过了100亿美元,为此,苹果一向严厉打击刷榜行为。不过,最近苹果的排行榜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现象:苹果自家实际上并非真正流行的应用软件屡屡出现在榜单中,比如iMovie、iWork等,表明榜单可能受到了幕后的操纵。就在近日的某一天,在AppStore免费软件前十名中,从第四名到第八名,全部都是苹果官方开发的软件,分别是iMovie、Pages、Numbers、Keynote以及iTunesU。这些软件的下载排名超过了Facebook和Instagram。在随后的一天里,这些软件又奇异的全部消失在前十。苹果拒绝对“自家应用进前十”这一现象置评。
12月15日消息,日前,手工艺平台Etsy搭建“快闪店”(pop-upstore),举办为期3天的作品展示活动,来自法国各地的70余名创作者的作品在巴黎、里昂、马赛、波尔多、里尔、南特等地被展出。Etsy法国区负责人Pierre-LouisLacoste表示:“在线下开设临时店,可以让我们与顾客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平台。”据了解,这并不是Etsy首次尝试开店。此前,该平台已在纽约、伦敦开设多个pop-upstore。从时间上来说,这种形式的店铺只在街边、商场内甚至室外空地上限定存在几天、几周或者至多几个月,但目前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在海外零售行业里被界定为创意营销模式结合零售店面的新业态。而Etsy也开始关注这种新型模式,并利用它宣传自己的品牌商品。此前Etsy在纽约举办的快闪商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营业的10天时间内吸引了2万名顾客的光临。Etsy在供应链上的玩法也有创新,今年9月份Etsy为撮合第三方制造商与卖家合作,推出一个制造市场平台。制造商可以申请成为会员,但是必须满足包括透明度承诺在内的各种相关要求。卖家可以在市场平台上寻找制造商,然后达成合作。据了解到,Etsy创立于2005年,因风格各异的手工饰品而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队伍的壮大,该平台进一步发展,据公开数据显示,该平台第二季总营收为6137万美元,同比增长44.4%。而前不久,亚马逊推出手工艺品在线交易平台Handmade,抗衡Etsy。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为帮助陆客来台血拼付款更方便,继玉山银行后,台新银行预计明年2月携手支付宝,推出跨境O2O(OnlinetoOffline,网络到实体)服务。其中最大亮点,是提供陆客在百货龙头新光三越消费时,可使用支付宝付款,不仅冲高新光三越的营业额,也可为台新银行带来可观的手续费收入。台新金控个金事业群执行长尚瑞强昨天表示,台新银行锁定自由行陆客的需求,从交通、住宿、饮食、景点、消费等各旅游行程环节,都能使用支付宝付款。新光三越是岛内百货龙头,陆客消费占营业额的比率很高,又是台新20年合作伙伴,会是台新发展跨境O2O与其他银行不同的亮点。支付宝是大陆使用率最高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拥有四亿用户,每日交易笔数高达1.2亿笔,占全体行动支付比重的八成。台当局“金管会”开放跨境O2O业务后,陆客来台消费可使用熟悉的支付宝付款,有助提高消费意愿。看好陆客惊人消费力,银行积极与支付宝合作,合作模式为陆客用支付宝消费,银行先垫款给商家,再向支付宝请款,扮演支付宝在台的金流平台。玉山银行日前抢先宣布与支付宝合作,包括统一阪急百货台北店、太平洋SOGO百货,热门的台北宁夏夜市、高雄六合夜市,具有特色的台北东门永康商圈、西门徒步区等,以及全家、屈臣氏等连锁商店,都在合作名单之列。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黑色星期五就是要购物,不管中意商品打不打折,我都没放过。”全美最奢华商业街纽约曼哈顿五大道的精品店27日被华人挤得水泄不通,虽然顶级奢侈品牌多未跟随“黑五”风潮打折,但中国游客抢购奢侈品毫不手软,出手动辄上万元,让各名牌店销售员忙得不可开交,也为其业绩贡献不小。世界闻名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ouisVuitton)旗舰店是游客逛五大道必访之处,27日该店内出现不少华裔顾客。和往年一样,路易威登没有随“黑五”打折,前来购物的中国游客可不会无功而返。从深圳到纽约旅游的陈琳琳就一口气买了两个分别价值近万元的挎包,出店门时还有点意犹未尽。“我买的都是新款,中国大陆和香港都没有。”她透露本打算去法国的路易威登总部血拼,但因巴黎恐袭事件,就改变了行程来纽约,而买包的愿望却没动摇。林勇赴美不到一年,之前已多次去过芝加哥流行畅货中心,了解26日会有特别优惠折扣,商店晚间10时开门,他们一行浩浩荡荡,不到8时就到商场报到,没想到发现“莫道君行早,还有早行人”,包括寇驰(Coach)、Gucci等名牌店门前,早已大排长龙,更有甚者,排在前面的,超过八成都是华人。林勇一行想趁折扣多买一些商品,好不容易在一家店“抢”到八个手提包,共花1000元左右,比起其他已在店内结账、几乎双手、两臂都挂满包包的华人,真的算“小咖”。一位华人妇女告诉记者,她在帮中国亲友“代购”,节日期间折扣更大,“不买可惜”。名气更大、价钱更高的Gucci,华人也掀抢购热潮,几乎在畅货中心大卖场人气最旺,许多华人出动“团队”作业,分工合作,有人挑包,有人看货,有人付钱,处处都是“坐拥包群”的华人,形成芝加哥畅货中心“黑五”另类风景线。位于芝城郊区的奥罗拉畅货中心(AuroraPremiumOutletMall),26日晚展开的黑五大甩卖,同样吸引消费者前往。就读芝加哥市区一所大学的陈姓留学生生与同伴三人,约晚上10时特别开车到畅货中心“共襄盛举”。陈同学说,太夸张了,到达时找不到停车位,好不容易才停好车准备大采购,“几乎每家店都挤满华人”。他们采购到凌晨3时才依依不舍回到华埠附近住家。已经从事代购两年多的李梅说,她的中国亲友都知道美国黑色星期五会有大折扣,一个月前就纷纷发送微信,列出各种皮件、服饰、鞋子的“采购单”,尽管她会收一些手续费,但美国“代购”行业,入门条件低,“只要有中国客户,就可以自己当老板”,使得成千上万新移民及留学生等,都纷纷投入代购行列,竞争激烈,利润也越来越薄。
2015年11月12日凌晨,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总交易额达到912亿多人民币。最近看到马云和其阿里巴巴公司被福布斯用封面文章痛批,很多媒体甚至把次品假货、失业、地产萧条、制造业低迷和创新不足等中国经济问题都归罪于像淘宝这样的电商企业。甚至网上流传“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的口号。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用经济学观点批驳一下这些谬论:1.电商导致次品假货多吗?任何商场都有假货和次品,电子商场也一样。那么究竟是大商场容易控制假货和次品,还是小商场呢?显然是大商场,因为大商场必须更注重品牌和信誉。电商是最大的商场,不仅更有意愿,也更有能力和技术去控制质量和假货问题。2.电商导致失业吗?电商效率太高了,所以会导致零售业失业。这是个坏事吗?这个和机器导致失业的谬论一样不值一驳,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要减少工作时间,让更多的人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或者去旅游,不是更好吗。3.电商导致地产萧条吗?实体店都没了生意,这个跟机器导致失业的谬论是一样的。我们不用造这么多实体店,就可以腾出地方和资源,多造点住宅、公园、道路,不是很好吗?有人说如果商场里没了商店只有餐馆和电影院,不是没有了逛商店的乐趣了吗?这个逻辑不成立,只要有人愿意逛商店,商店就不会消失。如果很多人在商店里只逛不买,回家在淘宝店里买,那么商店的预算就会从广告费里出,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商店会消失。4.电商加剧了价格竞争,使得商家没有利润创新吗?应该说靠信息不对称,说白了靠忽悠消费者而获得的超额利润让电商搞没了,这当然是好事。在网上信息更加透明了,反而使得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能够更快地被消费者认可,这样,创新的回报更快了。以旅游电商携程为例,以前新的酒店和景点,需要很长的市场培育期,但是有了旅游电商,有创意的景点和酒店很快能获得网上的好评和被推荐。创新的回报加快了,创新的速度加快了。所以电商的出现是各行各业的重大利好,对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尤其是中国人口多,市场大,电商的规模世界第一,导致中国的电商很多方面都是世界上领先的,像淘宝、携程这样的企业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服务走向世界的先锋。
北京时间11月26日晚间消息,日本移动即时通信应用Line今日在泰国推出一个新的礼物商店,允许用户在线购买礼品,并由Line快递给好友。Line今年2月试水电子商务,当时率先在泰国推出在线杂货快递服务。而今日,Line又在泰国市场推出一个新的礼物商店,允许用户购买礼物并赠送给好友。泰国是Line的最大市场之一,拥有3000多万注册用户。许多新服务,Line都选择在泰国市场进行率先测试。例如,2美元的音乐流媒体服务,以及一项类似于YouTube的应用。今年,Line用户增速开始放缓。因此,有分析人士称,在主要市场测试新服务对于Line而言至关重要。除了泰国,Line的主要市场还包括日本、中国台湾和印尼等。在此之前,Line已经允许用户相互赠送数字礼物,如贴图等。但这一次不同,Line提供的是线下的实物礼品。为此,Line还选择了7-Eleven、AsiaBooks和SFCinema等作为初期的合作伙伴。用户可以使用LinePay进行支付。据尝试过该项服务的用户称,使用起来很方便,处理速度也很快。在这方面,Line的同行、腾讯微信表现得不错,将用户的银行卡和支付服务相捆绑。得益于创新性推广,其WePay服务已拥有2亿都用户。当然,Line在泰国还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毕竟那里只有6500多万人口。但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希望能找出在印尼、台湾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商业化模式
11月18日消息滴滴出行今日宣布,在11月19日“世界厕所日”之前正式上线大型公益功能“厕所信息服务”,旨在增加城市面对司机开放厕所的数量,引导司机更便捷的寻找到厕所。滴滴介绍,在滴滴出行对司机的问卷调查中,有79%的司机每天被找厕所难严重困扰着,以滴滴平台上出租车和专车司机数量推算,约有400万左右的司机受此问题困扰。由此可见,厕所问题不是小事,解决如厕难是司机群体的共同呼声。滴滴方面介绍,通过“厕所信息服务”,滴滴司机可随时查看距离当前位置最近的厕所,还能对厕所的环境进行评分,并参考其他司机的点评,考虑是否选择该厕所“到此一游”。而对于乘客来说,也可通过举手之劳表达对司机的关爱。滴滴用户可进入“为司机点亮一盏放松的灯”活动页面,点亮周围的厕所信息,在司机端就会呈现相应厕所位置信息,此举意在让更多人见证并参与这一公益服务的推进。据悉,已有汽车经销商店、餐饮、银行等多个行业参与“厕所信息服务”,包括众多知名餐饮品牌如东来顺、江边城外、金钱豹的许多门店都自愿加入了这一公益活动。在为期三天的“乘客点亮厕所”活动之后,11月22日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全国50个主要城市超过15万个厕所将全面向滴滴专车及快车司机开放,为其提供便利。同时,滴滴表示这一功能未来也将对滴滴出租车司机一并开放。
11月10日消息,据获悉,日前,波罗蜜已与日本乐敦建立合作关系,获取其大陆新品首发权。据波罗蜜方面介绍,目前乐敦的大量新品首发均交给波罗蜜的直播间,并独家授权3款新品。此外,为了应战双十一,波罗蜜针对“双十一”首发日的下单用户乐敦会在日本“店头价”(波罗蜜根据产品在海外商店的售价所设置的价格)基础下打7折。据了解,乐敦是曼秀雷敦旗下的眼药水品牌,创始于1909年。其在波罗蜜上销售的产品涵盖美容液、唇膏、眼药水和面膜等多个品类。而波罗蜜则成立于2015年年初,总部位于上海。其产品特征是通过在app载入移动视频互动技术为消费者还原海外购物场景。波罗蜜APP于今年7月1日正式上线,在上线前,波罗蜜已顺利募集两轮资金,第一轮300万美金,第二轮近1000万美金。在今年10月,波罗蜜正式宣布完成3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百度、LBInvestment、分享投资以及成为资本、欧德等上一轮投资者共同投资。至此,波罗蜜总共完成4300万美元融资,估值2亿美元。
近年来,蛋白粉作为一种蛋白质的补充营养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青年小伙儿希望通过吃蛋白粉“增肌健美,变得更加强壮“;中老年人希望吃蛋白粉能够“提高体质,增强免疫力”;学生家长希望给学习压力山大的孩子吃蛋白粉“补充精力,发育更加完善“;怀孕的准妈妈则是希望吃蛋白粉使孕育的宝宝更加健康和强壮;体弱多病的人则将蛋白粉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来源来补充……一时间,蛋白粉便成了万金油,似乎像白米饭一样成为了人人所需。但若是细聊起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还是对它不甚了解。它的增肌、减肥效果真的好吗?它对我们身体有多少伤害?如何辨别商家那些华而不实的宣传噱头?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蛋白粉呢?今天,我就和大伙儿唠唠关于蛋白粉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在看完本篇教程后能有所收获!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粉从蛋白质转化而来,最终也是转换成我们体内的蛋白质,要完全了解并使用好蛋白粉首先我们需要对我们体内的蛋白质有个基本的了解。这里说的蛋白质绝不代表着”笨蛋、白痴、神经质”,而是指我们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我们的每个组织包括头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此外,蛋白质除了负责身体组织肌肉的生长,还参与身体内激素的产生和免疫功能的维持。总之,称蛋白质为:“生命产生的基础”一点也不为过。图:男女身体中水、脂肪、矿物质、蛋白质的占比正常情况下,我们一日三餐正常吃,是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蛋白质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上班族加班加点,快餐、速食、垃圾食品,很容易造成我们体内蛋白质的缺乏。图:均衡的饮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蛋白质另外,年龄层次的不同,职业的不同,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也不同。如,离退休的老年人每天大概需要的蛋白质为每千克体重0.5克;学生、办公室白领等一些脑力劳动者每天所需的蛋白质为每千克体重0.8~1.0克;而运动员、健美爱好者、体力劳动者的蛋白质需要量则为每千克体重1.6~3克。这是因为,高强度的运动会引起肌肉蛋白的分解,只有及时补充蛋白质才能减少肌肉组织的损伤,促进蛋白的合成,从而使肌肉组织细胞得到修复。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从来源上可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其中动物蛋白质比植物蛋白质的质量更高,说它质量高是因为动物蛋白质中所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和人体含有的氨基酸模式比较接近,而且含有人类所必须的氨基酸,而植物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没有动物蛋白质种类全(植物中大豆除外,大豆蛋白是唯一含有人体所有必须氨基酸的蛋白)。蛋白质经过我们肠道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实际是对氨基酸的吸收。吸收后的氨基酸满足一定的数量和种类人体就会利用它们合成我们自身的蛋白质。营养学上将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而按蛋白质氨基酸种类是否拥有全部的必须氨基酸分类的话,蛋白质又可以分为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两种类型。完全蛋白质来源(Acompleteproteinsource)A.提供全部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我们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外部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分别是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另一种说法把婴儿所需的组氨酸也列为必需氨基酸的第9种)其中若是有一种必需氨基酸存量不足,就无法合成充分的蛋白质供给身体各组织使用,其他过剩的蛋白质也会被身体代谢掉而浪费,所以,保持体内必须氨基酸的摄取是十分重要的。B.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于多数动物源蛋白如牛肉、鱼肉、鸡蛋、奶……这些动物的蛋白质有较高的品质,含有充足的必需氨,食用他们能满足我们人体对必须氨基酸的所有需要。图: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于多数动物源蛋白C.植物中的另类——“大豆”,也可以提供完全蛋白完全蛋白中有一个异类就是大豆蛋白,它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包括8种全部必须氨基酸,所以摄入大豆也可以获得人体所需的必须氨基酸。但是,大豆蛋白中含有大豆异黄酮,这是一种雌激素,对于健身人士而言需要更多的是雄激素,所以,大豆蛋白制成的蛋白粉对于健身增肌的朋友并不推荐,下文在提到大豆蛋白粉时会有详细的讲述。此外,可能因为个人口味吧,我觉得大豆蛋白味道有点“腥”,没有动物蛋白风味佳。当然,如果你不介意味道,又不是健身人士,完全可以选择大豆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不完全蛋白质来源(Anincompleteproteinsource)不完全蛋白质指的是某些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的蛋白质,通常植物性蛋白质会有1-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所以,对于素食者而言若想获得全部的必须氨基酸就必须食用多样化的蔬菜、水果,从各种组合中获得足够的必需氨基酸。点开某宝输入“蛋白粉”三个字,你便会得到很多五花八门的结果,这些产品中有的标注着什么“植物乳清”“双蛋白”,有的标注着什么“分离水解”……眼花缭乱,不胜枚举,一时间让我们不知所措,只能任听商家吹嘘。蛋白粉的分类其实,那些眼花缭乱的蛋白粉产品里面,很多都是商人们自己炒作的概念,蛋白粉的种类不外乎以下三种,即乳清蛋白粉、大豆蛋白粉和混合蛋白粉。1.乳清蛋白粉(WheyProtien)乳清蛋白,顾名思义,即源自于乳清的蛋白。那乳清又是什么呢?实际上,乳清并不是什么罕见的新鲜事物。当你打开一小杯凝固型酸奶,里面那些浅黄浅黄的液体就是乳清了。当然,乳清蛋白粉可不是用酸奶里那点液体做出来的,而是利用生产奶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清。奶酪的发明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在这几千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生产奶酪的乳清都被直接倒掉,或者被当作下脚料拿去喂猪了(忽然觉得猪好幸福……)。后来,不知道是哪位慧眼识才的“歪果仁”发现奶酪的上清液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的营养成分,这才重新重视起它来。乳清蛋白中主要是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以及少量的血清白蛋白。通过膜过滤的手段把乳清中的蛋白质浓缩,然后再喷雾干燥,就得到了浓缩乳清蛋白粉。我国生产奶酪的产业不是很多,所以大多数乳清蛋白都是靠进口的。提起乳清蛋白很多人多会想到牛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乳清蛋白和牛奶的直接关系。一杯牛奶百分之八十七是水,剩下的百分之十三是乳固体,固体中蛋白质占26%,而其中的蛋白质也不完全是乳清蛋白,他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剩下的五分之四是酪蛋白,综合来看,乳清蛋白在牛奶中的含量只有0.7%,这也是为什么乳清蛋白比牛奶要贵。图:乳清蛋白和牛奶直接的关系乳清蛋白粉的种类种类主要有三种:浓缩乳清蛋白、分离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肽。A.浓缩乳清蛋白粉(乳清直接烘干的产物,含乳糖,价格相对便宜,过敏度高)浓缩乳清蛋白粉的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先通过膜过滤的手段,将乳清中的蛋白质浓缩,然后再喷雾烘烤等干燥手段就能直接得到我们需要的乳清蛋白粉了。这种蛋白粉的特点是,直接把乳清浓缩烘干,蛋白质的活性保持的较好,但是含有乳糖、胆固醇等物质,会使身体产生腹泻等不良反应。很多人困惑自己吃完蛋白粉怎么会有“拉肚子“的现象?是不是自己购买的蛋白粉不干净?或是假冒伪劣产品?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你购买的蛋白粉是浓缩乳清蛋白,里面没有分离出”乳糖“!而有些人的肠胃对乳糖“不耐受”,所以在吃完蛋白粉后会出现所谓“拉肚子”的情况。何为乳糖不耐受:乳糖是一种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二聚糖,进入胃肠之后,不能被直接吸收,而需要乳糖酶把它分解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利用。人们在哺乳期都会产生足够的乳糖酶,但是在断奶之后乳糖酶的产生量就逐渐降低,成年以后甚至就不能产生了。这样,乳糖经过胃肠不能被吸收,就原封不动地到达大肠。大肠中有各种各样的细菌,有一些能够代谢乳糖。这种代谢是一种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比如氢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这些气体的大量产生会导致胃腹部绞痛、恶心、腹胀、反酸和胀气等症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症发生的人种间差别,据调查70%的成年黑人、10-15%的成年白人、95%的亚洲人受乳糖不耐症困扰。B.分离乳清蛋白粉(分离出乳糖、胆固醇,过敏度低)所谓“分离乳清蛋白粉”就是在浓缩乳清蛋白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工艺处理将其中的乳糖和胆固醇分离出来的蛋白粉,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价格也比浓缩乳清蛋白要高2-3倍。分离乳清蛋白粉特点是乳糖和胆固醇等物质从乳清蛋白粉中分离出来,蛋白粉过敏度降低,吸收效果比浓缩型的好。如果有吃浓缩乳清蛋白拉肚子现象的小伙伴就要买分离乳清蛋白粉,虽然价钱更高,但“拉肚子”的情况便从此说拜拜!C.乳清蛋白肽粉(部分消化水解产物,运动后迅速恢复,促进肌肉生长)乳清蛋白肽是乳清蛋白消化水解的产物,所谓“消化水解”是指将蛋白质不完全水解成肽段和单个氨基酸。水解是身体消耗吸收蛋白质的必要程序之一,直接把蛋白粉提前水解后省掉了身体这一工序,使得身体吸收蛋白质的速度更快。同时水解乳清蛋白会刺激身体产生胰岛素,在运动后和碳水化合物一起能够最大话的补充肌肉。同时,水解过后的蛋白粉几乎完全不会造成身体过敏,是低过敏原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成分。图:三种乳清蛋白粉的对比图2.大豆蛋白粉(SoyProtein)大豆蛋白粉是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的,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得到的蛋白粉,服用它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先来说说他好的一面吧。1)大豆蛋白粉是植物性蛋白,不含胆固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固醇种东西成了心脑血管病的代名词。大豆蛋白粉中胆固醇含量为0,并且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还能够轻微降低低密度蛋白,对心血管系统很有好处。2)大豆蛋白是完全蛋白来源,含有人体全部必须的氨基酸。3)大豆蛋白粉价格便宜。那么大豆蛋白粉有哪些不足呢?1)氨基酸的成分与人体差异较大,吸收不是很好。每一百克大豆中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包括1853mg的异亮氨酸、2819mg的亮氨酸、2237mg的赖氨酸、903mg的硫氨基酸、385mg的蛋氨酸、517mg的胱氨酸、3013mg的芳香族氨基酸、1844mg的苯丙氨酸、1169mg的酪氨酸、1433mg的苏氨酸、455mg的色氨酸、1726mg的缬氨酸、2840mg的精氨酸、968mg的组氨酸、1542mg的丙氨酸、3977mg的天冬氨酸、6258mg的谷氨酸、1600mg的甘氨酸、1863mg的脯氨酸、1846mg丝氨酸。这些氨基酸中有8种是人体所必须的(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剩下的氨基酸与人体中含有的氨基酸差异较大,很难被人体完全吸收。2)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已经确认了的植物雌激素,对于想健身增肌的朋友来说,身体需要的是雄激素而不是雌激素(想丰胸的女生有福音了……)。所以,大豆蛋白粉对于健身的人士而言不是一个好的选择。3)可能有抑制甲状腺的作用甲状腺抑制可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迟缓,使人看上去精神萎靡,无精打采。目前,有人对大豆蛋白抑制甲状腺做出假设,但学术界暂无具体详实的科学结论表明大豆蛋白一定会抑制甲状腺,是否真的会抑制甲状腺尚无定论。3.混合蛋白粉市面上有很多牌子都不是一种蛋白粉组成而是几种的结合,比如浓缩乳清蛋白粉+分离乳清蛋白粉+大豆蛋白粉的调和,这种蛋白粉我们总称之为混合蛋白粉。混合蛋白粉质量的好与差,价格的高与低完全在于所混蛋白的比例的多与寡,原则之一是排名越靠前的表示其含量越大,虽然具体含量往往不得而知。蛋白粉这东西各家的原料基本都差不多,所以,如果同样的大小,一个比另外一个便宜一半,估计混合的便宜的原料乳大豆蛋白粉比例较大。食物蛋白vs蛋白粉前文已经讲到,蛋白质是保证机体健康最重要的营养素,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然而,没有一种蛋白质是100%被利用的,对不同蛋白质而言,绝对是等量不等效。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蛋白粉和食物蛋白中的区别。衡量指标:BV蛋白质生物价:反映食物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值越高,表明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NPU蛋白质净利用率是机体的氮储留量与氮食入量之比,也表明蛋白质实际被利用的程度;PER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平均每摄入1g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增加体重越多,蛋白利用越高;PDCAAS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评分越高,蛋白质质量越好。图:常见几种食物蛋白质质量与蛋白粉蛋白质量对比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乳清蛋白粉被人体利用吸收的效果最好,而大豆蛋白粉的吸收效果不及鸡蛋、牛奶、鱼等动物蛋白,但优于面粉、大米等植物蛋白。考虑到食物蛋白中往往含有脂肪、矿物质等其他元素,对于很多想减肥增肌的朋友来说蛋白粉依然是补充蛋白质的首选。学生、年轻白领女性、中老年人考虑到性价比依然可以选择大豆蛋白粉作为补充蛋白质来源。总之,简而言之归纳起来就是,蛋白粉的优点在于快速、方便、优蛋白质、低热量。不足在于缺乏其他营养元素和价格较贵。食物蛋白的优点在于富含其它营养元素,缺点在于不可避免的摄入其它营养元素和大量热量。面对蛋白粉,相信很多消费者心里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我该不该吃蛋白粉?!”其实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原则上来说,蛋白粉和所有补剂一样都不是必须的,你首先应该考虑从饮食中摄取足够蛋白质。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少人能刚刚好吃到足够的蛋白质而食物中其他含有的热量,脂肪,胆固醇等不超标。所以,某些情况下蛋白粉的的确确是比较方便的替代品。下面,我就列举了几类人群,对于他们来说,使用蛋白粉作为蛋白质的来源无疑是极好的。运动人群这里所说的运动人群,主要就是减肥跟增肌的的这2大人群。减脂人群对于胖纸们来说,蛋白粉无疑是减脂的“福音”。减脂人群最好食用分离乳清蛋白粉、乳清蛋白肽粉或者他们的混合蛋白粉来食用。因为,使用这些蛋白粉不仅保证了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情况下保持蛋白质的摄入,又用蛋白粉做为代餐,不摄入过多的糖和脂肪,避免了我们人体脂肪的生成和积累。增肌人群如果把肌肉比喻成房子,那么蛋白粉就是砖头,健身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蛋白质摄入才能看到成效。增肌人群最好也使用分离乳清蛋白粉、乳清蛋白肽粉或者他们的混合蛋白粉来食用。他们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一般来说,健身增肌的朋友可以摄入高达每公斤体重2—2.4克的蛋白质。图:张家辉为了拍摄《激战》9个月从一个瘦子练成肌肉男,帅不?特殊人群除了减脂和增肌的运动人群外,蛋白粉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也是很好的蛋白质补充来源。婴幼儿蛋白质是由小单位的氨基酸所组成的,对于参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婴幼儿有9种(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是人体无法自行制造的,而必须由食物中获得。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宝宝出现体重不足、生长缓慢,甚至脸、手、下腿水肿等症状时,爸妈就应留意蛋白质摄取不足的问题了。对于0到1岁的宝宝而言,婴儿以乳制品作为主食,可以通过每700~800ml母乳或配方奶,取得足够的蛋白质。1岁以后,宝宝可以每天吃适量的蔬菜果蔬米饭再配以少量乳清蛋白肽粉作为食物来源。选择乳清蛋白肽是因为,水解过后的蛋白粉几乎完全不会造成身体过敏,同时它也是低过敏原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成分。肠胃功能衰弱的老年人对于肠胃不好的老年人而言,大豆蛋白粉或者混合蛋白粉是补充身体营养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随着岁月的流失,老年人消化功能不断衰减,摄入正常的食物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胃酸等问题,自己花钱买了名贵的食材,不仅营养元素得不到吸收,自己身体反而难受,简直是得不偿失。蛋白粉直接将蛋白质元素提取出来,省去了食物在身体里消化分解成蛋白质的步骤,所以,对于肠胃不好的老年人来说,蛋白粉既能使身体得到足量的蛋白质,又可以避免消化不良引发的胃胀气,胃酸等不适症状。当然,老年人除了蛋白粉以外,鸡蛋、各种奶类也是获取蛋白质很好的方式,如果平时肠胃功能尚可,也完全可以选择这些食品摄取蛋白质。手术病人,创伤患者手术病人选择蛋白粉的种类包括大豆蛋白粉、分离乳清蛋白粉、乳清蛋白肽及它们的混合蛋白粉。图:手术病人适合吃大豆蛋白粉创伤患者选择蛋白粉的理由很多,首先,经过手术过后的病人身体的各项功能都达不到正常人活跃的水平,肠胃消化功能更是如此,直接摄入蛋白粉免去了身体的负担,更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其次,术后的恢复病人往往不想吃东西,对于固体食物更是提不起胃口,医生要求以半流质食物为主,蛋白粉作为粉剂类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而且它不需要吃很多就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此外,摄入蛋白质还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创伤手术患者服用适量的蛋白粉能够加快身体恢复的速度。市面上蛋白粉的牌子和品种繁杂,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大厂的,小厂的,名气大靠谱的的,名气小根本没听过的,还有那些仿真的,同一个品牌的旗下不同系列的……有选择障碍的我们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呢?挑选时又应该注意什么呢?警示乳清蛋白被冒充前文已经讲过,蛋白粉价格的高低取决于所含蛋白粉的种类,其排名先后顺序一般为乳清蛋白肽粉>分离乳清蛋白粉>浓缩型乳清蛋白粉>大豆蛋白粉。市场上,有些无良商贩用低价蛋白或貌似乳清蛋白的物质来冒充乳清蛋白来卖高价,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牟取利润。一般商家的做法会有以下三种:1.用大豆蛋白、鸡蛋蛋白等低价蛋白冒充乳清蛋白2.用面粉、普通奶粉冒充乳清蛋白3.用蛋白含量低的乳清蛋白冒充蛋白含量高的乳清蛋白面对这3种情况,为了避免上当,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来历不明的蛋白粉说”不“,蛋白粉制作起来难度不高,某宝上充斥着各种“高仿”,虽然价格便宜到没天理,但质量无疑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很多里面蛋白粉含量不纯不说,而且还滋生了细菌,吃了它对身体绝对是有害无益。其次,我们对一些代购的蛋白粉要谨慎购买,对它的渠道没有把握的不要轻易相信。同样对于实体小市场上的那些蛋白粉也尽量不要买,这些小市场里有卖的什么WPC80粉(纯度为80%)有不少就是小作坊里面生产的,价格低廉,但质量并不可靠。所有,我们应该去可靠的品牌专卖店等实体店买知名品牌。要依次考虑蛋白粉因素购买蛋白粉时依次考虑一下因素,这些物质的比例含量等大多数都会在外包装上注明,供我们消费者参考比较。蛋白来源(乳清蛋白好于大豆蛋白)上文已经说到,蛋白来源动物的优于植物的,一般蛋白粉乳清蛋白肽>分离乳清蛋白>浓缩型乳清蛋白>大豆蛋白。蛋白纯度、含量蛋白质浓度提纯一般最高为90%左右(很多产品写100%乳清蛋白粉,其实这个100%指的不是蛋白质浓度,而是指纯乳清中不含其他填加剂),再添加少量糖分后蛋白质浓度在85%左右。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支链氨基酸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三种氨基酸种类,这类氨基酸以两种特殊方式促进合成代谢。一种是释放胰岛素,第二种是释放生长激素。胰岛素的作用就是允许血糖被肌肉吸收并作为能量来源,并且促进肌肉对氨基酸的吸收,使其生长发育。支链氨基酸既有合成作用,也有抗分解作用,促进相关生长激素的释放,阻止自身的蛋白质被分解,从而达到增长肌肉的目的。糖分含量这里的“糖”指的是“葡萄糖”含量,研究表明蛋白粉加糖对于健美增肌的朋友而言效果更好,因为加过糖的蛋白粉可以迅速诱导胰岛素,促进肌肉吸收营养。市面上所谓的“增肌粉”其实就是“蛋白粉”掺杂了“糖”,我们其实可以往蛋白粉里面加入葡萄糖,自己制作“增肌粉,”一般参考建议的比例是,每25克蛋白粉加上50克的葡萄糖。图:加过“糖”的蛋白粉蛋白合成效果更佳认证/标准标识GMP标准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包含内容有很多,从厂房到地面、设备、人员和培训、卫生到生产时空气和水的纯化、相关文件等等,如果蛋白粉的生产企业满足了GMP标准,其产品靠谱程度立马提升几个档次。目前,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我们消费者可以在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查询。图:某生产厂商的GMP证书和标识“保健食品”的蓝色标识,保健食品只有经过毒理、卫生学、产品稳定性等多项测试,并经过国家相关部门严格审批后才能上市。其中,具有功能标示的保健食品检测过程尤其严格。我们购买时要注意蛋白粉的产品包装上是否具有这个蓝色标识。图:保健食品的蓝帽标识品牌历史蛋白粉的品牌很多,其中皆有口碑的也不少,购买蛋白粉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多咨询咨询,而且可以在网上多了解了解这个品牌的历史,看看别人的评价。总之,我们在选购蛋白粉的时候要多方考量,总体的原则是,选品牌不选散装,选专业不选业余,选正品不选山寨,选适合自己不选商家宣传。相信做到前文所讲的这些自己肯定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蛋白粉。蛋白质的品牌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下面我就分国内和国外介绍几个口碑比较不错的品牌。国外品牌美瑞克斯(MET-Rx)美瑞克斯是诺天源(NBTY)旗下品牌,诺天源是一个高品质营养补充剂的综合性的品牌,涉及维生素、矿物质、草本、氨基酸、食品、护肤品等众多领域。美瑞克斯在蛋白粉邻域的知名度较高,号称是全球运动营养补充剂的领导品牌。该品牌产品大部分都是混合蛋白,价位就其他普通蛋白粉品牌而言较高,一般基础蛋白粉的平均价格在每500克200元左右。目前,美瑞克斯的产品有基础蛋白粉、快速增肌蛋白粉、体重控制蛋白粉等几个系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他们的官网上进行选购。图:超效乳清蛋白粉(香草味)5lb/桶参考价829元安利(Amway)安利这个品牌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做广告做到家喻户晓也确实蛮拼的。他是全球最大的著名直销企业,总公司设在美国,产品涵盖日用消费品、营养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居护理用品和家居耐用品等各个领域,可谓是家大业大。安利的蛋白粉主要以营养保健功能为主,他的蛋白来源绝大多数是植物蛋白,比较符合女性和老年人服用。安利蛋白粉的产品功能主要针对于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有这方面保健需求的人群可以购买。目前,安利的蛋白粉属于纽崔莱品牌,产品价位大概在每500克300-400元左右。图:安利纽崔莱益源牌蛋白粉(麦香味)540g/桶参考价468元康宝莱(Herbalife)康宝莱和安利类似,他在海外采也是采用直销模式销售产品,是全球主要的营养保健品直销企业之一。康宝莱营养蛋白粉的定位和功能都与安利的很类似,都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为主。产品大多数也都是植物蛋白或者加入少量的乳清蛋白混合而成,如果与奶昔,汤和酱汁调和相信会很受希望保持纤瘦身材的都市女性的亲睐。图:康宝莱营养蛋白粉400g/桶参考价218元肌肉科技(Muscletech)熟悉健美运动的人士肯定也十分熟悉“肌肉科技”这个品牌,不少健美运动的大腕儿像乔卡特,菲尔•希斯,德克斯特•杰克逊都为这个牌子做过代言。在某种程度上,肌肉科技就代表着美国健身市场的高品质和权威。肌肉科技旗下的系列产品有很多,包括高性能系列、黑金浓缩系列、特纯系列等。肌肉科技的减脂产品精英脂肪杀手系列(Hydroxycut)和正氮蛋白(Nitrotech)产品在美国深受欢迎,多次荣获该类别销量第一的称号。图:肌肉科技正氮蛋白粉4磅/桶参考价548元国内品牌康比特相信不少健身人士都有听说过该品牌,康比特公司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运动营养食品通则国家标准》牵头起草单位,目前,该品牌也的商标已经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康比特蛋白粉的目标人群为增肌健美的运动人士,蛋白粉来源一般都是乳清蛋白,由于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生产的蛋白粉较为优质,价格却比国外的蛋白粉要稍低。目前,康比特蛋白粉按照添加成分的不同有健肌粉、乳清蛋白、正氮蛋白等几个系列。对于基础蛋白粉,一般500g平均价格在130元左右。手头比较紧的健身人士可以考虑这个品牌。图:康比特乳清蛋白粉750g参考价298元汤臣倍健汤臣倍健创立时间不长,但是口碑和品牌价值却在不断积攒,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也是中国保健行业第一家AAA信用等级企业。汤臣倍健的特点在于它对原料和辅料的要求都非常用心,都是从新西兰、巴西、挪威、冰岛、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品质要求很高。汤臣倍健蛋白粉的目标人群也是以营养保健为主,比较适合老年人和手术术后患者等,其产品还有专门真对女性生产的胶原蛋白粉,以法国进口的鱼类胶原蛋白为原料生产,可以延缓女性衰老,增强皮肤的活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线下商店或在网上选购。图:汤臣倍健蛋白质粉455g/桶参考价313元Q1:我想增肌,吃了蛋白粉就一定会长肌肉吗?A:不一定对,肌肉是蛋白质构成的,是肌肉重建所需的“养料”但是单纯靠蛋白粉就能增加肌肉是不现实的。如果你去健身房健身,健身教练刚开始给你讲课的内容就是“3分练7分吃3分养”只能说摄入蛋白粉是增加肌肉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不是“必须条件”。如果想要增肌,除了要摄入足量的蛋白热量(对于一般人来讲,每日至少需要4000大卡的热量摄入才能保证肌体向增肌发展)之外还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图:蛋白+运动+合理膳食是增肌的正确途径Q2:吃蛋白粉损伤肾脏吗?A:这大概是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个关于蛋白粉的谣言了,我还问过很多的教练和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论文,事实上从蛋白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慢慢被大量使用到现在,“健康的人”还没有一个医学案例能证明“蛋白粉造成肾衰竭的”。后来在网上查找多出,发现这个传言来源是已知命题“对肾脏损伤的人减少蛋白质的摄入能减轻肾脏负荷“,于是有人便逆向推导出“高蛋白质摄入会损伤肾脏”这个结论,这在逻辑上显然是讲不通的。“吃蛋白粉损伤肾脏“无疑是他们的主观臆想,实际上肾功能正常的人高蛋白的饮食对肾脏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已有肾功能损伤的人应该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保持高蛋白的饮食对肾脏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你现在有肾功能损伤,就不适宜再吃蛋白粉了!Q3:蛋白粉的使用时间有要求吗?A:对于大多数以减脂和强身为主,并且平时饮食均衡的人来说,每天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一勺蛋白粉和一杯简单的水果等就已经足够了(因为这个时间段是所谓的黄金窗口)。图:肌肉合成的最佳窗口在运动后45分钟后开始关闭如果增肌是你的目的,每天就必须摄入足量的蛋白质,以前我是每天早餐前1勺,运动前1小时1勺,运动后30分钟内1-2勺。Q4:服用蛋白粉的时候要不要加葡萄糖?A:对于增肌的朋友建议与葡萄糖同饮效果更好,因为上文已经讲到加入葡萄糖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增肌效果。但是,对于不是想增肌的朋友而就没有必要再加糖了,特别是老年朋友,很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更加不适宜加入葡萄糖了!Q5:泡蛋白粉的水是要热水还是冷水?A:冲泡蛋白粉时水温建议不要过高,因为如果是用很烫的水去泡,蛋白粉会有结块的现象,主要是还会杀死蛋白粉中的营养,用温水凉水都是不错的选择。Q6:我吃蛋白粉“上火”了怎么办?A: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维生素B族,你额外摄入了大量的蛋白质,那么对维生素B的消耗也增加了,假如你身体里对维生素B的摄入不一起增加的话,就很有可能造成维生素B缺乏的现象,从营养学角度讲,上火正是维生素B缺乏的表现。解决办法就是,首先要多喝水,如果每天摄入60克+的蛋白粉,应喝3-4升水,以此类推。其次,要注意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B,不方便吃水果蔬菜的可去药房购买小瓶的复合维生素B片,或B2、B6、B12分装的,很便宜。图:可缓解食用蛋白粉上火的复合维生素B片
今年的“双十一”可谓热闹非凡,在电商巨头争先造势的时候,一张京东向西门子投诉“苏宁价格过低”的微博截图在网上广泛流传。京东投诉称:“苏宁某些型号的商品价格低到离谱,请西门子规范约束调整。”“9月份以及十一期间上账率一直不是很理想,很大一部分来自苏宁的乱价,苏宁易购的价格如此离谱,还请各位大佬们及时约束制止,不要再次出现。”作为电商新贵的京东,特意致函家电巨头,希望其干预市场不打价格战,足见此番价格战已经让京东难以承受。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京东连年亏损造成的,因此在资金层面很可能真的无力来“回应”一场大规模的价格战。真的是这样吗?小编却觉得也可能是京东新开网站平台的原因,资金被分出去了一部分。今日,小编从外媒中无意发现了我们的电商巨头“东哥”已经在印度尼西亚设立了一个子域名的网站,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可以说东哥是在隐身模式下开启的这家网站,就连它一同在印尼推出的本地Android版的客户端都没察觉到,只怪我们的目光都太投入“双十一”了。据了解,该网站尚未对全品类开放,目前网站上最大的品类是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照相机以及音响设备等等。而像鞋子、箱包、家居用品等都还未开通。其实现在的京东不仅仅只有印尼这一家网站平台,此前早已在英国开设全球网站,俄罗斯也上线了在线商店。不过对于京东是否会直接从中国进口货物,或者在印度建立自己的仓库等问题,目前还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