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起惠资讯>共享雨伞>文章列表
共享雨伞
漂流伞是一个解决晴雨天城市出行问题的共享雨伞平台,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随取随用,随借随还,使用流程如下:用支付宝搜索漂流伞,查找附近借还伞点→用支付宝扫一扫伞桶二维码借伞→使用后扫描伞桶二维码还伞,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即可享受免押借还,那么支付宝漂流伞如何归还?支付宝扫一扫伞桶上的还伞码,收到密码后,第一时间在伞桶上面输入密码,打开伞桶将伞放回伞桶,然后在手机上面勾选订单确认结束,注意顺序不要搞错,不然无法正常归还,其实目前支付宝漂流伞的地方还是比较少,可能是因为雨伞作用的原因,不像共享单车那样三四线城市都有,漂流伞还没有普及到这些地方。因此支付宝为了推广漂流伞也是大力宣传,红包是最常见的事,使用支付宝漂流伞可以过得红包,支付宝搜索“漂流伞”小程序-点击右下角头像-点击“我的红包”-点击“提现”,一般情况下,会在1-3个工作日内,最迟3个工作日到账,节假日非工作日。不过该红包每天最多领取3个,如果当天已经领取了3个红包,则请明日再参加活动,网络不通畅会影响红包领取页弹出,因此请保持在网络通畅环境下尝试重新体验借还伞流程,最后如果弹出红包领取页没有点击“拆红包”则默认放弃该次红包领取,请注意点击“拆红包”。漂流伞是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又一产物,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一样很有用处,目前漂流伞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像深圳、上海、杭州、广州、海口这样的大城市,相信下一步就是一些小城市了,漂流伞已成为国内共享晴雨伞第一平台,前途非常明朗。
一起惠返利网2018-11-21 10:01:50525 次
更没想到的是,曾追着共享单车、赶着共享风口的共享服饰平台,连“倒闭”的热闹也要来凑一凑。谁曾想到,配合着北京的四季变换,共享单车的冬天来得这么快,先走一步的小蓝、小鸣和酷骑,只在在阵阵寒风中留下无数唏嘘和一众讨要押金无果的人民群众。更没想到的是,曾追着共享单车、赶着共享风口的共享服饰平台,连“倒闭”的热闹也要来凑一凑。多啦衣梦疑似倒闭这一场前途未卜大戏的主角是共享租衣平台多啦衣梦。今年11月初,陆续有媒体和用户爆料称,共享租衣APP多啦衣梦无法正常运营,应用内页面显示空白状态。针对退押金一问,多啦衣梦工作人员联系退款时表示退钱是不可能,只能用衣服按原价抵扣。在成都理工大学的贴吧还专门有一个“多啦衣梦倒闭骗局受害者联盟”,楼主在呼吁维权后,瞬间有不少学生一起响应。维权无外乎是为了要回自己在平台上的充值。和共享单车固定的押金值不同,在多啦衣梦APP里,用户需要通过缴纳押金、充值会员费来享受租衣服务,根据会员有效期的不同,用户充值的金额也不相同。据AI财经社的报道,十几名用户向其反映多啦衣梦APP已无法运营多时,这些用户中会员有效期最短的要到2018年上半年,最长的要到2019年7月,涉及金额最小的用户是299元押金,最大的则是在多啦衣梦平台上充值了5000元的会员费。众多用户在询问客服后,得到的说法均为:“公司已经破产,无力经营。”多啦衣梦创始人梁亮面对AI财经社的求证,则表示:“退押金需要申请,该退的我们都会退。这件事情我们正在处理中,很快会恢复正常。目前我们在转型升级,好了后会告知大家。”事实上,多啦衣梦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退钱不可能,只能用衣服来抵,并且结算要按照衣服原价,不计算衣服多次使用的折旧成本。此外,会员费赠送的时间也不在计算范围内。最近一个多星期,投资界多次打开多啦衣梦APP,均呈现“加载中的画面”,已是无法正常运行。曾一年获2轮融资,君联入局,拉夏贝尔新型商业模式试水多啦衣梦成立于2015年3月,一年后,2016年3月,多啦衣梦获得48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没有透露。2016年底,多啦衣梦曾公布平台数据,“注册会员37万,服装数达25万件,线下拥有数十家体验店。”梁亮曾在发布会上介绍,多啦衣梦平台上的服装融合了休闲女装、时尚女装、职业女装、宴会礼服等多个类型,用户只需要通过关注多啦衣梦微信公众号,登录商城界面,完成会员充值,就可以在多啦衣梦云衣橱中进行挑选。在费用上,多啦衣梦只收取包月(或包年)费用,不再另外收费。服装往返邮递费用、服装清洗保养费用都由多啦衣梦承担。用户只需缴纳少量月费,即可享受无限穿衣、五星洗护、往返包邮三大服务。2017年3月,多啦衣梦获得12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君联资本和服装品牌拉夏贝尔。拉夏贝尔创立于1998年,2014年10月于港股上市,主营大众女性休闲服装。2017年初,拉夏贝尔通过投资控股BeCool,BeCool持有多啦衣梦实体。当时有分析认为,成长性较好的拉夏贝尔想要通过投资多啦衣梦这一创业公司,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不大,但有多年品牌零售经验之后,它或许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这次投资就是其看重女性服饰租赁平台这一新型商业模式的一次试水。然而,投资后半年多的时间,多啦衣梦就陷入倒闭风波中。截至发稿,拉夏贝尔方面针对此事没有任何回应。共享服饰平台,火还是不火?伴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热潮,共享租衣这件事也在2015年底兴起,而后又延伸到共享包包、共享珠宝等领域。起初,大家对共享衣橱并不以为意,“市场小众”、“并不看好”等声音层出不穷。但在2016年至今年,服装租赁虽然并没有像共享单车那般大火,比起共享充电宝似乎也算不得话题点,但和共享雨伞、共享健身仓等比起来,共享服饰还算“发挥稳定”,也聚集了大批投资人。投资界整理了部分共享服饰、共享包包平台的融资情况,包括天使投资人王刚、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磐霖资本、红杉、经纬中国等多家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入局,更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其中,衣二三已经融到了C轮,背后投资方也是最多。在最近的一次融资中,阿里巴巴参与其中,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既是一次对于创新商业模式的投资,也是其在服饰领域的新零售探索之一。此后,衣二三将深入探索与阿里巴巴在服装电商领域的合作。可以看到,早在2016年5月,阿里巴巴就投资了共享包包平台YEECHOO,在服装租赁模式的探索可谓越来越深入。衣二三和女神派均为面向一线城市的平台,和衣二三不同的是,女神派主打礼服和包包的共享,其中不乏VERAWANG、DKNY、VALENTINO等售价较高的服装品牌。服装共享平台在真正执行过程中也有不小的挑战:衣物清洗、物流效率和品类的多样化等等。有拉夏贝尔支持的多啦衣梦,在服装品类上也少不了对拉夏贝尔旗下品牌的支持。而衣二三在2017年3月开始了“平台化战略”,在短短数月内便合作了数百个全球时尚商业品牌和设计师品牌。品牌入驻衣二三平台后,衣二三按照货品租赁和销售情况与品牌进行收益分成。其实,推进共享服饰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阻碍在于用户的心理。不能否认,这种方式往往会带来一些一反常态的体验,因为是租来的,你愿意去尝试不同风格,而不用担心成本太高,这也是为什么礼服租赁在线下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同别人共享衣物并不是每个用户都能接受的,时间成本也需要考虑,筛选、匹配、约快递、等待上门……而且对于很多女士来说,逛街绝对是不能缺少的消遣方式,也可能是闺蜜间约下午茶或者饭后的去处,更重要的还有店员带给女人的被服务感,线上替代不了,不然也不会在淘宝存在如此之久后,实体商业依然存在。共享经济热潮的消退小蓝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乐电、PP充电……从共享充电宝的倒下,到共享单车一个接一个的死亡潮,再到共享服装平台的疑似倒闭,共享经济似乎迎来的消退期。2016年被称为共享经济的元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市场上已有超过3000个共享经济项目。在资本热情高涨的同时,死亡的阴影也已经准备好要覆盖开来,只是总要经过长时间的资本碰撞和野蛮竞争。共享经济不会死,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从来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过这些共享项目也需要咬紧牙关度过寒冬,更加小心翼翼地自我经营。罢了,收起落叶好过冬。
一起惠2017-11-27 09:54:54278 次
兴起时间不久的共享雨伞已经迈出盈利探索的步伐。10月18日,共享雨伞“漂流伞”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漂流伞表示,融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团队人才招募和城市拓展工作上。这已经是漂流伞的第三轮融资,今年8月14日,漂流伞宣布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追梦者基金领投。就在10天后,漂流伞对外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戈壁创投领投。加上此次完成的A轮融资,也让漂流伞成为行业内累计融资金额最高的一家企业。尽管受到资本青睐,但共享雨伞的盈利模式一直备受争议。伞面广告是共享雨伞主要的盈利方式,有业内人士介绍,以伞面广告作为主要盈利方式,目前行业内标准水平约是广告费是15元/把,而一把伞的制造成本约在7元左右,共享雨伞企业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是空间不大。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认为,共享雨伞的使用对象缺少共性,这意味着广告的受众没有明显特征,这种广告投放方式类似于“撒大网”,企业无法进行精准营销,这也是共享雨伞行业面临的痛点。对于上述问题,漂流伞相关负责人称,公司未来会考虑结合数据应用升级产品,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使用场景等,用于做更多盈利探索。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如果市场足够成熟,未来共享雨伞企业其实可以通过减免押金甚至通过信用支付的方式扩大使用群体,进而产生更多的用户数据,深度挖掘用户的数据价值提升变现能力。
一起惠2017-10-19 09:27:30302 次
共享雨伞企业有伞Usan今日宣布获得3000万天使轮融资,由同程、分众传媒和玖富集团联合投资。这也是迄今为止共享雨伞行业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有伞Usan由苏州晴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于今年6月成立。据悉,该项目是由同程内部孵化而来,有伞创始人柳青于2010年加入同程旅游,先后担任过机票事业部副总监、总监以及出境游事业部CEO等职位,2015年4月被任命为副总裁。有伞Usan的研发团队也由有着十年技术研发经验的前同程旅游大度假CTO领队。有伞Usan宣称是全国首个采用大容量不插电伞桩机模式的共享雨伞,单桩能容纳超过120把晴雨伞,解决了公共空间电源位置有限的问题。雨伞部分则使用了晴雨两用的三折伞。据介绍,有伞Usan押金为29元,前15分钟免费用伞,超过15分钟部分,12小时收取1元钱,28元封顶,支持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扫码借伞。目前已有约10万把伞正式在上海、苏州、南京投入使用。有伞Usan创始人柳青表示:“融资方的介入在业务发展以及商业模式方面为其带来了先天优势和想象空间。分众传媒和同程旅游将提供一系列的线下场景优势和流量渠道优势,如写字楼、社区及大交通等点位的进驻;同时,分众传媒也将让有伞的媒体属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玖富财富的加入也会让有伞Usan在资金支持和信用免押方面有更多发展空间。”谈及未来的规划,柳青表示有伞Usan会先针对一个城市做精细化打磨,建立完整数据模型,有了数据模型的支撑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完善后再从线下铺开,为合作点位与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也助力信用城市的建设。
一起惠2017-10-10 09:28:28338 次
根据商业观察家消息,以及36氪向猩便利求证,今日(9月26日)猩便利在上海同时开出6家便利店。猩便利的主色调为绿色,标志是一只穿着黄色衣服的猩猩。图片来自大众点评根据大众点评网友的评论和照片可以看出,猩便利提供"不少新奇的商品“,包括不少日韩零食;且有不少自营品牌商品,包括鲜食、咖啡、奶茶。猩便利可以扫码线上支付、预约自提,目前必须下载App才能完成支付。猩便利告诉36氪,这6家店都在试运营阶段,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调整。这是今年继便利蜂之后,第二个带着明星团队,以重资本+互联网模式入场的有人便利店。什么是重资本+互联网模式呢?重资本,指的是相比传统便利店的开店速度,以大量注资的方式快速拓店。由于便利店注重规模网络效应,因此快速开店非常重要,猩便利一下子开出6家店,且同时在筹备更多店面,所需的资本加持必然是数亿元起。互联网模式,则指的是以互联网工具和思维做出改变,比如1)利用App完成预约、自提、自助购物等消费方式,增加店内流转率;2)以信息系统提升整个选品、供应链效率;3)多种服务和场景融合,比如猩便利长宁路店的共享雨伞、共享图书服务。距离36氪第一次报道便利蜂,并宣称便利店将成为共享单车之后的下一个风口,已经过去8个月。在创投圈,8个月可以发生很多事——共享充电宝成风口,无人便利店广受关注,办公室无人货架被大量资本加持。不过如今,猩便利一口气开出6家有人便利店,让人联想到的还是便利蜂。和受到争议的各类无人便利店盒子相比,这更像是回归了零售的本质,虽然辅以互联网的运营方式(比如数据选品、扫码自提等),但最根本的还是人、货、场。便利店的平均毛利是30%,这是一个微利的,精细的行业。所以好的服务,过硬的产品,细致的选址才是最重要的。图片来自大众点评猩便利和便利蜂的创始人构成也有些相似,都是O2O行业的佼佼者,加上传统便利店的高层。便利蜂的主导者,是去哪儿网和斑马资本的创始人庄辰超,创始人是前7-11北京DM(大区经理)、前邻家便利店董事长王紫(王紫从7-11带着团队创办了邻家便利店,一年时间开出70多家店);而猩便利的创始人,是前大众点评COO吕广渝,猩便利的COO是前罗森便利店副总裁晓村。当然,猩便利和便利蜂相比又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便利蜂所处的地方是北京,一个长年被视为便利店价值洼地的地方,便利店的发展水平是7185人/店。而猩便利则发迹于上海,是中国便利店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人均拥有数是3466人/店,这一方面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好的土壤。毕竟距离日本和台湾的2000人/店还有一定差距。其次,便利店并不是猩便利唯一的的布局,在此之前,猩便利面对大众的主要业务一直是办公室无人货架,其运营方哦加哦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最近与猩便利合并,共用同一个品牌。根据业内人士的多方消息,猩便利的无人货架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虽然入场较晚,但规模和交易额已经进入这个赛道的前两名,且选品不乏国外高端零食,因此客单价较高。可以想见的是,猩便利在办公室布局的货架数据可以和便利店的数据打通,两者能够对消费者形成多个场景、多个维度的覆盖;同时,二者的供应链也体系也可协同,包括选品、物流和营销体系,共同构建猩便利的便利零售体系。以新零售品牌自居的猩便利,在无人货架和便利店之后,也许还会有更重,规模更大的布局。
一起惠2017-09-26 09:06:58331 次
苏扬最近来北京的频率比平时高了许多,他正在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寻找新一轮的融资,虽然半个月前,他才刚刚完成了天使轮的融资。苏扬的公司算是风口项目,他蹭上了当下最热门的共享浪潮,在共享雨伞领域创立了“春笋晴雨伞”。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领域,如果你还记得几个月前那个闹剧般丢了3万把雨伞的公司——他们做的是同一个生意。互联网圈里有时侯会把这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料,就连有些投资人都无法认可。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鸿对AI财经社表示,共享雨伞的模式他也没有看明白,在雨伞拥有成本如此低廉且使用频次较低的情况下,共享的意义何在?而有的投资人甚至直接表明,自己绝对不会投此类企业。但也有不少的投资机构已经入局。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4个月里,包括漂流伞、UU伞、JJ伞、OTO、春笋晴雨伞在内的十多家共享雨伞企业均已完成了天使轮融资,甚至有的已经拿到了Pre-A轮。共享雨伞的生意到底如何,是刚需还是又一次共享风口上的噱头项目?是资本市场催生出来的泡沫,还是真的可以转化为商业场景,AI财经社和春笋晴雨伞的创始人苏扬聊了聊他眼中的雨伞生意。以下是苏扬的自述。“商人的心态不需要每个人都懂”质疑其实我也遇到很多,有时我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关于公司的动态,有不太相熟的陌生人就会跑来问我:你这个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之前有过一年的FA经历,也认识不少投资机构,他们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有的人会投,有的人明确表示不会投,有的人则没看懂,需要把你的逻辑说服给他。其实商人的心态不需要每个人懂,不然大家都来做这个事情了。至于有的投资机构为什么不投,他们可能会觉得看不懂,或者没有充电宝和便利店来钱快,财务模型是不一样的。雨伞这件事情有好处也有坏处。任何一个创业项目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70%可能是好的,30%是坏的,如果70%都是坏的话,相信也没有人会去做。雨伞的好处在于,它是刚需。之前下雨时如果你没有带雨伞,那你只有两种选择,地铁口十块钱一把的廉价伞,以及等雨停,但现在如果有一把共享雨伞,你就可以更低的成本去躲过这场雨,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另一个好处在于,它的使用场景很多,可以布点在餐饮店、咖啡厅门口、地铁口以及白领居多的写字楼。只要占到合适的场景就可以赚很多钱,它的单点模型是成立的,服务用户成本、获客成本是低的。比如你占住了写字楼这个场景,一个点粗略按照一年赚2千块钱来算,2万个点就是4千万,就可以上新三板了。当然雨伞也有坏处,它的频次不够高,季节和降雨的热力图分布不均匀。但首先,你只需要看全年降雨天数,比如上海是120-140天,这120-140天不管是几月份发生,一年总的是大概这些数,那你只需要在下雨的时候去满足中国人用伞的需求,中国每年可以卖出10亿把雨伞,出行带伞的需求又有多少?无人值守的设备好处就在于你不用去考虑它没人用的时候怎么办,只做雨伞的话,一年的降雨量只有三分之一天,那可能利用率也只有三分之一,但是雨伞不一定要像单车一样一直被骑,柜机放在那里也可以有利用率,有广告收入。既然是无人设备,那你只要确保你的设备被租出去的次数足够多。“风口上的公司有关注度”如果你跟我聊天,你会发现我是一个会讲故事也会做事的人,但我没有说为了讲故事就铺到北京来,可能铺到投资人楼下会有更多的关注,但这是不可行的。如果是纯粹追风口的话,他一看这个风口没起来,捞不到这么多钱了就不做了,但我是想把这个项目的矿挖出来的。包括我为什么要做雨伞这个事情,也是有一些逻辑所在的,并不是跟风。我的上一个创业项目是一个名为DDbike的共享单车公司,当时有四个联合创始人,这个项目主打三四线城市,到现在也还在运营,已经覆盖了21个城市了,今年5月我推出共享雨伞,雨伞的灵感就是从单车的运营中来的。去年年底,在调度自行车的时候,有时会碰到下雨的情况,我就想如果有把雨伞就好了,当时有了这个想法,但是需求是很好被找到的,怎么去满足不一定,需要时间验证,后来我想通了,就自己出来做了春笋这个项目。我做的这两个项目都是风口上的公司,这是因为风口上的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更快的成长,如果我做的是某个冷门的行业可能今天你也不会来采访我。创业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成长,一个是赚钱。从行业发展来看,你所在的行业要能够带领你发展。你想要快速成长,就得做竞争激烈的行业,有红海才有成长。我现在更看重能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并不看竞争,有竞争才算是好事,会有更多的关注度和钱、资源进来,只有你做好了,你才会获得更多,吸收更多,总比你做一个冷门的好很多。当然我也没有去做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房、无人零售这样的逻辑看似相通的无人值守设备。首先充电宝在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有行业小巨头出现了,聚美也入股了。其次,健身房和无人零售背后都有很强的传统产业链在支撑,虽然它们做的事情都是摆设备。但雨伞一是刚刚起步还没有巨头出现,二是产品逻辑和单车也比较相似。你站在几个机会面前,结合背景来分析,可能就能知道自己更擅长什么。“套用共享单车的产品逻辑”其实雨伞和共享单车的用户逻辑、产品逻辑都很像,都是铺科学的设备、科学的融钱。包括现在作共享雨伞桩机和智能锁的,都和当初深圳那群帮单车做智能锁的是同一批人。大家最初对这个行业的偏见可能来自于共享e伞丢伞的事件。他们的产品逻辑就很像早期的ofo,采用密码锁无GPS的方式。这是因为它本身设置的机制就是不需要用户归还,也不能确保用户能否归还,用户拿回家10把平台可能也不知道。但现在的共享雨伞,多是采取GPS或者桩机定点归还的方式,有点像共享单车和有桩单车的模式。春笋采取的是有桩模式,我的雨伞上没有GPS,但是有一个RFID的感应芯片,必须还到桩上才会停止计费,你可以今天不还,明天不还,不还到昨天借的位置,但是你总归还是要还到桩上的。最多能连续借7天,如果7天之后不进行任何操作,比如续借或者一键购买的话,那我们就会直接扣押金,所以目前伞丢失的比较少。虽然两个行业的设备逻辑是一样的,但是背后的运营逻辑又不一样,单车是一个规模经济的生意,雨伞不是。因此,桩机的选点很重要,用户的生活无非就是两点一线,桩机可以选择布点在你家或者公司附近,24小时你总会回去一次,我就在你周围布点就足够用了,200台桩机就可以足够运营。我们现在主要是办公楼、地铁站和餐饮门店,7月份开始铺设,一般都会签排他协议,和充电宝的布局又有些类似,业态都是门店,但如果说我摆在肯德基,你摆在麦当劳那我也没有办法,商业竞争只能在把自己事情做好的基础上去竞争。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我们现在是一天一块,每个桩机投放20-50把伞,单个伞的成本是20几块,并且设计成了比较独特、新奇的反向伞。平均算下来一个桩机的成本在2000块钱,主要收入是租金,未来线下桩机上也可以做广告,把流量利用起来,大概六七个月就可以实现回本。目前我们还只在上海,计划是先做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这几个城市,北京暂时不会考虑,以南方城市为主。“卖给别人很没有出息”关于竞争,其实现在也有一些别的团队在做。我还蛮欣慰的,还好这个赛道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竞争者进来,把赛道撑起来是个好处。一方面是更多的投资人会接触到,方便他们更好了解这个行业,我们就不用花费太大的力气去说服,第二是赛道撑起来才会有更多的行业资源可以去供你使用。这个行业大概可能还需要两三年蓬勃发展才可以成熟,目前雨伞也没有像单车一样走向供应链和跑马圈地的阶段,等哪家公司能够率先拿到1亿融资可能才算是竞争的开始吧。上一个项目是做到一半退出了,但雨伞我打算做到行业第一,然后去收别人,卖给别人很没有出息。哪怕这个行业最终有泡沫,行业没有起来,有的公司撑不下去倒闭了,但我觉得他们不干了我干呀,因为我判断这个事情可以做成,当你拥有一万个设备之后,你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广告、场地、租金都是很赚钱的,可以用用户身上找价值,从点位身上找价值来扩展公司的增长空间。这样上新三板是没有问题的,我想拥有一家自己的上市公司。
一起惠2017-09-25 09:32:54310 次
22日,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在武林广场地铁站出口,市民们尝试通过手机扫描、身份认证、交押金充值等步骤,对共享雨伞解锁。获得使用权后,共享雨伞租金为半小时五毛钱。可是,23日,钱报记者来到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地铁站,竟然已经找不到一把共享雨伞。是被市民借光了吗?钱报记者得知,原来地铁站的共享雨伞是被城管执法人员收走了。22日下午3点左右,天水中队集中对辖区内的共享雨伞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改。天水执法中队中队长陈敏奇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共享雨伞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而且按照《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禁止在道路两侧护栏、电杆、树木、绿篱等处架设管线,晾晒衣物,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下城区辖区内一共“下架”了800多把共享雨伞。下城区城管局表示,对共享雨伞的投放,他们将高度关注,禁止相关企业在公共区域继续投放共享雨伞。钱报记者联系到了共享e伞的创始人赵书平,赵书平说,他们在杭州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都投放了共享雨伞,主要投放在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以及商场附近。对于有一批伞被城管执法人员收走的消息,他已经得知,也知道是因为摆放存在问题,但赵书平乐观表示,“我们到时候会放一批桶,把伞放在桶里。27日到29日,我们还将向杭州投放一批共享雨伞。”
一起惠2017-06-26 09:09:00323 次
共享雨伞“春笋”宣布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春笋共享雨伞是一家主打雨伞租赁服务的共享经济模式创业公司,以晴雨伞和桩机匹配为主,准备以商超和酒店为线下投放点,用户通过小程序或公众号押金59元,即可享受24小时内免费,之后每日一元的雨伞使用权。春笋表示,首批10万件产品将于6月份正式入驻上海和北京。创始人李永秋在接受亿欧采访时认为,相比较共享单车和充电宝,低成本的雨伞并不低频,还可覆盖室内和室外双重场景,广告效应更强,运营成本更低,真正的壁垒在于BD团队的强弱,即搞定室内投放渠道和室外投放规模便可形成壁垒,共享雨伞可通过雨伞租赁收入、广告收益、雨伞定制、数据增值等方式获得盈利。
一起惠2017-05-23 09:22:2334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