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
【一起惠讯】10月22日日小系,昨日,一起惠接到多家品牌商爆料,称天猫小二发起新一轮猛攻,要求商家双十一期间所售商品必须全网最低价。“几乎是在封锁淘外平台有不错销量商家的强制措施。”一位商务休闲男装品牌电商经理人告诉一起惠,称昨日上午就接到来自天猫小二的电话轰炸,明确要求商家在各个电商平台上,无论是参加活动的商品,还是平销(日常销售)的商品必须做到全网最低价。与此同时,有商家爆料,指出天猫从10月15日起,对服装类目商家进行商品价格监控,要求拥有双十一会场资源的商家,不可以在其他电商平台提前使用双十一价格进行销售,最多只能在双十一当天持平。“甚至连促销优惠券都卡死,必须全网同步,差价定在10元以内。”从商家反馈来看,该指令尚未明确是小二自主行为抑或天猫统一命令。但的确有来自服装、箱包、鞋等多个天猫主要类目商家相同的反馈。该指令可以看做历届双十一活动前夕“二选一”的升级版本。据一起惠了解,此前双十一前,天猫瞄准京东等平台,也曾提出若干针对性举措,例如要求商家下架同款产品,或要求天猫价格不得高于京东等。但显然,今年小二的要求似乎更加严厉和强势。据商家透露,电话中,小二明确提出,不许下架平台商品,只能修改价格。这也意味着,以往商品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此次行不通。“这几乎就是节前不准买卖,不准在天猫之外做促销的变相‘封杀令’。”一位天猫女装TOP10级别的大卖家告诉一起惠,阿里巴巴已经意识到今年服装、鞋包、化妆品等强势类目面临的挑战,“排名靠前的大卖家今年在天猫和淘宝的增长都不是很明显,甚至有些去年双十一表现很猛的品牌商,今年陆续消失不见了。”某知名电商操盘手甚至预测,今年双十一过后,去年的TOP100女装商家,将会有40%的淘汰率。此外,唯品会、京东等平台上市之后的持续增长,对天猫主营品类造成威胁。据商家透露,今年京东双十一从9月份就开始启动,双十一期间也要求商家推出“买200返100”的价格策略,以狙击天猫全场5折。唯品会的高转化率、高客单价,则成为商家乐于付出更多投入,以换取利润的保本策略。而多数商家向一起惠表示,其淘宝内外已各占品牌商在线销售额50%。到了2015年,在服装等几大类目,淘外销售额翻一番的局面将会出现,届时,阿里巴巴对品牌商的掌控力将不再像以往那般强势有力。鉴于此,在一起惠近期沟通的多个类目品牌商反馈信息看来,商家对于今年备战双十一的热情并不如往年一般高涨,从鸡血回归理性的态势明显。无论是备货深度还是投入力度,基本和去年的情况持平,甚至不如去年。“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此次天猫双十一前夕,如此‘疯狂’地逼迫商家不能淘外提前促销,必须做到全网最低价。”在众多商家看来,在外界压力之下,阿里巴巴有必要在自己的“主场”抢回主动权。但面对天猫小二的激进,仍有部分商家流露出对天猫的意兴阑珊。某传统男装品牌电商负责人直言,已考虑将未来押宝其他平台,放弃天猫。虽然尚难判断此举理性程度,以及带来怎样的实际价值,但天猫每一次的步步紧逼,都会让商家左右为难。据悉,已有部分品牌商开始调整品牌策略,通过品牌差异化的方式,在不同平台推出不同子品牌,从而规避冲突。也有商家在其他平台使用优惠券或买赠形式,维持双11前低价。
【一起惠讯】仅靠卖化妆品上市,聚美优品的故事没那么动听。所以,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关系到未来成长空间的两大数字特别受资本界关注:一是移动销售占比达49%,二是开放平台销售占比为14.5%。对此,一起惠从多位服装、箱包与家居类品牌商了解到,与移动销售占比相比,他们更关心的是开放平台运营情况。“把PC端与移动端割裂来看是不科学的,PC端卖得好,移动端才会卖得好,现在平台都是把老客户往移动端倒,整体运营水平高才是王道。开放平台的发展速度更与商家切身利益相关,也更能说明聚美的成长空间有多大。”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品牌商普遍反映在聚美优品开放平台销售量偏低。“以服装类目为例,现在大家的主要渠道还是倾向以天猫与唯品会为主,连京东和当当都差不多沦为‘鸡肋渠道’了,聚美情况就更差,只比凡客稍好。一位女装互联网品牌负责人称,聚美优品开放平台上的销量只有唯品会的十分之一。针对商家们关心聚美优品上市之后会不会扭转现状,一起惠联系到多位资深卖家与电商从业者,他们分析聚美优品做开放平台会遇到三大障碍。障碍一:聚美没有卖服装的基因据悉,聚美优品IPO招股书中只公布了2013年营收收入为4.83亿美元、开放平台销售占比14.5%,以及笼统地说明供应商和第三方商户约1700家,所以,外界并无法真正掌握聚美优品第三方商户平均年销量的真实情况。为此,一起惠联系到多位聚美第三方商户,得到的反馈却是,一般中档女装卖家一期能卖5万到10万、春夏一期能卖1万到5万。中偏低档女鞋上聚美促销活动一期销量不会超过十万。总体来说,聚美优品开放平台上的销量增速较慢,在商家看来,更适合甩死库存。为什么活跃用户有1050万的聚美优品,开放平台销量却没能迅速崛起?“陈欧不是做服装的人,他们团队身上流的是营销的血液,对服装的把关以及理解上还远远不够。”一位退出聚美开放平台的箱包品牌商告诉一起惠,这是聚美开放平台身上的致命伤。处境尴尬的不仅是聚美,京东与当当网自做开放平台之后,服装、箱包与家居一直是其重点开拓类目,但始终没有树立竞争门槛。被商家列为天猫、唯品会之外的第二梯队。一位有多年传统零售从业经验的人士分析,隔行如隔山,电商跨品类运营,没有平台们想象中容易。“化妆品是标准化产品,服装、箱包与家居是半标准化产品,虽然同样是针对女性用户,但是运营完全是两码事。”障碍二:只做跟随者难具超越性随着特卖模式的兴起,聚美优品与唯品会无论是商业模式上,还是品类上均高度重合,注定二者要正面厮杀。“先不论唯品会已经树立‘最大的服装品牌特卖平台’这一先发优势,单从现实条件来看就是聚美优品难拼得过的。”在“二选一”中,品牌商态度多数倾向于唯品会。首先,唯品会与商户合作已有成功经验,流程也相对成熟。多数商家选择放弃聚美优品的主要原因在于,更愿意与唯品会走在一起达成长线的框架合作,“尽管唯品会招商政策很苛刻,扣点也更高,但是商家更看重唯品会带来的销量。”据唯品会合作商户反馈,唯品会在商家选定上树立了门槛:聚美不要求商户入仓,所以也没有售罄率的要求。相反,唯品会要求商户商品必须入仓,并且在入仓前对商家有入选考察,若商家售罄率低于60%则容易被淘汰,这也逼迫商家不能反复上旧款。此外,在价格管控上,唯品会要求品牌商供货全网最低,聚美要求比全网旗舰店低5%即可。其次,唯品会对商家如此强势,是因为其掌握了大量用户,并且把一部分利益反馈给消费者。“唯品会对商家严厉,受益的是消费者。在上新速度与性价比上,唯品会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也就树立了行业服务标准。正是因为如此,唯品会上有一批客单价在380元以上的用户,这是天猫平台上都很觊觎的。”商家反馈,跟随者聚美优品在供应商与用户两头都没有核心竞争力,从而可以冲击到唯品会这样的渠道,也就在对比中失去了控制权。此外,一位高端女装品牌电商负责人分析,聚美优品可以与唯品会差异化,主做中低端品牌,但这样做的结果则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威胁。“电子商务发展到任何阶段,服装都是存在于品牌卖场+折扣卖场+地摊这三种市场中。品牌卖场与地摊是大头,中间的折扣卖场是对传统渠道的补充。唯品会为什么能做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品牌卖场天猫在走明显下坡路,给了唯品会留了一个机会。”障碍三:自营品类上不了台阶难带动开放平台实际上,无论是传统零售业还是电子商务,开放平台初期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自营平台的带动。而对于聚美优品来说,有一个致命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网上化妆品难排除假货和水货的嫌疑,在品牌商那里美誉度并不高。“中高端化妆品还是以走线下为主,对线上非官方渠道向来是排斥的。”中高端品牌对聚美优品的态度决定了其规模与用户质量。“如果能搞定大品牌,让他们把正品拿上来卖,聚美可以往上走一大步,否则只能走中低端路线,卖卖水货,吸引的也是中低端用户。”一位女鞋品牌商告诉一起惠,聚美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的低收入年轻女性为主,虽然总体客单价过得去,但是购买实力有限,对单品的价格较敏感。一起惠注意到,上市招股书显示的客单价也能佐证,聚美优品为22.7美元,唯品会为34.7美元,京东为64美元。上述商家分析,聚美优品的客单价相对较低,并且消费者购买化妆品多是一次购买几件产品,反映出聚美用户单品价格更低。顾客购买力直接决定了开放平台的销量的成长性。华平资本顾问、当当网前任COO黄若曾经分析,当当网开放平台做精品百货不容易,理由就是图书购买者消费能力有限,带不动客单价较高的产品。“相对京东来讲,当当网是个小体量的公司,他们撬不动那个大盘。这点不能学京东,因为京东的用户是买800块的东西,然后要他买200块的百货,这是可以带得动的。当当的用户是买50块的图书,你要50块的用户带动200块的百货,那是很困难的。”在一起惠联系的众多第三方商家中,有部分品牌商直言,并没有官方直接授权入驻聚美优品的开放平台,在聚美优品的特卖商城中看到的极有可能是代理商为其供货。“每个平台用户群属性不同,进入聚美,是希望销量扩张还是品牌溢价?平台被资本包围,我们很担心明年会产生泡沫。聚美做开放平台是寻求规模增量,在新扩张的品类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品牌商是不愿意做小白鼠的。”某女装淘品牌指出,品牌进驻平台寻求增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阶段更乐于找稳健的合作伙伴。针对聚美优品在开放平台上难有大发展,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两年移动电商飞速发展,小而美的垂直电商会越来越多,聚美优品与其做大而全不如做专而精。“MG面膜年销售额也有十个亿,无线端用户越来越细分,类似MG面膜这样的品牌商或者渠道商势必会多起来。聚美如果开放平台做不好,自营平台也会受到蚕食。但做专而精需要时间积累,不如直接拿流量兑现容易,对于上市后的聚美来说,快速增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1月30日晚间,京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之间二选一上市,最高融资额为15亿美元,承销商是美林和UBS。在京东的IPO招股书中,其各项业绩一片向好的盛世背后也存“危言”:几无移动化方面的战绩。与阿里巴巴、苏宁、腾讯等对手们全面抢占移动端、客厅端等战略相比,京东需要被追问一个问题:京东版微信在哪儿?亏损背后的“止损”面在京东提交的招股书中,去年前三季度6000万元盈利的数据最引人关注,因为这标志着高举“在不该赚钱的时候赚钱是愚蠢”的京东开始盈利。不过此笔赢利背后却既有“赢”面,也有“亏”面。“亏”面在于,去年前三季度,京东B2C主营业务运营仍亏损3.16亿元。受益于2.22亿元的利息收入,以及政府退税等其他方面收入1.64亿元,两项合计3.86亿元,扣除0.1亿元税后,剩余3.76亿元。扣除3.16亿元的B2C主业运营亏损,最后账面盈利6000万元。纵向来看,6000万盈利背后的“亏”面,也存在止损的一面:京东去年全年运营亏损额,同比大降78.5%。伴随京东强化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2014年,京东的运营利润有可能由负转正。京东招股书中“向上攀”的核心运营指标还包括毛利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综合京东招股书相关数据后发现,京东2009年~201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4.80%、4.82%、5.45%、8.42%和9.76%。值得注意的是,与同行相比,京东的毛利率仍然较低。记者汇总相关公司财报数据后发现,亚马逊去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27.61%、苏宁云商为15.02%。相较之下,京东去年前三季度9.76%的毛利率并不高,主要缘于其营业收入中的85%来自于电商领域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但其主要的“赢”面仍表现在伴随规模化效应的显现,其毛利率快速上升的趋势。兜里缺少移动牌京东招股书透露出的信息中,除了相关核心运营指标折射出的赢面外,也反映出京东的一个经营危机:几无移动端布局业绩。从行业经营布局层面来说,电商圈内,阿里巴巴、苏宁云商、腾讯等,皆在抢占移动端,尤其马云惊慌的样子最令人印象深刻,手握微信的马化腾则相对占据最有利的局势。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移动端已成了战略制高点和公司标配。与其相比,在移动端还几无收获的京东则相对要落后了。尤其在电商圈内,建立在PC互联网基础上的单向式电商模式,正在遭遇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化电商模式的冲击,这也是马云急于补缺移动化和社交化短板的原因所在。但对于这一点,几无移动端业绩的京东,其京东版微信在哪里?这必将成为接下来刘强东不得不面临的经营挑战。在沟通中,IT评论人阳淼就对此质疑道,在电商业移动化的比拼中,阿里巴巴已手握手机淘宝、支付宝钱包和新浪微博两个半的移动布局,且仍在力推来往等,而拥有微信的腾讯自不必说,俯视行业。但京东自身的APP在业内的号召力并不大,其在移动方面布局几乎没有,在此背景下,京东还有多少想象空间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相关问题与京东相关人士沟通时,对方强调以公司发布的招股书为主。IPO猜想:估值空间的左右互搏在移动端影响估值的背景下,京东却在大年三十与IPO开启来了一次闪恋。京东本次开启IPO事宜,对外界来说可算是一次闪婚。而闪婚背后的其中一个逻辑就是估值的左右手互搏的问题。一方面,伴随京东平台规模化效应的显现,如刘强东曾对外宣布2013年京东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其未来仍在不断释放生态运营方面的想像空间,比如理财、供应链金融等。另一方面,移动端的短板,在资本市场日益重视移动端指标的背景下,可能将不断挤压京东的估值溢价。这一点可参考阿里巴巴马云之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原因便是担心微信的崛起会挤压阿里巴巴的估值空间,所以全力推来往等。对于这种在估值左右手互搏的背景下开启IPO事宜,华平资本顾问黄若的观点极具代表性。黄若指出,京东此时冲击IPO的一个核心逻辑就是,在电商加码移动化以及资本市场越发注重移动端布局指标之时,京东欲以买卖式电商模式抢先IPO,意在估值最大化。换句话,越往后推,其移动端短板对其估值的挤压效应可能越明显。
【一起惠返利网讯】10月29日消息,有知情人士向一起惠返利网爆料,家居巨头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发出了三大禁令,严禁红星美凯龙线下卖场推广天猫双十一促销活动。据上述人士提供给一起惠返利网的一份截图显示,红星美凯龙集团某高官在内部工作微信群“集团营运条线”中宣布了以下三项举措:严禁任何商户以任何形式在卖场内传播或推广其他电商线上的双十一活动;严格查处商户使用天猫POS机给线上做销量;严格禁止商户为工厂在其他电商线上的订单送货安装。该高管在微信中坦言,近期有大量品牌将在红星美凯龙的门店开展天猫等电商双十一活动,并将红星美凯龙视作体验店。微信中还提到,要求集团内部人员给商户开动员会。“告诉他们这是红星在保护他们,他们帮线上配送是为了蝇头小利在革自己的命。”一起惠返利网经过多方求证,该名高管正是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本人,其微信头像也与车建新在新浪微博认证的头像一致。显然,并非每个人都能向天猫双十一投出赞同票,尤其是首当其冲的线下传统渠道。车建新和万达董事长王建林一样,并不认可电商的吞噬能力可以摧毁传统零售业态。“10年后,如果单纯电商在中高档零售市场的份额超过15%,我给王健林和马云各1亿元。”车建新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另一方面,车建新对红星美凯龙自有电商业务寄予厚望。自去年重金打造的电商平台红美商城开始,红星美凯龙就对电商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尤其是在O2O场景的使用上,红星美凯龙更希望将传统渠道的线下展示优势与电子商务的高效运营结合在一起。但是,天猫双十一的做法似乎在向红星美凯龙发出挑战。早在今年8月份,就有商家向一起惠返利网透露,天猫将在今年双十一期间与线下有实体门店或专柜的传统零售、品牌商展开O2O联合促销。这一消息很快得到了天猫的证实。根据天猫官方的说法,今年双11打破线上线下商业界限,整合全国1000多市县的3万家线下门店,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大促。包括银泰百货、优衣库、GAP、IT、玩具反斗城、宝岛眼镜、银泰、鄂尔多斯、宏图三胞等300多品牌及百货将全面向双十一“靠拢”。从天猫双十一目前阶段的预热准备来看,家居家纺等品类由于具备较高单价,将作为抬升整体销售业绩的重要资源。一起惠返利网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线下零售渠道开始摆放天猫双十一宣传海报、二维码,并发放优惠券。而近期,借助双十一预热,支付宝POS机也开始大举向零售店渗透,进而实现在线上预订后、实体店刷“支付宝POS机”付款、取货的交易闭环。业内人士分析,天猫双十一O2O的玩法对于以商业地产为核心模式的传统家居卖场极具破坏力。首先,品牌商作为传统大卖场的核心资源,在卖场放置易拉宝、海报等,鼓励用户去天猫买东西,这无异于王府井摆个牌子,怂恿顾客到百盛去卖。其次,品牌商的线下柜台需要经卖场银台统一结算,商场方面很难认同天猫发送的优惠券。再者,支付宝POS会让品牌商直接绕开卖场,从而为避开发票、逃交返点费等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红星美凯龙的三条禁令都非常具有针对性,的确是有备而来。”据一位接近家具电商人士称,红星美凯龙抵制双十一的行为或许只暴露了线下大卖场不满与不安的冰山一角,这种情绪背后,势必会引发更多的卖场联合“抗争”。至于品牌商,在这场线上与线下的“二选一”抉择中态度则相对明晰。“如果只是红星美凯龙一家抵制天猫还好,最怕的是所有传统家居卖场联合起来。这会让天猫和品牌商都感到尴尬。”一位浸润家具行业多年的品牌商告诉一起惠返利网,虽然受到电商冲击,但家居大卖场对于品牌商的掌控能力至少还能保持两年左右。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5日早间消息,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阿里巴巴集团将要到明年才会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消息人士表示:“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聘请银行家。”根据这名消息人士的说法,阿里巴巴集团到目前为止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即在纽约还是在上海上市。不过预计阿里巴巴集团将很快做出这一决定。阿里巴巴集团到明年才进行IPO的决定有可能不利于雅虎股价,雅虎目前持有阿里巴巴集团的约1/4股份。雅虎的许多投资者此前预计,阿里巴巴集团将很快进行IPO。7月17日,在雅虎发布中国市场投资的财务数据后,股价大涨9%。今年以来,雅虎股价已上涨超过70%,而雅虎市值的很大一部分都在于所持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雅虎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的营收和利润均大幅增长。对阿里巴巴集团业绩的预期通常会推动雅虎股价上涨。本周早些时候,花旗集团上调了雅虎的目标股价,并表示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提升是这一上调的关键原因之一。如果阿里巴巴集团推迟IPO,那么这些投资者将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获得回报。不过,这为Twitter的IPO让出了道路。Twitter本周公布了IPO招股书,有可能在未来1个月内完成IPO。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专业投资者将不必对投资Twitter和阿里巴巴集团进行二选一。《南华早报》此前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将在纽约上市,并将选择纽交所或纳斯达克(3807.75,33.41,0.89%)市场。不过该报纸的消息人士拒绝透露更进一步的信息。阿里巴巴集团的规模远大于Twitter。在7月份公布财报时,雅虎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在截至今年3月底这一季度的营收为138亿美元,利润为6.69亿美元。在周四公布的招股书中,Twitter表示,截至6月底这一季度的营收为1.21亿美元,净亏损4220万美元。阿里巴巴集团此前与香港股票交易所的高管发生争论,这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已经很低,这也表明其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如果阿里巴巴集团明年上市,那么融资总额将达到Twitter的数倍。雅虎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的营收同比增长率达到71%。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可能将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美国投资者青睐大型互联网公司,例如LinkedIn(244.99,-0.08,-0.03%)、Yelp、Groupon、Zynga(3.76,0.09,2.45%)和Facebook(51.04,1.86,3.78%)。这些互联网创业公司均在过去2年半中上市,市值总和约为1500亿美元,而IPO融资额则达到数十亿美元。不过这些公司在上市后的表现好坏参半。
【一起惠返利网讯】9月30日消息,一起惠返利网日前展开的一份调研显示,关于电商服务商开放平台竞争,有超过四成的服务商表示,不希望整个市场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一旦有被要求“二选一”的情况,他们将毫不犹豫选择其他服务市场。所谓服务商是指为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个人卖家及品牌商户提供包括IT系统、运营、仓储物流、数据营销等服务的公司。第三方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整体成交额约为2000亿元,同比增长83%,支撑起大约1.2万亿网络零售交易(B2C)和8.4万亿电子商务交易(B2B)。众所周知,由于较早布局电商服务商市场,淘宝目前已建立了庞大的电商服务生态体系。但进入2013年,京东、当当、1号店、亚马逊、腾讯电商等纷纷开始介入,发力服务商开放平台的建设,投入极大的热情。一起惠返利网了解到,自6月份开始,上述平台已在多个地区展开巡回招募,以政策优惠、资源扶持等优渥条件吸引服务商入驻。一场关于电商服务商的争夺大战似乎即将上演。对此,一起惠返利网针对各类型服务商,以问卷调研方式,了解基本态度和需求。根据调研结果反映的情况,有43.1%的服务商不想看到市场上一个平台独领风骚,而是希望见到平台之间更加充分的竞争。为此,有近三成的服务商希望全网、跨平台布局,这一比例几乎与选择只入驻淘宝服务平台的商家数量相仿。当问到“如果淘宝要求服务商在众多平台之中‘二选一’”的问题时,上述服务商的态度则是毅然选择投靠其他平台。不过,一起惠返利网注意到,有34.4%的服务商投票给了淘宝,并表示不愿轻易脱离淘宝服务市场。而有22.4%的人认为,淘宝不会提出逼迫服务商做出“二选一”这样的无理要求。与此同时,关于几大B2C上线服务商平台能否撼动淘宝现有生态体系的问题,有40%的选票表示不确定,仅三成人相信可以后发制人,并借鉴淘宝经验,成功超越。面对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以及多平台、多接口、多标准的现状,63.7%的服务商盼望市场中能出现一家统一的电商服务商平台,更加高效、低成本地为服务商、卖家提供支持。此外,一起惠返利网通过此次调研还发现,服务商对电商平台的各种支持中,虽然十分看重扶持政策和资金补贴等资源,但对平台的技术、团队要求更为重视。有接近60%的服务商为此投票,除此之外,更多的推广、云服务和24小时客服支撑也相当重要。