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
复兴航空在11月21日「无预警宣布」22日停航一天,而在22日上午的临时董事会结束之后,董事长林明升对外宣布「由于财务状况恶化,公司将退出台湾航空业」。这意味着不仅是复兴航空全面停航,公司也将解散,台湾的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将告别历史舞台。创立于1951年的复兴航空(TransAsiaAirways)在台湾航空市场市占率达到20%,是台湾第三大航空公司(前两位分别是长荣航空和中华航空),枢纽机场是台北桃园机场和松山机场,主要经营的是两岸航线和部分国际航线——复兴航空是最早开通两岸航线的台湾航空公司之一,在停运之前,两岸航线已经占到复兴航空总体业务的40%左右,今年去台旅游政策收紧,游客锐减,对复兴航空也有不小的打击。而最大的打击在于连续两年的空难事故。2014年7月23日,复兴航空GE222高雄飞马公在紧急迫降失败之后坠毁,造成多达48人死亡的惨剧,而去年2月4日,GE235在松山机场附近失事坠毁在基隆河,造成43人遇难以及15人受伤——网络上流传的飞机低空越过高架桥的那张照片就是在这次空难之前的几分钟。这些对于复兴航空来说是毁灭性打击,罹难者家属的安顿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完成(很多尚未和解)。加上最近几年本身航空业就不景气,大鱼吃小鱼,而廉航也搞得风生水起,不断蚕食复兴航空的市场。复兴航空去年实际运营亏损额超过20亿新台币,而今年到10月底已经亏损了27亿新台币,在多次寻求资本注入或其它出路未果,宣布放弃也是无奈之举,但这将直接影响到复兴航空上千位员工以及预计10万人次的旅客。复兴航空方面虽然已经表示将「在离开台湾航空业前,负起最后责任」,但毕竟惨淡收场,让人唏嘘的同时也让人关注后续事宜。
曾因“非油炸”概念走红的方便面品牌五谷道场要被中粮抛弃了,这是其遭遇的二度易手。北京产权交易所里,中粮五谷道场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5367.947822万元债权正在挂牌转让,“转让价格面议”,“转让条件待定”。挂牌信息中首次披露了五谷道场最近两年的经营数据(由于五谷道场没有并入中粮旗下上市公司内,7年来的经营数据无法得知)。2015年度五谷道场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都为亏损状态,该年度公司负债为9.27亿元。今年前9个月,五谷道场的营业收入约7905万元,营业利润为-519.35万元,净利润为-504.06万元。五谷道场2004年由中旺集团创立,2005年提出“非油炸”概念一炮走红,2006年就做到了15亿元的销售额。当年康师傅曾表示愿出资5亿元收购五谷道场,后因中旺创始人王中旺提出要做大股东,导致收购流产。这一交易告吹后,随之而来的是五谷道场在各地过快投产建厂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五谷道场北京房山琉璃河生产基地(现五谷道场挂牌信息中所在地)出现了拖欠工资导致的劳资纠纷事件。至2008年五谷道场因各地欠款太多而全面停产,公司提出了重整申请。2009年中粮集团以1.09亿元的价格取得了该公司100%的股权,成为重组投资人。收购五谷道场后,时任中粮董事长的宁高宁曾表示,五谷道场的目标是在方便食品市场占领30%份额,至少要有10亿元的销售额才能被消费者记住。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粮请来康师傅创始人之一,曾任华丰方便面营销总监、白象方便面总裁的宋国良任总经理,并在2011年向五谷道场拨了2亿元支持资金。但这些举措都没能见效,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透露,五谷道场在中粮入主后始终没有实现盈利。五谷道场这7年来可能一直是中粮集团的一个拖累,而后者正在施行聚焦核心业务,淘汰退出非主业不良资产的战略,由此也不难理解中粮如今对五谷道场的处理方式。今年内中粮已经先后剥离了金帝巧克力、君顶酒庄等资产。实际上,着手清理五谷道场这一亏损资产的动作从今年8月中粮的一次挂牌交易就露出了端倪。当月,北京产权交易所挂出中粮江西天然五谷食品有限公司股权及债权的出售信息。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中粮江西天然五谷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的挂牌价格为1.25亿元。挂牌信息显示,2015年,中粮江西天然五谷食品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仅为2.7万元,营业利润为-437.18万元,净利润则为-436.94万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6万元,营业利润-34.38万元,净利润为-34.38万元。而这项交易至今仍无受让方。就目前整个方便面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要找到五谷道场的接盘者并不容易。2016年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方便面产业已连续下滑了四年,而调整还在继续。去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同比下跌6.75%。而这种调整仍在继续。根据其对全国22家方便面企业的统计,有9家都出现销售下跌,多个品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方向。五谷道场是目前中粮旗下唯一的方便面品牌,一旦接盘侠出现,就意味着中粮退出了方便面市场。
11月26日消息,据获悉,日前飞牛网正式上线“自创品牌馆”,包括欧尚酒窖、蜜娅莉、钻典、actuel等在内的集团(指大润发、飞牛网、欧尚所属的高鑫零售)自创品牌上万件商品,将被搬到线上销售。据悉,这些自创品牌主要为食品酒饮、女装、鞋靴、家居、美妆等生活必需品。飞牛网联席CEO袁彬表示,目前“自创品牌馆”已在华东区域上线,接下来将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对于此次尝试,袁彬表示,大润发自创品牌在公司的地位很高,内部将其视为“战略武器”,且主要出于差异化发展和提供最具性价比商品等两方面的考虑。“可能大家都知道,在欧美国家,零售商超自有品牌的绩效占比普遍很高,典型的像美国costco。但大陆大卖场这一块,大润发自有品牌绩效占比还比较低。这是我们未来做差异化、打造核心竞争力一个重要版块。”袁彬称。袁彬认为,目前各个卖场同质化非常严重,差异化的改变迫在眉睫。此外,很多品牌在包装、广告、品牌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营销成本很高。做自有品牌,则可以把这些过度宣传、过度包装的成本挤压掉,使得产品既具性能和功效的差异化,又能‘沥干’不必要的成本。袁彬举例说,服装品牌之间,零售价千变万化,但成本却差距很小。一般的服装品牌,品牌的定倍率是10左右,优衣库定倍率可能在4~5之间,而大润发做服装品牌,定倍率控制在2以内。大润发希望既满足门店的发展,又能沥干其中的水分,做出一些性价比超高的服装,满足顾客的基本生活需求。其实,网易旗下电商平台网易严选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在网易严选官网,我们能看到“直连制造商,摈弃品牌溢价,为消费者甄选最优质的的商品”的醒目宣传文案。但在推出之初,网易严选便因一组与各大品牌的对比海报陷入“抄袭”恶评,最终以一封道歉信以及随后的反思公告收场。袁彬介绍称,大润发自创品牌跟网易严选定位有所不同。“网易严选喜欢拿一线品牌做对比,几乎每个商品都有对标品牌。再者,他们可能采取跟其他品牌商一样的设计。但对于大润发而言,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在款式、外形上,基本上没有特定的专利可言。此外,大润发有自己的原创、设计团队,并不存在抄袭的问题。”据发现,部分大润发自创品牌在天猫、京东等均设有官方旗舰店。袁彬表示,对于品牌而言,不同平台仅意味着不同的通路,并无价格上的倾斜。但是会针对不同平台做一些相应的促销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飞牛网上线之初,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飞牛网的发展,集团的资金准备充足,没有封顶,目标是成为B2C行业前三名。但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的5亿元投入,换来的却是1.59亿元、1.75亿元的持续亏损。而对于亏损,黄明端则认为不是问题。“实体零售发展线上业务是趋势,只是大家选择的方式不同,实体零售选择依附电商企业发展线上业务未来必然受制约。”黄明端称。上线之后,飞牛网也动作频频,不断在电商行业刷存在感。2015年9月,飞牛网上线“飞牛环球购”,采取自营加平台模式。2016年7月,与国美在线达成战略合作,共享供应链和流量。此次上线自创品牌馆,飞牛网似乎信心满满,但消费者买不买账仍是另一回事。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海外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渠道都很多。袁彬表示,相对于其他电商平台,飞牛网的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大润发对商品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二是全国的大润发门店,都是飞牛网的发货门店,离顾客更近,更近也就意味着更新鲜、更快捷;三是消费者对大润发品牌的信赖。
钢铁流通领域正从“资源为王”向“渠道为王”时代切换,不少钢企选择顺应这股潮流,而背后真正的驱动力则是钢铁旧有生存格局的转变和不断被推向深入的供给侧改革。在钢铁行业近年来低迷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无论是产业链还是供应链都是承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宝优特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良城表示,对企业来说,从资金角度来讲无非就是要高效、低成本地使用资金,而基于大数据来把握市场走向的钢铁电商平台无疑是一种优选。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陷入量价皆无的窘境,行业盈利状况随之跌入谷底。中钢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全年亏损总额为645.34亿元。时至2016上半年,黑色幽默的行情,狂欢了期货,复产了钢厂,同样也激活了曾经惨淡的钢贸市场。钢铁电商势力在钢铁流通版图中正在快速崛起,除了与“互联网+“的强势来袭有关,更是钢铁行业自身问题倒逼下的结果。面对惨烈的行情,钢铁电商不仅是互联网闯入钢铁产业链阶段性的产物,也是互联网革命和钢铁产业链整合碰撞下的焦点。钢铁电商不仅会极大地改变钢贸的形态,也会极大地改变整体钢铁产业链的形态。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钢铁工业整体盈利状况不佳,2016年1月至6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利润总额为690.3亿元,利润率仅为2.31%。拖延利润率攀升的除了产能过剩之外,目前钢铁工业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也是症结之一。正是因为效率低下,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钢铁行业都被外界冠以“傻大黑粗”的行业特征。钢银电商副总经理徐赛珠告诉记者,在传统钢贸产业流通中,因缺乏信用保障,为避免风险,自然形成了“熟人生意”的模式。然而,因层级多,导致在产业发展中为大量的交易成本买单,加重了整个产业链负担,影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以钢银电商、欧冶云商为代表的一批钢铁电商企业应运而生。以钢银电商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由国内上市公司“上海钢联集团”投资控股的国内领先的B2B大型钢材现货交易平台。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钢银电商成为——国内首家持续盈利的钢铁电商平台。钢银电商副总经理黄坚表示,虽然钢铁行业一直处于去产能“攻坚战”的桥头,但是钢铁行业仍然是一家拥有万亿元级别的巨大市场,占GDP的比重也大致维持在10%的比例。而上海钢联统计数据显示,传统的钢贸企业数量有15万家之多。随着产能过剩导致盈利降低,越来越多的钢贸企业陷入了生存困局,“互联网+钢铁”愈发成为行业共识。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去产能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却问题依然存在,而随着煤炭价格的飙升和房地产行业重新进入调控密集周期,钢铁行业利润再次收窄。钢铁流通领域链条过长,生产至终端流通层级多的问题再次成为问题。传统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充分暴露,导致钢铁流通领域频频陷入“涨价无货、跌价无市”的尴尬境地。可以说,卖方市场的终结,给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数据统计显示,在2015年,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2.31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3.7%。B2B投资数量同比增长约300%,获投金额总数增长约7倍。具体到钢铁流通领域,全国范围内,钢铁电商已超过300家,占全国大宗商品电商企业总数近48%左右。仅上海市钢铁电商交易额在2015年就达到4470亿元,较2014年增长21%,占上海电商交易总额41.5%。以钢铁电商为代表的B2B电商在2016年风生水起,已有多家报出了盈利的消息且整体发展势头良好。钢银电商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30日,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6.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14%。宝钢旗下的欧冶云商今年1-9月的融资额也达到118亿元,较2015年14.97亿元增长689%。多家钢铁电商平台的良好表现,将预示着钢铁电商有望继续领跑。在众多钢铁电商平台纷纷火热上线的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钢银电商的企业用户数也已经达到有6万多家。对此,黄坚谈道:“这是行业上下游客户对钢银电商的认可,这个认可包括对平台、服务和产品三个维度。”“B端电商不同于C端,除了用户体验,更讲究用户黏性。黏性来自哪里?来自于服务,来自于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支付结算、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数据信息等每一个环节的服务中。”黄坚补充道。不过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国内通过钢铁电商平台销售的钢材仅占总量的20%,区域发展不平衡,潜力巨大。而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传统钢贸商的抵触心态。一名传统钢贸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合作的初期,很多钢贸商认为自己的资源被电商拿去了,因此抵触心态浓厚。“但是钢铁电商这个平台它是一个趋势,是今后我们钢贸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整合了社会的很多的资源,为我们的钢铁贸易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的平台。”这名传统钢贸商继续说道。
11月23日消息,乐视旗下控股酒类电商平台网酒网近日面临高层大换血,据网酒网知情人士爆料,原网酒网战略管理部VP任健接任公司副总裁一职,并担任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同时任命谷晓武为财务总监,同时接替张智健担任董事会秘书一职。从知情人士处记者了解到,网酒网原副总裁和财务总监均已离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截至到现在,网酒网副总裁一职先后进行了两次变动,自2013年11月份,赵凡从网酒网离职后,2014年初,由原来的当当网CMO郭鹤出任网酒网副总裁。目前,根据已有的信息,郭鹤和徐涛均担任过副总裁一职,至于是否是其中一人离职尚不得知。在网酒网的内部邮件中,网酒网同时对公司的架构进行了调整,其中,原产研部、信息化部合并重组为技术部,内容营销部更名为广告营销部,并入到战略发展部,而原美酒频道更名为内容运营部并入到互联网运营部。据匿名用户爆料,乐视近日来的危机已经波及到网酒网,公司内部正在进行裁员,裁员幅度大概在30%,公司对外宣称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进入11月,乐视风波不断,自媒体曝出乐视欠款100多亿元后,乐视的资金链问题将其推上风口浪尖,同时媒体指出乐视旗下的网酒网还存在7500万元的资金缺口。据悉,今年的9月7日,网酒网对外宣布正式挂牌新三板,成为乐视第二家独立登陆资本市场的子公司。乐视控股及网酒网CEO李锐分别持有网酒网50.46%、6.9%的股票。根据网酒网的招股书,2014年、2015年,网酒网连续亏损两年,亏损额高达1.5亿。其中,网酒网2014年度和2015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411.68万元和1.57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7601.31万元和7386.1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6.70%和15.28%,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负2580万元和负2479.88万元。网酒网近日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4.4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11.30万元,较上年同期-2658.64万元,亏损增大。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0月28日,网酒网发布股票发行认购报告书,以12元/股的价格向自然人王华军、国信证券(17.710,-0.28,-1.56%)、西部证券(25.000,-0.49,-1.92%)增发113.3万股,募资1359.6万元。网酒网对外宣称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是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拓展主营业务。更重要的是,网酒网开始向银行申请贷款。9月30日,网酒网与中国光大银行(4.040,0.06,1.51%)大连金州支行签订《流动资金贷款合同》,约定向银行借款4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由董事长李锐做担保。11月9日,网酒网向招商银行(18.840,0.47,2.56%)北京分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也同样是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李锐作为担保。网酒网作为乐视生态体系中的消费生态板块,承载着乐视O2O落地的重要一环,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贾跃亭表示,生活消费领域将是乐视下一个主战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乐视已经开始生活馆103家,预计到2016年年底将完成200家精品乐视生活馆的落地。截至到目前,乐视的生态合伙人达到1278个,商超门店进驻5862家,进驻LePar店1500家。网酒网CEO李锐还曾透露,在此基础上,网酒网将持续深化生态战略,进一步提出“全球品质供应链+自有优质品牌+跨界生态终端+多维互联网平台”四层完整的生态架构,加速其产业链纵向垂直打通及横向跨界扩张。但是就目前来看,陷入资金链困境的乐视控股及网酒网能不能度过当前的危机还是未知数,而据相关媒体报道,在网酒网挂牌新三板前引入机构投资者时,贾跃亭及乐视控股曾与珠海融乐、天津诺德等机构签订对赌协议。对赌内容中,对网酒网目标业绩进行承诺。根据报道,网酒网承诺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业绩目标为销售收入分别不低于2.4亿元、6亿元和10亿元。若最终无法完成承诺,则贾跃亭及乐视控股需要赎回投资方所持的公司股份。根据相关资料,赎回金额大约按照12%的年利率计算。
美国化妆品牌Revlon露华浓将重返中国市场。该集团CEOFabianGarcia周五的公司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发现中国市场有一个绝佳的增长机会,这个机会基于ElizabethArden伊丽莎白雅顿的平台,同时也有利于露华浓在中国的业务拓展。”今年6月,露华浓以8.7亿美元现金收购伊丽莎白雅顿。FabianGarcia曾是奢侈品牌的Chanel亚太区总裁,他早前指出,集团在美妆产业最具活跃时期内收购伊丽莎白雅顿品牌是聪明的决策,美妆行业现在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行业,在过去5年里化妆品销售一直稳步上升。他强调,公司合并后将会在全渠道加强品牌销售。由于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下滑,露华浓在2014年初裁撤了整个中国分公司,涉及1100多个工作岗位,由此减少的中国业务亏损,露华浓集团旗下的品牌除露华浓外,还有Almay彩妆和SinfulColors指甲油,据时尚头条网的数据,其在2012年中国公司业务仅贡献了全公司2%的销售额,即不足3千万美元。露华浓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对伊丽莎白雅顿和露华浓是尤为重要的市场区域,这个市场将持续为两个品牌在彩妆领域带来关键性的增长机会,目前伊丽莎白雅顿在线上和线下零售都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据悉,露华浓已开始与天猫建立联系,集团透露这是极具潜力的市场,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FabianGarcia拒绝透露时间表和这些市场区域具体的增长数据。露华浓对伊丽莎白雅顿的收购在9月7日正式结束,最近,伊丽莎白雅顿在上海开设新门店,这意味着品牌正在进行实体门店的改造和品牌振兴的计划。在最三季度,伊丽莎白雅顿部门录得收入1.352亿美元,利润增长46.7%达3250万美元,得益于产品的高售价和低成本控制奏效,该部门的彩妆和香水获得了来自JuicyCouture,JohnVarvatos,BritneySpears和Curve品牌的高营业额贡献。露华浓公司第三季度净营业额增长28.3%达6.048亿美元,公司收购和整合成本录得3350万美元,除去非经营性和其他异常项目,净收入为1580万美元,其中,露华浓的消费品类录得净营业额3.428亿美元,利润8100万美元,主要受益于露华浓美妆工具和彩妆高营业额的影响,但受到SinfulColors彩妆低营业额的部分抵消。露华浓的所有者是美国并购业巨头RonaldPerelman,他旗下的资产遍及零售、汽车、娱乐、彩票、珠宝、银行等,是《福布斯》美国第29大富豪,个人资产高达140亿美元。
10月29日消息,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发布了首三季度财务报告。来自C114中国通信网统计的数据,整体来看,三大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中国移动无论是在营收、利润和用户数方面依然遥遥领先。根据三大运营商首三季度财务报告来看,中国移动实现营收为人民币54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8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中国联通实现服务收入为1827.52亿元,同比上涨1.7%;EBITDA为617.4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8%;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15.88亿元,同比下降80.6%,但比去年下半年剔除铁塔出售收益后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亏损约33.63亿元已有明显改善。中国电信实现经营收入2638.16亿元,同比上升7.1%;服务收入为2334.94亿元,同比上升5.6%;EBITDA为760.33亿元,同比下降0.6%;实现净利润175.43亿元,同比上升7.2%。从三大运营商对比来看,中国移动依然是行业的领头羊,占据了全行业收入的55%左右,但在净利润方面,这个数字却达到了82.2%。中国移动4G用户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由于拥有庞大的财力和先发优势,占据了全网4G用户的70%以上。最后,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持续快速推进3G用户向4G升级,深化流量经营,4G用户和移动服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2016年只剩下两个多月,苏宁云商(002024.SZ)还能扭亏吗?10月28日晚,苏宁云商发布三季报,2016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038.63亿元,同比增长11.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04亿元,同比下降672.42%;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亏损9.63亿元,同比上升10.85%。由此看来,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贡献了高达6.59亿元利润额,否则亏损程度将由3.04亿元升至9.63亿元。据披露,苏宁云商从非经常性项目中获得最多收益的一项是非流动资产处置,其带来的收益为5.32亿元(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另外,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也十分可观,为2.10亿元(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不过,公司的资产规模不降反增。截至9月30日,苏宁云商总资产1336.55亿元,比2015年底增加5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42.18亿元,比2015年底增加110.67%。这是由于公司于2016年5月20日向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安信证券-苏宁众承2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9.27亿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由73.83亿股增加至93.10亿股,募集资金净额290.85亿元。受此影响,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股,同比下降500.00%。报告期内,苏宁云商还出资约140亿元认购阿里巴巴集团发行普通股份,这项支出在三季报中的体现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6.69亿元,较同期减少7473.37%。阿里巴巴和苏宁的相互入股被视为深度合作的信号,苏宁易购于2015年8月正式入驻天猫,双方开始逐步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这一整合类型的联姻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有了天猫的流量,有了阿里坐阵第二大股东,苏宁似乎迎来了经营上的转折点。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为518.6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65.49%;公司以服务供应商、菜鸟业务为重点,实现社会化物流收入同比增长411.11%;金融业务(支付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理财业务)总体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35%。但这些业务规模的增长并未充分提升盈利能力,从目前的业绩看,苏宁的表现仍不见起色。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保持积极的市场价格竞争策略,线上业务占比进一步增加,综合毛利率14.66%,同比下降1.33%。线下,苏宁关闭店面的数量仍大幅超过新开店面。1至9月,公司新开云店37家,改造云店36家,新开红孩子店13家,关闭常规店面119家;在香港地区关闭店面5家;在日本地区新开店面12家,关店3家。对于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亏损,公司在报告出仅简单解释,“由于上年同期实施创新型资产运作实现利润规模较报告期内大,使得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72.42%。”也就是说,公司过去的“资产运作”更加庞大且见效。2015年10月,苏宁云商公告称,拟以25.88亿元的价格将持有的PPTV68.08%股权转让至公司实际控制人张近东的控股子公司——苏宁文化。截至2015年6月30日,PPTV的总资产为14亿元,负债20.6亿元。以实际交割日2015年12月30日测算,该交易预计增加公司净利润约13.51亿元。这一转让使苏宁云商2015年实现归属净利润8.73亿元,此前公司在三季报中预计2015年度归属净利润为亏损2亿元-3亿元。除此之外,苏宁云商还有另一被其称之为“创新型资产运作”,也就是“售后租回”的扭亏办法,并且屡试不爽。2015年上半年,公司以14个自有门店物业房产权及对应的土地使用权分别出资设立14家全资子公司,并将14家全资子公司的全部权益转让给中信华夏苏宁云创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交易实现税后净利润10.22亿元。2014年12月,苏宁云商以43.42亿元的价格将11家全资子公司的全部权益转让给中信金石基金。当时,苏宁云商从中获得近20亿元的税后净利润,使得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巨亏7.55亿元的情形下,全年依然实现盈利。2014年至2015年,苏宁云商分别实现归属净利润8.67亿元、8.73亿元,扣非净利润则为-12.5亿元、-14.6亿元。从公司在2016年三季报中的解释看,苏宁云商目前的亏损是由其“创新型资产运作”较以往放缓和减少导致。据预计,公司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000万元,2016年度的归属净利润为-3.04亿元至-2.54亿元。在负债资产已经剥离、可售门店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苏宁云商2016年想要扭亏,可能还需要更加高明的办法。
10月27日消息,近日京东一口气公布10大腐败案件,震动电商界。但一位接近京东的人士爆料,10大案件只是明示,京东真正的重拳则是轮岗。该人士透露,此次公布的反腐案件起因是京东商城服饰家居事业部奢侈品部总监栾霁的违规受贿。“拔出萝卜带起泥,栾霁在奢侈品部任总监多年,形成利益腐败链条,这令刘强东震怒,下令严查腐败违规。”据了解,此次京东官方公布的10大腐败案件中,服饰家居事业部和消费品事业部为重灾区,除栾霁外,另有四起腐败案件来自服饰家居,有三起案件来自消费品事业部。上述人士称,为了从根上解决腐败问题,京东商城除严重警告、依法处理外,推出了新一轮的轮岗。据多个来自不同行业、与京东有接触的商家反馈的信息来看,截至目前,超过10个部门关键岗位发生调换:包括服饰家居事业部的服装、奢侈品、钟表、汽车等业务线总监,消费品事业部的美妆、个护、清洁、宠物、全球购等业务线总监,另有生鲜事业部的一两名总监也均被要求轮岗。“这些换岗来得比较突然。”一些类目商家表示,信息封锁的比较严,此前并没有接到相关的通知,“即使是一些京东的业务人员,也表示并不知情。”上述人士透露,本次被轮换的总监在各自的部门任职约在两年左右,个别任职较长,也有不足两年的。“也没引进更多新人,就是全部轮岗一遍,不让在一个位置待太久。”通过向京东商城官方求证,京东商城市场部相关人士称京东的轮岗定期都有,属于正常轮岗,与反腐无关。京东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说,本轮轮岗从618之后开始启动,针对京东总监及以上,覆盖全部二级及以上部门,主要以拓宽视野,学习交流体验为主,周期在一到三个星期左右,不涉及原有职务的变更,并不是长期变动职务的轮岗。该负责人称,本轮轮岗以个人自主申报想去的部门和部门邀请为主,目前已有80-90%总监及以上职务的人提交申请,50%的职位已完成轮岗。据了解到,截至目前,京东商城共有3C、家电、消费品、服饰家居、生鲜、新通路6大事业部,胡胜利、闫小兵、冯轶、辛利军、王笑松、杜爽分别任各事业部总裁,属于京东商城VP级别。其中,消费品事业部又包括个护、美妆、酒水、食品、母婴玩具、宠物、农村电商、全球购等二级事业部;服饰家居事业部则负责统筹管理原第三方开放平台(POP)相关业务;3C事业部则包括原通讯采销部、IT数码采销部、图书音像采销部、生活旅行业务部、自有品牌部、大客户销售部等。生鲜事业部为2015年12月京东商城新成立的大事业部,原3C事业部总裁王笑松任总裁。同月,京东商城还成立了新通路事业部,任杜爽为负责人,承接京东集团2016年的火车头一号项目,提出服务三到六线城市的近千万中小门店的计划,将品牌商与线下中小门店直接连接,让品牌商的商品直达3-6线市场零售终端。今年8月,京东商城原CEO沈皓瑜调任后,商城各业务线开始直接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本次反腐和大轮岗,是刘强东直接管理商城业务来的第一次大动作。据京东内部人士透露,刘强东一向对腐败零容忍。刘强东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回忆初次创业开餐厅时,被财务和采购合伙贪了钱,导致餐厅亏损关张。“我出来创业除了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做一番事业之外,还有一个坚定信念:做一个不违法、没有贪污的企业。“刘强东曾说。2009年,京东成立监察部,2011年底又设立审计部,共同组建审计监察部,负责公司的独立监控和诚信防腐工作。2012年11月起,审计监察部更名为“内控合规部”,直接向CEO汇报工作。据了解,京东反腐败有三项基本原则、“三不”反腐机制和三大具体举措。京东反腐的三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对腐败零容忍、人人反腐和ABC问责制。京东的“三不”反腐机制是建立起让员工“不想、不能、不敢”腐败。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有独立的反腐部门和严厉的机制。阿里巴巴特别设置了“廉政部”和“合规部”来负责调查内部腐败;百度在2011年设立百度职业道德建设部,该部门任职人员主要为从事过企业内审、检察官和警察等专业职业的人士。尽管各大企业都有明文警示的反腐手册,但当企业发展至上万人规模时,任何涉及资金较大、权力较为集中的部门出现腐败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大难题。近几年,阿里就多次发现内部高管和商家利益互通,最近的例子则是已移交至杭州警方治理的前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业内人士分析称,轮岗已成为各大公司反腐、阻击利益藩篱、促进血液循环的基本制度。华为有轮值CEO,阿里每隔几年就来个高管大轮换。2013年,京东也公开宣布首轮“高管轮岗、轮训制度”,不过当时实际职位变动的人并不多。之后,轮岗成为京东一项重要的管理方式,京东明确所有总监级以上管理者晋升的必要条件,即:必须在公司内部两个以上的二级部门有过工作经历,且取得优良业绩才可以有晋升资格。上述人士认为,轮岗或许是一个防止腐败、培养人才的方法,但让一个化妆品的总监去管宠物产品线,涉及部门内上下级关系的重新建立、商家供应链的重新熟悉,成本和效率显然不及长期合作建立的关系。到底是腐败重要还是效率重要,也许真的很难两全。
10月24日消息,今日,苏宁云商发布最新的投资者关系公告,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谈及苏宁商品复购率时表示,目前苏宁销售的商品主要还是家电、3C,这类产品的购买频率不高。随着红孩子和超市的发展,复购率会有进一步提升。据了解到,在现场,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介绍了苏宁目前门店转化率、招商运营、苏宁易购服务站及苏宁金融的发展情况。对于苏宁目前的门店转化率,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宁对于提升门店转化率做了很多措施,包括加大了员工的培训。“现在门店一对一“苏宁V购”服务的转化率就非常高,这说明线下人员在促进销售方面的作用很大,通过对员工加强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不但能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还可以促进员工在线下推广高毛利的商品。”其介绍称。而对苏宁招商运营情况,我们了解到,目前苏宁线下的的招商运营主要还是围绕零售业务,丰富现在的业态,此外,在新的门店中,苏宁还推出了针对新、奇、特产品的专区,“现在有的门店有专门的电竞区、电影咖等,同时也有咖啡、轻食等来提升购物环境。未来将加大该类专区的推广。”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苏宁易购服务站的运营情况,苏宁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宁易购服务站是苏宁在三四级市场推进O2O零售落地的载体,易购服务站大小不统一,有一百多平米、两百多平米的、三百到四百平米甚至更大面积的也有,主要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以及选址的情况来定。苏宁易购服务站的商品有部分商品是实体出样,更多的会采用虚拟出样的方式。而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苏宁云商共有苏宁易购服务站直营店1478家,苏宁易购授权服务网点2329家。对于苏宁金融的发展情况,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表示,目前苏宁金融业务包括支付、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理财、众筹、保险等业务。“供应链金融方面,苏宁金融资金成本很低,收益较好;消费金融业务暂时亏损,主要是由于今年公司重点推广用户,加大补贴,比如现在进行免息的分期,虽然阶段性盈利不好,但这带来消费金融客户增加和业务增加。”其介绍道。据了解到,目前,苏宁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类业务,一是对供应商的贷款,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供应商;二是对开放平台上的商户提供贷款。据了解,这些商户都是与苏宁有合作的;三是小贷业务。此外,据了解到,在现场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苏宁与阿里合作的进展情况。其介绍称,旗舰店方面,目前苏宁天猫旗舰店运营日益成熟,销售量有贡献;物流业务方面,苏宁将将闲置的物流资源结合到阿里合作业务上。此外,还与阿里的菜鸟在最后一公里上有合作,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仓储、仓配一体等。同时,还了解到,在现场,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还向投资者介绍了苏宁用户的复购率和苏宁流量获取费用情况。其表示,目前苏宁销售的商品主要还是家电、3C,这类产品的购买频率不高。随着红孩子和超市的发展,复购率会有进一步提升。而在苏宁流量获取费用方面,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苏宁广告促销费率达1.85%,主要花费在品牌广告的宣传和主要的线上支出。据苏宁三季度的营收预计显示,前三季度,苏宁净利润亏损在3.21亿元—2.21亿元之间。
安利、完美等直销品牌在各地热销的时候,作为第一家在中国获得直销牌照的老牌国际巨头,雅芳却正经历尴尬的业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雅芳门店在国内已经大幅缩减。以西安为例,现在仅剩4家,且部分门店已开始做美甲等副业。雅芳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净利已经亏损多年,其2015年净利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从2014年的-3.849亿美元下滑至-11.456亿美元,而其去年在中国的营收也下滑29%。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继续亏损-1.322亿美元。去年中国营收下滑近三成根据雅芳2015年年报,公司当年在中国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28%~29%,这一下降幅度远大于其在亚太地区营收的下滑比例11%,亦远高于其2014年较2013年的下降幅度10%。雅芳(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杨女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雅芳最近几年营收下滑和销售渠道受限分不开关系。“从1999年开始,雅芳用专卖店的形式做销售。2005年雅芳拿到中国第一块直销牌照之后,就开始用直销的形式在中国经营。”然而从专卖店向直销的转变并未使雅芳获得预期的成功,却使其失去了大量的专卖店。杨女士称,“我们在全国有六七千家专卖店,但2010年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就是全面做直销,专卖店不再积极去做。”但这样的转变使许多专卖店的店主难以适应,雅芳的专卖店从那时开始大幅缩减。2013年之后,雅芳试图再做回专卖店,以零售的方式做销售,并设置公司直营店。“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并没有得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杨女士说道。店面的大幅度减少对雅芳的营业影响不可谓不大。雅芳2015年年报显示,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区域内雅芳门店的减少对公司营收产生了负面影响。杨女士也称,“门店少了,消费者接触我们的机会就少,所以让我们的销售变得不容易。”记者实地走访雅芳在西安仅剩的4家门店,发现其店面都不算大,且其中有的已经开始“搞副业”做美甲,真正销售产品的店面只剩仅容两人通过的狭窄的一条。这几家店的工作人员都表示,虽然现在产品销售情况不如从前,但在目前市场大环境下,很多品牌都受到了影响。记者注意到,不仅在中国,雅芳在全球的营收自2011年到2015年都呈现不断下滑趋势,其去年营收仅为2011年的三分之二。而公司净利润也已经多年为负,其中去年净利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为-11.456亿美元。雅芳欲升级专卖店形象雅芳作为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的“老字号”化妆品企业,如今的境遇可谓十分尴尬。如今,国家政策持续推动直销这种商业模式。在2015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畅通商品进口渠道,稳步发展进口商品直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商务部、工商总局2016年3月17发布公告称,根据《直销管理条例》,对直销产品范围进行了调整,除化妆品、保洁用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材、小型厨具之外,增加了家用电器。应该说,直销行业的情况是整体趋好。对此,杨女士表示,公司在2006年拿到直销牌照以来,一方面由于公司自身经营模式的不当而在之后长期处于转型过程;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市场大量同行业竞争对手涌入中国市场,致使公司员工流失和业绩下滑。对于网上传言的“暂停直销”,杨女士表示,这个情况是由于公司本身直销业务已经很少,现在要突破,寻找新模式。而接下来要做的,是应对市场的转型,要专注于旗舰店和做专卖店形象的升级。在网上会设立一个B2C和一个O2O的运行模式。今后会加强旗舰店的精致度和专业度。同时,会通过经销商自己开网店。“今年以来在专卖店这块,我们推了一个升级计划,就是把专卖店的形象升级,当然我们不强制要求所有专卖店强制一次性升级,我们是用鼓励的形式。所以,逐步让我们的专卖店有一个新的形式,在人潮比较多的地方开设一个新的形象店,让新的消费者能够进到我们的店里来。”杨女士说。
腾讯科技讯外媒报道今日援引来自知情人士的消息称,阿里巴巴计划融资约10亿美元,用于扩张其旗下本地服务平台口碑网。经过此次融资之后,口碑网的估值有望达到80亿美元。消息人士,新的融资将为口碑引入外部投资者,确定估值基准。口碑当前的主营业务是在竞争激烈的O2O(线上到线下)领域提供送餐服务,其运营资金主要来自阿里巴巴及其金融关联公司蚂蚁金服的投资。外部投资可能将会让口碑变得更加独立,从而最终成为独立实体并上市。目前具体的融资条款尚未敲定,将来也有可能产生变数,因为阿里巴巴仍在与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知情人士称,阿里已经聘请瑞士信贷来联系几家知名国际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之前一直与阿里巴巴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2015年6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共同向口碑网投资约10亿美元,获得后者50%的股权。此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还向外卖平台饿了么(Ele.me)投资12.5亿美元。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正在抢占O2O市场的份额。阿里巴巴曾经是中国最大O2O公司美团网的早期投资者,但是在与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微博)发生冲突后抛售了所持股份。美团随后决定与对手大众点评网合并。大众点评曾经获得阿里巴巴竞争对手腾讯控股的投资。口碑最初专注于食品和饮料配送,但后来通过允许商户在其平台上设立虚拟商店将业务扩张到了其他O2O服务领域。尽管尚未实现盈利,但口碑的增长非常迅速。在截至6月的财季里,口碑网通过支付宝处理的交易额达到了50亿美元,环比增长48%。据阿里巴巴公布的财报结果显示,该财季口碑网业务亏损3700万美元。
在国内深受大众喜欢的优衣库近年来的顺风顺水,不过其母公司日本服饰零售商迅销有限公司FastRetailingCo.Ltd.(以下简称迅销集团)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根据该公司13日公布的2016年财政年度(即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期间)数据,虽然公司整体收入有所增长,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却从上年同期的1100.27亿日元减少到480.52亿日元,同比减少56.3%。涨价后的代价迅销集团自身的解释称,此次大幅下跌的原因是因为其旗下品牌JBrand优质牛仔布品牌减值亏损138亿日元、日本及美国优衣库门店的减值亏损以及因部分门店结业而出现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报废亏损等原因。相对于其最大的优衣库,迅销目前旗下还有GU、Theory、ComptoirdesCotonniers、Princesstam.tam、JBrand等品牌。不过,除了优衣库、GU、Theory获得增长外,在其全球品牌的战略中,诸如JBrand、ComptoirdesCotonniers、Princessetam.tam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也有观点指出,去年在日本的提价错误策略让迅销的销售备受打击。2015年4月,作为迅销旗下最大品牌的优衣库在日本宣布在当年7月以后销售的新商品中的20%将提价。新商品整体价格涨幅将在10%左右。迅销首席财务官冈崎健表示,涨价的原因由于原料价格和人工费的上涨的压力。迅销在当时认为涨价伴随着产品质量与附加值的提升,这会尽量减少涨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一年后,这个看法被意识到是错误的。今年4月,迅销集团主席柳井正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宣布,优衣库将下调其产品价格,重新启用“简单定价”(simplepricing)机制。“消费者并不同意那些提价的新商品展现出了合理的价值。”他告诉《日本经济新闻》。另一方面,柳井正认为整个市场环境也并不友好,在这种情况下提价,也不是正确的做法。受到降价后的刺激,优衣库在日本市场下半年的销售开始有所恢复。而迅销方面则表示,新价格策略在未来会获得成效。电商未来占比30%即使增长放缓,但迅销集团称“成为世界第一的信息化服饰零售商”的中期愿望依旧为改变。由于本土市场饱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这家公司唯有将持续扩展海外市场,主推目前做的最好的两大品牌即优衣库和GU的业务。GU是十年前自创的品牌,相对于优衣库更加廉价,目前已成为迅销集团的第二大支柱品牌。由于价格更加“亲民”,GU业绩在这一财年表现强劲,收益及溢利均大幅增加。在女装针织衫、裤裙及宽脚裤等潮流商品强劲销售带动下,GU同店销售录得双位数增长。截至2016年8月31日,GU门店数目较上年度同期净增加31间门店至350间门店,不过目前该品牌的销售市场主要在日本本土,仅有日本以外的仅有10家门店。按照计划,迅销集团将于2017财年扩大其全球门店总数至3336间,其中837间日本Uniqlo优衣库门店、1104间海外优衣库门店及1395间全球品牌门店,其中Uniqlo优衣库国际门店将净增146间,而日本Uniqlo优衣库门店则在2016财年净减少4间的情况下维持不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迅销集团也注意到电商购物的发展趋势。该公司透露,目前公司的网路电子商务销售占比为5%,未来将把这一水平提升至30%。
而在其他业态方面,KA渠道目前不是一个在增长的渠道,婴童连锁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另外在终端门店建立全程追溯系统,会对终端消费有比较好的监控,掌控消费者的数据,重点是要培养消费者的扫码习惯。此外,贝因美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目前公司的目前客户群,他表示,二三四线城市是优势区域,价格段100-200元、200-300元的都有,公司200-300元的产品占比在上升,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受益于中高端产品升级。“近两年的市场状况是崇洋消费下的国际品牌成长较好,国产品牌往往受困其中,再加上国内杂牌倾销。”贝因美董秘介绍称,事实上,贝因美董秘提到的近两年奶粉品牌鱼龙混杂的市场情况,国家食药监颁布的奶粉配方注册制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照新政要求,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共9种产品配方。业内人士分析,新政意味着会奶粉市场将迎来大规模整合,一旦注册制落地实施,市场现有的2000多个品牌中,约有四分之三品牌会被清理出局,比例超过七成。大品牌将加速清理子品牌,中小品牌则面临生死危机。而在新的政策下,对于奶粉价格战何时结束的问题,贝因美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奶粉价格战是必然的,“新政之下,被淘汰的杂牌目前在集中低价抛售产品,价格竞争始终存在,2018年1月1日后可能会尘埃落定,还有一年多时间过渡。”据了解到,对于鱼龙混杂的奶粉品牌和奶粉注册制新政影响,贝因美可以说是有切身利益之痛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净利润亏损2.1亿元。而贝因美曾在今年第一季度季报的时候预测,2016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7000万元~10000万元。由于亏损额较大以及与第一季度的预测相差甚远,贝因美日前还受到深交所的问询,据了解到,贝因美在给深交所问询的回复函中写到,净利润出现亏损主要受今年4月份的假冒奶粉事件和奶粉新政颁布后部分奶企抛售奶粉的影响,公司经营将在下半年很快恢复。除了净利润亏损外,贝因美营收也不乐观,今年上半年,贝因没营业收入13.61亿元,同比下降23.23%。分产品来看,奶粉类产品营收12.93亿元,同比下降21.41%,米粉类产品营收3286万元,同比减少49.96%。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在市场推广费和广告宣传费方面的支出分别为4.72亿元和2.0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5%和11.1%。10月10日消息,日前,贝因美发布投资者关系公告,贝因美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电商渠道正在加大开拓,目前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天猫、京东和淘宝C店,二是公司正在打造妈妈购一站式购物平台。据了解,本次参加调研的机构包括中金公司、海富通基金、中欧基金、长江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上海六禾投资、兴业证券等34家机构。贝因美董事会秘书和证券事务相关人员负责了接待。对于目前的库存情况,据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存货额达6.73亿元,同比增长11.9%。而贝因美相关负责人表示,向渠道压库存代价会很大,杂牌清仓甩货的动作也给经销商带来困惑,公司希望加强终端走货,三季度和四季度依然会延续这样的策略,不会参与渠道压库存无序的搅局。在现场,贝因美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贝因美产品在商超、婴童店和电商方面的发展情况,据了解到,贝因美董秘沈立军表示,在电商方面,贝因美正在加大开拓,目前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天猫、京东和淘宝C店,二是公司正在打造妈妈购一站式购物平台。
北京时间9月28日晚间消息,黑莓公司宣布,将关闭手机业务部门。公司CEO程守宗(JohnChen)一年前曾承诺,如果今年第二季度不能实现盈利,将关闭手机业务部门。黑莓发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为4.9亿美元,同比下滑31.8%。净亏损3.7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5100万美元。由于手机部门持续亏损,黑莓宣布停止内部的硬件研发。程守宗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的新移动解决方案(MobilitySolutions)战略已初见成效,将来我们将专注于软件开发。为此,我们计划关闭所有内部的硬件研发,转而将这部分工作外包给合作伙伴。这允许我们降低资本开支,提高投资回报。”
9月18日消息,日前,中百集团发布投资者公告,中百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公司的仓储超市正在永辉的帮助下积极改造升级,两家合作正在全面开展进行。对于双方目前的具体合作情况,中百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双方合作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团队建设方面:包括中百引进永辉生鲜经营团队,组建中百经营分析团队支持团队,成立了生鲜事业部;依据永辉生鲜品类,进行公司生鲜品类梳理;建立标杆门店管理办法,实行门店生鲜布局优化调整,导入永辉生鲜运营标准及生鲜经营基本原则,借助永辉长半径项目推进生鲜经营联合采购,优化供应链,全面提升生鲜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结合永辉合伙人、绩效考核、干部评估等,因地制宜复制、推广激励政策,激发员工潜能,调动积极性。建立自主经营、互相学习、良性竞争的氛围。二是共用供应链联合采购。据其介绍,中百利用永辉长半径供应链优势,加快推行进口商品、酒类及OEM商品的联合经营采购。“今年1—8月,联合采购商品339个单品。”据了解到,在其超市生鲜改造方面,截至目前,已完成44家门店的生鲜调整。而中百方面介绍称,今年中百计划完成100家门店的调整。事实上,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百集团,近年来,积极进行改革和转型。首先是在股权结构上,引进福建生鲜“巨头”永辉超市。截至目前,永辉超市通过旗下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永辉物流有限公司、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共持有中百集团20%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而武汉市国资委通过武汉商联合武汉华汉投资共持有中百集团32%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而成为中百集团第二大股东后,永辉超市今年才开始了对中百的明显运行影响,表现之一就是对中百超市的生鲜改造。据了解,今年3月,永辉超市派出了以福建大区副总经理程雪榕为首的一支23人的队伍飞抵湖北履新,而该空降团队的重要任务就是借助永辉生鲜经营的成功经验和运营模式,提升中百生鲜客流、客单,提升生鲜营运标准。其次是在人才改革方面,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据了解到,2015年10月,中百集团发消息对外宣布,经公司董事会决定,中百引进由万明治、张黎、孙磊三人组成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其中万明治担任中百集团总经理。而万明治此前先后供职家乐福和苏宁,离职前为苏宁超市总经理。除了以上改革措施外,中百集团还设立投资基金,开始了生态投资培育建设。据了解,中百联合武汉商联和武汉中湖创投成立武汉东湖中百产业并购基金合伙企业。而大力的改革和各业务的升级调整培育造成的就是中百业绩的亏损。今年上半年,中百集团营收80.23亿元,同比减少6.7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达6245.6万,同比减少387.43%,而主营业务经营带来的净利润亏损8160.4万,同比减少18倍。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一段时间中百集团的亏损还将持续。
9月7日消息,日前,中百集团发布今日投资者公告,中百集团董秘杨晓红表示,上半年,中百集团进行变革转型调整,不断扩大生鲜经营,重塑购体系,强化商品源头直采。对于上半年中百集团生鲜业务发展情况,杨晓红向各机构投资者介绍称,上半年生鲜业务主要在忙两件事。一是通过引入永辉生鲜团队,从管理模式、布局规划、经营方式、人员管理等方面,导入永辉超市红标店经验。“上半年已完成6家,7月起加快调整速度,截止到9月2日,共完成44家门店的生鲜调整,其中市内30家,市外14家。今年全年计划完成100家。”杨晓红介绍称。二是推进了仓储、超市公司生鲜统采统配。仓储公司水果类别直采统配已覆盖至市内、市外门店,门店占比达68.71%;超市公司全力推进生鲜门店蔬果直采经营。同时,着力推进社区超市转型发展。除了生鲜业务,在便利店方面,据了解到,今年2月份,中百集团全资子公司中百超市与日本国株式会社罗森签订《区域使用许可合同》,中百超市获得湖北省使用“罗森(LAWSON)”品牌开设便利店的加盟权利,成为罗森公司在华中地区湖北省指定的唯一区域被许可人。对于目前罗森便利店的进展情况,杨晓红等中百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百超市成为罗森特许区域加盟商后,内建团队,外学罗森商品配置、营销方式、门店运营等标准模型。截至目前,第一批中百罗森6家门店顺利开业。而亿邦动力网了解到的数据显示,已开业的中百罗森加盟店门店销售同比翻番,毛利率提升了5%。“我们计划今年将开设40家中百罗森店,其中年底会开设少数加盟店,相关工作正在抓紧筹备中。”杨晓红等中百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此外,对于上半年中百的经营工作,杨晓红等中百相关负责人总结称,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忙活”。一是采购体系方面,重塑采购体系,强化了商品源头直采。二是商品结构方面,进行变革转型调整,不断扩大生鲜经营。三是门店升级方面,制定门店SOP标准,促进门店规范管理。四是在业务调整方面,推进与罗森合作,实现中百便利店业务的开放合作模式。五是资源整合方面,加强多方合作,不断盘活中央大厨房,整合物流资源,构建大物流发展战略。对于上半年中百营收情况,据了解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80.23亿元,同比减少6.77%,主营业务收入净利亏损约8160万元,同比减少18倍。从业务方面来看,上半年超市实现营业收入74.62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93.01%;百货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13%。值得注意的的是,上半年,中百集团广告费支出约253.1万,同比减少一半多。中百方面预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累计净利润亏损额在1.6亿到1.85亿之间。股权方面,截至目前,武汉国资委通过旗下武汉商联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华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持有中百集团32%的股份,为其控股股东,而福建永辉超市集团通过旗下重庆永辉、永辉物流等公司共持有中百集团20%的股份。
8月31日消息,日前,天天美尚发布了2016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在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为2.01亿元,同比增加87.02%,同时净利润亏损192.72万元。天天美尚是一家互联网零售行业的美妆销售垂直电商,主要销售平台为天天网和天天网APP,目前注册会员超过2000万。该公司通过直销开拓业务,收入来源为销售美妆产品。截至2016年6月30日,天天美尚资产总额为1.82亿元,较上年期末的增长47.57%;净资产为8.94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5.27%。据悉,该公司净资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报告期内完成股权融资3007.5万元。同时,在上半年,天天美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5601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司扩大销售规模,同时存货采购加大。天天美尚方面表示,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公司将继续提升业务规模,短期内经营性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可能持续为负。此外,财报中还表示,公司如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销售趋势,需要不断的对外融资。近年来,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投资者对电商公司估值较高,投资踊跃。但如果未来资本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未来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随之变化的话,公司的融资能力可能会将面临不利风险。据了解到,去年6月,演员陈坤正式代言天天网,并投资入股。目前陈坤共持有148.80万股,占比3.18%。天天网总裁林晓峰曾透露,天天网计划培育星妆品牌,以陈坤投资人为代表,结合“明星品牌股权投资+合作全过程参与+销售分成激励”的商业模式,引入多名各领域、各年龄受众层的明星艺人,参与到星状品牌孵化项目中。据悉,天天网的理想模式是上游控制品牌,再基于明星调性锁定目标用户群,再经过OEM、ODM研发、生产,结合品牌运营的模式,如F2C、众筹等互联网玩法导入市场,实现粉丝销售转化及口碑传播。其中,对高端品牌进行限售,对中端品牌进行预售,对低端品牌进行量产,再通过B2B进行分销,以扩大销售规模。据了解,目前第一期星妆品牌将在九月份推出陈坤“香氛+精油系列”。
MorganStanleyInstitutionalFundTrust(以下简称MorganStanley)近期下调了对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的评级,这已经是这家曾被誉为“印度最有价值的公司”近6个月以来,第三次被下调估值。据一份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档显示,MorganStanley今年6月30日将Flipkart估值下调至每股84.3美元(较先前每股估值下调4%)。而在2015年6月,MorganStanley对Flipkart的估值还维持在每股142.2美元。去年年中,Flipkart于2015年年中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曾达到150亿美元。MorganStanley下调估值后,Flipkart目前估值大约在90亿美元。除了MorganStanley,还有另外4家基金也下调了对于Flipkart的估值。对于估值被下调,Flipkart方面尚未进行回应。不过市场上对于此次估值下调并不过于悲观: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印度网购人数仍在不断增加。有数据称,2015年,电商销量只占到印度零售总量的1%;将来会增长至4%到5%。2015年,印度网购人数达到约5000万,未来2至3年可能增长至1亿人。而Flipkart估值下调并不是个例,反而像是科技初创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的缩影。美国投资者对于Uber、Snapchat、Dropbox及其他同类公司估值均有所下调,原因包括亏损、营收增速缓慢等等。Flipkart正在试图解决销量增速放缓的问题,最大竞争来自于亚马逊印度。同时,Flipkart也担负着盈利方面的压力。
8月20日消息,日前,GUESS通过官方微信宣布首次天猫旗舰店上线童装大类,据悉,这也是其首次在国内电商渠道销售童装。除了天猫,GUESS在京东旗舰店也发布了童装。本次天猫旗舰店推出了覆盖2~14岁的男童/女童单品,均为秋季新品,价格从139~799元不等。有趣的是,GUESS京东店发布的童装商品SKU和价格与天猫基本一致,却似乎受到了冷落。GUESS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关于GUESS童装上线的消息对京东店只字未提,给出的购买方式是扫码跳转天猫。GUESS大中华区总裁JoseBlanco早前交流时透露,GUESS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电商,线上部分大约占总销售额的12%,渠道包括天猫和京东,以天猫为主。此外,GUESS也设有中文官网,但只有时尚大片展示以及品牌信息查阅,并无销售功能。据观察到,天猫旗舰店所售商品价格107~1699元不等,销量最高的是一款原价259元、促销价116元的牛仔裤,月售284条,有833条评价。谈到为什么格外青睐天猫时,JoseBlanco说“在中国目前的电商平台中,我更看好天猫。天猫流量大,用户多。不管在哪个渠道都要花钱买流量,不论是商场还是电商,天猫好的一点在于,花在它身上的钱都有保障,是值得的。特别是GUESS目前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是特别高,更需要天猫这样的大众化平台,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同时,他也强调,品牌要在不同渠道都保持一致性。“在价格、形象、客户定位、促销等方面都要一样,否则如果有一天消费者发现了,这个代价我们负担不起。”GUESS成立于1981年,最初以牛仔裤起家,逐渐扩展到其他品类。到2016年4月,在美洲、欧洲和亚洲一共有840家零售店,公司的经销商和特许经营商遍及95个国家。GUESS近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根据最新的财报,在截止到4月3日的第一季度里,GUESS集团净收入为4.49亿美元,降低6%,净亏损2520万美元,其中大中华区的表现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